2009年4月19日星期日

靠资源发家致富能够维持多久?



 
 

SSB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09-4-19 通过 牛博国际 作者:杨支柱


作者:月影风声

前些时候,我们国家宣布了第二批32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离我老家不远的一座煤矿城市位列其中。当地的一家媒体利用了两个整版对城市的现状进行了报道。市区里产业凋零,居民就业技能单一,失业率极高,不少失业矿工及家属不得不依靠打零工或者外出谋生赚取微薄的薪水度日。总之整个城市一片萧条的景象。

这个地方我没有到过,但是多少还算有些了解。这是一座因矿而生的小城,虽是城市但规模很小,和一般的县城差不多。该市行政区域面积350平方公里,人口仅有15万人。煤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煤炭勘探储量达6.8亿吨,占本省煤炭储量三分之一,储藏量和开采量均居本省的首位。按照主流的人口学者的观点,显然这是一个矿产密集,人口数量不多,人均资源极为丰富,想不发达都难的地方,然而却沦落到了今天这个田地。

这座矿城设置市建制已经有近了三十年时间了,和不少的矿山城市相似,整座城市基本就是一个矿务局。这里大多的居民都与煤矿有关,不是矿山的职工,就是职工的家属。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统管了几乎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依靠资源而生的城市往往只有一个中心任务,那就是一切为了国家多挖矿,其他的产业基本得不到国家的投资和发展,这就是矿城产业单一的最初因素。没有人会去考虑,也想不到煤矿也会有一天挖完的时候。那时侯矿山虽然辛苦,但是工作稳定,收入较高,还算得上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

然而,随着改革发展和可开采资源的减少,依靠资源发展的思路一步一步暴露出问题来。改革开放后矿业城市往往又由于人口总量较少,消费市场规模有限,就业人口技能单一等因素,使创业成功和获得外来投资的机会相当有限。职工子弟有"接班顶职"的好处,一般从中学毕业考不上大学的都能直接进入矿务局附属技校就读,不用发愁就业问题,读书往往比不上我们这些毫无依靠的农家子弟那样用功。而又由于从小优越于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今天第二、三代的矿工在技能需求不高的工作上竞争不过农民工,矿井改制后很容易失业,失业职工再就业的机会远比大城市少得多。种种因素使这些矿城改革开放以后区域经济凋零,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发展的步履蹒跚。而在我们省内,不少设置市比该市晚得多的城市甚至县城纷纷后来居上,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上都远远超过了这个矿城。

除了这个小城外,全国还有不少的类似这种矿镇、矿业、矿山、矿工问题(简称"四矿问题"),如甘肃的白银市、云南的东川等。在几十年前它们还算得上是当地规模较大的城市,但是几十年后非但没有发展扩大起来,相反云南的东川还从原来的地级市降格成了昆明市代管的一个区。

上面所述既是所谓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而那些资源还远没有枯竭的地区包括山西省等如何呢?现在它在国内的经济地位还远没有煤矿资源未大规模开采时候的高。而我们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发展最快、经济最繁荣的却是那些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并且"人口压力"巨大的广东、上海、浙江等地。

其实世界上除了几个产油富国外,没有几个依靠资源发家致富的,所谓"铜矿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等往往只是产业单一、经济落后的资源输出国的代名词。极少数的几个石油富国也以此没有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因为除了人均GDP个别指标以外,其他各项社会发展指标都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标准。

所有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的城市终归都会面临资源枯竭的一天。要么是资源枯竭;要么是开采难度增大,成本的上升,在经济上开采价值越来越小;要么是随着科技发展,出现替代品等。靠资源发家致富的日子能够维持多久?

所有这些城市都在面临着或将要面临城市转型的问题。我国一些成功转型的资源城市,都是走出传统的依赖资源的思维误区,大力发展其他产业重新焕发青春的。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虽然在最初的开发阶段也主要由淘金热带动起来的,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多,带动了其他产业的繁荣,现在的主要产业早就找不到了采矿业的影子。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发展都证明,摒弃依赖自然资源的和"人均"资源的错误观点才会走上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唯有人的智与力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宝贵的资源。

http://bbs.tecn.cn/thread-335625-1-1.html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