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4日星期六

谢盛友:让台独走进大陆

  早就听北京知情人说,北京高层将邀请吕秀莲访问大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台北政党座谈中吕秀莲曾与我辩论:

  我:大陆不民主,台独不可能;大陆民主了,台独没必要。

  吕:大陆不民主,统一不可能;大陆民主了,统一没必要。

  胡六点强调说"对于那些主张过、从事过、追随过'台独'的人,我们也热诚欢迎他们回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

  根据台北《联合报》的披露,"吕在日前表示愿以午报社长身份访问大陆",这表示"一方有意、另方就请"。 2004年以来,吕秀莲的一批学术幕僚,经常出现在彼岸的智库或学术研讨会上,毫不掩饰地在阐述吕秀莲的政治理念不完全只挂鈎在台独观点上,更多可能是在两岸的民主、自由及人权发展的关注里。

  毫无疑问,吕秀莲的台湾主体意识非常强烈,早先赴大陆访问时尚有在北京机场被拒入境的纪录,但以她个人特质来说,这些都不构成她不去大陆的考量所在。撇开对大陆的感情不谈,在普世价值的秉持方面,吕秀莲与其他民进党人士比较,还是有几分风骨的。访问大陆果真成行,吕秀莲是不会同意她的北京行只是走场做秀,依她的个性,该严正表达的立场与看法,她绝不会只是忽悠了事。

  海峡两岸过去由于隔离,现在尽管"大小三通",尽管民间"马照跑,舞照跳,生意照做", 但是,官方尤其是两岸高层因为缺乏沟通,双方自然缺乏了解,互信明显不足。吕秀莲若真的跨出这一步,北京应该感到更放松,那毕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大步。

  吕秀莲到了北京,可以让北京高层近距离观察她的"真面目",在北京,她也可以把真实的看法告诉北京高层,让中南海的领导人对台湾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台独并非一个幽灵,在海峡两岸徘徊。吕秀莲北京行,我们乐观其成。

  写于2009年3月11日,德国班贝克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897.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谢盛友:万润南的政治智慧

  二十年过去了,往事不堪回首,当国内开始戒严时,在海外的中国人个个看电视,个个都惊呆了。朝野对立成了难以化解的僵局。

  这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提出一个方案:学生和政府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学生撤回去,人大常委会使用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对"国务院的戒严令"进行违宪审查。提出这个方案者就是当时的四通总裁万润南先生。

  如果当年学生们都听老万的劝告,接纳了这个方案,六四肯定不是那样的结局。

  老万清华理工出身,办企业红火,他的政治智慧就是信仰了伯尔曼的信仰,而他的政治信仰当时在国内就犯了"滔天大罪",那就是"试图行宪罪"。老万不但试图让朝野双方抛弃你死我活的斗争哲学,和平解决彼此分歧,而且竟然试图请求政府兑现宪法,按法律程序解决学运问题。

  国际著名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Harold J. Berman,1918-2007)有一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许多人都知道这句话,都认同这句话。

  西方有这样的法律格言:"国王在臣民之上,但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若不是法律许可,国王一无所能。"同样的道理,由于法律的价值与上帝的意志是一致的,法律获得了某种神圣性,按照基督教教义中"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西方社会才引申出了所谓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法律本身不是公正的、法律本身不是平等的,而是每个人站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我们的社会有保护和限制男人的法律,也有保护和限制女人的法律,有保护和限制贵族的法律,也有保护和限制平民的法律。

  未成年的汉诺威王子在博览会墙外撒尿,触犯了贵族法律。贵族要像贵族的样子,其行为应该是平民的榜样。

  法律是要被信仰的,不能因为法律不公正,就可以随意违背它。如果人们可以随意违背自认为不公正的法律,那我们的社会就失序。不公正的法律在被修改、废止之前,是必须被遵守的。法治的根本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成员必须机会均等,如果没有权利参与立法,至少有权利抗争不公,迫使不公正的法律被修改被废除,这就是法治的底线。

  孙志刚用自己的生命抗争,迫使中国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

  在我的内心,孙大午是中国信仰法律第一人,他了解法律是不公正的,但是孙大午具备"我无罪,我服法"顶天立地的人格。

  西方法治社会正是基于这种信仰,法律才成为了约束权力、保护权利的重要力量。在西方历史的发展中,也正是基于这种信仰,人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国王只有按照法律行事才是符合正义的,不遵守法律就是践踏正义,违背了上帝的目的,故而也就失去了人民拥戴的基础。

  老万的政治智慧在于,他二十年前就要求人大审查戒严令是否违宪,直至今天,中国人还拥有要求人大对国务院1989年的戒严令进行违宪审查的权利。可是,这个权利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危机,整体中国人把它忘记,放在箩筐里,至今没有使用。

  流亡海外后,有一年老万和方励之先生到慕尼黑,交谈中我们谈到香港的前途时,老万说,中国的前途在于新的"四化":深圳香港化,沿海深圳化,内地沿海化,边疆内地化。受到老万的启发,我写了《中国应尽早成立政治特区》、《新改革开放,新四个现代化》 和《请宋楚瑜当福建省长》等文章。

  离开欧洲到美国之前,老万说:"人生不可能永久当主将,当不了主将,当教练;当不了教练,当顾问;当不了顾问,当拉拉队。"放得下,是人生一大艺术,真正做得到才是智慧人生。

  写于2009年3月18日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896.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4月3日星期五

谭作人:天府之国,需要“活个明白”

  5·12大地震距今已逾两月,隆隆余震声中,感恩颂歌和奥运仙乐直接注射进来,悄悄缓解了灾民残肢的伤痛和华族心灵的创伤。

  作为一个曾经的临床麻醉师,我知道术后镇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无论个体还是群体,面对不可抗力时,都需要谋求一种保护机制,以便在暂时封闭之中,获得康复或重生的机会。

  但是,作为一个对"精神度冷丁"保持警惕而且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即使在意识完全消失之前,我也不会完全放弃追问:我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挨这一刀?究竟是谁,给了我致命的一击?

  这种出自本能的下意识追问,对于我的生命和我的康复,也许有害无益;但它对社会群体而言,并非毫无意义。

  好人泰戈尔教导我说,要学会聆听,聆听沉默之中的巨声。于是我静下心来,排除杂念,凝神聆听。透过喧天的鼓乐和入云的颂歌,我听到了另外一种金属的脚步声,它来自成都北郊36公里处,来自彭州石化工地。

  这是一个巨人在蹑足行进。这种行进,正如巨人足下那隐伏断裂的地震带的生长发育,悄无声息。直到某一天,断裂瞬间发生,巨人轰然倒地,发出惊天动地的致命一击,人们才会明白,什么是沉默之中的巨声。

  5月4日,北川5·12大地震前,成都市部分居民为了抗议彭州石化工程侵犯了人们的环境权利,举行了一场沉默的散步游行。为此,部分成都市民遭到了行政拘留和拘禁的处分。同时,广大市民不同意把成都变成一座化工城的微弱声音,从公共传播媒体上全部消失。禁足,禁声,禁止讨论,原住民遭遇了占领军。人的嘴巴,只剩下一种功能。

  5月12日,集体抗议的声音来自大地深处,来自龙门山脉,这是大自然的咆哮声。对胡作非为说"不",是大自然天然的权力。

  龙门山构造带,是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大规模断裂构造发育,构成龙门山构造带的主体。龙门山断裂构造带由三条主干断裂构成,全长480公里,宽约40公里。三条主干深大断裂分别为:龙门前山边界江油——都江堰断裂,龙门山中央北川——映秀(中滩铺)断裂,龙门后山边界汶川——茂汶断裂(详图一)。三条深大断裂,具有6.5级强震的构造背景,却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留下了一个世界之迷。

  5·12大地震的成因,应该是有诱导主因的多因复合型。其中成都正直科学家范晓、李有才等人坚持多年的高坝深库诱因说,极具探讨价值。相信中国学术界和国际社会,早晚会弄个清楚明白。

  然而现在应该关心的是,那个悄悄接近成都的脚步声。根据5·12大地震前的资料显示,距离成都市中心最近的地震构造背景有三条,它们分别是龙泉山断裂带,蒲江新津断裂,名山大邑彭州隐伏断裂。其中,与彭州石化关系密切的名山大邑彭州隐伏断裂的北东段彭州、什邡,具有发生6.0~6.5级强震的构造背景,可能发生5.5~5.8级低震级高烈度的破坏性地震。近50年来,彭州附近发生了1966年彭州3.6~4.0级、1970年大邑6.3级、1978年邛崃4.4级、1978年隆丰3.6级、1981年大宝4.5级等地震,其中4.0级以上超过20次。5·12大地震,彭州市龙门山镇、小鱼洞镇、磁峰镇、通济镇,包括距石化基地北东、北西10多公里的广大地区,均是地震重灾区。据成都六四广告人陈云飞先生提供的资料显示,石化基地行政楼,也在5·12当日震裂,需要维修(详图二)。

  5·12大地震第二天,我在接受海外华人媒体采访时谈到,中国的事情是一个压倒一个,现在是地震压倒一切,地震让彭州化工项目绝处逢生。话音落地,我十分高兴地听到了中石油康洁敏总裁5.16讲话中的反对的声音,紧接着是中国国家环保部关于不认可中石油环评的表态声明。似乎大地震,正把坏事,变成一件好事。

  遗憾的是,7月8日, 我陪同一家港媒探访石化基地,我发现我上当了:被我不幸言中的石化工程正在不声不响地埋头苦干,大干快上,抢抓奥运商机抢抓地震商机:已经全面开工的问题 工程,正在变成难以纠正的既成事实。这个事实,使中石油康总的表态和国家环保部的声明,显得有些滑稽。说话的,如果管不了干活的,就是在掩护干活的。这种 掩护,侵犯了利益相关人的知情权。彭州石化工程的利益相关人,是1000万成都市居民。根据几年来的了解,成都市居民的绝大多数人,并不同意成都变成一座化工城——极少数需要逃离的人除外。沱江流域的3000万居民,也不愿意沱江超量接受石化污水,成为一条难以治愈的化工河。这两个不愿意的真实性,谁都可以质疑,验证的方法是:在成都市和沱江流域,举行一次全民公决,让共和国公民,真正行使一次表达权;让利益相关人,合法行使自己的环境权力。

  如果有关当局认为全民公决难以操作,或者会"影响稳定",那么至少,应该允许成都居民对石化项目的环境危害性提出质询,对彭州石化的程序合法性提出质疑。又或者,设立一个规范的公民环境论坛,让决策者和社会各界听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前段时间主流媒关于"干净石化"的说辞,也许应该见诸公民论坛,有辨有论。也许还应该让成都小孩教教常识:在自家坑上拉稀屎,与揩得干净不干净完全没关系。况且,世界上真有干净石化吗?谁能介绍一下,让我们参观参观。曾经,30万吨聚乙烯毁过兰州城,如今80万吨聚乙烯,真能被关在笼子里?谁信?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知道:(1)彭州石化项目环评单位的主体资格的合法性,是否成立;(2)环评报告中有没有关于项目区的地震构造环境评价,工程场地地震条件评价,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如果有,请问是5·12大地震前作的,还是5·12大地震后作的?(3)5·12大地震后,位于彭州石化基地附近的名山——大邑——彭州隐伏断裂带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有人做过专项地质勘查和安全性评估吗?

  汶川大地震(或者龙门山大地震、都江堰大地震、映秀大地震、北川大地震、四川大地震),揣着糊涂,也揣着明白,选择性表述,取决于利益的选择。当然,这些问题可以留给时间去解决,让历史去结论。但是,对于已经趁机上马的彭州石化工程,成都还有选择的时间吗?

  天府之国,千里陆海,如何发展?怎么定位?谁来定位?成都平原如果不能活得清楚,可不可以死个明白?

  请中石油的好人们,还给成都一个明白!

  2008年7月20日·成都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895.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谭作人:龙门山——请为北川孩子作证

  ——追踪大禹故里北川的天灾人祸

  愿把有罪的我,献给无罪的你——

  献给5·12大地震罹难的孩子们

  一、哀北川 大不幸

  对于北川,我是一个罪人。

  两年前,北川文化人盛情邀请我去北川,帮助策划禹里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同时考察当地修建漩坪电站和苦竹坝电站的官民争论。我以"太忙"为托辞,婉拒了。我和不讲恩义的当代汉族人一样,轻慢了北川人。

  两个月前,我来到已经城毁人亡的北川县城,面对北川中学废墟下成千不该凋谢的生灵,我悔恨不己。我发誓说要用手中的笔为他们讨回公道。但是两个月来,我写不出一个字,我食言了,失信了。我是北川的罪人。

  无论什么借口都不能使我脱罪。北川,面对你的世纪灾难,面对你的历史背影,我只有深深的忏悔。我要把我的不尽的挽歌献给你,同时献给,我的自以为是的不思悔改的汉民族兄弟。

  巍巍龙门山脉,请您证明:我的言说,出自事实;我的忏悔,出自真诚。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部灾难史;而北川的灾难史,埋藏着一段不堪的历史。

  北川,作为大禹故里和千年古城,经历过两次天灾人祸大劫难,并因此引发了两次人口危机。一次是1935年的国内战争,红白二军鏖战北川100天整,事后北川总人口由4.6万人锐减至2.5万人,全县街道村落寺庙俱毁。另一次,就是5·12北川大地震。这次大灾难,致使北川县城近4万总人口损失过半,现登记幸存人员不足0.6万人。尤其惨烈者,北川县城仅中小学生伤亡数千,3岁至17岁少年儿童几近断档,实为人间空前灾难!

  这些大劫难中,究竟有多少天灾,多少人祸,自有历史评说。依据事实判断,摈弃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让我们回眸历史,看看北川县两次大劫难的全过程,以便厘清历史责任,给后人留下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一、历史人祸 谁负责任

  1935 年1月, 逃离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央红军在贵州召开了遵义会议,确定了"渡过长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新的根据地,赤化川、康、陕、甘、青广大地区"的战略总方针。 同时,当时实际兵员已不足万人的中央红军电令拥兵十万的红四方面军"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期向嘉陵江以西进攻"(《为红军主力入川给四方 面军电》)。四方面军总指挥张国焘接电,遂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广阔的川陕根据地,离开通南巴,全队西进北上,于1935年4月12日由江油甘溪(猿王洞)进入北川县境。

  红军入境后,一面为阻截14万川军的追击,匆忙布置了历时73天的千佛山(土门)战役;一面打土豪分土地,发动北川群众支前。红四方面军在北川首倡民族平等,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并创立了西北联邦政府禹里苏维埃乡(治城)。这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不久后,红军在阿坝和甘孜分别建立起格勒得沙人民共和国、波巴人民共和国,即为"禹里模式"的翻版。后来,这种国中之"国",也出现在新疆喀什等地,留下了民族分裂的历史隐患。

  事实证明了民族自治政策的有效性――在建立"人民新政府"口号刺激下,山高坡陡,地脊民贫的北川县,以红军占领区内仅有的3万人口,派出了3千多人的支前运粮大军和战场救护队,几乎是全县青壮年人人上阵,积极支红扩红,为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5 年6月12日,四方面军完成了吸引川军,阻击川军,掩护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战略任务,翻越羌山,与中央红军在懋功会师。6月下旬,北川境内红军开始撤离。在"参加红军的十大好处"的鼓动下,超过1500北川儿女,随红军走上了长征路,其中大多数人一去不回。1953年,北川定为"革命老根据地"后,追认当地红军烈士多达1097人,占当时总人口3.66%。

  红军撤退时,为防止川军追击,沿途实行坚壁清野,放火烧毁所有带不走的粮食,烧毁所有桥梁和街道。石纽山下,始建于唐朝的千年禹庙,也毁于大火之中。全县境内桂溪、垭上、贯岭、都坝、开坝、小坝、片口、桃龙、禹里、墩上、坝底、庙头坝、马槽、白什、麻窝、青片等17条街道及村庄,全遭焚毁,致使境内1260 户6000多场镇居民及农民,总计1万多人无粮可吃,无家可归。

  尾随追击的川军入境后,大搞报复,大开杀戒,凡支红民工、积极分子皆杀,当过几天苏维埃干部的更是全家杀绝,惨遭灭门。一月不到,北川境内2000多人惨遭杀戮。大屠杀之后,瘟疫、饥荒接踵而至,疫病流行,致使北川人口减少几半,一些富庶地方成为无人区。国民党北川县长冯康说:北川自遭匪后,又罹兵灾,损失之巨,断难计及。鸡犬无声,路断人稀,即此地之写照。

  1935 年4月12日至7月23日,红军百日驻留,致使北川百年难愈。后来魏传统将军高歌:"红军血战千佛山,至今未忘过北川"。然而红军不如陈涉,不仅忘了"苟富贵,勿相忘",甚至忘了给几近毁灭的北川,一个道歉。证据是,直到2003年,北川才以全国唯一羌族县身份,成为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如今佛泉山战场遗址清晰可见,被毁禹庙及村落遗址历历在目,被红军乱刻又被白军凿毁的明代岣嵝碑至今尤存(又名禹碑、大禹功德碑。原碑700蝌蚪文,仅25字残存),成为龙门山为1935年大灾难作出的历史证词。

  二、北川悲歌 不该发生

  北川县位于四川省绵阳市西北部山区,县城曲山镇,面积1.6平方公里。全县所辖三镇十七乡,居住着羌、汉、藏、回等十七个民族,总人口16.06万人。其中,世居羌族9.1万人,占总人口的56.7%.北川地处四川西北龙门山脉中段南侧,县域面积2869.18KM2,其中山地面积2834.73KM2,占幅员总面积98.8%.区内仅有青片河与白草河交汇处的北川河谷(禹里乡)及通口河(湔江,上游为青片河,下游为涪江,已规划20级水电开发)有少量河谷盆地,几乎全为崇山峻岭。在龙门山断裂构造带中,北川是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北川——映秀断裂(长约320KM)的起始点,曾经发生过1958年6.2级强震,历来被设定为龙门山断裂带地震Ⅶ度设防区。

  北川境内山青水秀,生态环境良好,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除北川人引以为荣的大禹故里、羌族文化、革命老区外,还有大熊猫、金丝猴等多样化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猿王洞、千佛山、小寨子沟、龙门山泥盆系标准地层剖面等高等级旅游资源,适宜多样化体验型现代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

  然而历史开了北川的玩笑。善良纯朴的北川人没有等到大禹荣光的照耀,没有等到红军报恩的润泽,没有享受现代文明的硕果,没有盼来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好时代,就被想逃也逃不掉的天灾人祸,断了生路,碎了梦境。

  北川的悲剧,从县城迁址开始。

  1950 年1月,当年的红军,现在的人民解放军,回到了北川县城——治城,完成了一个15年前的约会。当时县政府为了军事控制及安全保障,于1951年起开始沿湔江修建治城至曲山镇全长22KM的北茂公路。1952年公路修成,为了更加靠近绵阳,县政府放弃了已有一千三百七十四年历史,位于北川河谷,地势相对宽平的治城,抛开有恩于己的禹里人民,于当年9月把县城迁往只有79户320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狭窄的曲山小镇,为2008年北川大地震,预设了一个城毁人亡的死亡陷井。

  自县城迁址后,当地传开了"早晚要包饺子"的民间传闻。1958年2月8日,北川发生里氐6.2级强震(微观震中为什邡金河即今红白镇),在当时大跃进政治形势下,无人知道地震破坏和人员伤亡情况。1959年,部分当地干部提出迁回治城的动议,未获批准。1961年2月8日北川县城再次发生4.7级地震,伤亡不详。因此自1959年起,就不断有人提议把县城迁回治城原址,可惜均遭拒绝,致使北川人民失掉了多次的逃生机会。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是地震活动频繁的活动断裂带,自1169年来,已经发生5.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6次(6.0级以上20次),平均32年/次。唐山大地震前后,在距北川不足200KM半径内,相继发生过1933年汶川叠溪7.5级,1958年什邡金河6.2级,1970年大邑6.3级等大震强震,七十年代后期相继发生1976年松潘平武7.2级震群,1977年茂汶4.2级地震,1978年黑水5.4级地震,1978年邛崃4.4级地震,1981年彭州大宝4.5级地震,1999年绵竹汉旺5.0级地震群,等等。这些地震波及北川,引起了北川的恐慌,要求迁城的呼声日益高涨。北川县委县政府,多次向上级政府打报告,提出迁城动议。许多专家勘察北川后,也认为北川县城座落在龙门山地震带的中央主干断裂上,县城周边地势险峻,地质灾害点密布,灾害体巨大,十分危险。

  1986 年至1987年,北川多次请来绵阳市地质学会专家考察,勘察并论证迁城的必要性。由于一些秉承上意的专家坚持"无危险论",也由于地方财政无力解决2亿多元的搬迁费用,迁城动议被搁置。1988年,北川仅仅得到了己经申请了几十年的"享受民族县待遇"的安慰奖,却失去了最后的逃生机会。

  迁城无望,北川人只好就地想办法。从90年代起,北川县城行政中心开始迁往湔江对岸茅坝,旧城区内只剩下学校、医院、居民区和老街商业区。为防止经常滚石下山的王家老岩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对其进行了植绿护坡、打桩支撑、拦石保坎等工程除险措施,然而经常性发生的中小地震特别是雨季小震,致使山上滚石或街上飞石伤人,时有发生。北川人从积极逃生到无可奈何,从提心吊胆到思想麻庳,终于逃无可逃,坐等死神上门,等来了天灾人祸的完美合成。

  2008 年5月12日,不幸的北川人眼睁睁地看着传说多年的"包饺子"惨剧发生,不少家庭惨遭灭门之祸,没有逃出来一个人。地震当天,湔江右岸的王家老岩向湔江方向整体平移100米,吞噬了靠山的曲山街,掩埋了几乎整个老城区。老城区内,很少有人逃生。新县城茅坝一侧景家山当天也发生大面积山体垮塌,合并大量建筑倒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5·12 当天,正在绵阳开会的北川县委书记宋明知道发生了"汶川地震",脱口而出说:完了完了,北川被包饺子了。宋书记赶回北川后,原来有147人的县公安局,仅 44人生存;县看守所42名战士和35名犯人被埋;而160人的县医院,只剩下4人。然而英雄的北川人民,干群一心,团结自救。当天下午,在派出5批次人员求救,仍等不到绵阳官方救援的情况下,以仅剩下1/3干部的北川县四大班子,带领幸存的2000多群众实施了抢险自救和安全转移。

  距北川新县城22KM的原北川老县城治城(禹里),在5.12地震中除后来遭受唐家山堰塞湖库尾水淹外,房屋建筑损失相对较小,人员安全转移。

  北川县城毁人亡的事实证明,一旦发现错误,必须尽快改正,以免酿成灾祸。即使是上一代遗留下来的历史错误,也应该有人负责,有人纠正。如果不纠正,不作为,必定酿成事故,必致更大的现实灾祸发生。

  知灾不避祸,致使家园瞬间没了影,青山一夜白了头,这是人祸,还是天灾?

  三、灾中之祸 人间惨剧

  灾中之祸,就是天灾之中,埋伏的人祸。

  一个失误,可以弥补;一个错误,可以改正;一连串错误构成的因果链条,必定酿成灾祸,祸国殃民。正是在这个认识基础上,从北川归来后,5月19日在接受《希望之声》采访时,我提出了"四川大地震人祸更胜于天灾"的观点,并且强调:至少在学校校舍整体坍塌的问题上,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由于受到官方媒体"主导"的误导,开始两天,我一直以为汶川是灾情最严重的灾区。5月14日我驾车赶往汶川,却被阻在了都江堰。在都江堰市区,我发现受损建筑中,受损最严重、垮塌最彻底的,竟然是学校校舍!这些完全坍塌的校舍,与周边部分坍塌或局部受损甚至完好无损的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反差之大,想视而不见,都不可能。

  5 月16日,在北川县城关曲山镇,面对着北川中学粉碎性坍塌的主教学楼,整体下挫两层的新教学楼,部分坍塌的实验楼,距主教学楼十多米却完好无损的旧教学楼 ——一幢建于70年代并于三年前申报为二级危房的老楼,以及不远处受损轻微的教师宿舍,我彻底无语了。事实就是证据。事实胜过证据。

  北川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在这里,北川人明知有大灾降临却无法回避,躲无处躲,防不胜防。北川县城多数建筑达不到"多遇地震不坏,设防地震烈度可修,罕遇地震不倒"的Ⅶ度设防要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北川学校、医院、幼儿园达不到"震而不裂,裂而不倒,倒而不塌"的乙类重要建筑的设防要求(实际多为丁类次要建筑)。多年来,有关部门明知地震活跃,大震 将至,对危险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不检查,不加固,致使地震发生时,房屋大面积倒塌或粉碎性坍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特别是造成幼儿和中小学生大量伤亡,这 不是人祸,什么是?

  天灾可怕,也不可违;人祸却是可恨,可恶,可耻,可鄙,更可怜——人祸把天灾的受害者,变成了包括施害者在内的不必要的共同受害者。

  在北川,一位北川中学老师也是遇难学生家长向我轻声述说:"主楼不到十秒就垮了。开始还能打通电话,我说乖乖别急,爸爸马上找人来救你。跟着余震来了,那边喊不答应了。"大痛无声,这位家长的平静语气,象在述说别人的事情,惟有提到"赵长能"三个字时,眼里闪过寒光,令我一惊。这位家长详细讲述了96~98 年主教学楼修建时的"马拉松"工程,提到了赵校长和几个包工头。很明显,他希望这些应该负有责任的人,能够承担责任。

  事情的发展令我意外:开始官方还承认校舍豆腐渣工程问题,并且承诺要认真追查,后来竟然全部否认,不仅使用宣传机器来颠倒是非,甚至动用国家镇压机器,打压 要为儿女讨公道的家长们,拘捕处罚前段时间提出过质问的人(其中包括我的朋友刘绍坤先生和黄琦先生)。也许有人真正以为,使用高压压制,杀一儆百,使受害 者发不出声音,就可以把罪恶掩盖过去。

  我想问问:当个别人把问责学校豆腐渣工程上升到"与共产党对着干"的政治高度时,是不是想要表明,共产党已经集体决定,要公开地和腐败分子和罪犯站在一起? 是不是想要表明,中国立法司法执法不是为了社会公正,而是只为掌权者服务?是不是想要表明,中国现在要建成只有权力,没有责任;只有犯罪,没有法治;只有政党,没有人民;只有刺刀,没有言论的特殊社会?

  究竟是谁在抵制民主法治,要把"无产阶级专政",搞成"有产阶级专政"?

  我认为,滥用国家权力和国家暴力阻止学生家长问责校舍豆腐渣工程,把事关法律尊严和政治责任的复杂社会问题,变成6万9万10万买人命的简单经济问题,就是实实在在地把天灾变成了人祸,并人为地把人祸再次扩大了若干倍。这种社会性的"次生灾害"能够导致的,不是"社会稳定",而是社会崩溃。

  被人为事故放大了后果的自然灾害,是一种社会性灾难。这种灾难的发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不能逃避应负的责任。我认为,各级人民政府,欠全世界一个真象,欠全社会一个问责,也欠所有的地震死难者一个交待。抛开地震预测预报问题不论,至少以下问题,政府有责任告诉人民:1)、地震带上修建大型水库的安全性问题;2)、地震带上民用建筑设防标准的落实到位问题;3)、校舍、医院等公共建筑的公共监督及地震设防、建筑分类、修建标准问题。

  在校舍问题上,我沉默了两个月,不是不敢写,而是"写不出来"。正如同去北川的唐诗林先生所言"心灵震撼太大,拿起笔来双眼已模糊,哽咽无法控制"。现在, 看到事情这样发展,我感到自己很可耻。在北川中学的废墟前,我对孩子们有过承诺。现在,我要重新拿起这只千钧之笔——哪怕提笔就死,我无怨无悔。

  请龙门山作证。

  四、制度作弊 羌山无语

  无须怀疑,在地震中直接导致人员伤亡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地震可能导致房屋垮塌,致使人员伤亡。合格的抗震建筑,人员伤亡很小;不合格的抗震建筑,人员伤 亡较多;而在地震Ⅶ度设防区里修建不抗震甚至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只能导致人员大量伤亡。如果大量的公共建筑都是不合格建筑甚至是豆腐渣工程,如果没有 合理的防震减灾体制和合格的三预机制(预测、预报、预防),大地震发生大面积的人员大量伤亡,是必然的事情。

  5·12 大地震后,汶川和北川可以作为两个不同的样板地区,用来研究天灾人祸的真正成因。多年来,汶川也被人称为大禹故里,但是汶川作为《四川省防震减灾十年规划》的四川省示范县,虽距震中仅50公里,房屋倒塌却不及20%,人员伤亡也不及6.7%.而同为大禹故里,同为地震Ⅶ度设防区的北川县,距离震中已经超过100公里,房屋倒塌却超过90%,人员伤亡超过50%.不知道这样强烈的对比,是不是某些部们发明并坚持"汶川地震论"的真正原因?

  同样的地震,不同的结果,巨大的差异性至少反映出三个问题:(1)《四川省防震减灾规划》中"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以及"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至少在北川是如此;(2)北川作为规划要求的Ⅶ度设防区,大部分建筑达不到设防要求,特别是公共建筑是如此;(3)北川部分公共建筑特别是校舍建筑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有的是明显的豆腐渣工程。以上基本事实,应该有人负起责任来。

  这些基本事实,通过这次国内多数公共传媒出自良知的"集体造反",已让全世界有目共睹。无论今后"主流媒体"怎么流,也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情。

  早在1999年12月30日,《四川省防震减灾规划》就指出,四川省90%的强震集中在甘、阿、凉地区的地震活动断裂带,包括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地震带和龙门山地震带。该规划在十年前,已对今后20年内可能在三州地区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作出了较为准确的长期预测,并确立了年、季、月、旬、周预测会商及内部通报制度。近年来,在体制内外都有关于四川地震的中期预测和短期临震预测信息,多达几十条。然而既然有预测,为什么没有预报和预防呢?

  1998 年12月17日, 由国务院发布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同时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 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这些规定证明:地震预测、预报和预防,是两种不同的权力,第一种权力属于专 业职能部门,第二种权力属于公共管理部门。这个制度安排埋伏下的巨大的隐患是:即使专业部门有了科学的预测,也不能擅自发布,而是要服从于公权部门的非科 学因素的公共决策。有时这类公共决策,特别是小概率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仓促应对(比如自然灾害、群体事件、安全事故等等),往住做不到以人为本。这种制度安 排,可能导致预而不测,测而不报,报而不防,防而不力的严重后果发生。5·12大地震,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5·12 大地震前,根据紫坪铺蓄水后监测到的700多次地震记录,水库地震研究部门和四川地震行政管理部门曾经作出了准确的大震中期甚至短临预报。但是由于对震级估计不足(据报为5.0~5.5级)而成为一次技术性失误。这个低估失误致使决策部门对地震后果估计不足,导致了不发预警的决策失误,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性后果。可见,目前《管理条例》正是使决策层陷入决策困难的制度陷阱。该条例与当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冲突,应该予以废除。

  人祸的祸根,不是人,而是事,是体制不健全和机制不合理。制度缺失酿成的人祸,使受害者和加害者,无论官与民,共同成为牺牲者。中国体制陷井,已经成为最大 的发展瓶颈,这个陷阱使公共权力越位,公共政策错位,公共监督缺位,公共利益受损,各类公共建筑也因不受监督而粗制滥造并滋生腐败,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的危 险物品。

  天灾与人祸的合谋,成为谋害中国北川孩子的两把刀子;前一把刀子可以伤人;而后一把,人祸的刀子,才是真正致命的。

  这一切,象一个讽刺,不应该发生在大禹故里。羌山无语。

  五、禹生北川 可成定论

  大禹,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之一,炎黄之后又一位华夏文明创始人。据史记,大禹治水兴国,开创九洲,统一中国,是华夏民族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奠基者。

  西汉杨雄《蜀王本纪》记载:禹生石纽。据考,四川省北川县禹里乡石纽村石纽山,即为夏禹诞生之地。自古以来,石纽山即被视为神圣之地,方圆百里之内不敢农牧 或人居。即使犯罪之人潜入,官府也不得入内缉捕,在此潜修三年后可获赦免。禹里乡内,至今尚存禹穴沟、刳儿坪、洗儿池、望崇山(禹父鲧,号崇伯)、禹王 庙、岣嵝碑(禹功碑)、"石纽"、"甘泉"、"禹迹"、"禹穴"(大小虫篆)等遗址遗迹。这些遗迹,就是龙门山为"禹生北川"作出的证词。

  在当今学界看来,共识较高的观点是"禹生北川,兴于西羌"。大禹治水始于岷山湔水,早期活动在北川、汶川、都江堰等古汶山郡地区。大禹治水兴邦,除害兴利, 在此形成了大禹故里文化带。夏传子,家天下。自夏商周始,夏禹以"导为主,湮、障、厥为辅"的治水兴国模式,主张"敬民,养民,教民,护民"的民本主义, 奠基了以水利社会为特征的华夏文明。随着大禹从河流上游走向中下游的治水东行的脚步,随着先秦各期中原文化的繁荣兴盛,禹学经历了西兴东渐的历史过程。以 至于儒圣孔子也把夏禹视为至公至正,无可挑剔的完人,赞曰:禹,吾无间然矣。暴秦之后,主权高于人权的国家主义专制文化替代了民本主义,封建专制"主流文 化"的狭隘视野,使大禹故里北川包括大禹治水治国思想从历史长河中淡出,埋葬了这一段历史文化叙事。

  北川建县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以大禹古迹石纽、甘泉各取一字,组成石泉县(634年~1914年),城址在治城(1992年更名为禹里),北川人称老县城,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七十四年历史(若以北周建县计,当为一千四百四十二年)。唐朝建县时在距县城东南一里的石纽山下建有禹庙一座,为国内最早禹庙之一。1935年,石纽山禹庙因人祸被焚毁(2002年重建),致使民间传统祭禹活动被迫移至禹穴沟口禹王宫(建于清乾隆年间,毁于文革,1994年 重建)。北川每年春秋两季及六月初六大禹生日,均要举行祭禹活动,年年延续,至今不断。禹里崇禹之风千年不绝,北川境内除禹里老县城建有禹庙外,禹穴、片 口、坝底、曲山、通口、陈家坝等地,也建有禹庙或禹王宫,传承着大禹故里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因此北川,民风淳厚朴实,人民勤劳善良。

  多年来,大禹故里北川县,占全了老、少、边、穷四大块(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行政边缘地区、贫困地区)。1935年红军西北联邦政府在此首创禹里苏维埃乡,首倡民族自治政策,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民族自治政府。然而历经68年的不断努力后,北川才于2003年7月,被批准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以全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唯一的一个羌族自治县,赶上了国内民族自治县的末班车。仅此,反映出红色政权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对少数民族的不尊重。

  痛定思痛,5.12北川县城毁灭后,掌权者对大禹故里北川,应该有些惭愧。人民的政府,对北川的人民,应该有一个道歉。

  六、龙门山脉 述说心声

  四千多年前,生于龙门山中段南侧腹心地区北川石纽的大禹,不可能想象出,如今龙门山脉伤痕累累的样子。

  5·12 大地震后,据航片观察,龙门山后山地区,岷江河谷一线,绿色覆盖不足20%. 已经形成的岷江干旱河谷和风沙走廊,经此变故,正在加快退化,即将成为成都平原沙尘暴的沙源地。龙门山南侧三条矿山铁路的起点站彭州大宝、什邡金河、绵竹 汉旺,其连线正是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地表走向线。在这些工业区也是历史地震多发区内,如今己经开膛破肚,满目疮痍,区内工矿企业损失惨重。其中,1956年发生过6.2级强震的什邡金河磷矿,死亡225人,伤157人。而 1999年发生了5.0级破坏性地震的绵竹汉旺镇,有三所学校发生校舍垮塌,仅中小学生伤亡超过1000人。龙门前山断裂带以及山前阶地,是人口密集地区,地震导致的大面积房屋倒塌,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5·12 大地震致使国内2473座水电水利设施受损(其中包括四川近2000座)。龙门山地区震损水电设施1000多座,震损率达到100%。绵阳地区825座水库,震损627座(76%),高危水库178座(28%),其中38座有溃坝危险;而邻近北川的江油县187座水库100%受损,产生裂缝、沉陷、变形、渗漏险情,其中19座有溃坝危险。岷江河谷上,紫坪铺以上9座干流大坝出现险情。根据观察,水库大坝附近,大多是震损最严重的地区。大坝附近山体垮塌往往十分严重,导致多座电站被埋,致使水电部门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

  自然力,突然间不可抗拒地成为巨大的破坏力,在它面前,人类引为自豪的"生产力",如此微不足道,只剩一堆可怜。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天平,为什么倾 斜?历史,为什么逆转?该问谁去?这场世纪大灾难,与在龙门山地震带上大搞水利工程,究竟有没有关系?究竟有多大关系?希望整个中国学术界一起来关注、研 讨,进行一次跨专业、跨学科的大讨论,而不是只听利益相关部门的一家之言,或象一个宣传部门,模糊是非,粉饰太平,忽悠人民。

  四千年前,鲧之子大禹出岷山,治湔水,在前辈治水的经验基础上,改革古道,变通父道,以"治水顺水之性,不与水争势,导之入海,高者凿而通之,卑者疏而宣之 "的治水方略,以导为主,湮障为辅,凿峡疏渠,因势利导,成功地制服了原始洪水,拓展了早期人类的生存空间。大禹把巴蜀治水经验推向九州,促进了统一国家 政权的形成。在这个意义上,大禹经验,应该成为基本国策。

  正是因为当时人类经验科学的原始和工程技术的局限,使大禹在治水过程中遵循了大自然的基本规律,在除害兴利,造福人类的同时保障了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河流生 态的永续性。这使人类在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给自然生态环境留下了生态修复的机会,从而使得人类可以永续发展,大自然也可以良性循环。除害兴利共生 存,不废江河万古流。

  大禹的治水思想,被后来的蜀王开明和蜀守李冰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因而成功地治理出一个千里陆海,万里沃野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李冰开凿的无坝引水的都 江古堰也成为人类利用自然,永续发展的成功范例。大禹、鳖灵、李冰的治水思想,以及后来汉代贾让归纳总结的"徒蓄疏堤"治水三策,已经成为全人类宝贵的精 神财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龙门山脉,是岷江、嘉陵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右岸支流)等四大江河的发源地和流经地,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富集。然而,四大江河也是四川之源,流域内是 大多数四川人传统的主要生养地。因此,龙门山是为全川人民存在的,而不仅仅是为几千座水电站服务的。龙门山脉的生态平衡,是四川人永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可 以说,龙门山脉,就是四川的龙脉,千万乱动不得!

  2000 年以来,四川地震局专家李有才及地质专家范晓等人(包括四川省地震局),曾经明确反对紫坪铺水库选址,把环评报告中的"地质情况基本稳定",认定为"基本不稳定",建议水库选址避开地震断裂带。可惜他们的意见,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却受到了无理压制。水利部们的发言人,以"大坝能承受8级以上地震"的承诺,来应对"水库可能诱发地震"的质疑,显然是答非所问。最近又说,紫坪铺与大地震没有直接关系。具有讽刺意义的是,5·12大地震的发震区,正是位于岷江上游第一座干流电站映秀湾电站(1972年13.5万千瓦)和岷江上游最后一座竣工电站紫坪铺电站(2006年76万千瓦)之间的紫坪铺库区。地震当天,两站之间20公里长的紫坪铺库区,成为第一次发震时的极震区。据目击者称,当时库区中心白浪冲天,高达数十米,致使两个电站都受到严重损毁。

  1939 年3月29日, 周恩来在拜谒浙江绍兴禹陵时感言道:中国历代统治阶级都没有学好大禹治洪水这一课,都只哓得遏制,不晓得利导,所以成了专制魔王,到处受到反抗,他们注定 是要失败的。这番话,对于今天过分迷信现代工程力,忽视自然力,忽视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生态平衡的水利科学界,是否应该有所启发呢?全河梯级开发和渠化全 川河流的发展战略,可否审视再三呢?

  我希望,今后在规划龙门山地震遗址公园的时候,把都江古堰的意义与水电大开发的目的作为一个联结思考,通过可视性的概念设计,表达出中华民族治水思想的精 粹:治水,首先是为了除害兴利。除害第一,兴利第二,而不是相反。正如又好又快地发展,还是又快又好地发展,如果关系摆不正,后患无穷。过去过分弱势如今 过分强势的水利部门,如果盲目相信貌似强大的现代工程力,以除害为借口,以兴利为目的,乱搞水电大开发,更大的灾害,还会再来。

  我希望全中国的水利专家和工程师们,都能够到北川来,到龙门山来,到都江堰来,到紫坪铺来,补补生态环境课。在这里,面对灾难现场,请你们暂时抛开当下" 绿 色能源"的神话,沉思一下民族的过去和未来。并请思考,中国水电大开发,如何才能够摆脱因急功近利而导致的开发失当和乱而无序?如何才能养育出一条" 健康 的河流",并建立起相对和谐的人水关系?如何才能在追求水电工程利益和发电效益时,兼顾其它部门利益和全社会的综合利益?如果你们能够尊重事实,汲取教 训,放缓梯级开发进度,实行水电开发节制,当为北川世纪大灾难后,不幸之中的大幸。

  七、事实判断 科学正名

  2008年5月16日中午,避让过总书记的视察车队后,我直接面对了北川中学的那片废墟。这个垮塌现场对我的震撼,难以形容。但我知道,我的命运和北川联在了一起,我的心中,有了一个行事为人说话写作的标尺——北川标尺。

  北川标尺,不是一个政党的标尺,而是一个以事实为依据的标尺,人的良心的天然标尺。北川标尺的基本尺度,不是价值判断,而是事实认定;不是意识形态,而是人的良知。北川标尺的基本精神,就是大禹治水的精神:尊重自然,尊重事实,尊重常识,尊重人,说真话,做好事。

  多年来,学界对禹生北川,还是禹生汶川,各执一词,未有定论。这个现象,与前述中原专制文化背景有关。此次5·12大地震,又是北川与汶川,面临着名分争议。究竟是"汶川地震",还是"北川地震",如何命名?正统主流的"权力意志命名法",是否会又一次给历史留下盲点?或者笑柄?

  根据世界地震命名学原则及成例,地震命名方法可以有多种,包括原始震中说,中心城市说,灾难程度说,地质构造说,自然地理说,人文地理说,等等。依据以上各种命名方法,可以对"汶川地震说"的真实性,提出以下质疑。

  如果以微观震中论,应该名为"映秀地震"或"映秀陈家山地震"。

  如果以中心城市距离论,都江堰市(57.8万人,城市20万人)距第一破裂点映秀陈家山直线距离仅17KM,而汶川(10.6万人,县城3万人)距此 57KM.定名汶川地震,舍近求远,舍大求小,名不符实,目的不清楚,十分可疑。姑且不论,在紧急救援阶段,发明"汶川地震论"者,误导了国家救援和社会救助,干扰了抢险救灾,对增加极震区内人员伤亡,应该负有间接责任。

  如果以受灾程度论,北川仅县城死亡人口已超过2万人,房屋受损100%,倒塌超过90%.北川为重灾区的中心区,定为"北川大地震",较为接近真实。

  如果以地质构造论,特重灾区北川位于龙门山北川——映秀(中滩铺)断裂北端,原始震中映秀位于该断裂南端,两地属同一条主干深大断裂,原发震区映秀由南西向北东破裂,与北川共同构成极震区,关系直接。从受灾情况看,映秀镇罹难人口接近70%,北川县城超过80%,因此我认为,以主震带命名为北川——映秀地震,也较为适宜。而继发的汶川——茂汶龙门后山边界断裂,仅属龙门山中央,前山、后山三大断裂之一,因而后山受灾情况远较中央断裂区域及前山断裂区域为轻,不应该不分轻重主次,舍大求小乱命名。

  如果以自然地理及地质构造论,整个龙门山构造带,都是主震区和重灾区。地质学家范晓、刘兴诗等人提出"龙门山大地震"概念,最为合理。

  如果以行政区划论,映秀为汶川县最边远的一个镇,而汶川县属阿坝州,为何不可以叫阿坝州大地震?实际上,是次地震全川都有伤亡和损失,甚至远至重庆也有伤亡,若定为2008'四川大地震,也是合理之议。

  北川县,是这次唯一全部殒于5·12地震的县城,以它1374年的建城史,73年的革命史,56年的迁城史,50年的防灾避灾史,20年的等待史,完全有资格"盖棺论定"。此论可让2008年之前的"老北川",完整地走进历史,以便让新北川凤凰涅槃,在灾后重建中,找到正确的路径,实现社会文明和经济转型。

  因此我建议:请北川把美名"恶名"一肩挑,欢迎"大禹故里"荣归,也欢迎"北川地震",争取"北川地震"冠名(汶川说不定乐于相让呢)。况且,命名"北川地震"这件事本身,就表现出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以及尊重地震死难者的人文精神。人心所向,名至实归。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北川人民的共同意愿,才是至高无上的。

  灾后重建已经开始,地震政治正在暗中角力,地震经济开始暗箱运行。甚至地震文化,也在灾民的痛苦之中,"主流"着感恩报恩的故事,把大灾难,变成了宣传举国体制"优势"的大好事。这是一种残忍。中国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尊重人。5·12大地震后,缺的是问责,反思,忏悔。如果没有这些忏悔,如果没有公正的问责究责,殁于这次特大惨祸中的北川人、青川人、汶川人、高川人和四川人,就白死了。

  如果今天,要把丧事办成喜事;那么明天,喜事可能,成为丧事。

  建议北川地震遗址公园,与大禹故里、唐家山堰塞湖和小寨子沟羌族文化,共同组成四川龙门山地震遗址公园群的核心景区。建议在曲山镇设立"龙门山哭墙",并以 此为中心,建立一个纪念灾难而不是欢庆胜利的灾难博物馆,让天灾人祸得到真实的反映。建议以此馆为依托,发掘大禹文化,宣传生态文明,整合传统文化的整体 观和当代科学发展观,以世界最大的开放式、组群式的生态文明博物馆聚落,告慰北川罹难的兄弟姐妹。选择这样的建设理念和方案,但愿对得起大禹故里死难的乡 亲并经得往历史的检验,否则,可能还会出现更大的文化膺品和精神文明的豆腐渣工程,成为更大的次生灾害和历史笑柄。

  龙门山大地震的天灾人祸之后,中国人民付出惨痛代价后有权得到的福报,是观念的转变,人性的觉醒,人权的保障,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转型,而不是习惯性将错就错的伟光正传统的发扬光大,那样的传统,只能害人害己。

  5·12大灾难巳经发生100天了。北川母亲们,有权知道真相,有权依法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而天堂里的北川孩子们,在等待着、在盼望着他们鲜花一样的生命的价值,换来一个迟到的公正。阿门!

  人命同价,中国人并不是劣等民族。尊重生命,让我们从北川开始。

  5·12北川大地震百日祭。

  公元2008年8月。成都。

  来源:新世纪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894.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惊蛰

  惊蛰

  刘济齐

  一、

  马克思是个穷困潦倒的人,这种人在中国人眼里是没有出息的,谁受穷,谁狗熊。"如果不是恩格斯经常在经济上舍己援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定会死于贫困"。他也不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在5年时间里,马克思因为经济和债务问题,精神焦虑,受疾病所苦情绪不佳,四个孩子中的三个死亡";马克思甚至居无定所,常常被驱逐,因此他也不是成功人士;马克思至多是个自由职业者,充其量也就是一人民群众。而且马克思的所作所为还要比中国的"议异分子"过份的多得多,"斗争是他得心应手的事情",马克思"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他诉诸群众,诉诸无产阶级"。马克思不仅批判资产阶级、资本主义,他也批判社会主义。"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

  "......思想和文体的不成样子,语言上的下流习气......英国化的虚荣心......欺骗......实际上只是历史幻想和逻辑幻想的杂种的荒谬观念......虚伪的辞令......个人的虚荣心......恶劣的作风......无耻的......装作机智的笨蛋和蠢货......中国式的博学......哲学的和科学的落后"。

  很显然,马克思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人,到了今天的"社会主义"似乎也不例外。之所以有"社会主义"在瞻仰他,是因为他们把跳蚤当作马克思播下的龙种供养了。当最终发现跳蚤不是龙种了的对候,便也开始怀疑马克思了。不过不是在诽谤他,诅咒他,只是想"发展和创新"他,也就是既然已经认为跳蚤是龙种了,那就使它龙种化,当作是龙种养好了。替马克思感到幸运的是,像他这样的"异议分子",没有居住在中国。

  二、

  如何对待人类社会的历史,如何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和行动进行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研究历史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在于"以史为鉴"。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记录和诠释历史是要还历史于本来面目。不过有时候历史也会随着记录和诠释历史的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发展,甚至歪曲、捏造。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的中国人,将如何对中国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进行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在中国记录和诠释历史事件也有正史和野史之分,...... 这种不同的记录方式有时侯就连对待国外的也这样,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就有中国官方版本和非中国官方版本的不同记录。正史不可全信,野史不可全不信;甚至有时候野史还可能更具有原始性、真实性。中国人对待历史人物的记载恐怕也这样。

  三、

  2009年"两会"召开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专题讲座,"深入领会宪法精神、牢固树立宪法意识"。这是比较耐人寻味的。既然说到了宪法,不妨就说说。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这是宪法的"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么它是否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比较肯定的回答:恐怕不是。那么"科学发展观"会不会成为宪法的"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而知。

  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60年时间,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现行宪法也先后进行了四次修正,每次修改的时间均不超过五、六年。这样说吧,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一定会被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科学发展观"之后下一代领导人也还要面临理论思想观念的创新。这样,不断被发展和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然要求宪法的"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以新的内容,宪法也因此就要因为宪法的"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代一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后而要一代一代的修改下去。这也是每一个下一代领导人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修改宪法和赋予宪法新的内容。也就因此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也就是当宪法不适应时势时,就必须要修改宪法。这样才能得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四、

  中国古代的帝王有时候是想寻求一种寿命的长生不老;现代的中国领导人则是想寻求一种思想的长生不老。不过有时候却也事与愿违,古代帝王的寿命却是没有现代领导人的寿命长;只是不知道现代领导人的思想能不能长过自己的寿命。不过古代的帝王有时候确实是保存下来了没有了生命力的躯壳;只是不知道现代领导人能不能保存下来具有生命力的思想。过去的统治者那样做是想表明自己的真龙天子;今天的领导者这样做是想表明自己的真理化身。古代的帝王有时候也拿别人的思想作为自己的统治思想,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现代的领导人有时候也拿别人的思想作为自己的统治思想,只是还要"创新和发展"上升为自己的思想。然而不论是真龙天子还是真理化身,如何让历史铭记;如何永远活在人民中间,...... 补充一点,恐怕不是因为掌握了真理才成为领导者;而是因为成为了领导者之后掌握着"真理"。

  五、

  2009年3月3日央视有一档"新闻1+1"栏目,一位姓白的主持人说道:更需要我们的代表委员在讲真话、讲实话的同时,能够替自己所代表的那个群体和界别说话。这位主持人比较强调的是代表委员只有更好地代表各自的阶层说话,才不好蒙混过关。

  代表委员中可能也有政府人员,按照这个主持人的逻辑,不知这些政府人员应该替谁说话,他们可也有自己的群体和界别。而如果所有代表委员都为自己所代表的那个阶层说话,话又说给谁听。话说出来恐怕是有目的的,就是想让听话的人也来替你说话,那么这个听话的人是谁呢,主持人吗?你该听谁的话不该听谁的话,你该替谁说话不该替谁说话。而如果各自都为所代表的阶层和界别说话,那么代表委员恐怕就应该还包括少年儿童和罪犯。不知代表委员中有没有失业者;如果要讨论殡葬改革,是不是也要到坟墓里去选举代表委员。中国只为自己的群体和界别、甚至是只为自己说话和着想的人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现在恐怕不是说不说真话的问题,而是什么话都真敢说的问题。网上流传着十大雷人提案,有些雷人提案都有些邪乎。今天的代表委员与其说是"橡皮图章"、"政治花瓶",也更可以说是被封了一个临时爵位。看政府工作报告,除了想不到的,政府似乎都想到了,然而这么多工作摆在政府面前,政府是不是都能做到;代表委员恐怕也许应该更多地是考虑如何做到、如何"帮肋"政府做到、如何自己做到。有些话,如果从老百姓的嘴里说出来,那是牢骚和抱怨;而如果换一种方式从代表委员的嘴里说出来,那就是提案或议案。中国人的牢骚、抱怨、甚至骂娘,难道还少吗。当然,我通常是骂爹。

  看到一篇报刊文章,也忍不往想笑。报章说:"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刚刚结束,电视上马上就有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发表见解。一位作客演播室的学者张口第一句话就是,总理的报告高屋建瓴、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简练、文风朴实,还有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深受教育和鼓舞"。是呀,"科学发展观"也不过就40个字的表述,都要用一年的时间来深刻领会,学习实践。...... 现在的"两会"代表委员,似乎都像是我少时的语文课老师,所做的就是对"政府工作报告"这篇"语文课文"的解析。也难为总理的"工作"报告了。

  有网络、报纸最近作了一些民意调查,或多或少列出了一些最受公众关注的问题,其中"反腐"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问题,甚至排到了有的调查结果的第一位。"不反腐败要亡国,反了腐败要亡党",虽说言过其实,但也确实反映了中国反腐的难。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能把腐败减少的最低限度,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而耗费的成本却恐怕又将是最低的,那就是只需将"民主集中制"改为"民主与法制"就行了。仅仅需要一种制度的建立。只不过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也许是十分痛苦的抉择。

  上海的户籍"改革"让人想起了不平等条约,也明白了中国为什么会与外国列强权签订不平等条约,因为当中国的某一方也强势起来的时候,它同样也会对弱势的一方签订不平等条约。

  大哥要广东率先恢复"五一"长假。从危机、稳定、民生等这些当务之急统筹兼顾地讲,广东可能应该比全国任何地方都要更关心"春节"的长假;据说,到2012年,铁路"瓶颈"制约状况将基本消除,"一车难求、一票难求"现象将消除,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如果到那时候广东在率先恢复"五一"长假,是不是会更好一点产生的效应会更快一点呢。

  中国的经济为什么要靠刺激、中国的消费为什么要靠刺激。人们难道不愿意消费吗,要知道,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了;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消费,要知道,人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着呢,钱没了。刺激----中国更多地是用在了刺激经济、刺激消费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刺激手段:患病了、还有可能垂危了、颓废了、还有可能想取得好成绩了;靠什么呢,打强心针、注射毒品、服用兴奋剂。中国的消费、经济是怎么了,需要刺激,靠什么呢?这样刺激下去能够长久吗?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显现的问题恐怕是越来越多了。

  六、

  经济不运转,经济便停止了。使经济运转的最主要动因之一,是资本市场的运转;使资本市场运转的最主要动因之一,是证券市场;使证券市场运转的最主要动因之一,是股票市场;使股票市场运转的最主要动因,是股票的运转。股票运转就是股票交易。增加股票的交易就可以提速股票的运转,提速股票的运转就可以提振经济。增加交易量的最经济做法就是实行"T+0"交易、改变10%涨跌停限制。交易量的增加也可以放大融资功能。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一味地让政府往股市里投钱,这无异于是低挡行驶却狠踩着油门;在经济危机的状态下,使经济又好又快运行的最经济办法是高档行驶轻踩油门。或者,更有可能将"T+n" 交易和m%涨跌停限制并用以取代印花税作为国家新的股市宏观调控手段,也可改变"高费低税"的状况。交易量的大小对股市的影响将是最直接的,产生的效果将是立竿见影的,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将是最快捷的。甚至是可以向世界推广的,不过可能和中国正相反。撬动世界经济复苏的杠杆握在中国人手里,那个支点在"T+0"那里。

  七、

  我始终都记着胡锦涛主席2005年1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拔尖人才的重点扶持,造就一批学贯中西、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我应该没有资格记住这段话......连马克思恩格斯的徒孙都不是却也妄想着还原一点点他们的本来面目......1999年的一天花了8000千元钱在一家报纸上登了我写的一篇东西而用光了积蓄......下岗的人太多了......我并没有什么鸿鹄之志......只想安于现状安安稳稳过日子......没想到在虚拟世界里我也都见不得人了。

  八、

  惊蛰、春雷乍动、万象更新 ......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1989:见证最后的美丽

  1989:见证最后的美丽

  —— 一个目击者的广场日记

  □ 谭作人

  心、就是给予

  伴随着一滴眼泪,一支歌曲。

  ——泰戈尔《园丁集》

  (上)

  坦克进场的时候,大学生们正围坐在广场中央——广场民主大学的开学典礼已经开始。

  十一时许,首都的夜空依然明亮,远处不时响起枪声。人们席地而坐,平静,安静。广场民主大学首任校长严家其先生在演讲,民主的历史,民主的现状,民主与法制,民主在中国……晚风吹送,严先生娓娓而谈。民主就是多数原则,并尊重少数人的权利。民主是人民制约政府,而不是政府主宰人民。民主要依靠法治,反对人治。民主是中国人民努力奋斗了整整70年,不懈追求的好东西。

  嗡嗡之声突然降临,像来自天际,有人站起来,抬头张望。你坐着,感到大地开始颤栗,紧接着,听到了你永远忘不了的声音,那是坦克的轰鸣声和高速奔驰的履带轧轧声。

  "路障!"有人大喊一声。路障路障路障!人们一跃而起,一声声地呼喊着,向广场西侧那辆急驰的坦克车冲过去,仿佛路障,就是自己。

  这是1989年6月3日,十一时三十分,在人民的大会堂面前。

  和平的最高原则,就是牺牲

  民主与坦克不期而遇,超出了许多人的期许。大学生们都熟悉广场的历史,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76年四·五运动,广场就是公众意见的表达场地。70年来,人们追寻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足迹,一次又一次地奔走呼号于此。他们见过棍棒刀枪高压水龙,也见过致命武器,偏偏没有起码的军事常识:坦克可以对付人群,也可以开到你家里。也许正是这不够充足的精神准备,激发了恐惧和激烈的反应。

  路障!路障!路障!大学生们喊着冲到广场西路和长安街上,追着那辆坦克——其实是辆轻型装甲运兵车,扔出了手里的汽水瓶、砖头瓦块,甚至,钢笔和书本。装甲车楞了片刻,突然掉头,沿着来路,向前门西大街方向,夺路而去。

  不用动员,没人指挥,一直没有设防的广场在恐惧之中做出了本能反应。隔离墩、铁栏杆、垃圾桶、乃至各种垃圾杂物,全被搬到路上,做成障碍物的样子。你和大家一起搬运着隔离墩,心里想,十点钟,广场宣誓的时候,你能想到的结局是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和秦城监狱。你愿意。坚守广场15天,愿意等待这个结局,这是因为,三十多年的革命教育刻划了你,侵蚀了你,使你以为自己是牛虻、罗亭、格瓦拉、阿莱科斯,或是保尔·柯察金,是一块注定要毁坏、中断并且奉献到祭坛上去的肉体。也许那时,你并不真正了解自己。

  不了解自己,并不等于不了解社会,不了解历史,不了解国家和民族。四十年前,有人在这里大声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然而,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却找不到自己究竟"站"在哪里。1989年,中国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空前规模地聚集起来,终于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和意志,令世界大吃一惊!

  4月15日以来,超过3000名大学生,为了自己的同胞和祖国,为了反腐败,争民主,坚持了7天7夜的绝食斗争。他们的壮举感动了全世界,却感动不了,自己国家的领导人。一些人越过全国人大,宣布戒严北京,用军队来对付学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可敬的首都人民,选择了见义勇为。他们自发地走上街头路口,劝说并拦截着不明真相的军队,他们多次以百万人的大游行表达着民意民心:政府有错,学生无罪!令人失望的是,具有"饲养员思维"传统的政府官员从不认错,从不"罪己"。有时,他们更像一个聋哑人,不说也不听,只会挥舞着武器,蛮干,横行。这一次,极少数人滥用国家暴力,并激发了社会暴力,致使大学生们倡导的非暴力的和平改革遭到破坏,难以控制,对话不成,对抗不断升级,大学生和士兵们的年轻生命,正在成为政府错误的牺牲品。

  坦克进场,预示着最后时刻的来临。大学生们围坐在纪念碑上,静静等候,他们反对暴力,也随时准备牺牲。一个半小时前,绝食团广播站一个沉静柔美的声音,已经说出了大家的共同意志。同学们,同学们,我们和平请愿的最后时刻已经来临。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智,保持冷静,维护和平请愿的初衷,不要用暴力去对付暴力。二个月来,我们坚持的是非暴力的和平斗争,和平的最高原则,就是牺牲。

  广场上的人熟悉这个声音,是柴玲——当时,在某种意义上,她是广场上另一个民主女神。

  再见了,同志们!

  广场重新平静下来的时候,周围的枪声再次响起。先是远处,象除夕夜的爆竹声,一阵紧似一阵。接着,博物馆,大会堂,曳光弹平射而来,点射夹着连发,烟花似地划空而过。

  你在广场西北角,工自联广播车前面,数着从博物馆和大会堂黝黑的窗口里发出来的枪声——闪光过后,枪声必至。脑海中闪着观察火力点的念头,似乎你就是黄继光董存瑞随时准备去消灭火力点。不多时,就数不胜数——枪声太密,"火力点"太多了。

  广播车放送着"民兵训练课本",教导人们怎么打坦克:蒙眼,掏耳,剖腹,砍腿……来得还真够快的。正想着,坦克就来了。

  金水桥东侧,传来坦克的轰鸣,一阵紧似一阵,广场上的人们向那里奔跑。与此同时,从惊慌奔跑的人群中,你听到坦克压死了女大学生的消息,有人说,是北师大的。

  身旁的喇叭响起了刺耳的噪音,突然,"民兵训练课本"变成了高亢的《国际歌》声,紧接着,这辆由公共汽车临时改装的广播车,轰地一声发动了。看着这辆公交车转弯,掉头,拖着地上的高音喇叭,你明白了它的意思——拦截坦克,同归于尽!你追着它跑,终于抓住了车门,车门却轰然一声关闭,从驾驶室传来了诀别的喊声:"再见了,同志们!"

  后来,你在电视画面中多次见到这辆公交车时,前面离它仅几十米的坦克不见了。而公交车,已不在长安街上,并被人改变了使命,成为攻击建筑物而不是拦截坦克的一个"罪证"。

  奇怪吗?不奇怪。伟大与荒谬是亲戚。正如美丽,在另一些人眼里总是丑的。

  选择留在广场上,等待最后的结局,最重要的原因是,广场是大学生有组织的控制区,也是大学生集体意志的表达区。这个集体意志是坚持和平请愿。非暴力,不服从,不流血,不投降。你赞成这个理念,尽管你也知道在当时它"不合时宜",但比起高对抗性同时具有高破坏性的街垒战来,这条失败之路可能通向另一种胜利,而不会导致从无序走向更加无序。

  暴力,来自于恐惧;过度的暴力,来自于过度的恐惧。然而在当时,明白这点的人不多。即使明白也控制不了局面,改变不了局势,因而无济于事。首先,当局搞不清状况,他们用戒严来对付请愿,用军队来对付人民,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而军队服从的是政党政治,并不是国家利益,"枪"被"党"指挥着,甚至撇开党的总书记,执行着强行占领广场的死命令。这时候,政党、政府、国家、人民,都不见了,只有那几个人,在按照个人经验和权威作决定。在全社会的高度参与下,大学生早已控制不了北京街头,他们只能竭力维护广场斗争的纯粹和干净。街头政治,则是一个无组织或自组织的竞技场,各种动机,各种主张,各种力量,各种机会,在混乱中交织,把天使变成魔鬼,或把魔鬼变成天使。然而丛林法则的唯一公理,是强者和王者的胜利。这唯一的强者,不是人,是人发明和使用的杀人武器。混乱的王者,是暴力,是超越法定程序的国家暴力。

  不许打人!

  上帝要人疯狂,就叫他去革命。

  十八年后,你终于明白:反抗暴政,不等于睚眦相报;公民有反抗暴政的自由,也有不服从的权力。而公民不服从,更重要的是守住你自己。而在当时,你并不真正懂得这些道理。中国盛产革命文化和党文化,多年来,无论电影、电视、戏剧、文艺,还是报纸、杂志、文学、书籍,无不承载着一个政党的宣传诉求,充斥着革命暴力。革命暴力,只能孕育暴政,以及反抗暴政的暴民。正所谓,仁政出仁民,出良民;暴政下,只有刁民,暴民,还有愚民。

  当国家的发展被一个特权集团的需求所控制,当民族的文化被一个政党的宣传所置换,当社会的价值只剩下所谓专政"精英"价值,当政党的舌头和牙齿代替了人民的喉咙和心声,当全人类的普世价值遭到少数人拼命的封杀抵制,你就成为,这种文化的一件作品。如果顺服并且接受这种安排,你要么怯弱,要么白痴。多年的革命教育,你只学会了模仿革命英雄,没有学会别的。所以当时,你追着广播车跑,手拿一根三尺长的竹竿,要去跟坦克拼命,不怯弱,很白痴。

  大约12点30分,广播车冲到长安街上,距那辆装甲车几十米,停了。因为装甲车已经被堆积起来的垃圾桶阻停,徒然轰鸣着,然后熄火了。霎时,003号装甲车成为人们围攻和宣泄的一件物品。砖头瓦块,棍棍棒棒敲打着这个铁乌龟,点燃的衣物、棉被,马上堆满了"龟背"。人们愤怒着,兴奋着,拥挤着,像围着一只巨大的烤红薯,只等着分而食之。

  提着竹竿,你摸到了铁乌龟发烫的后门,竹竿还没有敲下去,车门"嘭"地一声弹开,滚滚浓烟里冲出来二个当兵的。当兵的被车里的高温和浓烟薰得迷迷糊糊,完全失去了自卫能力,所以立刻被狂怒的人群打倒在地。人群里只听到夯土似的沉闷声音,没有求饶声和呼救声。

  你拼命挤了进去,想打人,可能还想杀人。或者你什么都没想也用不着想,大家怎么做,跟着做就行。没有料到的是,你做了相反的事。十八年来,每每回想起那一刻,你都要犯迷惑,失去思维。后来你越来越相信,那一刻,出现了神迹,拯救了你。

  你挤进其中一个圈子,那当兵的伏在地上,已不动弹。有人还在踢他的头,有人跳起来踩他,像演武打电影。他毫无反应。你听见自己在喊:不能打了不能打了人不行了!接着你拉起他的左手,甩上肩,一发力,背起他,向救护站挪动。

  殴打没有停止。有人开始打你,一个踉跄差点倒地。没等你跪下去,右边一双手伸过来扶住你,接着,那双手架起士兵的右臂,使你挺直了身躯。"不许打人"!有人在喊。不许打人!不许打人!不许打人!人们开始喊起来,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整齐。在这有节奏并富有当时的广场特色的呼喊声中,在十多双手臂的围拥保护下,你们奔跑着,把士兵送到了几百米外的博物馆急救站。

  后来听说,那天广场上没有死一个当兵的,包括这个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士兵,流了血,没有牺牲。这是大家的幸运。

  他们都是孩子!

  快到救护站了,有人把你换下来。坐在地上,喘气。手上粘粘的,一摸糟了,肩上胸前,满身血迹,头发也粘成了血饼子。这是那个大个子士兵留下的纪念品。以后的几天里,你穿着这件可能被控为"凶手"的血衣,在这座戒严的城市里漫游,有人问,你就得解释。

  枪声密集响起,预示着有事发生。果然,广场西路的人群潮水般地向南退去,其间不断有人倒地。当时无法判定,这是中枪还是摔倒。你迎着溃散的人群向北走,直到看到西长安街,密密麻麻,都是军人的身影。这些黑影中,至少有五、六支枪口在吐火,射击。这是文革武斗以来,你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看人开枪,没有向着天空,而是向着大地和人群,打得广场地砖火星直迸。

  多年来,你面对危险或是危机的处理经验,就是正视。缓慢地,镇定地,迎上去,看清楚,正视。无论小时候被群狗追逐,还是后来多次面临群殴场面,镇静,是你的唯一武器。所以,你缓慢地,迎着正在喷吐的枪火,走上去。广场西路已空无一人,在西长安街火光的映照下,你看到了那个令你终身难忘的场景:一个短发白衣的女人,一个人站在西长安街口的拐角处,前仰后合地比划着,你听她喊:"别开枪!别开枪!他们都是孩子!"

  你迎着她走上前去,边走边想,开枪的,不也是孩子吗?

  西长安街,全是军队组成的步兵方阵,望不到头,看不见尾。方阵上空响着口号,十分整齐。"动乱不平,决不收兵!""如若阻拦,坚决还击!""严惩暴徒!"等等。突然一声哨音,部队就地坐下,现出一片整齐的钢管森林。这是建筑工地常用的2米钢管,现在靠在士兵的肩头上,伸向广场的夜空,展示着比步兵武器更直接的一种暴力。你想,国庆游行,如果把士兵手里的步枪,换成大刀长矛,或者钢管铁棍,可能更威风,更有震摄力。暴力,来自原始;越直接,越原始,越能摧毁文明。在这接近原始暴力的步兵方阵中,在钢管树阵之间,突然响起了"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一类的军营歌声。这是各个连队之间在拉歌,鼓舞士气,作战斗前的精神准备。

  那个女人已经到了军队的散兵线前面,连比带划地诉说着。你情知不妙,趋身上前,还没走拢,就见她被几个士兵挥起枪托,打倒在地。你把她扶起来,才看清楚,这是一位年约40岁的中年妇女,胖胖的圆脸上满是血迹。他们打我。我看见了。别理他们,我们走。

  广场方向,有照相机的闪光闪过。接着,跑来几个大学生,还没跑到散兵警戒线,就被冲过来的士兵打倒了,至少有两个照相机被当场砸碎。几个大学生被士兵扭着胳膊架走。其中一个学生,匆忙往你手里塞了一把东西——一张名片和一个红布条。名片上是香港大学学生会主席×××,后来丢失了。红布条,你至今留着。

  (中)

  跟丫的死磕!

  15天前。你冲着那个越过全国人大的违反宪法的《戒严令》,来到北京,准备在这里抛洒你的一腔热血。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确实让人以为,为了国家民族的进步,为了民主自由的文明社会早日到来,任何牺牲,都值。在当时,这是最后一批传统型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和最后选择。所以你来了,带着眼睛,手捧着心。

  5月21日,初到北京,你在广场上游荡了一天。傍晚,在一个叫"京前餐馆"的小店吃了第一顿饭。餐馆老板20多岁,一口京片子。他见你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记着笔记,便上前问,是记者吧?接着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动而不乱的北京,和令他敬佩万分的大学生。正是在他嘴里,你第一次听到北京"小偷罢工"的消息。

  邻座五个大汉正在吃饭,老板说是"雷子",却没有压低声音的意思。接着,他拎出两瓶啤酒,要请客。见你谢绝,他说,请老师写几个字,写"北京市民死磕队"。说着拿出半截白床单铺开。不懂北京方言,不知道"死磕"的意思,急得老板连比带划,才搞清楚,死磕,就是"拼了"。你想,"拼命队",大概就是敢死队的意思吧。

  没有毛笔,就手抓抹布蘸着墨写,一气呵成。未了,老板要加上一句:跟丫的死磕,写上去。"跟丫的"是什么意思,更难解释了。你想,管它呢,喝了人家的酒,就得办事。再次手抓抹布,蘸墨,写了。半截床单变成了一面"旗帜",上面写着:北京市民死磕队——跟丫的死磕!人民必胜!旗帜展开,包括那五个大汉,齐声叫好,小店里响起一片掌声。

  后来,在广场上,在帐篷村,你多次见到这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旗帜"下面,是一辆免费送饭的平板车:"旗帜"旁边,是这位年青老板——当时叫个体户——的幸福的笑脸。

  自此15天后,6月5日,你见到了另外一条白布标语。标语下面,是一位15岁的北京女孩的脑浆和鲜血,血泊中泡着一只白色女鞋。离地1.5米的墙上和报亭,密集分布着38个弹孔,背对着复外大街。人们说,当兵的追进小巷,从里面往外面打,女孩躲在报亭后面的死角里,被削去半个脑袋。这是一条居民小巷的巷口,复外大街22#楼西侧,巷口悬挂的白布横幅写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这是挣脱了樊笼的国家暴力的利爪,给古城北京抓出来的伤痕之一。这个案例表明,在崇尚暴力的铁血政策下,人民处于弱势。

  坚守,还是撤离?

  像一缕游魂,你在黑暗的广场上飘来荡去,哪里有枪声去哪里,可是子弹抛弃了你。丧钟没有为你而鸣。

  躺在广场地砖上面,你摆出一个"大"字,双目紧闭,休息。广场北面传来骚动和响声,站立了五天的民主女神轰然倒地,预示着,一个结束正在开始。

  那天黄昏的晚霞特别壮观,你满心感激着这最后一天的美丽,于是给广播站送去纸条,要求播放《让世界充满爱》。不久,广播里传出寻找歌曲磁带的呼声。你想象,歌声响起的时候血肉横飞的场景,以及,嬉皮士给警察的枪口上插满鲜花的那种美丽。歌声终于没有在这个注定进入历史的广场之夜响起,此刻,只好躺在这里,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唱:啊,一年又一年!啊,我们拥有明天!啊,一年又一年!啊,我们拥有明天!

  "明天"到来的方式很奇特:熄灯。

  凌晨4:30分,在再次广播了《紧急通告》后,广场上的灯光全部熄灭。恐惧随着黑暗降临。有人点燃了垃圾。像战士牺牲前,总要先砸烂武器,有人把收集起来的棍棍棒棒扔进火堆,烧了。围坐着3000~4000名大学生的纪念碑底座上静得可怕,大家在等,等那最后时刻的来临。

  大会堂前,聚光灯开亮,照着一个步兵方阵。方阵闪开之处,一只小分队,弓着腰,端着枪,直插纪念碑而来。瞬间,散兵线包围了纪念碑,有人喊话:市民都出去,离开这里!士兵们开始动手,把不象学生的人从队伍里拉出来,推出去。不一会,就有人拎着衣领,把你推到了包围圈外面。被拉出来的市民并不走开,他们站在包围圈外面,齐声高喊:学生无罪!学生无罪!

  有人对着纪念碑碑体射击,打得火星直迸。很快,大喇叭被打哑了。然而坐在底座台阶上的大学生们,一阵骚动之后,仍然坐着,沉默不语。你佩服这些孩子们,他们已经战胜了恐惧。这时有人建议表决,以喊声来表决留守,还是撤离。

  其实这类的广场表决,早在"戒严"第一天就预演过了。5月22日,"广场将遭到空降袭击"的传言不径而走,动摇着大学生们坚守广场的决心。这时,绝食团广播站在广播里举行了公开辩论。正在"坚守派"和"撤离派"难分胜负之际,广场西南角悄悄出现了一支队伍,打着横幅,挽起袖子,在深夜的寒风中默默地站立。人们走近一看,好家伙,全是新闻媒体的国家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北京日报社……掌声响起!大学生们热泪飞迸!北京市民组成的摩托队,插着旗,编着队,绕场巡行,给大学生壮胆打气。那时起你开始相信,中国的光明未来,要靠知识分子。

  那时的知识分子,确实可以感天动地,就是没有感动政府。当时,你的母校华西医大,老师们上街游行,举着的标语是:"课,我们可以补!"而你的右派父亲工作的学校,四川大学的老师们更直接喊出:"我们就是一小撮!"应该相信,无论将来社会怎样发展,这样的知识分子,都是民族挻直的脊梁,是可以信赖的社会良知。

  你没料到的是,知识分子也可以被集体收买并集体作弊,成为组织起来的少数人和极少数人欺负没有组织的多数人的帮凶和工具。短短十多年,中国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就摆脱了千年传统,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转型:从此没有善恶是非对错,只有贫富强弱输赢,以发财致富为最高理想,以最大利益为终极价值。首先坏起来,才能富起来,不能富起来,也要坏起来。这是悲?还是喜?你认为,知识分子如果放弃理想和价值的坚守,无异于犯罪。广场的坚守意义,就在于精神的守持。这一代大学生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坚守。守住的不是广场,而是人的尊严和价值。这是发展中的中国,最为欠缺的东西。

  没有敌人和仇恨

  大学生"留下"坚守的选择刺激了"清场"的士兵,他们开始对纪念碑体密集的点射,来增加压力。你仿佛看见,纪念碑浮雕上的五·四青年,正圆睁着困惑的双眼。因此你穿过散兵警戒线,又一次回到了纪念碑——要死,要和大家一起死。

  记得13岁时,文革变成了武斗,你躲在家里看书。《巴黎公社史》、《一八七一年公社史》、《法国大革命》、《世界通史》,在世界革命的宏大叙事中完成了你的启蒙教育。那时,中国整个是革命大熔炉,50多年的党文化熔化了个人,铸成了集体——镰刀与斧头,或者剑与犁,不是齿轮,也是螺丝钉——总之都是铁做的。所以不少人羡慕"老一辈革命家"赶上了好时光。"给我们创造了幸福生活",却夺走了我们牺牲的机会。因此,文革中的红卫兵,赶着趟的争相赴死视死如归。那时个人的最高价值,只是奉献生命,而不是丰满美丽人生。

  选择重新回到包围圈里,主动去承担危险,说不上有什么英勇,但很有意义。当时,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都毫不犹豫地跳进大火,净化了自己的灵魂,把自己还原为人。6月2日,当广场的坚守已十分困难,而当局的镇压意图已十分明显的时候,专门从美国赶回来的文学博士刘晓波,与侯德建,周舵、高忻发起了新一轮的绝食抗议。"广场四君子"的《绝食宣言》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充满了以暴易暴和相互仇恨。为此,我们绝食,呼吁中国人从现在起逐渐废弃和消除敌人意识和仇恨心理,彻底放弃阶级斗争式的政治文化,因为仇恨只能产生暴力和专制!我们必须以一种民主式的宽容精神和协作意识来开始中国的民主建设。民主政治是没有敌人和仇恨的政治。"八九年那一代知识分子,不仅急公好义,具有舍身饲虎的勇气,而且思想深刻,目光远大,完全能够担当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使命。事实上,任何史家都无法回避的是,中国六·四运动,以石头翻身引起的雪崩效应,关闭了冷战之门,开启了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它的历史意义,并不逊于那倒塌的柏林墙。

  就一般的意义而言,人民可以选择政府,而政府不能选择人民。就法律的意义而言,主权在民,人民可以做不被禁止的事,而政府不能做不被授权的事。这是"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常识。"共和"的意义就在于,人民应该选择一个拥有政府的国家,而不是接受一个拥有国家的政府。不幸的是,当时的中国人民,面对的是一个"拥有国家"的情绪化的威权政府,它象一个封建家长,威严有余,信心不足。常常把功劳归于自己,把过错推给人民,推给人民中间永远消灭不完的"一小撮"。因此,一九八九年,仅凭着几双干枯的手,就又一次关闭了中国人民通向未来的幸福之门。

  射向纪念碑体的跳弹,不时制造着新的伤员。不一会,四个人抬着一个脖子上喷血的学生,从纪念碑顶层跑下来。出于医生的本能,你跑到前面开路,带领着他们去博物馆急救站。到了那里,你傻眼了:长期停在那里的几辆救护车,不见了!救护车!救护车!救护车!你们拼命呼喊着,寻找着。

  那天晚上,广场上最忙碌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前面的临时救护中心。一整夜,警铃声声,车轮滚滚,不停地转送着广场伤员和来自周边路口的伤员。而现在,它们竟然悄悄消失了。你向广场北面望去,没有看到救护车,却看到了坦克车和装甲车。在初现的天光辉映中,一字排开着大约四十辆装甲车,像一群蹲伏着的怪兽。

  突然,怪兽们一声嘶吼,发动机喷吐的浓烟,顿时遮暗了初现鱼肚白的天空。

  九个太阳

  你紧盯着200米外的装甲车,下意识地数着,刚数到第28辆的时候,它们轰鸣着,隆隆向前开进了。这时你想到了帐篷村,和熟睡的孩子们。

  广场熄灯前,你又一次走进帐篷村。因为你知道,外地高校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坐在纪念碑底座上,而是呆在帐篷里休息。狭窄的过道里,你听到从帐篷里传来的鼾声,还有轻轻的谈话声。你来到一所天津高校的帐篷前,听到传来交谈声:你什么时候回去?天亮就走。回家吗?回学校。

  几天前,这个帐篷里传出来的是早期的摇滚乐声。当时六个年青人拍打着脸盆、背包,唱着《九个太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尾声:哦……哦,九个太阳!哦……哦,九个太阳!你依窗望着他们,不由热泪盈眶。

  现在你没有眼泪。十个小时你没有流过一滴泪水。你只是纳闷。

  你没有看到有谁在检查帐篷。当你还在想"帐篷里还没有人"的时候,装甲车已经到了面前,并且快速越过你,推进到纪念碑正面的旗杆前面,随着加大马力的轰鸣声,把碗口粗的铁旗杆推到了。中间几辆车,把帐篷顶起来,蒙在头上前进。这时纪念碑上,还有超过2000名大学生,周围,还有不少学生和市民并没离去。而你,站在广场东路,博物馆前面,眼见装甲车队越过你,一直前进。车队开过,车队后面的帐篷村,矮了一半。

  现在想来,争论这个细节已不重要。因为重要的是杀没杀人,而不是杀多少人、怎样杀人和在哪里杀人。真正重要的,是为什么杀人,过失杀人还是故意杀人。更加重要的,是杀人过程中双方乃至多方应检讨的过失和责任,包括良心和道义的责任。没有这种检讨,所有牺牲的人——包括大学生、士兵和市民,永远不会闭上眼睛。

  杀死李鹏!

  有秩序的广场撤离开始了。说有秩序,是在坦克的大炮直指鼻子,重兵重重围困,东南角留下唯一通道的情况下,你唯一的生路,是走人。所以最后一刻,的确和平,有序。

  士兵们采取了紧逼战术。大学生退出一层,士兵们占领一层,不多时,纪念碑上已全是士兵。为了搞清状况,你甚至爬上了一辆装甲车,看到大学生撤退的头队,已到了前门大街,扫尾的刚出了包围圈。人数估计有1000多人。时间是6月4日凌晨,五时十分。

  你跳下装甲车,去追队伍。早起的市民向广场拥来,他们表情沉重,却鼓着掌,夹道欢送——不,是悲送你们。你追上队伍问,后面还有人吗?有同学答,还有人在纪念碑上,他们坚决不走!这时,一个胖胖的戴眼镜的女生冲出队伍,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两三个女生去拉她,她却抱住道旁的小树,死不起身!两个男生又过来劝,也拉不起来。几个人蹲在地上,哭成一团!

  这时你听见了你喊的却不属于你的嘶吼声:杀死李鹏!杀死李鹏!杀死李鹏!大学生们跟着,喊了三声。队伍继续向前门行进。

  这时你相信,此刻如果有个代表李鹏的东西站在面前,无论它是一个士兵还是一辆坦克,你都会毫不犹豫地撕碎它。如果手里出现机关枪,你会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此刻,你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向精神暴徒的转变。再跨半步,你就是街头暴徒,就是暴政制造出来的暴民了。如是,你输了,手握权柄和武器的人,赢了。

  多年后你想,其实这场"动乱"正如那个人所言,是早晚要来的。这是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大循环,近一百年来的社会大变革,以及四十年来的国家发展史的必然的历史节点,是中国社会进步历史改写,以及世界历史的上升阶梯。李鹏和赵紫阳,包括邓小平和胡耀邦至多是其中的一些诱因而已。可惜这个千载难逢的国家大机遇,被一心为私的封建顽固势力扼杀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艰难改革,被自私的人们推给了下一代人。近百年来,大大小小的"群众运动",真正重要的推手,是人民选择制度和人民选择政府的权利没有得到体现,更没有得到保障。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如果没有切切实实的还权于民,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士兵、大学生乃至各族人民,将会成为牺牲。

  (下)

  有一天,我也要拿起枪!

  前门大街,一支部队正在向东奔跑,这是去"堵口子"的队伍,填补学生们退出后的广场东路。而市民们追打着他们,扔着砖头瓦块,他们毫不理会,只顾跑。一些士兵身上,血迹斑斑。还有两个掉队的士兵,抬着箱子,喘着粗气,一瘸一拐地,被人围打,逼上了街沿,躲进了小院。

  回望广场,火光熊熊,浓烟滚滚。你担心着纪念碑北面,那留下来的同学们的命运,却又无力帮助他们。一种失落感痛彻心肺!

  天色已经大亮,大学生的队伍正在远去。你慢慢走着,脚步沉重,心中茫然,万念俱灰。

  在石碑胡同南口,你被一群人截住了。早起的市民围住你,询问浴血的广场之夜——你双手血污,满身血迹,似乎成了血战的证明。你平静地讲述着。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不停地抹着眼泪,然后说:请相信,有一天,我也会拿起枪的。他掏出了自己的证件:×××,武警中校。你哭了。十个小时以来,你第一次哭出声来。你蹲在地上,哭,一个女大学生揉捏着你的肩膀,劝你。这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住在附近,半夜里,才被家里人从广场上强拉回去。劝不住你,大学生也哭起来。一个警官,一个大学生,还有你——已在华西医科大学工作十年的临床医生,各自捏着自己的证件,抱拥着哭成一团!

  其实你哭,不是悲痛,是感动,是人性臻于善境的满心感激。

  前门方向,传来密集的枪声。不一会儿,有人扶着一位头上流血的老太太奔过来。武警中校和女大学生招呼住一辆环卫工的平板三轮,帮助你把老太太扶了上去。

  坐着平板车,扶着老太太,你来到不远处的红十字医院。医院里遍地是人,诊断室、门厅里、过道上、天井里,躺满了受伤的人。当你把伤员交给大学生志愿者,离开医院时,又有几拨伤员送来。前门方向,枪声不断。你明白了,暴力并没有结束,而是正在开始。

  北大的精神气质

  按照事前约定,打散以后,到北大某楼某室会合。你拖着双腿,向北大方向走去。手里高举着,你在急救中心门厅里匆匆写就的标语:今晨7点,军队还在前门屠杀市民!!!严惩杀人凶手李鹏!讨还血债!一些路人,讶异地看着,有人在拍摄你。

  此刻的你,早已没有了思想。在精神上,你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暴民。你心里反复叨念着,是金斯堡的名句:我披头红发升起,我吃人如呼吸空气。双手举着牌,一路来到宣武门。几个上班的工人拦下你,问清去哪里后,争着用自行车驮你,把你送到了学院路。北钢学院,哀乐声声,门前摆着花圈和罹难学生的照片。走不多远,一位大学生过来问:广场下来的吧,先去休息休息。一路把你领到了林业大学。宿舍里,同学们拿来了牛奶和面包,可你喉咙冒火,难以下咽。你讲述着"清场"经过,十多个同学和老师陪着你,抹着泪。

  后来,北京林业大学这位赵同学借来自行车,把你驮到北大某楼某室,找到了全国维宪联席会议的同志。用了一个多小时,你向他(她)们完整叙述了广场的一夜,并且说出了你的初步估计:这一夜双方的死伤,至少1000人。北大同学,外地同学,还有一位女老师,端来开水拿来饭菜,招待你并为你放哨,让你休息。

  终于,你来到了仰慕已久的"革命圣地"——北大三角地。你感到欣慰的是,三角地对暴行作出的反应,一夜之间,这里贴满了公开声明:退党,退团,女的剃光头,男的留胡须……虽然第一次见面,虽然第一次来这里,你却感到,北京大学,象家一样,亲切、熟悉。也许,你们有着同一样的爱;也许,你们追求的,是同一样精神气质?

  风声越来越紧。有人说,军队要来清校,所以不准收留外地人。深夜,你被转移到北大招待所,那里是外地同学的大本营,因为害怕被抓而来不及说出真相,所以你对着两个录音机,再次陈述了你所看见的事实,并坦言,对这一切言论,承担责任。来京半月余,你以真姓名真证件真面孔,真实的想法和目的,真实地生活在这座城市,打量着这座城市。你的手,没有沾血,也不是黑的,一直都不是。

  那一夜,老天爷忍了很久,压着呜咽,然后淅淅沥沥,开始小声哭泣。雨水,悄悄冲洗着血迹和城市的伤痕。远处不时传来枪声。

  走,咱们别理他们!

  6月5日,雨过天晴。一觉醒来,人们的惊慌还没有消退。传闻,北大今天要军管。你不愿束手就擒,所以一大早就离开了。

  一夜休整之后,体力基本恢复,沿着海淀路南行,不知不觉已到甘家口。日上三竿,又饿又渴,买了几只蕃茄,坐在路边,吃。四个人围住了你,干嘛呢?吃饭。哪儿来的。成都。干嘛来了。旅游。"站起来!"一声大喝!你慢慢站起来,干嘛?问你呢?说着就动上了手,要搜身。你拼命抗拒,双手已被扭到背后。干嘛干嘛!跑过来几个行人,和这几个人推搡起来。一个国字脸的大汉围护着你突出重围。走,咱们别理他们。"咱们"拉着你快步离开"他们",其它行人用力拦住了那几个便衣。

  你得把衣服换了,他说。低头一看,可不,满身血迹,凶手似的,走不多远就会被抓。这位工人大哥把你带到甘家口百货商店,给你买了一件肉色的衬衣,16元。正掏钱,被你止住了。我还没谢你呢,咋能让你买。你说。后来的经历,证明这位工人大哥至少救了你两次命。上午在甘家口,把你从便衣手里救出来。下午在西单路口,如果你穿着那身血衣,定会被当场打死。

  可惜,你没有记下这位救命恩人的名字。但你知道,北京工人和北京市民,是世界最好的人。89年的北京,透着圣洁,闪着人性的光辉和美丽。谢谢北京!

  后来的一整天里,你巡视着曾经的战场,抚摸着北京的伤痕。直到你被打负伤,送进医院为止。

  在军博,你跳上6月4日下午毁损的装甲车队,焚烧的浓烟还没散去,而70余辆装甲车被毁损的原因,至今未明。

  在木樨地,一个小小的地铁窗,密布着二十多处弹孔,靠在旁边的一辆自行车的钢管上,洞穿两处。在燕京饭店,五楼至六楼之间的墙上,六十多处弹孔历历在目。看来,以地下到天上,无处不遭射击。复外大街一路走来,所有用作路障的公共汽车都弹痕累累,且遭焚毁。正面受到攻击可以理解,然而街道两侧建筑物,都遭受过弹雨的洗礼,子弹飞进居民家里,令人费解。

  "人民军队人民喂,人民军队为人民;人民叫它它不应,党叫咬谁就咬谁。"当时的广场民谣,真切地反映了没有实现军队国家化,军队的职能,己经被严重扭曲。军队,成了少数人的工具和武器。

  这是一座受到了侵犯的城市,这座城市的忠诚儿女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反抗过侵犯,拒绝了屈辱,保卫了一座城市的尊严。但他们,至今仍顶着"暴徒"的恶名。这座城市,不应该忘记他们。

  "战况"的惨烈在复兴医院得到了你亲眼的证实。这是距木樨地最近的一家街道小医院,没有胸科和脑科,只有普通外科。一位护士说,当晚,至少有一百多个颅脑外伤和胸腹贯通伤伤员。在此作了简单的包扎或止血处理后,被立即转送出去。即使这样,这里当晚就停放了四十多具尸体,绝大多数送来时,已经断气。有些家属害怕受到清查,连夜就把尸体领走了。现在临时改作太平间的大教室里,并排躺着的尸体,是三十八具。这仅仅是在一个路口一夜之间发生的情况。北京,究竟有多少个这样的路口呢?

  人啊"人"

  从军博到木樨地,绕过复兴桥,沿着复外、复内大街。你踏着遍地瓦砾,向广场接近。你步行,在空无一人的死寂的大街上,像穿过大战之后的废墟。

  西长安街像战场,每一个路口,都堆积着焚毁的车辆。地上砖头瓦块铺了密密的一层。这时你才明白,真正的"战场",不在广场,而是在整个北京。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市民还是士兵,都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下午5点,在六部口,首都电影院前面,你见到一辆烧毁的大轿车横在路上,还冒着烟。你转到轿车的东面,看到了一个悲惨万分的场景:一具焦碳似的尸体,伸开两腿坐在地上,靠着轿车的车轮,远看,像一个人在休息。然而,这个曾经的人,昨天的士兵,已经难以辨认。"他"的皮肤像大火烧过的树皮,低垂的光头上盖着军帽,胸前堆着,自己体内流出来的肠子……,你受到震憾,立在那里,足足站了十多分钟。这个造型如此熟悉,使你想到了成都画家苟乐嘉的一幅名画《人》。

  《人》的创作年代是文革后期,反映的是文革中,造反派头头宋立本被对立派的中学女红卫兵抓住后,练刺刀,挖膝盖,点天灯的惨景。被虐尸后的"宋立本",靠坐在那里,尸体摆成一个"人"字型,无声地控诉着另一种"人"。

  眼前这位士兵——后来知道是"共和国十烈士"之一的刘国庚,在文革整整20年后,坐在西长安街上,用自己凝固的躯体,又一次发出了声音:为什么啊,人?

  为什么,人们在一夜之间变得如此仇恨,对立?为什么一夜之间,军队和市民,学生与士兵成了死敌?为什么,人们忽然都成了暴徒,而把人变成暴徒的那些人,却从不承担任何责任?为什么啊?

  强者的残暴只能换来残暴,而弱者的残暴,往往触目惊心。

  强烈的阳光下,长安街上空无一人,你和他在对视,倾听。你噙着眼泪,向"人"鞠了一躬,心里百感交集!

  两天前,就在这里,在六部口,你和大学生们站在一起抗击着暴力。6月3日凌晨,一辆载着武器的大轿车在六部口被截停。为了防止武器丢失,大学生们上了车,坚守了二十多个小时,直到一车军火被安全转移。面对汹涌而至的人浪,大学生们手挽手围在大轿车前,你也挽起了大学生的胳膊,守护着大轿车,守护着八九民运的底线:非暴力。事后查明,大轿车上,装载着机枪×挺,手枪××支,冲锋枪×××支,子弹×万发,电台×部……这些军火如果流入市民手中,不可能帮他们"打赢战争",却很可能造成市民和士兵的更大牺牲。

  暴力的逻辑是武器的批判,而不是批判的武器。当有人轻率地释放着国家暴力,又怎能指望,它会与被激发起来的社会暴力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勿庸讳言,社会暴力是一种无序的社会破坏力,是有序的国家暴力压制的对象和存在的依据。然而,当国家暴力脱离了正义的目的,背离了国家利益,抛弃了法治的轨道,而沦为少数人的政治工具,它就成了比社会暴力更加可怕,更加危险的破坏机器——因为国家暴力破坏的,往往是国家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及文明社会的核心价值。

  曾经,鲁迅先生不愿意忘却的纪念,是段麒瑞政府制造的三·一八惨案。在那47名殉难者当中,有先生敬重的青年学生。据说,当时不在北京的段麒瑞知道自己的手下开枪打杀了大学生和市民,竟在地上长跪不起,磕头谢罪。段后来很快退出政坛,在天津当了寓公,并从此终生吃素,不沾晕腥。

  知道羞耻,知道忏悔,段麒瑞在怜悯别人的同时,救赎了自已。

  感谢北京

  枪声再次响起。从复兴门换防回来的装甲车队,远远地已经发现了你。你缓步跨过大街,在西单路口一棵大树前面坐下。当兵的没有放过你。五、六个士兵围上来,刚问两句,就枪托横劈,把你打倒在地。捣蒜式的打击落在背上,开始并不感到疼痛,甚至还有些舒服,不多久,你就喘不上气,意识也有些迷糊了。迷糊中一闪念,幸亏,换下了那件血衣……

  后来在北医大人民医院,处方笺上写的是:肩、背,右下8、9肋软组织挫伤。脾破裂?气胸?处方是留观一夜,红药一瓶。医生好心劝你,能走尽量走,因为,部队每天来医院,抓走伤员,提走病历。搞过十年外科临床,你清楚外伤和内伤的关系,不想冒失,所以仍在医院呆了一夜,第二天才离去。

  难忘的是,当你倒在地上,承受连续不断的打击之时,西单路口探出几颗头来,向你招手,要你爬过去。这时你开始感到剧痛传来,已经动不了了。士兵们刚一转身,两位市民就沿着墙根爬过来,从地上架起你一路飞跑,一辆板车早等在那里,他们七手八脚把你甩上去,大喊着"闪开,闪开",把你送到了人民医院急诊室。

  你没有来得及道谢,甚至,连救你的人们的长相,也没有看清。

  这就是89年的北京,人类的丑恶和人性的美丽交织在一起,都充分表现出来,释放到了极致。15天来,你看到了太多的混乱场面,而永远感动你的,是街头救助。那奔跑着,挽扶着,呼喊着,围护着的救死扶伤的场面,成为北京街头最为壮丽的人性景观,长留在每一个目击者的心里。那些日子里,你救人,人救你,人们互助互救,活得真实,一种崇高净化着人,提升着人,使人们在街头成为兄弟。

  十八年来,你无数次冲动着写作的念头,无数次提起笔来,却写不下字。因为长期以来,你只是一个用脚来写作的行动者,而不是一个写作者和讲述者。你对写作,没有自信。

  但是这次,你要写要说了。这要感谢一位叫做马力的香港先生,因为2007年5月15日,他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侮辱了你的智力,践踏了你的记忆。他让你想到了恶,而不是美。你要告诉他,你想记住的,只是美。八九年,是中国当代史上的美丽;八九年的北京,更多的是真理的价值和人性的光辉。

  因此你说了。你说了,不为拯救灵魂,只为感谢人生,感谢北京!

  6月10日,在回家的列车上,你拿出了笔记本。上面记着,5月21日,来到北京的第一天,你在纪念碑上抄下的一首小诗《对话》。八九民运,从对话的初衷走向对抗的结局,固然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可以反思。然而《对话》的精神,却永远是那么美丽!

  所以在西去的列车上,你给大家读了这首小诗,表达了对一个时代的最后美丽的深深感激。

  对 话

  孩子:妈妈,这些小阿姨,小叔叔为什么不吃饭

  妈妈:他们想要得到一件礼物。

  什么礼物

  自由。

  谁送给他们这件美丽的礼物

  自己。

  妈妈,广场上为什么那么多,那么多人

  这是一个节日。

  什么节日

  亮灯的节日。

  灯在哪儿

  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妈妈妈妈,救护车里是谁

  英雄。

  英雄为什么要躺下呢

  好让后排的孩子看见。

  看见什么

  七种颜色的花。

  2007年5月22日 成都

  作者联系: 谭作人 (028)85415735 13308030863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4月2日星期四

刘以栋:美国购买银行不良资产计划的风险分析

  美国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在全美民众的不耐烦地等待中,终于推出了银行不良资产购买计划。虽然大家对他的银行不良资产购买计划褒贬不一,但是政府总算有了一个可执行计划。虽然盖特纳计划的一些细节还不是很清楚,但我们可以根据该计划的现有轮廓,作一个简单的风险分析。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例子。假定银行现有不良资产的面值是100元,政府和私有机构组成的投资基金以84美元购买。在这84元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供72元的低息贷款保证;美国财政部投入6美元;私有机构投资6美元。

  根据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私有投资机构每投入一美元,美国财政部也要投入一美元(一比一投入),同时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要提供12美元(6倍)的低息贷款担保。这样组成的公私合营基金(PPIP, Public Private Investment Partner) 以拍卖的方式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

  银行的风险和回报:银行是不良资产的卖主,所以对银行来讲,关键是能否把不良资产卖个好价钱。如果不是价钱问题,银行的不良资产早卖掉了。一百块钱的东西卖三十;三十没人买的话卖二十,总是可以卖掉。银行找政府帮忙,说到底,就是为了把不好的东西高价卖掉。在现有的计划中,如果买方的出价不够高,银行必须确定卖不卖。卖,就得把账面损失变成实际损失;不卖,以后价格难免不再往下跌。这次美国财政部的不良资产购买计划是否可行,关键就看买卖双方价格是否谈到拢。

  FDIC 的风险和回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 在这次不良资产购买计划中出面担保,完全是为了给银行提供帮助。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可能会少量收点保证费,但风险却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公私合营基金的损失超过14% (1/7),那么FDIC就开始赔钱。FDIC在这里没有回报潜力,只有赔钱风险,这也是很多批评者的主要论点。因为FDIC的钱,说到底还是纳税人的钱。

  美国财政部和私有投资机构的风险和回报:私有投资机构以前可能没有太多兴趣购买银行不良资产。如果要买的话,价格也会非常低。美国财政部为了鼓励私有投资机构的购买热情,提供了两个优惠条件:第一,财政部出钱与私人机构一起购买,一块抵一块,要赔一起赔;第二,财政部出面,让FDIC给私有投资机构借钱购买不良资产提供担保。如果购买的不良资产增值,那么私人投资人可以取得高回报(六倍的财经杠杆);如果不良资产的价格持续下跌,前面的14%损失是财政部和私人投资的钱,以后则是FDIC的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难免没有私有投资机构出来赌一把。

  这种不良资产购买计划是否是良策,现在谁也说不准。短期来看,市场的反映是积极的,所以世界各地股市都有不小的增幅。长期来看,经济能否尽快好转才是关键。如果经济不好转,所有的买主都会赔钱。当然,纳税人赔的是大头。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893.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刘以栋:对美元债务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中国人讲究含蓄,国家领导一般不直接批评外国政府,所以当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对美元债务的担忧时,美国朝野一片哗然。习惯批评中国的美国人何曾想到会受到中国的批评。美国白宫发言人赶快出来讲,美国政府债券是最安全的投资。两个月前在国会听证会上,还在指责中国政府干涉人民币汇率的美国新任财长盖特纳,也出来讲美国政府债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资,任何担忧都是多余的,云云。

  可是,客观地来看,你会感到温家宝对美元债券的担忧是实实在在的,合情合理的。

  我们借钱给人家,最担心的是贷款到期不能如数归还,银行里归为信用风险。评价一个人或者公司的信用风险,关键看两条:还钱意愿和还钱能力。如果你以前没有想到这两条的话,想想过去大会上的慷慨陈词: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意愿),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能力),讲的都是一回事。

  现在让我们从信用风险的还钱意愿和还钱能力这两条,看看美国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

  美国愿意如数归还美国的债务吗?当然不愿意。谁愿意把兜里的钱拿出去?! 银行为了防止贷款收不回来,一般都要求资产抵押。房屋按揭以房屋做抵押,汽车贷款以汽车做抵押……信用卡账单没有抵押,所以利率很高,并且讨债方可以逼你申请破产,从而影响你的信用记录。中国购买美国债务,手上并无任何实物做抵押。如果美国不还钱,中国也不能把美国告上法庭,逼其破产。当然,美国可以以另一种形式破产,就是大量发行美元,冲淡美国的债务负担,我想这也正是温家宝担心的地方。

  美国有能力以美元的当前购买力还清美元债务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美国现在从政府到个人的总债务是国民总产值的3倍。美国的国民总产值是14万亿,美国人口是三亿,即人均欠债14万美元。美国中等家庭年收入大约5万美元,以一家四口人计算,一家要还56万美元,即家庭年收入的11倍。如果以中国人六十年代还老毛子外债的干劲,肯定能还上。以美国现在的情况,肯定还不上。因为美国人根本没有感到还清债务的必要。就是不还,或者用贬值的美元还,你能拿美国怎么样。

  美元债务在将来会贬值,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美国政府知道这一定,所以希拉里一上任,就跑中国来推销美国政府债券。希拉里怎么不来把美国的黄金储备卖一部份给中国?中国政府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温家宝才公开讲出他的担忧。世界各国也都知道这一定,所以中国公司最近购买外国的原材料公司时,受到外国政府的百般阻挠。

  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数额庞大,任何购买行动都会推动市场,所以很难以目前的价格购买原材料。 如果中国购买黄金,黄金一下子就会涨到三千美元一盎司。作为普通老百姓,你如果也担心美元未来购买力会下降的话,那么可以做一些金银铜铁、能源等原材料方面的投资。现在的去杠杆化过程可能会把许多资产的价格进一步往下压,但美元购买力下降将是一个必然趋势。从美国政府现在的印钱速度看,过不了五年,黄金和白银的价格就会翻倍。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892.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刘以栋:闲论信贷违约掉期的是是非非

  五年以前,如果你懂信贷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简称CDS)的基本原理,你可以在华尔街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今天,如果你说你是做信贷违约掉期的,你可能会招来蔑视。所以,我首先要声明一下,我不是做CDS的,我只是旁观了CDS的发展。

  信贷违约掉期,说白了,就是一种信用保险。你买人寿保险时,如果被保人意外去世,那么保险得益人将得到一份预定的赔偿。同理,信贷违约掉期是一种债务信用保险。如果欠债方 (个人或者公司) 在信贷违约掉期合同期内不能按期如数还钱,那么CDS的卖方要向买方支付赔偿,就是替欠债方还钱。

  信贷违约掉期定价

  买人寿保险时,一个关键因素是确定保费。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等。同样,信贷违约掉期也有一个定价问题。如果是单个公司债务的保费,其相关因素包括该公司破产的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简称PD)和破产以后的损失(Loss Given Default,简称 LGD).虽然这两个概念都很简单,但要精确估算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

  人寿保险定价时,要考虑人的群体寿命预期;计算多个公司或个人债务的信贷违约掉期时,要考虑这几家公司破产的相关性。在估算这种破产的相关性方面,一位华人数学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成功地把人寿保险的相关理论用到了公司破产的相关性方面,一举成为世界闻名的金融专家。华尔街日报曾在头版巨幅报导他这方面的贡献。

  信贷违约掉期的市场需求

  有位哲人讲,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信贷违约掉期的市场发展得这么大(达几十万亿),是有其合理性一面的。为了证明其合理性,我在这里介绍这种情况,读者可以自己作出判断。

  第一种情况,银行的一家老客户资金周转有困难,找银行借钱。如果银行借钱给它吧,银行对它的信用风险就会进一步增加。万一它以后真倒了,银行也跟着倒霉。如果不借钱给它吧,如果它现在就破产,它以前欠你的钱也收不回来。如果它通过别的途径借钱度过了危机,以后可能也不做该银行的客户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能在发放新的贷款时,找到一家保险公司买这家客户的信贷违约掉期,就可以既减少了风险,又维持了客户关系 (客户往往不知道后面的信贷违约掉期)。

  第二种情况,每家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都会受到其分行所在区域的限制。正常情况下,银行效益都没有问题。但在特定情况下,局部区域可能会很糟糕。譬如现在底特律地区的银行可能会很艰难。如果在当年底特律经济情况好的时候,买一份信贷违约掉期保险,现在处境就会好许多。

  第三种情况,如果一家退休金基金持有某一家公司或某一个行业的债券太多,可以买信贷违约掉期来减少风险。当然,也可以把那些债券卖掉,但是,如果持有量太大的话,一时很难以好价钱卖掉;同时,如果低价卖出,就把账面损失变成了真正的损失。

  有了买方市场,就会有卖方市场。当今社会,总是供给大于需求。只要你肯出钱,总会有人把你要 的东西卖给你。

  信贷违约掉期被滥用

  保险是用来保非正常事件的损失,可惜许多保险公司卖保险卖昏了头,以正常情况下的损失来定价。正常情况下,个人房屋按揭违约的概率很小;正常情况下,房价很少往下跌,所以即使个人房屋按揭违约,银行收回房子拍卖,损失也很小。在这种假定条件下,保险公司在卖房屋按揭抵押债券(CDO)的信贷违约掉期时,收费就非常低。现在非正常情况发生了,很多保险公司损失惨重,看看AIG的股票价格你就会理解损失有多严重。

  正常情况下,高风险债券的利率(High Yield Bond Yield),减掉买信贷违约掉期的溢价(CDS Premium),基本等于低风险债券的利率(High Grade Bond Yield).现在许多对冲基金在信贷违约掉期市场兴风作浪,一方面卖空一家公司的股票,然后高价去买该公司债券的信贷违约掉期,给市场造成该公司可能破产的气氛,从而从卖空方面营利。现在的股市如此动荡,连GE这样的大公司都深受其害。

  在过去十几年里,许多理工科背景的人加入到华尔街的金融队伍。但不管金融行业怎么发展,它还是介于科学和艺术中间的领域。所有的模型都有其局限性,明白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信贷违约掉期的是是非非。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891.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刘以栋:对美元债务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中国人讲究含蓄,国家领导一般不直接批评外国政府,所以当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对美元债务的担忧时,美国朝野一片哗然。习惯批评中国的美国人何曾想到会受到中国的批评。美国白宫发言人赶快出来讲,美国政府债券是最安全的投资。两个月前在国会听证会上,还在指责中国政府干涉人民币汇率的美国新任财长盖特纳,也出来讲美国政府债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资,任何担忧都是多余的,云云。

  可是,客观地来看,你会感到温家宝对美元债券的担忧是实实在在的,合情合理的。

  我们借钱给人家,最担心的是贷款到期不能如数归还,银行里归为信用风险。评价一个人或者公司的信用风险,关键看两条:还钱意愿和还钱能力。如果你以前没有想到这两条的话,想想过去大会上的慷慨陈词: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意愿),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能力),讲的都是一回事。

  现在让我们从信用风险的还钱意愿和还钱能力这两条,看看美国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

  美国愿意如数归还美国的债务吗?当然不愿意。谁愿意把兜里的钱拿出去?! 银行为了防止贷款收不回来,一般都要求资产抵押。房屋按揭以房屋做抵押,汽车贷款以汽车做抵押……信用卡账单没有抵押,所以利率很高,并且讨债方可以逼你申请破产,从而影响你的信用记录。中国购买美国债务,手上并无任何实物做抵押。如果美国不还钱,中国也不能把美国告上法庭,逼其破产。当然,美国可以以另一种形式破产,就是大量发行美元,冲淡美国的债务负担,我想这也正是温家宝担心的地方。

  美国有能力以美元的当前购买力还清美元债务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美国现在从政府到个人的总债务是国民总产值的3倍。美国的国民总产值是14万亿,美国人口是三亿,即人均欠债14万美元。美国中等家庭年收入大约5万美元,以一家四口人计算,一家要还56万美元,即家庭年收入的11倍。如果以中国人六十年代还老毛子外债的干劲,肯定能还上。以美国现在的情况,肯定还不上。因为美国人根本没有感到还清债务的必要。就是不还,或者用贬值的美元还,你能拿美国怎么样。

  美元债务在将来会贬值,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美国政府知道这一定,所以希拉里一上任,就跑中国来推销美国政府债券。希拉里怎么不来把美国的黄金储备卖一部份给中国?中国政府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温家宝才公开讲出他的担忧。世界各国也都知道这一定,所以中国公司最近购买外国的原材料公司时,受到外国政府的百般阻挠。

  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数额庞大,任何购买行动都会推动市场,所以很难以目前的价格购买原材料。 如果中国购买黄金,黄金一下子就会涨到三千美元一盎司。作为普通老百姓,你如果也担心美元未来购买力会下降的话,那么可以做一些金银铜铁、能源等原材料方面的投资。现在的去杠杆化过程可能会把许多资产的价格进一步往下压,但美元购买力下降将是一个必然趋势。从美国政府现在的印钱速度看,过不了五年,黄金和白银的价格就会翻倍。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谢盛友:如何揭露历史真相

  贺卫方先生2009年3月25 日在《谈揭露历史真相》一文中写道:

  XX兄:多谢传来大作。读后心情不轻松,的确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

  唉,这该死的运动,造孽的文革,留下多少心灵的创伤!

  ……

  疮疤揭开究竟给告密者带来的是怎样的一种后果?成为众矢之的,痛不欲生是可能的,不过面具终于脱落,那些没有道歉或忏悔的人们给逼到墙角里,至少在活着的时候有个机会道歉、忏悔,得到人们的原谅和心理的安静,这是否反而是一件好事?周扬晚年的忏悔道歉得到很多受害人的原谅正是一个好例。

  ……

  (引文 完)

  读后心情很沉重,如何揭露历史真相呢?当然需要法律。我居住德国已经二十多年,只能谈谈德国的情况。

  德国人很严谨缜密,这一严谨作风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德国制造"这四个字,不论是机械制造还是秩序维护,德国人反思自己的历史,也可冠以"严谨"两个字。

  德国反省历史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战后,人们一度保持缄默,绝口不提过去。这是因为德国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太骇人听闻,而由此给人带来的苦难也是前所未有的。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西德,对纳粹罪行的讨论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清算纳粹史的教训,使得德国在两德统一后加快了揭露德国统一社会党(东德共产党)的专制统治真相的步伐。

  东德国家安全部Stasi(Staatssicherheit 的缩写)正式名称为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国家安全部),1950年2月8日成立。全称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也有翻译成"史塔西"。成立宗旨是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政治警察,负责蒐集情报、监听监视、反情报等业务。Wilhelm Zaisser是第一任东德国家安全部部长,很快就被Erich Mielke 取代。1950年至1989年之间,安全部管辖有十七个监狱,约九万一千名正式聘用的探员,十七万五千名位在民主德国国内的正式的通报合作者,即著名的"IM",另有两万名"IM"通报合作者位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以东德国家安全部共拥有二十八万六千名合作探员,情报网非常绵密、而且有效。一旦东德国家安全部确认某某人的政治意见,他们会用低调的压力逼使当事人辞职、逼使学生终止学业。虐待等等酷刑是罕见的,一旦使用,东德国家安全部会迫使当事人转变成安全部的通报合作者。

  2006年有一部关于东德国家安全部的影片《窃听风暴》(Das Leben der Anderen),由德国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杜能斯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执导。

  如何反思东德历史,如何评价它,尤其如何评价东德国家安全部,一直是个争议话题,直到目前,人们还为此争论不休。

  人们常常把东德的日常生活描绘成专制制度下的和谐社会,一个由家庭、工作和业余时间构成的和谐社会。目前公布的安全机关的档案文件证明,东德国家安全部触犯人权及相关法律是他们工作的核心,是家常便饭的事。

  大多数德国人强调,我们必须不断反省历史,保持警醒,唯有这样才能防止历史被歪曲或被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来使用。

  1991年12月29日,德国通过了"东德国家安全部档案资料法"(Stasi-Unterlagen-Gesetz , StUG).德国公开秘密警察档案的第一天,万人涌入档案馆,他要看看"到底谁出卖了我";她想知道"为什么他把我关进监狱"。出卖人或被出卖的人、迫害者和被迫害者,除了警察、高官、高干外,也有"良心知识分子",也有平时要好的朋友、熟悉的邻居,甚至家里最亲的人:丈夫、妻子、父亲、子女。

  2009年1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亲临"档案馆",她强调,秘密警察档案的公开,是增进人的和解,而绝对不是带来更多的误解和仇恨。

  公开档案需要法律,封存档案也需要法律。德国前总理科尔由于"政治献金"困扰,他向柏林行政法院提出抗诉,要求封存有关档案。2001年7月4日科尔胜诉,法院判决:档案馆必须重新加密封存有关科尔类人物的绝密档案。

  根据该判决,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东德国家安全部档案资料法规定,个人有权使用影响其生活和隐私之国家安全秘密档案,并且基于确保及促进国家安全机构活动之历史政治评价及司法再评价,允许公共和私人机构根据本法使用上述档案资料,但是,该法同样规定,使用个人档案必须无损他人之合法利益。科尔胜诉的原因就在这里,他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的档案,若非经合法程序取得或未经当事人同意,向媒体公布其档案,便侵犯了个人隐私,是违法的。

  一"公开",一"封存",显然看出,你可以通过档案了解谁迫害你的真相,但若公众人物不同意,你没有权利向媒体公布他的资料。

  写于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毕研韬:愚人节的《中法新闻公报》

  对于4月1日发表的《中法新闻公报》,境外有媒体称"中法外交部突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事实上,早在两周前,就已有论者在境外新闻网站上建议,两国重新发表新闻公报为双边关系解套。

  对于两国元首在G20伦敦峰会上会晤,我们更不应感到意外。今年2月份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访华时就表示,希望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法国总统萨科齐能够在4月2日伦敦的G20峰会上会晤。

  虽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3月23日宣布,在4月2日开始的伦敦G20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将不会举行双边会谈,但次日法国驻华公使郁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不是说不会见。我相信,离伦敦峰会还有几天,有些工作还可以做。"

  3月26日《中国日报》的一篇文章引用中国学者的话说,虽然(中法之间在G20伦敦峰会上)没有安排双边会晤,"但(两国元首之间)也可能会有某种形式的互动。"境外媒体解读说,中国没有排除中法两国元首在伦敦会面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中法新闻公报》在两国元首当日会晤之前发表,足见两国外交部之间的"磋商"之艰难,也足见两国之间共识之勉强,同时也说明"两国之间"建立政治互信任重而道远。

  对此新闻公报,有分析人士认为,法国外交部在西藏问题上的表态较以往"明确而坚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表示,法方此次作出的表态"明确、完整"。

  本次联合新闻公报的第一句为引言,之后的正文有四段,其中第四段专门阐述法国的西藏立场。其中最关键的表述是,"法国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笔者从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官方网站上查到了该新闻公报的法语版,该句的表述是"la France récuse tout soutien à l'indépendance du Tibet sous quelque forme que ce soit"。

  该句的核心是"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中方的解读是,"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包括达赖喇嘛提倡的"大藏区"主张以及其他形式的西藏"半独立"和"高度自治"主张。

  草民不清楚,两国外交部之间是否已就"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达成共识。如无共识,中方的解读就是"一厢情愿"。用网民的话说是"意淫"。中国在处理美军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以及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时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但愿同样的错误中国不会犯第三次。

  《星岛环球网》的调查显示,63%的网民认为,《中法新闻公报》的发表并不代表萨科齐政府认输,高达84%的网民认为这不说明萨科齐政府真正改变了其西藏立场,62%的网民认为中法关系不会从此走出低谷(数据截至4月2日13:00)。这大致反映出中法关系的低迷不振已经对民间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系中国传播学者)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刘军宁:中国没有自由的传统吗?

  有一种批评保守主义的观点认为,如果中国的保守主义主张保守既得利益,那么它是狭隘的;如果中国的保守主义要保守现状,那么它阻碍改革便是有害的;如果中国的保守主义在口头上说要保守自由,实际上要保持现状维护有权有势者的记得利益,那么它是虚伪的;如果保守主义要保守自由或是自由的传统,那么,中国和英国不一样,这些东西都还没有出现,因而在中国主张保守主义要么是多余的,要么是有害的。其结论是,保守主义在中国无论如何不合适宜。

  的确,对保守主义一个很重大的误解就是把保守主义与保守既得利益混为一谈。很多人都想当然地把保守主义者看成是权贵者自身或是权贵者的代言人,把保守主义看成是反映极少数权势者的价值主张。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在美国,大多数支持保守主义的人,都是穷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穷人,他们没有多少既得利益。保守主义甚至不利于他们所享受到的福利。如果保守主义仅仅反映少数有钱有势者的主张和要求,那么,代表保守主义的共和党根本没有任何在大选中获胜的机会。长期以来,共和党在参众两院、州长的选举中连续取得压倒民主党的优势,可见在美国保守主义在民间大有人在,这种现象绝非用"保守主义只反映极少数权势者的利益"所能解释的。这同时也戳穿了一个神话:发达国家不需要保守主义,需要自由左派。保守主义对于不论是对于需要捍卫新生的个人自由的地方,还是对于个人自由已经牢牢扎根的地方,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中国,保守主义正是由要改变现状的、无权无势的人提出来的。在中国倡导保守主义的人士既非既得利益者,也非有钱有势者,他们是一群在中国致力于创发自由、保守自由的无权无势者。他们之所以主张保守主义,绝非是因为他们要捍卫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或保持现状,而是因为他们渴望得到和保守自由。所以,不论在何地,保守主义者都不是那些从现行政治制度安排中受益并自觉不自觉为之辩护的人。在保守主义看来,只有良善的政治制度才是值得保守的政治制度。

  在批评保守主义的人看来,信奉保守主义与否是利益问题,而在保守主义看来,信奉保守主义是能否把良心与智慧统合起来的问题。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温斯顿·邱吉尔曾经说过,小于三十岁的人如果不是自由主义者,那他是没有良心;大于三十的人如果不是保守主义者,那他是没有脑子。所以,信不信保守主义不是利益的问题,而是对如何追求所向往的价值的深思熟虑的结果。的确,在现实中,任何一种观点总会使一些人受益,同时可能会损害到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保守主义也是如此。它有利于那些有培育和保收自由中受益的人,不利于那些不喜欢个人自由的人。有人得到了自由,就意味着不自由状态下的某种利益格局被打破,就意味着这种格局中的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受损。保守主义者如果有什么既得利益的话,那就是自由,和守护自由的传统(包括人文礼俗传统和制度传统)。保守主义者的癖好是有了的自由就有收藏、保守,并随时加以扩展,以争取更大的自由,他们不仅关注自身的自由,也关注那些即使是不认同保守主义的人也能享受到更大程度的自由。自由是所有人的既得利益。如果保守主义要保守什么既得利益的话,这就是最值得保守的最大既得利益,也是全人类的最大的共同利益。如果这些东西非常值得保守的话,那么保守主义在中国已经来得太迟了。

  有人质问,在英美,主张保守主义是非常合理的,因为那里有非常值得保守的自由传统。在中国向无自由的传统,中国的保守主义如何对待中国固有的传统?既然中国的保守主义致力于在中国保守自由的传统,那么首先就必须回答:中国的传统中有多少自由的成分?

  在没有自由的地方,是否有传统值得保存,是否有必要保存传统,被认为是对中国的保守主义的最大挑战。说中国没有自由的传统,是错误的。说中国的自由传统比英美少是正确的。在一个社会中,哪怕是只有一点点自由,也能形成传统,历史上的自由越多,传统中的自由也就越多。反之,则越少。没有一个民族与国家的传统中没有自由的因子,差别只是多与少。因为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这种天性必然要反映到日常行动和文化传统中去。保守主义不仅致力于保守自由,也更致力于生成自由。保守主义在中国的保守对象:域外的大传统,域内的小传统。保守扩大巩固眼前的一点点自由:改革改到今天这地步,每个人的未来利益暂且不论,但每个人的既有利益却随时可能被不受制衡的公共权力拿走。这个时候其实我们都是保守主义者,我们都渴望保守自己的一份财产与尊严。通过什么去保守呢?就是通过一个宪政与法治的制度转型。

  保守主义既捍卫各国文化传统中的自由小传统,也捍卫人类的自由大传统。保守主义的意思是保守自由的传统,哪怕这个传统微乎其微。在当下的中国,热爱个人自由的人们,理应是一个保守主义者,理应致力于恢复我们在半个世纪以前、以及更古老的过去曾经有过的自由,保守悠久的传统中的可贵的自由因子,同时致力于引入和分享人类的自由大传统。最直观地看,至少在中国传统处于支配地位的那数千年,不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极权的年代。换句话说,在近半个多世纪之前的整个中国历史虽然自由的总量也很少,但却不是自由最短缺的年代。而且,在最近的十多年种,民间的实际自由也有显著的增加。所以,不论历史上,还是当今,都有值得保守的自由的因子。即使在自由最为短缺的年代,人们心中追求自由的愿望和勇气,也从未完全消失,因此,从任何意义上讲,在中国伸张致力于保守自由的那个主义从来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有一位网友对当下的保守主义有独到的见解,我非常赞同。这篇帖子中写道:当下中国的保守主义者就是要保守我们已经争取到的点滴自由、社会行动的空间和权利的边界。当国家打破已有的平衡,把权力伸向社会更深的角落的时候,保守主义者表达出社会的一种意见,让国家感觉到存在的阻力,可能会有助于它更好地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只是想保卫已有的自由,至少不被稀里糊涂地夺走。"这就是保守主义在当下中国的精神和意义。所以,某种程度讲,中国的传统中有多少自由的成份这个问题已经没有那么重要。自由能改变习惯,意味着自由能生成传统。而且自由的传统是可以引进的。只要有可能,人们就会暴露出追求自由的天性,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只要有了自由,人们就会逐步改变与自由相冲突的习惯,就自动产生保守自由的传统。只要自由是可能的,自由的传统就是可能的。传统中自由的笋芽在任何地方都会出现,只是在很多地方被权力的巨石压住,没有破土而出的机会。如果条件具备,它们立即就会成为雨后的春笋。

  传统保护自由,自由改造传统。日常生活中,自由的增加会促进传统朝着亲和自由的方向演化。保守主义珍惜的是在现实中可能争取到并保有的自由。写在书本中、停留在想象中的自由,或许可以作为激励少数人的远景,但却不是真正的自由。最有价值的自由,只存在于现实中,就是已经为人们所享有的自由。

  传统与宪政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却常常被忽略。在西方,尤其是在英美,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传统是宪政的价值源泉。没有这种传统的继承,宪法就失去了价值依托。宪政所依托的价值、致力于保护的自由和权利就缺少充足的正当性。这一事实,也给中国的宪政事业提出了一个重大议题。中国的传统给中国的宪政提供价值源泉吗?如果不能,中国能借用西方的传统作为中国宪政的价值源泉吗?到目前为止,从中国的传统中还发展出宪政的制度架构。中国传统在未来能给中国宪政提供价值源泉吗?如果中国的传统不能为自由、平等、法治、有限政府提供正当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信仰、接受和笃行这些价值?我们没有能力把西土的传统平行移植到中国,人们在一时间也不会全盘接受。所以,中国传统对于中国宪政的重大相关性,是关心传统与关心宪政的人士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包括儒家传统在内的中国传统能否演化出一个信仰个人自由的本土传统。基督教做到了。至少,包括儒家传统在内的中国传统至今还没有演化出一个自由的传统。这一现状使得很多人对包括儒家传统在内的中国传统都感到非常沮丧,非常失望。需要区分的是,中国传统根本就不可能开出宪政民主,还是迄今为止尚无人成功地从中国传统开出对宪政民主的回应?也许未来有人能够做到?未能从儒家传统开出对宪政民主的回应,不等于不能从中国传统开出对宪政民主的价值源泉。过去未做到的事情不等于未来做不到。关键是看中国的传统是否足够开放。

  从保守主义的角度看,从中国传统中演化出自由传统并为中国宪政提供价值支撑的可能性仍然不能排除。需要提醒的是,说传统可以演化出自由的传统,不等于说儒家思想可以演化出自由的传统。说中国可以演化出自由的传统不等于说,在演化的过程中,不需要学习、借鉴、分享已有的人类自由的大传统。仅靠中国自身的传统是不够的。中国的传统必须对人类的自由大传统开放,必须引进自由的传统,中国的固有传统才能演化成创发和保守自由的传统。

  选自:刘军宁著 《保守主义》 第十章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4月1日星期三

刘军宁:为什么老百姓的财产不必公开?

  在这个月结束的人大政协两会上,关于官员财产公开的热烈讨论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官员财产公开,是指官员将自己的财产向法律指定的机构申报登记,并加以公开。如果登记申报,却不向外界公开的话,民间无以监督。如果官员仅仅公开而没有正式的登记申报的话,那么,其严谨的程度可能不足,而无法加以衡量监督。所以,官员的财产既要申报登记,也要将结果向全社会公开。

  在最近关于财产公开的讨论中,民众站在坚决支持的一方,官员多半站在坚决抵制的一方。乍看起来,单方面要求官员财产公开,给人感觉是要跟官员过不去,是让官员出丑,让老百姓开心。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

  在中国要求官员财产公开申报是为了在中国推动实行有限政府,是为了限制和防止官员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从而也限制了政府的权力,减少了滥用权力的可能性,降低了腐败。所以,要官员财产公开,不是任何人跟官员个人过不去,而是为了在中国推进有限政府,用必要手段限制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力。

  在这次两会上,有一个副省级官员在被问到公开官员财产的话题时,他反问到:为什么不先公开老百姓的财产?我认为,让老百姓先公开财产是没有道理的。老百姓不需要公开自己的财产,因为他们手中不掌握公共权力,没有受托去管理公共事务。手中没有公共权力,不管理公共事务,就不存在滥用权力的可能,就不是有限政府下约束权力的制度措施的对象,所以民众没有必要公布自己的财产。纪委权力再大,也不必"双规"在大桥下过夜的乞丐。

  为什么官员财产要公开?因为官员接受了政治信托。我们假定官员被纳税人委托来管理公共事务,这时候官员是公民、纳税人的被委托人,公民和官员之间是一种政治上的委托关系,或者说是一种信托关系。

  官员财产公开与私有财产权、经济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官员财产公开,需要对私有财产权有更有力的保障,要求有更大的经济自由。保护好国库的钱,不被贪官滥用,就是在保护纳税人的财产。如果政府滥用了纳税人的财产,他会拿纳税人财产开刀,征更多的税,贪更多的钱。官员财产公开也有利于保护官员自身的财产权。官员们的私有财产,只要合法的,就会受到保护。

  官员财产公开还需要扩大经济自由。比如说,一个人通过合法的手段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如房产、股票、私人股权,在他的身份从企业家或民间人士变成官员或立法机关代表时,他的财产就必须交给一个指定的信托机构来代为管理。这样就可以确保在其担任公职期间自己的财产不会遭受太大损失。官员财产一旦公开,官员财产必须接受强制的、公开的信托。但是,目前中国的信托业是高度封闭的,基本上不向民营资本开放,为数不多,且为国有。中国的各级官员数量巨大,要实行官员财产公开,就必须有发达的信托业,必须向民间全面开放进入信托业和从事信托业务的经济自由。这样会催生信托业的发展。

  中国现在的信托公司为数不多,且多为国有,通常受理信托的门槛很高。这样,基层政府官员或私产少的官员就会信托无门,因此必须有大量中小型的信托公司帮官员们管理财产。这样党政政府官员在财产公开后才无后顾之忧。官员财产公开也才有可行性。

  不仅如此,官员财产公开需要新闻言论自由。如果仅仅公开而不让人评说,这个公开和不公开是一样的。如果没有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来监督官员已经公开的和没有公开的财产,那么,官员的财产在本质上就没有公开。看看台湾陈水扁的例子。如果没有新闻言论自由,陈水扁的赃款不可能全面曝光。在新闻自由的情形下,若陈水扁所说不实,新闻机构和民间团体就反复调查,发现其所披露信息中的漏洞,结果暴露出更多的贪渎行为。可以说没有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官员财产公开就形同虚设。

  官员财产公开还需要结社自由。因为对官员财产的监督必须职业化、制度化,必须有一些专门的民间团体,致力于监督,用非常专业的技能和态度监督政府官员的财产。如果没有这样一些通过自由结社成立的监督团体,就会有很多关于官员财产的谣言。这样也会令官员徒增困扰。在结社自由之下,一些民间专业人士会组织来追踪、调查官员的可疑财产。这样,即使有人对官员的财产猜测、造谣,也很容易被专业团体的调查结果所否决。所以结社自由对官员来说非常有好处。

  现代政治的要件之一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立。作为个人,官员自己有私人财产,但是他手中也有公共权力。所以,必须把他们手中的公共权力与家里私有财产隔离开来。而财产公开是隔离的前提。所以,在中国实行官员财产公开,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将有助于在中国推动有限政府。而且,官员与民众都将从财产公开及与之伴随而来的经济自由、新闻自由与结社自由中受益。

  官员财产公开离不开新闻自由与结社自由!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乾羽:重庆万名学生退出高考,读书无用论再蔓延

  据调查,重庆市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记者采访了部分区县招生负责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高三学生最后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复杂,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有的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3月28日《重庆晚报》)

  在新时期,为何会出现读书无用论?原因应该有两个方面。首先一个就是我们熟悉的,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了一句沉重的话语。本来,知识改变命运是引导农村学生读书的最大动力,但是当辛辛苦苦读完书后,却发现改变命运的可能和几率没有预想那么大,在务实思想的作用下,人们难免会选择放弃读书。所谓的农村家长短视,大学学费较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都可以归结为知识改变命运的沉重。如果没有这个现实注脚,勤奋好学的农村学生是不会轻易放弃苦读的,而以孩子考学为己任的农村家长也不会轻易放掉希望。

  还有另一个原因需要看到,这就是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人们流动的社会渠道也不再局限于高考这一条路。以前,高考的严酷不仅在于竞争的激烈,还在于高考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人们所说的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就是对高考不可替代作用的形象描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越来越多的选择和机会去改变自己的生活,那么高考的魅力也就随之有所下降。在农村人看来,既然出去打工赚的钱并不比读大学后赚的少,既然在城市打工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何非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读大学呢?虽然,读书依旧是农村学生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渠道,但已经不是唯一。

  既然读书无用论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应对、引导读书无用论也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降低知识改变命运的成本;二是,保障社会流动的多元化。所谓降低知识改变命运的成本,既包括制度方面的完善:把大学学费控制在合理水平,对农村贫困学生在入学、救济、毕业帮扶上有针对性的政策,也包括调整大学教育内容:在育人的同时,保证知识的有效性,保证学生能获得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而不是空对空的从理论到理论,而且,这些理论有些还可能是脱离现实的。

  至于保证社会流动的多元,就是开辟更多的人员流动的渠道,并将这些流动通过更有效的制度稳定下来。比如,农村孩子去城市打工的流动渠道,既然它已经成为农村孩子融入城市的另一个方式,就应该重视这一方式的社会作用,并且增加职业培训的环节,让他们更容易在城市找到工作,同时降低城市的落户门槛,让他们觉得城市不再遥远。如果通过打工的方式也可以在城市体面生活,那么读不读大学也不会成为过于艰难的选择。其实,在农村人的眼中大学之所以神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可以让孩子到城市生活,可以让孩子跳出"农门"。

  因此,面对读书无用论,单单指责家长或教育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思考的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如何降低读书改变命运的成本,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坚定的信念;同时,如何保证社会流动的多元,让不读书者也可以依靠其勤奋同等地改变命运。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冼岩:鹰派多一点还是鸽派多一点?

  众所周知,这30年中国社会的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主要由两大引擎推动,一曰改革,二曰开放。开放意味着要与外界和睦相处,实现互利互惠的良性交流。正因为如此,一些知识分子对近年来民间,尤其是青年人中仇视西方之情绪的滋长与蔓延,深表忧虑,担心如果民间丧失了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将阻碍中国进一步崛起。因此,他们纷纷振衣而起,希望扭转这种趋势。

  但是,民意并非可以任人搓捏的泥团,它源于民众对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无论官方还是媒体的引导,作用都有其限度。事实上,近年来民意的嬗变,有着深刻的现实根由。30年前的中国,之所以能够从封闭、保守走向开放、包容,既是当时中国领导人的主动选择,更与其时国际格局,与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的企图与态度密不可分。

  为制衡另一超级大国苏联,赢得东西方冷战的胜利,美国积极谋求与中国的战略结盟。正是在这种战略意图的驱使下,美国对中国展现了足够的善意,不但在安全上与中国互为犄角,在资金、贸易和技术上也对中国敞开大门。对于刚刚从文革混乱中走出,内临供给之短缺,外有苏联之威胁的中国来说,美国伸出的橄榄枝,无异于久旱甘霖。

  中国人民感受到了西方的善意,同样回报以善意,愿意从善意的角度来看待和对待西方,于是发现了西方的富裕、强大、先进与成功,发现原来西方彼岸可以成为中国此岸的样板,从中找到摆脱自己困境的路径——民意是最现实的,此前多年僵化的意识形态坚冰,丝毫也阻挡不了这种善意的阳光。仿佛一夜之间,"美帝国主义"、"老牌资本主义"就变成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这不仅仅是源于官方的说教,更是当时中国人内心真实感受的表现。所以,那一代中国人,无可避免地成为"亲西方的一代"。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也在发生变化。前苏联的土崩瓦解,使中国失去了对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最大利用价值;而中国本身也从需要扶助的"小伙伴",成长为可以对美国产生"潜在威胁"的竞争对手。国际关系上既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这其实是世界史上早已反复上演的一幕。

  于是,从1990年代起,"中国威胁论"在西方越来越有市场;从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到声援达赖,以及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动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的"遏制"甚至是潜在敌意的一面越来越表现明显。这些情况,在当今信息社会不可能不为中国民众所知、所感。于是,在中国民间出现对西方的质疑、警惕乃至仇视,也就没什么可以奇怪的了。事实上,中西方相互态度的嬗变,几乎是同步的,都是中西方力量对比与相互需要等客观情势发生变化的主观反映。应该说,是西方走出了第一步,因为它们更强大,掌握了主动。

  在客观情势已经发生变化的今天,希望民意再回到昨天的蜜月状态,显然不现实。毫无疑问,正如很多美国人不希望中美交恶,期待与中国继续友好一样,很多中国人也依旧对西方怀抱好感,希望中西蜜月能够持续。这既可能是出于和平的理念,也可能是由于利益的相关。以国而论,迄今为止中美关系并没有恶化到必然对立的程度;

  但就人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对对方抱有恶感的人正在增多,这是无可奈何的客观事实,对应了中美关系由简单的战略合作,走向复杂的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这样一种现实过程。此时,如果中国继续单纯强调"开放",既受制于已经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内部的边际收益率也会降低。

  民间仇视西方情绪的增多,虽有着现实土壤,但人类毕竟不是环境的动物,既受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出自主选择。在对待西方的态度上,中国人或许无法改变来自生活感知的情绪反应,但可以辨别与选择,哪一种态度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有利。一个社会,主张对外强硬的鹰派与主张对外友善的鸽派同时存在,才属正常。如果只存在一种声音,不但不正常,也很难适应形势的变化。关键在于,鹰派和鸽派,在今天哪种声音应该更多一些?

  两种声音都各有其适应性与局限性。鹰派太多,可能催生扩张主义;鸽派太多,可能滋生投降主义。一般说,在国家面临严重外来压力与挑战时,需要更多鹰派的声音;在其他时候,应以鸽派为主。在正常情况下,正如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同一个地球,人类确实相互需要。

  今天的中国,虽有潜在的外来危险,但并没有实际面临重大的外部威胁。未来会怎样?既可能像今天这样压力与机会并存,也可能发生向好或向坏的重大转折。正如中国人民怎么看待西方,部分取决于西方的表现一样;中国民众今天对待西方的态度,同样部分决定了人家对我们的态度——中国人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明天,就要主动尝试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无疑,绝大多数中国人要和平,不要战争;大多数中国人要友好互动,不要恶脸相向。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人爱好和平的天性使然,也不仅是因为中国与世界相互需要,同时还是因为今天的中国无论经济还是军事都还不具备正面抗衡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实力。在客观的实力对比面前,中国人不得不清醒,不得不更多一点低调,更多一点包容,更多一点善意。

  为了有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愿意看到的明天,为了避免因一时之快而临不测之渊,今天的中国,就民间和网络而言,鹰派的声音已经够多,不妨鸽派的声音多一点,对外包容、友善多一点。

  但主流媒体的情况却正相反,亲西方的鸽派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鹰派的声音依稀几不可闻。这种情况同样不正常,意味着我们的主流文化、精英意识有着滑向投降主义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说,刚刚出版的《中国不高兴》一书,起到了扭转这种颓势的振聋发聩作用。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

巩胜利:美元不崩盘“世界币”就没有门

  3月23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旋即即震撼了世界。英国《金融时报》当日发表社论说:中国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他们希望结束美元时代。这不是恐吓,周小川严肃地建议用一种储备货币(本学者称之为"世界币")来制衡美元的地位,他的观点值得一听。

  3月24日晚上美国当地时间,美国总统奥巴马召开记者会,表示反对建立国际储备货币,认为"世界币"出笼时机尚不成熟。他表示,美元仍然坚挺。奥巴马自信地说:"我不相信有必要建全球货币。"当天,美国财长盖特纳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出席国会作证时,在被问到"是否断然否认美国将抛离美元而迈向全球货币,就像中国所建议的那样",他们都表示不认同中国的说法。这说明美国仍会捍卫美元作为全球第一货币、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一石激起全球浪。当今世界是美元、欧元、中元三足鼎立的时代,真需要"世界币"来平和全球吗?中国真有能力建立"世界币"的新秩序吗?现在是:要取代美元绝对的全球霸主地位之前,那么美元必须到"稀泥糊不上墙"、鱼死网破的时刻——金融海啸还没到不可收拾的残局,美国还没到另寻他路的关键时期,否则美国会千方百计的绝对捍卫美元在全球的一统天下。有资深国际问题学家认为:至少在未来20、30年间、中国以每10年3万亿美元大跨越,中国GDP在未超过10万亿美元之前(注:也就是在中国经济总量还没有超过日本之前。2008年,美国GDP约1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30%,中国GDP约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日本经济总量约5万亿美元),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还没有任何国家可企及或取代!——这就是今日世界经济的新格局。

  至今,中国依然没有任何实力来改变世界货币的全球格局。

  A、变化的外汇储备

  以前储备黄金,到现在储备货币,美国都好像成为全球最大的赢家。到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 在当日外交部有关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伦敦金融峰会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中国会继续投资美国国债,但同时将高度关注美国国债资产价值的波动"——这是中国无奈的选择。

  据资料显示:地球上的人类在整个数千年文明历史中,从这个星球上共挖出来总量约15万多吨黄金,目前这15万多吨黄金其中的40%左右是作为可流通的金融性储备资产,存在于世界金融流通领域,总量大约为6万多吨。其中3万多吨的黄金是各个国家拥有的官方金融战略储备,2万多吨黄金是国际上私人和民间企业所拥有的民间金融黄金储备;而另外60%左右的黄金是一般性商品状态存在,比如存在于首饰制品、历史文物、电子化学等工业产品中。需要注意的是,这60%左右的黄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随时转换为私人和民间力量所拥有的金融性资产,参与到金融流通领域中。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其国家战略总储备中所占的比率高达56.7%,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37.6%、法国47.1%、意大利47.8%、瑞士38.2%、荷兰46.6%,也是凸显了黄金储备的重要作用。中国官方公布的黄金储备约为600吨(2004年,至今并没有数量上的大改变),占中国国际金融储备的2%以下,黄金储备及占国际储备的比率都明显偏低。就是在中国外汇储备由1万亿向2万亿美元过度之中,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没有相应的增加黄金储备。在未来到2020十年之间,中国外汇储备将有可能突破7—10万亿美元之巨。

  B、早晚要来的美元大战

  美元到了今天,是因为全球各国都宠着美元、让他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国际货币。所以,美联储才肆无忌惮、天下无敌的施以总额高达1.15万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这一举动对市场提振效果明显,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声明发布后从3.75%落至3.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前一天的3.01%落至2.48%.以庞大于数十倍的美元货币发行来购买比率相对小的美国国债,一次不足以成器,那么美国当局还必须故伎重演,反复换手之后,才可能从中渔利。更重要的是,美国美元购美国国债,再次上演了美国的雄心霸业——花未来钱来填补今天的不足,美国还用到了全球各国之最、之先,之前购买国债的资本现金。

  美联储购买1.15万亿美元债券,则意味着最少要加印美钞1.15万亿,来释放美元新的"流动性",由布什、奥巴马政府等二三四五……的连续直接货币救市下去毕竟风险太大,以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则缓冲了通胀的可能,还一箭双雕使美联储、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都获益。

  在美国宣布购买3000亿美元国债之时,日本央行周三也宣布将每个月的国债回购量从1.4万亿日元增加到1.8万亿日元(约合188亿美元),以节省借贷成本。此前一周,英国和瑞士两国的央行也采取了同样措施。这些国家采取了与美国同步的措施方略,使这些国家与美国吃进美国国债,因而减少了这些国家货币与美元冲突,唯独中国没有任何动作,使中国外汇购买的美国债处在风口浪尖。国债,是冻结流动性的一种方式,购买了国债的银行、企业手中的现金会因此而减少、冻结,而政府回购国债,则意味着向市场上投放等量的货币流动性,是原有冻结的货币——国债,重新又流动起来。这种方法的好处远远大过直接向市场内投放现金,因为直接投放现金会造成通货膨胀。

  按常规,中国当局不可能象日本、英国、瑞士等国那样出手,中国也没有取得这种换手、"渔利"可能的主动权。美元与中元没有任何机制可维系。

  先前中国4万亿举世大投资救市,就是直接投放现金,一旦中国经济转好,就面临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则可能要更大一轮的货币"流动性"。

  C、出奇制胜没有国界

  国际货币以美元独霸以来,贸易连接的全球化是一个怪物,当储备货币发钞国采取行动时,其他国家不得不跟进,否则将加速磨损变速箱而贬值,令接下来的行事则增添了事故阻抗和变数的隐患。

  多与少是绝对显然的,大若百倍之下,谁与之可以抗衡?面对全球性金融海啸,降低利率与扩大货币供应量哪一个更重要?美联储的回答两者并用,而中国央行的回答是后者,而不要放弃利益分得。

  美联储最初的减息行动并没有立即奏效,即使在实行零利率政策之后也是如此。但这并不能证明美联储的决定是错误的,而是反映了信贷机构没有足够的流动性向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贷款支持。美联储宣布的1.2万亿政府债券购买计划,显然是为了给美国国内信贷机构、企业提供更多的弹药,让"流动性"从货币、信贷、国债等等中更大的释放、解脱、解套,这是美国国策实体经济的最大张力。而中国央行的基准利率与准备金利率,则维护了商业银行的最大利益。

  中国央行一向对货币供应量更感兴趣。虽然一度追随美联储甚至比美联储快半拍大幅减息,但在国内出现通缩苗头之后,以及美联储实行零利率政策之后,央行出乎预料地中止了减息行动,开始将货币政策的重点重新放在扩大货币供应量上。

  D、中国被动维系

  坚决地说,对G2国来讲,至今没有形成任何货币、利率的"共识",也没有任何游戏规则可遵循。现在,G2的一切都是一项情愿、另向极致:美国想不惜一切的力挽狂澜、剿灭金融海啸;中国想压倒一切来稳定中元体系(自2008年9月15日金融海啸爆发至今,中国央行系列调整不过2个百分点)、维系"出口"和拉动"内需";美国将美元体系用之最高、最泛、最极致的货币功能,中国想维系中元不变及央行货币以往的轴心功能;美国用息率、货币发行、国债等一应俱全、全面开花,中国息率被动、货币发行难以琢磨、国债起步甚微而被推着前行。

  但,美国是在国际大环境中驾轻就熟、涵盖全球,中国是在中国国内袖里货币、筑坝防堤;美元是绝对自由的国际货币,具有全球各国国际性的广泛支撑,中元却是中国国家货币、周边国是一盘散沙;美元是自由货币通达五洲、任意流通,中元只能国内行走,管制严厉,对中国"出口创汇"却只能用"美元的腿走中元的路"!

  中国想默契、持续的增持美国国债;美国想既揽得第一大国的国债债发行、又在实际利率上涨的过程中单方面扩大货币供应量,是一厢情愿,也是本末倒置。既然CPI和PPI仍在双双下降,对于企业来说是实际贷款利率的上升,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实际储蓄利率的上升,如此一来,存款意愿会加强,贷款意愿会削弱,当然难以消化央行释放出的流动性。对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的压力,美国政府及美联储已决定放手一搏,此时不会考虑任何他国的利益。而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应对其在美国投资的安全抱有绝对信心"的表态只不过是一种口实实安抚而已。

  E、G2都未见底

  现在(2009年3月18日)之后,中国央行先前出手扩大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努力惨遭肢解,中国可能再次面临着新的市场与货币的"流动性"不足。美联储购买1.2万亿美元政府债券计划,是以扩大美联储货币投放量为前提,也就是说美国当局是要极大的扩张美元的"流动性",来压迫信贷机构降低商业贷款利率,之后才能刺激市场的贷款需求,进而在恢复信贷功能的基础上帮助美国经济尽快走出金融海啸。

  美联储出手购买1.2万亿美元政府债券,相当于中元8万多亿,相当于中国两年救市4万亿中元的两倍总额,简直就是千军万马、翻江倒海,一棍子把你打死。当然,这对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最大美元国债拥有国——中国的损伤是第一位,是任何它国都无法比拟的。美联储局将在未来六个月内买入总额三千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美联储这一举动无疑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国债投资者带来明显的影响——短期内股市、国债市场会兴旺,而美元将加剧贬值。美元的贬值将不可避免地使得中国大量以美元计价的资产面临着明显的汇兑损失,从而加剧了中国外汇储备贬值的直接压力。

  毫无疑问:美联储的这一举世行动,将迫使被稀释的美元持续贬值走低,也就当然使中元被迫升值。接下来的连锁反应是,中国出口将遭遇更大的阻力,并会将这一阻力传导至国内货币、信贷市场,中国要拉动出口将要花出更大的成本,进一步是企业的"流动性"货币再次抽紧、贷款需求将更大。中国拉动"内需"将花去更大的价钱,但中国目前根本无法摆脱强大的美元结算体系,即便是中国广东开始用中元结汇试点,也远水无法解近渴。

  此一役,美联储实实在在打了中国央行一个出奇制胜的伏击。最大的受害国,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或最大的美国国债拥有国。但美国会继续如法炮制,否则他那么多国债怎么办?当然,由于美国此次出手的力度举世特大,也不排除捞一把、将金融海啸打一炮就走人。中国与全球各国都可以用货币一赌,但唯独不能与美国下赌,因为美国的国力基数、货币体系与中国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一个是火箭轨道,一个是有电车轨道。中国走向国际市场,货币机制体系就必须变革,才可能改变孤军作战的现时困局。

  愤怒的媒体连篇累牍称:《无耻救市:美联储$3000亿收购国债中国蒙受巨大损失》(《南方都市报》03月20日);《史上最无耻救市方式 市场抛售美元》(同上)!《美联储开印钞机救市 中国外汇储备很危险》(《广州日报》03月21日);《奥巴马,中国凭什么相信你?》(《国际先驱导报》3月23日);《美联储开印钞机救市:走投无路的最后一招?》(新华网3月23日)。《拯救世界经济应"捆住"美联储》(03月24日 新华网)——这些是中国能做到一点点的事吗?这些都事关美国最最尖端的核心利益啊!

  F、改变美元的根源

  美联储罕见的以美元大举购进美国国家国债,未必会导致美元大幅贬值。这是由美国200多年发展、国力、美元价值所决定的。数据显示:美国发行国家债券,累计不过10万亿元美元,而美元发行可能1000万亿之巨(美元发行是美国最高级别国家机密,没有任何人能知晓有多少),美国国债撼动美元需要更大的动力。若真要撼动美国国家货币——美元的升、贬值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则与下列环境因素至关重要:

  (a)、美元超量发行超过50%以上的当量;

  (b)、全球各国大量抛售美元达60%以上面积:

  (c)、美国资本市场大举跳水达70%以上的总量;

  (d)、美国本土出现经济危机、大萧条,象1929年那样势不可挡;

  (e)、美国美元无法抵挡之其它额外、不可抗的因素(但世界至今未发生过)。

  然,是次美国以美元大举购进美国国家债券,并未致以上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改变。

  现在,美联储已经把基准利率降到了美国200多年历史以来之最的"零"线,可商业银行还是不肯借钱,长期利率还是无法降不下来。对于美国这个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讲,资金和信用的停滞对经济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所以美联储这次直接出手购买国债,希望能够把利率曲线的远端,即长期利率硬生生压下来,从而降低美国庞大企业界、私人贷款利率来刺激消费。如果把这个措施和美联储的其他措施(例如直接购买短期商业债券)联系起来一起看的话,就不难看出其真正用意和目的。

  但从按古今中外商品经济学原理来讲,被人家天量购买当然是好事,美元购买美国国家债券、国债俏了又有什么不好呢?但腾出美国国债、美元贬值,中国拥有的美元外汇储备就可能遭了殃(当然所有其他国家的美元外汇储备都麻烦)。据知,中国央行在2009年4月份前后,为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在香港地区实行中元贸易计价、结算、支付,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与东盟之间开展实施中元贸易结算。这是中国不吊死在美元一颗树上的历史性步骤,也是中元走出第一步、历史性的第一步。

  到2008年年底, 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1.95万亿美元,其绝对多数大多数为美元,美元的大幅贬值跳水,令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贬值、下跌、不值钱。截至今年1月份,中国购买美国国家债一项就高达7396亿美元,再加上中国所购买的各种企业债券,中国总共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及各种企业债券有当一万亿美元上下。现在美国自己国内美元的"不值钱",则可以以美联储更多发行美元得以补充、变现,而中国手中拥有的外汇储备美元,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贬值、顺水流去……美元继续扩大发行规模、美国继续以美元来购买国债、再换手,那么唯一被稀释的就是美元本币。美元贬值对美国国内无伤大雅与元气,但对全球储备、使用美元的国家、个人有百害而无一利。

  几乎所有的人们都对4月伦敦G20峰会报有极大的厚望(包括13亿中国人),但G20注定会象2008年11月20日的第一次峰会那样:聚焦了全球几乎所有的目光,最后没有任何人能开踢G20全球之球……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美元绝对的全球霸主地位之前,那么美元必须到"稀泥糊不上墙"、鱼死网破的时刻——金融海啸还未到不可收拾的残局,美国才可能另寻它路,否则美国会千方百计的绝对捍卫美元在全球的一统天下。至少在未来20、30年间、中国以每10年3万亿美元大跨越,中国GDP在未超过10万亿美元之前(注:也就是在中国经济总量还没有超过日本之前。2008年,美国GDP约1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30%,中国GDP约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日本经济总量约5万亿美元),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还没有任何国家可企及或取代!——这就是今日世界经济的新格局,中国正在长大。

  注:①、本文中所称"中元",乃人民币,是与美元、欧元、日元、加元、港元等等所有国家货币等同的一种货币区域性货币。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杨恒均:卖鹅蛋的婆婆说,美国人都要饭去了……

  那天,匆匆浏览了张家界森林公园的金鞭溪,发现离朋友约会还有三个小时,正好,这是我到周围走走的好机会。走了一圈后,决定不坐旅游车,不搭的士,按照我的老习惯,去坐当地人的公交车回城里,这样我就可以和当地居民有一个小时的近距离接触。对了,这是我的秘密,也是我写作的动力和源泉。哪怕是在游玩的时候,也总是找机会接触当地的民众,和他们聊天,交朋友。我发现,从这种聊天交朋友中得到的知识和信息是我这一辈子在任何书本上也学不到的。

  当地人看到背一个大相机的我找地方公车,都很好奇,因为这里是有专门旅游巴士和很舒服也不太贵的针对游客的交通车的。但我这个游客却一定要去坐他们的公交车。

  我上到一辆已经坐了七八人的公车,车里到处是箩筐,气味中有蔬菜、辣椒的味道,我扫了一眼,全是当地村民,大多是中年和老年妇女。我坐在她们中,很自然就聊开了。由于车一直没有开,我们聊了足足二十多分钟,很快,我已经弄清楚她们都是来旅游区兜售农家品的附近村民。最小的也有三十多岁了,最老的一位大概有七十多岁。

  她们都抢着和我聊天,其中一位说,几乎没有游客坐我们这里的公车,另外一位说,你是大城市来的吧,你不一样。不是和我们不一样,是和很多游客不一样。

  我当然知道我不一样,这种车,即便有游客来坐,也是年轻的游客们,我这种年纪的游客如果还有钱旅游的话,是决不会有人愿意爬进这种脏、乱、差的山区公车里,和一群与我的生活没有任何交叉的山区村民坐在一起。

  我很开心有机会和她们聊天,让我感觉到一上午的游玩得到了补偿,总算没有浪费时间。我们聊了很多,等到车坐满时,我已经知道她们今天各卖了多少蔬菜和苹果、鸡蛋和粽子,她们几乎都告诉我她们今天的收入,有两位还告诉我她们家靠卖水果和蔬菜一个月能够收入多少。她们都很坦诚地向我讲。和她们在一起,我很自在。

  但我注意到,只有那个最老的婆婆没有说话,却一直看着我。我问她,你的东西卖完没有?她摇摇头,我看到她的提篮里有一些蔬菜和一个塑料袋,问她,那是什么?

  婆婆颤巍巍地提起袋子,打开来给我看,我看到一些很大的鸭蛋。她说,今天的六个鹅蛋一个也没有卖掉。我这才知道那是鹅蛋,很大、很大的鹅蛋,白白的。

  婆婆说,自家腌的咸鹅蛋,本来卖给这里的小摊贩的,可是人家不要。她叹了口气说,这是最好的鹅蛋,今年还准备好这几只鹅能赚点小钱的,不想到……

  我这才知道那婆婆刚才为什么不高兴了,感情是鹅蛋没有卖出去。看着我一直盯着她袋子里的鹅蛋,婆婆突然有些兴奋地问,你要不要买?

  我一时没有回过神,我还真很少看到这么大的鹅蛋,可是我买这些鹅蛋干啥?我说,我不买,我没有办法带。

  大家先是附和老婆婆要我把鹅蛋买下来,见我不买,就去笑老婆婆说,你看人家怎么会买你的鹅蛋呢?你以为是宝贝啊。

  她们笑得我有些不好意思了。我问,婆婆,你的鹅蛋是生的还是熟的?我想,如果是熟的,也许可以买下来,一会让朋友们每人吃一个。婆婆说,生的,本来卖两块钱一个,看你和我们坐一起,一定是好人,你要是买,我给你一块五一个。

  大家又笑起来,我也笑了。她的逻辑有些让我吃惊,和她们坐一起,就是好人了。不过,我还是不能买,生的,我根本无法带下山呀。可是看那老婆婆的样子,实在有些不忍,更何况,她袋子里总共只有六个鹅蛋,也就是九块钱。我刚刚在山上一口气吃了三十块钱的冰淇淋。可是,如果我买下,我得偷偷丢掉,那是浪费,如果不买而给钱老婆婆,她一定不会接受,而且会受到周围她的老乡们的哄笑。我正在犹豫时,听到他们的对话——

  你今天怎么没有卖掉呢?你不是说你家的鹅蛋比张家界的山还要吸引人?一个妇女用近似我家乡的张家界口音调侃老婆婆。另外一个说,是啊,你家的鹅蛋不是固定卖给XX摊子的吗?人家不要了?

  老婆婆又叹了一口气,说,他们都不收我的鹅蛋了,他们说游客少了,经济危机来了,茶叶蛋都卖不出去,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把鹅杀掉,也不行,但如果卖不出去,还要养那鹅干嘛……

  大家又七嘴八舌的说起经济不景气,各自的收入都大大减少了,我就很吃惊,那老婆婆也有七岁十多了,虽说是引用,咋就顺口说出了"经济危机"?我说(我一说话,大家就停下来),婆婆啊,你也知道经济危机?

  那老婆婆看着我说,咋不知道,你城市人更知道吧,美国人都要饭去了……

  老婆婆这句话说得清清楚楚,我更是吃惊不小,我怀疑我身上是不是有什么东西让老人家联想到美国,低头检查了一遍,发现什么也没有。我抬起头说,啊,婆婆,你从哪里知道美国人都要饭去了?那么严重的经济危机啊,我第一次听说……

  我原本想用这话引申出一番解释后者说教,可看到婆婆有些迷茫地看着我,就一下子愣住了。周围的几位妇女又哄笑起来。一位比较年轻的妇女说,她(婆婆)听电视上说的,她就记住了,常常说,我就没有看到电视上那样说过,我到看到报纸上说,美国人是在靠借我们的钱生活,要不是我们的钱,他们早垮了,也够苦的……

  各位,我又被大大的雷到了,我想说点什么,反驳一下,解释一下,但当看到她们都真正开心地笑闹着,我张开的嘴巴僵住了。我能够说什么?

  有人说我写了几篇博文就是启蒙了,其实我最警惕这个说法,我只是把我知道的一些东西记录下来,和那些不知道的朋友交流。我认为这种交流看法和思想是越交换越多,对各方都有好处。但看到眼前的情景,我忍不住犹豫起来,告诉他们真像难道真对她们有好处吗?

  说到美国人都在靠借我们的钱生活,车厢里因为老婆婆卖不出六个鹅蛋而弥漫的"经济危机"的阴霾总算是一扫而光了,她们都快活了。谁说不是?想起遥远的靠我们的钱才能维持生活的美国人民,我们谁都没有理由不高兴啊!她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国家。就算卖不出鹅蛋,就算钱包里没有多少钱,但我们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国家。总理说了,要度过经济危机,靠的就是信心!信心从哪里来?今天,我亲眼见证了这种信心的诞生!

  这就是我们人民需要的信心,对不对?我们曾经靠这种信心干出了鬼哭狼嚎的壮举——当我们多少年前因为虚报亩产万斤而饿死了几千万人的时候,我们整个"人民"依然是幸福和信心十足的,因为虽然饿死了"少数人",我们至少解放了,对不对?想一下全世界包括美国,还有多少亿万的人民当时没有被解放?

  这次到湘西和湖北也是想看一下老百姓到底生活得怎么样。据说,我们富裕了,很强大了,财大气粗了,连我都被忽悠住了、迷茫了,可是,我虽然不喜欢数学,但小学的算术我还是会的。当一个13亿国民的人均GDP排名在一百位的时候,当经济总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和精英生活每提高一步,就表明另外至少十个中国人的收入会减少,这难道不是简单的算术?

  当国家财大气粗的时候,拿出真金白银的时候,就表明平均摊到13亿民众特别是弱势民众身上的钱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这难道不是简单的算术?

  正是抱着这个简单的算式,我走了一些地方,接触了当地那么多人,他们的生活真的还很贫困,而这些还是相对比较富裕的地区。如果让我把他们和澳洲、美国的贫困地区相比,我要告诉你,相差不是十年、二十年,而至少是三四十年以上。这是我凭良心而说出的直觉。我知道数字和事实被一些人垄断了,但我的直觉还没有背叛我。

  也许国家大了,人口多了,确实没有什么办法,那么既然没有什么办法,要你启蒙干什么?好在那个地区的电视和新闻都非常主流,几乎是24小时的光明和幸福的主旋律,当然只有在提到美国和台湾的时候,才会愁云惨雾,但那种愁云惨雾,只会让你更加高兴和快乐,因为你没有不幸地生活在那些国家和地区……所以,一个七十岁的老婆婆用一句简单的话——"美国人都要饭了"增强了自己的信心,从而一扫卖不出六个鹅蛋的经济危机的阴霾。信心啊,那不正是我们"国家"需要用来对付经济危机与不和谐因素的有力武器?

  车厢里那种充满信心的气氛让我陷入了沉思,自然没有了心情聊天。这时,两个女警察来到车门口,其中一位喊道,你们下去,换另一班车,这车要下班的职工先走。话音刚落,那些和我同车等了近半个小时的村妇们就一下子站起来,提着箩筐包袱自觉地下车了。我最后一个下车,经过警察时问,为什么要换车?警察看到我这身打扮有些差异,是的,这种车里不会有我这种打扮的人。吃惊的警察大概摸不准,打量了我一会才说,你们坐下班车。我继续问,为什么?

  刚才和我聊天的一位村妇说,他们下班了,就要我们下来,他们要先走,是这里的干部和职工。平时都是这样,他们不知道有游客(指我),要是游客多了,他们就不敢这样了。

  我有些不解,就问,我们坐这长途公车的票价都一样吗?她们说,是的啊。我问,那为什么对待你们就不一样?那几位妇女都很迷惑的看着我,好像我问了一个天方夜谭似的问题,她们认为自己被赶下车是天经地义的,她们只是对我被赶下车有些抱歉。

  我有些生气,转身对警察说,我需要解释,为什么要我们下来,你们先走。她们显然没有意识到我这位游客如此较真,说不出话,于是我就冲她们拍照。这时,调度过来解释说,不好意思,本来应该有车来,这样就可以一起走,但还有一部车在路上堵住了,你们等下一班,很快的。

  我说,人数一样多,票价一样,我们先来的,已经等了半个小时,为什么要我们下车,为什么他们不能等?

  我很生气地说,但我并不是因为他们赶我下来而生气。我根本不会计较这些,何况,人家有权利这样调度,而且看到我生气,那个调度员加紧调车。那部公共汽车在他们这些工作人员上去后,就被司机换上了职工专车的牌子。不过,他们那部车开走后不到十分钟,一部专门调派的公车就冲进了停车场。

  当地村民都让我先上,说是因为我这车才来这么快,我不肯上,让她们先上,最后我才上,可当我最后上去后,才发现,她们把最好的位置留给了我(上车后前边第一个单人座位)。

  车开了,我还有些不开心,不怎么说话,她们竟然开始安慰我,说,因为就是你一个游客,他们没有注意到才会这样,他们下班了,要回去,你就别生气。不过谢谢你,今天要不是你啊,还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调车过来,职工下班很多人。总是这样,今天幸亏有你,他们有点怕,你还照相……你别生气了……

  我心里更难过了,天啊,我哪里是因为他们赶我下来而生气?我本来就不属于这里,我坐这种车只是体验生活而,今天过后,我可能永远不到这里来了。

  我当时生气不是为我自己,是为那位没有卖出鹅蛋的老婆婆,那位被他们忽悠到认为美国人已经开始要饭而感到有信心度过经济危机的老婆婆,还有这一车听到警察一句话就立即提着大篮子小篮子下车,空出一部公车让给公仆们的村民。她们每天这样出卖自己的劳动和农产品其实比谁都辛苦,但她们都纯朴的认为自己是这个国家最不重要的人……

  车开出后,我一个人郁闷,失去了和她们说话的兴趣。车在蜿蜒的山道行走,我的思绪却比山道更加崎岖。当车子开离旅游区来到山区后,经常有当地村民上落,不一会,车上几乎挤满当地的村民了,我却更加显得孤独。这孤独让我第一次觉得,也许我不应该走进他们中,也许他们确实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许最以为了解他们的我其实最不了解他们。他们不需要启蒙,他们幸福,他们有信心,不高兴的是我们,没有信心的是我们,对他们启蒙只能把不高兴和缺乏信心感染给他们……

  走了半个小时,学校放学了,从山间的小路涌出一群群学童,他们在路上奔跑、拦车,车停了,孩子们想上去却挤不进,不一会车厢里就像罐头沙丁鱼了。我看到两个几岁的小孩子站在我旁边,本能地让位置给她们,可是,有两位妇女却立即制止了,而且,那孩子一看大人的脸色,根本不敢坐我的位置,我听那妇女对孩子叽里呱啦地说,你们坐什么,人家是客人,是一个好客人……

  车继续走,我身边的孩子们挤得水泄不通,我却坐在那里,像一个城市来的精英,精英啊!我不想说美国和澳洲了,在那里,孩子们有自己的舒适的校车接送……

  那天,我和朋友聊天都没有了心情,想写点什么,却什么也没有写出来。直到今天,回到家乡随州后我才能一口气写出来,写出来后,我都不愿再看一遍,因为这毕竟是一件很小、很小的小事,根本就不值得花时间写的小事,对不对?写出后给一位网友看,她立即说,你怎么写这种鸡毛蒜皮的事?你越来越像一个老婆婆了,你应该写一写宏大的主题啊,你写的这些事在中国几乎不算什么事了,我都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帮你纠正文章里的错别字了……

  是啊,这算什么事呢?不修改拉倒,我自己修改,因为我总觉得还是应该写,应该放进博客里。这几天,我老是想车上的老婆婆会怎么处理她那六个卖不出去的鹅蛋……我又设想,如果她知道我经常来往美国,会不会要我把鹅蛋买下来带给靠借中国的钱生活的美国人民?我又会想,如果她明天还卖不掉那几个鹅蛋的话,她还要坐那趟公车?如果她再被赶下来,有没有像我这样的和她们不一样的人帮她们吼两声……

  可我几乎是生平第一次相信,我的吼声,不但不能为老婆婆壮胆,很可能会让她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失望;而只有电视和报纸上的主旋律,那及时报道的美国经济危机笼罩下的惨况,才会让因为卖不出六个鹅蛋而陷入愁云惨雾的老婆婆充满信心——那信心,不正是我们国家繁荣富强、我们精英和先富起来的人能够继续过和谐日子的必要保障吗?

  2009/3/31 随州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孙长虹:独生子女面临“中国式”悲哀

  中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手段是空前惨烈的,从各地贴在墙上的标语"该扎不扎,见了就抓"、"能引地引出来,能流地流出来,坚决不能生下来"、"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灭三胎"就可以感受到政府态度和力度。从1979年开始,中国政府强制推行"一胎化"政策,到现在已经30年了,按时间推算,第一批独生子女们已经陆续到了而立之年,那么政府给这些中国人的"独苗"提供了怎样的未来呢?

  忽略独生子女常有的各种缺点和以自己为中心的心理问题,忽略所有天灾人祸制造的意外,一个中国家庭在正常情况下,独生子女都会在极度的宠爱中成长,经历费用昂贵的教育阶段,一旦成功就业还能够顺利结婚的话,算上双方的爷爷奶奶,以中国目前的福利状况,一对独生子女夫妻就要照顾4-12个老人。很难想象背着这样沉重的包袱,他们怎样能够同其他国家的同龄人竞争,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由这样的家庭组成的社会还能和谐地、持续地发展下去吗?

  因为只能有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就要千方百计地保证"优生","优生"之后要"优育","优育"之后要保证"优才",可是千辛万苦地拿到大学文凭,真的就有理想的未来吗?没有。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现在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国难",政府根本解决不了这些独生子女的就业。全社会的无业可就,导致已经成年的独生子女们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依然被父母供养,依然无法独立,更不能承担家庭和社会的义务。

  极端政策带来极端的社会现象,中国家庭按国策办事,全面实现"独生子女"化之后,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数量减少了,但是都变成了"贵族"经营模式,家长必须为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大的心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即便是考上了大学,如果父母遇到下岗、伤残等意外,提供不起昂贵的学费,独生子女就要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在不富裕的农村,社会问题更加突出。受人多地少的条件限制,农村劳动力的绝大多数都必须背井离乡走上外出打工的道路,这些农民工所从事的大多是急难险重的风险性大的工作,加之各种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其工伤事故率往往是国际相关行业的数倍。由此导致了无数个农村家庭的残缺和破碎,甚至是整个家庭希望的破灭。而独生子女家庭在这些情况面前更是风雨飘摇,孩子在外无依无靠,家长在家提心吊胆,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业生产,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是女孩子难以替代的,这也是农村重男轻女、性别比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由于性别比失调所导致的众多社会问题,对政府的和谐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机。

  农村的孩子没工可打,城市的孩子没有工作,中国政府总是不放过展现经济改革成果的机会,但是经济改革并不能让孩子们得到应该得到实际利益。独生子女的安置是最尖锐,最不和谐的社会问题,没有就业机会,是独生子女和家长们面对的最严峻的现实。年轻的一代是国家的希望,中国的独生子女是政府强制推行的政策产物,是付出生命代价得到的结果,政府用强权扼杀了"多余"的生命,却带给给"合法"的生存者更多的负担和压力。当国家连他们就业的基本要求都解决不了的时候,独生子女们被剥夺的不仅仅是手足亲情,还有他们的幸福和未来和整个家族的希望。

  孤独地生存,无助地面对未来,脆弱的肩膀承受不了生活之重,中国独生子女的境遇,就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文章来源:观察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3月29日星期日

冼岩:西方人的傲慢与偏见——对西藏问题的两点看法

  西藏问题,是今日西方指责中国的一个重点。但观其理由,没有一个能够在反推于己后还能站住脚跟。站不住脚却强而为之,甚至于陷于悖论而不自知,这除了某些人确实是别有用心,无理取闹外,也有许多西方人是自以为真理在手,振振有词,充分体现了因历史文化及制度国情的差异而形成的认识局限性(偏见),以及因长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所导致的傲慢。合而观之,即所谓西方人的傲慢与偏见。

  一,西方的指责站不住脚

  归纳起来,在西藏问题上西方对中国的指责大约如下:

  1,历史上西藏不属于中国,因此它有理由独立,这一条指责最无力。历史上朝代、政权的变迁数不胜数,不易理清头绪。但不管历史上西藏是否属于中国,只要西方人没有放弃美洲、澳大利亚等广大地区,没有退回到西欧原居地,他们就没有立场指责中国。

  2,西藏文化独特,中国应该让其享有充分自治,这一条同样不能反推于西方自身。按此理由,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白人同样应该退出来,让原来迥异于西方从而富有"文化特色"的土著自治。如果说,今日美国对待印第安人的"圈养",就已经是西方人口中的"自治",那就等于说,西方主张中国应该将两百万藏人集中起来,圈养在某个县的范围内——这种方案,或许某些脸皮够厚的西方人敢于提出来,但中国确实做不出,广大藏民也绝不会答应。

  3,中国政府妨碍了西藏的宗教自由,侵犯了人权,这一条最具迷惑性,认同的人也最多,但同样站不住脚。且不说今天中国在个人信仰上已经开放很多,个人自己信仰什么,只要不影响他人,没人干涉。而且,很多宗教在中国也能够自由传播,例如佛教、道教。真正受到压制的,主要是信仰达赖的部分黄教、基督教的家庭教会以及法轮功。这些派别之所以受到压制,不是因为宗教,而是因为政治。

  并不是说这些宗派的所有人都怀有政治目的、政治企图,确实其中有不少人只讲信仰,不问政治。但问题是其中也确有不少人既搞宗教,又搞政治;甚至是只搞政治,不搞宗教,将宗教作为幌子,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相信对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否认。

  由于这些怀有政治目的的人对各自宗派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完全有能力使宗教信仰变成政治工具;由于他们普遍获得了海外势力的支持,有能力颠覆中国当前的政治局面,所以他们的问题已不是宗教自由问题,而是政治斗争问题。中国政府对他们的压制,是政治斗争的一种形式。

  对此,西方人士普遍会反驳:为什么西方国家不怕有人利用宗教搞政治?为什么西方国家能够容忍有敌对意识的穆斯林信仰,而中国却不能容纳自己的异端呢?这是由制度与国情决定的,简单说就是由于制度不同导致的。自上而下构建起来的中国,确实容纳不了公开的敌对派别势力的存在,容忍的结果必然是山呼海啸、天崩地裂。

  西方人可以说中国制度的包容性不如西方,但是这个制度也有效解决了一些西方制度在中国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政治稳定问题、人口问题。对不同制度整体性的优劣比较以及对于中国适应性的判断,至今还在争论,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包容性较差肯定是中国制度的一种缺陷,应该改进。但这种改进必须顾及整体效应和其他方面,不能不顾一切,要求一蹴而就。正如黄纪苏先生在《中国不高兴》一书中所说:纵然西方在某些方面确比中国先进,中国应该学习西方,这种学习也只能像存钱罐,用一天放进去一点零钱的方式来将它填满;而不能像买彩票,企望在一天之内就从穷光蛋变成富翁。

  一些西方人,以及脑袋被西方洗过、或者利益与西方相关的中国人不同意这种渐进。他们说:既然承认是好的东西,为什么不立即照办?对此,我们可以反问:如果价值上好的东西就必须立即照办,那么共产主义的理想、天下大同的理想更好,为什么美国不照办?富国、富人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财产都拿出来,让天下人共享?

  二,50年前西藏变化的现实意义,官方的宣传集中于农奴翻身、生活大变样之类,这些当然都是事实,但对于回击今天的反华言论,意义不大。50年过去了,社会在发展,生活当然要变样,不变样才奇怪。废除农奴制虽然是了不起的成绩,但毕竟过去50年了,难道这件功劳还能再管中国在西藏的合法性100年?何况,人家达赖也早就不再提农奴制了。

  理论应该针对现实,与时俱进。50年前的西藏叛乱事件,对于今天的意义主要有两点:

  1,它说明西藏今天的不够自治,完全是达赖集团造成的1959年以前的西藏,自治程度是很高的,基本达到了今天达赖及其支持者要求的自治程度。正是由于当日的达赖受西方蛊惑,不满于这种自治,追求进一步的独立,才有了西藏与中央的冲突以及自治关系的变化。就这一点而言,达赖是咎由自取,应该对历史负责;西方对这一段历史的指责,也应该着落在达赖头上。

  2,1959年的事实表明,自治不是西藏好的选择,它必然走向叛乱与镇压现在达赖说他改变主意了,不要独立只要自治了。问题是,历史不可能任由他搓来捏去随意更改。50年前的西藏叛乱表明,在现行政治体制构架下,所谓民族地区高度自治,是不可能的,必然走向叛乱。

  不管今天达赖放弃独立的说法是真是假,一旦西藏重回1959年以前的局面,很快又会走向与中央对立。今天的藏独势力与西方的联系更加紧密,西方透过藏独影响中国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西藏一旦走向自治,必然成为西方敌对势力颠覆中国的桥头堡。那些什么"只要中央允许西藏自治,藏人就不会再闹事,中央、西藏关系就会和睦"的描述,不是自欺,就是欺人(不知道我一直尊重的王力雄先生,为什么也见不及此?可见所谓"超越者",说说容易,真要去做却很难)。

  现在藏独势力远在境外,隔山打牛就能掀起如许波浪(但他们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一旦西藏重回1959年以前的格局,藏独及海外势力可以直接影响、操控藏民,对中央、对汉人不满的藏人必然越来越多,中央与西藏的关系也只会越来越紧张。最终结果,不但将危及全中国的稳定,藏人本身也将反受其害。

  西藏不是香港,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和宗教的矛盾具有某种难以调和的特征(看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现行体制下,惟有施以一定程度的压制,才能缓和矛盾,维持安定局面,然后徐图其他。因此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压之,实则护之;任之,反倒害之。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881.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倪宁宁:中国赴美富豪购房团为何一套都没有成交

  由中国某知名房产网站组织的"赴美购房团",2月24日自北京出发,3月6日返回北京,前后11天,辗转美国5大城市,结果没有成交一套房子。消息一经透露,立即引起海内外热议。有人把购房团形容为旅游团,更有甚者,直接称之为马戏团。日前,快报记者采访了购房团19位成员中唯一的南京人孙元贵。"出现这种局面,组织者、团员、媒体都有责任。"孙元贵表示,中国人不差钱,差的是判断力。

  确实有抄底的心思

  1993年,姜文主演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风靡全国。主人公王启明、郭燕在纽约住地下室、在餐馆打工的艰难生存,让国人唏嘘不已。孙元贵一集不落地看完了全剧,和大家一样,他对那句"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印象特别深刻。

  1993年,孙元贵33岁,刚刚砸了铁饭碗,下海开餐馆。

  2009年2月24日,首都国际机场,孙元贵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作为国内某知名房产网站组织的"赴美购房团"中的一员,他将随团考察美国的房产市场,如果条件合适,他将在美国置产买房。纽约是其中的一站。

  "那时候根本不可能想到去美国买房,想都不敢想啊。"孙元贵说,1993年去美国是很多人的梦想,就算是住地下室、洗盘子,大家还是想往那边跑,"没办法,跟人家比,生活水平差距太大了。"

  从不敢想,到敢想,到最终成行,孙元贵用了16年。这16年,中国经济快速崛起,按孙元贵的话说,他和国人一样分享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成果。而"赴美购房团"的成行也是这一成果的具体体现。

  说起为何申请加入"购房团",目前在南京经营"玉喜"翡翠品牌的孙元贵表示有两个原因。"除了把钱投到自己主业上,把主业做大外,剩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项目。"有的人喜欢投资证券,有的人喜欢参股别人的公司,孙元贵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是投资物业,也就是买房等升值。目前他在南京、镇江、深圳都置有物业。

  "从长远看买房子比较保险,可以抵御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房价也会跟着上涨。当然买的时机很重要。"孙元贵表示,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的房价遭到重挫,"媒体报道得很多,说美国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情况尤其严重。"孙元贵通过媒体了解到,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一次房展会上,美国人把法拍屋(业主缴不出房贷被银行没收的房屋)带到中国来卖,最便宜的竟然一美元就能买一幢。"一美元那种肯定是极其特殊的情况,不过这也说明了美国房地产确实非常不景气。"这种不景气对孙元贵来说,就是机会来了。所以当他偶然在某房产网上看到招募赴美抄底购房团员时,没有犹豫就报了名。

  孙元贵的想法是在美国购买价格合适的商铺,一是商铺本身可以升值,二是也可以把翡翠生意做到美国去。购房团中有他这种想法的人很少,他介绍说,好几个人是为了孩子去买房的。到了美国后和他住同一个房间的陈先生来自山东,在国内做工程监理,他的女儿在纽约读大学。他就想在大学附近买一套房,一来给女儿住,二来多余的房间可以租出去。等女儿毕业了,如果想回国发展,就把房子卖掉,那个时候,房价多半已经上去了。北京的尹国华律师的儿子才4岁,但是他已经未雨绸缪,想趁着房价低的机会给儿子买上一幢"学区房"。来自上海的一位团员,也是给准备到美国读研的孩子物色住宅的。温州的王女士在上海做生意,很成功,很懂得投资,这次她主要是想投资住宅。

  "虽然大家的投资想法不一样,但是买房的目标是一致的。"孙元贵说,"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这时美国的房价确实已经低得值得购买了,也就是说接近底部了。"

  在美国被当成了救世主

  赴美购房团一共由21个人组成,去除掉某房产网的领队和当地的一位华人导游,实际上真正想去买房的只有19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温州、南京。按某房产网的说法,他们是从全国500多个报名者中选出来的,大部分报名者身家在1000万以上,年龄主要集中在35-50岁之间,大部分是房地产、商业服务、商业零售企业的高管。19个千万富翁资产相加可以推测,中国首个赴美购房团的总身家不会低于2亿元。

  2月24日那天,按约定"千万富翁"们在首都国际机场的海关前集中。某房产网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但出国的具体事项还是由国旅负责,之前他们都办了旅游签证,在机场他们从导游那儿领护照、旅行手册、洗漱用品,然后换登机牌托运行李。再然后,就是接受记者采访。"这是我们和媒体打交道的开始,大概有二三十个人,分头采访我们。"平时孙元贵不怎么上网,所以并不知道这次活动在网上网下已经炒得很热。据后来媒体介绍,从在北京组团开始,就陆续有二三十家媒体采访北京的尹国华律师,其中以美国主流媒体居多,此外还有德国电视台和意大利报纸。

  这些互不相识的购房者是在下午1点40分登机离开北京的。在飞机上,望着窗外的蓝天和云朵,他们并不知道此行即将在美国掀起一股媒体热潮;当然也没有人料到等行程结束,所有的人都空手而归,没有谁带回一把房门的钥匙。

  他们先是飞到旧金山转机,然后才抵达购房的第一站洛杉矶。

  在机场负责接待的美国加州商业基金会打出了欢迎横幅。购房团在主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好莱坞的星光大道,然后入住希尔顿酒店。一到酒店大厅他们就被媒体包围了。"那种架势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孙元贵回忆,大家迅速办手续,然后逃难似的进入自己的房间。但是没多久,某房产网的领队就通知大家到楼下集中,说接待方要开一个欢迎会。领队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她特地把孙元贵叫到一边,希望他能代表团员发言,说说想法。孙元贵推辞了半天,勉强答应了。

  欢迎会上,加州商业基金会的会长、秘书长先后致辞欢迎,相关的专家介绍了洛杉矶的房产现状,然后演变成了一场记者会。记者们显然是有备而来,但是提出的一些问题有点出格。"一个记者直截了当问我们总共带了多少钱,要买多少套房子。"孙元贵说,他们把我们当成了拯救美国房地产的救世主了,完全想偏了,而且有的记者语气并不客气,有一种奇怪的情绪在里面,"我就跟他说,我们不可能带那么多现金过来,我们这次来主要是看房,了解情况,我们不是抄底团,是看房团。"孙元贵说,"这里面肯定有误会,我们救美国?就是王石来了也救不了美国。"

  记者不折不挠的采访风格很快就惹恼了团员们。会议结束后,团员们找到领队,要求记者回避,大家到美国看房毕竟是私人的事,现在看来变成了一个公众事件了。领队去找加州商业基金会协调,对方很为难,说美国是个自由的国家,没办法赶记者走,但是可以拒绝记者跟车(上团员的大巴)采访的要求。

  第二天早晨看房活动正式开始,虽然记者们没法上团员的车,但是你没法不让他们跟着你。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观:购房团成员一出酒店上车就遇上了数十家媒体"围追堵截"。有媒体报道说:"洛杉矶第一站是帕萨迪纳市的一处公寓楼,媒体蜂拥而至,洛杉矶的一家电视台还开来了直播车。第二站是距洛杉矶市中心约80公里的科罗纳市。由于要看的房产位于一个新开发区,地址在洛杉矶记者们常用的卫星导航仪上都没有显示,于是出现了高速公路上六七辆小车围着购房团大车'前呼后拥'的热闹场面。"

  "下了车后,根本没法看房子,每一个团员身边都跟着一到两个记者,不停地问这问那。"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孙元贵还心有余悸,"记者也很辛苦,可能是便于沟通,美国当地的媒体基本上都安排华人来采访我们,一路穷追猛打。"

  尹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那么多媒体跟着,一进房子,人全都挤进来,看都没法看。有些不喜欢热闹的团员,就早早出去了呗,有人甚至都没进去。"

  为什么此次赴美购房团能引起全美震动?据一位当地业界人士分析,当前美国深陷金融危机泥潭,美国人普遍陷入债务危机。一向不怎么起眼的中国人却在此时捏着大把的现金,组团赴美抄底楼市。美国人在惊叹中国人"真有钱"时,其一直以来"世界中心"的心理不免产生了微妙的落差。

  当天晚上,团员们商量后"威胁"领队:如果再让记者这么跟着,我们就立即回国,不买房了。"威胁"起了效果,在之后的旧金山站,接待方特地请来了6名保镖,将记者与购房团隔开。

  为何一套都没有成交

  不知别的团员心里怎么想,但是在到达洛杉矶的当天,孙元贵的心里就凉了半截。他知道自己很有可能空手而归。

  在当天的欢迎会上,接待方除了一些客套的欢迎词外,还介绍了洛杉矶乃至美国的房地产状况。孙元贵最关心的是美国的房价到底跌了多少?如果没有到底,还会跌多少?接待方的介绍,让他很是失望。他们介绍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房价跌到了10年来的最低点。"什么概念呢?换算一下,就是平均跌了15%左右。"孙元贵说,就美国人而言,15%就是一个天大的,难以承受的幅度了。美国的房市很成熟也很规范,这么多年来房价一直很平稳。"你想想看,如果中国的房价跌到10年来的最低点,也就是房价回到1999年,那会是一个什么价格?"他用股票打了个比方,前些年ST金泰连续40多个涨停板,才停下来;如果在美国涨到五六个停板,这个公司就会被调查了。"楼市也是一样的道理。"孙元贵表示,就目前而言,也许对美国人而言,这样的下跌幅度或许是一个机会,但是对中国投资人来说,这样的下跌幅度基本没有吸引力。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经济开始萧条,楼市大跌,到2004年跌到最低谷,一幢1000万的房子,跌到了300万;从危机开始到最低点,走了7年时间,然后才触底反弹,到2007年,300万的房子又反弹到1000多万。"在孙元贵看来,美国的房价肯定没有到底。从这轮危机到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这轮危机是全球性的,比那次亚洲范围的危机要严重得多,也更难救治,所以很难说底在哪里。

  作者:倪宁宁 戎华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880.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毕研韬:透视中法关系——法国一再触犯中国红线

  中法关系受到伤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法国总统萨科齐以欧盟轮值主席国身份会见达赖喇嘛,二是法国是世界上唯一曾威胁抵制北京奥运会的国家。其中任何一条都让中国政府和民众无法接受。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法国人还在辩解,认为中国政府和民众反应过激。

  据笔者分析,阻碍中法关系发展的因素依旧。可以预见,中法关系短期内难有实质性改善,除非法国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萨科齐的举动对中国的伤害之深可以从三个方面考量:一是去年11月底中国毅然取消了一周后即将召开的中欧峰会。二是温家宝总理今年1月份的环法之旅刻意避开了法国,并在访问期间高调宣布,"我这次的访问,是绕着法国一圈。"

  三是在今年4月2日开始的伦敦G20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将不会举行双边会谈。按照法国驻华大使苏和的表述,萨科齐会见达赖喇嘛的逻辑是:一,"萨科齐见的不是一个政治领袖,而是一个宗教领袖";二,"差不多所有的欧盟领导人都和达赖见过面",所以萨科齐见达赖喇嘛是"欧洲人团结精神的表现";三,萨科齐见达赖喇嘛是内部舆论使然,因为"西方和你们中国对达赖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其实,萨科齐会见达赖喇嘛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考量:一是法国政府相信,中国在例行抗议之后会寻求和解;二是法国政府对中国民众的"反法情绪"不担心。前一条法国政界并未公开表达,但法国新闻界表述甚多。至于后一条,相信法国方面已经反复评估过。

  当有中国网民呼吁抵制家乐福时,法国驻华大使苏和说他并不担心,因为"这种呼吁没有任何意义"。"抵制家乐福意味着什么?家乐福在中国有五万雇员,卖的全是中国的产品,要是抵制家乐福的话,意味着要打击中国人的利益。"苏和警告说,想表达不满是允许的,但是要考虑一些做法的后果。萨科齐对北京奥运会的态度反复无常,受到中国网民的"攻击"。对此,法国驻华大使表示,"很多中国人对萨科齐个人的攻击让我又惊讶又不高兴。"这位大使先生毕业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法学系(中文、马来文),并三次出任法国驻华外交官,对中国文化应该十分熟稔。按照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萨科齐的确是位不成熟的政客。这一结论"一点问题没有。真的。" 如果法国人不理解北京奥运会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那么整个法国的对华网络就需要大修了。2008年2月下旬,笔者曾在中国、新加坡、美国的新闻网站上撰文指出,"抵制北京奥运就是向中国宣战"。这绝非危言耸听。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小姐曾说,抵制北京奥运会伤害的是中国民众,而不仅仅是中国政府。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先生也有过类似但更委婉的表述。

  可见,美英诸国对中国的认知和研判能力远在法国之上。德国政府在其总理默克尔会见达赖喇嘛后加大了对中国政情民意的认知投入。这一点是否值得法国政府借鉴? 对于中法关系,法国驻华大使曾说:法国从来不想得罪中国;从来不想损害中国的利益;从来不想破坏中法、中欧的双边关系。但事实上,法国政府的某些举措已经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按照中国政府苍白无力的措辞,已经"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此,法国驻华大使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多向西方解释你们的看法。"现在看来,法国政府也应该多向中国解释你们的看法了。 至于中法关系的前景,目前法国政府似乎在有意或无意地套用前几年中国和日本之间"政冷经热"的交往模式。但笔者认为,这一模式在中法之间并不适用。传统上,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法国是个美丽浪漫的国度。但现在,法国的这一形象正受到伤害。

  目前,法国方面已经注意到,中法之间的问题还主要停留在政府层面,对公众感情的影响还不是太大。但笔者相信,如果中法关系得不到及时修补或者受到新的刺激,民间对抗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最后,笔者必须提醒,中国对中法关系未来的波动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这不仅是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本性使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法国文化的必然反应。譬如,法国驻华大使苏和在今年1月29日接受《南国都市报》独家采访时就公开表示:中法关系就像夫妇一样,吵几架没关系。他认为,只要两国关系有深度有厚度有内容就好了。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879.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李扬:世界经济危机面前,中国不要错失良机

  从2003年开始,世界经济发展突然提速,各国经济指标大多出现喜人势头,在这种形势一片大好的欢呼声中,通货膨胀加剧,经济泡沫越来越大,越来越危险,然而没有一个专家或者哪个组织,看出了这种危险的苗头,系统化理论化地指出危险所在。反倒是石油、天燃气、矿产等资源,迅速达到天价,资源输出国威胁世界:价格还要涨。而资源进口国们,则忙着购买、贮备、囤积资源等原材料,甚至花巨资购买资源公司的股分。其中最忙碌的国家之一,就是中国。

  然而,世界经济运行到2008年时,突然调头向下,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开始,导致世界经济开始萧条,石油居然从近150美元一桶,跌到三十多美元一桶,各种矿产价格一路下跌,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逐渐下降,而中国等依赖出口的国家,面临双重打击:国内消费低迷,出国产品积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一方面积极扩大出口,另一方面鼓励拉动内需;政府说要保八,李扬看能保四就不错了,因为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出现负增长了。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倒闭了一些金融系统,直接冲击了美国的市场经济,危胁到美国金融系统的健康稳定,甚至是社会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已经不可能考虑其它国家的利益了,所以它必然滥印钞票,直接结果就是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美元贬值,美国国债贬值。2009年初中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当然关心自己的资产状况,希望美国政府进信用,保证中国的投资。美国财政高官马上出来表示,美国信用良好,请世界放心。言尤在耳,美国政府开始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刷钞票,以解决美国实际困境。李扬理解美国政府这一举动,因为美国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如果美国不能保障自己的经济平稳,直接结果就可能是世界经济大萧条。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仍然购买美国国债,国民不理解,因为美国国债已经贬值,美元开始贬值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这样做,不是直接加速国家外汇贮备萎缩吗?然而政府的回答很明确,在这些年中,政府做过大量外汇贮备的保值增值工作,无一例外地是投资失败,不断损失着国家资产,因此只有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一条路可走,虽然明知美国国债也在贬值。

  李扬对此有点不同的看法。中国政府做投资失败,是因为最近两年世界经济突然下跌导致的,并不能因此就说明做长期投资必然亏损。美国经济早晚会回到正常轨道,世界各国经济也会逐渐摆脱困境,发展是永恒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例如石油,2009年3月份的价格是五十多美元一桶,再过五年,它还会回到八十美元甚至一百美元一桶,如果世界经济恢复活力,再回到一百五十美元一桶,也很快就能实现。各种矿产资源也会随着经济的复苏,再一次进入上升空间。如果中国政府到那个时候,才决定继续投资石油矿产,恐怕拿出巨额资金也未必管用,因为投资各国大型能源矿产企业,还得所在国国会同意,而以前的教训是,这根本无法得到所在国的允许。

  21世纪的资源争夺,已经不再象20世纪那样,动用本国军队,通过大船巨炮,强行占领一个国家和地区,然后就是占领军一切说了算。21世纪必然是市场经济大行其道的世纪,一切都应以市场经济规律来说话行事。中国人口占人类的五分之一,粮食、石油、矿产只能通过进口解决,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对物质文明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中国又不能通过军队得到这一切,那么只能通过金钱来购买。如果这一切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是在能源矿产价格高时购买呢,还是应该在价格低时购买呢?!

  一旦世界经济复苏,那么美国国债将成为中国的鸡肋。更何况美国政府为救助危险的美国经济,已经不顾其它国家的利益了,这必然导致美元做为硬通货的地位下降;而经过几千年战争后走向统一的欧洲,为了在世界上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力,必然要提高欧盟的经济地位,提高手段之一就是打击美元,扩大欧元在世界上的通行能力;一些对美国不满的国家,开始使用欧元做为结算货币,这种趋势泛化;公认的事实还有,中国人民币必须升值。在这种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以美元做外汇贮备基础,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结果显而易见,中国外汇贮备将逐渐缩水。而这些外汇贮备的每一块美元上面,都有中国人的血泪,甚至是生命。

  李扬的建议是,中国政府继续动用外汇贮备投资海外,主要购买石油、天燃气、矿产资源等等,不仅要拥有大比例股分,而且中国投资公司的人员,还要进入投资对象的董事会、经营管理层。有人担心随着经济的不景气,投资会亏损,可是这种亏损是暂时的,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很快就会让这种投资体现出战略价值。中国各国有银行和民营银行,在这几年的海外投资中,亏损严重,李扬认为这个时候不是放弃投资,而是继续追加投资,控股外资银行,进入其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这种机会,过去没有,但现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大型银行缺资金的情况下,中国各大企业可能拥有了这个机会。当然,投资前需要做详细的调查工作,签定协议时,要有充足的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

  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中国政府和媒体一再告诉国民,这是危机,也是机遇。可是,李扬没看到中国政府,把危机当成机遇来使用,没有把机遇当战略机会。

  作者单位:大连西岗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878.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感慨:真正来了美国,不爱美国都难!

  感慨:真正来了美国,不爱美国都难!

  不信,没来过的过来看看或者让你们子女过来,你不爱都难,要不咱们的代表怎么都暗渡陈仓了呢?

  星转斗移, 移民美国一晃就12年了, 其间经历了彷徨, 适应, 到后来爱上这个国家。 美国的缺点和不足很多很多, 想比大家不比我了解的少, 因为报纸,电视, 介绍了非常全面, 加之政府每年都会发表关于美国人权状况的白皮书, 大家估价都耳熟能祥了。

  我要聊一聊美国的可爱之处, 这些都是我的亲身感受, 而且是具有代表性的, 可能那位福友的三姑, 二舅的情况与我讲的不同, 请心平气和讨论, 而且

  我说爱美国,并不可以说我不爱中国, 因为我对中国的爱绝对不少于大家的平均水平, 可能为国家困难捐款比很多人多。

  1 美国是个令人活得有尊严的国家。

  无论是生在美国, 还是移民, 归化成为美国人民的一员, 在这个国家人们都活得有尊严。 到政府办事, 就医, 就学, 没有人分三,六, 九等, 即使是非法生活在美国, 发生急病, 医院不会因为你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而轻漫你, 该用的医疗手段, 都会用上, 最后由政府买单。

  政府在住房, 就业, 就学上为弱势群体制定了优惠政策。 "平权法案" 为许多拉丁裔和非洲裔的孩子创造了进入名校的机会。 所有的公司都会在明显的地方张贴" 公平招聘准则", 雇主不可以要求应聘者的年龄, 身高, 胖瘦, 民族, 等条件。 在商场里经常会看到出众肥胖的, 坐轮椅的员工。 如果雇主公然在招牌广告上提出年龄, 身高, 胖瘦, 民族, 等条件, 那就等法院的传票吧。

  在房地产开发上, 政府对开发商有严格的限制, 在我居住的小区, 在独栋房, 通常称为别墅的不远处, 开发商盖了很多连体的别墅, 200 平米左右, 上下两层。 价格极其低廉, 只卖给低收入的民众 (根据报税的记录), 而且政府还在所得税上对第一次购房者优惠。

  美国政府要求每个人年末都要向政府申报年度的收入, 并将低收入者的税款返回, 而高收入者 (20%的民众), 承担了多数的税收。 使美国形成了很少的富人和贫穷人口, 60% 以上是中产阶级。 每到假期, 富人去夏威夷旅行, 穷人可以去公园烧烤, 各取其乐。

  在饭店, 酒廊, 没有人对服务人员指手划脚, 呼来换去, 真正体现了今天你为我服务, 明天我为你服务。 没有人因为市长, 州长, 或总统侯选人握了一下手而热泪盈眶,因为人人平等已经深如人心。

  总之, 在美国, 地位高的人把别人当人, 地位底的人把自己当人。

  美国司法的公平和行政机关的相互致衡。

  美国的宪法规定了行政, 立法, 和司法的三权分立, 相互致衡。 几年前, 我在美国开始推广中国产的一种精细化工产品, 我不希望将产品名字讲出来, 这样一来,也许会有朋友知道知道我是那位了。 该产品在美国主要是由一家跨国公司占用市场, 经过我们的努力, 中国产品的市场占有从很小, 逐步提高, 而该美国公司的市场占用则节节下滑, 失去了50%的市场。 于是, 该公司经过精心准备, 提出反倾销的请求。 还记得那是初夏的时节, 在华盛顿召开公听会, 代表被告的只有我一个人, 还有400美元每小时聘的临时律师, 而对方是强大的律师团, 完备的文件, 幻灯的设备。 结果可想而知, 案件成立。

  几个月后, 美国政府, 商务部, 作出判决, 要求美国海关对相关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我们在审阅美国商务部的判决时, 发现他们为了保护本国公司, 引用的替代国数据并不是非常完美, 结果导致不利我们的结果。 根据以上情况, 我们在美国国际贸易法庭提出控告, 告美国商务部不公平。 对美国法官的公平性,我们并没有认知, 只是走着瞧。

  第二年, 美国国际贸易法庭裁决美国商务部败诉, 要求其重新核定, 结果我们被评定没有在美国不正当竞争。 原告再次将案件上诉到联邦上诉法院, 结果上级法院维持原结论, 案件终审结束。

  其间有很多故事, 在次不一一列出。 我们一家小公司, 能将美国商务部告倒, 足见美国的司法机关和法官非常公平, 你告国内贸易部试试, 很可能不受理, 既是受理, 也会保护政府的脸面而不会判中央部委摆诉。 在美国的法官面前, 原,被告是公平的, 无论是谁, 法官的判决完全取决于他的司法判断能力, 而不是谁的势力大, 和政法委的意见。 法官不会因为判政法部门摆诉而导致麻烦。

  在美国, 总统是老大, 可是老大怕司法, 就象当年的克林顿总统, 在弹课案的审查中, 也是心跳加快, 汗流满面。

  由于美国是移民国家, 各族裔的商人有其不同的特点。 印度及南亚族裔的商人信用相对而言差一些, 华人商家的实力有很大进步, 但小商户较多, 信用也不理想, 今天聊聊主流的美国商人。 其特点如下:

  1, 价格相对欧洲国家的商人比较重视, 尤其犹太商人, 因为其中很多人经营服装, 日用消费品, 鞋帽, 及电子产品。 如果各位福友来到美国就会发现此类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比欧洲国家便宜很多, 这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一定不很高。 而且商人的理想价格永远不会与我们的出口商一致。

  2, 很少用信用证, 为了降到银行费用, D/P, T/T 大量使用, L/C 不流行。

  3, 主流的商人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 言而有信是普遍的现象, 那些出来练摊小贩当然不算, 如果有美国公司与你做事, 去D&B 查一下,什么样的东西马上就知道了。

  4, 对新的产品和供应商比较保守, 抱着怀疑的想法, 通常会重视关于有关认证, 如ISO, CGMP, HACCP, 等等, 还有同行业有声誉的公司的审计报告等, 有时还会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审计, 一旦通过审核成为其供应商, 长期业务就建立起来了。从接触到建立稳当的业务关系,通常要很长的时间, 大家要耐心。

  5, 不要和客户谈政治, 美国人之间都很少谈政治, 因为每个人的理念不同, 看问题的交度不同, 接受的资讯不同, 很可能谈不拢。 除非关系非常进的朋友, 没有人会和泛泛之交谈政治, 切记! 有时候你自以为你是正义的, 实际上,当换了时空后, 你才发现自己非常愚蠢。

  6, 接待美国客人要了解其生活背景, 如其族裔, 宗教, 饮食等习惯。 不然会造成不愉快。 2006年, 我陪最终目最终用户去XX省的工厂考察, 事先我将客人的情况通告工厂, 犹太人, 爱以色列, 等。 结果工厂请吃饭, 上了猪肉等许多其不吃的东西, 而且厂长在吃饭时大谈克林顿的绯闻及阿拉伯几以色列等大问题, 这些是应该有政治家谈的, 结果该客人对工厂的印象打了折扣。

  7, 千万不要撒慌, 如果出现任何影响交货的情况, 要尽早通告, 美国商人对其最终用户的承诺是极其严肃的, 任何最后一分钟的通告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我有一家北方的工厂,每年采够500-550万人民币的产品, 去年有一批货, 由于其原料问题,导致推迟交货。 本来不是了不得不起的事, 如果我们及时通知最终用户, 他们可以从另外的工厂买。 但是,该工厂一直隐瞒, 知道比计划晚20天出运才讲实话。 其目的是不让我们从其他工厂采购, 以为没什么了不起。 结果我们被迫高价从美国市场采购来交货, 我们将该企业今后只作为替补, 因为其撒谎。

  8, 大胆讲英语, 不要绞尽脑汁想语法, 口音对不对。 美国人对外国人的英语不挑剔。 在美国, 尤其大都会地区, 什么口音的英语都有, 而且说着说着, 你的英语就变得地道了。

  9, 绝大多数的美国商人都是幽默,开朗, 喜怒溢于言表。 时间长了, 不但生意上是伙伴, 而且会成为个人朋友。 象感恩节, 新年, 别忘了发个贺词, 注意, 圣诞节比较敏感, 有的人,如犹太人就不过圣诞节。 手写的贺卡会有一想不到的效果。

  10, 不要为了生意而送贵重物品, 切记! 很多美国商人会以为你行贿, 会伤其自尊心。 起反作用。

  尤其不要大谈中美关系, 宗教信仰, 等等。 我经历多次这样的事情, 这种情况在与美国商人去中国时屡见不鲜, 切记, 效果很坏。

  6月19日出差, 再聊聊如何对待外国人和中国人如何以平常心对待欧美国家和公共传媒。

  自明末, 满清年来, 中国人和中国官员就从没有平等地对待国人和洋人。 时致今日, 次遗毒仍然在作怪。 妄自菲薄, 给外国人非国民待遇的事比比皆是。次此次地震, 几名法国游客受了点伤, 我们兴师动众, 将其送到北京的大医院, 卫生部的副部长亲自慰问, 可我们的

  受伤的父老兄弟, 谁有如此待遇? 况且, 法国人的伤并不重。

  去年看CCTV-4 的"让世界了解你", 山东省东部的一个城市, 由市长带队, 众多官员在电视上与美国康乃迪克州的一个城市的市长视频对话, 无非你们不错, 我们挺好, 不咸不淡, 可有可无的聊天。 但在节目后半段,高潮来了, 我们的市长请对方来访问, 此美国人不无遗憾地说:"不行呀,我是愿意去, 但我们的预算内没这笔费用, 没法开支。" 而我们的市长, 大笑着说, :"没问题, 我们负责你的一切开销, 来吧:" "真的?" 此老外压根也没有料到, 一个直径 100 尺的大馅饼, 从天上掉下来了, 合不拢咀地忙着答应, 就这样定了。

  CCTV的主持人, 也赶紧充当见证人, "市长, 说话算数!" , 众官员, 无不为我们的大气, 慷慨, 赢了面子而热列鼓掌, 看看你们美国佬, 连公费旅游的钱都报不, 我们太有面子了。

  其实, 你凭什么为美国人买单? 你没有约束吗?

  在欧美和日本, 几绝大多数的国家, 本国人在有危难时, 毫无疑问地一优先, 中国的新闻媒体,总是把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捧上天, 看看CCTV的节目, 就知道了。 而在欧美国家, 会将当代语言就是正常的小事, 不会才不正常。

  其实, 来化的外国商人, 外国游客, 当其有困难时, 我们要尽力帮助, 就象我们去美国留学, 各学校也会尽力帮助我们一样, 但超国民待遇绝不可行, 不然,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国民有自豪感?

  2004年, 我带一个美国人一起去东北一个工厂进行考察, 赶上天气原因, 航班最终取消, 航空公司带大家去"劳动大厦" 住宿, 每两个人住一间房, 无论认识与否。 而我带的美国人自然分到一间, 一各人住, 而我却被要求与他人合住, 我问航空公司的人员为什么, 答曰: 外国人可以住一间, 中国人不可以, 我说我也有外国身份证明, 可以吗? 答曰:你是中国人,无论你持何种证件,最后多付钱解决问题.可见,中国人的洋脸崇拜,何其伟大!

  希望今后不会看到着样的报道:一位外国游客,在山里发生重病,空军飞机排除困难,将其及时送医,使其得救.而应该是这样:一位老人在山里生重病,空军飞机排除困难,将其及时送医,使其得救.

  此事应该发生在所有人的身上,而不是由外国人独享.这样我们才会真心感到,做个中国人真好!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