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星期六

雪珥:美国排华法案130年祭

  2011年5月26日,美国参议院及众议院联合提交了一份提案,要求美国国会为130年前(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已于1943年废止)道歉。如果此议案能通过,则将成为美国于1988年、2008年分别就二战时迫害日裔、奴隶制下迫害黑奴的第三次"国家道歉"。本报专栏作家雪珥今日回顾美国排华法案的历史。

  1868年7月28日,美国首都华盛顿。

  黄龙旗与星条旗同时飘扬在白宫的旗杆上,中美两国将在此签订《天津条约续增条约》。

  代表中国签字的大清代表团团长,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卸任不久的美国前驻华公使蒲安臣。聘请美国人充当自己的外交使节,这是大清国对外开放中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一大创举。因此,这一条约又称为《蒲安臣条约》。

  《蒲安臣条约》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前往各国,或愿长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两国政府对移民"须照相待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

  踌躇满志的蒲安臣能够预料到,这将打开华工蜂拥入美的闸门,他却无法预料到,这也将开启纠葛中美百年的一场梦魇……

  美国欢迎你?

  《蒲安臣条约》是"美利坚帝国"的一块重要基石。

  以国务卿西华德等人为代表,美国的扩张主义者坚信,美国只有通过"脱欧入亚",以商业力量,向太平洋全力扩张,最终与中国建立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才能奠定美国的大国和强国地位。打开日本的大门、收购俄罗斯的阿拉斯加等等,都是这一向中国靠拢战略的步骤。《蒲安臣条约》的签订,意味着被美国内战中断的这一进程,开始继续推进。

  时任美国总统亚瑟与西华德一样,坚信美国财富和势力的扩展,有赖于对华贸易及大批旅美华工。此时,美国正在大力兴建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十分需要华工的力量。

  当亚瑟总统向华工表示欢迎的同时,华工却已经在美国政治中正在日益成为一个"敏感词"。联邦政府及企业家们,坚信美国需要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但是,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代表的一些地区,及更为广泛的劳工阶级,却认为华工正在"撕裂"美国,应该限制华工入境。

  双方的理由,首先都是因为中国人太勤劳了,而且也太廉价了。

  自从加州发现了金矿后,几乎全世界都掀起了到美国淘金的浪潮,而外来劳工中,以爱尔兰与中国为最多。两者不同的是,爱尔兰人是拖家带口移民,图的是"落地生根";而中国人则是单枪匹马打工,最后会返回中国"落叶归根"。更令美国人吃惊的是,这些单身华工不仅能干"男人活",而且也做那些缝补浆洗、烧饭做菜等"女人活"的工作,除了吸毒(鸦片)、赌博和嫖娼之外,几乎别无消费。

  淘金者们最初是相安无事的。但随着表层金被开采殆尽,淘金逐渐向地表之下深入,华工的"价廉物美"优势就充分显露出来,雇主们喜欢雇佣廉价并且安分的华工。在这场"工作机会"的争夺战中,以爱尔兰工人为主体的白人劳工,虽然在市场上不占优势,但他们大多数已经入籍美国,手中的选票能够在这个"民主社会"里转化为政治压力和经济效益。

  虽然从华工身上获得了大量的税收,但加州政府最后在白人劳工的政治压力下屈服。州议会立法,向非美籍矿工征收高额"执照税",州最高法院也判定,华人无权在法庭上对涉及白人的案件作证,这等于剥夺了华工的法律自卫权。

  华工们被迫离开矿区,进入别的行业,在受到了企业主热烈欢迎的同时,也激发了业内其他劳工的嫉妒和仇恨。美国雪茄烟制造业劳工,就在1859 年成立了"人民保障同盟",专门抵制大举进来的华工。

  劳工阶层的对抗行为,并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热火朝天的美国铁路网可以吸纳大量华工。《蒲安臣条约》签订后,每年都有上万名华工获准进入美国,大多数都投身铁路工地。

  太平洋铁路工程的一名承包商,日后在国会作证时说,他一开始"对中国人也抱有偏见,不太愿意用他们",但铁路工地人手不够,只好雇佣华工试试,结果令他十分满意,华工们不仅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土劳工们的任何工作,而且日工资只要求1美元,且食宿自理,本土劳工却要求1.5美元的日薪,并且另行提供食宿费用。这位承包商明确表示,今后他一定继续雇佣中国人。

  华工的价廉物美,赢得了美国企业主阶层的广泛欢迎,企业主们成为日后对抗排华法案的中坚力量。但是,华工的廉价也拉低了劳工阶层的工资,美国劳工组织认为这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对美国穷人产生了巨大压力。

  法律拉锯战

  1870年,美国"横贯大陆铁路"修建完毕,被《蒲安臣条约》带入美国的大量华工,开始成为美国"阶级斗争"的第一靶子。

  铁路贯通后,并没有立即给西部带来繁荣昌盛,却带来了严重的问题。首先是筑路工人大量失业,而便捷的交通又带来了东部的过剩劳工及廉价商品,立即造成西部劳工供给过剩及产业结构调整,更多的工人下岗。祸不单行的是,原先作为加州支柱产业的银矿,开采量急剧下降,而持续干旱也令农场劳工加入了失业大军。

  一片萧条之中,极能忍耐的华工,却通过不断压低工资,依然如鱼得水。那些因种种原因无法雇佣廉价华工的企业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打击下,也开始加入排华的大合唱中。随着经济危机在美国全国的蔓延,排华开始成为美国最为重要的国内政治问题之一。

  围绕着华工问题,美国的社会分化和阶级对抗日益尖锐,并最终以最美国式的方式,体现到了法律斗争上。

  法律的拉锯战,最初是低层面的。地方议会制定些歧视性的法令(如征收特别税等),而华工们则在美国雇主们的支持下,进行挑战。华工们如果"依法"不能出庭作证,雇主们便亲自代劳。

  排华势力很快就从更为根本的立法层面,进行反扑。加州议会通过了州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公司不得雇佣中国人或蒙古人; 除了作为对罪犯的惩罚外,任何州、县、市或公共工程不得雇佣中国人。但这一条款,很快被联邦巡回法院判定违宪。

  以企业主阶层为核心的"反排华"力量,展开反击,美国最高法院最后认定,各地议会的任何排华立法,都违反美国宪法中对"正当程序"的要求以及"平等法律保护"原则,也违背了民权法案禁止歧视任何人的规定,同时,也触犯了中美条约中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并直接挑战了《蒲安臣条约》中"自由移民"的规定。

  这是一个值得中国研究者思考的细节:所谓的最惠国待遇,惯常被认为是晚清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主要"不平等"之处,但是,这种不平等,究竟是存在于条文本身,还是源自于执行能力?当大清国终于有能力"走出去"之后,利用条约享受最惠国待遇,保护自己权益,也成为主流。而那份被后世列入不平等条约行列的《蒲安臣条约》,实实在在地成为抵制排华立法的中流砥柱。

  美国最高法院指出,各州议会今后不得擅自通过任何排华法案,只有美国国会才有权力为限制外来移民而进行立法。华工问题在凸显了美国的"阶级斗争"之后,也成为检验"中央"(联邦)与"地方"(各州)权力界限的试金石。

  1876 年7月开始,美国国会两院设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华工对美国社会的影响。这个委员会从10月份开始,传召了大量证人在国会进行听证。听证过程依然是美国式的"阶级斗争"的反映:绝大多数企业主、农场主,尤其是大企业、大农场,都坚信"聪明、精细、迅捷"的华工是最优秀的劳工,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白人劳工、小业主等,则成为主张排华的主力。双方都采取了请愿、抗议等街头政治方式,表达各自的诉求,但排华势力以"民意"为根基,更为声势浩大。

  1879年,在排华势力的推动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十五旅客法案》。该法案规定,任何抵达美国的船只,每次所载的中国旅客不得超过15 名,如有违反,将对船主处以每一超额乘客100 美元的罚款以及6个月的监禁。

  大清政府对这一法案高度重视,向白宫提交了严重抗议。白宫也认为此法案不利于美中贸易及美中关系,最终,总统海斯以违反美国宪法和《蒲安臣条约》为由否决了此项法案。

  暴力威胁

  尽管美国未能立即通过排华法案,但各地的排华事件却越演越烈。

  1871 年10 月24日,因一名叫Yut Ho的华人女性的绑架案,引发洛杉矶华人帮派持枪火并。结果殃及池鱼,1名警察受伤,1名当地的白人工人Robert Thompson被流弹所杀。当晚,数百名白人暴徒持械围攻唐人街,官方最后确认18名华人被杀,也有人估计被杀人数为84人。他们大多数被绞死在街头电线杆上,有一具尸体甚至被剥光了裤子、指甲也被拔出。数百人被赶出家园,数万美元被窃。警方逮捕了27 名暴徒,但最终予以轻判。

  1877 年7 月22日,旧金山工人集会,声援铁路工人罢工。集会中,与会者殴打一名过路的华人,与警察发生冲突。警察救走了华人后,与会者失控,开始攻击唐人街,并向全市蔓延。事态迅速恶化,政府不仅召集警察,并且立即动员"民团",发放枪支弹药以供自卫,甚至还派遣了海军军舰。旧金山成为美国"阶级斗争"的"热战战场",美国政府用武力强行镇压了骚乱。这也是排华运动与工人运动纠结在一起后,第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事件,华工已经被美国本土劳工看做是"资本家的走狗"。

  外交斡旋

  白宫虽然否决了排华的《十五旅客法案》,但围绕华工的政治分歧,令白宫如坐针毡。政治是一种妥协的游戏,而在美国式的体制内,更是如此。对排华势力硬顶,既不符合美国政治的游戏规则,也不符合美国总统在国内政治格局中的利益。一边是汹汹的"民意",一边是神圣的宪法精神及国际条约,海斯总统所能做的,就是设法通过外交努力,获得中国的谅解与支持,以修改《蒲安臣条约》的方式,部分满足排华势力的要求。

  海斯总统提名密执安大学前校长安吉尔出任访华特使,与中国讨论《蒲安臣条约》的修改事宜,双方最终于1880 年11 月17日签订了条约,史称《安吉尔条约》。

  在《安吉尔条约》中,中国政府做出重大让步,同意美国政府对中国移民进行规范、限制或暂缓引进,但不可绝对禁止;美国必须在采取此类限制行动前,提前告知中国政府,中国政府有权就相关立法的措辞提请美方关注;条约重申,中国人在美国依然享有最惠国待遇,美国政府应尽力保护在美华人。

  对于这一条约,斯威夫特认为:"它揉合了国会的各种意见,将华人移民问题列入美国政府的控制之中。"这一条约实际上也为美国立法排华扫清了道路。

  但是,中国在这一轮外交斡旋中,并不能说是失利。同时签订的,还有另一份有关商务的《安吉尔条约》,美国同意逐渐取缔鸦片贸易,与其他国家一样向中国政府缴纳鸦片贸易的关税等。更为重要的是,此时大清国全力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愿意在移民和华工问题上让步,来换取美国在国际事务上对中国的更大支持。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上年访华的前总统格兰特,以私人身份为中日之间斡旋因琉球归属问题而起的纠纷。可以说,自此开始的中美关系,西华德和蒲安臣倡导的"合作"占据了主流。(参阅雪珥著作《绝版恭亲王》)

  《安吉尔条约》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在打开了立法排华大门的同时,也刺激了美国工业界赶在国门关闭之前吸纳华工的紧迫感。条约签订当年(1880年),华人入境人数为9600多,次年就达到了1.8万人,而在排华法案正式通过的1882年,则达到了创纪录的3.95万人。

  排华法案

  经过两年多的政治博弈,1882年,美国国会受理了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米勒提交的排华法案,并最终通过了两院的表决。

  李鸿章闻讯,立即派遣郑藻如到美国,提交抗议,认为这一法案违背了《安吉尔条约》。郑藻如提出,法案的20年有效期绝对难以接受,5年则比较合理;法案中所限制的"熟练劳工"一词,容易产生歧义,有可能危及制鞋商、烟草商、洗衣店主等《安吉尔条约》所允许入美的华商;法案中单独针对华人的登记及身份证明等手续,也违反最惠国待遇。

  美国国内的"反排华"势力,也积极游说总统亚瑟。在多方压力下,亚瑟总统行使了否决权,其公布的否决理由是:20年的排华期限太长、单独要求华人登记违背最惠国原则、该议案可能导致亚洲反美情绪并影响美国外贸。

  经过一系列的幕后折冲,排华势力同意缩短法案的有效期,从20年改为10年,亚瑟总统随即签署,这份名为《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案》于1882年5月6日正式生效。但中方提出的其他意见,均未被采纳,郑藻如向美国国务院提交了强硬抗议,但木已成舟。

  这份排华法案的主要内容是:

  一、10年内禁止华工进入美国,包括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和矿工。如私运华工入境,每私运一人,船主将被处以最高500美元的罚款和1年监禁;

  二、非劳工的华人入境,须持有中国政府所发的英文护照,内载本人详细信息,并经美国驻华领事查验和签名盖章。但美国税关人员有权在海关检查并拒绝持证人入境;

  三、不准中国人取得美国国籍,嗣后美国新制定的法律不得与此冲突;

  四、非法入境的中国人,都应驱逐出境。

  这份法案创造了两项美国纪录:第一次立法禁止一个种族进入美国,第一次立法排斥一个种族加入美国国籍。

  法案生效后,在3年时间内就有超过5万多华工被迫离开加州或被迫害致死。1884年,国会通过了一项修正案,加强了对《排华法案》生效前入境华工的驱逐,并将《排华法案》适用于一切华人、包括已经获得第三国国籍的华人。

  血腥屠杀

  《排华法案》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潘多拉盒子,针对华工的暴力行为,似乎被注入了兴奋剂,日益严重。

  1885年,在怀俄明州的石泉(Rock Springs)煤矿,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血腥屠杀。

  华工是从1875年起进入石泉煤矿的,与别的地方不同,在这里,华工与本地矿工同工同酬,并没有以"低价"抢夺白人的饭碗。但是,随着石泉煤矿产量的降低,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工人的整体薪酬水平下降,白人们便将愤怒转移到了华工身上。

  1883年,当时美国最大的工人组织"劳工骑士团"开始在石泉矿区大力发展,不少白人都加入了这一"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但是本分的华工们"觉悟"太低,居然无人入会。"劳工骑士团"组织罢工,华工们拒绝参加,资方自然大喜,用华人顶替了那些罢工者,照常生产,这显然令"劳工骑士团"的诉求泡汤。因此,"劳工骑士团"将驱逐华工作为取得针对资产阶级斗争胜利的基本前提。

  机会很快就来了。1885 年9 月2 日上午,两名白人矿工怀特蒙和简金斯来到六号矿坑,发现自己的矿位被同矿坑的2名华工占据了。这个矿坑共有4个矿位,分配给他们4人。这本是很正常的小纠纷,4人争吵之后,2名华工被痛打一顿,送回住所疗伤。

  毫发无损的2名白人,却也返回住所,高呼"白种人集合"。下午2点,150多名白人聚集起来,其中半数携带枪支,包围了唐人街,不由分说就开始烧杀抢掠。华工们四散奔逃,最后,有28人被杀、15人重伤,财产损失高达14. 7 万美元,震惊全美国。

  这是一起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暴行,警方随即逮捕了16名嫌疑人,但因为华人不能出庭作证,最后,16人全部无罪释放。

  随后,在华盛顿州的塔科马,"劳工骑士团"说服政府,限令华人在限期内离开。经过严密的计划,驱逐行动在11月3日开始,所有的华人被武装人员押解到码头,然后送往远处的火车站,他们的财产被剥夺,损失高达10万美元,其情形与日后纳粹分子掠夺犹太人极为相似。

  "劳工骑士团"在西雅图这样的大城市,难以说服政府和企业主以特别手段驱逐华工,但却赢得了当地工人的支持。1885 年9 月,"劳工骑士团"连续举行反华集会和示威游行,并要求所有华人必须在11月1日前离开。限期过后,只有150多余华人离开。

  为了应对危机,西雅图政府下令民团进入武装戒备,联邦政府也派遣正规军赶来,准备镇压"劳工骑士团"的任何骚乱,联邦法庭则逮捕了"劳工骑士团"设立的专门组织驱逐华工行动的"十五人委员会"。但他们获释之后,继续活动,于次年2月7日再度向华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华工们乘坐下午1点的"太平洋皇后"号轮船离开。

  在"劳工骑士团"武装押解华人们到达码头后,西雅图警方予以阻止,法院随后向华工们颁发人身保护令,并派遣民团对华工进行武装保护。次日,当民团护卫着华工们返回唐人街时,遭到暴徒攻击,民团开枪还击,打死2人,局势恶化。西雅图所在的华盛顿州立即宣布戒严,数日后,美国总统克利夫南宣布西雅图进入紧急状态,随后调派军队入驻。在军队的保护下,华工们最后还是被全部转移。

  1887年,在俄勒冈州的考夫,一个由7人组成的暴徒团伙,其中最小的一个年仅15岁,屠杀了31名华工,劫掠了价值4000~5000美元的金子。其中4名暴徒被警方逮捕,一人转为控方污点证人,其余3人被控以谋杀罪,但最后全数被无罪释放。出庭作证的一位当地工人George Craig感慨说:"如果是这么多的白人被谋杀,陪审团就一定不会宣布被告无罪。没有人在乎中国人。"

  即使在《排华法案》下,华工问题依然是美国历届政府的烫手山芋。一方面,在美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下,政府不得不屈从于手握选票的排华势力,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的发展也的确离不开华工,更离不开庞大的中国市场。而且,美国毕竟是法制国家,即使排华,也只能依法办事,绝不允许"民愤"的自由宣泄。因此,在整个排华历史中,美国政府经常动用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以保护华人免受暴力攻击。吊诡的是,这一事实常被当时的美国民族主义者及日后的中国民族主义者们所忽略。

  1943年,在二战的硝烟中,美国国会通过《麦诺森法案》,废除了《排华法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签署该法案时表示:"国会和个人一样,也会犯错误。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通过废除《排华法案》,我们就可以改正一项历史性错误……要采取这种早就应采取的措施,以纠正过去对我们朋友不公正的行为。"

  来源:中国经营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解滨:二十二年后…六四,居然还是这样生猛

  前几天俺一直搞不明白,内蒙古有人闹事搞动乱,该抓就抓,该杀就杀呗,就跟镇压西藏新疆叛乱那样,快刀斩乱麻,多给力!反正有的是维稳费,不花白不花。 没想到闹事刚刚开始,党中央就服软了,居然满足了闹事者的要求。 这跟我党的一贯方针不大协调哈。

  西南在闹旱灾,好几条滔滔大河早已变金光大道了,烟波浩渺的湖面都成茫茫大草原了,很多人恶毒攻击我党,说那是三峡大坝惹的祸。结果呢,党中央居然一反常态,承认三峡工程的负面效应,首次表态,"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我党什么时候学会了自打嘴巴?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几天国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这就是全国各地有几千名干部和群众联署了一份强烈要求公审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反革命分子茅于轼、辛子陵的请愿书。按理说党中央对群众的这种革命要求向来是大力支持的。 可这一次我党却装聋作哑,拒绝聆听群众的呼声,至今反革命分子茅于轼、辛子陵仍在逍遥法外。 俺真担心革命群众一怒之下会做出"草泥马裆中殃"那种傻事来。

  今天一看日历俺突然明白了我党最近身段很软的奥妙,原来又要到六四啦。六四是我党的大忌。 以上这些事情,本来我党都是要很严肃认真地处理的,但由于发生在错误的时间,以至于我党不得不放低姿态,做出很谦虚很诚恳的样子来,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温暖,怕的是六四再出大乱子。

  六四都二十二年了,这些年来我党领导我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了。按理说我党对二十二年那件事的态度应该是越来越牛才对。 可事实恰恰相反,我党对那件事居然越来越没有信心,对六四的评价是一年比一年软。 据说最近又在私下和天安门母亲商讨赔偿一事了。过了二十二年,六四居然还如此生猛,岂不太荒唐?

  那一年发生的事,说透了就是一个既不是中国共产党领袖、也不是中国国家主席,只不过是一个军委主席的家伙,居然威逼着中共的领导核心,中国的国家领导,顶着天下的压力,做出了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开枪的决定。 虽然后来他的后代们否定这种传说,但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写了个回忆录,原原本本地记载了他这一功德。

  历史就是这样有趣。 六十二年前毛泽东打开了国民党贪污腐败的死结,缔造了新的王朝,辉煌一时,但他晚年却结下了文化大革命这个死结,把党和国家推到灭亡的边缘。他死后,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大智大勇,帮助共产党打开了文化大革命的死结,否定了毛泽东,挽救了国家挽救了党,但贪污腐败又卷土重来,引起民愤。 他邓小平血腥镇压了学生运动,却结下六四这个死结。 二十二年过去,六四这个死结至今无人能解,无人敢解。 说如今这些在台上的人都是一群废物,一代不如一代,一点也不知进取,确实不冤枉他们。但仔细想想,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各个朝代,一开始不都是凶猛无比,后来不都是某一个死结打不开,就彻底完蛋了吗?

  前几天俺在做一项海归和海不归的研究,无意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国内的红歌唱的越凶,国内的"官二代"往国外跑的就越猛。 以前的官二代出国留洋,大多一读完书就回去做官,经商,发大财。 现在的官二代,一出来就不回去了。 为什么呢? 原来现在国内当官的个个都想在海外给自己留条后路,一有风吹草动,赶紧逃出国。 所以官二代必须留在国外随时接应。 其实并不只是贪官们这样做,即便是清官,也都在想着给自己留后路。 所谓"裸官"就是这个意思。 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在我党广大干部中流行着一种末日心结,大势已去,大厦将倾,险象丛生,好日子也许撑不了多久了。  那所谓的经济繁荣,所谓的GDP世界第二,都是假象。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任何一个国家,拿那么多廉价劳动力,以牺牲环境做代价,�¶
�耗那么多能源,制造出那么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都能使经济象吹泡泡一样蓬勃发展起来。但一旦环境和资源被彻底破坏和枯竭,一旦能卖的土地被卖完,一旦贫富悬殊到了大款们都不安的地步,吹起来的泡沫,到了临界体积,随时可以破灭。 等那一天到来,社会动荡,天下大乱,老百姓拿所有的官员是问,就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说的一样可怕。不管你是左派还是右派,你都会相信,二十几年前老邓的白猫黑猫论,先富论,不争论都已经被实践和事实证明是扯淡。 继续那样搞下去,中国一定要完蛋。

  我几乎已经相信国内的老百姓早就忘却六四了。因为中国人是世界最健忘的一个民族。 尊重历史、求公道,似乎只是外国人的专利。 一有人谈到追究以前的罪孽,国人就只会用"冤冤相报何时了"轻轻带过。 "南京大屠杀"中死了那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为那建立一个国耻日。人家日本鬼子侵略别国挨了原子弹,还搞了个"原爆日"。 昨天俺在网上用英文和中文搜查了"六月四日"这个关键词,结果发现这一天在历史上唯一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就是中国1989年6月4日的大屠杀。 看来国人即使想忘记那件事,世界人民也不准许。 我们今后想关起门来当阿Q都很难了。

  几天前有一个叫姆拉迪奇的69岁的老家伙在塞尔维亚被捕。他被控在16年前参与并指挥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造成了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一次屠杀,据说有8000多名穆斯林男子被杀死。 俺仔细阅读了那个事件的资料,发现姆拉迪奇真的有很好的记忆。 他杀那8000穆斯林男人,是为了200多年前当地穆斯林大规模屠杀波黑塞族人的一场杀戮报仇。 一场动乱,就使8000多名无辜的穆斯林男子为他们祖先200年前的罪孽而丧生。 这狗日的还真干的出那种事情。 去年俺看到一位海外官二代在网上扬言:都说共产党要完蛋了吗?现在还没有一点迹象哈。 如果共产党300年后完蛋,好啊! 那时俺都沤成了灰,还怕谁?

  所以,现在国内维稳,还不怕杀更多的人。但人们的记忆却很难杀。 以前国人的记忆确实有点问题,可现在都有计算机啊。 再想忘掉历史,那可能吗? 谁说天朝还有300年的好日子?今后十年二十年中,谁能保证中国就不出乱子了? 谁能保证维稳经费只要一直上升,中国就真能永远稳定了? 谁能保证西藏、新疆、内蒙的那种恶性动乱就不再发生了? 谁能保证那每年二十几万的"群体事件"就不会连成一片,闹得个天下大乱了?你以为有可能把全国青年男子都编进38军吗? 你以为只要有足够的坦克和机枪,就可以让全国老百姓永远当顺民吗? 万一有个闪失,动乱之中,老百姓再跟文革那样抄家、打砸抢、把党的干部都拿来游街示众,怎么办?这阵子全国都在唱红歌,其实真要是再来一次文革,谁怕谁啊,你以为现在的老百姓还跟40年前
一样好骗啊。

  六四的作用,就是让党和人民都看清楚了一点,这个党不过就是太平天国农民进城,做着"老子打天下、坐天下"的旧梦而已。他们和中国历代任何封建王朝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站在一个封建王朝的角度上,为了维护他们的一党私利,就必须对人民使用武力,即使杀光天下百姓,也在所不惜。六四不过是一个封建王朝再次亮出了他的屠刀。 但我国的历史上,每一个王朝对人民挥动屠刀的次数越多,那个朝代离终点就越近。 所以,尽管今天大家捞了很多的钱,还是很不放心,还是越来越人心惶惶。 "末日心结",就是这样来的。

  但很多人,包括天朝的帝王将相们都明白,要天朝再多撑些日子,让天下再安定一些时光,有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打开六四这个死结。 六四这个死结一打开,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起码我党的官员都可以名正言顺一点。 这就跟当初邓小平打开毛泽东的文革死结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问题是,谁敢打开六四这个死结?

  想当初毛先帝尸骨未寒,华国锋就敢把毛泽东的老婆、侄子和亲信统统都给抓起来,关到监狱里,一律安个罪名,批倒批臭,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有谁敢骂他华国锋叛党叛国吗? 他死后,他的坟墓居然修的比老毛的还宏伟,谁敢放个屁!  邓小平刚刚第三次出山,就推翻华国锋的"两个凡是",硬是找出毛泽东的一大堆错误和罪行,抹去老毛虚假的光辉,让他恢复一个平常人的真面目,有谁说邓小平是篡党夺权的野心家吗?  那么,今天,二十二年过去了,换了两代领导人,怎么就没有谁敢于对邓小平的过错说不,给六四平反正名,把共产党的那段丑恶给洗清呢?  这难道比毛泽东推翻蒋介石,华国锋粉粹四人帮,邓小平否定毛泽东更困难吗?  都二十二年了,六四居然还是这样生猛,满朝的文武百官居然谁都不敢碰,真是一群酒å
��饭袋,一群草包,一群唯唯诺诺的马屁精,一群毫无建树的废物! 是这个朝代的气数已尽了吗? 还是江山真的要改了?

  来源:http://www.mirrorbooks.com/wpmain/?p=56262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黄章晋:他们为何声讨茅于轼?

  茅于轼被起诉,画像被老工人们在脸上红笔画上叉,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些痛恨茅于轼的人,无论是曾呼风唤雨的高干子女,还是退休的平头百姓,今天都是六七十岁的社会边缘人,处于人生存在感和价值感的最低潮。

  对这些人来说,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全在毛的时代,人生最值得回忆的无数个美好时刻,也大都在毛的时代。对他们来说,茅于轼否定的不是毛这个人,而是他们这一代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九斤老太太的现在永远不如过去,是一种普遍心理,只是在今天,它或许比任何时代都更强烈。对中国这一代老年人来说,随着企业改制、城市改造、农村空洞化等一系列巨变,他们以往全部的社交关系、价值归属、情感纽带、道德载体、文化寄托,随着他们熟悉的旧世界的完全解体,被完全粉碎肢解。

  有什么可以对抗巨大的心理失落,有什么可以对抗孤独,有什么可以安置自己的价值,有什么可以慰籍自己的心灵?

  在没有宗教,没有社区,没有组织的精神真空里。惟一可以拥抱的,也就是过往的回忆,一种以毛为符号的回忆。集体赞美过去,怀念过去,这是他们唯一的集体的精神纽带。

  其实,热烈拥护毛怀念毛的人,多数并不当真愿意回到过去,有谁会真的完全忘记当年的匮乏,有谁会忘记当时的严酷。但现实或许更残酷,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毛的是与非,而是自身的心灵。对他们来说,毛这个符号,其实是一种宗教需求。

  对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只有具备极为强大的内心,才有勇气去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的一生,去怀疑自己的全部判断,否定一生曾经的全部荣耀和骄傲。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根本不存在可作为工具的思想资源;就中国文化传统来说,中国人多的是自我调和精神,而从来缺少那种跟自己过不去的直接逼视内心的批判精神。

  即使是在被誉为最有批判精神的德国,完成对历史的批判和反省,也不是全民集体转变的方式,而是以在代际之间形成巨大观念鸿沟的方式。就像我一位朋友,爷爷是死于东线的党卫军,奶奶曾参加奥运会,老奶奶至死都拒绝与后代谈论任何历史话题。

  所以,评价毛是怎样的一个人,对有些人来说,是一个历史问题,但对另外一些人,那些一生成为毛的试验悲剧的人来说,它是个感情问题,信仰问题,人生价值问题。两种话语不可能对接。

  拉长时间看,没有必要为这么多人崇毛而担心,毛作为一代人别无选择的的精神支柱,随着那一代人的逐渐凋零,他的评价问题,终将回到本该有的位置上。

  崇毛现象,部分还可与崇儒、尊孔之类的热潮一并观察,因为中国本土的既有精神资源确实如此乏善可陈,所以,任何一种曾经存在过的精神资源,都会有一大票人去挖掘墓中古尸,重新涂脂抹粉,以为今日纷乱中国的精神圭臬。

  乌有之乡也好,新儒家也好,都是为了精神取暖而猬集在一起的人。他们没有能力放火,就让他们守着那堆火吧。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谢盛友:借鉴台湾二二八补偿六四受害者家属

  根据媒体报道,在六四周年纪念日前夕,"天安门母亲"成员透露,中国安全部门首次表示愿意向1989年天安门事件的一些受害者家属提供经济补偿。这是22年来的第一次。

  安全部门提出的方案中没有提到公开调查和司法程序,而这正是受害家庭22年来所要求的。

  大陆可以借鉴台湾二二八补偿六四受害者家属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于1947年2月底发生的大规模民众反抗政府事件,及其后3月至5月间国民政府将派遣军队对台湾人民进行一连串镇压的清乡事件,其中包括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武装冲突、军队镇压平民、当地人对新移民的攻击,以及事件初始时少数族群间的冲突等。

  随着1970年代后半兴起的党外运动、1980年代的自由化,台湾民间渴望平反二二八的声音逐渐出现。1987年,陈永兴、郑南榕等人串连数十个海内外台湾人团体成立二二八和平日促进会;1989年,全台第一座二二八纪念碑在嘉义市建立,由市府提供土地、民间人士捐款设计建筑完成,碑文中呼吁:"政府公布事实真相、平反冤屈、安慰受难者家属、兴建纪念碑、制定二二八为和平纪念日。"??

  台湾实行民主化以后,原本被视为禁忌的二二八事件开始受到政府的平反。1995年,当时的总统李登辉首先代表政府向所有二二八事件的受难者家属公开道歉。同年10月21日,行政院成立的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正式运作,行政院政务委员张京育任首届董事长。

  中华民国现任总统马英九于2006年将此事件解释为"官逼民反",并代表国民党道歉认错。他表示将二二八纪念日降半旗,甚至将二二八视为国殇也不为过。

  1997年2月28日,台北228纪念馆于台北市二二八纪念公园内开馆。2002年3月23日,全台第一座私人的二二八纪念馆――阮朝日228纪念馆成立,作为南台湾二二八历史研究之据点。200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届满六十周年,国家级的二二八国家纪念馆(原台湾教育会馆)正式揭牌成立,并于2008年2月28日开馆营运。此外,握有最多二二八第一手史料的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亦开始逐步公开予民众和学者进行研究。

  《228事件处理及补偿条例》

  1995年4月7日公布「228事件处理及补偿条例」。同年10月行政院成立「财团法人228事件纪念基金会」,秉持物质补偿与精神抚慰并济之原则,受理228补偿申请、核发补偿金。此外,更积极透过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回复受难者名誉、真相调查与实地访察等事宜,以抚慰受难者及家属之心灵创痛,促进台湾社会查明与�解真相,以落实平反,归还台湾社会公平与正义,带来真正宽恕与永久和谐。

  壹、组织架构

  228纪念基金会由政府依法设立,以「财团法人」性质接受政府委�处理228事件,组织架构包括决策部门及执行部门,说明如下:

  一、董事会:为本会决策部门,董事由行政院遴聘之,由学者专家、社会公正人士、政府及受难者或其家属代表13人至19人组成,其中受难者及其家属代表不得少於总额3分之1.董事均为无给职,任期为2年,但连聘可以连任。董事长由董事中选任,於董事会担任主席,自本会创立以来已历任7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詹启贤先生系2009年9月就任。

  二、监察人:基金会设置监察人3人,由政府指定具有主计、审计专长的公务人员兼任,均为无给职,掌理基金、存款之稽核,财务状况之监督及决算表册之查核等。

  三、执行部门:基金会设置执行长1人,由董事长提名经董事会同意后任命,负责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并综理会务。此外,置副执行长、秘书及其他工作人员若干人,依工作性质划分为3至4个部门,执行各项会务工作。

  自本会创立以来已历任7任执行长,现任执行长廖继斌先生系2009年9月就任。

  贰、会务运作

  228事件的处理,分物质赔偿与精神抚慰两个层面,自1995年以来,会务运作的概况如下:

  一、核发受难者赔偿金:228事件受难者赔偿金的审理及核发是基金会成立初期的重点工作,董事会会根据法律的授权订定赔偿金的审理程序及核发标准,按照受难的程度对受难者或其家属发放赔偿金,最高限额为新台币(以下同)600万元。自1995至2006年为止,本会审理通过的228事件受难案总计2,264件,其中「死亡」类案件680件、「失踪」类案件179件、「其他」类(包括监禁、受伤或名誉受损等)1405件。受领赔偿金的人数(包括受难者本人或受难者死亡后的家属)总计9,420人;赔偿金由政府编列预算支应,总金额约72亿。

  二、教育推广及真相研究:教育推广方面包括:架设网站、发行会讯、编印教材、制作影片(《伤痕228》、《台湾百合》)、补助教材着作及相关文宣活动;真相研究方面包括:出版《228事件档案史料�编》(2002)、《228事件责任归属研究报告》(2006)、编纂《228事件辞典》(2008)、举办学术研讨会(1997~2009)、进行口述历史访谈以及理受难者分区座谈会等。

  三、抚平历史伤痛及回复名誉:为了抚平历史伤痛,本会每年於2月28日办理中枢纪念仪式,恭请总统发表谈话;举办佛教及基督教仪式以抚慰受难者及家属受创心灵;探访年迈受难者、遗孀及中低收入家属并致赠抚慰金、设置遗族奖助学金、安置受难者遗骸。此外,为了回复受难者名誉,於重大庆典由总统亲颁「回复名誉证书」给受难者或其遗族,并将受难经过制作「处理报告书」,刊载於政府公报。

  四、促进族群和谐:为了促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二二八活动以达族群和谐及台湾和平的目的,本会不定期举办纪念音乐会、史料或美展、发行纪念套币(50周年)及邮票(60周年)以及办理各类艺文活动。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中国当局首次愿意用钱了结“六四”


  维权群体"天安门母亲"5月31日发表公开信,透露北京市某区公安部门于2月下旬"两代会"召开的前夕,找到居住在该区的"天安门母亲"群体中的某户难属,进行私下沟通,交换意见,在"六四"血案发生20多年后,第一次提出愿意赔偿受难家属的损失。在这封公开信中,撰写者,也是"天安门母亲"运动的发起人丁子霖呼吁,当局不能只想"用钱来了结"六四"",而是应该在不容亵渎"六四"亡灵,不容损害"六四"难属的人格尊严的前提下与受难者家属群体展开谈话,以"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方式谈"六四"问题。

  德国之声从一名"天安门母亲"的成员了解到,中国当局从今年2月份召开"两会"以来,曾经3次与一"六四"受难家庭进行接触,提出愿意在"只针对个人,不针对群体的前提下"对受难家庭给予经济上的补偿。这名成员称,在"天安门母亲"组织内部会议期间得知该受难家属在与中国当局接触的过程中提出赔偿300万元人民币的建议。中国当局对此并未作任何表态。受难家属同时提出,仅仅用钱无法解决问题,中国当局应该派官方代表与多名受难者家属进行谈判。

  "天安门母亲"之一徐珏于22年前在学潮中失去了长子吴向东。多年来支持"天安门母亲"群体提出的"真相、赔偿、问责"三项要求。针对中国当局这种只谈钱,不谈其他的做法,徐珏并不认同:"你不给我们讨回公道,光说你要多少钱。难道我们死掉的生命就是可以用钱就抵挡的了吗?难道这不是对死人和对我们亲属活人的一种人格侮辱吗?"

  徐珏认为,经济上的补偿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国当局必须能够承认错误,还"六四"死难者家属一个公道。

  鲍彤:用军队镇压老百姓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

  时值北非阿拉伯国家反独裁的民主运动进展不断,中国当局也加强了对异议以及反政府人士的打压力度。然而就在此时却传来中国政府有意对"六四"死难者家属进行赔偿的消息,在当年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秘书鲍彤的眼中, 这虽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此事的背后还有更深的意义:"因为过去凡是涉及天安门就是反革命。凡是同情天安门受难者就必须从机关里面清理出去,因为这是一个反革命事件,你不能同情反革命。现在提出补偿, 那就是说,错在政府。"

  鲍彤指出,从历史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做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后从来不会提出补偿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当局愿意考虑赔偿的态度要和当前国际政治中的一件大事共同看待。因为中国驻联合国代表于今年3月17日投弃权票,没有阻碍联合国通过制裁利比亚政府的1973号决议就已经表明,中国政府开始就动用军队镇压人民的行为有所反思。

  中国政府多年来将1989年军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武力镇压示威抗议群众的做法称为"果断的正确决定".鲍彤指出,中国当局表示愿意赔偿的意愿证明当年的这一说法已经不再成立,但比给个别受害家属赔偿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须承认当年用军队镇压老百姓是非法的,是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能够把这一点肯定下来,我觉得,中国就有希望了。那时,不仅是没有大天安门,而且每个省、每个县、每个市、每个乡都可以从此免于遭受小天安门事件的镇压。"

  据徐珏介绍,正如每年"六四"将近一样,中国当局已经派人到她家中提前通知她不许祭奠她死去的儿子,也不许她随意外出。同时,她证实这是1989年以来第一次传来中国当局愿意赔偿"六四"死难家属的消息。徐珏认为,无论出于怎样的动机,这证明了中国政府的某种进步。但是相关的谈判应该在光明正大的环境中举行。政府可以就"天安门母亲"群体提出的"真相、赔偿、问责"三项要求由简入深,逐步解决问题。而赔偿,无疑是这三步中相对最为简单的一步。

  作者:馨月

  责编:李鱼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曾经流传着一个周总理和台湾的传说


  记者问:"请问总理先生,中国还有放心食品吗?"总理思索片刻,镇定的回答:"有!",记者继续发难:"在台湾省?",总理镇定的回答:"还有一部分在中南海"。总理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一位记者问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人都穷吧?"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总理怎样回答。总理肯定地说:"不是的!"全场哗然,议 论纷纷。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当官的不穷。"顿时掌声雷动。总理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记者问:"请问总理先生,中国还有贪官吗?"总理思索片刻,镇定的回答:"没有!",记者继:"真的?",总理镇定的回答:"还有一部分在台湾省"。总理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记者问:"请问总理先生,中国能政改吗?"总理思索片刻,镇定的回答:"能!",记者继续发难:"真的?",总理镇定的回答:"还有一部分人能幻想政改"。总理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记者问:"请问总理先生,中国房价贵吗?"总理思索片刻,镇定的回答:"不贵!",记者继续发难:"真的?",总理镇定的回答:"领导和红色企业家的经济适用房不贵"。总理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记者问:"请问总理先生,中国药价贵吗?"总理思索片刻,镇定的回答:"不贵!",记者继续发难:"真的?",总理镇定的回答:"公费的不贵"。总理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记者问:"请问总理先生,中国的影视行业有杰出人才吗?总理没有任何思索,回答:"有!"记者继续问:"真的?"总理镇定的回答:"我就是上届奥斯卡金像奖景三帝获得者,我们党培养出来的干部个个都可以获奖"。总理的自信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记者问:"请问总理先生,中国还有清官吗?"总理思索片刻,镇定的回答:"有!",记者继续发难:"在香港?",总理镇定的回答:"大多数都在八。宝。山"。总理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记者问:"请问总理先生,中国有瞪眼说瞎话的人吗?"总理思索片刻,镇定的回答:有!我们的专家就是,记者继续发问:为什么?总理回答:平时好吃好喝的养着他们,就是关键时候叫他们出来忽悠人的!总理的坦诚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记者问:"请问总理先生,写这个东西的作者会被抓起来吗?"总理思索片刻,镇定的回答:"不会!",记者继续发难:"那会怎样?",总理镇定的回答:"直接压!"。总理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记者问:"请问总理先生,中国还有言�论自由吗?"总理思索片刻,镇定的回答:"有!",记者继续发难:"在台湾省?",总理镇定的回答:"还有一部分在精神病院"。总理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一位记者问总理:"请问总理先生,中国农民为什么穷?"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总理怎样回答。总理肯定地说:"必须穷!"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如果农民富了,就找不到廉价的劳动力了。"顿时掌声雷动。总理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一位记者问总理:"请问总理先生,您觉得现在的中国民主吗?"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总理怎样回答。总理肯定地说:"当然民主"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你是民,我是主"顿时掌声雷动。总理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记者:"请问总理先生,天潮有性工作者吗?"总理先生淡定表示:"没有。"全场哗然,皆表示不敢相信,记者再问:"真的没有?"总理先生咳嗽了一下,说:"那些都是失足妇女。"总理的机智与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修养震撼了所有人,掌声雷动,经久不绝…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信力建:朝鲜这手牌,还有必要这样玩下去吗?

  象以往一样:消停不了多久,朝鲜这手牌就会又出现在中国的牌桌上——这不: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5月3日至7日又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这是金委员长继去年5月和8月两次访华后,在一年内第三次访问中国,因此其此次访华的目的和背景备受关注。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20日再次踏上访中之旅,这是他一年内第三次前往中国。金正日如此频繁访问中国非常罕见。只能认为是迫于北韩政权的内部状况的需要。

  金正日现阶段必须依赖中国的迫切原因应该是民生经济。据中国海关数据,自2009年联合国对朝实施制裁後,该国贸易出现10年来的首次下滑:2009年中朝双边贸易额达27亿美元,较2008年下降4%.朝鲜对华出口增加4.3%,至7.93亿美元。而据韩国媒体称,如果金正日不能通过访华得到粮食援助,朝鲜有可能在五六月面临严重粮荒。朝鲜2009年谷物生产量(包括土豆)为380-400万吨,同比减少9%.与今年粮食需求量相比,可能会出现143万吨缺口。除去商业粮食进口量,缺口为100万吨左右。在此种情况下,朝鲜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百姓,数十年来一直向国际社会求援。李明博政府因北韩不弃核而中断了对北援助,除中国外的所有国家都开始对北施压。

  而朝鲜却有点四面楚歌的味道。新任南韩总统李明博切断粮食援助,美国指北韩违反联合国决议私造洲际导弹,还是能带核弹头的核导弹,而且还将导弹及技术扩散。即将接任的驻南韩美军司令夏普将军指朝鲜已拥有八百枚导弹。在金融方面,美国财政部说发现大量超精密的伪钞,特工处认定是朝鲜所为。日本反朝鲜打的是人权牌,绑架人质的老大难问题同李明博的人权牌双剑合璧,南、北朝鲜关系想缓和也难。

  为了缓和朝鲜被孤立的局面,中国确立了先举行南北无核化会谈,再举行北美会谈,然后举行六方会谈的"三部曲" 并与北韩达成了协议。但朝鲜至今尚未对韩方表示要举行第一阶段会谈,反而把目光投向美国,甚至允许美国的朝鲜人权特使罗伯特。金访问北韩,试图请求美国恢复粮食援助。金正日可能认为,要想使美国的态度有利于自己,并以此动摇李明博政府,需要得到中国的强有力支持,因此踏上了访中之行。通过推动同中国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以求获得外交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多方面好处,也是金正日访华的重要目的。

  本来,中国对朝鲜援助就已不少:每年提供给朝鲜50万吨粮食,100万吨石油,250万吨煤炭!自2009年10月以后,中国加大援朝力度,确定了若干项大的经济合作项目,双边贸易也有大幅增长。中国加大向北韩投资的力度,曙光汽车公司不但出口旅游客车,还合资兴建修理车厂;唐钢集团则决定在东北中朝交界的北韩地区开炼钢厂。金正日还准许朝鲜公司和个人在中国开设银行账户,以人民币进行商业交易结算。看到中朝愈走愈近,日本和南韩都有人认为朝鲜这样下去会变成中国的东北第四省了。台湾报刊拿来当笑话讲,但中国大陆真的有人相信。北京有军事专家认为,中国今天财大气粗,包养个把朝鲜也不算甚么,朝鲜GDP总共一百多亿美元,以中国一万多亿的外汇储备,利息零头也用不完。以少量金钱给美国日本保留一个很大的麻烦,真æ
��绝妙的朝鲜牌。

  然而,这样的朝鲜牌好打么?又值得打么?

  首先,朝鲜对中国如此大的援助并不满足。朝鲜推行"先军政治",要外汇,需要先进武器装备,需要中国大型国企对朝鲜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进行大量投资,仅让那些中小企业"市场运作"是不行的。对朝鲜来说,需要中国更大的援助,原因是:第一,朝鲜进行两次核试验后,安理会对朝进行制裁。朝鲜如果争取到中国的援助和多方面经济合作,就可以让这些制裁决议变成废纸。第二,去年"天安舰"事件后,韩国对朝实施"5?24"制裁,断绝对朝援助,中止多项经济合作。若朝鲜争取到中国援助和经济合作,不仅会使韩国产生失败感和失落感,从而在南北斗法中占据上风,而且还可以对中韩关系产生影响。第三,这些援助和经济合作将会为朝鲜坚持和推进"先军政治"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此外,多年来朝鲜经济状况不理想,吃饭
问题始终未能解决。据联合国世界粮食署称,今年朝鲜有610万人口需要外部粮援。为此,朝鲜已动员其驻外机构四出索援。按照惯例,此时金正日访华,作为附带性成果将获得一份可观的赠与。

  其次,你便是给了这么多援助,是不是就能保证中国对朝鲜的所谓"宗主国"地位?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金家父子60多年的封建独裁统治根深蒂固,被反复洗脑、信息极其封闭的朝鲜子民一直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笃信"金日成主体思想"是人类指路明灯!7000万高丽人对历史上的"宗主国"持"忘人大恩、记人小过"的心态,南北韩都有足够的理由蔑视及敌视中国。以美日超强的军事经济压力,朝鲜几十年来也咬牙顶住,中国有多大本钱收买金正日恐也是徒劳。

  最后,那些认为通过继续援助朝鲜可以保持朝鲜这个军事缓冲区有利于防止美国借此道入侵和一个分裂的朝鲜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的看法事实上也不成立。

  就所谓缓冲区而言,中国真的需要这个缓冲区吗?我们建立并维护这个缓冲区花了多少代价?建立这个缓冲区,首先就把美国当成了首恶的敌对国,美国是不是有吞并中国的心暂且不提,我想问,美国如果入侵中国,为什么要一棵树上吊死,非得在北朝鲜这个地方进入?清朝英国是从哪里打来的?没借助这个缓冲区不是也把清朝打了个稀里哗拉?当时建立这个缓冲区的时候,正是中美意识形态对抗强烈的时候,也是中国到处树敌的时候,君不见,当年解放大军闲着没事每个山上都凿上许多的窟窿,据说为了防止"社会帝国主义"苏联的侵犯,现在已与当时大不相同,当时的几百万军队已减掉一百多万,当年的那些山洞也绝大部分废弃,白白耗费了那么多的人力、资材。时至今日,居然还处处提防美国入侵,花巨额人民的血汗钱维护这个
所谓的"缓冲区",客观上也破坏朝鲜的统一,不是脑子有病吧?所以,中国应当放弃对朝鲜的控制,大大削减对朝鲜的无谓的支援,用那么多中国人民的金钱与大米来打朝鲜这张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的牌,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还应当看到的是:朝鲜政权正越来越多的成为中国的一个负担。各方面的援助倒还是小问题,但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首先就使中国处于一个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局面。朝鲜政权的不透明性和不确定性让人难以捉摸,朝鲜领导人为了保持政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谁敢保证朝鲜的核武器不会针对中国,再加上对核武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无疑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同时,朝鲜政权的存在及它的所作所为也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受到掣肘,其他大国也往往会以此来和中国讨价还价。当然,朝鲜政权的作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不管怎么说,在许多其他国家的眼里,朝鲜深受中国影响。

  从历史上看,中国也曾打过阿尔巴尼亚这张"欧洲最后一盏明灯"的牌和越南这张"牵制美帝"的牌,结果怎么样?不仅大量金钱打了水漂,而且养虎遗患,给自己惹来麻烦。

  事实上,当年中国出兵朝鲜与美国为敌就是在斯大林忽悠下打出的一张错牌,为了用一个掩盖这个错误,我们继续支援朝鲜,又犯了以错误掩盖错误的错误……错到如今,我们还有必要错下去么?牌不好,换一手打怎么样?

  就朝鲜而言,可行之道是:中国应在大国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朝鲜半岛的统一。这些大国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甚至还有欧盟,其中与美国的协调至关重要。中美之间在半岛统一问题上应达成谅解,其中驻韩美军撤出半岛并解除美韩军事同盟关系是中国对美国的基本要求。同时,中国应在此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尽力在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发挥最为重要的外部影响。中国可以支持以韩国为主导的南北统一进程,但要对韩国政府及其政策施加强大的影响。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顾晓军:中共活不过我顾晓军

 

    --顾晓军主义:改变中国・之一千零五十八

 

 

  哈哈,中共活不过我顾晓军!

 

  为什么呢?

 

  今年,中共过九十大寿;过完了,再过一个月又十一天,我才过五十八寿辰。我比中共整整小三十二岁又一个月带十一天,中共怎么能活得过我顾晓军呢?

 

  当然,我身体很不好、有很多老毛病。而公费医疗,被中共给"改革"掉了;养老金又不高,看不起病……但,我可以每天锻炼身体、坚持锻炼,还可以自己治病��买点便宜的药吃吃……就是拖,我也能拖过中共。

 

  况且,中共也有病。中共的病,比我还重,可谓是病入膏肓。而中共,却不愿意接受治疗。我每天写文章、每天给中共开药方、治病……中共,不敢承认我,却又偷着看我的文章,偷我的方子……但,这没有用。中共的病,得由我主治、让我动一次大手术,才有希望。

 

  中共,老碧十三惯了,不肯治,等死。

 

  也许,有人会说:艾未未能失踪,你就不能失踪吗?钱云会能死,你就不能死吗?

 

  我可以说:中共不敢让我失踪。我天天骂他们,也只能受着、不敢让我失踪。中共"炒"艾未未,就是想要他抢我的诺奖。中共怕我,是怕艾未未的一万倍��中共怕我成功,怕大家都知道"顾晓军主义",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顾晓军主义"面前黯然失色,怕我揭露他们欺世盗名的真面目。

 

  艾未未搞的,主要是形象思维;而我,是两栖。文字,更容易流传。中共害怕遗臭万年。

 

  再说,我一旦失踪,中共就得给我饭吃;哪怕是一顿只有一个馒头,我也可以把家里的省下,让我太太多吃一口。

 

  中共折磨我的办法,是让我穷死。他们封杀我的金羊博客,就是怕金羊博客、今年再给我1000元奖励。

 

  如此,你想想,中共还会让我失踪吗?

 

  象钱云会那样死,中共就更不敢对我下手了。因为《顾晓军主义》已经自成体系,《顾晓军小说》也必然是传世佳作。中共想下手,也已经晚了。而我,却很乐意死、很乐意一举成名!

 

  你说,中共还拿我有什么办法呢?

 

  怎么样?中共活不过我顾晓军吧?你该相信了吧?

 

  尽管,我浑身病痛、活很艰难;但,我拖个20年,问题不太大。而中共呢,也能拖20年吗?

 

  中共活不过我顾晓军!想到这个题目,我就乐了,哈哈、哈哈!

 

 

  (欢迎发表、转载、引用本文与观点)

 

              顾晓军 2011-5-29 于南京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周濂:我们都是一小撮

  大约是18年前的一个周末,我坐在返校途中的332路公交车上,后座两个中学生唧唧喳喳地在聊天,男生说:"我最喜欢郭峰了!"女生兴奋地答:"就是就是,我也特别喜欢他,每一首歌都唱到我的心坎里去了。"

  这个星球上居然有人认为郭峰――而不是张楚――能够直指他的灵魂?我第一次明确地意识到身边原来潜伏着如此众多的陌生人,他们貌似与我同在一片蓝天下,实则却像来自另一个平行的世界。

  此后的18年里,让人抓狂的事件反复上演。比方说,一个在杭州当音乐教师的高中同学,从来没有听说过马拉多纳;上海某高校教师,杰出青年,经常在报刊发表文章,竟然不知道王小波是何许人;今年春节返乡,某专门负责网络宣传工作的公务员在我这里头一回听说了"五毛党"。

  类似的经历多了,我那颗曾经想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心自然就凉了。事实上,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自己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少数派,并且,如果我胆敢对郭峰、赵峰、钱峰还有汪峰说三道四,那就连少数派都做不了,而只能去做"一小撮"。

  说到"一小撮",所有两岁开始看《新闻联播》、七岁开始读《人民日报》的中文读者都了解,这个说法的完整版本是:"别有用心的一小撮分子",而与它相对的则是:"一贯正确、永远正确的广大人民群众。"

  不过奇怪的是,自从明确地把自己归类为"一小撮"之后,再遭遇"郭峰唱到我心坎里"之类的对话,我反而变得越发淡定起来。显然,我既没有勇气自绝于人民,也没有天真到拿"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样的陈词滥调来搪塞自己,我之所以安于成为"一小撮",只是因为我发现,其实我们都是"一小撮"!

  前不久我在网上分享柬埔寨版的MTV《不想长大》,引来争议一片,起因是我的一个评价:"柬埔寨人莫非都对'门'有挥之不去的情结吗?"整首歌充斥着前门午门朝阳门总而言之与各种"门"死磕到底的发音。话说到这里,还只是无知者无畏,没有踏足任何"政治不正确"的禁地。真正要命的是有学生变本加厉地追了一句:"中南半岛的那些语言听起来是世界上最搞笑的。"这个略带歧视性的说法立即招致一个留学英国的孩子反对:"不要这样说,如果大家听到西方人怎么议论中文,恐怕就笑不起来,有些人觉得中文就是king kong ding dong之类的古怪音调。"

  这位留学生的意思是,面对柬埔寨人时我们觉得对方是那一小撮,但在英美人眼里,我们又成了那一小撮,而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最好的做法就是悬隔一切判断,如此才有可能避免"自以为是的道德优越感"以及"不自知的恶与暴力"。

  我在相当程度上接受这个留学生的观点:要做淡定的一小撮,而不是狂热的大多数。

  我所不同意的是就此放弃"指手画脚"和"说三道四"的权利。事实上,只要不试图代表人民去宣判,不抱着唯我独尊的天朝心态去睥睨,在善意批评他人的时候也能够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评,这个世界就不只是"政治正确"意义上的多元,而是富有差异性乃至趣味性的多元。

  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曾有人盛赞将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好像一个打破一切壁垒、抹平一切差异的理想世界很快就要实现。但是现在看来,网络虽然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却没有真正拓宽我们的世界,它所实现的联合更像是"有限人的有限联合"。我的意思是说,这个看似四通八达、互相链接的网络实则被细化、断裂成有着不同趣味、取向、话语习惯乃至行为规范的小社会:彼此壁垒分明、界限森然。在有所选择地看待世界和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人们被分解、打散在各种小社会里,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小社会中,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自由的联合以及理性的沟通,更重要的还有趣味的相投以及幻觉的相互支持。

  在一个充满着差异性和趣味性的多元主义社会里,我们应该把"人民"放进中国失踪人口档案库,把"审判我就是在丑化人民"以及"代表人民审判你"这样的说法放到微博笑话语录里。

  由于某种幸运的巧合,我们碰巧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一小撮,只有成为世界的一小撮,才能真实地看清世界。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来源:《财经》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

丁咚:“分税制”改革导致“国富民穷”

  今年八十余高龄的朱镕基先生是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他的功过是非进行评价,现在还为时过早。在他进入核心领导层的十余年时间里,中国从改革的迟滞期走向改革的活跃期,改革成为他当政时期最频繁的词汇之一,事实上那些年也是中国出台改革举措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中国经济发展由此从困顿中重获生机,并为胡温时代奠定了基础。在他担任总理期间给人深刻印象的还有他的清廉和反腐决心,人们对他说过反腐名言迄今仍然记忆犹新。

  而自从他退下来之后,公众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他对时政提出自己的看法。据说,他每到一地就会告诉地方官员不谈工作。朱镕基当政时期的高调和退休之后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他能够成为中国公众高度关注的明星政治家,大概就缘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但在他最近的一次公开亮相中却一反常态,对若干敏感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据《凤凰周刊》披露,今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朱镕基重返清华大学校园,在参加有关活动中分别谈到了他在任时大力推动的"分税制"改革、现政府房改政策、地方土地财政、城市交通、教育等问题,其间颇多尖锐批评,引来旁观者侧目。

  朱镕基为什么在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活动时发表此番言论?值得注意的是,他如此为自己表白:"这绝不是为了我个人,也是为了整个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而之所以选择在公开场合表明个人想法,是因为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否定"分税制"改革的观点,认为"分税制"导致了高房价,导致了"国富民穷"。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分税制"改革被视为朱镕基当政时期乃至是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之一,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主要"历史功绩"之一,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朱镕基为什么要亲自出来作自我辩护了。

  应该说朱镕基对分税制导致高房价的辩驳是有说服力的。他列举的2010年的例子可以有力地证明地方政府其实"不差钱":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不仅拿到自己收的那部分税收,而且还通过中央转移支付或者专项拨款的方式另外获得中央收取的税收,总的加起来超过了总税收的80%.既然地方政府不差钱,那么以缺钱为理由,大搞房地产开发,搞土地财政,就失去了其正当性,朱镕基是想由此说明并非由于中央实行分税制后导致地方财源减少,逼迫地方政府靠卖土地搞房地产开发获得收入,并推高房价。

  但别的问题也跟着来了。首先,既然地方政府并非缺钱,那为什么还要大搞土地财政获取收入?其次,分税制带来的仅仅是返还支付的方式问题吗?

  实行分税制后,地方财政的实际税收占到了总税收的80%,钱够用了,地方政府怎么还热衷于大卖土地?其实玄机就在朱镕基的话里,"房地产的钱,都收给地方政府,而且不纳入预算",所谓的钱多不坏事,哪个地方政府不希望自己所能支配的收入"多多益善"呢?何况这些钱还可以不纳入预算,供其任意支配。这样一来,地方政府无疑会集中权力,对经济社会事务的控制能力也会大大地增强,可以借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全面"发展",这种诱惑,推崇GDP主义的各级地方政府首脑如何能够抵挡?房地产经济在各地经济中占有的重要比重,就可见其在近20年GDP高速增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至于这种经济发展是不是包含了泡沫,对他的下一任乃至于后世造成什么影响,就不是他们所愿意关注的了,因为所有的官员都只关注他的任期内的政绩ã
�‚

  而地方政府之敢于这么做,也是上行下效必然逻辑的延伸。朱镕基推行分税制改革的初衷,就是实行中央集权,提高中央政府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既然中央政府可以这么做,为什么地方政府不能?正因如此,朱镕基实行分税制等一系列改革后,政府权力大增,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自文革结束以来中国的改革成果,在某些方面呈现倒退趋势。各级政府权力的加强,从短期来看对经济有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得不偿失,违背了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方向,不仅由于造成"大政府"的局面,政府的经济功能得到了加强,而且培育了一个特殊利益阶层,使政府陶醉于权力的虚幻感觉中害怕变革,趋于保守,这也是目前中国改革迟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分税制的第二个后果恐怕是朱镕基万万想不到的:它在导致政府权力膨胀的同时,也为权力寻租、腐败蔓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以及专项拨款最终如何落实,或者地方政府如何支配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取决于掌管这项权力的官员,取决于他们的想法,而为了说服这些官员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各种必要的手段都会使上,而贿赂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朱镕基自己也承认"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的工作做得不好,要靠地方'跑部钱进',求爷爷告奶奶才能拿到。"最近二十年来,是中国的腐败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时期,就是因为这段时间推动的重大改革导致政府权力增强,而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却不到位,引致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动摇国之根本。

  分税制的第三个后果是导致公民和企业的税负增加,最终转嫁到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价格上,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民众的生活成本随之增加,同时由于政府集权,培养了一群世界上消费能力最强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奢靡消费带动整个物价水平的上升,而民众收入增加的幅度远远跟不上生活成本的增长幅度,因此出现了"怪现象":经济越繁荣,民众越"穷"。这是因为从经济繁荣中真正获益的是占少数的企业主和官僚阶层,而普通民众的实际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却降低了。朱镕基或许可以为分税制并非地方政府搞土地财政的原因进行辩护,却无法证明其改革政策未对"国富民穷"产生影响。

  为了维护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功绩",向来低调的朱镕基也未能免俗,忍不住公开放炮,不由得令人慨叹作为一个人的局限性。急于自己出来进行辩护,自我肯定,而不是将之付诸历史,对一个政治人物来说是不明智的。一个时代的改革举措是不是对的,是不是有效的,最终有资格对它进行评价的唯有历史而已。何况是对于像分税制这样争议甚大的改革,更是如此。

  这样的朱镕基纵然在公共交通、教育问题上提出尖锐的批评,却已经无法像以前当他豪迈地宣称"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那样光芒万丈了。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2011年5月29日星期日

牛刀:四万亿刺激经济毁了中国

  建海来上海,我们俩长夜未眠,在上海的大街上边散布边聊天,时而争吵,时而叹息。

  今天的中国,通货膨胀、民不聊生、腐败横行、道德崩溃、人人自危、基尼系数已经突破0.5的国际警戒线,社会危机日益深重,靠维稳已经没用了。想要依靠一位伟人出现来拯救民生,起码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伟人的影子。中国走进了一个漫漫长夜,不知何时是头?而这一切,都是源于2008年那个该死的岁末,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

  当温家宝在电视上伸出4个指头的时候,我们知道,游戏结束,一切都完了。大通胀在迎接中国。

  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的出台背景

  当时的中国,经过长达4年的房地产调控,正在有效的化解房价泡沫,被地产界称作华南五虎的碧桂圆、珠江、合生创展、富力、恒大地产,全部出现资金链问题,降价一触即发。而且,万科、中海、金地等深圳品牌房企,已经在全国包括北京、杭州、上海等地开展15%至30%的降幅,尽管发生退房潮、断供潮,中介公司开始出现关门闭店,总体社会呈现平稳状态。

  当时宏观经济,主要是内需不足,投资过度。如果进行有效调整,只需花两年功夫,中国宏观经济可以说,可以呈现美国、印度那样的,依托内需全面提高全社会购买力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状态。当时,解决全民免费医疗问题,只需450亿;解决大学生助学问题,只需180亿,可以保证全国的贫困生读书的问题;农村刚刚取消取农业税,农民消费市场正在启动;经济经过调整,腾飞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当时的政府,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地方没有什么债务,因此,也没有什么负担。上一届政府励精图治,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只要房地产一降温,地方政府就不可能有买地的冲动,粮食生产就不会受到影响,社会稳定,人心思安。

  中央财政赤字水平不高,无须依赖印钞来向市场注水。因为GDP处在较高增长状态,而通胀处在很低水平,根本看不见物价天天暴涨,社会财富的平衡机制也在逐步建立,贫富有些分化,但是,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就我本人来说,我当时在深圳只有20万年薪。上海借浦东开发的余威,经济增长势头比深圳好,我一来上海,年薪就翻一倍,达到40万,当时主管新浪上海房产频道的运营。

  可以说,只要坚持调整一年,中国经济就可以解决结构性问题,只要内需扩大,我们的经济就具有内生的活力,国际市场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应该有能力应对,因此,经济没有没有大的风险。

  但是,2008年9月5日,美国次贷危机越演越烈,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整个全球贸易受到极大的影响,珠三角和长三角大量的出口企业,约有6000万农民工失业。如果,政府当时能够冷静看待失业,不慌不忙的处理全球经济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好的。只需三招:

  一、妥善安置失业的农民工。政府应该就地安置农民工,不让他们返乡,实在无法安置的就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生活补贴,那个时候没有通胀,只要补贴一点钱,生活没有问题,还能争取民心,一等次贷危机风暴刮过,我们可以慢慢恢复生产,不必恐慌。但是,宏观经济决策层当时慌了神,因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从没经过经济危机。

  二、迅速梳理所有出口贸易,寻找一些污染比较严重和劳动密集型而劳动力过于廉价的企业,尽可能的进行淘汰,进行整个出口企业的结构性调整,留下真正符合中国长期发展的产业。

  三、调动政府资源,迅速将一批企业转型,向国内寻求市场。当时,韩国、日本国民自发向政府捐赠黄金和美元,帮助政府度过危机。中国完全号召国民共度时艰,救活企业,恢复生产,不遗余力扩大国内消费。

  但是,宏观经济决策层怎么忽然头脑发热,完全走了一条相反的方向。

  四万亿刺激经济的结果就是通胀全面爆发

  现在看来,当时,还是有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提出过不同的看法,但是,没有得到采纳。我和曹建海、时寒冰当时的意见,无论如何,政府可以启动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但是,不能回到老路上去。因此,我们舌战成思危,争论十大产业的归属,利用博客的影响,借用凤凰卫视和中央电视台,各大网站和其他媒体,发出我们的声音。

  可是,经过不长的时间的争论,最后我们看见的,是在电视上,温家宝竖起4个手指,讲他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

  我们很清楚,中央政府拿不出4万亿。一是中国政府无法发行国债,4万亿的国债要卖出去是不可能的;二是当时正处在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通道,突然拐弯放松银根的环境还不具备,因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的调整正在进行,突然拐弯,等于5年的努力功亏一篑;三个是依赖社会集资、民间筹措更不可能。

  我们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吓出一身冷汗,因为我们发现,中央政府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印钞。

  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印钞就是把老百姓的储蓄全部稀释,最后的结果就是通胀,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常识。而且,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老百姓的储蓄是对自己的保障。如果把老百姓的储蓄稀释,这是一件断子绝孙的事,是绝不能干的。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不敢相信。

  结果,数据出来,2009年M2增速高达29.7%.我们傻啦。我们减去当年的GDP增速,除掉外汇占款,实际当年货币贬值高达14.6%.等于这4万亿是强抢老百姓的钱,来进行投资的。更重要的是,这4万亿的投资,一下将地方政府负债提高到12万亿的水平。地方政府为了投资拉动增长,反而更加盘剥压榨老百姓。用老百姓钱,还来盘剥老百姓,你说老百姓冤不冤?

  自此,政府诚信全部破产,全部修复起来,没有五到十年,根本不可能。在社会上,整个道德体系全部崩溃,人人为钱而不讲任何公德。现在,来遏制通胀,已经晚了。

  以后我们怎么活?

  遇上这样的事,遇上这样的时代,我们除了痛惜,还能怎么办?政府现在来挽回这个局面,已经没有机会。所以,我最近写过一篇博客,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关键字――耗!

  不管是股市还是房市,目前,已经岌岌可危。时至今日,政府仍然没有改革的意愿,不知道以后的方向。

  我们来算一笔账。中国最大的一笔财富,是外汇储备。但是,我告诉大家,中国外汇储备能够流动的不到6000亿,所谓3万亿,只是一笔数据。1.1万亿的美国国债,只要美联储开始收货币,就必然会放国债,到时还要中国增持美国国债,预期会让中国增持到1.5万亿;两房债券6000亿,基本是死帐;其他债券和高盛控制的外汇资产,高达7000亿,还能用多少?而现在,国际量子基金准备1.2万亿美元做空基金,准备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动攻击,6000亿的外汇储备也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死撑房价是不可能的,因为房贷危及金融。

  国内,地方政府的黑窟窿,根本填不满。唯一的办法,继续稀释老百姓的储蓄,继续通胀,用通胀掠夺全民的财富。这是一条不归路。

  现在,江河干涸,耕地被毁,山林遭灾,农民不事耕种,工人不事生产,刘易斯拐点已经隐现;未来的趋势,已经使人很难预料。我预计,政府最近会出台一系列办法,不能做好大的指望,因为,一个经济体系已经被破坏,修复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a108c01017m60.html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牛刀:四万亿刺激经济毁了中国

  建海来上海,我们俩长夜未眠,在上海的大街上边散布边聊天,时而争吵,时而叹息。

  今天的中国,通货膨胀、民不聊生、腐败横行、道德崩溃、人人自危、基尼系数已经突破0.5的国际警戒线,社会危机日益深重,靠维稳已经没用了。想要依靠一位伟人出现来拯救民生,起码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伟人的影子。中国走进了一个漫漫长夜,不知何时是头?而这一切,都是源于2008年那个该死的岁末,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

  当温家宝在电视上伸出4个指头的时候,我们知道,游戏结束,一切都完了。大通胀在迎接中国。

  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的出台背景

  当时的中国,经过长达4年的房地产调控,正在有效的化解房价泡沫,被地产界称作华南五虎的碧桂圆、珠江、合生创展、富力、恒大地产,全部出现资金链问题,降价一触即发。而且,万科、中海、金地等深圳品牌房企,已经在全国包括北京、杭州、上海等地开展15%至30%的降幅,尽管发生退房潮、断供潮,中介公司开始出现关门闭店,总体社会呈现平稳状态。

  当时宏观经济,主要是内需不足,投资过度。如果进行有效调整,只需花两年功夫,中国宏观经济可以说,可以呈现美国、印度那样的,依托内需全面提高全社会购买力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状态。当时,解决全民免费医疗问题,只需450亿;解决大学生助学问题,只需180亿,可以保证全国的贫困生读书的问题;农村刚刚取消取农业税,农民消费市场正在启动;经济经过调整,腾飞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当时的政府,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地方没有什么债务,因此,也没有什么负担。上一届政府励精图治,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只要房地产一降温,地方政府就不可能有买地的冲动,粮食生产就不会受到影响,社会稳定,人心思安。

  中央财政赤字水平不高,无须依赖印钞来向市场注水。因为GDP处在较高增长状态,而通胀处在很低水平,根本看不见物价天天暴涨,社会财富的平衡机制也在逐步建立,贫富有些分化,但是,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就我本人来说,我当时在深圳只有20万年薪。上海借浦东开发的余威,经济增长势头比深圳好,我一来上海,年薪就翻一倍,达到40万,当时主管新浪上海房产频道的运营。

  可以说,只要坚持调整一年,中国经济就可以解决结构性问题,只要内需扩大,我们的经济就具有内生的活力,国际市场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应该有能力应对,因此,经济没有没有大的风险。

  但是,2008年9月5日,美国次贷危机越演越烈,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整个全球贸易受到极大的影响,珠三角和长三角大量的出口企业,约有6000万农民工失业。如果,政府当时能够冷静看待失业,不慌不忙的处理全球经济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好的。只需三招:

  一、妥善安置失业的农民工。政府应该就地安置农民工,不让他们返乡,实在无法安置的就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生活补贴,那个时候没有通胀,只要补贴一点钱,生活没有问题,还能争取民心,一等次贷危机风暴刮过,我们可以慢慢恢复生产,不必恐慌。但是,宏观经济决策层当时慌了神,因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从没经过经济危机。

  二、迅速梳理所有出口贸易,寻找一些污染比较严重和劳动密集型而劳动力过于廉价的企业,尽可能的进行淘汰,进行整个出口企业的结构性调整,留下真正符合中国长期发展的产业。

  三、调动政府资源,迅速将一批企业转型,向国内寻求市场。当时,韩国、日本国民自发向政府捐赠黄金和美元,帮助政府度过危机。中国完全号召国民共度时艰,救活企业,恢复生产,不遗余力扩大国内消费。

  但是,宏观经济决策层怎么忽然头脑发热,完全走了一条相反的方向。

  四万亿刺激经济的结果就是通胀全面爆发

  现在看来,当时,还是有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提出过不同的看法,但是,没有得到采纳。我和曹建海、时寒冰当时的意见,无论如何,政府可以启动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但是,不能回到老路上去。因此,我们舌战成思危,争论十大产业的归属,利用博客的影响,借用凤凰卫视和中央电视台,各大网站和其他媒体,发出我们的声音。

  可是,经过不长的时间的争论,最后我们看见的,是在电视上,温家宝竖起4个手指,讲他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

  我们很清楚,中央政府拿不出4万亿。一是中国政府无法发行国债,4万亿的国债要卖出去是不可能的;二是当时正处在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通道,突然拐弯放松银根的环境还不具备,因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的调整正在进行,突然拐弯,等于5年的努力功亏一篑;三个是依赖社会集资、民间筹措更不可能。

  我们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吓出一身冷汗,因为我们发现,中央政府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印钞。

  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印钞就是把老百姓的储蓄全部稀释,最后的结果就是通胀,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常识。而且,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老百姓的储蓄是对自己的保障。如果把老百姓的储蓄稀释,这是一件断子绝孙的事,是绝不能干的。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不敢相信。

  结果,数据出来,2009年M2增速高达29.7%.我们傻啦。我们减去当年的GDP增速,除掉外汇占款,实际当年货币贬值高达14.6%.等于这4万亿是强抢老百姓的钱,来进行投资的。更重要的是,这4万亿的投资,一下将地方政府负债提高到12万亿的水平。地方政府为了投资拉动增长,反而更加盘剥压榨老百姓。用老百姓钱,还来盘剥老百姓,你说老百姓冤不冤?

  自此,政府诚信全部破产,全部修复起来,没有五到十年,根本不可能。在社会上,整个道德体系全部崩溃,人人为钱而不讲任何公德。现在,来遏制通胀,已经晚了。

  以后我们怎么活?

  遇上这样的事,遇上这样的时代,我们除了痛惜,还能怎么办?政府现在来挽回这个局面,已经没有机会。所以,我最近写过一篇博客,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关键字――耗!

  不管是股市还是房市,目前,已经岌岌可危。时至今日,政府仍然没有改革的意愿,不知道以后的方向。

  我们来算一笔账。中国最大的一笔财富,是外汇储备。但是,我告诉大家,中国外汇储备能够流动的不到6000亿,所谓3万亿,只是一笔数据。1.1万亿的美国国债,只要美联储开始收货币,就必然会放国债,到时还要中国增持美国国债,预期会让中国增持到1.5万亿;两房债券6000亿,基本是死帐;其他债券和高盛控制的外汇资产,高达7000亿,还能用多少?而现在,国际量子基金准备1.2万亿美元做空基金,准备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动攻击,6000亿的外汇储备也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死撑房价是不可能的,因为房贷危及金融。

  国内,地方政府的黑窟窿,根本填不满。唯一的办法,继续稀释老百姓的储蓄,继续通胀,用通胀掠夺全民的财富。这是一条不归路。

  现在,江河干涸,耕地被毁,山林遭灾,农民不事耕种,工人不事生产,刘易斯拐点已经隐现;未来的趋势,已经使人很难预料。我预计,政府最近会出台一系列办法,不能做好大的指望,因为,一个经济体系已经被破坏,修复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a108c01017m60.html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