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8日星期一

巩胜利:金融海啸,中元变值箭在弦上

  2008年9月15日,美国爆发近100年来、美元史上最严峻的金融海啸;今年5月10日,欧洲元区又发生其自诞生以来10年多最大债务灾难,这可能给中国提供了一个100年不遇的历史契机。美元、欧元、中元(及人民币)全球有近一半、30亿人口使用的这三种货币,美元、欧元相继遭遇灾难,中元似普天一支独秀,但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正需要从经济发展的战略战术上进行重大调整和完善,到了中国货币需要面对全球经济进行升级、转换、走出去的关键时期——这是任何国家由贫穷到崛起都迟早要走的一步。现在,中元及汇率调整来到历史最最尖端的关口,采取行动而不会有太大损失,变其大略又得意益于中国与世界未来,尤其正当全球各国、几乎都希望中国允许人民币再升值、何时升值的关键之际,世界、人文、历史真乃天地合一的�œ
�佳时期。5月25日,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财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在随后证实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汇改是事关中国改革大局的重要问题。

  美元金融海啸,已经让全球各国不堪忍受负重,美元21世纪以来一直贬值不断,现在欧元又发生最严重的债务危机。欧元由最初期上市流通初期的0.8几欧元兑换1美元,到峰值时期的1欧元兑换近1.5美元,再到现在的1欧元兑换1.2美元左右。这是全球最富裕区域、这两大主流货币美元、欧元历史转换的非常重要历史时期。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头,只有全球15亿最大人口使用的中元还没有遭遇全球或区域性大"危机"。调整中元与美元、欧元的价值、汇率及战略格局,是中元能与"三元鼎立"匹敌、制衡、立于不败之地的全球性重要环境的建树。

  而2010年中期,可能是美元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21世纪以来最低潮时期。中国,也是近十来年才聚焦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财富时期。中元(及人民币),已经不是与全球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中国一国公民使用的一种货币了,它除了要当然考虑13亿中国人的感受、实践国家的崛起和财富以外,还要给中国以外的众多国家、贸易伙伴带来当然的利益和财富。欧盟是当今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而2010年前5个多月欧元兑人民币已下滑14%(见2010年5月19日《南方都市报》C16版《欧洲动荡是人民币汇率调整良机》一文),不管是美元还是欧元贬值,对全球这"三元鼎立"货币,都是中元历史的、发生变化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这也意味着中国货币理顺国际国内关系、调整产业结构,可能重启一揽子贸易伙伴货币为参照来管理人民币,如同调整好与美元、欧元货币中的优势一样。如此一来,因欧元疲软,人民币兑美元无需做太大浮动就回归"自然法"。当前中元盯住美元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自去年11月份以来,中国的实际汇率上升2%,中元不是国际货币,外国人持有非常有限,不可能像美元、欧元那样爆起爆落。

  中元的这种历史性调整利率、汇率之后,中国货币的整体环境将发生60年至今、不曾有关的重要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是距全球的"法制国家"——"市场经济"更近了一步,是与当今世界最主流货币美元、欧元有了"共生态"的更切实"融合"缓解、不冲突的环境。诚然,中元的利率、汇率的调整,绝不可能一撮而就,还需要"计划经济"转轨而成"市场经济"审时度势、继续前行……

  与美元、欧元一样,中元同样是决定了中国未来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尽管美元、欧元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病魔和弊端,但中元的"毛病"远比美元、欧阳都来的更多、更难以治疗。如果未来世界注定是这美元、欧元、中元的鼎立"天下"的话,那么中国就不可能是前50年那样的国略、货币等那样的历程和立于世界了,因为今日中国已经大于天的融入了这世界,中国货币同样需要融于美元、欧元这个大世界。

  到2010年5月低,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5万亿美元,拥有美国国债也超过9000亿美元;5月中国出口又大幅创纪录增加48%……5月以来,欧元又创下10年新低,这些都为审时度势的弹性中元提供了千载难逢重要的契机。倘若过了美元、欧元的历史最洼地时期,中国人民币汇改、变率、国际化等等,又要怎样衔接、变更、与美元、欧元"三元鼎立"于未来全球天下?人民币和大自然的天气一样,冬天了温度太低需要调节气候,夏天了温度太高需要调节高温,一个能调节、适应、环境气候变化的货币,才是人民币更健康的国家货币。

  金融海啸,不管是升值或贬值,人民币适应全人类弹性的温度、价值、大自然等的变化比任何都重要,而此时、此刻、此历史时期是人类延绵至今的最极限时期。过了美元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这历史档口,什么货币才可以与美元、欧元历史的行驶下去?未来世界需要美元、欧元、中元的"三元鼎立"世界吗?中元,能与美元、欧元一道承担起全球化这"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大国"责任吗?

  6月10、16日以来,从美国联邦政府到美国立法"两院"都发起了对人民币升值的新一轮攻势(包括印度、巴西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由于人民钉死美元的先前受人之柄,从2005年7月份到2008年9月之间,中国曾寻求、允许人民币逐步升值,也一度放弃了人民币钉死美元的做法。但2008年9月15日以来,因美国为标志的全球金融海啸全面爆发,中国又立刻回到人民币"钉死"美元的原机制,美国因此认为人民币汇率有可能被低估了40%……中元钉死美元,俨然已经历史五年多过去。现在,美国立法机构力图从美国法律上来寻求对人民币制定"游戏规则",使美国政府也无法回避和让步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于6月26、27日的G20各国首脑峰会上对中国货币施压。而中国人币民也需要改变一直没有升贬值"游戏规则"的常态做法,中国要未雨绸缪,防患于
如欧元霎那僵死的未然。现在公元2010年中期,若错过了美元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的重要历史时期和最低潮关头,那么中国中元(人民币)调整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能会更加兀立而尖端,那么中元历史性厘清与美元、欧元的价值关系、货币利率就可能成本就会更加高昂,中国走全球化之环境之路可能就越发崎岖?中元之路,能与美元、欧元来完成"三元鼎立"的共赢历史使命吗?

  (巩胜利特别声明:作者对本文所著内容与事实,负有不可推卸、当然的法律责任。本文谢绝除此而外,一切任何形式的转载、摘编、BBS和上网链接。若有任何见解、疑问、版权使用等问题请通过Gvv21(at)hotmail.com与作者联系。)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巩胜利:朝鲜大换血,是因为血已坏死

  据海内外6月7日电报道,朝鲜第12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三次会议7日在平壤举行,会议决定免除金英日的内阁总理职务,并选举崔永林为内阁总理。与总理同期被免除职务的还有三位副总理以及一些部级官员。

  根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出席了当天的会议。会议是根据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的提议,决定免除金英日的职务并选举崔永林为内阁总理的。崔永林是劳动党平壤市委员会责任书记,此前担任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秘书长。会议根据金正日的提议,选举张成泽为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是劳动党中央行政部部长,此前他是国防委员会委员。

  这次非常时期的会议还免除了郭范基、吴寿勇、朴明鲜的内阁副总理职务,并免除了轻工业相李州五、食品日用品工业相郑延科、体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朴学先的职务,同时任命康能洙、金乐熙、李泰南、全河哲为内阁副总理,任命赵炳柱为内阁副总理兼机械工业相、韩光复为内阁副总理兼电子工业相、安贞秀为轻工业相、赵英哲为食品日用品工业相、朴明哲为体育相。

  朝鲜在这个时候更换了一揽子包括政府总理、三位副总理、以及关系到民生食品、盐、体育、日用品、轻工业等领域的负责人,可能是换汤不换药的根源无奈,是想极力挽回、维持由货币崩盘而造成的巨大金融混乱、政令不畅、无法控制的残局。但这种混乱已动摇了朝鲜赖以维持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根基,现在朝鲜又与韩国处于50年不遇的非常时期。可以预见的是:2010年又是朝鲜的一个非常难熬的峥嵘岁月——国际援助(包括人道主义援助也锐减)亏空,货币依然无头苍蝇一样东凸西凹,农业更加青黄不接,中国总理还允诺将"端平"朝韩间有关"天安舰"这碗水,但金正日是个"玩火者",危卵倾国之下,还有什么可以做……

  谈到"天安舰"事件,"博客中国"上作者锦王文章一针见血的说,在中国一年又一年做出"负责任大国"的承诺声中,在中国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各方应冷静克制,妥善处理,避免局势紧张升级"的呼吁声中,在中国给予金正日这个反复无常的独裁者越来越高的外交礼遇和援助之后,北朝鲜不仅拥有了核武器,有了越来越先进的导弹,并且还在悄悄地到处扩散,现在又公然以偷袭的方式击沉了"天安舰"。凡此种种,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到底体现在了哪里?难道一定要让北朝鲜把核武器扔到他们的韩国同胞头上?难道一定要等到金正日把核武器和导弹扩散到伊朗和缅甸?中国这个所谓"负责任的大国"才不再重复什么"呼吁各方冷静克制,公正阳光……"这样一类拉偏架、忽悠人、黑社会般的外交辞令怎样增加一个负责大国的60年ç
��"话语权"?

  谈到"救死"朝鲜一事,在最新一期新加坡《联合早报》上,中共中央党校付编审邓聿文发表文章赫然指出:"中国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弃对于北朝鲜金氏政权的支持。究其原因,这个封建世袭的专制政权迟早要垮台,朝鲜半岛迟早要被南方所一统。届时,如果因为曾经大力支持过金氏政权而尴尬地被排斥在半岛的统一进程之外,甚至被统一后的朝鲜半岛视为民族公敌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有最更是将朝韩两国分峙与中国和台湾相比较,统一大业人心所向,正义之举人心向背,谁能阻挡?

  ﹡巩胜利 :著名独立中国问题学家,财经、社会类评论家。其经济、社会类尖端文章,在海内外广泛发表。代表作有:《中国"春运":暴富了谁?掠夺了谁?》《21世纪:生生死死"新经济"》《中国党政军退出市场经济领域》等。其《来自中国彩电第一品牌的内幕》一文,引发中国1998年6月上海"长虹"股票强烈震荡,《全球911绝对防略》《撩开美国NMD的面纱》《对话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穷人到底有多穷》等等,分解了中国社会和世界经济的一些重大、根源问题。在国际媒体《财富》《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及《欧洲时报》等媒体发表过一系列引起广泛震动的论述,也在中国最高层《国内动态清样》《改革内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世界经济研究》《财经》等广泛发表过独家前沿的经济、社会类评述、论著。作者的ä
��些前沿文章,反应了国际、中国社会的一些尖端问题而著称,引起中国最高当局强烈关注,也引起国际、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强烈关注,被称为"具有驾驭中国语言文字与事件的最可怕功力"。作者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网专家,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客座教授,是从事国际、中国问题研究的著名独立学者。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郑现莉:财政收入全球第二,社会保障全球第几?

  内容提要:我国今年的财政收入有望成为全球第二,这是一个让政府官员们深感兴奋的成果,但如果他们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气不能受到民众的遏制,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在全球的名次将继续会一直处在"不好意思"公布的状态。

  * * * * * * * * *

  原任卫生部部长,刚调任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高强的一番话,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质疑:"中国政府本身的开支水平,与全世界很多国家比较,并不太高。一是我国行政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比其他国家要低,二是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与很多国家相比也比较低。"

  但时过不久,来自地方政府的几则丑闻,还是狠狠地打了高主任一记响亮的耳光!

  继长春市公安局花费近3万元,购买笔记本电脑被曝光引起各界议论后,很快有网友在云南省政府网上发现:昆明市纪委一次购买上千件办公设备,花掉近700万元;昆明市财政局一次采购服务器4台、台式机68台、笔记本电脑8台,花掉近58万元;

  另外,昆明市劳动教养管理所,添置茶几、沙发、老板桌若干,成交价是54.8万元;昆明市公安局"巡逻及运兵车"24辆,丰田柯斯达20座标配(柴油),成交价:104.26万元,每辆43万多。

  几天前,山东省粮食局孟局长,还有粮食局两位副局长及3位处长,在济南市舜耕山庄贵宾楼6688客厅的餐饮消费账单也被曝光,餐费是1000元/位的标准,12人总共1.2万元。一壶"日照雪青"260元,一盒软中华118元,一瓶34度白趵精品198元。加上矿泉水、醋饮,以及其它零碎消费,这顿饭总共吃掉1.481万元。

  ――账单登记的宾客名字为粮食局,百分百属于公款高消费。

  与这些频频爆出的政府"豪华采购"、"天价餐"事件所显示出的政府奢侈相比,社科院一份人才报告显示,百万蚁族,蜗居在城中村,过着连农民工都不如的生活。二者之间如此的不协调,是中国社会面临断裂危险的又一征兆。

  更让人寒心的是,面对这些对任何民选政府来说都是天大的耻辱事件,我们的政府官员却不思如何进行整改,而是极力用所谓的"业务需要"为由来进行辩护,看来,只有粮食局的官员不好意思以此做借口了。

  众所周知,公车也是"业务需要",但公车私用现象却比比皆是。即使真是业务所需,是否就必须如此奢侈?如此滥花民众的血汗钱,事先是否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可惜,在我们的政府官员们看来,"屁民"们根本就无权过问这些问题的。在这些丢脸的事件被无意中曝光后,也只是不得不用"业务需要"来搪塞一下而已。

  多年以来,中国政府的行政成本就是全世界最高的,其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行政管理费用的绝对支出为52.9亿元,占行政总支出的比重为4.71%。到2003年增加到了4691.26亿元,增长了88倍,而同期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分别增长19.18倍和21.97倍。

  要知道这部分行政支出并没有包括预算外支出,从1996年到1999年,预算外支出都占到了行政总支出的一半。

  进入21世纪后,预算外支出比重有所下降,但绝对数还是在逐年提高。虽然无法确切知道预算外支出中,究竟有多大比例属于行政支出,但可以肯定,它是行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3年开始,仅通过预算的行政成本支出,基本上就占了财政支出的20%。据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叶青透露,每年仅公车、公宴、公房、话费,就占到了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总的行政成本占比,在30%以上。

  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我们的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之高,更是一目了然。

  以2003年为例,中国这一数字为19.03%,远远高于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和美国的9.9%。

  但相应的是,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却极为吝啬!

  据统计,中国社保方面的支出,占GDP的12%,但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通常都在30%以上,甚至有些国家一半的财政收入,都是用于社保方面的。

  在OECD国家,卫生费用的大部分是由政府承担的,并且,几乎都在70%以上,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体制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88%。

  而在中国,这部分有限的支出,有多少用在了政府官员以及垄断行业的管理人员身上、又有多少用在了真正的底层民众身上?虽然我们无法得到确切的数字,但老百姓的感受是真实的,教育、医疗、住房,日益成为压在民众身上的新"三座大山"就是明证。

  政府本身并不生产任何物质财富,它的所有开支都来自于民众的税收,在中国,它还来自于民众先前劳动的积累,譬如,土地出让金,以及国有企业的收入等。

  之所以把这些财富交给政府,是为了让它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这跟民众把钱捐献给NGO有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如果一个NGO把如此高比例的捐款用于自身开支,那么,它很快就会失去社会信誉,资金来源断绝而无法存活下去。

  有所不同的是,政府则是利用强制力,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的。在民选政府体制下,政府的胡作非为还有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在中国,政府的运作向上级负责,虽然也会向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但由于广大民众与"人民代表"之间是隔绝的,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

  这些问题并非无解,所有见不得人的龌龊行为,都害怕暴露在阳光下。

  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政党,都会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尤其是牵涉到财政的收入、支出上公开透明化,这本来就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最方便、最有力的反腐手段。唯有此,才可能提高政府和官员的公信度,才能重新赢得社会的信任。

  而中国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寻找借口是简单的,但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财政部的统计数字现实,我国今年前五个月全国财政收入35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362亿元,增长30.8%,全年有可能超过8万亿,如果再加上土地出让金、国有资本收益等,将达到10万亿的规模,有望成为全球第二。

  ――这是一个让政府官员们深感兴奋的成果,但如果他们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气不能受到民众的遏制,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在全球的名次,将继续会一直处在"不好意思"公布的状态。

  来源:博客中国2010-6-27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廖祖笙谷歌博客被删除――给谷歌的公开信

2010年6月28日,我写下《加入过中共是我毕生的耻辱》,又题《黑帮再庞大也仍然是黑帮》,将文章发送到海外传媒。文末提供了两处相关阅读的链接,一处是我的旧文《树倒猢狲散的中国共产党》,一处是《作家廖祖笙与中国共产党决裂声明》,这两处链接指向的都是我的谷歌博客相对应的文章。

约一小时后,域名为http://liaozusheng.blogspot.com/的廖祖笙谷歌博客竟不知被什么人删除了。当我试图登录邮箱和博客共用的帐户,将日前备份好的博客资料予以恢复时,网页显示"帐户被禁用",已无法登录该帐户。

至此,我家破人亡后已被陆续封删博客4个,个人网站50多个。这只看不见的黑手,在虐杀学生的惨案发生后,不但能令国内传媒噤若寒蝉,令公检法形同虚设,还能伸向海内外的互联网,并且似乎已能伸向"不作恶"的谷歌!

中文谷歌避走香江之后,我曾为谷歌在中国大陆受到当局的恐赫与压制鸣不平,先后为此写下了《共产党堕落成流氓党的又一铁证》、《正义的法槌会对新纳粹敲响》、《逼走谷歌中共向全球认罪》、《中共搭台唱戏抹黑谷歌》等一系列文章。而今,我的谷歌博客居然被删除,帐户被禁用。

若是黑客窃取了我的帐户密码,应也还无法做到帐户被禁用。这些文字算是我写给谷歌总部的公开信。我有大跌眼镜之感,希望谷歌能公开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另外顺便告知大家:我的邮箱liaozusheng@gmail.com目前帐户已被禁用,在该帐户恢复使用前,请读者们不要再往这个邮箱内发送邮件。

中国大陆作家 廖祖笙 专此敬上

记于2010年6月28日(廖梦君同学惨烈遇害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中学,杀人狂徒在中共治下逍遥法外第1444天!遇害学生的尸检报告和相关照片是"国家机密"!作家廖祖笙在国内传媒和网络的表达权被党国公然剥夺!)

廖祖笙博讯博客:http://boxun.com/hero/liaozusheng/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2010年6月27日星期日

袁剑:超级熊市,我们准备好了吗?

  2010年01月12日,中国央行"意外"调高准备金。第二天,沪深股市以大跌报收。

  绝大部分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下跌,而是确证了一个超级熊市的正式来临。它意味着,从上证指数达到6124点的2007年10月份算起,中国股票市场将进入一个长达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超级熊市周期。如果历史能够为我们提供某种启示的话,那么,日本1989年地产泡沫崩溃之后的股票市场,将是中国证券市场未来最有可能的历史镜像。在1989年年底到达38915点巅峰之后,日本股票市场一直处于反复震荡,不断寻底的过程之中。然而,谁都不会料到,日本这一寻底之旅竟然长达20年之久,至今仍不知底在何方。对应于这一长期熊市的,则是日本经济深陷泥淖,一筹莫展的经济低迷。对于日本经济这种几乎类似于植物人的现象,大多数论者将其归结为地产泡沫或者日元升值,这显然是对复杂历史的一种轻率的学术简化。以一种�›
�加宿命的角度看来,所谓日本奇迹在1989年之后所遭遇的"悲惨世界",与其说是日本特殊的政策失误所造成的,倒不如说是一个经济体从成长到成熟过程中必然要承受的普遍命运。而其中蕴含的一个更加深刻的历史教益则是:一个以外需为主的大型经济体在其转型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将会遭遇多么令人生畏的挑战。不幸的是,无论是从还是从经济体从成长到成熟的一般命运,还是从中国高速增长本身的内部逻辑看,2010年的种种迹象显示:今日中国与1989年的日本可能已经非常接近。换言之,在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到中低速增长并包含着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社会及政治变革的新的转型时期。较之前面三十年的转型,这个转型的复杂与困难程度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泡沫式增长

  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周期性通胀,而是中国延续了20余年的经济增长方式无以为继的一个明确信号。这种以高投资、高消耗,高外部依存、低权利、低福利为本质,以追求GDP速度为目标的发展方式,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持续,也在政治及社会等广泛领域造成了高昂的代价。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严重通胀,实际上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这种增长方式所带来的资源消耗以及成本压缩已经达到极限。此时,摆在中国面前的选择已经十分清晰:要么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改进增长质量并立即着手解决一系列棘手的政治及社会问题;要么接受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不可避免的硬着陆。这是2008年在中国发生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被一个规模更加宏大,更具有震撼性的故事抢走了眼球。200
8年秋季肇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的困局变得异常模糊。外部需求的瞬间坍塌不仅神奇地浇灭了中国的通胀之火,也使中国模式自身的严重缺陷穿上了最好的防弹衣。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经济管理者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了中国模式的隐患所在,试图给经济降温并在温和的增长环境中实现转型。但突如其来的危机完全打乱了他们的议事日程,转型之路被迫中断,并迫使他们祭出最激进的反危机措施。虽然在整个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也一再强调结构调整,以免重蹈覆辙,但蛰伏于体制之中的GDP冲动,显然找到了最佳的宣泄时机。结果,信贷之火熊熊燃起,资产泡沫四处泛滥。在2009年,据说改革十分成功的中国银行业,故态复萌,一年之内放出的贷款的竟然高达十万亿之谱,而其创造出的货币也达到1990年代初期以来的最高峰�€

  在2009年年中,我曾经说明(参见《跑步进入泡沫经济》一文),在一个经济体逐渐成熟,原有增长路径受到阻碍的转型时期,要想维持原有的高速增长,泡沫经济是最为便宜的办法(生产率的提高显然是一个更为长期的过程)。有趣的是,正是在这个时候,由于增长速度的降低、实业利润的减少以及发财欲望的高涨,政府、企业以及居民都具有最强烈的制造泡沫的冲动。有史可鉴,几乎所有的大型泡沫都暗合了这种历史背景。最为切近的例子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及1980年代的日本地产泡沫。而2009年中国的经济表现则疑似这一黑色历史的又一个经典案例。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已经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泡沫经济的某个阶段。其突出的信号是,中国股市已经在2007年10月达到创纪录的6100点,这比2006年年初的1200点足足上升了5倍有余。由于中国银行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某种程度的防火墙缘故,在随后的股市崩溃中,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进入高位盘整并有逐渐回落的趋势。及至危机爆发,由于信贷的快速扩张,中国股市开始从低位迅速反弹,而房地产市场则更是像注射了兴奋剂一般,从高位掀起了一轮极其狂热的价格博傻。由于房地产在地方政府GDP竞赛以及地方政府融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级地方政府在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可谓不遗余力。这使得中国房地产泡沫聚集速度较之其他经济体更为迅猛ã
��与官方统计数据所呈现出的温和与理性不同,在短短一年之中,中国所有重要城市房价实际上暴涨了一倍之多。无论是从房地产作为投资品必须满足的租售比指标以及作为消费品必须满足的房价收入比指标看,还是从房地产投机者的亢奋情绪以及诸如空置率等其他指标看,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都已经达到相当危险的水平。一个与地产泡沫密切关联,但颇富中国特色的信贷泡沫,则是所谓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制造的。保守的数据显示,数以千计的地方融资平台去年一年的贷款总量为3.8万亿,不仅占到去年新增贷款的40%,贷款余额更比2008年年初暴增2倍多。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贷款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以价格已经高度泡沫化的土地收入作为还款基础的。在全球都在迅速去杠杆化的2009年,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却以其特殊能力加倍杠杆化。这显然是泡沫
侵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种中国形式。诸多专家在讨论中国房地产风险的时候,大多以中国房地产投资居民部分的低杠杆率安抚我们,但如果考虑中国地方政府疯狂的高杠杆率,这种安抚就多少具有麻醉的意味了。也正是这些地方平台,相当程度上支持了去年的主要投资,也支持了去年的经济增长,。

  一年多的信贷及货币扩张下来,中国M2/GDP在2009年年底达到创纪录的180%左右,这个数据远远超过美国的65%以及日本的110%.不管如何解读这一数据,但有一个事实恐怕十分明确:在当下,中国经济领域内充斥着巨量躁动的货币,它不是转为强大的通胀压力就会变成可怕的资产泡沫。更糟糕的情形则可能是两者同时出现。

  很显然,2009年中国经济在全球一片哀鸿中的独特而强劲的表现,绝大部分是依靠泡沫堆砌和支撑的。这与次贷危机以及日本1980年代日本地产泡沫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由于中国各级政府对GDP在政治上的高度依赖因而对推动泡沫经济情有独钟,这个泡沫的潜在规模可能远远超过上述两个。

  它不仅不能说明中国确实具有某种特殊能力,反而更加清楚地凸显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脆弱性。具有嘲讽意味的是,在这个时候,所谓中国模式却在全球受到了最隆重的膜拜。而正是凭着轻松实现的高增长和这种廉价恭维所激起的幻觉,很多人不仅以为中国又回到2008年之前的黄金时代,甚至全球也进入了中国时代。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却悄悄地走入了泡沫经济的晚期。顺便需要提到的是,普遍的乐观情绪从来就是泡沫经济的一种典型征兆。去年我曾经在一篇专栏文章的结尾(参见"跑步进入泡沫经济")曾经设问:泡沫之后呢?看来现在是我们需要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本意是要维持适当经济增速的刺激政策,却将一个正要消退的资产泡沫瞬间撑到了极限,虽然并不是太意外,但却让中国经济管理者顿失腾挪空间。他们赢得了时间,但却可能已经丧失了空间。

  2010,旧增长的终结

  在加入世贸之后的若干年中,中国度过了一段低通胀、高增长的黄金时代。这种集体记忆被一群视野及立场都非常可疑的经济学家逐渐培育成了一种牢固的迷信:中国具有某种特殊的高速增长能力,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中,我们仍然可以不付代价或者付出很少代价来继续这个增长神话。反应在宏观经济管理思维中,这种迷信就变成了:我们仍然处于某种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小心翼翼的调控,我们就能继续实现又快又好的增长,并且在快速增长中实现向好的增长的转型。在这里,一个没有明言但却非常清晰的优先秩序显然是:速度在前,质量在后。毫无疑问,中国政治及社会稳定对于速度的高度依赖也迫使经济管理者选择这样先后秩序。早在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最高管理者已经强烈意识到转型的急迫性,容易看到,对于这种转型,中
国的最高管理者不仅是诚实的而且是认真的。然而,对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的乐观估计,总是驱使他们绞尽脑汁去寻找一个在尽可能高的速度中转型的最佳时机。换言之,他们希望在不牺牲任何潜在增长速度的战术环境中实施战略转型。这就导致了在宏观调控中,增长速度的阀门总是被开启到最大限度并以此作为条件去寻求好的平衡。然而,时移世易,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当今中国的潜在增长速度可能低于甚至大大低于普遍的估计和假设。在刺激政策实施了短短一年之后,中国就立即出现了强烈的通胀征兆和巨大的资产泡沫,便是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已经下降的一个明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以过去的显然过于乐观的假设来进行宏观调控,就可能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游戏。

  以一种更加谨慎和悲观的视角看来,从现在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长环境已然发生了重大转折,所谓"战略机遇期"很有可能已经变成了战略挑战期。那种低通胀低泡沫、高增长的黄金时代或许永远不会回到我们中间了。只要我们不是被疯狂意念占据了灵魂的赌徒,这种转折图景就清晰可辨。

  支持中国在前面一段时间中实现低通胀高增长的历史条件无非如下几端:由政治压制及人口红利共同作用下的低价格劳动力;由政府权力垄断所形成的低价格资源和环境;由全球市场扩张所带来的高市场需求,由城市化以及大量基础设施所推动的高投资。越来越清楚的是,这些推动黄金增长组合的基本因素,要么已经消失,要么就在逐渐减弱。而这些因素消失和减弱的速度也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回想一下投资者们的注意力是如何从低廉的中国制造一夜之间移到大宗产品市场的所谓中国价格的,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了。或许,从GDP的构成观察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看清这个格局。

  事实上,我的推测是,中国的资源消耗在2007年已经达到瓶颈状态。

  作为前一阶段推动中国高速增长主要因素的外部需求,一直被寄望甚殷。但在全球市场体系扩张势头逐渐减弱,尤其是作为主要外部市场的欧美市场深陷泥淖的时候,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够维持某种稳定局面已属不错。如果真的以为金融危机不过是一场短期危机,外需将在危机之后迅速恢复,恐怕就过于天真了。实际上,2009年令人同情但显然具有赌博性质的刺激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这种一厢情愿的假设之上的。但结果相当令人失望,外需的恢复仍然遥遥无期。有必要清醒意识到的是,金融危机之后成熟经济体也同样处于重大而艰难的转型期,外需的疲软很可能是一个长期现象。如果转型不顺利,失业问题所引起的政治压力增大,中国的外需甚至有可能恶化。当失业问题依然是民族国家内部的责任时,自由贸易的确存�œ
�某种难以克服的悖论。在日本1990年代遭遇经济危机之时,最新一轮全球体系扩张也处于高涨时期,这对于出口导向的日本来说,多少算是找到了一个漂浮于危机之中的救生筏。而这一次,同样出口导向的中国,却遭遇了一个信息技术革命与全球化双重红利逐渐消退的时代。

  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如果希望继续维持令人难以割舍的高增长,恐怕就只能寄望于内需因素。高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强大的支持因素。2009年,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反危机中成就"一枝独秀"的奇观,正是由于中国政府重新拿出了这个传家宝。在去年,投资对中国GDP的贡献达到了令人讶异的90%的水平。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超高的投资率之所以得以维持,乃是因为在政府"合作"下,企业将大量成本外部化和社会化,从而形成了企业内部的超低成本,加上全球化红利所带来的市场需求,使得过度投资勉强满足了盈利的基本法则。但显见的是,在中国社会逐渐苏醒,全球市场体系扩张受阻的时候,无论成本的削减还是市场的需求都对这种高投资率模式构成严峻的考验。在基础建设投资方面,虽然还有余地,但投资高峰恐已过�Ž
�。在1990年代突然失速之后,日本用公共财政滥建基础设施,以至于搞得很多机场门可罗雀,但仍然无法将日本的增长拔出泥潭。这提醒我们,对中国城市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增长速度的论调不能过于当真。至于那些真以为政府一支持,就能搞出一个革命性的新兴产业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想法,可能就更接近买彩票中大奖了。

  如此,在构成gdp的三驾马车中就只剩下消费可以依恃。对于这个问题,有一种普遍的印象:中国存在严重的消费不足,因此,只要更大规模的启动消费就可确保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然而,这很有可能是消费率过低所引起的一种错觉。真实的情况也许是,消费率过低并不是消费本身太低,而是投资率太高的缘故。投资率降下来,消费率就自然升高。这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经验和数据都告诉我们,中国的消费一直相当稳定的增长。在一个奢侈品消费已然全球第二,在年轻人疯狂购买远远超过他们收入水平的住房的地方,说消费不足,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严重背离。希望以政策刺激以带动消费爆发性增长,从而填补投资和外需的空白,恐怕过于夸张了。在中国,消费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障碍是急剧扩大贫富差距。但这并不是短期
可以轻易改变的现状。

  以上种种莫不强烈提示我们,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到中低速增长的转折时期。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硬要将经济增长速度拔高到以前的水平,就必然以泡沫和经济体系的严重混乱为代价。宏观调控不能变魔术,不能从无变到有,它只能在经济潜在增长能力的范围内起作用。大大超越这种潜在能力所实施的政策刺激,与大量服用激素何异?在我看来,中国目前出现的超级信贷泡沫,正是由于过高估计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能力并因此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经济增长目标所引致的。就给定的约束条件而论,中国的经济管理者们已经在战术上做到最好。但最好的战术如果是建立在错误的战略假设上,那结果同样可能是灾难性的。如果说在金融危机之初,速度的急剧下滑是中国经济最为迫近的风险的话,那么现在,两种风险与我们都同样接近
。一方面是经济增长的急速下滑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通胀上升及泡沫即刻破裂的风险。这大概就是温家宝所说的宏观调控两难困境的真实底蕴所在。就在当下,各类媒体上还充斥着所谓"二次探底"的看上去颇为"专业"的言论,似乎中国经济真正复苏过一样。事实是,中国经济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重症监护室。一个依靠高强度货币强心针维持着的经济体,何来真正的走出危机呢?一旦拿掉强心针病人究竟是死是活,恐怕谁都不敢赌这一把。危机其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其实真正需要担忧可能不是经济的所谓短期的二次探底,而是经济增长的长期下降趋势。棘手的是,在病人生死不明的情况下,高强度货币激素所吹出的泡沫和通胀并发症都已尾随而至。如果不紧货币,不仅泡沫会越吹越大,通胀也可能很快成为脱缰野马。2010年三、四æ
��份的数据已经清楚的显示了这种趋势。显然,这不是现行政治及脆弱的社会体系能够承受的。但如果紧货币,则泡沫可能立即破裂,好不容易维持住的增长也可能突然失速。这种后果也同样是政治上不能承受的。吊诡之处在于,这种迹象在最近几个月的数据同样有所反映。在货币增速以及信贷仍然处于相当高的增长速度时,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滑落态势,很可能证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已经骤然下滑。对于传统宏观管理智慧而言,这的确有点疑难杂症的味道。有论者根据通胀上升迹象判定,当下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过热迹象。但种种迹象显示,在产能仍然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中国当前的通胀并不是需求引起的,而更有可能是成本的刚性上升推动的。而其中诸多成本(比如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等等)的上升都是长期趋势。需要提到的是
,房地产泡沫在城市化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城市新移民的长期预期成本,这本质上是一种去城市化。在产能大量过剩的情况下,中国出现通胀的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主要基础资源已经达到国内瓶颈。比如铁矿石、原油等基础原材料的需要大量进口,但其定价权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正是2007年出现的情况。在上一轮上升周期中,经济增长了多年之后方才出现通胀,而在这一轮,仅仅一年就出现了明显的通胀苗头。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判断。在去年,我曾经对中国经济作出三种可能假设(参见:"为中国的未来做好准备")。现在看来,我们似乎挑到了最差的那一签。而成本长期上升趋势的开始则幽灵一样翩然而至。

  在今天的中国,放眼望去,两边都是政治悬崖。于是,维持现状呆着不动就变成了最好的宏观决策。这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中国宏观调控如果不是完全失去腾挪余地的话,空间也已相当逼仄。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从2007年初开始从紧,到2008年年底突然大幅放松,再到2010年年初重新从紧,宏观调控方向的高频反复说明的是,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难以驾驭,宏观调控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到现在,它可能终于要停止摆动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将2010年年初调整准备经当做长期熊市开端的原因所在。没有猜错的话,在今后一段时间中,中国的宏观调控将处于动辄得咎的狼狈处境。或者换句话说,对于现行政治机器得以有效运转的最低经济增长速度,宏观调控可能已经无能为力。而在这背后,隐含着的一个更加深刻的历史困局则是:中国过去三十�¹
�赖以高速增长并勉力维持着社会平衡的体制潜力已经被消耗殆尽。或者,它宣布了这样一种中国式治理模式——用经济增长代替政治及社会变革,正在走向终结。在2010年的春夏之交,中国的领导者的确正在逼近一次极其痛苦的历史选择。

  中国管理当局拔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本意,是希望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好的财富基础并为这种解决赢得更多的时间。这种逻辑相当容易理解也相当值得同情。然而,同样容易理解的是,经济增长并不能取代政治解决方案。解铃还需系铃人,政治的问题最终还必须有政治的解决方案。而在当下中国,这种战略中隐藏着的一个最为深刻的悖论乃是:目前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不惜一切追求速度)本身就是制造政治及社会问题的渊薮。既如此,与其拔高增长速度引发经济混乱,不如坦然承认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下降这一现实,在更加客观的基础上调控经济并辅之以最低限度的政治及社会解决方案。这可能是打破当下宏观调控两难困境的唯一办法。或许,这反而能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政治
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和谐的环境。窃以为,中国的政治家甚至应该以最坏的经济情境作为执政假设。较之于如何宏观调控等等技术问题,这显然是一个更加具有战略性的问题。在历史的转折处,如果政治家还像技术官僚一样着眼于短期和技术思维,甚至成为这个专家那个专家的木偶,则可能雾失楼台,铸成大错。无论作为中国奇迹的招牌还是作为政府控制能力的关键来源,承认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都是相当令人尴尬和痛苦的。而主动戳破泡沫直面更低的经济增长,更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但这总比再次放松货币政策导致更加难以收拾的局面好。有必要特别提醒一部分加大刺激论者的是:美国人可以滥发货币,那是因为美元引起的通胀可由全球分摊,但中国这样做,其后果就只能由中国人独自承受——不管它是以什么形式。但无论�˜
�继续从紧,还是重新放松,抑或如当前这样维持现状,我都倾向于认为:一场大型的且症候复杂的经济调整已经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以此为开端,在高速奔跑了30多年之后,中国将进入又一个极其艰难和痛苦的转型时期。也因为这种基本面背景,中国资本市场也将进入一个超级熊市。

  即将降临的超级熊市

  如果我们将2010年作为中国转型元年,那么在这一年,我们第一个将要遭遇的重大经济事件就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崩溃。

  到今天为止,大概只有很少人认为中国房地产不存在严重的泡沫。分歧仅在于:这个泡沫究竟是以软着陆的方式逐渐被消化,还是以剧烈的方式破裂。前一种可能,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必须像过去那样保持高速增长。这大概是中国房地产的死多头们(他们大多是中国特殊论者)借以自我安慰的唯一可靠的逻辑。但诚如前述,中国经济不仅很难重现黄金时光,而且极可能遭遇长期的中低速增长时期,其间出现大型衰退的风险也不是小数。而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升幅度,非但大幅超越当下的经济增长速度,更远远超越了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期。如是,中国目前这个超级地产泡沫如欲平稳收场,大概就只能依靠怪力乱神的帮忙了。在迄今为止的金融史中,对大型泡沫的悲惨结局心存侥幸者,几乎从来就没有如愿
以偿。于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后一种可怖前景就变得愈发清晰起来。鉴于这个泡沫延续的时间已经如此之长,规模已如此之大,我们相信,这个泡沫实际上已经处于极端脆弱的状态,任何轻微的刺激就会导致破裂。不管是货币政策哪怕稍微的收紧,还是一小撮机敏的投机者的率先抛售都可能导致这个死亡螺旋的启动。一如气球被吹到极致接近破裂的那一刻。除了那些对金融市场波动缺乏基本教训的人(可惜的是,中国房地产投机人群中充斥着这种鲁莽的博傻者),任何熟练的投资者都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的疯狂拉升感到恐惧。一般而言,这是一个价格上升周期的末端信号,也是价格操纵者宰割羊群的饕餮季节。所谓欲让其死亡,必先让其疯狂。疯狂者的行动逻辑如此简明而又无可辩驳:明天会有更高的价格。

  而更加强烈的信号则来自于我周围那些持有大量房产的朋友们。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之后,他们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波动。凭借非常有限的投资经验,他们以为房价在盘整之后,仍然会像过去一样持续上扬。在其中,参杂着这样一个赌注:从以往中国经济管理者在房地产调控中屡屡表现出的投鼠忌器,他们打赌管理当局会再次放松货币政策。不过在我看来,在目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再度实施货币刺激,导致的经济混乱与通胀压力将是巨大的。这无异于政治自杀。因此,除非中国经济管理当局一味蛮干,否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再度放松货币政策的概率几乎为零。中国的房地产参与者经历了一个牛市,也仅仅经历过一个牛市。这种痛快的财富增值经验是如此片面而又偏执,以至于更像是受到了一种
幼稚信念的麻醉。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泡沫的崩溃总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处于这种精神麻醉中悄然开始的。当我们做着去天堂的梦的时候,却跑在去地狱的路上。

  诸多信号让我们确信: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在2010年春天见顶,而其正式开始破裂的时间应该就在2010年的某一天。2010年的春天对于房地产投机者而言,可能是一个极其美妙的季节,但这一年的终局却可能成为埋葬他们梦想的一个巨大坟场。接下来我们唯一要谛听的就是,泡沫最终破裂的那一声凄厉的巨响。

  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对中国银行业,城市居民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将构成沉重打击。从中国各类银行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补充资本的迹象来看,他们似乎对此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不过,这种打击可能远远不是目前静态的所谓压力测试所描述的那么乐观。不必讳言房地产泡沫崩溃对经济下行带来的沉重压力。作为旧式增长方式的一个标志性行业,房地产一直是中国GDP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而其之所以被称之为"旧式",乃是因为其中充斥着低效率,隐含了太多的剥夺,带来了太多的社会分化。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这个行业才产生了那么令人羞愧的巨富——一种典型的中国特产。一言以蔽之,目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对市场经济财富价值观的嘲笑和扭曲,对社会带来的整体贡献远远小于他们对社
会的破坏。这样一个负效率行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所谓支柱行业,简直就是中国的国耻。通过紧缩、萧条乃至对房地产巨富征收惩罚性税收,以清理中国的房地产行业,重新塑造其健康基础,正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面相。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之时,就是中国经济新一轮转型开始之日。泡沫可能加深困境,而更大的困境则可能加速转型。只有在这样一个积极乐观的辩证法中,已经沦为害群之马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才具有稍许正面意义。

  作为中国一系列资产和借贷的评估挂钩源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对公司及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破坏将是广泛而深刻的。而重新修复这些资产负债表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这干脆就是不可能的。换言之,在中国新的转型时期的第一个艰难使命,就是消化和吸收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后遗症。无疑,这也将延长中国这一次转型的时间并放大其困境。出于这个理由,我们确信,房地产泡沫将是把中国资本市场打入熊市的关键推手之一,同时,它也奠定了这个熊市之所以为熊市的一个重要基本面背景。

  在新一轮转型时期的另外一个长期趋势,也构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基本面背景,这个背景就是,中国经济增长成本的不断上升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中国各级政府极端畸形的亲商主义增长战略,大量成本从企业当然也从政府内部转移到了中国社会。比如,环保成本、比如对劳动力价格的政治压制、比如通过土地征收对农民及城市居民的剥夺,比如通过低利率向大型国企输送利益所造成的对储户的剥削,比如通过各种财政优惠及退税所导致的公共福利的降低,凡此种种,都使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及外资企业,向中国社会转嫁了大量成本。这也是造成居民收入在GDP中份额日趋降低,而政府及企业收入份额节节攀升的一个关键原因。这种转移成本从而获得利润的方式极大地鼓励了企业和政府的盲目投资,成为传统增长模式高投资,高增长循环得以维持的一个中国式条件。越来越清楚的是,这个时代正在成为过去。近几个月在中国沿海频繁发生的有组织罢工
(这在中国这个事实上不允许罢工的地方是相当罕见的),表明中国社会不但已经苏醒,而且开始反制(顺便说一句,我不同意将劳动力价格上升完全归结为所谓劳动力短缺简单的供需逻辑)。将偷偷和强制转移出的成本,重新放回应该放的地方,不惟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首要内容,更是转变经济增长的题中应有之意。如果其他转型目标多少还有些模糊不清的话,那么这一点则在现在就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在接下来的这个转型时期,企业成本的长期上升以及在某些阶段的大幅上升,将是可以预见的。中国企业过往损益表中那些不真实的利润将被清除。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不断成熟及全球市场扩张势头的减弱,都将导致需求的疲软。两相夹击之下,企业利润的减少以及公司的频繁破产都将成为普遍现象。这种趋势,数量不断扩张的中国上�¸
�公司当然不会置身其外。要言之,在调整收入分配已然成为新转型时期的时代主题的时候,作为上一个增长阶段主要受益者的中国企业将被迫让利,以前被列入企业利润的相当一部分将会更多的流向劳动者,流向社会,并作为维护基本社会和谐的成本。有鉴于此,在2500点惊呼股市已达历史估值底部的分析师们,实在应该被划分为可爱的纯粹经验主义者。

  显然,在未来一个时期,影响中国股票市场估值的因素并不止于成本上升一端。一如前述,新的转型时期,是中国经济日益成熟的一个时期。所谓成熟,硬币的另一面就是增长速度的显着降低。无法对这个速度的具体区间作出估计,但它应该显着低于前面三十年GDP平均9.8%的增速。这对那些体量已经足够大动不动市值就名列世界前茅的大型中国公司来说,尤其是一个噩耗。如钢铁、地产、石油化工、以及主要为这些企业服务的国有银行等旧式经济增长方式的典型代表性行业,将逐渐失去增长动力。易言之,对于这些公司来说,高成长将成为如烟往事。在未来十年,如果经常听到这类公司增长速度突然大幅降低甚至亏损的消息,我们不应该感到惊讶。而作为产能清除的主要对象,我认为相当数量的公司可能惨遭淘汰。那些今天还在为中国�"
�筹公司的低估值百思不得其解的人们,很快就会明白:人们为什么不会为这些巨型的僵尸公司买单。道理异常简单,今天10倍的pe,当明天股价下降一倍时,其pe可能还是10倍。就我们的视野所及,中国相当大一部分上市属于此类。这意味着,中国股票市场股价不断向下调整的压力将非常沉重。黄金十年的戏剧刚刚开场,却已戛然而止。投资者唯一可以寄予希望的,是那些行业发育尚不充分,或者真正赌对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抑或确实凝聚了超人智慧的公司。只有这些公司才能突破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的限制,而获得大幅成长的机会。但在我看来,这些公司少得可怜,因而也很难支撑中国股票市场的整体表现。人们有必要记住,在增长速度显着降低的时候,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将非常剧烈。一批公司的消失,会是这个熊市剧本的主要剧情�¹
�一。

  社会和政治环境因素由于太过复杂无法被纳入分析框架,因而经常被分析家排除在外,不予考虑。但嘲讽的是,社会和政治环境经常是影响市场中长期趋势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社会及政治都处于转型中的国家而言,情况则更是如此。以官方论述,中国下一个阶段转型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很清楚,这不过是一个更复杂过程的委婉表达。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之所以极端扭曲,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一个最为原始的逻辑起点是:权利与权力在博弈过程中的极度失衡。无论是劳动力的低工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还是高投资问题、公共产品的严重匮乏问题,贫富严重分化问题,都可以在这一分析框架中找到很好的解释。在这样一种博弈中,政府越是要追求增长的速度,权力对权利的压制就越是必要,就越是深重。原
因无他,就是要保持经济增长中的最低成本。而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为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权利的弹簧实际上已经被压缩到极致。所以,在新一轮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义乃是重新恢复权利与权力在博弈过程中的基本平衡。舍此,无以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中逻辑非常清楚:只有在权利与权利博弈基本平衡基础上实现的经济增长才是好的经济增长,才是绝大多数人能够福利改进的经济增长。也只有在这样基础上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可持续的。在这个意义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首先不是一个宏观问题,而是一个微观问题,是草根者的公民权利的落实问题。然而,权力与权利博弈从来就不是平静的,有时甚至是相当激烈的。从一种更加宏大的历史视域观察,权利与权力不断激烈博弈直至恢复平衡,达到社会和谐的过程,正�˜
�中国政治及社会体制的重造过程。其艰难、复杂、惊险的程度可想而知。几乎可以肯定,这个过程将与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过程相互叠加,这就可能激发出一连串难以预料的链式反应,并开启风险或者历史的其他可能性之门。毫无疑问,在下一个转型阶段,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个重要基本面的社会及政治环境背景,极可能具有高度不稳定及低能见度的基本特征。由此而来的宏观经济政策不稳定及经济波动,将可能更为频繁。这一点,与1990年代的日本相比非常不同。日本在经济下滑以及泡沫破裂时,社会贫富差距极小,政治体系也具备足够弹性以吸纳各种冲击。而今天的中国与当时的日本恰成两极。显而易见,中国资本市场的这一长期调整将处于更加动荡的社会与政治背景之中。尤其需要提到的是,中国这一轮转型是与全球资本主义的转型
几乎同步开始的。次贷危机之后,无论是更多自由的美国资本主义还是更多福利的欧洲资本主义实际上都遭遇了重大挑战,这种挑战不是那种成长之中的烦恼,而是那种逐渐衰老的危机。这种危机在全球体系中所激发出的各种冲突离我们并不遥远。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前景将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对中国而言,更为麻烦的则是,全球资本主义的挫折所带来的价值体系的空前混乱。在经历了三十年的"以美为师"模仿阶段之后,突然之间,老师也变得令人生疑起来。很清楚,中国的出路只有在自己的困境中独自寻找,或许,这才是所谓中国模式真正开始孕育之时。在这样一个转型过程之中,有关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各种观念的冲突与辩论将会相当炽烈。具体到中国资本市场,现在看上去确定无疑的功能定位都可能成为争吵的话题。所�°
�转型风险所导致的基本面不确定,莫此为甚。

  及于此,从前被奉为经典的买入持有策略很有可能成为引发投资悲剧的陷阱,而那些适应了新一轮转型背景更加另加灵活的投资策略则将成为赢家。如果从100点到6000点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前面三十年由于市场化所带来的高速增长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十年,新一轮转型周期带给中国资本市场的,将是一幅反复挣扎的新图景。就其时间之长,动荡之频,突围之难,恐怕只能以超级熊市概括。当一众股市宣传家还在鼓噪6000点甚至8000点的时候,6000点已然成为旧式经济增长方式的墓碑,凋零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渐行渐远。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巩胜利:被“逼上梁山”的中国汇改

  2008年9月15日,美国爆发近100年来、美元史上最严峻的金融海啸;今年5月10日,欧洲元区又发生其自诞生以来10年多最大债务灾难,这可能给中国提供了一个100年不遇的历史契机。美元、欧元、中元(及人民币)全球有近一半、30亿人口使用的这三种货币,美元、欧元相继遭遇灾难,中元似普天一支独秀,但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正需要从经济发展的战略战术上进行重大调整和完善,到了中国货币需要面对全球经济进行升级、转换、走出去的关键时期——这是任何国家由贫穷到崛起都迟早要走的一步。现在,中元及汇率调整来到历史最最尖端的关口,采取行动而不会有太大损失,变其大略又得意益于中国与世界未来,尤其正当全球各国、几乎都希望中国允许人民币再升值、何时升值的关键之际,世界、人文、历史真乃天地合一的�œ
�佳时期。5月25日,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财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在随后证实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汇改是事关中国改革大局的重要问题。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球发出汇改的第一次公开声音。

  6月20日,中国央行发言人阐释:一是"中国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二是"增强汇率弹性"。但这能解决中元60多年的沉疴烂账和朽掉吗?就是一时解决了对中元的G20"声讨会",但明日复明日全球性经济的"均衡"、"外汇顺差"又怎样解决?

  自2005年7月中国第一次汇改,到2008年8月因金融海啸废止;到2008年9月重回钉死美元,再到此次2010年6月20日再启汇改……

  「核心一」:美国要求中国的汇改指标,中国肯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达到;中国的汇改脚步,何时能达到与中国的经济总量、步伐匹配同步、与主要主要贸易国家均衡等,这是一个宏大、系统而漫长的过程。但中国货币先行、彻底退出钉死美元的机制,倒是中元走向国际化的可行、切实关键的重要一步。接着,汇改中国需要耐力、公关力、理论与实践的国际建树,中国国家智库和民间独立知识智库、国际力量来推广中国的汇改主张与步伐,使中国就美、欧中国货币汇改博弈能取得相对的均衡,让国际社会了解、理解中国的脚步、措施和面临的难题及下一步的期望。否则,与美国"两院"打烂账、持久战"你攻我防,我攻你防"等等,那么损伤的可能只有中国的货币大略,但这是一场况日持久、远非三、五年、十年等就能解决的中
国的国际及经济环境的角力问题。否则,中国经济出状况了,对全世界经济也是一场不容小觊的灾难!

  「核心二」:2010年6月24日,也就是在G20集团领导人加拿大第4次峰会前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再次一方面用"胡萝卜"的方式说:"希望美方与中方一道采取积极、建设性态度,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平稳发展,而不要把人民币问题政治化";言下之意就是说:美国不要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拿到G20上去,来诉诸国际社会。另一方面又自相矛盾的辩解道:"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造成中美经贸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结果,人民币汇率的升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美国对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的限制"。"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都60年了,怎么今天才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来源?!

  「核心三」:在21世纪今天和可以预见的未来,包括全球第一强大的欧盟、还有近500年历史的英国和曾经风靡全球的英镑、以及全世界所有的任何国家,美国依然是全球货币、汇率至今唯一的"裁判员",且没有任何国家、任何货币能够取代这种"裁判员"的绝对地位。

  A)汇改为何重回"钉死美元"?

  美元金融海啸,已经让全球各国不堪忍受负重,美元21世纪以来一直贬值不断,现在欧元又发生最严重的债务危机。欧元由最初期上市流通初期的0.8几欧元兑换1美元,到峰值时期的1欧元兑换近1.5美元,再到现在的1欧元兑换1.2美元左右。这是全球最富裕区域、这两大主流货币美元、欧元历史转换的非常重要历史时期。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头,只有全球15亿最大人口使用的中元还没有遭遇全球或区域性大"危机"。调整中元与美元、欧元的价值、汇率及战略格局,是中元能与"三元鼎立"匹敌、制衡、立于不败之地的全球性重要环境的建树。

  而2010年中期,可能是美元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21世纪以来最低潮时期。中国,也是近十来年才聚焦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财富时期。中元(及人民币),已经不是与全球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中国一国公民使用的一种货币了,它除了要当然考虑13亿中国人的感受、实践国家的崛起和财富以外,还要给中国以外的众多国家、贸易伙伴带来当然的利益和财富。欧盟是当今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而2010年前5个多月欧元兑人民币已下滑14%(见2010年5月19日《南方都市报》C16版《欧洲动荡是人民币汇率调整良机》一文),不管是美元还是欧元贬值,对全球这"三元鼎立"货币,都是中元历史的、发生变化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这也意味着中国货币理顺国际国内关系、调整产业结构,可能重启一揽子贸易伙伴货币为参照来管理人民币,如同调整好与美元、欧元货币中的优势一样。如此一来,因欧元疲软,人民币兑美元无需做太大浮动就回归"自然法"。当前中元盯住美元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自去年11月份以来,中国的实际汇率上升2%,中元不是国际货币,外国人持有非常有限,不可能像美元、欧元那样爆起爆落。

  B)中国汇改是什么目标?

  中元的这种历史性调整利率、汇率之后,中国货币的整体环境将发生60年至今、不曾有关的重要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是距全球的"法制国家"——"市场经济"更近了一步,是与当今世界最主流货币美元、欧元有了可能的"共生态"、更切实"融合"、缓解、不冲突的环境。诚然,中元的利率、汇率的调整,绝不可能一撮而就,还需要"计划经济"转轨而成"市场经济"审时度势、持久的继续前行……

  与美元、欧元一样,中元同样是决定了中国未来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尽管美元、欧元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病魔和弊端,但中元的"毛病"远比美元、欧阳都来的更多、更难以治疗。如果未来世界注定是这美元、欧元、中元的鼎立"天下"的话,那么中国就不可能是前50年那样的国略、货币等那样的历程和立于世界了,因为今日中国已经大于天的融入了这世界,中国货币同样需要融于美元、欧元这个大世界。

  到2010年5月低,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5万亿美元,拥有美国国债也超过9000亿美元;5月中国出口又大幅创纪录增加48%……5月以来,欧元又创下10年新低,这些都为审时度势的弹性中元提供了千载难逢重要的契机。倘若过了美元、欧元的历史最洼地时期,中国人民币汇改、变率、国际化等等,又要怎样衔接、变更、与美元、欧元"三元鼎立"于未来全球天下?人民币和大自然的天气一样,冬天了温度太低需要调节气候,夏天了温度太高需要调节高温,一个能调节、适应、环境气候变化的货币,才是人民币更健康的国家货币。

  金融海啸,不管是升值或贬值,人民币适应全人类弹性的温度、价值、大自然等的变化比任何都重要,而此时、此刻、此历史时期是人类延绵至今的最极限时期。过了美元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这历史档口,什么货币才可以与美元、欧元历史的行驶下去?未来世界需要美元、欧元、中元的"三元鼎立"世界吗?中元,能与美元、欧元一道承担起全球化这"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大国"责任吗?"货币自由兑换",不是美元、欧元的专利,中元的未来也当然是这样的国家货币。

  C)中国汇改要改变什么?

  中元变值大概要分两个重要步骤来实施:(凸)、要完全脱离钉死美元的做法、不再回头,美国政府已经公开表示"钉死美元"是"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没有达到认定标准"的重要因素(见2010年6月4日《日本经济新闻》题为《美商务部长骆家辉表示 美难以认定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报道),中元汇改成盯住一揽子国际货币(大概是13种国际货币);(凹)、形成具有"弹性"的中元汇率机制,通常汇率"弹性"一词,是说中元汇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区间差,就是更大的"空间",这"空间"必定是最大与最小之间形成。美国及其商务部长骆家辉在谈及认定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重大差异主要指:⑴人民币汇率体制必须改革;⑵人民币不能与美元单一挂钩方式运作;⑶商品市场的价格不能由政府一手包办,如国家发改委什么价格都
一管到底;⑷党、政都不具备管理市场经济、产业;⑸加入WTO这九年,中国只是"微略修改了政策",还面临很多课题。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也就是美国审查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主管机构)部长骆家辉认为:当前,很难认定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还需要花很长时间。

  截止北京时间2010年6月22日16时20分,美元兑中元(及人民币)报6.8099 元,低于盘中高点6.8215元,但仍高于周一(21日汇改第一天)收盘水平人民币6.7976元。人民币走软令很多观察人士措手不及,央行早些时候将美元/人民币中间价定在汇改以来最低水平6.7980元,低于周一的6.8275元。中间价的单日变动幅度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按照中国央行是次"增强汇率弹性"的游戏规则,中元兑美元汇率在7.0000到6.0000之间则可能是一段时间内所增加"汇率弹性"空间,也可能是中元至今60多年最大的"弹性"。但中元成"自由汇率"、WTO缔约国规定的"货币自由兑换"(见2004年《时事资料手册》4第79页《美国判断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美国商务部6项判定之"1"项、以及《欧盟判定市场经济低位的标准》之第6项之"汇率转换依据市场汇率确定")还差
千万里之遥,可能要中国20、30年、或更长时期"汇改"才能做到的事。如果中国不做货币、汇率的根源性彻底变革,那么汇率和货币自由兑换,可能成为欧、美及近40个"高收入国家"长期要挟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未来中国又绝无可能就这"一根稻草"放弃或决绝。

  6月10、16日以来,从美国联邦政府到美国立法"两院"都发起了对人民币升值的新一轮攻势发出最强音(包括印度、巴西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由于人民币"钉死美元"的先受人之柄,从2005年7月份到2008年9月之间,中国曾寻求、允许人民币逐步升值,也一度放弃了人民币钉死美元的做法,但2008年9月15日之前,以美国为标志的全球金融海啸全面爆发,中国又立刻回到人民币"钉死"美元的原机制,美国因此认为人民币汇率有可能被低估了40%……中元钉死美元,从开始到放弃再到钉死,俨然已经历史五年多过去,又回到"钉死"的原处。现在,美国立法机构力图从美国法律上来寻求对人民币制定"游戏规则",使美国政府也无法回避和让步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于6月26、27日的G20各国首脑峰会上对中国货币施以国际、各国的方略压力。而中
国人币民也需要改变一直没有升贬值"游戏规则"的常态做法,中国要未雨绸缪,防患于如欧元霎那僵死的未然,需要制定货币、汇率游戏的规则来运行。现在公元2010年中期,若错过了美元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的21世纪最低潮和最低成本的关头,那么中国中元(人民币)调整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能会更加兀立而尖端,那么中元历史性厘清与美元、欧元的价值关系、利率关系就可能成本就会更加高昂,中国走全球化之环境之路可能就越发崎岖?中元之路,能与美元、欧元来完成"三元鼎立"的坦途、共赢的历史使命吗?

  在一种国家货币问题上,美国是寻求内外法律(包括美国两院、G20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一揽子根源解决,而中国先是无奈的拖延、再是不得不变、没有任何国法战略游戏规则之下("中国货币委员会"只是空有其名,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是最最有广泛发言、决策权的最高机构却从来没有任何"声音")被推着"变革"(中国所谓的任何"改革"从来都是一党下方权限的一种过渡,从来都没有以"法律"公民"举手"的规则来推进),中国与美国的使用策略与处世方法形成鲜明、天地差别的对比。对货币、汇率上的问题,动用了国家"两院"的立法与法律、国际法、国际事务的所有可能,是今后国际社会的常用手段,用战略、智慧、知识等广泛所有的较量,一己中国官方怎么承受得了?看来,中美就中国货币、汇率这一与发
达国家兼容的难题还要3年、10年、20年……年复一年、持久的斗争下去。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巩胜利特别声明:作者对本文所著内容与事实,负有不可推卸、当然的法律责任。本文谢绝除此而外,一切任何形式的转载、摘编、BBS和上网链接。若有任何见解、疑问、版权使用等问题请通过Gvv21(at)hotmail.com与作者联系。)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陈江:求见中央巡视组

  广西上访民众要见"中央巡视组",这意味着他们先要闯过由广西公安、特保、保安、当地干部组成的层层防线,从4月27日开始,这场围绕着"求见中央巡视组"的拉锯战,在原广西国宾馆――南宁市西园饭店大门前旷日持久的上演了。

  中央巡视组来了

  "要人治,不要法治!"教授秦远富在距离大门几米处声嘶力竭地喊着,炙热的空气中弥漫着疲惫的气息,访民们机械地跟着山呼。"错了,喊反了。"不少话已出口的访民马上反应过来,他们提醒秦远富。秦愣了愣,"都被你们逼成神经错乱。"他指着大门里面的政府工作人员抱怨。门里门外一片笑声。

  在南宁市近日令人窒息的桑拿天中,访民们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的对峙已经在接近30度的高温中持续了7天,围绕着南宁市西园饭店大门,"我要进"和"不许进"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当事双方惟一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已汗流浃背、精疲力竭。

  事件因4月底的一则新闻而来。27日,作为当地党报的广西日报刊登了中央第二地方巡视组到广西巡视的消息,其中提及"将听取干部群众有关情况的反应",随即当地各媒体也争相跟进报道,这给了广西众多的访民们一线希望,这群经年申冤却弄得灰头土脸的人们抱着这样一个想法――"看来这回中央重视了,钦差来了"。大批群众从广西各地蜂拥而至。

  在中国的政治气候中,相比于各地的纪委,中央巡视组更有民声。自从1996年,中纪委六次全会作出 "根据工作需要,选派部级干部到地方和部门巡视"的部署以来,"中央巡视组"制度已经历时15年,陈良宇、侯伍杰、徐国健、李宝金、杜世成、何闽旭等案件的部分线索,就是由巡视组在巡视中发现的,因此在民间享有"钦差"之美名。

  "人家中央的钦差哪有时间慢慢看你上百页的材料,要做到直观清楚。"一位柳州的老访户这样教导自己的同乡。为了迎接中央巡视组,这些访民甚至为自己的申冤材料编制了目录和页码。在市中心,一位复印店的老板眼皮都不抬的复印着,装做什么都没看见,他显然不想惹来麻烦。他这次的主顾都是来自柳州被侵吞了国有资产的工厂职工。

  27日一早,南宁市郊外的沙井镇,访民刘慧萍告别了自己的家人。她10岁大的女儿问:"你又要去上访了吗?"刘慧萍和这个镇的数千女性一样,被以"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为由剥夺了所有福利和土地,其中也包括政府的征地款,不少妇女已经为此上访20余年。"我觉得这回是有希望的,中央的人都下来了"前段时间,她刚刚从北京上访回来,却毫无所获。

  几天之内,中央巡视组驾到的消息已经在广西上访界传开了。4月28号一早,几十名上访者穿过星光大道,直接进入了西园饭店,这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入这个"最佳园林式单位""绿化先进单位"。这些手握厚厚申冤材料的人们选择了安静地跪在11号楼前的空地上――报纸上刊登的"中央巡视组"驻地。"人家在上面开会,不要吵啊!"保安过来警告他们。"会有人过来吧?""好好跪着,人家打开窗子就能看到咱们",这群膝盖着地的人小心翼翼的互相提醒着。

  当天的太阳终于滑落,好运没有降临在这些人头上。"走吧走吧,巡视组下班了"接近18点,公安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将他们撵出了西园饭店。断续跪了一天的访民十分费解,为啥自己就没遇见巡视组的人呢,难道巡视组的人不吃饭不拉屎不成?"中央的人住在10号楼,你们跪错啦。"一个内线传来信息。人们追问他,"你能有我知?我之前在这里做卫生!"这位访民斩钉截铁地说。

  不许乱来!

  "不要乱来啊,不许跪!"维持秩序的信访干部吆喝着。上访群众们高声回应:"不要脸!不要脸!"十数名特保冲过来打算扶起跪在大门口的访民,却发现这是个颇为艰难的任务――大多数跪下的访民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几个胆子大的干部过来扯这些下跪老人,老人哭喊着、叫骂着向后退着。有一个老人在人群后大叫着,"我看你们都不得好死,我问你们,你们为谁的利益!"这已经是5月3日之后的故事,此时的西园饭店大门内外堆积了两群人,他们隔门对峙,决不妥协。

  每一次,人群都最终会被压缩到人行道上,让开西园饭店的大门。"我们要见中央巡视组!"访民们一遍又一遍地喊,这时特保们又会冲过来,耸起胸肌,双手背后,排成人墙挡住他们,直到他们不喊。5月的南宁,天气变得更闷热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急躁地推开一名年轻特保,她斥责道:"你没有阿婆吗,你还知道尊老吗!"之后,她从两名肌肉很发达的特保中间强行穿了过去,二人只能侧身让路,相视苦笑。

  大多数时候,这些前来申冤的人们都安静的坐在便道沿上。跪拜并不能持续多久,原因之一是他们也觉得跪在那非常难受。"跪着很累的,我带了止痛药。"68岁的上访者梁美丽是个农民,她跟随众人反复下跪要求进入11号楼面见中央巡视组,但几天下来,这被证明是"不可能"。

  在这群面带愁容,衣衫不整的人中,有一个农妇名叫李秀琴,他应该是这个场合中年纪最大的人了,90岁的她只是安静的跪着,她的丈夫是曾经的战斗英雄,而她在东沟岭的家现在却被人暴力拆迁了。有人拿出准备好的毛泽东画像,这很快就被收缴了,又有人举起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头像,同样的结果。

  几天中,如果访民们只是在路边发呆,警方也就任得他们呆在那,与在门外地上喘着粗气的人们一样,维持秩序的警方也希望得到休息,他们的底线是保证访民们不会冲进西园饭店。当地政府同时安排了4个人在西园饭店大门口的传达室内接访,5月5日之前这里甚至竖起了"中央巡视组"的牌子,但自从访民们认出这4个人都是广西当地的信访干部后,这块牌子没多久就消失了。

  "你是中央的吗?"

  "我是中央巡视组联络员"

  "我不相信你"

  "你信得过就交(材料),信不过就走喽。"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出现很多次,由于长年来问题得不到解决,广西访民对当地信访干部抱有不信任情绪,大多数交涉因此变得毫无意义,人们只能又回到路边。很多人举起了自己打印的大号"冤"字,一位来自沙井镇的不识字的阿婆,长时间举着反转的 "冤"字,但她眼神坚定而愤怒。很快,由于天气闷热,人们手中的"冤"字头顶的宝盖头往往被汗湿褪色,变成了一个个的"兔"字。

  "你有尊严,我就没尊严吗。"6日,一位公安和几位老人争论起来。"你没尊严,你是家丁!"一位老年妇女骂道。"你为老不尊!"这公安说。"你是家丁!"众老人骂。很快,双方被隔离开,"解放军子弟兵,有些警察是家丁!"访民们齐声高喊起来。这种情况让公安们无可奈何。

  在混乱中,寻找负责人也是一个难点,访民李燕军拉住人墙中一位看起来像是领头的特保,他拿着对讲机且穿着与别不同的T恤衫,上面写着"攻无不克","你不是头吗,你能管管(我们)吗?"李燕军扯着他,"什么头,光头!"这名特保回绝道,他确实留了个光头发型,对话到此就结束了。

  僵持中,人们唱起歌来。由访民彭海清领唱的各种歌曲基本是从革命歌曲改编过来,只是把其中的"鬼子""反动派"改成了"腐败官员""狗黑官",他们寄希望于能被院子里的"中央巡视组"听到。"天上铺满星,上访到北京,中央知道了……"彭海清悲戚又悠长地唱着,一些人跟着哭了起来。

  由于没人能见到中央巡视组,门外的访民们将希望寄托于运气,当每次有高级轿车从西园饭店内开出,访民们就异常激动,写有"中央巡视组是人民的大救星"的标语牌被举了起来,"共产党万岁!人民万岁!"他们喊。

  尾声

  "这不公平,是不是。"仁和村的黄翠娟抱着1岁两个月的外孙,这是个遗腹子,他的妈妈生前曾经上访,却至死没能给自己讨回公道,由于这里的外嫁女性都被剥夺了各种福利,因此这个1岁两个月的孩子至今没有户口,他成了西园饭店门外最小的上访者。除了吃和睡,他还什么都不会。

  5月7日发生的事情让黄翠娟不敢再去西园饭店了,因为听说很多之前几天前去跪求中央巡视组的访民都被当地公安抓了起来,8号的西园饭店门外变得冷冷清清,稀稀落落的访民终于开始遵守这里的秩序――先到传达室领号。

  "他们夜里到家里去抓人,只有我女儿在家,他们就走了。"刘慧萍庆幸道。"我女儿说我妈妈不在,她当时吓坏了。""我不给他们开门,把狗拴在门里,他们在外面呆了一会就只能走了"访民张伟明证实当时的时间是夜里1点前后。

  但部分访民就没那么幸运了,10余名曾经到过西园饭店的访民被处以拘留。7日一早9点40,上访教授秦远富在距离西园饭店大门还有10米的地方被推进了警车,访民刘慧萍在旁边的福建派出所看到了他,他哭了,"我冷"他说。很快,有人在看守所找到了他。

  "反正就是不接待"曾经的中央委员、广西总工会主席岑国荣,如今也成了上访者,他称自己也被"踢来踢去"很多年,"我就数着,到今天为止已经是第77次不接待我了,我这么老了,到死的时候我要把这个次数写到自己的悼词里。""就告到死呗"和他一起的原广西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苏礼峨笑着说。

  11号,南乡村的访民沈叶珂给记者打来电话,她焦急的说,"找不到了,我现在找不到了。""你找不到什么了?"我问她。"我妈不见了,被抓去不知道哪里了,她都55岁了"她说,"不知道为什么抓我们,这次的事本来中央是好意的呀。"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廖祖笙:回复“你们” 回复五毛

  一

  美国、法国、英国也一党独大吗?也有几千万计的访民有冤无处申吗?也在网上高耸着一面"伟大的墙"吗?也对公共权力和传播媒介实行全面垄断吗?也以各种方式变相掠夺民财,对民众实行百般奴役吗?也公然大兴文字狱迫害良知未泯的男女吗?也虐杀作家的独子、放任凶徒逍遥法外吗?也在国内传媒和网络公然剥夺作家的表达权吗?

  在这个论坛内有人多次指出你的五毛身份,你的网名是"塞上长城",你的网上表演毫不避讳你是个无耻至极的五毛,你这五毛当得真不专业,简直就是在给你的主子丢脸。你恶作剧式的跟帖否认不了我作家的社会身份,作家是靠作品支撑的,我有哪些正式出版的著作,写下过多少文字,于何时加入过作协等等,你的主子只会比你更清楚。

  在这样的天灾人祸面前,你竟COPY一通,进行机械类比,而且旁观左右,冷嘲热讽,对同胞未表现出丝毫悲天悯人的情怀,可见你的主子在招募人渣进行网上丑陋的表演时,操作得有多么粗糙。不论你跟个帖子赚取的是五毛还是一毛,全是纳税人的血汗,在纳税人遭受灾害侵袭之时,你竟能进行这样的机械类比,你还有一丝一毫的人性吗?

  二

  在一党独大的非人间,但凡天灾后面或多或少皆有不同程度人祸的影子在闪动,这有无数事实可佐证,无需赘述。

  你一会儿在我名字前面给作家二字加引号,一会儿说我指斥你是"有辱作家身份",这不自相矛盾吗?我孩子被杀害后,"你们"在国内某论坛还曾一度刻意要把我打造成一"博客作者"。这不新鲜,只是"你们"惯用的伎俩。

  "这个作家的文气,才智,胆略"要在被墙的海外网站展示,也拜专制魔鬼所赐。互联网本是现代科技文明产物,现在成"你们"的了。就正如大江南北古已有之,"你们"用暴力和政治诈骗篡权后,"天下"是"你们"的了。

  "你们"在背离人民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在为丛驱雀、为渊驱鱼中日显落寞,为了掩盖窘境,"你们"不务正业,竟会想到雇佣廉价的劳动力上网伪造民意。五毛党疲于奔命之下,"你们"也幻想着民意还能在"你们"这边呢。

  当然,"你们"并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因为这在"你们"而言,是"执政艺术"的一种,是"和谐"方式的一种。为着这子虚乌有的"和谐","你们"有些"新发明",而五毛党也是"你们""与时俱进的发明"之一。

  三

  "治国"成本低至0.5元甚至0.1元,在应对民意面前,在应对灾民面前,"你们"表现得何等节俭。可在舔洋人的屁眼之时,"你们"却表现得极之慷慨。印尼海啸,"你们"如丧考妣;国人生存艰难,你们却在给多国免债……

  在各种灾害面前,倘使还记得是人民养育了"你们",倘使对自己的同胞还多存一份爱心,又怎会让"一党独裁,遍地是灾"的血泪现实,得到这般清晰的凸显?把问题交给五毛党,是缓解了社会矛盾呢?还是激化着社会矛盾?

  五毛党在中国真实存在,这已是公开的秘密。这是"你们"的"新招",同时也是"你们"的蠢招。五毛们跟个帖子就为了赚那五毛钱,很难替"你们"成事,相反败事有余。他们在论坛内扮演的一大作用,就是在诡辩中顶帖。

  面对问题,首先想到的该是解决问题,而不能是遮蔽问题。网民对于是与非、对与错会有起码的认知和判断,五毛党替"你们"遮蔽不了什么,也模糊不了国人的认识。习惯了把问题交给五毛,将只会是问题成堆的又一种开始。

  越是倚重于五毛党,越是说明了"你们"的破罐子破摔,越是印证"你们"对现实的把握失去信心,在自暴自弃!

  写于2010年6月19日(廖梦君同学惨烈遇害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中学,杀人狂徒在中共治下逍遥法外第1435天!遇害学生的尸检报告和相关照片是"国家机密"!作家廖祖笙在国内传媒和网络的表达权被党国公然剥夺!)

  廖祖笙谷歌博客:http://liaozusheng.blogspot.com/

  廖祖笙博讯博客:http://boxun.com/hero/liaozusheng/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何清涟:还未真正落幕的战争——几个有关韩战的问题

  6月25日是韩战爆发60周年,美国有条不紊地陆续推出各种纪念活动:6月16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了有关朝鲜战争的大量秘密文件;紧接着是参众两院发布共同决议文,重申美韩同盟及其承诺,以及美国受伤及失踪战俘多少人。据称奥巴马总统也将要发布纪念韩战60周年的声明。北韩历史学会日前在平壤发表声讨书,强烈要求美国立即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而急需与国际社会合作的韩国总统日前却参拜了位于釜山的联合国军墓园。

  在这场战争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中国没有动静。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韩战涉战各方不断公布有关档案资料。随着真相浮出水面,中国卷入这场战争的正当性至少受到两方面质疑:一是战争发生的真正原因;二是战争带来的后果。

  正当性受到质疑

  中国对朝鲜战争有个独特的称呼,即抗美援朝。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官方研究,都强调当时中国亟想将注意力放在攻占台湾和国内建设上,无意卷入这场战争。标准诠释是: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所谓联合国军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教科书上这种说教,就是今天中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普遍认识。

  但从90年代以来,由于美苏不断解密韩战的资料,关于金日成等人如何策划发动朝鲜战争的经过终于泄露出来,其中一些关键资料证明中国官方对自己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之解释为谎言。事实是,1949年金日成奔走于莫斯科和北平之间要求合伙发动解放南韩的战争。在金日成的再三要求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林彪所部中国籍朝鲜族的三个精锐师在1949和1950年初调入朝鲜,编入朝鲜人民军,供金日成调遣,成为金日成进攻韩国的主力部队。 有了苏中支持,金日成在1950年6月25日,有计划有准备地发动了入侵南韩的战争,一鼓作气在三天之内攻下韩国首都汉城,世界为之震惊。

  2003年时值韩战停战协定签订50周年纪念,北大历史系教授许平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是金日成打响了第一枪,首先挑起了战争。战争更深远的背景是:斯大林在中国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友好条约,苏联就失去了雅尔塔体系中在中国的特殊权益,中国收回了旅顺口和大连港。而斯大林需要在太平洋有一个出海口,以便与美国和日本对峙……。现在中国人知道了,其实我们是在帮朝鲜人 作战,而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说是在帮斯大林作战,这样一来,抗美援朝的历史合法性就受到质疑。

  战斗友谊被北韩否定

  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尴尬还在于,被中共宣传成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的抗美援朝还被受援者北韩所否定。2009年,一篇署名王锦思的文章朝鲜韩国如何宣传中国抗美援朝在网上广为流传。该文提到,北韩教科书和许多资料宣传,朝鲜战争是金日成独力率领朝鲜军队赶走美国人,中国志愿军的流血牺牲未被承认。尽管北韩出版的《金日成将军和彭德怀司令》一书提到了志愿军,但书里记载金日成对彭德怀如此说:我们的战士都有和美军作战的经验,他们可以直接帮助你们指导你们。人民军与志愿军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正好与中国官方版本完全颠倒。作者还提到一个细节:三八线以北、朝鲜一侧板门店一千多平米的停战签字会场,本是中国志愿军连夜建造的。但如今陈列室里数以百计的图片中,竟然找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何身影――在抗美援朝问题上,擅长篡改历史的中共算是棋逢对手。

  重新评价韩战的动力

  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有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韩战的爆发,确实是当时美苏两国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之间政治冲突的结果,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世人对历史的评价往往立足于现实需要。60年过去,苏中两国当年力图在亚洲建造共产主义卫星国这一壮举的伟大意义,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对人民的政治压迫与严重侵犯人权,在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崩解之后已随风而逝。从现实考量,战争的结果实在令仍然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的中国比较尴尬:战后受到美国支持的韩国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成为经济率先起飞的东亚四小龙之一。而用志愿军鲜血换来的北韩政权则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北韩核问题如今又成为国际社会的安全隐患。

  美国《外交政策》最新一期选出23名全球最腐败独裁者,其中,北韩国防委员长金正日名列榜首。基于这一国际政治的现实,60年前开启的韩战确实还未结束。对于中国来说,忘记这场战争并不容易,这不仅是因为一些贫病交加的志愿军老兵在要求落实优抚政策,更是由于北韩丑恶的现实让国人希望重新评价韩战,美国之音中文网做了一项有关韩战的调查,竟有71%的投票者(此结果为6月24日显示)反对中国当时参与这场战争。

  来源:BBS中文网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