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林云海:屈原是死硬的分裂分子,如假包换

  楚地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大周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楚地是大周国的领土,不接受大周国政府的领导,就是分裂中国。公元前706年,楚独势力的头子熊通拥兵自重,僭号称王,挟楚称国,悍然制造两个中国,对此,包括楚地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包括四夷在内的全世界人民也坚决不承认!

  屈原的祖先实为熊氏,本是楚独头子熊通的儿子,被其老子封在一个名叫"屈"的地方,以扩大、巩固楚独势力。为了制造楚地人民支持楚独的假象,屈原的祖先以"屈"为氏,试图欺瞒不明真相的群众。幸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屈原不管是姓"熊"还是姓"屈",他身上都流着楚独头子熊通的楚独血液,这一点屈原自己清楚,广大人民群众同样清楚!

  公元前293年,视统一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全体中国人民再次迎来了祖国统一的曙光,在秦王同志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伪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24万!消息传来,楚地人民欢欣鼓舞,楚地人民的代表子兰、靳尚等同志代表楚地人民积极响应秦王同志和平统一中国的号召,尽心竭力为祖国的统一大业铺路搭桥。以屈原为首的楚独分子独心不死,他们上蹿下跳,妖言惑众,叫嚣战争,试图逼迫楚地人民对正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战,破坏祖国统一大业。楚地人民很生气,就把蹦�得最欢的屈原抓起来,远远流放到陵阳,以儆效尤。

  屈原被流放到陵阳,自知楚独无望,心如死灰,终日在汩罗江边飘来荡去,峨冠博带,形容枯槁,神经兮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就算不吓坏小朋友,也吓坏花花草草无数,当地人民巴不得他早死早超生。终于有一日,屈原自己出现幻觉,把汩罗江看作繁荣昌盛的独立楚国,义无反顾地投了进去。

  屈原的姐姐也是个楚独分子,她找不到屈原的尸体,就不顾当地人民的反对,组织社会人员往汩罗江抛撒粽子,说鱼虾吃饱了粽子,就不会吃她弟弟的尸体了。当地人民巴不得鱼虾早点把屈原的尸体吃光抹净,以免他阴魂不散,继续缠人,他们担心鱼虾吃饱粽子不干活,就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划快船到河里捞粽子。鱼虾还没吃到粽子就被锣鼓声惊走了,捞上来的粽子也被当地人民吃光了,屈原的姐姐在正义智慧的楚地人民面前彻底没辙了,楚地人民取得了反楚独的最终胜利!

  端午节划龙舟,吃棕子,原本是古时候的中国人民用来纪念伟大的反楚独胜利的,现在却被用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那只能说,此屈原非彼屈原也。

  爱国的端午节,反分裂的端午节,打造了高举统一大旗的屈原同志,不能不说,这是神奇国度创造的又一奇迹!

  2010年6月13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刘利华:普世价值立场宣言

  基于对赋予我们人类存在形式的生命之大本大源的敬畏与感恩,基于对人类先祖先圣先哲创造并留给我们的文化和文明遗产的崇敬与珍视,基于对人类可追溯的历史中幸福经验和灾难教训的总结,基于对生命和世界的热爱,基于对人生责任和我们活在此世的历史使命的领悟,我们明确宣布:在如何判断和选择人文意义,进而向着什么方向推进民族和人类完善的范畴里,我们持普世价值立场。

  (一)

  普世价值是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文化,每个人、不同规模的人类群体和人类整体的积极意义或积极性质;是人在人类历史演进、文明进步和精神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生活经验,抵御并摒弃人性中潜在的对人类具有毁灭性的恶的可能因素,而对人的善性积极地、文化地建构的结果。像是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滋养着我们肉体的生命一样,普世价值提供着人类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渗透于并滋养着人类文化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社会能人样地而不是兽样或魔样地存在与运转,使人类存在能够不断地战胜使人沉沦的人性弱点,而在艰难困苦的努力中,执善固执,保持着向神圣的精神境界开放和升华的可能,从而使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具有了善良、美丽、可靠、健康的性质。

  普世价值的"普世性"首先不是一个由认可和实行它的人多或人少的量来规范的,而是由其适用于每个人和一切人的积极性质决定的。那种以"没有一种价值是至今为止所有人都认可的"为反对普世价值的理由是一种诡辩。这种诡辩的症结在于,它以人的同意与不同意,偷换了对人实际上的有益与无益。

  与普世价值立场相反,非普世价值立场认为,只存在适用于某种文化、某个时代、某个人类有限群体、某个种族、或某些人的积极性质,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时代、每个人和所有人的积极意义。这种价值立场把人类历史上曾有过的反映人类精神不成熟状态的将民族分成优等民族和劣等民族,将同一民族的人分为贵族和平民、主人和奴隶、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专政阶级和被专政阶级,将权力者定位为目的,将受权力驱使的群众定位为生畜、宠物、工具的历史实然,认定为理当如此,认为人在人格和权利上的尊卑不等合乎道义。显然,只有人类社会不平等状态的受益者,或至少是期待从这种不平等状态受益的人,才会支持非普世价值立场。

  回望人类历史上一切人为的灾难,――从奴隶主对奴隶的血腥宰割和将他们当作牛马一样地驱使,到人类历史上以圣战的名义发动的宗教战争;从18-19世纪西方帝国主义奉行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对经济落后民族、落后国家的侵略和掠夺,到20世纪德、意、日法西斯以其民族至上为理由对其他民族人民的屠杀;从前苏联、东欧在无产阶级专政红色恐怖下的杀人如麻,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次所谓的群众阶级斗争的民族自残、自伤元气;从当今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把无数无辜的生命作为达到自己狭隘目的的手段,到当今中国大陆上的为追求金钱而不惜以众多生命为惨重代价的豆腐渣工程、假药、假酒、毒奶粉;从中国层层腐败官员或权贵们肆意弄权、贪污腐败、中饱私囊,玩尽花样瓜分掠夺本属于所有中国人民的国有资产,
到执法部门对《宪法》赋予公民的各种自由权利――如结社自由、罢工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的践踏与剥夺;这种种人为灾难的制造者在指导思想上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奉行着非普世价值立场――把自己视为目的,而将他人视为手段。

  因此,可以说非普世价值立场是社会性万恶之原,相应地普世价值提供着抵御所有上述人为灾难的道义根据。一些反对普世价值的人,先把普世价值荒谬地等同于"西方价值"或"美国价值",进而以"西方人"和"美国人"曾进行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对中国人民进行掠夺,对印地安人民进行杀戮的历史事实作为拒绝和反对普世价值的论据,是何其荒唐可笑?难道有人贩卖了臭鸡蛋,就要对新鲜鸡蛋也拒吃吗?难道有窃贼偷东西得逞,法律规定的偷窃有罪就不能成立了吗?难道批判过去的"西方人"和"美国人"曾有的反普世价值丑恶行径的道义根据不恰恰是普世价值提供的道义原则吗?

  从上述我们人类为之付出了惨重的血的代价的灾难中侥幸活在今天的我们,为了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免除上述各种人为灾难造成的恐惧,能生活在人性得以健康地成长的人人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和自由权利的灿烂阳光下,我们再不能盲目地受形形色色的非普世价值忽悠了。我们鲜明地宣布,在人文社会领域和生活世界,我们要以满腔的真诚和热情拥抱、坚守、捍卫普世价值立场。为了结束非普世价值立场支持的一切丑恶和落后,为了公平正义在今天的实现,更为了子孙后代拥有光明希望的明天,我们明确地宣布要与非普世价值立场泾渭分明地划清界限,并对导致了人类无数人为灾难的非普世价值立场做坚决、彻底地清理、弃绝和批判。

  到目前为止,反对普世价值立场的人的理论论证,凡略有理论深度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证――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普世价值的否定――为根据的。这样的论证不值一驳。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否合乎道义以及合乎道义到什么程度,恰恰要以普世价值为标准才能说清。一种非普世价值立场,怎么可能评价普世价值呢?就如同只摸到一条象腿的盲人,怎么可能对象作出正确的判断呢?除非有人能证明马克思主义比现在被广为接受的普世价值的内容更普世,马克思主义就绝对不具有否定我们广为接受的普世价值的理论资格。第二,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及以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一切专制制度的批判,包括对资本主义早期反人道的剥削现象、金钱至上等异化现象的批判,是有积极意义的,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以能作
出这种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批判,恰恰是以普世价值为参照才可能。如果仅仅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恩格斯否定普世价值的原理,凭什么认定资本主义早期的种种剥削现象和拜金主义意识为不合理呢?第三,就算是马克思主义不存在前门拒绝普世价值、后门偷运普世价值的逻辑悖论,我们仅仅从非普世价值立场的实践结果――包括以劳动阶级至上这种非普世价值为理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实践带给人类社会的各种灾难,从普世价值立场的实践结果――如以普世价值为道义根据实行社会民主主义的宪政国家人民享有的各种幸福,就有足够的理由质疑马克思主义否定普世价值的伪学说性质。

  (二)

  普世价值的不可辩驳性或道义正当性植根于人类存在具有的共有人性。人性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指人受自然因果律制约的性质;人的社会性指人只有在社会关系和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人所具有的知、情、意、行能力,也只有具有知、情、意、行能力的人才能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体;人的精神性包括人具有情感、欲望、意志等非理性的主观能力,而尤指具有理性反思、能动创造、对意义或价值作理性的自由选择和自我超越的精神特征。人的本质是人性中把人与其他动物、生物区别开来的,决定人之为人的关键部分。我们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是自由的存在。

  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不是指人不甘约束而渴望随心所欲这种人与其他具有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所共有的动物本能,而是指人在进行意义判断和价值选择时,能超拔于自然因果律的制约,由理性来控制和支配本能。

  人的自由本质通过人特有的理性、情感、意志、实践等能力得以实现。其实现路径表现为,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存在的规律和领悟、选择、追求生活的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然因果律的制约,主动地处置、驾驭——包括顺应、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有意识地协调、处理——包括合作与斗争——与同类和其生存条件的关系,并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因而具有了在自然、社会和精神领域达成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自觉,可以在生存过程中,不断地在物质、社会和精神层面实现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

  强调人是自由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否定人是有限的存在,人是社会的和历史的存在、人是受具体的时空条件制约的存在。强调人是自由的存在,同样不意味着肯定人必定在伦理上生来即善。即这种存在论意义上的人的自由,并不能保证人一定会自觉地远恶近善。但是,不具有或被强行扼杀了自由本质的人,他或者是处于一种令人可怜、需要关爱的精神病态,或者是被置于一种需要声援需要帮助的非人道的迫害之中。人若失去或被剥夺了自由本质,它必然达不到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水准。

  人具有上述共同的人性,就如同虎具有共同的虎性、树具有共同的树性一样不可置疑。人的共同的人性通过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种族和国家、不同阶层和阶级、不同性格与人品的具体的特殊的人表现出来、实现出来。任何以人的历史性、人的具体性、人的时代性、人的阶级性、人的种族性否定人的共同性的理论主张都首先是割裂一般与特殊的统一关系的荒谬诡辩。

  由于我们人具有共同的生理结构、感知结构、情感、理性和实践能力,具有由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构成的共同的人性结构和自由本质,所以我们人类可以相互理解,可以对同类的快乐、痛苦感同身受。

  基于上述人性的共同性和人生存于其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共同性,人的存在就表现出共同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八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格归属与爱的需要、人格尊严被尊重的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爱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精神超越需要。这些需要中,生理欲望和安全需要对应着人的自然性――受自然因果律制约的生理性和心理性,其他需要对应着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这些需要的满足,毫无疑问是所有的人类存在都认同和追求的积极意义或积极性质,因而是普世价值。

  因此,普世价值不是远离生活的哲学玄想和理论抽象,不是只存在于天宫仙境中的如幻泡影,不是专属于某个民族、某些国家的文化专利,更不可以视为统治阶级用来愚民、骗人的思想工具。普世价值是每个正常而成熟的人类存在都可以发现的生活常识、都可以证明其正当性和不可或缺性的生活内容和存在形式。普世价值提供着人在生活中一切向善的意义选择以道义根据,也提供给每个人、每个民族和国家保护自己作为人类存在的基本权利与人格尊严的思想武器。每个人从自己作为一个有尊严有自由的人,通过对自己在社会中存在、发展的基本需要,就可以把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普世价值发现出来。你不想平白无故地把自己置于器物、宠物、牛马、奴隶的地位吧?你不想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剥夺自由、剥夺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工作的权利、爱和被爱的权利、思想的权利、信仰的权利吧?那么你就是在仰赖普世价值提供的道义根据了。

  普世价值是人类自己对社会生活精神标准的立法。作为被赋予了理性能力的存在,如果人类不能建构起一种共同遵守的可规范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的善恶精神标准,人类自己就可能被自己的理性能力的滥用所毁灭。因此,从公元前500年前后的轴心时代至今的25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人类历代的先哲先圣都留下他们殚精竭虑对普世价值的不懈探索与身体力行普世价值留给我们后人的光辉榜样。人类对普世价值的文化建构的历史,经历了对其内容的把握从片面到全面,对其自觉地适用的范围从一部分人到所有人,对其如同人类精神生命之阳光、空气、水分的至关重要性的认识,从少数圣贤的倾心倡导,到越来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越来越被自觉地用于文化和制度的自觉建构中,这个过程也恰恰是人类精神的伟大觉醒和成长过程。可以这样说�¼
�在时代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一个不认同并自觉地拒绝普世价值的人,在精神资格上只会是未达人标的人,一个不认同并自觉地拒绝普世价值的政党,在道德与政治上必是反动落后的政党,一个不认同并公然挑战普世价值的国家,一定是被文明国家严加防范的下流国家甚至流氓国家。

  (三)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不断丰富起来的普世价值的内容,到现在已经可以初步地整理出一个由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构成的体系结构。这个结构与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构成及相应的人的需要的达成,有一种大致的对应关系。

  首先,在水平维度上的普世价值可以概括为五种。它们是可量化的效用性价值、综合了可量化性与不可量化性的知识价值、不可量化的情感价值、品质价值、以及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的美的价值。

  第一是可量化的效用性价值。这类普世价值以人的自然性(生理性和心理性)为人性基础,肯定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得到正当或适度的满足,健康得到维护,生命得以维持和成长,生活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积极内容。人类这方面的进步,主要是人类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带来的物质文明的进步,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本质、人的理性自主选择和超越能力在物质生活层面的达成。

  其次是知识价值。知识价值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可量化价值,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等自然科学转化成技术,人口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被应用于社会资源配置、利用、管理和规划,都可以产生可计算的效益。一类为不可量化的价值,基础理论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历史学、教育学等人文学科,特别是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的一些知识,不能直接产生具有物理能量的效益,其效果也无法以数学方式计量。但是这些知识可以开阔人的视野,拓展人的胸怀,打破人先前达到的知识限度,破除狭隘甚至绝对的认识框架,提供人思考人生意义、设计人生道路的参照系,使人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达到新的高度和广度。显然,这两类知识的划界不是绝对的。知识的进步是人类理性能力不断地自我超越的成果

  第三是人在经验生活领域的情感价值。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具体对象的喜好、赞美、爱惜、怜悯、关切、依恋、赞美、亲近、渴望爱和被爱,慷慨分享美好感受和事物、热情、多情、深情、同情、等等,若与无情、冷酷、麻木不仁、自私、贪婪相比,显然都是可为我们享有使我们受益的美好感情。凡正常的人都会有爱与被爱的感情需要,因此也能体会彼此间这些感情关系是多么地美好。

  第四是品质价值。青春、活力、浪漫、潇洒、创新力、聪慧、勇敢、毅力、节制、自制、宽厚、包容等等品质,与衰朽、死板、固执、僵化、保守、愚昧、懦弱、脆弱、纵欲无度、暴躁、独断、排他、固步自封、刚愎自用等等相比,显然是正价值。在这方面,上述正面的品质价值使人受益,负面的品质价值则使人受害。

  第五是祛人文之美的价值。祛人文之美的价值对应着人的生理性与心理性或人的自然性,肯定的是带给审美主体舒适感、愉悦感的生活内容。在生理层次上的美的积极意义在于给人以感观上,然而高出基本生理需要的满足。比如美服不仅冬暧夏凉,还要穿着舒适和赏心悦目,美食不仅保证营养健康,还要求色香味具佳。在心理的层次上,美的积极意义在于给人以心理上的安慰、快乐、放松和激励。音乐、美术、戏曲、舞蹈、杂技、体育表演,奇川俊岭、大江大海、杭州西湖、桂林山水等等,都会给审美者以心理美感享受。

  水平维度的普世价值有如下特点:一,它们在自身之内可作量的计较,中庸适度是其程度标准。二,它们作为"善"在自己范围内会有"不善"相比较、相对应。即,相对于中庸适度的德性,过与不及都是"恶"。比如,对于"慷慨"而言无论是不及的"吝啬"还是过头的"挥霍"都是"恶"。三,它们不能抗争伦理之恶,在伦理学意义上既可被善用,也可被恶用,是否为"善"不是自身决定的,其在生活中的人文意义要受垂直维度的普世价值的制约。比如生物学和医学知识可以用来救人也可以用来杀人,比如毅力可以用来坚持一件好事,也可以用来坚持一件坏事。四,这些水平维度的普世价值的具体形式具有无限多样性的发展可能,例如中国的京剧和西方的歌剧各具千秋,各自在表现形式和流派上都会有不断创新的空间。五,水平维
度的普世价值引导人类生活走向丰富多彩,而不决定人类生活趋向善和神圣的高度。人类文化堕落时,有可能水平维度的普世价值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实现。

  再来看垂直维度的普世价值。垂直维度的普世价值指示善恶,属不可量化的人文价值,可被粗略地划分为底线价值与高标价值。底线价值规范的是为人的起码精神资格,给出的是人与兽类、与魔鬼划界的标尺;高标价值昭示的是成圣的理想,通常由信仰提供终极支持,给出的是人在人品境界上不断自我超越,向天使接近的意义灯塔。

  底线的普世人文价值包括人权价值和伦理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联合国1948年《人权宣言》,普世人权价值的内容有: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凡人享有思想、言论、信仰、结社,获得和传播信息的自由权利,享有拥有个人财产、婚恋、受教育、谋生、不受恐吓和奴役等等自由权利。人在享受这些尊严和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他人享有同样尊严和自由权利的社会义务。普遍人权价值,规定了每个人类存在当有的起码的人格尊严以及为人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只要是人,都不会认可自己的人格和这些基本权利被蔑视和践踏;相应地,只要是人,也就不应当蔑视和践踏其他人的人格和这些基本权利。

  再来看底线的普世伦理价值。1993年世界宗教大会通过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已经提出了这样一些底线的普世伦理:以道德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其肯定的表达"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为前提的一条"基本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人道的对待";及由可见于世界上大多数宗教的四项诫律发展出的人类文化底线的积极伦理原则。这即是从"不可杀人"引伸出的"尊重生命"的"非暴力和敬重生命"的原则,从"不可偷窃"引伸出的"处事正直,办事公平"、"公正的经济秩序和团结" 的原则,从"不可撒谎"引伸出的"言行都应诚实"的"诚实的生活和宽容"的原则,从"不可奸淫"引伸出的"彼此尊重,彼此相爱"的"男女之间权利平等与伙伴关系"的原则。

  这里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人道的对待"是对普世人权价值的道德认可。从四项宗教诫律而来的四个"不可"之前两项,已经成为人类多数国家刑法禁止的内容。后两个"不可"作为人类各民族公认的伦理规范,则延伸到人权和法律不能涵盖的更为宽泛的道德领域。而由四项"不可"引伸出来的四项积极伦理原则,鼓励着人在法律不能规范的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自觉。比如"尊重生命",不止于尊重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还会表现为对人精神上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理解、欣赏和支持。

  底线的普世伦理价值还处于建设过程中,有些底线伦理规范――比如慈爱下代、孝敬长辈、保护环境和资源等等,还可加进。

  上述底线人权价值与底线伦理价值从权利和道德上规范了人之为人的底线,是人之为人的精神资格的标尺,也是人类理性地为能享有和平、健康、有尊严的社会生活的自觉立法。

  在人类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普世伦理的高标价值。例如,老子提倡的遵从"利而不害"之天道,而奉行"为而不争",无条件地善待世界的圣人之道;孔子提倡的"仁者爱人"的仁道;耶稣牺牲自己为世人赎罪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爱敌人" 的包容与宽容精神;中国历代志士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身载道精神;苏格拉底为正义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等等。虽然这些高标伦理价值至今还未成为多数人自觉奉行的行为准则,但是,正是这些高标伦理价值作为一种拉拽着人类精神向上的力量,起着加强人类精神向上超越,使人类不至沉沦为一种平面动物的作用。

  相对于水平维度的普世价值,垂直维度的普世价值有如下特点:一是顺序性:底线价值一定是高标价值的必要前提,这个顺序不能颠倒。二是单向性:敬重生命一定会反对滥杀生命,主张言行诚实一定反对虚伪欺骗,主张公正公平一定反对偷窃掠夺,主张男女互尊互爱一定反对把异性甚至同性仅仅作为泄欲的工具。三是只定性质不定程度:垂直维度的普世价值规定着善恶性质,不能用"中庸适度"来衡量、评价。四是,整体性及收敛性,由上述底线价值到高端价值——最终由信仰支撑的终极意义,作为指示伦理善恶的标准,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收敛性的有机体系,不可拆解,也不存在像水平人文价值那样有无限多样地扩展、创新的可能。

  就个人而言,人类历史上从来就不乏自觉自愿地选择安贫乐道,为义舍利,杀身成仁的人格高标。然而从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或实践的角度看,伦理高标价值与底线人权价值和底线伦理价值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有序关系。底线价值是最基本的善,高标伦理价值绝不能脱离了底线价值另来一套,更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什么人或什么政权在无视甚至肆意侵犯人权,违背底线伦理的同时,却向人民大众标榜甚至强制地推行一套所谓的"高标价值",那显然不是无知就是欺诈,不是做秀就是愚民。人类历史上的专制政权,在无视乃至践踏广大人民的基本人权的情况下,几乎无一例外地为了维护自己把持的绝对权力,都会颁布一套要求整个社会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纲要之类的东西,高标伦理价值就成了专制统治者玩弄于股掌间的一种欺世盗
名、一种为自己的专制统治涂脂抹粉的玩宜儿。鉴于这样的历史教训,在公民的底线人权价值尚未被认可,尚未受到法律保护的国家,人文学者在提倡高标伦理价值的时候,绝不应忘记争取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呼吁统治者自己首先奉行底线伦理。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普世价值是综合性的。它们可以是效用性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综合,也可以是人文价值中垂直价值与水平价值的综合,还可以是不同层面的垂直价值的综合。而凡是涉及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性人文普世价值――比如社会正义、精神之美、人的价值……,一定要有人文垂直维度的价值作核心或灵魂。

  这里只举"社会进步"为例。社会进步是一种需要从效用性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的人文价值的统一来把握的综合人文价值。一个社会是否进步,不能只以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等效用性价值指标来评价,还必须要有人文价值指标来界定。在人文价值评价指标中,丰富多样的水平的人文普世价值的充分实现不可缺少,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垂直的底线人文普世价值的真正落实和高标价值被广泛肯定、向往、追求。只让公民满足物质、生理和心理欲望,只给他们以生存权,而不允许有思想自由、信仰自由等人在精神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条件的社会,充其量相当于一个养殖场,生活于其中的人,无非是被豢养起来的"畜群"或"宠物"。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无论其经济发
展多快,物质生活多充裕,文化娱乐形式多么丰富多彩,这个社会没有起码的做人的道德底线,实际上不过是个"群魔乱舞"的社会。所以,单单只有在效用性价值和水平维度的人文价值方面"进步"的社会是畸型的社会。

  (四)

  站在普世价值立场上,对下面几个时代性重大课题,我们可以有鲜明的原则性判断和自觉的理性选择。

  一,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者都必然会面对人文价值垂直维度上的善恶判断和弃取。在作这种人文价值判断时,当事人或者是持普世价值立场,或者是持非普世价值立场,从来就不可能中立。站在非普世价值立场上,在评价历史事件、社会现象、对社会文化和制度建设发生影响时,势必会为反普世价值的落后社会现实和制度提供道义的论证,这种立场因此势必会使持有者站在黑暗、腐朽、落后的势力一边。因此,我们呼吁,持守非普世价值立场的人文学者,已经到了该觉醒的时候了。你们的专业知识、聪明才智本是可贵的资源,千万不可再执迷不悟,站在非普世价值立场上为反人道的落后的东西辩护,不可再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绊脚石了。在价值立场上一直不自觉的人文学者,则需要真
正警觉起来,摆脱在至关重要的判断是非善恶标准问题上的不自觉状态。一切人文学者都需要在价值立场上警觉和自觉起来,在凡涉及影响社会的发言中,自觉地成为中国社会和思想进步的代言人,坚定站在普世价值立场上为社会达成公平、正义而努力。

  二,在当前中华民族和人类和谐新文化的建设中,在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上,我们要鲜明而自觉地确立普世价值为取舍标准。我们一直强调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化,要辩证地否定辩证地继承,不可以全盘西化,也不可以全盘复古,要有所扬弃,要继承和发扬精华,剔除和抛弃糟粕。这种文化取舍的方法是不错的。但是方法的正确并不告诉我们何当扬何当弃何当舍何当取。无论是对中国的文化,还是对外国的文化,我们只能以普世价值作为取舍古今中外文化的意义标准。凡属具有效用性价值和水平人文价值的文化遗产和成果,都是有益的,都需要尊重、保留、借鉴、学习;凡属于在垂直维度上的普世价值,我们都要珍惜、继承、发扬。我们需要清理和摒弃的只是在文化的垂直维度上那些与底线的和高标的普世价值反其道而行之的非普世价值的
遗毒。例如,西方国家摸索了三百多年而形成的三权分立、具有防止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腐败的宪政民主共和制度,是公民自由平等的底线普世价值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保证,是我们应当虚心学习的好经验。人类文明史积累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宪政民主制度保证的公民的起码自由权利与人格尊严,并不足以使公民都成贤成圣,但是毕竟给了人起码的成人的条件。而专制制度则一定会扭曲人性,使其治下的人类存在多数都或者情愿或者无奈地会沦落为,不是主子便是奴才,不是欺人者便是被欺者,不是牛马猪狗、花瓶宠物、行尸走肉,就是助纣为虐的精神太监妓女、专制统治者豢养的走狗,或嗜血成性、残忍凶恶的豺狼、蛇蝎、恶魔。民主制度的合法性归根结底在于它是合乎人性的;而专制制度的非法性归根结底在于它是扭曲人性的。中�›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秦政治"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坚持这种反普世价值的落后制度的必然逻辑就是中华民族被开除"球籍"。

  中华民族伟大文化源远流长,有独到的哲学大智慧,有高妙精深、涵容广大的天道信仰,有特别丰富的普世伦理价值资源。我们中华民族的天道信仰与西方民族的上帝信仰达成的路径和方法虽不同,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在天道信仰下,中华民族本是一个世界观和信仰上最为包容的民族,中华民族从未和任何其他民族发生过宗教战争。而且,天道信仰与上帝信仰可以提供支持普世价值体系的终极价值的功能是一样的,具有成为民主宪政共和制度的信仰前提的功能是一样的。中国在当前的民族文化建设中,要特别关注本民族天道信仰的恢复与重建。所谓"恢复"天道信仰,就是强调我们中华民族要在文化上回归到中华民族精神之根上;所谓"重建"天道信仰,则是强调我们需要以普世价值为标准,将以往历史上,专制统治者以"天命"
的"天子"自居,而推行的专制主义文化和政治的锈蚀烂絮与天道信仰剥离开来,而在天道信仰提供的终极意义的支持下,建构起一个展示中华民族独特东方风韵的、堪与其他民族文化争艳媲美并互补互动的普世价值体系来。也因此,我们当前的文化创新与思想启蒙恰是具有体用关系的一件事情,文化创新是体,思想启蒙是用,而普世价值就是这件事情的最基本也最核心的内容。

  三,对于多元文化的"和而不同",我们要非常自觉地意识到,不同文化"和"的基础是、且只能是对垂直维度人文底线普世价值的自觉认同和奉行。在这个或善或恶的原则问题上,不存在多元合法的问题。以非普世价值为道义根据的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文化、主张可以滥杀无辜的文化,是无法与以普世价值为道义根据的民主文化、和平文化、尊重生命的文化和平共处的;肯定和保护权贵利益集团拥有特权肆意践踏人民的尊严和人权的专制制度与保护所有公民都享有宪法保障的自由、平等的人格尊严和基本人权的宪政共和制度也是水火不能相容的。民主宪政制度由于符合人性向善的要求必将战胜并取代导人向恶的专制制度,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一点到今天已经毫无疑义。我们所说的多元文化的合法
性,是指在世界观和普世价值的水平维度上允许多样性。即其一,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终极有限性,在对世界大本大源或终极实在的认识上,任何人不可能达到绝对正确、全面的认识。因此,在世界观上,在信仰上,多元合法性应当得到认可。其二,由于人的个性、理性创造和艺术创造在经验的范围里有着无限多样的可能,因此,在水平普世价值上的多种建树、多种性格、多种形式要受到尊重和鼓励。不同民族和文化传统中属于水平维度上的特殊性,都要得到欣赏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不封闭自己的认识,才能保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繁荣。这即是我们要坚持的多元文化的"和而不同"。

  四,对于中华民族应当确立的凝聚全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我们也要立足于普世价值立场来审视、来规范、来培育。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特点和利益与普世价值的统一,即一定要通过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形式体现和发扬光大普世价值的原则。实现这种统一,第一,要求我们维护中华民族作为人类的一个群体性存在,其权利应当得到尊重,其尊严应当得到维护。我们国家的国土坚决不允许被任何外来力量侵略和侵占、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尊严坚决不允许被歧视、我们的经济资源坚决不允许被掠夺。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和维护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应有权利和尊严,也自觉地不对其他国家实行军事侵略、文化歧视和经济掠夺。第二,要求国家执政者和政府权力机关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作为人类
个体的人权和人格尊严,不能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执政党利益、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一种群体利益为口实侵犯任何公民个体的基本人权。第三,相应地,要求每个公民在享有被国家、社会和其他人人道地对待的同时,也都有义务人道地对待每一个他人,并遵守和维护国家法律,敬爱和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民族权利。"每个公民",即是不分阶级,不分民族、不分家庭出身、不分社会地位,不论信仰、性别、职业、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只要是人,就要自觉地认同并遵行人权普世价值,同时也受惠于人权普世价值的护佑。普世价值恰恰是保护中华民族、保护每个中国人的尊严与权利的道义根据。我们一直强调的"为人民服务"之"人民",必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个公民,而不能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每个公�°
�"与"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差别不是量上的,而是立足于普世价值立场与非普世价值立场的质的不同。

  五,相应地,我们提倡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必须以普世价值为基本底线,才会成为营养精神的琼浆香茗而不变成迷魂害命的毒品毒酒。中国正像世界上所有国家一样,无论拥有什么样的国力,都一定不能重蹈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走过的那条自绝于人类的毁灭性道路。以非普世价值立场支持的本民族至上主义和所谓的爱国主义,穷兵黩武,失道寡助,不是爱国而是害人害己,一定会使中华民族陷入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中国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珍视自己身上流淌的炎黄血脉的民族爱国情怀,决不能任凭非普世价值立场劫持去作为维护政治落后的人质、炮灰和遮羞布。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就有责任推动她进步,使她在精神上尽快达到人类文明进步到今天的水平。我们不但不能追随殖民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奉行
丛林规则而耀武扬威,征服和掠夺经济后发展国家,相反,我们恰恰要立足于普世价值立场在世界上鲜明地坚持人道主义的原则。当面临一个专制国家以某种非普世价值为根据,对其本国人民实行反人道的屠杀和迫害时,中国应当和全世界一起起来声讨、制止这个国家政权对人类同胞的犯罪,这种声讨和制止是正义的行为,绝对不能视为干涉别国内政。同理,如果中国人民不幸面临国家权力的屠杀和迫害,其他国家也有义务来帮助和支持中国人民。道理很简单,如果对于一个国家对其国民的反人道的罪行可以袖手旁观,那就如同我们眼看着邻居杀死自己的孩子而不去制止一样,那只能表明作为人类存在的我们堕落到毫无人性,不配称人的程度了。

  以普世价值为标准,我们还要对非正义战争和正义战争,非正义暴力和正义暴力有一种明辨。站在非普世价值立场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动侵略的战争是非正义的,站在普世价值立场上武力地反抗这种非正义战争的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以非普世价值为道义根据暴力地剥夺和践踏人民的人格尊严和基本人权的国家暴力是非正义的,在除了暴力方式外没有任何和平途径可以恢复自己被剥夺和践踏的人格尊严和基本人权时,采用暴力的方式来恢复人民的基本人权和尊严就是正义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鼓励人民起来以暴力推翻堵塞了一切和平道路的残暴的专制统治,有其历史的合乎道义性。

  以普世价值为标准,我们很容易找到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统一的关键。当大陆达到像当今台湾那样认同普世价值的自觉和深刻程度时,两岸统一就为期不远了。只要大陆政治制度的落后不改变,我们就理解和同情台湾人民害怕重回专制统治黑暗的恐惧感,我们就羡慕台湾人民现在享有的民主制度保证了的自由与尊严,我们就把台湾同胞建成民主制度的成功视为学习的榜样,并为炎黄子孙有能力学会这样一种西方人创造的制度文明而倍感骄傲。

  六,对于"中国模式"需要冷静分析和有自知之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世界对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刮目相看,西方学者提出了一个主要是用于自省或自我反思 "西方模式"的不足的"中国模式"。人家从外面看不明白我们中国的发展感到好奇与惊异并不为过,然而我们中国人自己如果对"中国模式"到底是怎么回事停留于稀里糊涂,盲目自负、甚至自吹自擂的状态就很危险。从中国30年来社会发展的思想原因来看,最重要也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进步就是,由于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沿着错误的价值方向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而不得不被迫地或非常被动地疏远非普世价值的歧途死路,回归普世价值的光明大道。三十多年来的所有社会进步,就思想原因来看,简言之,都是一步步地放弃非普世价值指导下的各
种错误的框框条条,一步步地与当今人类文明达到的普世价值水平靠近、接轨的结果。这个思想进步的最显而易见的效果就是,原先勒在中国人民的脖子上的思想一律和政治恐怖的绳索,原来捆绑中国人民创造的手、前进的脚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性铁链,慢慢地松懈开了。因此,过去被捆住了大脑也捆住了手脚的中国人民获得了一定限度的为自己争取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自由和施展自己创造能力的空间,他们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才得以变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活力源头。而中国三十多年来所有社会问题――政治腐败、道德滑坡、经济泡沫、两极分化、自杀杀童、此起彼伏的群体事件、环境破坏、资源滥耗、等等等等,追至思想的原因,都与我们整个国家远没有彻底告别非普世价值立场而自觉认同普世价值立场不无关系。正是非普世价值立�œ
�提供给这些社会问题的真正肇事者以倒行逆施的道义根据,正是以非普世价值立场为道义根据的制度落后使他们张牙舞爪有恃无恐。中国现在的权贵阶层置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安危死活于不顾,发疯般地攫取和挥霍着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他们嘴里唱着"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调,心里死乞白赖地想抓住的却是垄断资源,为所欲为的不受限制的绝对权力。这种情况反映在社会现象层面,就是权贵集团与中国人民的矛盾日益深化并激化,所谓"维稳"正在变成各级政府压倒一切的重任。权威数据显示,2009年"维稳"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令人震惊:全国内保费用达到5140亿元,已接近军费的数额,中央公共安全支出增幅达47.5%(参见2010年5月27日《社会科学报》第3版关武君:天价"维稳"不是长久之计)。而这高额的费用原本来自人æ
��的血汗劳动,可是它们的支出又掩盖了多少维权者的血泪冤屈、屈辱恐惧?我们不用再提一些地区的公安司法黑社会化,不用再说腐败官员吃喝嫖赌、贪污受贿的种种劣迹,仅此一条足以说明,所谓的"中国模式",如果指现在的情况,那至多只是连北还没真正找到,仍在侥幸摸着石头淌河的状态,是喜是忧、是死是活还未一定,哪里堪为什么榜样"模式"?如果指未来我们中国人将会创造出一种真正对人类发展有独到贡献的成功的后发展道路,那么"中国模式"无论如何都不能不首先上到普世价值支持的民主宪政的制度台阶上来。

  七,我们的一切由国家统一领导的文化事业,从人文教育指导思想、教育体系到人文教育的内容,从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思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制度和管理体系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从电视、广播、新闻出版到文学艺术的创作和传播,都要主动自觉地向普世价值标准靠拢,并以垂直维度的普世价值来规范。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指导思想,应当从强调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残酷无情转向突出真、善、美、圣之人性的不朽。比如,我们那些为了未来和后代的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而视死如归的无数先烈,从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从李大钊、江竹筠到林昭、张志新,从国民党抗日英烈到共产党抗战英雄,他们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争一党之权,实行某个阶级的专政而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而是因
为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反抗专制制度、反抗侵略者而舍生取义。他们的伟大在于他们在精神上超越了生死,以青春的奉献和生命的牺牲捍卫普世价值而展示出永垂不朽的人性光辉。通俗流行的娱乐类节目,也要在保持其水平维度的多样性的同时,有意识地提高人文精神的高度。仅仅是为搞笑而搞笑,为收视率而媚俗,为票房而玩酷的艺术无异于麻醉人民精神的鸦片。

  八,信仰自由和国家的宗教管理,也要以普世价值为标准来定是非、定规矩。保护信仰自由,保护信仰的多元化,使自己的人民得以适合自己的信仰方式达成精神的自我超越,是一个现代国家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在积极的引导性的意义上,政府判断、认可一种宗教信仰是否好,或是否足够好,第一,要看其所戒的内容是否是在有力地维护垂直维度的人文普世价值不可逾越的底线。第二,要看其是否在垂直维度的人文普世价值的高标上有感召力地敞开给修炼者追求神圣的理想境界。第三,要看其是否与人类美好的经验生活内容相融洽,是否能容纳对人性需要有积极意义的效用价值,是否鼓励人类向未知领域不断地作知识的突破。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当然有责任阻止邪教对于社会的有害影响。那么,以什么为标准来判断一种宗教和一个信仰
团体是正是邪呢?标准并不是科学或不科学,也不能看信徒对其领袖人物是否敬仰崇拜,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它是滋养、维护、支撑普世价值的,还是扭曲、瓦解、破坏普世价值的。显然,在消极保守的意义上,政府用来规范宗教信仰的正与邪的,只须看其是否遵循与人类普世价值相一致的成文法律以及约定俗成的伦理规范。即一种信仰群体,只要不触犯以普世价值为道义根据的国家法律,国家就无权干涉它的活动。如前所述,中华民族的天道信仰高妙精深、涵容广大。在天道信仰得到文化地恢复与重建的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当能达到现在台湾那样对宗教自由的包容性,达到凡是滋养、维护、支撑普世价值的宗教信仰和哲学信仰,我们的人民就都可以毫无顾虑地选择为自己精神成长和超越的精神支柱的程度。

  我们活在一个十分特殊的国度和十分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任何其他民族都会羡慕的文化遗产,可是今天的我们整体上却活得如此萎缩、庸碌和可怜!只要我们自觉地站在普世价值的立场上,就会有许多的不安、烦燥、失望、压抑、甚至于会敏感到痛苦向我们铺天盖地般地压过来,因为以普世价值为标准,我们会很容易地发现,我们每日经验到的社会生活中,都有太多、太大、太明显的不公正、不合理、不人道的事情发生着,有时人文环境的污浊会令我们感到窒息,而普世价值立场者的势单力薄又会令我们感到绝望。但是,也正是让我们变得如此敏感的普世价值立场,同时赋予我们存在和作出人生各种选择的道义原则、赋予我们鲜明的正义感和正义必胜的信念。在这样特殊的历史和社会的环境中,如果我们抱定了普世价
值的立场,虽然改变现实的目标极难实现,但是,我们却能很容易地知道我们应当和可以努力地坚持什么、改变什么、建设什么,我们的人生也因为能明确地从事这样一些助善止恶的事情而有了超越出小我的意义。

  每个人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只要有人不放弃,那些不肯放弃的人就都是希望的原点所在,他们执著地举起的普世价值的火把,就可能点燃更多的人的希望。当每个人都举起火把时,我们就能驱散黑暗,而让光明的希望变成现实。

  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也为了人类的美好未来,让思想和力量凝聚在普世价值的立场上。我们发誓:在世一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坚持普世价值原则,会寸步不让;我们扩大这个思想地盘,会寸土必争。

  甘愿铺路心作祭,不信东风唤不回!

  ――――

  后记:写此《宣言》的缘起和动机

  7月22日我收到一学者推荐主张分"官派"和"民派",并支"民派"的文章的群发邮件,这之前还收到过一学者区分当前中国"左、中、右"派的文章,我即兴写了一首"普世价值当为准"的打油诗,并自称自己是"普世价值派",也以"全部回复"的邮件形式作复。诗云:

  民官左右皆为派

  不可一帽论正歪。

  民非生来即为善,

  官无制衡必腐败。

  左是激进瞎折腾,

  右是裹足脚不迈。

  普世价值当为准,

  心明眼亮不徘徊。

  人格人权标底线,

  左右官民皆规范。

  我很快收到钟波先生响应和支持的回邮,他建议我起草一份《普世价值主义宣言》。我感觉这个主意非常好,立即回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是的,我一直认为,中国人思想进步要达到的最起码的水平,就是认同普世价值。几年来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力所能及的宣传普及。如果我们把普世价值立场在理论上搞清楚了,如果中国体制内外的学者、文化人都能自觉地接受普世价值标准,我想,我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一定会有很大的生机与活力迸发出来。

  现在这个《宣言》初稿我把它完成了,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文本,我希望它能在借助于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的同时,也能得到批评、指正,能集思广义,使这个《宣言》文本得以完善,也使对普世价值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化。

  《宣言》中未能展开的涉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误区的问题,涉及中华民族天道信仰重建的问题,涉及普世价值范畴体系的问题,可参见我的三篇相关论文。它们在中国改革网为我设的"网上文集"http://www.chinareform.net/ggsxz/liulihua/中都可下载,在新浪爱问网上搜索"1005 刘利华"也可以很方便地下载我近年包括上述三篇文章的一个文件压缩包。

  《宣言》中的"我们"并无具体所指。我知道一些我所敬爱的前辈和同道,他们早在若干年前,就持有鲜明的普世价值立场了。因此我笼统地使用了"我们"这个第一人称复数代词作为这个《普世价值立场宣言》的主体。起草这个《宣言》,一方面是一种我的个人行为,另一方面,也是我几年来研究普世价值的一个学术成果。本着学术研究无有禁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宗旨,为了推动中国人文学术的进步和中国社会的进步,我把它发表出来,希望能首先得到尽可能多的我亲爱的中华同胞、师长同道、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的认同、支持和指教。

  刘利华

  初稿完成于2010年8月3日,2010年8月5日修改,2010年8月6日二修稿。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我们不会上当

我们不会上当

《求是》杂志   赵强

苏联解体对于西方来说是一场胜利,但对于利害切身的俄罗斯人民则是一场空前的国家灾难。苏联演变和解体的原因很多,“新闻改革”、舆论失控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新闻改革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民主化”、“公开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令人扼腕的是,这种新闻改革走上了否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背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原则的邪路,最终导致舆论失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类媒体逐步脱离党的领导。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是党性原则的核心。但是,戈尔巴乔夫的新闻改革不仅没有坚持这一点,反而明令废止对文化宣传工作的“行政干涉”,致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不敢实施对所属文化宣传部门及其所掌握的舆论工具的领导,任其各行其是,各自为政。这在事实上抛弃了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放弃了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1990年6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的《新闻出版法》规定,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宗教团体以及年满18岁的公民“都有权利创办舆论工具”,这为“自由办报”开了绿灯,使反对派政党团体办报和私人办报完全合法化。当年10月,已有700多家报刊,包括13个党的报刊进行了登记,其中1/7属个人所有,还出现了独立通讯社。《新闻出版法》生效后,涌现出不少新的报刊,其主要的舆论倾向就是反对共产党。有的报刊甚至刊登退党者的文章,声称留在党内的都是些“不正派的人”,从而使退党人数明显增多,起了瓦解苏共的作用。与此同时,《莫斯科新闻》、《文学报》及隶属于最高苏维埃的《消息报》等许多机关报刊都纷纷抛弃机关报性质宣告“独立”。《消息报》甚至长期批评苏共和苏联政府,支持各地的“民主派”和民族主义者。

一方面,执政党和政府自己办的报纸、广播、电视在舆论导向上出了问题,不仅不再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保持应有的战斗力和社会责任感,反而站在党和政府的对立面,对党和政府工作进行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指责。这种自己出钱办报骂自己的现象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另一方面,各种反对派别也深知控制舆论的重要性,纷纷不惜血本办起自己的报刊,这些报刊几乎都以丑化苏共、责骂社会主义为宗旨。1990年上半年,苏联境内各种“非正式”出版物多达上千种。对此,俄罗斯著名作家邦达列夫指出:“在6年当中,报刊实现了欧洲装备最精良的军队在40年代用火与剑侵入我国时未能实现的目标。那支军队有第一流的技术设备,但缺少一样东西——这就是千万份带菌的出版物。”

2.各类负面舆论借“公开性”之名充斥媒体。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不久,便提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等一系列新理念,动员报纸杂志就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进行公开辩论。他提出要实行“毫无限制的公开性”和“舆论多元化”;并且明确表示“任何事件,不论是今天的痛楚或是过去历史上的悲惨事件,都可以成为报刊分析的对象”。“民主化”和“公开性”成了策动全苏联各种反对派大肆声讨苏共的总动员令,苏联媒体掀起了一场“公开事实(包括国家机器运作程序)和揭露历史污点的大革命”。一时间,报刊大量刊登的揭露官场营私舞弊、贪赃枉法、腐化堕落以及社会上酗酒、吸毒、妇女��等现象的文章触目惊心,严重搞乱了普通民众的思想。同时,媒体还大量刊登否定苏联和苏共历史的文章,一些不曾报道过的事实和失误被严重歪曲和无限夸大,一些媒体还以耸人听闻的报道、荒诞无稽的假新闻乃至针对苏共和社会主义的造谣、诽谤等等来吸引读者,造成民众对政府的普遍不满和国内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

闸门已被打开,形形色色的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思潮如同洪水般奔涌而出。斯大林成了“恶魔”,列宁成了“无赖”,整个苏共和苏联的历史除了罪恶还是罪恶,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带来的只是灾难,而资本主义社会则成了人们心目中自由和富足的理想天堂。当主流舆论千百次地重复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是失败的,当各种媒体把党的领袖的形象抹得漆黑一团,执政党的威信也降到了零点。人们对共产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苏联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受到沉重打击。而面对敌对势力利用“民主化”、“公开性”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领导人不仅没有及时给予回击,反而姑息、纵容、欣赏,甚至自己也参与到这种大合唱中。

3.为西方意识形态的大举进攻开放门户。1987年1月,根据戈尔巴乔夫的指示,苏联停止干扰BBC对苏广播,不久又相继停止干扰美国之音、自由广播电台等多家西方电台的对苏广播,苏联民众从此可以随时听到外国电台的声音。这些西方国家政府的喉舌大肆宣扬西方的生活方式,介绍西方对苏联改革的态度和观点,以西方的立场和视角评论苏联的政治局势。这对当时正处于改革十字路口的苏联人来说,其蛊惑性、煽动性不言自明。对此,美国国际广播委员会认为,“苏联停止干扰西方广播,可能比戈尔巴乔夫决定从东欧撤军50万的允诺更重要。对美国来说,它为促进苏联社会的和平演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是,苏联并没有就此打住,同年12月,苏联决定拨款400万外汇卢布,进口20个西方国家的报刊,在国内公开出售。这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对苏联的舆论攻势。

事实表明,戈尔巴乔夫的新闻改革使苏联经过几十年努力构筑起来的社会主义思想防线,短短几年间就从内部土崩瓦解。有学者把新闻改革到政权丧失的过程概括为一个模式:新闻改革——媒体放开——外力介入——阴暗面曝光——群众不满情绪积累——反制无力——舆论彻底失控——政权丧失、国家解体。这个模式清楚地表明,舆论失控是苏联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新闻媒体脱离党的领导,是苏联舆论失控的关键。如学者所言,在改革进行的关键时刻,“俄罗斯媒体人成为推倒苏联大厦的最后一个操盘手”。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说得更明确:“正是新闻传媒发起的揭露苏联历史黑暗面和现存体制缺点的运动,直接动摇了这一帝国的根基”。而戈尔巴乔夫,这个亲手搞垮苏联的人,却获得了西方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媒体失控导致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舆论一步步瓦解、摧毁了苏联意识形态大厦的根基,掏空了苏联制度的核心价值体系,加速了苏联演变和解体的步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持续10年的动荡和衰退,使当年的超级大国沦落为一个备受西方挤压的国家,多少俄罗斯人反思起来为之痛心疾首。颇有意味的是,普京、梅德韦杰夫治理下的俄罗斯,出现了西方所批评的“民主倒退”,包括加强对媒体的控制,但却带来俄罗斯经济的强劲复苏和政局稳定。这一切,对于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的中国而言,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现在有人攻击中国的新闻制度,鼓吹媒体民营化,这恰恰证明我们的制度是正确、有效的。他们的用心不言而喻,就是想让中国走苏联的路。前车之鉴不远,我们不会上当。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时寒冰:血色奢华

  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媒体报道称:"本届奥运会燃放的烟花数量为历届奥运会之最,总数达十二万多发,是以往所有二十八届奥运会燃放的总数的四倍,创世界吉尼斯纪录。"

  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媒体做了如下报道:"广州亚运焰火燃放指挥部执行总指挥、熊猫烟花集团董事长赵伟平告诉记者,开幕式焰火总数为16万发,比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多,而其中三项特别的创意将申请吉尼斯纪录。"

  无尽的奢华,让世界瞠目结舌。

  我不知道这种奢华的张扬到底要表达什么,但我知道,这些费用,足以让全国所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回到校园,圆他们含泪的求学之梦;但我知道,这些花销,足以让全国所有无依无靠的老人,得到最基本的养老保障,使他们不再生活在恐惧不安的阴影之中……

  血色奢华,我好想亲手抓住你,哪怕一点点,让一位带着渴求的孩子或者老人,圆一个普普通通的梦!

  血色奢华如果是这个时代的符号,那么,承载这个符号的肌体,到底是什么?当奢华可以用这样无度的方式来表达,还有什么边界和底线可言呢?

  当阅读华盛顿、俾斯麦、戴高乐等人的传记,我常常忍不住感叹,人性的光辉如此普通,又如此的伟大。

  人性的光辉胜于一切奢华的装饰。

  在结束独立战争后,手握兵权的华盛顿,向国会交出了全部的权力。华盛顿与财政部的审计人员一起核查了他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的开支,所有的账目清楚、准确,有疑问处用自己的钱补贴进去。这是一次伟大的权力交接。当人们热泪盈眶走向他,与他拥抱,为了不使自已过于激动,他泪流满面地默默离去,成为一位农民。

  华盛顿对权力毫不眷恋的胸襟,成就了今天繁荣、自由、民主的美国。

  高贵的灵魂,不需要任何奢华的装裱。

  俾斯麦是我最欣赏的政治家之一。他把智慧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德国,在列强的虎视眈眈之下,相继通过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顺利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其外交策略之精妙,常常令我拍案叫绝。1890年,俾斯麦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即使在晚年最孤独的时刻,这位老人,依然心系德意志。俾斯麦没有制造出任何浮华的奢华,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奢华的奖赏,但他为德意志留下来的财富,足以让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界。他是德意志的灵魂。心无私者大智,没有俾斯麦就没有今天的德国。

  凡是充满人情味的政治家,都不会过度的享受奢华,更不会沉浸在血色奢华中不能自拔。

  戴高乐的夫人分娩前,遭遇车祸,因在治疗过程中服用大量药物,而导致小安娜生下来就弱智。戴高乐夫人曾含泪写道:"只要安娜能跟别的女孩一样,我和夏尔(戴高乐)甘愿舍弃一切,健康、财产、升迁、前程、所有的一切。" 戴高乐对夫人说:"我们两个人的责任,就是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戴高乐无论多忙,都会陪伴安娜,给孩子带来欢笑,怀抱孩子安静地睡去。即使在流亡期间,亦不离女儿左右。

  戴高乐一生非常节俭。但他担心,自己先于安娜死去,留下安娜得不到照顾。这位在国际上声名显赫的人,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财产,便以自己撰写回忆录的版权费做抵押,设立了"安娜。戴高乐基金会",不仅仅为自己的女儿,也为和女儿一样智障的孩子。

  安娜在20岁的时候,不幸离开人世。戴高乐在痛苦中,继续帮助和女儿一样智障的孩子,以这种方式延续女儿的生命。

  这是人性深处的善良,这种善良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亲人,也包括许许多多的孩子。

  是为大爱。

  没有人冲他们高呼万岁,也没有人把他们包装成伟大领袖,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以自己的感受,体味他人的感受;以自己的苦难,融化整个民族的困难;以自己的痛苦,给自己效忠的国民,送去温暖和希望。

  血色奢华,永远不是有人性者的选择。

  血色奢华,换来的不会是世界的敬慕,而是深深的鄙视。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如此挥霍纳税人的血汗钱,让它们像幻影一样,散向无尽的黑夜。当然,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在恐惧无助、无保障、无尊严中,目睹炫丽的烟花而自豪地挺起胸膛――再没有比愚昧更好的庇护伞。

  当掌舵者一次次地向世界送去巨额订单,把金钱外交发挥到极致,不知道是否想过,爱护自己的国民,让他们生活在富足、平等、自有、尊严的法制化的环境中,激起内需的力量,更能促进一个经济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血色奢华不能带来任何实惠,它是对财富极尽挥霍的产物,是对生命、权利和尊严极度蔑视的结果。

  我希望,这个民族的领导者,真诚地对他效忠、服务(而不是管辖)的民众说:"我不能给你们带来奢华的焰火,但是,我会给你们带来尊严、平等、自有、健康的环境,我会以最节俭的方式积累财富,帮助你们圆梦,无论大的梦想,小的梦想,只要是这片土地上的公民,都生活在有梦想且能圆梦的状态下,重塑这个民族丢失已久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让这个民族,重新获得新生,让这片历经苦难的土地,重新满载欢声笑语。"

  这应该成为一种承诺或者誓言。而这种承诺或者誓言只能在权力源于选民的时候表达。

  当然,在当下,这只能是一个不可能的梦想。权力的来源决定着权力的价值观取向。

  民众的觉醒,是通向梦想的首要前提。

  告别血色奢华,不知道何年何月 ?

  血色奢华,你可知道,你令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多么心碎!

  于2010年11月12日夜

  来源:http://shihb.blog.sohu.com/162530625.html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刺心:中国政治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本来很有些灵感,但那是昨天,一觉醒来,还好,记性全没了,但写在手上,似乎还是有点文章出来。

  昨天看完<政治经济学>,说真的,我的很多知识都是从书里来的,并没有太多实践。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用,就事论事吧!昨天书最后的几页说,资本主义就是生产过剩,最后产生消化不良,不可避免的产生通货膨胀,而爆发社会危机。此使我豁然开朗,要不我还一直以为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这是很正常的,凡是奉行资本主义都不可避免会遇到这个问题。大量的资源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必然会爆发危机,虽然资本主义能很快并很有效的积聚资源并生产,大大超过小农经济并超越封建时固步自封的经济体。使经济在18世纪,19世纪迅速发展,但资本主义是以什么生存的,就是以发展生存的,而市场是有限的,当生产超过市场的时候,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危机爆发。而且社会是公平的,不可能会出现大部分的资源由
少部分的人掌握。资源的掌握不平衡诞生了苏维埃。至于苏维埃的那些事就不说了,那是人尽皆知。

  其实我前面说的也是但凡学习了政治经济学的人或学了资本主义的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我却在最近得知,实在汗颜,且是我的认识,一定还不全面。说出来的话只因为刚刚学习得到,觉得有种刺激神经的东西,写出来舒服点。结合以前学的,返观到现在的中国,似乎可以对以后中国的走向和出路有点感觉。马克思学说的诞生是为了使人类出现公平的一种博爱的心,在这点上我是很尊敬的。但是也是必然。像欧洲那样的垄断资本主义这么下去,迟早要出事,只是早晚问题。传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结合中国那么多的农民,诞生了新的中国。但是社会主义或说共产主义在中国是一定会失败的,为什么,中国还没经历过资本主义的高速生产,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形成共产主义。还有就是社会主义的最高形式还未必就是共产主义。共产
主义也许只是斯大林自己想出来的也说不定。中国在经过斯大林式的大跃进式的生产之后,浪费严重,也明白是不行的,但不死心,仍不断试验,什么修正主义,改良主义都出现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以后处理政事也奠定了一定的经验。但根本的矛盾没解决,就是公共生产的乏力,激励的无力,造成生产疲软。生产的断裂造成后续的无力,造成国家的整体贫穷。虽然现在中国仍在试验社会主义,比如华西村,这样好点,不是以全中国作为试验的目标,否则稍有差错,则损失惨重。邓小平上台实行改革开放,实行私有制,且不说多种制度共存,比如公有制,合营,股份制等等。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始盛行。于是中国国力迅速提高,借助招商引资,中国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很多人借此发了大财,因为那个年代,就是卖狗屎都�µ
�钱。中国出现很多富翁,贫富差距拉大。资本家,先这么称呼吧!因为从来都这么称呼,只是说资产上了一定的程度才叫资本家,现在叫资本家是个异类,因为有一定资产的人很多。资本家为了赚更多的钱开始更加积聚更多的资源,开始更大规模的生产,于是赚的钱再用来投资,更大更大规模的生产。于是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物质更加丰富,丰富到超过人们消费的能力,出现滞胀。人们的消费能力跟不上来,生产的东西卖不上去,于是整体提高工资,可无论怎么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还是跟不上生产的能力。因为奉行的是资本主义,资本家不会因为人们消费能力上升了而停止生产,只会生产更多,因为想赚取更多的利润,于是矛盾产生,物价上涨,社会道德伦理败坏,再加上中国是专制国家,权力导致垄断,更多的资源垄断在权力手ä
��。国家掌握了太多的资源,而不是人民。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因为通货膨胀,资金越来越多,不是越来越富,而是越来越危险,极有可能产生经济风暴。而中国不同于欧美等国家,中国是专制国家,那这样产生的危机和欧美等国就会出现根本的不同,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现在中国就处在这么个十字路口。其实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就知道会有今天,为什么,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且不说中间那段曲折。但中国知道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所以中国知道会遇到今天的两难境地。但那个时候不改革就意味着死亡,所谓开放是死不开放也是死,邓小平毅然决定开放,这是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比如吃一碗有毒的饭,吃是死,不吃马上饿死,我想明智的人肯定都会吃。中国改革开放到了今天已经30年了,毒饭终于开始显现出毒性来。而当时中å
��高层是理性的,执政能力是没被腐蚀的,而今天的中国是否还有如此强的执政能力,或者说如此纯正的执政能力。现在的中国的执行能力都伴随着很大的铜臭味。中国不可能再有进行文革时的那种说一不二的执行风格,也就是说中国已经从命令式执行变成了协商行执行,中国政府已经不可能撼动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因为30年前的放逐就意味着今天资本主义的非常强大。社会主义不再是中国高层想的就可以的了,那时大不了可实行共产主义。现在的中国从里到外哪怕高层,高层的高层在做出这样决定的时候都是慎之又慎。如果处理不好,就是社会危机,就是经济危机,就是政治危机,极有可能威胁到政府统治的根本。中国已经受资本主义控制,或说胁迫。老毛当年就是看到这一层,才极力打击资本主义,妄图把资本主义完全消灭在è
��芽,但老毛一人之力岂可阻止人类生产的进步的必然,别说老毛,任何人都做不到,老毛也只阻止了十年。所以中国迷茫,中国不知所措,一味想借助民族主义找到中国的根,找到中国的信仰,因为一个国家是需要信仰的,就是信念,是方向。在中国迷失方向的时候只有寻求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民族性,中国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因为中国从来就没承认过资本主义,这么多年了,还动不动就喊打喊杀。所以中国是民族主义国家,民族主义是很危险的东西,带有偏执性,但有独立性,也带有反叛性。借助民主主义保护国家政权的权力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现在中国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都是资本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结合,再不是社会主义。

  但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主义,我认为也确实是有道理。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资源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使大部分的资源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这种不平衡是难长久维持下去的。现在社会,经济上都出现很多合营,先人说过,也不记得是谁说的来着,这就是社会化,资源向社会化的初级形式,以后逐渐扩大,逐渐普及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大理。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个制度的过渡都是经过几百上千年的逐渐转变。所以中国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是一段非常长时间的逐渐的改变。但很多福利政策的出台,诸如美国的遗产税的产生都在很大程度上瓦解资本主义,向着社会主义的变化。中国政府既然阻止不了资本主义,就只有随着资本主义并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向着前走。而这涉及一个权力分配问题,权力也是资本主义,因为
带有垄断性和积聚性,且还有复制性,只是说换个角度去看。如果资本主义以后要垮台的话,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话,权力也同样要退出历史舞台,不光只是集权与分权的问题,而是时代演进。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矛盾就是大部分的资源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而权力产生的是同样的事情。大部分资源可能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上,国家的权力一定要掌握在人民的手中。这就是现在中国面对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再加上现在贫富差距的很大一部分就出在权力的垄断性上。奉行马克思主义的政府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事情。无论从经济上,制度上还是政治上,还权于民都是历史潮流。因为权力的集中和人民各自为主并越来越有主见的心理是有天生的根本矛盾。资本主义产生的是私有制,也就是说产生的是和政府不一样的个体,在资本主义盛行的今天,这么�¤
�个体的出现,都在瓦解集权。所以政府在实行很多政策的时候采取的是协商。资本主义天生就是瓦解集权的克星,当然指的不是垄断资本主义。个体的出现出现各自为主的思想,产生新的文化,产生文化新的盛行,再由此产生新的更有主见更独立的个体,这样的个体产生更新的文化。于是人们各自独立却必须联合,如何联合,奉行道德,只有奉行道德才不会产生矛盾,人们之间是平等公平的,互相之间不是上下间的关系,而是平等的。这是资本主义盛行产生的独立下的不互相依靠的一种思想。思想的泛滥就会严重影响政治,使政治的实行采取的公意而不是领导人一个人的意思。协商型社会产生协商型政府,政府职能的转变产生制度的转变。党禁打开只是时间问题。

  在资本主义向着社会主义前进的过程中,就必须使一切集中的东西逐渐向整个社会转变。中国政府放开资本主义,就是为了向着以后社会主义的方向走,这是中国政府的最高理想。可走着走着发现自己在变,连理想都在变,于是寻求民族主义,中国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民族主义国家。这是我前面说过的。如果如此,则国家危险,民族主义是排外的,是保守的,是堕落的,是固步不前的,相对来说,必定带来沉沦,腐朽和死气沉沉。加之各种矛盾,必定忧患重重。如果要走向社会主义就一定要改革,完成共产党交给的历史任务,开放党禁,让其他的党共同参与国事,如此,也就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把集中的还给社会,把权力还给人民。牺牲自己而来走向社会主义。如果做不到,其实就是为了撰取权力,而不是为了发å
��资本主义而走向社会主义了。丢不掉权力,作为保护权力走向民族主义,国家危机重重必定开始于此。

  写到这吧!累了,真的,写文章是很辛苦的事情。别看有很多学者如何出名,如何风流,只是不知道写文章,文笔的辛酸。这篇文章写得我头晕沉沉,所以很累。此系论文,不属于杂文。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刘俊君:中国政府绑架了银行

  前段时间看完金鸣写的一本<底线>.说的是一个银行职员如何分析银行产生的困难最终如何反映到制度上来,而制度扭曲了整个银行体系,致使中国入世前1.4万亿死帐,入世后仍有如此高金额。

  书中分析十分全面,如果谁有兴趣可以拜读一下,60多万字,只是书中人物金鸣的处世观我不敢恭维。弱肉强食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遵守良善的观念实在难以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中国的银行是附属于制度上的,是附属品,不像美联储,具有独立的行事权力的。中国的银行听命于政府,中央银行听命于中央政府,地方银行听命于地方政府。那么银行这个至关重要的金融机构,这个融资,决定资金流,操纵一切可与物质对等交换的资源也就握在了政府手中。银行所代表的已经不是金钱,而是权力,政府的权力。

  银行的产生来自于物物交换,演变成贵金属交换,最后变成纸币交换,便于管理才从钱庄变成银行,钱流与物流与人流进行交换,边际效益产生财富。当然银行的作用和目标很多,或牟利,或保证金融安全,保证物流畅通,或发展经济。

  中国是个弱国,变成了个大国,主要在于经济的发展,这不光是整个民族的事情,也是政府的事情,所以政府代言了整个民族在行使这份权力……那么发展经济也就变成了政府头等大事。那么银行扮演的角色也就成了政府发展经济所必然的辅佐。从而失去了银行必须具有的独立,银行服务于权力。

  为什么中国银行死帐这么多,因为制度带来的权力低效率,服务于权力的银行怎么不会有这么多死帐呢?

  本来说中国入世,对银行会有很大冲击和改变,但错了。入世不能改变中国的制度,也就无法把银行从权力中分离出来,不能分离出来的银行受制于政府的一纸批文。

  发展经济本无可厚非,可中国把对经济有多大发展变成定性你的政治前途的标尺,那你的政治前途来自于你的政绩,你的政绩来自于你对经济的建设,而这建设必须看得见摸得着。于是大搞形象工程。这需要资金,银行受制于政府,就必须提供资金,死帐一堆大多来源于此。银行把钱挪到了这些个上面,造成需要钱的没有钱,不需要钱的大把的钱。贫富差距,这里占了一定的比分。

  政府绑架了银行,制度绑架了政府,文化绑架了制度。所以要改变银行首先要改变政府,改变政府得先改变制度,改变制度首先得改变文化,改变文化首先得改变自己,相信民主,相信自由,相信公正,相信公平。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刘利华:中国的女性苏格拉底

  ――纪念张志新就义35周年

  公历4月,春回大地,绿满枝头、鲜花竞放、生机盎然。中国古人从天人合一,顺天承运考虑,即使是皇权专制时代,也还是制定出春夏行赏,秋冬行刑的治政规范,一般对死刑犯都在"秋后问斩".而中国当代两位心貌俱美的圣女张志新(1930-1975年)和林昭(1931-1968年)却都是在正值春天4月被问斩的。张志新烈士就义于35年前的4月4日;而林昭烈士则成仁于42年前的4月29日。这是两位貌美若春花,心慧如天使的女性啊。她们曾分别就学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如果那时评选"校花"之类,她们应当是名列前茅。张志新具有音乐艺术的天份,其外在与内在的美丽,只有小提琴这西洋乐器中的公主堪配;林昭则具有绘画和诗人的秉赋,单单她的诗词文章的文思飞扬、大气磅礴就足以令文人骚客自愧不如,无法望其项背。近乎完美的外貌、气è
��、人品、才华和能力,使得堪称天之骄女、风华正茂的她们,即使死于疾病或横祸都会令人惋惜上帝的疏忽和慨叹上天的不周,更何况,她们死于经意瞄准不偏不邪的子弹?

  她们死去三、四十年了!由于这被踩灭的生命太过完美,不仅叫人扼腕不忍,以至于会生出这样一种疑惑:如此美丽芬芳而多才多艺的她们死得却那样凄惨,值吗?进而,出于一种恨不能历史可以重演、时光可以倒流的痴情,会问,难道她们不死,中国的"文革"就不能结束?中国就不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吗?她们以死相祭的是什么?她们牺牲的意义何在?

  是的,她们以及由于同样的机制在那个年代被国家机器冷酷地碾碎的中华儿女――遇罗克、王申酉、李九莲、钟海源……的牺牲没有改变当时中国人民物质的贫穷、精神的不自由、社会秩序的混乱,整个民族人性的扭曲。中国在她们死后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与她们的牺牲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然而,这却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她们及所有和她们同样命运的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整体神经麻木、以邪为正,屈服于权力者指鹿为马的淫威、萎缩地苟活的历史环境下,不但敏锐地查看到中国政治的悖谬,而且把他们看到的悖谬揭示出来,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坚持她们所认识到的真理。硬是不肯就权力之范,硬是宁肯死,也咬住一条:鹿就是鹿,绝不是马!因而,她们堪称20世纪中国的女性苏格拉底,她们放射出的光芒将穿透时空,与人性和å
��地恒久远!

  既把她们与苏格拉底相比,就有必要领悟一下苏格拉底的精神内涵。苏格拉底之死是苏格拉底人格得以成全的一环,正如耶稣之死是耶稣道成肉身的完成一样。两位西方圣贤的共同特点,用中国人最容易理解的俗话来比方,就是不肯向握有生杀之权的一方"检讨"、"求饶".从凡人的角度看,耶稣是死于他思想的博爱与先进,不被当时的犹太教所容,也不被当时的犹太人所理解。从基督教神圣史的角度,则耶稣生前的神迹和死后的复活已经告诉我们,他是神子人主,他的生他的死都是上帝救世的安排。我们凡人可以学习他为了完成救世使命而从容赴死的精神,但是却不可能经验地验证和理性地解释他那些超凡能力和死而复活的机制和缘由。对于耶稣之死以及死后复活,虽然以非位格之天为信仰对象的中华文化难以理解,我们毕竟还是可以"六
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来开释。即对这种不理解我们会有一种理性的释然。然而中国人对苏格拉底之死的难以理解,却更多地是出于民族性格和心理习惯。这种不理解的实质是在能够逻辑地理清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很难认同苏格拉底的选择。这不是说中国人不具有超越精神,不具有舍生取义的价值认同,而是因为,中国文化一直就有一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豁达与自信。所以笔者教过的不止一位学生,对苏格拉底之死都提出这样的质疑:苏格拉底为什么要以死相许那个有缺陷的法律?如果这可算是他的忠诚,难道不恰恰是一种愚忠、一种迂腐吗?

  是啊!苏格拉底那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内向度自觉并承认人的认识的终极有限性的大智慧,他对哲学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灵的最大幸福的强调,他引导人们从现象入手透视事物的本质、"催生"真理的辩证法,他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坦荡直率、朴实随和、重义轻利的为人风范,他的视名利与物欲享受为浮云,追求真理为人生第一要务的哲人美德,……这样不可多得的圣贤,假如能多活几年,不是比他义无反顾地接受死刑的判决在结果上要积极得多吗?更何况,苏格拉底要想保持着尊严地活下来是不成问题的。他不需要把自己变成出卖同志的叛徒,不需要向权力者屈膝行贿,不需要向群众低头认罪,不需要做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不得不做的自虐式自我批判、把自己说成一堆臭狗屎。他唯一要做的一个让步,无非是在法庭上承诺不再到处å
��宣讲他所信奉的信条:"财富不能带来美德,而美德能带来财富和其他一切幸福。不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如此。"如果这种承诺还让他觉得耻辱,他还有一条逃亡之路,即接受他的学生们已经为他打点好了的越狱安排。我们多数中国人都会问:这很难吗?但是两条看起来似乎不失尊严、天经地义的生路,苏格拉底都明确地拒绝了。对于第一条生路他明白地说:不论法庭"是否准备释放我,要知道,我是不会改变我的行为的,即使我要为此去死多少次。"对于第二条生路他的拒绝是,他有责任和义务以对国家法律对他的判决的服从来维护法律的尊严,"我不能仅仅因为我碰上了这件事就放弃我过去一直遵循的原则。"这就是苏格拉底的舍生取义,因了坚持追求真理的思想自由权利,坚持他的价值立场或做人原则泰然自若地饮鸩赴死。

  恰如鲁讯所见到的,悲剧是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苏格拉底以宝贵生命毁灭的悲剧,展示给我们什么价值呢?这即是宁肯付出生命,而绝不放弃作为人思想自由的权利。他用生命揭示给我们这样一个"天条恒律":无论是别有用心地加害于人的小人,无知地参与起哄的俗人,还是愚昧、僵化、残忍的法律,在大义凛然的思想面前,都会暴露出虚弱、丑陋以至邪恶的本质,都绝不可能战胜那些拥有精神自由的伟大灵魂。从此以后,人类的思想家们就有了一个无法超越的以自由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标杆。

  中国女性苏格拉底们,在中国远为残忍污浊、昏庸无道的暴政下,以她们柔美的生命扛起坚韧不屈与刚正不阿,更把苏格拉底演绎的思想自由精神发展到了极致,而叫暴政的统治者们领教了一个权力无法僭越的限度:它确实能够剥夺追求和践履真理者的人身自由,可以用正铐反铐、关小号、割喉管、取肾、酷刑折磨、枪毙、等等残忍手段结束人的肉体生命,但是却绝不可能吓退和阻止人类追求和践履真理的自由意志。

  张志新的主要遗作是她在被关押期间(1969-1975年),特别是在1969年至1970年这两年间写下的共约10万字的"交待"材料、审讯记录、抗议书、书信。她对毛泽东发动"文革"的错误及其原因的分析和判断、对被打倒的老一辈革命家的辩护、对"文革"中种种颠倒是非、忠奸、真假、人妖的拨乱反正,提前10多年就达到了进步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层1980年以后才达到的水平。即使站在时间铺垫了35年的时代台阶上,以现在官方智库达到的水平看,直到今天她仍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先觉者。她在那个全中国都把毛视为神明的年代,就明确地对毛泽东的理论问题、个人修养问题和用人问题都提出了尖锐切实的批评。

  她指出,毛泽东在"大跃进""这个历史阶段犯了'左'倾性质的错误";毛泽东"在理论基础方面,违背了马列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本身的实践和自己的论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原则相违背";她针对毛泽东所提出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毛主席指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以主观的阶级斗争论硬套,把什么都说成是阶级斗争……必然会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在党内就形成过火斗争……在党内外就会形成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而文化大革命,则是"1958年以来,党内'左'倾路线错误的继续和发展。并由党内扩大到党外,波及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上引张志新的原文均转引自怀新:"重读张志新"一文。后出自同一出处的引文不再跟注。)

  她明确地认定,毛泽东有言行不一的问题,他自己曾提出"马列主义不应该害怕任何人批评".然而,他虽然自己论述过这一道理,"但对自己没有起作用".对于错误"采取了不敢正视和粗暴压服的办法","没能以谦虚的、平等的、科学的态度处理这些问题"."庐山会议后,对彭德怀等人采取了罢官的处理,并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导致的恶果是党内民主生活的不正常化".她认为,毛泽东搞个人迷信不可取,毛泽东有晚节不保的问题,"近年来不谦虚了,在胜利、成绩面前骄傲了"."把个人凌驾于党之上。这些年,什么都提毛主席,放在党的上面".她对鼓动群众唱语录歌、跳忠字舞十分反感,说:"过去封建时代讲忠,现在搞这个干什么?"她认为,毛泽东"是步斯大林的后尘,甚至超过斯大林".

  她还明确地对对毛泽东重用林彪、江青提出看法。她反对把林彪定为接班人,认为接班人"应该是自然形成",认为林彪对毛泽东所犯的错误起了促进作用。她认为毛泽东把江青从一个普通干部提升为中央领导,是不符合组织原则的。对她的支持更是不当,"所谓的文化革命的路线问题,也就是涉及到是否能树立江青在文艺战线的作用和影响".她还指出,江青管的面过宽,连王光美出国的服饰都要过问。作为一名文艺干部,张志新对江青推行的所谓文艺改革产生的恶果表露出严重的担心,说:"'文化大革命'这样弄下去,就剩几个样板戏,唱唱语录歌,祖国的艺术不是越来越枯竭和单调了吗?"

  张志新对毛泽东错误的批判,没有跳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范式。这一点是今天的我们不能苛求的。使张志新成了中国的女性苏格拉底的超凡伟大,主要不在于她在那个颠倒黑白的时代能有上述深刻、尖锐、超前的认识,而在于她在完全了解专制的逻辑的情况下,在她的生活经验和理性认识可及的范围内,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范围里,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队伍里,以她美丽柔弱之躯,拼尽了全部生命的能量,坚持了民主、平等、思想自由、实事求是的科学理性这样一些普世价值;坚持了与这个范围内的荒谬与邪恶的不屈斗争,寸步不让,至死方休。

  笔者在"普世价值论"一文中,曾指出过垂直维度的普世价值的作用是,使人能够辨别善恶,择善弃恶,使人对效用性价值的选择有了方向性,使人对水平维度的人文价值的创造与丰富具有了反映人的精神超越性的同道之美,使人类精神能在天人关系或神人关系中,有可能不断地向上提升超越,而达到神圣的境界。从轴心时代开始,垂直维度的人文普世价值就通过三种形式渗透到中、西方社会中。

  一是造就了中、西方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无数达到了普世人文价值的伦理高标的英雄豪杰和文化伟人,给人类树立起千古为人的典范,而撑起中西文化的人文境界高度。二是通过国家或教会的鼓励和知识分子的传播而普及于社会各个层面,渗透于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中,渗透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中,比如中国儒家伦理主张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比如西方的基督教伦理主张的对上帝的信、望、爱和智慧、正义、勇敢、节制;……中西社会几千年的历史能延续下来,人类社会能保持其延续与发展所需要的秩序,人际关系能保持其生存所需要的一定程度的和谐,人类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能一代代地积累下来,没有这种普世伦理的支撑作用是不可想象的。三是通过具体化为某个阶级或阶层内部的道德规范,而在其范围内发生影
响。比如造反的奴隶,不会对其造反对象的奴隶主讲忠诚信义等等,但是在奴隶造反者内部却会强调这些美德。家族之间有世仇而彼此视为不共戴天会主张对对方格杀勿论,然而在家族内部,却仍旧要强调慈孝亲情。在历史过程中,普世伦理曾以非常局限的形式渗透在人类社会行为中。假如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这种普世伦理的维度,人类群体性存在方式都是不可能的。那样的话,人类社会就从不曾超越物性和兽性而具有属人性。(参见http://www.chinareform.net/ggsxz/liulihua/"普世价值论"之二)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劳动阶级至上的价值原则,实事求是的认识原则要服务于无产阶级立场,民主、平等、思想自由这些价值不适用于非劳动阶级和革命队伍之外,但却毫无疑问地适用于劳动阶级特别是共产党内部。而在那个"文革"时代,一切都变成毛泽东说了算,在共产党内部这些价值原则也都不再适用了。当时的中国、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生活被扭曲到这样的程度,只要运用正常的理性,就可以发现问题,可惜的是党内多数、民众的多数已经被毛泽东鼓励的对他的偶像崇拜和对毛泽东思想的迷信忽悠成了任人驱策的行尸走肉,中国人已经被历次政治运动整治成了不敢在关系到党、国家、民族前途的大事情上,独立自主地去观察、去判断、去思考、去谈论自己独立见解的聋哑族群或鹦鹉物种。在这种历史氛围中,张志新坚持了她作为ä
��个中共党员的理性思维,坚持了在共产党内部应当坚持的民主、平等和实事求是。她说:"一个真正的马列主义政党,必须把原则放在第一位。不能拿原则去做交易,忽而赞成这个,忽而赞成那个。""不行!我还要走自己的路!""见错不纠,不促其改变,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其实张志新自己要走的路,或她所坚持的真理内容十分简单:眼见的事实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一贯用来教育党员和人民的思想不符;用来打倒所谓的"走资派"、"反革命"、"叛徒"的理由与事实不符。简单地说就是,当权者指着鹿说,这是马,多数人都跟着说,是的,这是马。而张志新却坚持说,不,这不是马,是鹿。

  这种坚持所以伟大,是因为她首先要直面的是在专制的权力规定了的生与死之间作选择。张志新知道专制的逻辑:你一定要坚持马不是鹿吗?那就让你死。可张志新还是坚持要说她见到的真相。张志新也有内心的痛苦:"我自己斗争得很激烈,就是投降还是不投降?不投降,有后果;投降,自己又做不到。以前我还想自己的事,算自己的账,两个家庭(亲属)加起来二十一个人,这些人就是都抛掉了,又有什么了不起!阶级斗争就是这样。我是共产党员嘛!为了自己的家,忘了自己是共产党员——这不行!"

  这种坚持所以伟大,还因为它不得不在同样是专制权力残忍地规定下,在亲情与真理不能两全之间放弃一样。张志新也曾扪心自问:"如果出自个人,难道家庭父母子女不值得牵挂?远离双亲、子女一年、二年……若坚持立场观点不放,也许就永远不能相见。世界上母亲千万个,哪一个没有慈母心?难道说唯有我张志新的心最毒狠!?不,凡是了解我的人都不难得出评论。但为了寻求真理,这一切都可抛开".

  张志新啊,我们中华民族美丽的女性苏格拉底,她既像苏格拉底那样在生死之间选择了以死殉正义,也像苏格拉底那样在亲情和真理之间选择了宁肯放弃亲情而不放弃真理。讲真话本来是生活中最正当也最正常的内容,真理与亲情并不是不共戴天的关系。然而专制的逻辑就是要扭曲这些天经地义的关系,就是逼迫人必须在其间作出痛苦的抉择。知女莫若母。张志新的妈妈这样评价自己的女儿:"像世界上亿万母亲那样她有一颗慈母的心。只不过它不是一颗平凡的心,这颗心不仅关怀着子女,而且关怀着人类。"(转引自怀新:"重读张志新"一文。)

  张志新活着的同事,曾对当时的情形有这样的回忆:

  "有一天,宣传部的同志们一起学习,让大家谈谈对'文化大革命'的体会和认识,亮亮自己的真实观点。张志新想,既然党号召'谈真实想法''亮真实观点',况且这是党内的会议,便说了许多话∶她认为"文化大革命""左"了,刘少奇不是叛徒、内奸、工贼,许多被打倒的老元帅、将军,老干部都是革命功臣,……就是这些话吧!我们当时听了都吓了一跳!

  ……我们这些和她共同工作多年的同志,个别找她谈话,我也找她谈过∶当然是希望她承认错误,让她检查一下。只要她检查了自己的错误,我们对上面也好说话,往上面报材料时,可以说∶她通过大家的批判帮助,提高了觉悟,认识了错误,并有悔改表现。争取作为人民内部矛盾从轻处理。可是她怎么也不肯。"

  "上面继续组织对她批判。可是每一次批判,她不仅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讲出更多的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言论。实在也没有办法!……直到她知道要逮捕她时,还讲∶自己是一个党员,这是自己的看法,在会议上讲出来是符合党章的,她也太天真了……这么一件大案,谁也隐瞒不了。头头们只好报到省革委会,省革委会当然要逮捕法办她!"(引自新浪网,韶华:"噩梦年代里的张志新")

  世故的人们会说:张志新确实是太过天真用鸡蛋跟石头碰,而专制者则会歹毒地给出一句:想找死还不容易么?那么,张志新牺牲的意义到底何在呢?

  恰如怀新在"重读张志新"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张志新以及与她同样命运的一批民族精英在那个专制、黑暗、丑陋、人性被扭曲的年代,"以自己的鲜血挥洒出来一个'不'字".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不"字,实际上撑起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因为这个'不'字挺直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使八亿人民不致被误判为八亿沉默的羔羊。"是的,这个"不"字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有义有情、爱真理、有气节、有骨气,证明我们不是一个只产生顺民、奴仆、太监、妓女的民族,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有种",或者说,这个"不"字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是精神上的孬种!

  中国人啊!别以为让世人敬重的尊严,是我们用钱就能买来的;别以为单单综合国力的提升,就可以光宗耀祖;别以为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能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就为祖国挣得了荣誉;更别以为能倾一国之力,举办一个成功的奥运会或世博会,就能给中国人挣足扬眉吐气的面子。不是的。我们中国人真正的自信、尊严来源于我们伟大文化滋养出的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坚守正义的傲骨和气节;来源于这样的事实: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在比苏格拉底时代黑暗、残忍、严苛百倍的社会中,竟能产生出苏格拉底式的人物的伟大民族。而且我们中华民族毫不逊色的苏格拉底,竟然是方方面面都最美丽无暇的女性!

  今天,在我们超前地进入了"消费时代",整个民族陷入挣钱吃饭、票子、房子、车子、恋爱、追星、……等等为生活最高价值的纸醉金迷的情况下,张志新以及张志新们,以她们惨烈的牺牲,高高地在我们头顶上亮出一盏苏格拉底精神之灯。只要我们不去故意地遗忘、扑灭,这盏灯就会毫不含糊地诊断出我们精神生命的衰败、萎缩、断子绝孙病,提醒和告诫我们,人的生命的真正成长和价值实现不能只是停留于情欲、物欲、肉欲、权欲的满足。有人说,中国人现在已经进入了可以讲究生活质量的阶段了。似乎吃喝从止饥解渴发展到讲究色香味和营养,衣着从避寒保暖发展到讲究华贵美丽时髦,生活从疲于奔命发展到可以有时间有金钱旅游、参观博物馆、聆听音乐会、打高尔夫球……,就算是生活有质量了。是的,物质生活的提高确实是ç
��会的一种进步,但是难道忘了吗?先哲孟子早就告诉过我们:"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无道者非人,故意背道者则禽兽不如,恶比魔鬼。先哲们之"教"所教者,最重要的是为人的精神高度。只有人的精神生命在垂直维度上自觉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由的境界,才能真正使生命实现其善与美的价值。在任何时代,活着的人如果放弃这个向上的努力,只甘心于满足七情六欲的追逐,只要福利不要自由,那就是愚昧地将生命挥霍于动物式的存在状态了。张志新们放射出的苏格拉底式的精神光芒,其意义就在于,它时时鞭策着我们活着的中国人:你要高扬起人的自由精神去追逐正义拥抱真理,你不可使思想和精神沉沦于太监、妓女、猪狗、宠物,甚至于器具的水平!

  张志新烈士就义35年了。35年间中国社会确有进步,我们已经不太可能在坚持说"鹿"就是"鹿"的情况下再遭遇张志新们所遭遇的饮弹结局。然而,中华民族现在还远没有摆脱从张志新牺牲的时代延续下来的精神落后。诸如张博树坚持独立学者的立场被开除了公职,刘晓波坚持独立学者的立场被送进了监狱,这样的事发生了,发生着,且就是再发生,现在也还不会出人所料。还有,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辛苦创造的财富,很多都被贪官污吏霸占挥霍,GDP的连年增长远没有公平地惠及所有财富的创造者。不让讲话与贪污腐败互为因果的关系是不受约束的绝对权力下必会存在的一种逻辑必然。我们活着的中国人,作为张志新的同胞,只要还心存良知,就要在她的精神光照下,意识到:我们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美丽的复兴,我们还ä
��重道远!

  完稿于 2010年3月26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刘利华:中国的女性苏格拉底

  中国的女性苏格拉底

  ――纪念张志新就义35周年

  公历4月,春回大地,绿满枝头、鲜花竞放、生机盎然。中国古人从天人合一,顺天承运考虑,即使是皇权专制时代,也还是制定出春夏行赏,秋冬行刑的治政规范,一般对死刑犯都在“秋后问斩”。而中国当代两位心貌俱美的圣女张志新(1930-1975年)和林昭(1931-1968年)却都是在正值春天4月被问斩的。张志新烈士就义于35年前的4月4日;而林昭烈士则成仁于42年前的4月29日。这是两位貌美若春花,心慧如天使的女性啊。她们曾分别就学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如果那时评选“校花”之类,她们应当是名列前茅。张志新具有音乐艺术的天份,其外在与内在的美丽,只有小提琴这西洋乐器中的公主堪配;林昭则具有绘画和诗人的秉赋,单单她的诗词文章的文思飞扬、大气磅礴就足以令文人骚客自愧不如,无法望其项背。近乎完美的外貌、气质、人品、才华和能力,使得堪称天之骄女、风华正茂的她们,即使死于疾病或横祸都会令人惋惜上帝的疏忽和慨叹上天的不周,更何况,她们死于经意瞄准不偏不邪的子弹?

  她们死去三、四十年了!由于这被踩灭的生命太过完美,不仅叫人扼腕不忍,以至于会生出这样一种疑惑:如此美丽芬芳而多才多艺的她们死得却那样凄惨,值吗?进而,出于一种恨不能历史可以重演、时光可以倒流的痴情,会问,难道她们不死,中国的“文革”就不能结束?中国就不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吗?她们以死相祭的是什么?她们牺牲的意义何在?

  是的,她们以及由于同样的机制在那个年代被国家机器冷酷地碾碎的中华儿女――遇罗克、王申酉、李九莲、钟海源……的牺牲没有改变当时中国人民物质的贫穷、精神的不自由、社会秩序的混乱,整个民族人性的扭曲。中国在她们死后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与她们的牺牲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然而,这却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她们及所有和她们同样命运的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整体神经麻木、以邪为正,屈服于权力者指鹿为马的淫威、萎缩地苟活的历史环境下,不但敏锐地查看到中国政治的悖谬,而且把他们看到的悖谬揭示出来,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坚持她们所认识到的真理。硬是不肯就权力之范,硬是宁肯死,也咬住一条:鹿就是鹿,绝不是马!因而,她们堪称20世纪中国的女性苏格拉底,她们放射出的光芒将穿透时空,与人性和天地恒久远!

  既把她们与苏格拉底相比,就有必要领悟一下苏格拉底的精神内涵。苏格拉底之死是苏格拉底人格得以成全的一环,正如耶稣之死是耶稣道成肉身的完成一样。两位西方圣贤的共同特点,用中国人最容易理解的俗话来比方,就是不肯向握有生杀之权的一方“检讨”、“求饶”。从凡人的角度看,耶稣是死于他思想的博爱与先进,不被当时的犹太教所容,也不被当时的犹太人所理解。从基督教神圣史的角度,则耶稣生前的神迹和死后的复活已经告诉我们,他是神子人主,他的生他的死都是上帝救世的安排。我们凡人可以学习他为了完成救世使命而从容赴死的精神,但是却不可能经验地验证和理性地解释他那些超凡能力和死而复活的机制和缘由。对于耶稣之死以及死后复活,虽然以非位格之天为信仰对象的中华文化难以理解,我们毕竟还是可以“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来开释。即对这种不理解我们会有一种理性的释然。然而中国人对苏格拉底之死的难以理解,却更多地是出于民族性格和心理习惯。这种不理解的实质是在能够逻辑地理清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很难认同苏格拉底的选择。这不是说中国人不具有超越精神,不具有舍生取义的价值认同,而是因为,中国文化一直就有一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豁达与自信。所以笔者教过的不止一位学生,对苏格拉底之死都提出这样的质疑:苏格拉底为什么要以死相许那个有缺陷的法律?如果这可算是他的忠诚,难道不恰恰是一种愚忠、一种迂腐吗?

  是啊!苏格拉底那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内向度自觉并承认人的认识的终极有限性的大智慧,他对哲学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灵的最大幸福的强调,他引导人们从现象入手透视事物的本质、“催生”真理的辩证法,他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坦荡直率、朴实随和、重义轻利的为人风范,他的视名利与物欲享受为浮云,追求真理为人生第一要务的哲人美德,……这样不可多得的圣贤,假如能多活几年,不是比他义无反顾地接受死刑的判决在结果上要积极得多吗?更何况,苏格拉底要想保持着尊严地活下来是不成问题的。他不需要把自己变成出卖同志的叛徒,不需要向权力者屈膝行贿,不需要向群众低头认罪,不需要做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不得不做的自虐式自我批判、把自己说成一堆臭狗屎。他唯一要做的一个让步,无非是在法庭上承诺不再到处去宣讲他所信奉的信条:“财富不能带来美德,而美德能带来财富和其他一切幸福。不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如此。”如果这种承诺还让他觉得耻辱,他还有一条逃亡之路,即接受他的学生们已经为他打点好了的越狱安排。我们多数中国人都会问:这很难吗?但是两条看起来似乎不失尊严、天经地义的生路,苏格拉底都明确地拒绝了。对于第一条生路他明白地说:不论法庭“是否准备释放我,要知道,我是不会改变我的行为的,即使我要为此去死多少次。”对于第二条生路他的拒绝是,他有责任和义务以对国家法律对他的判决的服从来维护法律的尊严,“我不能仅仅因为我碰上了这件事就放弃我过去一直遵循的原则。”这就是苏格拉底的舍生取义,因了坚持追求真理的思想自由权利,坚持他的价值立场或做人原则泰然自若地饮鸩赴死。

  恰如鲁讯所见到的,悲剧是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苏格拉底以宝贵生命毁灭的悲剧,展示给我们什么价值呢?这即是宁肯付出生命,而绝不放弃作为人思想自由的权利。他用生命揭示给我们这样一个“天条恒律”:无论是别有用心地加害于人的小人,无知地参与起哄的俗人,还是愚昧、僵化、残忍的法律,在大义凛然的思想面前,都会暴露出虚弱、丑陋以至邪恶的本质,都绝不可能战胜那些拥有精神自由的伟大灵魂。从此以后,人类的思想家们就有了一个无法超越的以自由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标杆。

  中国女性苏格拉底们,在中国远为残忍污浊、昏庸无道的暴政下,以她们柔美的生命扛起坚韧不屈与刚正不阿,更把苏格拉底演绎的思想自由精神发展到了极致,而叫暴政的统治者们领教了一个权力无法僭越的限度:它确实能够剥夺追求和践履真理者的人身自由,可以用正铐反铐、关小号、割喉管、取肾、酷刑折磨、枪毙、等等残忍手段结束人的肉体生命,但是却绝不可能吓退和阻止人类追求和践履真理的自由意志。

  张志新的主要遗作是她在被关押期间(1969-1975年),特别是在1969年至1970年这两年间写下的共约10万字的“交待”材料、审讯记录、抗议书、书信。她对毛泽东发动“文革”的错误及其原因的分析和判断、对被打倒的老一辈革命家的辩护、对“文革”中种种颠倒是非、忠奸、真假、人妖的拨乱反正,提前10多年就达到了进步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层1980年以后才达到的水平。即使站在时间铺垫了35年的时代台阶上,以现在官方智库达到的水平看,直到今天她仍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先觉者。她在那个全中国都把毛视为神明的年代,就明确地对毛泽东的理论问题、个人修养问题和用人问题都提出了尖锐切实的批评。

  她指出,毛泽东在“大跃进”“这个历史阶段犯了‘左’倾性质的错误”;毛泽东“在理论基础方面,违背了马列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本身的实践和自己的论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原则相违背”;她针对毛泽东所提出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毛主席指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以主观的阶级斗争论硬套,把什么都说成是阶级斗争……必然会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在党内就形成过火斗争……在党内外就会形成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而文化大革命,则是“1958年以来,党内‘左’倾路线错误的继续和发展。并由党内扩大到党外,波及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上引张志新的原文均转引自怀新:“重读张志新”一文。后出自同一出处的引文不再跟注。)

  她明确地认定,毛泽东有言行不一的问题,他自己曾提出“马列主义不应该害怕任何人批评”。然而,他虽然自己论述过这一道理,“但对自己没有起作用”。对于错误“采取了不敢正视和粗暴压服的办法”,“没能以谦虚的、平等的、科学的态度处理这些问题”。“庐山会议后,对彭德怀等人采取了罢官的处理,并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导致的恶果是党内民主生活的不正常化”。她认为,毛泽东搞个人迷信不可取,毛泽东有晚节不保的问题,“近年来不谦虚了,在胜利、成绩面前骄傲了”。“把个人凌驾于党之上。这些年,什么都提毛主席,放在党的上面”。她对鼓动群众唱语录歌、跳忠字舞十分反感,说:“过去封建时代讲忠,现在搞这个干什么?”她认为,毛泽东“是步斯大林的后尘,甚至超过斯大林”。

  她还明确地对对毛泽东重用林彪、江青提出看法。她反对把林彪定为接班人,认为接班人“应该是自然形成”,认为林彪对毛泽东所犯的错误起了促进作用。她认为毛泽东把江青从一个普通干部提升为中央领导,是不符合组织原则的。对她的支持更是不当,“所谓的文化革命的路线问题,也就是涉及到是否能树立江青在文艺战线的作用和影响”。她还指出,江青管的面过宽,连王光美出国的服饰都要过问。作为一名文艺干部,张志新对江青推行的所谓文艺改革产生的恶果表露出严重的担心,说:“‘文化大革命’这样弄下去,就剩几个样板戏,唱唱语录歌,祖国的艺术不是越来越枯竭和单调了吗?”

  张志新对毛泽东错误的批判,没有跳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范式。这一点是今天的我们不能苛求的。使张志新成了中国的女性苏格拉底的超凡伟大,主要不在于她在那个颠倒黑白的时代能有上述深刻、尖锐、超前的认识,而在于她在完全了解专制的逻辑的情况下,在她的生活经验和理性认识可及的范围内,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范围里,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队伍里,以她美丽柔弱之躯,拼尽了全部生命的能量,坚持了民主、平等、思想自由、实事求是的科学理性这样一些普世价值;坚持了与这个范围内的荒谬与邪恶的不屈斗争,寸步不让,至死方休。

  笔者在“普世价值论”一文中,曾指出过垂直维度的普世价值的作用是,使人能够辨别善恶,择善弃恶,使人对效用性价值的选择有了方向性,使人对水平维度的人文价值的创造与丰富具有了反映人的精神超越性的同道之美,使人类精神能在天人关系或神人关系中,有可能不断地向上提升超越,而达到神圣的境界。从轴心时代开始,垂直维度的人文普世价值就通过三种形式渗透到中、西方社会中。

  一是造就了中、西方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无数达到了普世人文价值的伦理高标的英雄豪杰和文化伟人,给人类树立起千古为人的典范,而撑起中西文化的人文境界高度。二是通过国家或教会的鼓励和知识分子的传播而普及于社会各个层面,渗透于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中,渗透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中,比如中国儒家伦理主张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比如西方的基督教伦理主张的对上帝的信、望、爱和智慧、正义、勇敢、节制;……中西社会几千年的历史能延续下来,人类社会能保持其延续与发展所需要的秩序,人际关系能保持其生存所需要的一定程度的和谐,人类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能一代代地积累下来,没有这种普世伦理的支撑作用是不可想象的。三是通过具体化为某个阶级或阶层内部的道德规范,而在其范围内发生影响。比如造反的奴隶,不会对其造反对象的奴隶主讲忠诚信义等等,但是在奴隶造反者内部却会强调这些美德。家族之间有世仇而彼此视为不共戴天会主张对对方格杀勿论,然而在家族内部,却仍旧要强调慈孝亲情。在历史过程中,普世伦理曾以非常局限的形式渗透在人类社会行为中。假如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这种普世伦理的维度,人类群体性存在方式都是不可能的。那样的话,人类社会就从不曾超越物性和兽性而具有属人性。(参见http://www.chinareform.net/ggsxz/liulihua/“普世价值论”之二)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劳动阶级至上的价值原则,实事求是的认识原则要服务于无产阶级立场,民主、平等、思想自由这些价值不适用于非劳动阶级和革命队伍之外,但却毫无疑问地适用于劳动阶级特别是共产党内部。而在那个“文革”时代,一切都变成毛泽东说了算,在共产党内部这些价值原则也都不再适用了。当时的中国、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生活被扭曲到这样的程度,只要运用正常的理性,就可以发现问题,可惜的是党内多数、民众的多数已经被毛泽东鼓励的对他的偶像崇拜和对毛泽东思想的迷信忽悠成了任人驱策的行尸走肉,中国人已经被历次政治运动整治成了不敢在关系到党、国家、民族前途的大事情上,独立自主地去观察、去判断、去思考、去谈论自己独立见解的聋哑族群或鹦鹉物种。在这种历史氛围中,张志新坚持了她作为一个中共党员的理性思维,坚持了在共产党内部应当坚持的民主、平等和实事求是。她说:“一个真正的马列主义政党,必须把原则放在第一位。不能拿原则去做交易,忽而赞成这个,忽而赞成那个。”“不行!我还要走自己的路!”“见错不纠,不促其改变,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其实张志新自己要走的路,或她所坚持的真理内容十分简单:眼见的事实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一贯用来教育党员和人民的思想不符;用来打倒所谓的“走资派”、“反革命”、“叛徒”的理由与事实不符。简单地说就是,当权者指着鹿说,这是马,多数人都跟着说,是的,这是马。而张志新却坚持说,不,这不是马,是鹿。

  这种坚持所以伟大,是因为她首先要直面的是在专制的权力规定了的生与死之间作选择。张志新知道专制的逻辑:你一定要坚持马不是鹿吗?那就让你死。可张志新还是坚持要说她见到的真相。张志新也有内心的痛苦:“我自己斗争得很激烈,就是投降还是不投降?不投降,有后果;投降,自己又做不到。以前我还想自己的事,算自己的账,两个家庭(亲属)加起来二十一个人,这些人就是都抛掉了,又有什么了不起!阶级斗争就是这样。我是共产党员嘛!为了自己的家,忘了自己是共产党员——这不行!”

  这种坚持所以伟大,还因为它不得不在同样是专制权力残忍地规定下,在亲情与真理不能两全之间放弃一样。张志新也曾扪心自问:“如果出自个人,难道家庭父母子女不值得牵挂?远离双亲、子女一年、二年……若坚持立场观点不放,也许就永远不能相见。世界上母亲千万个,哪一个没有慈母心?难道说唯有我张志新的心最毒狠!?不,凡是了解我的人都不难得出评论。但为了寻求真理,这一切都可抛开”。

  张志新啊,我们中华民族美丽的女性苏格拉底,她既像苏格拉底那样在生死之间选择了以死殉正义,也像苏格拉底那样在亲情和真理之间选择了宁肯放弃亲情而不放弃真理。讲真话本来是生活中最正当也最正常的内容,真理与亲情并不是不共戴天的关系。然而专制的逻辑就是要扭曲这些天经地义的关系,就是逼迫人必须在其间作出痛苦的抉择。知女莫若母。张志新的妈妈这样评价自己的女儿:“像世界上亿万母亲那样她有一颗慈母的心。只不过它不是一颗平凡的心,这颗心不仅关怀着子女,而且关怀着人类。”(转引自怀新:“重读张志新”一文。)

  张志新活着的同事,曾对当时的情形有这样的回忆:

  “有一天,宣传部的同志们一起学习,让大家谈谈对‘文化大革命’的体会和认识,亮亮自己的真实观点。张志新想,既然党号召‘谈真实想法’‘亮真实观点’,况且这是党内的会议,便说了许多话∶她认为”文化大革命“”左“了,刘少奇不是叛徒、内奸、工贼,许多被打倒的老元帅、将军,老干部都是革命功臣,……就是这些话吧!我们当时听了都吓了一跳!

  ……我们这些和她共同工作多年的同志,个别找她谈话,我也找她谈过∶当然是希望她承认错误,让她检查一下。只要她检查了自己的错误,我们对上面也好说话,往上面报材料时,可以说∶她通过大家的批判帮助,提高了觉悟,认识了错误,并有悔改表现。争取作为人民内部矛盾从轻处理。可是她怎么也不肯。“

  “上面继续组织对她批判。可是每一次批判,她不仅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讲出更多的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言论。实在也没有办法!……直到她知道要逮捕她时,还讲∶自己是一个党员,这是自己的看法,在会议上讲出来是符合党章的,她也太天真了……这么一件大案,谁也隐瞒不了。头头们只好报到省革委会,省革委会当然要逮捕法办她!”(引自新浪网,韶华:“噩梦年代里的张志新”)

  世故的人们会说:张志新确实是太过天真用鸡蛋跟石头碰,而专制者则会歹毒地给出一句:想找死还不容易么?那么,张志新牺牲的意义到底何在呢?

  恰如怀新在“重读张志新”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张志新以及与她同样命运的一批民族精英在那个专制、黑暗、丑陋、人性被扭曲的年代,“以自己的鲜血挥洒出来一个‘不’字”。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不”字,实际上撑起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因为这个‘不’字挺直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使八亿人民不致被误判为八亿沉默的羔羊。”是的,这个“不”字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有义有情、爱真理、有气节、有骨气,证明我们不是一个只产生顺民、奴仆、太监、妓女的民族,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有种”,或者说,这个“不”字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是精神上的孬种!

  中国人啊!别以为让世人敬重的尊严,是我们用钱就能买来的;别以为单单综合国力的提升,就可以光宗耀祖;别以为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能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就为祖国挣得了荣誉;更别以为能倾一国之力,举办一个成功的奥运会或世博会,就能给中国人挣足扬眉吐气的面子。不是的。我们中国人真正的自信、尊严来源于我们伟大文化滋养出的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坚守正义的傲骨和气节;来源于这样的事实: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在比苏格拉底时代黑暗、残忍、严苛百倍的社会中,竟能产生出苏格拉底式的人物的伟大民族。而且我们中华民族毫不逊色的苏格拉底,竟然是方方面面都最美丽无暇的女性!

  今天,在我们超前地进入了“消费时代”,整个民族陷入挣钱吃饭、票子、房子、车子、恋爱、追星、……等等为生活最高价值的纸醉金迷的情况下,张志新以及张志新们,以她们惨烈的牺牲,高高地在我们头顶上亮出一盏苏格拉底精神之灯。只要我们不去故意地遗忘、扑灭,这盏灯就会毫不含糊地诊断出我们精神生命的衰败、萎缩、断子绝孙病,提醒和告诫我们,人的生命的真正成长和价值实现不能只是停留于情欲、物欲、肉欲、权欲的满足。有人说,中国人现在已经进入了可以讲究生活质量的阶段了。似乎吃喝从止饥解渴发展到讲究色香味和营养,衣着从避寒保暖发展到讲究华贵美丽时髦,生活从疲于奔命发展到可以有时间有金钱旅游、参观博物馆、聆听音乐会、打高尔夫球……,就算是生活有质量了。是的,物质生活的提高确实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是难道忘了吗?先哲孟子早就告诉过我们:“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无道者非人,故意背道者则禽兽不如,恶比魔鬼。先哲们之“教”所教者,最重要的是为人的精神高度。只有人的精神生命在垂直维度上自觉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由的境界,才能真正使生命实现其善与美的价值。在任何时代,活着的人如果放弃这个向上的努力,只甘心于满足七情六欲的追逐,只要福利不要自由,那就是愚昧地将生命挥霍于动物式的存在状态了。张志新们放射出的苏格拉底式的精神光芒,其意义就在于,它时时鞭策着我们活着的中国人:你要高扬起人的自由精神去追逐正义拥抱真理,你不可使思想和精神沉沦于太监、妓女、猪狗、宠物,甚至于器具的水平!

  张志新烈士就义35年了。35年间中国社会确有进步,我们已经不太可能在坚持说“鹿”就是“鹿”的情况下再遭遇张志新们所遭遇的饮弹结局。然而,中华民族现在还远没有摆脱从张志新牺牲的时代延续下来的精神落后。诸如张博树坚持独立学者的立场被开除了公职,刘晓波坚持独立学者的立场被送进了监狱,这样的事发生了,发生着,且就是再发生,现在也还不会出人所料。还有,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辛苦创造的财富,很多都被贪官污吏霸占挥霍,GDP的连年增长远没有公平地惠及所有财富的创造者。不让讲话与贪污腐败互为因果的关系是不受约束的绝对权力下必会存在的一种逻辑必然。我们活着的中国人,作为张志新的同胞,只要还心存良知,就要在她的精神光照下,意识到:我们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美丽的复兴,我们还任重道远!

  在本文第一部分,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却只是明确地回答了第二问,即张志新和林昭以及与她们作出同样选择的那些中华儿女牺牲的意义何在。而对于第一问,她们以死相祭的是什么?还并未作相应地解答。这第二问,概括地,都可答之以"把自己的血肉之躯奉献给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奉献给她深爱着的这片华夏热土!"(赵锐:《祭坛上的圣女:林昭传》台湾秀威信息科技2009年3月1日出版,笔者引用的为电子版,下同。)而且在此意义上,不论她们以至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多少差异,也无论他们各自的认识达到了什么水平,他们为了坚持自己认识到的真理,都在明知挑战专制的必死结局的情况下没有屈服,明明是最懂得热爱生命和珍惜生活的人,却都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热血以及全部生命,因而尽管在认识上、抗争方式上会不尽相同,他们在人品或人格境界上却不分高下,都达到了人生的极致,都是以热血和生命使我们中华民族得享真正尊严的英雄。

  然而如果再要深入地作些更细致的考察,我们就能发现,林昭是所有牺牲在那个年代的英烈们中眼界和思想最为广博深刻、个性最为魅力四射、留下的文字也最多姿多彩鲜活生动的一位。黄河清在他的《话说林昭》一书中,以才女、侠女、烈女、圣女、美女"五女"誉林昭,可说是一点都不过分的。林昭这位中国女性的苏格拉底达到的人性高度,具有莫说是凡夫俗子,就算是英雄豪杰也不能一身而得兼之的四大内涵,这即是:在保持人性的本真方面始终如一的赤子般晶莹剔透;在精神生命的内向度修炼方面达到了超越任何终极精神被动的高层次的信仰境界;在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献作自由祭的过程中,展示出浓缩了天地灵秀、结晶了日月精华的天使精灵般的聪慧才智;而就其达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关于自己命运前途的认识的最高水平而言,她又是以鲜血弘道的具大智大勇而能知往查来、知其不可而为、只身担道义的先知。

  晶莹出入世的赤子林昭

  如果说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是一位透视了人之种种"贪心"的蒙昧,而硬要以对"美德第一"的执著去扭转当时雅典城邦盛行的奢靡之风的哲人师长的话,那么林昭这位20世纪中国女性苏格拉底就是一位在她短暂的36岁生涯中未曾沾染丝毫人的"机心"之圆滑,天然而然、我行我素了一生的"婴儿"或"赤子".林昭的同道、同学和亲人描述林昭鲜活个性时,既有说她热情、浪漫、真诚、率真、纯粹、直肠子、热肠子、侠义、豪放、坚强、外秀内聪、天真活泼、高洁、善解人意、平和、易接近……的,更有说她尖刻、辛辣、说话不饶人、只管自己痛快、不管别人受不受得了、喜欢抛头露面、嘴馋、不注意小节、情绪容易波动、爱哭、非常敏感而脆弱……的。这两个方面共存于林昭身上,若以"机心"观之,可能会叹息"哎,人无完人哪!"而以"道心"观之,则会看到它们折射出来的都是林昭的鲜活、顽皮、毫不世故的单纯、灵动和可爱。即上帝会说:她是我最可心的好孩子。

  林昭没有"机心",只有赤子之心,表现在她既不懂得为了照顾别人的面子、随声附和,更不会故意以愚掩慧,假装谦逊拙讷、愚笨或女子有德无才。当然她也绝不会出于对自己处境的深谋远虑、明哲保身、左右逢源、迎合谄媚。林昭可说是保持了纯真、透明、坦荡之心的"小顽童".这使人想到老子相比于为了混日子不是唯唯诺诺便是阿谀奉承,出于虚礼和面子不是轻易地言不由衷地赞美便是不负责任的贬损,盲从于凑热闹、赶时髦,趋利争名若骛、避害弃义恐慢却还自以为聪明的俗人而自嘲"我愚人之心也哉!""如婴儿之未孩,……独顽且鄙。"(《老子》第二十章)老子的意思是,他始终进入不了也不屑于进入那个由算计心、虚荣心、妒嫉心、利害心等等建构起来的世俗的游戏规范。老子是步入老年而悟到,赤子者乃真不离大道者,林昭则是从未老过,并未经老子这样的反思,一直就是赤子。她讲出让人听起来尖刻之语时,本心并不是有意地要去刺激别人,想着盛气凌人,满足一种支配欲,而是她原本就像聪明的小孩子一样,对于任何善意、恶意、无善无恶意、兼善兼恶意的,玩笑的或严肃的话语,凡有不同见解的,都会作出直截了当明白无误地应对,而且其反应之敏捷,应对之滴水无漏,常常会大出对话者的意料,而不好再有说辞;她之让人感觉喜欢抛头露面的表现,也绝不是为了换取什么名利之得而有意为之,实在是因为她像孩子一样,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拥有的生命活力和美的创造力表现出来。这种创造欲和表现欲属于人之为人的美好本能,本来是人普遍地从生命的本源得到的恩惠,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心有同好的。想想看,当我们用自己的双手烹出美味佳肴、缝制出合体舒适的衣着、绘出美丽画卷、演奏出优美的音乐,吟咏和书写出动人的诗词文章时,……当我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成就起任何美好的精神或物质产品时,从最原初的潜意识上,不都是在享受作为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之乐的同时,也追求着装点我们生存于斯的这个世界,使有缘人分享美好,而把这种创造带来的美感加以扩散吗?当我们把自己拥有的美好与人分享,而给别人带来眼睛一亮、心头一热、精神一振、会心一笑时,那种唯人才能有的精神享受难道不是非常美好吗?只是,我们成人在展示这些美好时,会想到需要防范、甚至需要利用别人的算计心、虚荣心、妒嫉心、利害心,而林昭这个永远的"小顽童",则既想不到防范更想不到要去利用人性的这些弱点。所以,她所蕴涵的那些灵秀精华自然涌流出来时,也就既不会藏着掖着,更想不到要给它们磨棱去角,改头换面。

  孩童做他们想做的事时,比如做游戏,会非常投入,非常地认真,也非常地快乐。他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不是为了讨好什么人,也不是为了游戏之外的功利目的。他们享受游戏只因为游戏本身能带来快乐,别人怎么看,他们根本想不到,也不会去计较游戏会有什么其他后果。林昭保持这种孩童个性可说至死方休。最能说明她的"独顽且鄙"的孩童个性的,是与她生命的悲壮大剧相关的最后一次"调皮".林昭原于一九六五年被判刑二十年,改判死刑立即执行前她正因病住在监狱医院里。这个改判的直接导火索,林昭的母亲许宪民生前曾告知过她的一位民革朋友,"某日病房里悬挂的领袖像上,一双眼睛忽然看去血淋淋的,化验室验出是有人用血涂污。这在当年可是反对领袖的'现行反革命'大案。监狱很快查出是林昭用经血涂抹,为了指责他有眼无珠,不明是非。"(黄河清《话说林昭》第十八回,笔者引用的为电子版,下同)林昭在牢狱中饱受地狱般的非人折磨,后又在理论上看到毛的思想存在的致命问题,她之蔑视和不屑毛泽东,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是这种想象力,这种异想天开的冲动,这种根本不顾自己是在养病,不计行为后果的做法,却是只有林昭这样的"小顽童"才能想出来、做出来的。

  或许许多以"成熟"自诩的人会对林昭的"小顽童"个性有所不屑。但是在笔者看来,只有受到上苍厚爱、或得神恩宠的人才有可能形成这样的秉性并一生保持下来,这样的人之稀缺可说千万人里挑一都不过分。林昭的聪慧一方面得到了父母亲基因的遗传,――父母是不能选择的;另一方面从小得到了外婆的宠爱和父亲的悉心教诲。还有她少年时曾就读于教会学校、跟从母亲出入于各种社交场合并出入监狱、等等,这些独特的成长环境和经历都是不能选择的。在她幼年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她的活泼、好学、上进、聪慧、想象力和多才多艺一直得到肯定、鼓励和培育,这种只可用"天赐机缘"解释的难得的生长环境,不但使她的情商和智商得到极好的开发,而且使她的性格与自卑、嫉妒、算计、势利等等"小人性"无缘。表面看来,她的确在许多方面――如能诗能文、才思过人、以及瘦弱多病、嘴不饶人、等等――都非常像曹雪琴笔下的林黛玉,但是,林昭的性格更准确地说,是善感而不多愁,其敢想敢说敢为,其豪放、洒脱、勇于担当、执善固执,境至天爵,慢说一个林黛玉,就算是《红楼梦》中所有正面形象加在一起也不能与之相比。与其说1957年前的她像林黛玉,莫如说她首先是一个品学兼优、爽朗热情的阳光女孩更切合实际。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认为林昭死于她的性格。绝不是的。林昭是死于时代的黑暗和扭曲容不下她挺身而出坚守光明和正义。假如她一直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上,沿着毛泽东指引的方向走下去,就根本不会有"组织性与良心的矛盾",她的性格或许像《亮剑》中刻画的李云龙那类人的性格一样,在官僚体制下,不能飞黄腾达,可却绝对不会导致她死于死刑。

  那么林昭这样的"小顽童"存在于我们这个已经如此世故老成,人人都要戴着沉重的面具才能生活下去的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呢?就在于启发给我们一种人之本真的存在状态。人类文化发展至今,先哲先圣们用心建构起来的种种原本是要在维护人的本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协调人际关系的礼仪规范,却几乎都被人之"机心"玩弄糟蹋,变成了遮盖和纵容人性之丑的脂粉,而使各种可贵的资源都浪费在曲线达成的周折之中。仅以"虚假广告现象"或"炒作现象"为例:虚假广告或自我炒作都要占用资源,其本身对于受众不但没有使用价值,反而有误导的作用,使受众成为商家或炒作者达成一己私利的工具。受众要花时间辨别这些信息中的真假和水分,久之,一种剔假缩水机制就变成了生活所必须的能力和思维定势。"假作真时真亦假",当他们相遇没有任何搀假和水分的货真价实的信息时,反而会习惯性地剔假缩水,之后断定它们不值一顾。我们现在每天不都在走着这种浪费生命、浪费资源的弯路吗?其实诚实和本真才是大智慧的基石。人类的思想,特别是学术研究现在多是缠绕在细枝末节上吹毛求疵,流于浮躁、空洞与浅薄,原因何在?用庄子的话说,那就是"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篇》)林昭一生未改的本真"小顽童"的秉性,是我们进行人性反省,返本归真的重要参照。

  但是,林昭不尽是"小顽童".

  本真"小顽童"再怎么纯真顽皮显然是既对付不了"正铐"、"反铐","一副反铐,两副反铐;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林昭: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对付不了被唆使的刑事女犯们"又撕、又打、又掐、又踢,甚至又咬、又挖、又抓的疯狂摧残",(张元勋: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见《林昭,不再被遗忘》(许觉民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01页),也对付不了投林昭这只"小馋猫"的美食美酒之所好的利诱的。而林昭虽是极会品位和享受生活之美,并且潇洒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友同享一桌馐(参见倪竞雄:沙雕美食,遥祭英灵,《林昭,不再被遗忘》第171页)的程度,但显然她没被利诱也是不可利诱的。本真构成了林昭之成为林昭的重要人性基础,却不能解释她的酷刑不能屈,安逸不能诱。是什么力量,使她达到了与苏格拉底同样的任何邪恶无法战胜的精神高度的呢?答案即是:信仰的力量。

  内向度修炼的圣徒林昭

  笔者在"找回我们失落的精神命根――重建中华民族天道信仰刍议"(参见http://www.chinareform.net/ggsxz/liulihua/)中对信仰者的层次和信仰的力量作过一些梳理和归纳。概括地说,信仰者可从其信仰的状态被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迷信,信仰者会盲目地或完全非理性地相信并通过真诚地供献、甚至某种类似奉承、贿赂的手段,感动超自然的力量,企求达成某种具体的功利目的――如生子、发财、祛病、避难、平安。中间层次的信仰者不求现世功利,为了能免进地狱、修成正果、死后得进天堂,或下世得福报这种超验功利,可以舍弃许多现世生活中的名利,而成为无私奉献的人。可同时,他们难以跳出终极精神被动,通俗的说,他们在所信仰的神及其凡世代理人面前永远会诚惶诚恐、唯唯诺诺、盲从被动。而信仰的高级层次则表现为,信仰者的一切善的选择已经不以天堂、地狱、来世福报为前提,其精神已经进入了神的国或天的庭,信仰者自己就是一个自觉而能动的无条件地善待世界的善源。就其精神高度来说,已经达到神圣者的境界。

  低层与中层信仰对于信仰者个人的道德提升、身心健康和精神定力的获得,对于社会和谐、健康地运行都是积极的力量。但是只有自觉的高层次信仰才能统摄并整合起人经验生活中的所有价值,使人的生活向神圣境界开放,形成一种鼓励人在精神上不断超越、不断提升品位、扩大内涵、求真、趋善、爱美、仰圣的善源。对于信仰者个人来说,高层次信仰一是可使信仰者通过信仰的形式在精神上突破个人的有限性而获得无限的精神支持,因此会表现出一种超越利害、生死的自信、从容和坦然,一种不被物役不受欲惑的心灵自由;二是由于有了对生命终极意义的领悟,信仰者在通往死亡的整个生命活动空间和生命旅途中,内心有一盏明灯照耀,因而在面临各种人生选择时,能自觉地做出符合善的选择,使其知、情、意或智、美、善能力的培养与实现更加自觉,做到当仁不让,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三是在信仰对象面前,信仰者深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同时意识到生命得自存在源头的无条件惠予,因此会有一种真诚的感恩心态,尊重生命,待人谦和、理解和同情人存在的痛苦,有分寸、能包容、好学不已,不会陷入不知以为知、不能以为能的愚昧与狂妄,也不会形成那种在低、中层信仰者中很常见的对非信仰者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傲慢。

  当然,能开发和承载这样的力量的信仰必须是正信。而正信的规定性一是信仰对象必须代表无限的终极实在,而不能只是人在经验生活中可以触及、占有、支使的任何经验性的存在。这是因为,任何限定在经验范围的对象作为信仰者实现自我超越的参照,都会限定人、阻止人不断提升精神境界的道路。二是信仰对象必须能以�在至高端展示的终极价值涵养、浇灌、培植其下的垂直维度的普世价值――特别是普世人权价值和普世伦理价值,并且肯定由垂直维度普世价值规范的水平普世价值的正当性和有益性。作为信仰对象的基督教的上帝、佛教中的佛法、中国儒家、道家的天、道,都有这样的功能。反过来说,任何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垂直维度鼓励非普世价值的,无论是宗教的或理性的所谓"信仰",都必定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导致自觉或不自觉的反人道的罪恶。

  信仰者若能达至这样的信仰境界,并不是信仰对象一方面的事,还有信仰者如何信仰的问题。基督教把皈依主基督视为恩宠,把这种在精神上找到自己的家,当作是一种可欲而不可求的大福份。虽然上帝之家的门向每个人敞开着,可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迈进上帝的家门。什么样的人可进?那些"欺心"之徒,无论他们是否受洗、礼拜、颂经、自称基督徒,实际上都远没有进入上帝的家门。只有真诚、执著、热情地向善而活的人,生命不息就修炼不止的人才能被上帝捡选。而林昭恰恰就是一位一生都在追求人格完美的内向度修炼者。

  谈及林昭达成圣徒境界的信仰之路,让我们从分辨黄河清的一个刺激了许多真爱林昭的人的感情的判言入手。这个判言即:林昭年轻时曾经"认贼作父"(参见黄河清:《话说林昭》第二回)。林昭在成长的过程中,确曾发自内心地把毛泽东视为她"最亲爱的父亲",如果先认定毛泽东为"贼",那么林昭的曾经"认贼作父"是一个谁也无法抹煞的事实。然而笔者认为,若能实事求是地具体地历史地分析,则会看到,用"认贼作父"来定性林昭这一情感经历是极为不妥的。

  "认贼作父"这个成语中有一个潜涵着的意思:卖身投靠,即明知其是"贼"却为了一己龌龊肮脏卑鄙贪婪之私欲而放弃良知出卖灵魂拜倒于其脚下与其同流合污并为虎作伥者,才可谓之"认贼作父".林昭之曾认毛泽东为"亲爱的父亲",却是她真诚执著热情地向善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走向正信的必经一段,是生长在那个年代的林昭,只要追求进步光明就必定躲不过去的。

  信仰是人意识到并要精神地超越自身的终极有限性的需要和努力。意识到自身的终极有限性有消极和积极两种情况。消极的途径可比之为"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人在绝望中要找到一种提供无穷力量的终极精神支持,而找到信仰的对象。积极的途径则可喻之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在顺境中热衷于追求精神的更美更善以及至美至善,而走向那虽空灵却又实在的百善源头。林昭走向信仰之途属后一种情况。她一生追求进步、追求光明,始终是想做时代进步最前端的弄潮儿。内向度修炼要求修炼者遇挫遭辱时"反求诸己",把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坎坷挫折视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把来自他人的各种侮慢不敬都视为精神境界提高的条件,老子之"不善者,善者之资"就是此谓。林昭的至交好友倪竞雄回忆起青年林昭时,还由衷地叹息:"林昭啊林昭,你想成为毛泽东时代的好青年,心不可谓不诚,志不可谓不坚。你追求进步之愿唯天可表!你对自己要求那么高,总觉自己改造世界观方面做得不够好,为此你常常自责、苦恼。"(参见赵锐:她是那么鲜活的一个人——上海拜访倪竞雄,《祭坛上的圣女:林昭传》附件4)这正是林昭处在共产主义信仰阶段时的自我修炼状态。

  1949年国民党政权的倒台和共产党上台,从失败的国民党一方面说,根本原因在于其专制腐败瓦解了自己的统治;而从胜利的共产党一方面说,根本原因则是它在反对国民党的黑暗专制统治时,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替天行道的进步意义。这个现在看来不过是专制统治换汤不换药的改朝换代,在当时却是亲历的推进者们由衷肯定的一场横扫旧社会陈腐臭气,以清明的政治代替腐烂的政治的历史巨变。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遗产以及来自西方的民主改良的自由主义主张都无力改变当年国民党专制黑暗与腐败统治的情况下,医治这种顽恶痼疾,非马克思主义这种以毒攻毒的药方莫属,毛泽东则是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领袖。毛在当时即是人间光明大道的人格代表,更是救世真理的化身。当时最坚决也最有效地与专制黑暗制度做斗争的有组织的进步力量就是以毛泽东为领袖的共产党。恰恰赶上了参与了这个王朝更替过程的青年林昭,受母亲的进步思想影响,不避异常艰苦和生命危险,不但跟着妈妈坐过国民党的监牢,甚至还上了当局的"黑名单",仍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反抗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正义斗争。当她亲身参与进去了的这个合乎道义的解民倒悬的斗争,从地下状态迎来了全国性胜利时,她的率真、她的热情、她的向往光明,使她怎么可能当时不在她认定的人间正道上举着红旗往前走,使她怎么可能不真诚地倾情热爱共产党、敬仰毛泽东?对于为了让自己精神趋于更加完美而一直真诚地做内向度修炼的林昭来说,此时的共产党和毛泽东之于她就像是基督教会和耶稣之于基督教徒,是信仰的对象,是她完善自我,提升境界的真实参照。也就是说,毛泽东那时不能以"贼"谓,林昭之真诚地把毛泽东当成是她"亲爱的父亲",更没有一丝一毫卖身投靠的意味,恰恰相反,那是一个阳光女孩追求光明与正义的真实可贵因此不可沾污的情感。

  我们今天站在被时间搭建了60年的历史台阶上,去指责那个时代的中华民族最杰出的精英的愚昧实在是太轻佻了。那时的林昭就是在这种对毛泽东的准信仰中进行向内的精神修炼的。她为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不听母亲的话去报考大学而自作主张报考了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专科学校;为了参加共产革命,不惜和家庭"决裂",甚至签下母亲气头上设计的"活不来往,死不吊孝"的"契约";她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在经历了各种被领导穿小鞋、被打击报复之后,没有把自己变成"识时务"的势利小人,相反,她要求自己"更积极地工作,为党的事业努力";等等,都是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内向度修炼的表现。甚至她当年参与"舌战神父" 、"缸冻地主"、参与镇压汉奸恶霸地主,"看到他们这样死了,心里和直接受害的人民一样扬眉吐气"――这种种与她满腹诗词锦绣、满腔美感真情、一颗善良热情本真的少女芳心都格格不入的"冷酷残忍",却恰恰与当时她的自觉内向度修炼是内在统一的。这种统一有一前提,即,她那时虔诚信仰着却远未看透的主义,给此种残忍提供了一种合乎道义的解释:对阶级敌人的冷酷无情,恰恰是对劳动人民的赤热深情的表现。而这种残忍的道义性又似是在对付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中刚刚得到了确证。是的,"新中国"在这样一种"道义"支持下必要走向新的专制制度,可这一历史逻辑还没来得及展开,怎能要求林昭这不满20岁的小姑娘识透这种理念误导的玄机呢?可历史就是这么无情:这种主义的逻辑,毫不含糊地要求依凭着有无财产而把人分作泾渭分明互相敌对的魔鬼和天使两派。在这样的逻辑下,即使对这些"魔鬼"斩尽杀绝,也会问心无愧。

  要看到,林昭对共产党和毛泽东的真诚热爱,对应着共产党打下天下之后那个新王朝的政治相对清明时期,对应着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还未识其"庐山真面目"的愚昧阶段,也对应着林昭远未曾在政治上成熟起来的单纯幼稚状态,因此也就对应着她人生这一阶段真诚的内向度修炼误将劳动阶级至上的非普世主义认作至善标准这样一种修炼迷途。

  然而,林昭她只要不丢失她赤子的本真,只要坚持真诚地追求光明、正义和真理,只要是保持住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挚爱,只要一直不放弃这种追求精神生命完美的内向度修炼,她就注定会超越这个阶段的认识水平。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任何容纳不了人性向善的狭隘的非普世主义,一定会为林昭真诚求善的内向度修炼所突破。类似于基督教中的圣保罗,他确曾在无知中残酷地残害过基督教,但他还是被拣选为圣徒,并为了传播福音而献出了生命。林昭也是注定会被捡选的,在基督教圣徒的坐席上注定会有她的位子。

  1957年北大反右运动中,林昭从不能容忍具体的"出尔反尔"到不能忍受党的"误解",从不能理解"我们不是号召党外的人提意见吗?人家不提,还要一次一次地动员人家提!人家真提了,怎么又勃然大怒了呢?"(张元勋: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林昭,不再被遗忘》第84页)到不能理解党的整个反右指导思想,这是她回归正信的思想机缘。她在1957年6月10日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

  党啊,您是我们的母亲,母亲应当最知道孩子们的心情,对母亲不必要歌功颂德,母亲最爱听的是她的毛病。因为爱的深沉,才恨得更狠,对爬在母亲身上的病菌更不能容忍。为了母亲能更好地领我们前进,母亲的病就是我们自己的病,让我们帮助母亲清除毒菌。尽管孩子过于偏激,说错了话,怎么能说孩子怀有敌意?甚至一脚把孩子抛入"反革命"的泥坑。我要吼叫,决不允许!可悲的事终于发生,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社论两天来的局势,是在全国范围内有意识地收缩这次民主运动了,组织和号召开展所谓的反右派斗争。看来,热爱真理、民主、自由的人们将大难临头、在劫难逃了。悲剧,历史的悲剧。(赵锐《祭坛上的圣女:林昭传》第二章:觉醒〈1955——1959年〉)

  林昭从党的小红人儿、骄人的北大才女,一下子变成了党的敌人、右派分子、革命斗争的对象。在这种精神遭遇强烈刺激和百思不解的煎熬中,她的内向度修炼从曾被扭曲的善恶标准下重回普世主义的正道。只是到了这时,她才真正体会出基督教正信的力量所在。

  我指着永生的神起誓:

  (我的生命尚在我里面,

  神所赐呼吸之气仍在我的鼻孔内。)

  我的嘴决不说非义之言;

  我的舌也不说诡诈之语。

  我断不以你们为是,

  我至死必不以自己为不正。

  我持定我的义,必不放松,

  在世的日子,我心必不责备我。

  那时林昭跟难友也是恋人的甘粹说,这首诗叫她惭愧不已。她深刻地检省自己:"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下,我曾说过多少不义之言、诡诈之语啊!他们就是那么一帮魔鬼:你越作贱自己、作贱亲人,他们越高兴;你越颠倒黑白、口是心非,他们越满意;你越不要尊严、放弃真理,他们越认可。他们要的就是奴才!就是太监!就是没有人性的机器!不,我不愿意再被他们左右!从今以后,我以我的良心发誓:'我断不以你们为是,我至死必不以自己为不正。我持定我的义,必不放松,在世的日子,我心必不责备我!'" (赵锐《祭坛上的圣女:林昭传》第三章:抗争〈1960——1967年〉)

  林昭是抱定了这样的正信坐监狱的。由于她一直未曾改变的赤子本真和上面谈及的贯穿一生的对至善的执著追求,她不需要经历信仰低层的学习和打磨,也不需要经历信仰中层的锻炼与考验,她在远大于约伯所经历的痛苦经历中,没有丝毫对主基督的怀疑、抱怨。反右中体验到的人心污浊、人情冷漠,牢狱的黑暗压抑、镣铐的冰冷沉重、狱吏的狰狞残忍,反倒给了她一个大彻大悟的契机,她从信仰的迷途恍然大觉顿悟彻返,从此公然以基督徒来定位自己,且一下子就回归到信仰的最高层次。这有她留下的文字可证。

  在《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中,她称自己是"一个奉着十字架作战的自由志士","秉着民族意识与基督精神",奉行的是"基督政治的路线",她肯定自己"在相当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忠诚地尽到了自己的力量",而这首先是凭了"自己迷途重归的基督徒的良心".她这样把自己的有限生命与作为善之本源的无限合而为一:"作为基督徒,我的生命属于我的上帝——我的信仰".

  像安童生童话里的小男孩儿对自己看到皇帝没有穿衣服的真相没有怀疑那样,林昭先于历史几十年就给自己作了一个今天以及以后的人们都再不能改变的千真万确的定论:"我想我还是没有错!诚然天下没有不犯过失的人,然而我所谨守、恪守而且坚守的始终只是上帝仆人的立场!既然主人的仁心并非一种错误,则仆人的仁心本系仰体天心,自亦不构成为错误!是的,我没有错误,作为一员自由战士我没有什么错误!作为一个中国青年我没有什么错误!而作为一名基督亲兵,我更没有什么错误!"

  她发出了唯有达到信仰高层次的圣徒才能发出的铿锵宣誓:"既然我的生命属于上帝而且已经活过那么些艰难困顿以至于严峻地残酷的日子,那么,无论病躯怎么衰弱,假如上帝要使用我而要我继续活下去,我一定可以活得下去!信仰以及意志至少可以帮助我遏制病魔犹如'遏制中国'一样,而假如上帝需要我成为一个自觉的殉道者,我也只会发自衷心地感激�赐与我以这样一份光荣!"(《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

  笔者读至此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就会想起牛顿1662年大学二年级时,曾在笔记本上记下的虔诚祷告:

  上帝啊!若我心偏于邪恶,请勿成全我;

  不是为得祝福来跟随你;

  不是只在教会中渴慕你;

  让我做个敬畏你的人,

  且因着敬畏你,

  而不畏惧邪恶的人。

  也不禁会联想到谭嗣同这个佛教徒《狱中题壁》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唱。还不禁会联想到我们中华先圣孔子在周游列国推行仁政遇到生命危险时那份由对予他以德的天的信仰而来的从容自信、平静坦然。林昭与他们在信仰达到的层次上何其一样!这就是高层次信仰者所能达到的心灵自由的境界,就是高层次信仰赋予信仰者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力量!

  所以,林昭作为中国之女性苏格拉底,不止是留给了我们一个生命本真的存在样板,还留给我们如何使自己的人性向着至美至善的方向自我塑造的宝贵经验,展示给我们一条如何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的正信之路。林昭正是在这条信仰之路上,超越了生死,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生命献作了自由祭的。

  献作自由祭的天使林昭

  林昭对自由的追求,不但是以生命活出来的,且是以生命死出来的。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来说不啻一种幸运的是,她追求自由的心迹,再也抹不掉地留在她杜鹃啼血成就起来的那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朽诗篇中了。从自由体长诗《海鸥之歌》、《普洛米修士受难的一日》到古体诗《秋声辞》、《自诔》、《血诗题衣(九首)并跋》,以及发挥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之意,血书题于监号墙壁上的四首《自由吟》,……读之诵之,不但让我们感到林昭心之善美刚正、思之高远深遂、情之脉脉动人、辞之磅礴潇洒――这些都跃然纸上;而且这些文字所具有的精神能量,有缘者读之,有如沐净化灵魂之浴,吮吸丰富的人类精神营养乳汁,感悟本真与神圣的韵味,……大有使人心澄明,视域扩大,境界提升之效。这种因崇高、美丽、聪慧、纯粹达到了相当的境界因而具有了感化人的功能,我们归之为"天使性".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美神、智慧之神、艺术之神似都是女神,或女性天使。虽然从流传下来的关于她们的故事中,我们知道她们的人品境界或修养层次跟浸染于七情六欲,未摆脱"无明"与"有情"的人相差不多,即远未达苏格拉底的水平,但我们还是认可,她们是各司其职的天使。那么林昭这个质本洁来还洁去,未曾污淖陷渠沟的中华天使又所司何职呢?她所司之职,今天看来,很容易概括,她是以短暂、忙碌、病弱却光芒四射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无以复制的倾情、倾能、倾命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个作品的主题,就是:自由。

  林昭是司自由的天使!

  她的司自由之职可不像希腊女神们那样轻松、超脱。她有着一点不少于苏格拉底的对自由的热爱和执著,一点不低于苏格拉底的人品与境界,可她生活的环境却远不如苏格拉底的那样温情与平和。这个美丽天使在监狱中饱受折磨,忍苦之血向内流进自己的心,向外流先是化作墨变成可以示人的文字,最后又在只值五分钱的子弹射向她后,血流向下,浇灌了我们中国的大地。林昭呀!你这个天使在司自由之职时,怎么竟然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搭了进去?怎么竟然把自己的生命都献作了"自由祭"?

  但是她毫不犹豫,也永不会后悔,哪怕再让她到中国来做三十次自由天使,她还是不会改变她的这种尽职尽责,用她自己的诗句表达,即是:

  即使我有三十次生命的权利,

  我也只会全都献到神圣的自由祭坛上。(林昭《海鸥之歌》)

  理解自由天使林昭,有必要讨论一下自由的内涵。

  自由,如若只把它理解为不甘约束而渴望随心所欲,那还只是人与所有具有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所共有的动物本能。这种本能当然也属于人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却并不是把人与其他非人存在区分开来的特质。标志着人的特有本质的自由,不是指这种生理和心理本能,而是指由于具有特有的理性、情感、意志、实践等能力,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存在的规律和领悟、选择、实现生活的意义。

  这种作为人的本质属性的自由,在人存在的系列里是一种最基本的或最低的终极价值。这样概括,一方面是说,这是为人的底线,不能再往下掉了,丧失这些自由,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理性有可能做出恶的选择,人的自由本质的实现,其结果并不一定就是善的。但是,如果人为地,特别是有组织地、制度化地剥夺、践踏人的自由本质,就必定是蔑视人性、反人道的罪恶。当这样的反人道的情况发生了,与之进行斗争就必定是正义的。

  人听到"兔崽子"、"狗东西"之类骂人的话,会感觉受到莫大的侮辱,而人被剥夺了自由,不能实现作为人的本质,不能人样地活出人的尊严的时候,受到的是辱骂成真,即真的被非人化了的伤害。比如将人像宠物一样豢养,像花瓶一样摆设,像橡皮图章那样使用,像牛马那样驱赶,……人的生命在生理上虽然仍可维持"活着"的状态,却并没有把人当作人来对待。所以,说"人本质上是自由的",第一,意味着每个人,只要是人,在其具有自由本质的意义上是平等的,人不能将其他人当作异类,工具对待。第二,意味着必须尊重人之为人运用理性思考、判断、表达和选择的权利。也正是在此意义上,裴多菲那首《自由与爱情》才具有了恒久的感染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人的自由本质要通过三条途径才能充分而完满地实现。一是"消极自由"或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由――指人的基本权利免于强制和干涉和人格尊严不被践踏的自由,要得到充分保证;二是"积极自由"或认识论、实践论意义上的自由――即人主动和能动地选择、创造、和实现意义的自由,要得到肯定和鼓励;三是心灵自由或"内在自由"――亦可称之为伦理学意义上的自由,要得到赞美和支持。心灵自由体现的是主体与自身的精神内向度关系,其内涵是人自觉地在道德上择善而行。心灵自由需要通过自觉自愿地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自律与身体力行,不断地通过自我修炼而向神圣境界提升与超越才能达成。"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都是外向度自由,心灵自由则是人的内向度自由。人的自由本质的完满实现,要求两个向度的自由的全面达成。"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有这样的关系: 前者是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后者必须以维护和保证前者为前提,不能不顾或反其道而行之。而外在自由与内在自由的关系则是,就人类整体而言,人所达到的心灵自由的水平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外在自由作条件,而外在自由的实现又需要民主制度作保障。

  在政治专制和思想专制的社会条件下,多数人的基本权利不能免于强制和干涉,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制度性蔑视。在人们理性地独立思考、讲真话就要付出自由甚至生命代价的情况下,人的主动和能动地选择、创造和实现意义的自由会极大地被压抑和窒息,大多数人的灵魂都会被扭曲。丧失起码良知的人格会如鱼得水,大量繁殖,高速复制。正直善良诚实的人会活得非常窘迫,做庸人容易做好人难。人的自由本质无法充分完满地实现,会被驱使着向动物甚至魔鬼的方向堕落。专制制度既是人性中潜在的恶性张扬和实现的恶果,又反过来提供给人的恶性得以存活并肆虐的土壤条件。当一些人的人格尊严及基本权利被制度性地蔑视、剥夺、践踏时,也一定会导致蔑视、剥夺、践踏者一方人性的扭曲,结果是专制者与被专制者两方面人的自由本质的萎缩和丧失。无论他们的生理欲望或生存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无论他们是否具有正常的感官知性,无论他们是否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无论他们智商和情商是高是低,无论他们受没受到过高等教育,他们在垂直维度上都达不到完满的人的水平。他们不是主子便是奴才,不是成为牛马猪狗、花瓶宠物、行尸走肉,就是成为助纣为虐的精神上的太监妓女、专制统治者豢养的走狗,或嗜血成性、残忍凶恶的豺狼、蛇蝎、恶魔。专制社会垄断了权力的权力者一方,能垄断和支配各种资源,因此可以在权力的保护下任意妄为,其必然的结果就是给无权者造成各种贫穷与苦难。

  自由和尊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尊严并不等于有面子。面子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的虚荣,那些没有觉悟到自己的自由本质,却有地位、权力以至金钱的人,以为自己有"有权"、"有款"、"有腕儿"、"有面子",就有了尊严,其实这种"尊严"是虚幻的。人真正的尊严,是由于主体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自觉,而具有了对意义的自由选择能力和对自己的选择能够承诺负责的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尊严得自于人对自己人格的自尊与自信,得自于人对自己作为人的自由本质的认可与坚守,得自于自觉地人道地对待他人。相应地,尊严的实现,第一要求平等地人道地对待自己与他人,不把自己视为低人一等也不把别人看作低己一等;第二则要求,每个人的人格被他人平等地、被社会一视同仁地人道地对待。本文第一部分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是由张志新、林昭这样的人撑起的。为什么?就因为她们在中国人的自由本质普遍地被扭曲、被践踏也被自虐的黑暗时代,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去坚持人之为人的高贵,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有这样的精神高度的。

  任何个人都不会甘心于自由本质被压制,人格尊严被凌辱的存在状态。但是由于人类有一个走向成熟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中,各民族的社会制度都由专制主导了其间的大部分,一直到17世纪之后,才开始改变。以国家暴力机器支持的权力者受人之动物性和恶性支配,都不想放弃自己的特权。无权者似乎只有两种选择,或者只好无奈地苟活;或者投靠权力,以自己的能力为权力服务而分得一些消极苟活不能得到的好处。两种生存样式如果以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的理想状态来衡量,都处于比被辱骂为"狗东西"更为不堪的境地。可是如果谁敢于起而争取恢复自己被剥夺的自由权利和尊严,势必会受到专制权力的惩罚。

  林昭体会到了自由作为人际关系的这种完整性。她说:

  自由,诚如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所说:它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要还有人被奴役,生活中就不可能有真实而完满的自由!何况——这一点不知哪位伟大的美国人可也有些体会及之,反正事实就是:只要生活中还有人被着奴役,则除了被奴役者不得自由,即奴役他人者同样不得自由!(《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

  林昭所以堪当中国的自由天使,就在于她把中国社会的缺乏自由视为全民族的灾难,她不肯在不自由的状态下苟活,更不肯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入股权力去分红。她明知自己势单力薄,与暴政抗争是死路一条,仍然坚定地放弃苟活的可能,而选择了为中华民族所有人能得到最基础的"消极自由"呐喊、打拼,开辟道路。

  在写于1958年的二千六百言长诗《海鸥之歌》中,林昭以高于现实的文学真实,讲述了一个争自由抗暴政的"囚徒"故事。在航行于汹涌大海之中的押送船上,"囚徒"们望见远处一不为人知的孤岛,为求那只有万分之一希望的自由,这个"囚徒"赌了他的生命,孤注一掷地戴着铁镣无畏地蹈海,要泅到那个孤岛上摆脱被囚禁的不自由状态。他奋力博浪,还要躲避押解者射向他的子弹,最终葬身大海。借这个故事,林昭吟诵出她于不自由的生存状态中深切地体会到的自由的珍贵,明白无误地刻画出暴政专制下所有自由战士必要面对的悲剧命运,并且于这种知命而认命的坦然之中、选择和安排了自己十年后甘以血铺自由路,甘以生命祭自由的命运:

  自由!我的心叫道:自由!

  充满它的是对于自由的想望……

  象濒于窒息的人呼求空气,

  象即将渴死的人奔赴水浆。

  象枯死的绿草渴望雨滴,

  象萎黄的树木近向太阳,

  象幼儿的乳母唤叫孩子,

  象离母的婴孩索要亲娘。

  ……

  你究竟在哪里?自由!你需要多少代价?

  为什么你竟象影子那么虚妄?

  永远是恐怖的镣铐的暗影,

  永远是张着虎口而狞笑的牢房,

  永远是人对他们同类的迫害,

  永远是专制——屠杀——暴政的灾殃。

  不,你存在,自由啊!我相信你存在!

  因为总是有了实体才造成影象,

  怎么能够相信千百年来

  最受到尊敬的高贵的名字,

  只不过是一道虚幻的虹光。

  ……

  我宁愿让满腔沸腾的鲜血,

  洒上那冰冷的枯瘠的土地,

  宁愿把前途、爱情、幸福,

  一起抛向这无限的波浪。

  只要我的血象沥青一样,

  铺平自由来到人间的道路,

  我不惜把一切能够献出的东西,

  完完全全地献作她自由的牲羊。

  ……

  两年后,林昭自己成了囚徒。饱受牢狱之苦的她,在司自由之职上没有任何退缩和懈怠。她以血为墨题写在牢房墙壁上的四首《自由吟》进一步发挥了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的内涵,将生命的可贵、爱情的美丽、以及自由的前提性作了更具体的铺陈,也在对自由的这种理解中,再一次表达了她宁愿献作自由祭的不变意志。诗云:

  生命我所重,爱情弥足珍;但为自由故,敢惜而牺牲。

  生命似嘉树,爱情若丽花;自由昭临处,欣欣迎日华。

  生命巍然在,爱情永无休;愿殉自由死,终不甘如囚。

  生命蕴华彩,爱情熠奇光;献作自由祭,地久并天长。

  没有人不热爱自由而喜欢被奴役、被驱使、被宰割,但是人的强烈的求生本能,使人往往会自然而然地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为避大害认小害。比如,人会以"检讨"、甚至"自我羞辱"的方式来保住自己的饭碗;人会以"低头认罪"来保全生命或减少刑期。对于中国人来说,在"忍受和反抗之间",做到"选择反抗"已经很鲜见,对于全人类来说,在"屈服和死亡之间",做到"选择死亡"就更难。(参见林昭同学邓萌柯的诗作:《你的选择》)做出这种选择的林昭,难道还不是自由天使吗?

  人被逼急了,也可以像杨佳那样,为了找回自己的人格尊严,去跟侮辱践踏了自己人格的一方,拼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但是人很难在自己完全可以体面地活下去的情况下,为了他人,为了民族整体的完整自由而甘心献出生命。自愿地选择这样做的林昭,难道还不是自由天使吗?

  人们争自由的自觉,首先会着眼于免于强制的消极自由或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由。这个自由得到有限实现后,人也会顺着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之势,发挥积极自由,去争取更惬意自在的生活,去实现往往被理解为地位、权位和奉禄的自我价值。而林昭则是为了饱受专制之苦的众生能得到免于强制的自由,在自己已经被完全剥夺了这种消极自由的情况下,却拼了命把自己血肉之躯能抖落出来的全部主动积极性都用来为众生去背那个会把她钉死在上面的十字架,去撞击远未曾风化的专制顽石;不止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她还达到了如前所述的心灵自由。把人的自由本质充分实现于发挥自己的全部积极自由、争取整体的消极自由、而达成了高山仰止的心灵自由的林昭,难道还不是自由天使吗!

  还有一个可说明林昭的天使性的情节。这个情节即被黄河清在《话说林昭》中称为"血书存疑"的"御审",指的是林昭在其14万字长的《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中,涉及的作为"第一看守所所长的贵中央委员会主席"对她的当面审讯。由于大量林昭的档案现在尚未解禁,因此许多人不能确信真有此事发生过。林昭在1962年保外就医期间曾跟母亲和妹妹提及过此,但闻者骇怕,没有让林昭细讲出来。

  笔者有幸拜读了这14万言,在没有官方可靠的档案资料来证明这次"御审"纯属子虚乌有的情况下,倾向于相信毛泽东和林昭曾经有过面对面的语言交锋。理由是,从林昭对自由内涵和专制本质达到的认识深度和她重点要让党报或任何读者了解她的认识来看,她不会把一封思想内容如此严肃的给党报的信写成驰骋她文学想象力的虚构小说;从林昭本真而高尚的个性来看,她不会或不屑以这样的方式来炒作自己,更何况假如它是无中生有地炒作,那等于是给伟大领袖毛主席造谣,是找死;从林昭此信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深刻而尖锐的理论观点来看,这封信是林昭在理智非常正常的情况下完成的。即使退一万步,"御审"只曾存在于林昭的想象中,她对这个"御审"和对其批判的构思,也会与她在《海鸥之歌》中所讲述的那个动人故事一样,具有文学的真实性,即真实地表达着她的人品、境界和思想。

  实际上,如果我们放下对毛泽东的崇拜和痛恨,也放下对林昭的敬仰和怜惜,我们就把他们两个作为凡人,先不去计较他们的人品在垂直维度上的高低,只参照水平维度的那些普世价值内容来将二人作一比较,我们一下子就能发现,他们除了性别不能混淆之外,在品质价值、情感价值、祛人文之美价值、以及能力价值 上,两人竟是如此地接近和相类。

  毛林两人都是心比天高,都以天下为己任,都从来不可能有任何自卑心理,都从未弯眉折腰地讨好过任何人,都是积极追求有所创新有所进步,都拥有纵横驰骋的文学想象力,都是风情万种的性情中人,都嗜书如命、博览群书、都长于思考辩论,并能写一手好诗、好词、好文章。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共同点还有,他们都在生活中不拘小节。毛泽东吃东西被江青视为"土包子",却在访问苏联时为摆谱而穷讲究,非是活鱼现烹者拒吃;林昭则有同样的潇洒:汗水湿透的衣服顾不上洗,哪件凉干穿哪件,"两件脏衣服轮着穿,她就能做得出来!……什么都随着她的性子。打扮起来也是讲究得不得了"(赵锐:《祭坛上的圣女:林昭传》附件四:访倪竞雄)

  前面谈过林昭那样的个性形成有其可欲不可求的生长条件,毛泽东的兼有虎气与猴气的个性形成,又何偿不是如此!毛泽东父亲的性格内向、暴烈而倔强,如果人格成长的关键期生活在这样的"专制主义"父亲眼皮子底下,哪有可能成就起后来的毛泽东?可是鬼使神差,毛泽东的母亲因害怕毛泽东像前面的两个男孩儿那样夭折,生下毛泽东不久,就把他寄养在外婆家,一直到8岁。毛泽东的外婆家是一个四世同堂,40多口人, 100多亩地的大家庭。外祖父和两个叔伯外祖一共有10个儿女和20多个孙儿孙女。毛泽东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23,被大舅和大舅妈认为干儿,聪慧活泼英俊的毛泽东也被他们视为己出一样地管教,一样地疼爱,6岁时就带他参加一些田间劳动。二舅读过几年私塾,在家开馆授徒,带毛泽东旁听。毛泽东的许多表兄都比毛年长十来岁,如姨表兄王季范,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校;表兄文运昌,毕业于湘乡县立师范。他们教毛泽东读书识字,既是兄长,又是师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毛泽东的聪慧活泼得到欣赏和鼓励,智商和情商得到开发,从未受过欺负,胆子也就很大。还有,毛泽东和林昭一样,幼时也受过宗教的熏陶,曾跟虔诚信佛的妈妈一起礼佛。

  撇开年龄和性别的差异,60年代初相遇在监狱的毛泽东与林昭,在个性、气魄和能力上正可谓棋逢对手。林昭那时已有广博的基督信仰作精神支持,并打定了为自由赴死的主意,遇见毛泽东时必会表现出来的不卑不亢、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的神情,当让毛泽东吃惊不小。而林昭在将毛泽东视为"亲爱的父亲"时不得见他,现将毛泽东视为可恶的"独夫"时,他却来看自己了。毛泽东出现在林昭面前,必也会让林昭极受刺激。

  从林昭在《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中的相关文字来看,两个人交谈并不多。毛泽东最严厉的词语是"我制不服你个黄毛丫头,我倒不相信!"而林昭最有力的回答则是在毛泽东讲过"你倒想来捞一把了!""明儿你做起来也是这样做法!""你也是搞政治的,怎就没有点政治家风度?"之后而答之曰:"可惜林昭不是政客".林昭自己写到:除此"一语而外,确已再也没有了任何对得上的下联。"可以想见,这个"御审"持续的时间很短,见多识广的毛泽东并没有像林昭一样把它太当回事。而林昭则在第二次入狱期间,特别是在得知柯庆施死讯后,她从毛泽东称她为"黄毛丫头"这种轻佻中,以不乏逻辑推理的思路,推想出柯庆施的死有可能是毛泽东从吃醋而来的暗杀所致。由此而导出它对"御审"中毛泽东种种表现的不屑和对毛的思想的文字鞭挞。而这已经是"御审"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为什么毛泽东在"御审"中不大可能把林昭当一回事呢?因为林昭所主张的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毛泽东在年青时也曾追求过。当时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书生创始人们,都并不是林昭后来斥骂的"独夫",而是也同三十多年后的林昭一样的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当时几乎都曾在以民主、科学、自由、个性为号召的新文化运动中受到反专制的普世主义洗礼的他们,五四运动后也并不是马上就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暴力革命主张。他们先接受的其实是改良主义的救国方法,进行过"新村实验"、"自治运动"、"呼声革命"等等改良实践。他们之接受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的道路,用当时不满30岁的毛泽东的一句非常精典的话说就是,接受俄式暴力革命的道路,是"因俄式系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条变计。"(经过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后正式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中,这句话被修饰为"因俄式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毛泽东称林昭为"黄毛丫头"时,心里想的一定是:你们傻孩子要求的自由、民主、人权,我年青时都要求过,可中国革命实践却已经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推翻国民党腐败专制的真理,不是吗?小丫头,你懂什么?你中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毒太深了,可惜呀,这么有气节的青年,却不但马克思主义没学通,反而还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叛徒。

  毛泽东已经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定势使他根本不可能理解永久的正义恰恰是在不同意马克思主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这种新型专制的林昭一边。更加之"御审"的时间太短,毛林之间没有可能深入地就思想理论进行严肃的对话。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林昭以她的人性本真才开辟出的,只是中华民族理性地超越马克思主义的起端,中华民族从这迷途上重返人类文明正道的筑路事业,可以说还长不足一寸,而这条路在她死后还有漫漫三十年的路程需要铺筑。

  出于对柯庆施死因的联想,林昭无法承受自己无意使无辜人被杀而带来的心痛与惋惜,又无以补偿。她想出的处置,也像住院往病房墙上的毛泽东像的眼睛部位涂血那样,让稍微"成熟"些的人不可思议:她在监号里给自己安排了嫁给柯庆施这位已死的上海前市长的"冥婚",而柯氏年长她近20岁且价值观还与她根本不同。她却认定:"对于死者的爱情也就是对于独夫的抗议!"(《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这个发生在林昭被监禁中的奇异情节,其实并不像许多人读到林昭的叙述文字时所感受到的那么神秘与重要。林昭安排"冥婚",放在林昭这样的一向以对良心负责为原则、顽童式本真的个性、超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中去考虑,相当自然,甚至可视之为,在被监禁的情况下,她倾情地做了一回很特别的"游戏".如果大家更想相信神秘的话,莫如相信,林昭在牺牲成仁之后,她的魂魄曾认真地跟恋人甘粹去告别。1968年5月1日深夜,林昭就义的第三天,远在新疆焉耆(现为库尔勒地区)劳改的甘粹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噩梦:"我梦见林昭穿了一身白衣服,扶着一口红棺材,面带微笑向我走来。我吓了一跳,正想上前问个究竟。林昭却不言不语,微笑着慢慢离我越来越远。我想追上去,可不一会儿,林昭已经不见了……我从噩梦中猛然惊醒,吓出一身冷汗。"(赵锐:《祭坛上的圣女:林昭传》引子:五分钱子弹费)

  那么"御审"及林昭对它的文字鞭挞又与林昭的天使性有什么联系呢?

  上天赋予毛泽东许多超人的智慧、才华、胆识和能力,正是假他之手,中国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推翻了国民党的腐败专制。但是毛泽东受特定的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可能觉察马克思主义的致命问题。在1949年后,靠了这种主义夺取政权而将其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毛泽东和执政党,在这种非普世主义的歧途上越走越远,在文革时期登峰造极,走到比马克思主义更邪门儿,走不回来了的地步,而给中华民族又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假使毛泽东曾被上苍拣选,被中国人民期待成为"天使"或"救星"的话,1949年后,他确实被赋予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种种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力量,然而他最终却还是没能完成带领中华民族踏上民主宪政制度台阶这个神圣使命,因此他不能被追认为天使。而林昭在这样一种严密至极,天罗地网般地专制制度结构中,却不但自愿地认领了这个为中华民族真正复兴的神圣事业勇敢开路的使命,而且她把自己的生命作为自由的祭品无私地奉献了出去。所以林昭是中华民族的自由天使!

  也只有林昭这样的自由天使,才有气魄、胆识、睿见与才学,在毛泽东几乎被全中国人奉为至高神明顶礼膜拜的氛围下,能和着毛泽东的诗韵,根据毛泽东1957年后在歧路上越陷越深不可自拔的表现,写下一首高唱自由民主调,批判中国新帝王的血诗。

  毛泽东的《七律・中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样写道: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林昭以《血诗题衣(九首)并跋》之第一首这样对道:

  双龙鏖战血玄黄,冤恨兆元付大江。

  蹈海鲁连今仍昔,横刀阿瞒慨当慷。

  只应社稷公黎庶,哪许山河私帝王。

  汗惭神州赤子血,枉言"正道是沧桑"!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敢在监狱铁栏之内,以受审人犯的身份,用"可惜林昭不是政客"这坦荡荡之胸怀来回答审讯者毛泽东的林昭,坚持着社稷只应公黎庶,不许山河私帝王的普世主义原则的林昭,毫无疑问,她就是我们中华民族20世纪的自由天使!

  以鲜血弘道的先知林昭

  林昭她太过鲜活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她太过纯粹的赤子般纯真,以及她太过醇厚浓烈的情感,都使人很容易忽视她在思想上作出的先知式贡献。而她的的确确作出了这样的贡献。

  林昭在写于1965年7至12月的14万字长的《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中把毛泽东斥为"独夫"、"魔鬼".这使笔者想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应当名文规定,公民有权利公开责骂国家和执政党最高领导人,而不适用"诽谤罪"等等的相关律条,同时规定公民有义务负责任地向政府陈述责骂的缘由,以利政府工作的改进。最近笔者读到一篇发表在乌有之乡网站上的署名苏铁山的文章:"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张志新案".作者的本意是说张志新被判死刑是罪有应得,理由则是,张志新的反动言论远远不止是众所周知的那些。"张志新在公开场合多次书写张贴大量直接针对毛泽东主席的反动标语,包括'打倒毛泽东'、'绞死毛泽东'、'油炸毛泽东'、'千刀万剐毛泽东'等等",并"在公开场合及开会时多次高呼上述内容的口号","在她自己的《毛选四卷》上书写了大量的攻击、漫骂毛泽东主席的言论。" 苏铁山的意思是,这些"反动"当死的罪证,在已经公开的张志新的事迹中被刻意地掩盖了。实际上,这些新挖掘出来的证据,与其说证明了张志新当年该杀,莫如说证明了,很有可能张志新比人们已经知道的更为有思想。

  为什么公民责骂政府和执政党领导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呢?因为,他们是政权的人格化身,公民对其责骂,常常会直接反映出政府及执政党工作的失误。就算是骂得不对,毫无道理,国家领导人能让公民通过骂出口恶气,也未尝不是即时释放公民心理压力,维持整个系统继续运转的很不错的排气孔道。上个世纪40年代,有一次延安打雷劈死了一个人,有个老农说,怎么雷公不把毛泽东劈死?毛泽东知道后,说要了解一下他为什么这么仇恨我。经了解,是当年税收太重所致。当时相应的处理方法不是抓人,而是减税。这是执政党和政府领导人对待人民责骂、谩骂、以及咒骂的唯一正确态度和方法。但是共产党得到全国政权后,又重回了专制的老路,新的专制的统治模式再次将奴仆人格广泛地制造出来。到了今天,竟然还能仅仅因刘晓波起草了一个《零八宪章》就把人家关进大狱,竟然还有人认为口呼打倒最高领导人就构成死罪。至死都戴着"右派"帽子,2009年于孤独和疾病中客死巴黎,想回来死在炎黄祖宗所在的国土上都不获准的林希翎在1957年就提出:对现实不满是一个好现象,应该鼓励人们对现实不满。满意现实,社会就不会发展。"猴子要满意现实的话,那么我们现在都不会变成人。"(林希翎:我的思考)这话说得多明白呀?多数普通人民跟最高执政者一辈子都不能相逢面对面地一次,彼此之间不会发生个人权利之争。老百姓骂最高执政者,实际上不应当看作是他们对执政者个人的仇恨,执政者应把这种骂声视为政府威望的睛雨表,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国家大政方针上不全面、不周到或不对头的报警器。

  上面这一番话,并不是笔者为凑字数的赘言,是因为下面将要引用说明林昭的思想深刻和重要价值的原文时,很难完全剥离或遮蔽住林昭对当时的最高执政者毛泽东的责骂。当然,笔者虽然欣赏林昭的文笔和思想,可却并不以她用尖利的文字骂毛泽东为然。因为,她对中华民族命运前途的认识的穿透力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她骂毛泽东再难听,不能增高她思想力量以毫末,她对毛泽东根本不用骂语,她在理论是非上也已经达到了可纠正毛泽东之最深刻理论错误的层次。而就她思想的鲜明、独到和深刻之处而言,则她不但高出同代人思想最杰出者――比如顾准、林希翎,而且即使放在今天,她的融入了血、融入了情、融入了对生命对民族对人类之挚诚关切的见地,也仍然处在思想的高端。

  在对社会主义的操作层面的理论认识上,比林昭还要年轻4岁的中国人民大学右派学生林希翎(1935-2009)1957年就曾鲜明地指出过,"我们的法制是不健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很民主的,但我们这里是不民主的,我管这个社会叫做在封建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是非典型的社会主义,我们要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而斗争!" "我经过研究认为历史上所有的统治阶级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民主都有局限性,共产党的民主也有局限性,在革命大风暴中和人民在一起,当革命胜利了他们爬上了统治地位,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局限性,就要镇压人民,采取愚民的政策,其实这是最笨的办法。""想封住人民的嘴巴,这是最愚蠢的!"(林希翎1957年5月23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林希翎的诚实、勇敢与思想尖锐,当时就得到过人民大学前校长吴玉章,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的肯定。这个当时只有23岁的法律系四年级小女生在公开演讲时,甚至引发过"林希翎万岁"的感动呼声。

  在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上,顾准也已经提出对完全的计划经济的置疑,对市场经济及价值规律具有普遍效用性价值的论证,还有他对间接民主或多党制衡的议会民主的探索和提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相对于西方文化和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及弱点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一元、蔑视经验理性与其支持专制之间内在联系和机制的思考和论证……,这些至今仍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他的思考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但是,相比之下,林昭有任何别人没有的独到。

  林昭在《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中说,从反专制的"坚决而诚恳的基本立场、根本态度出发,在同时代人及我个人之艰苦的斗争中自己竟然逐渐形成了颇称完整的一套东西!——从原则、方针、路线直到策略、方式、方法。"

  在社会发展目标上,1959年林昭在上海养病期间,在她第一次被捕前,和张春元、顾雁相识。他们意气相投,参照《南斯拉夫共产党纲领》,形成了"要在中国实现一个和平、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赵锐:《祭坛上的圣女:林昭传》第三章  抗 争〈1960-1967年〉)

  在实现上述社会目标所采取的政治措施上林昭也提出了明确的主张。1962年保外就医时,林昭结识了黄政,以待罪之身曾跟黄政深入地讨论过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诸多重大问题。黄政回忆说,林昭那时提出的是"系统的政治主张".林昭"曾说办人民公社不合国情不合情理,应当极早解散,在农村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对于当时全国城乡各行各业不允许个人经营,多种经营一律'割资本主义尾巴',广大城乡小商小贩无出路,林昭曾提出国家不能统包统揽一切经营权,应当允许私人开业经营,发展多种多方经营,才能真正发展经济利国利民;林昭当时就曾认为,……必须改变闭关锁国方针,……引进外资,举借外债来加速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的发展。"(黄政:故乡人民的骄傲――忆为真理而献身的战友林昭同志,见《林昭,不再被遗忘》第200-201页)他们还共同拟定了一个《中国自由青年战斗联盟》纲领,共有八项政治主张:1、国家应实行地方自治联邦制;2、国家应实行总统负责制;3、国家应实行军队国家化;4、国家政治生活实行民主化;5、国家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6、国家允许私人开业,个体经营工商业;7、国家应对负有民愤者实行惩治;8、应当争取和接受一切友好国家援助。(赵锐:《祭坛上的圣女:林昭传》第三章,抗争〈1960-1967年〉)

  这些涉及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的关键性主张,在林昭和战友们提出来并形诸文字的时候,都被认为反动透顶、大逆不道,他们因此不是被剥夺了自由,就是被剥夺了生命。差不多又过了20年,这些主张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中国改革开放年代部分地变成了现实,部分仍还有待于继续为之奋斗。

  然而上述这些还并不是林昭的真正独到之处。她真正的独到是,她以把思想"活出来"的方式,发现并提出了虽然远非系统全面,但却相当深刻重要的中华民族必须完成的思想任务,这即是:走出马克思主义的非普世价值立场的束缚与误导。

  "活出来"是什么意思呢?用林昭自己的话说,即是形成那套颇称完整的东西,"大都源于直觉——感性,而不源于理性。"她说:"理性在我只不过时或用以检验、分析以至理解感性的决定罢了。"(《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就是说,与一般理论观点和思想见解产生于大脑逻辑地推导、综合地概括不同,林昭首先是用承载情感的心,坚持本心的意志,及以把意志对象化的行动"活"出来的。

  1957年5月22日那个闷热的夜晚,她挺身站出来为正受着"左派"群起攻击的张元勋解围。她说:张元勋"不是党员,连个团员也不是,他写了那么一首诗,就值得这些人这么恼怒、群起而攻之吗?……自整风以来我一直没有说话,也没有写过什么,为什么?我料到:一旦说话也就会遭到像今晚这样的讨伐!我一直觉得组织性与良心在矛盾着……"(张元勋: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林昭,不再被遗忘》第84页)

  林昭此时真切地感受到的"组织性与良心的矛盾"就是她的独到思想的起点。这个"组织性"的核心内容或实质,其实就是所谓的无产阶级立场,就是所谓的劳动阶级至上的价值观。这个价值原则,这个阶级立场,林昭在土改时期和反右运动之前从未觉察到有什么不妥。但是当她发现正是在这个无产阶级的立场或价值原则下,反右斗争的发动者彼时刚动员大家给党提意见,此时一下子又把提意见的人指为敌人;执政者刚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触动其权力专断的意见一出来,马上就如临大敌,暴露出来叶公好龙的本色;更让人不耻的是,执政者为了挽回面子,扭转这个运动带来的"被动",竟宣称自己本来设计的就是引蛇出洞的"阳谋";本来帮助党整风的青年知识分子是出自爱党帮党的真诚好心,可是"组织"却昧着良心不看事实,一定要指鹿为马,教唆一些盲从"组织性"的青年打击还持守着正直品质的青年,逼着这些真诚善良纯朴热情的青年眼泪肚里流,假话嘴中出,自我做贱,自认别有用心、心怀不轨。

  这种具象化了"小人性"的"组织性"让向来不肯自欺、保持着本真的人性良知的林昭不能接受、不能认可。她非常震惊地发现,过去她未曾反思过的"阶级立场"或"组织性"与她正派地做人的良心不能相容――坚持做人的良心就一定会违背那个所谓的"组织性",而如果认可这个"组织性",则必然要昧掉做人的良心。"组织性"要求她把党的政治立场――这是非普世的――放在第一位,而良心则要求她把对每个人都适用的道义、真诚、尊重人格,拒绝认鹿为马这样一些普世人文价值置于比"组织性"更基础的地位。

  我们可以这样追问一下,任何"组织性"都会与良心发生矛盾吗?显然非也。只有以非普世价值立场为内容的"组织性"才会和良心发生矛盾。人类任何需要群体协调的活动不都存在着"组织"及"组织性"的需要吗?比如,街道老太太们每天按时到某场地扭秧歌健身也会有相应的"组织性",这样的"组织性"是完全可以和普世的良心、良知统一起来的。在人民被暴力地剥夺了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在没有任何可能和平地恢复这些基本权利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非暴力无以奏效的反抗国民党专制腐败统治斗争时,这一斗争虽然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阶级至上的非普世价值观为指导,但是整体地看,这个斗争在现实上只以争取人民大众被剥夺了的应有权利为目标,因此没有超出普世的道义范围。所以,那个时候的林昭以及和林昭一样地投身共产党领导的艰难而危险的反抗国民党专制的革命斗争的人们,组织性与良心是可以统一的。顺便说一句,当时积极地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反抗国民党专制斗争的人们,完全不必为生命中有这一段历史而后悔。相反,能真诚地为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参加这个革命,是永远都值得骄傲的。但是此时,共产党掌权了,在劳动阶级上至上这种非普世主义的"道义"掩护下又重回了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专制老路。在它之下党的"组织性"相应地也就变成一种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的专制主义了,这时,它必然与良心发生矛盾。

  林昭既活出来了这个重大发现,也就活出来了她的是非原则。在她短暂的生命中,在那样残酷的牢狱生活中,恰恰就是这个原本情感浓烈醇厚,想象力舒卷自如,文笔绚烂奔放,多姿多彩到一个人就能演成一台大戏的可爱才女,在抗争监狱中那可怕的暴力的同时,在给《人民日报》编辑部无拘无束地写信揭露黑暗和鞭挞专制时,竟然开启了可能她自己也并未觉察的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精神命脉能否永续不断的重大事业――突破马克思主义的束缚,重回普世价值这一真正的人间沧桑正道。

  在《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中,无论是嘲讽、怒骂,还是悲悯、慨叹,无论是批判、建设,还是祈祷、宣誓,一切的一切,林昭都不再离开普世价值的原则,一切的一切,林昭都是从人性、人心、公义、良知出发。

  考虑一切问题处理一切事情的基本立场,……其全部根据只是一条天人共许的铁则,被残踏的公义必需得到伸张!

  公义就是我的上帝,公义也是我的力量,只要我始终谨守、坚守而且恪守着义理而行,我就拥有无穷尽的力量,……

  作为一个有理性、有良知、有血气、有肝胆的"人"咱们除了孜孜为"利"以外,到底心里也还应该要怀有一个"义"字的!

  利害可以商榷,是非断难模糊!

  林昭从基督教传统,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和中国传统中汲取了丰富的普世价值营养。上帝的真理和人类的道德,仁义、仁念、仁心、良心,书写于法国大革命旗帜上的自由、平等、博爱,中华民族的神明华胄,始祖先圣们建构起来的华夏文明都汇聚于林昭之胸臆,抒发为文字的万钧雷霆。

  尽这份力是为我自己基督徒的良心。

  应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应该说的话一定要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在所不计。任多少人骂我该死也得,只要我在上帝的真理和人类的道德面前保有一颗经得起审判的"涅而不缁,磨而不磷"的良心!

  为着坚持我的道路或者说我的路线——上帝仆人的路线,基督政治的路线,这个年青人首先在自己的身心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是被你们索取的,却又是为你们付出的!为什么我不能选择更简单的道路呢?作为林昭的个人悲剧那是也只好归咎于我所怀抱之这一份该死的人性了。"凌霜劲节千钧义,挥刃英谋一念仁!"(《秋声辞》)先生们,人性——这就是仁心呵!为什么我要怀抱乃至于对你们怀抱这么一份人性,这么一份仁心呢?归根到底又不过因为是本着天父所赋与的恻隐、悲悯与良知,难道这就构成了我的错误吗?!

  我记得这是法国大革命首义的日子!就在今天——七月十四日,再也不堪专制压迫的愤怒的巴黎市民奋起攻破了封建王朝的黑暗堡垒和暴力中心巴士底狱!而作为欧洲中世纪时代的葬歌和人权世纪黎明的基调,那震撼寰区深入人心的举世闻名的、我的战斗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乃从此被战斗者的鲜血焕然大书于人类编年史的篇页之上。

  天下者人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

  先生们没有权利迫使广大的中国同胞特别没有权利强使如林昭这样的反抗者都来像你们一样忍受这个暴君的统治而分担他之一切恶劣行为的耻辱,作为堂堂神明华胄的黄帝子孙的我辈完全拒绝承担如此一份放弃人权没身为奴的亵渎文明始祖、辱没清白父母的荒谬的"义务"!非但绝不承担而已,还要坚决反抗、彻底揭露以作大义所在一往无前的斗争!

  林昭被这伟大的精神力量充盈起来,不能不发出这样的惊天动地的呼声:

  皓皓高邈地覆我的苍天!冥冥沉漠地载我的后土!英华焕烈地照我的日月!明智宏德地胤我的始祖!天哪天哪!上帝的真理,世间的公义,众民的道德,人类的良知啊!

  她以她那个时代鲜有的明白和非常的不屑拒绝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把它称作"楼梯上打架的理论",把这一理论强调的阶级立场称之为"楼梯上踏步".林昭的这个表述非常形象。阶级斗争和人的阶级立场作为人类文明史发展至今的一种真实,是无法否认的。但是承认了这种真实,不意味着在应然的意义上要认定人类永远都应当如此,更不意味着人类需要把这样一种实然设定为在社会生活中衡量是非、善恶的人文价值标准。当把人类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处于相当初期的、或不成熟、或愚昧阶段时,必然要经历的实然的阶级斗争稀里糊涂地认定为不可改变的铁律时,也就把阶级斗争理论当成了反映社会永恒规律的、人只能被动追随的真理。马克思主义恰恰就囿在这个圈里而误导着人们。那么这种"真理"的实质,就恰像林昭这里生动表达的一样,认可的是处在不平等社会地位的阶级和个人,在"楼梯上打架",你把我拉下来,我把你踹下去,暴力轮回,永无休止。不打架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呢?那就是不同阶级的人,你在你的台阶上踏步,我在我的台阶上踏步,永世无法作为具有平等的人格尊严和自由权利的人,站到一个平台上,实现人人平等的理想。林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误区的揭示是多么尖锐、深刻,而其比喻又是何其生动、贴切?

  她认为,站在"所藉以打架的那具贵楼梯上是永远无有真正的是非可言的!" "事实是世间一切道理的基础!象你们的秘密特务所说:道理竟然也是有'阶级性'的!我不知道有'阶级性'的'道理'那是一些什么"道理",但我当时也就说了:纵然'道理'有'阶级性',事实可是一定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阶级性'的".她坚定地确信:"墨写的谎言掩不住血写的事实,然则中国这一辈苦难的青春代以及林昭个人以鲜血写下的这许多确定真切至于毫不含糊的事实。决不可能被遮掩于、歪曲于任何墨写或墨水所写的伪善的谎言!……占有了事实我们还愁讲不清道理么……一切皆可引相对论,唯是与非断断不能二一添作五。"

  自由战士的原则是要争取民主权利。魔鬼政客的原则那大致是要维护极权统治。

  因为你们一向只把人当成为某种工具!你们的所谓重视人爱惜人等等,除了在一些情况下是欺世盗名,一般地说其意义也不过就如工匠之爱惜工具!

  你们为了什么?你们为的是一张皇位上坐不下两个皇帝!我们又为什么?我们为的是使中国从此永远不要再有皇帝!

  林昭自己不懂政治,但据闻得别人所说:政治——治政的根本基础,仁心而外,即是理智,高一步要求则是明智。

  正如内容与形式一样,目的与方法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相互制约的关系。高尚的目的根本不需要更加不可能用卑鄙的方法去达成,只有卑鄙的目的才能够与卑鄙的方法相得益彰地"配套成龙"

  要对反抗者使用那实质仅为"统治者的意旨"的马列主义牌儿的所谓法律倒也没啥,年青人不是没见过这类阵仗。最最可耻最最荒唐最最下流的倒是:这马列主义牌儿的所谓法律也者实在仍不过是配合钓饵造成声势以促令反抗者低首就范的一种、一种……一种什么混帐!

  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之下,我攻击反右那回臭名远扬的丑剧都从不强调什么个人的委屈之类。……假如先生们能够跳出你们那个自欺欺人的所谓阶级观念也者的圈子而发为那怕一句通达平允之论,则这原是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假如先生们为愁骨灰盒子装不满而非得要抱住了那个楼梯上打架的"阶级观念"以当随身殉葬之具,那么即待来日一听天下人公论公断!

  林昭看到,站在这样一种阶级立场而不是普世立场的基础上,等于是戴上了一幅有色眼镜,实事求是调查研究都无法结出正果,更遑论毫无敬畏之心,不意识人的有限性,盲目自大头热心狂的所谓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之无所畏惧?结局就必定是民族的灾难了。

  一切以为标榜的什么调查研究之类等等也所谓全属瞎说!调查已不免偏听偏信,先入为主,研究更得以颠之倒之,大小由之;弄到头,其意义至不过是给那个用以代替客观世界的主观杠杠上一些花花绿绿的装饰音符!这样一种毫不懂得尊重客观存在之本来面目的思想方法,正与那个极端妄悖的唯我独尊的——病态地自大狂至"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精神状态密切无间地相得益彰,而这也正是"毛泽东思想"之最最本质的核心!

  贵中央委员会主席具有着一个极其可怕的冷酷而刻毒的灵魂!在这个"江山如此多娇"的野心家的贪婪,"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不自量的狂妄,"龙蟠虎踞今胜昔"的自鸣得意,"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自我吹嘘,以至屁股入文苍蝇入诗的轻浮,死掉世界人口一半的残忍等等而外,我怀疑它还会有任何人情与人性的存在。

  怕只怕虽是盲人而自以为巨眼,虽是瞎马而自以为神骏,虽是夜半而自以为白日,虽是深池而自以为平地,再加上那么个悖谬已极地昂扬着的"精神状态":天地人物统统不在眼下,鬼哭神号充耳不闻,只知道"喝令三山五岳开道!"反正"圣天子百灵相助!没事!"我来了!"而放着□头穷冲不已,则不落水亦必撞山,总要到死非正命而后已。……此谓之主观主义害死人!害死自个那叫活该,最可怕的是在害死他自个之前先已经害死了以及至少害苦了许多人!

  正是在这样一个思想高度上,林昭此时就异常清楚地看到1957年反右运动的实质所在:

  阴险地利用着我们的天真、幼稚、正直,利用着我们善良单纯的心地与热烈激昂的气质,予以煽惑,加以驱使。而当我们比较成长了一些开始警觉到现实的荒谬残酷开始要求着我们应有的民主权利时,就遭到空前未有的惨毒无已的迫害、折磨与镇压!怎么不是血呢?我们的青春、爱情、友谊、学业、事业、抱负、理想、幸福、自由……我们之生活的一切,为人的一切几乎被摧残殆尽地葬送在这个污秽、罪恶而更伪善的极权制度恐怖统治之下!怎么不是血呢?!这个玷污了祖国历史与人类文明的罪恶政权可谓完全是以鲜血所建立、所巩固、所维持下来的,而滋养着、灌溉着、培植着它的这一片中国人的血海里我辈青年所流的血,更是无量无际汪洋巨涯!不,管得先生们跳不跳得出你们靠以吃饭抱以殉葬的那个楼梯上打架之观念也罢,无情的客观事实,不管用上多少伪善的说教或虚伪的粉饰,也决计不能遮掩更不必说歪曲!犹如这个青年反抗者三年之前就在给与你们那伪法院的书面答辩中所指明了的那样:历史早已宣判了、生活完全证明了:我们是无罪的!罪人是你们这些可耻的极权统治者,而不是我们!——不是我们,不是我们!根本不是我们!而且绝对不是我们!

  更进一步,她指出了1957年这个反右运动不仅给那一代中华民族有为青年造成了身心的摧残,而且还将造成窒息掉民族正气的百年大患:"这是一个染满中国知识界与青年群之血泪的惨淡悲凉的年份呢!假如说在这以前处于暴政之下的中国知识界还或多或少有一些正气流露,那么在这以后则确实是几乎已经被摧残殆尽的了!"

  可是,面对这样一个鸦雀无声,人心死寂,大家都不得不苟且偷生的时代,面对这样一座坚固无比的专制主义的大山,林昭她这一只啼血的杜鹃鸟,又能怎么样呢?

  彼苍昊天!始祖轩辕!哀哀我中华民族寂寞在极权暴政高压统治之下的正气,如今是只不过维持在这一辈于惨重苦难滔天血泪中以无比凌历的杀身成仁的勇略毅力为还我人权自由奋作殊死决斗的青春代身上了呀!

  我可以怀抱善良的希望,却无法怀抱空虚的幻想!生活在现实之中怎么可能靠幻想来过日子呢?而当时先生们的贵党又造成了一个何其悖谬何其惨痛的鲜血淋漓的现实呵!面对着那样沉痛的政治现实,面对着那样惨重的家国之苦难,面对着那样汪洋巨涯的师长辈和同时代人的血泪,作为一个被未死灭的良知与如焚如炽的激情折磨得悲恸欲狂的年青人,除了义无反顾地立下一息尚存除死方休的反抗者的誓言并竭尽一已之所能将这誓言化为行动而外,还有什么是他更应该做的事情呢?!

  今天,当我们在"革命会吃掉自己的儿女"、"告别革命说"、"避免革命说"、"意识形态终结说"等等问题上理不出个头绪来的时候,我们看看如果以林昭普世价值的自觉,她会怎么对待。

  天赋人权盖人都拥有自己所应有的一份!谁也不比谁少即如谁也不比谁多!而且神圣的自卫权利本身便要求着神圣的复仇权利!

  假如我是山,我就要立刻倒下来把万恶的凶手埋葬——把他们的骨头都砸成粉沫;假如我是海,我就要立刻咆哮着发出控诉的巨响而掀起拍天的波浪;假如我是火,我就要轰然如爆炸般地延烧开来,使他们淹没在烈焰的汪洋;假如我是铁,我就要把自己化为一柄人世间最最森冷、最最锋利的刀剑,而向那杀不可恕的恶徒送去他那份所应得的当作惩罚的死亡。

  刚刚已经论证过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正义性所在。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及南北战争都是革命,其正义性就不但表现在现实目标上,是以正义的暴力去反对非正义的暴力,更在于,它们本来就是以普世价值为指导。虽然它们的普世主义的原则,不能在革命成功后马上全面实现,不能一下子建成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但是,只要这个原则被政权,也被民众普遍认可,社会就会在现实中不断地趋近那个原则,社会就能向着更好的方向改善。这样的革命成功后,为它的成功作出贡献的儿女不会被吃掉,而会被后世万代尊为赫赫有功的先人。国家意识形态能终结吗?国家意识形态是什么?不过就是一套完整而系统的价值观而已。以非普世价值体系为意识形态的国家,人民必然生活在是非善恶标准被扭曲而导致的人为灾难中;以普世价值体系为意识形态的国家,人民的生活会处在符合人性、人道的人文精神的阳光温暖的照耀之下。林昭痛恨专制主义的意识形态、专制主义的国家制度,惋惜反专制的正义革命夭折于非普世价值误区的惨痛后果。所以,她更有如下的一些深入而自觉的思考:

  我们反对什么那是很清楚的,可是我们到底要建立什么呢?要把自由的概念化为蓝图而具体地按着它去建设生活,可不是一件简单轻易的事情,特别是要在这样一个广大分散痼疾深沉的国家里来建设它,就更其复杂艰巨!诚然我们不惜牺牲甚至不避流血,可是像这样一种生活到底能不能以血洗的办法使它在血泊之中建立起来呢?中国人的血历来已经不是流得太少而是太多,面临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世界风云局面,即使在中国这么一片深厚的中世纪遗址之上,政治斗争是不是也有可能以较为文明的形式去进行而不必定要诉诸流血呢?

  身受着暴政奴役切肤之痛再也不愿意作奴隶了的我们,是不是还要无视如此悲惨的教训而把自己斗争的目的贬低到只是企望去作另一种形式的奴隶主呢?奴役,这是可以有时甚至还必需以暴力去摧毁的,但自由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够以暴力去建立甚至都不能够以权力去建立!——权力可以作为一种辅佐,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之下,可是不能当作决定的因素。怎么能够想象:只要凭借着政权的力量就足以在生活中建立并确立我们所响往所追求的东西呢?

  林昭在狱中恶劣的条件下,常常是在手被铐甚至被反铐下书写甚或以血书写出这14万言的珍贵文字,忍痛受苦,所作所为,何由何求呢?林昭自己说,她对于"执政者一贯所抱之又诚恳又坚决的态度",首先"根由着的是个人对于祖国政治现实之比较清醒、冷静、客观而且公正的估计;次则是对于人类世界文明公义的确定的认识与深切的信任!"

  这就是林昭,就是考虑了当代中国的落后,和指出了如何去建设明天的先知林昭!

  笔者在读到这些林昭45年前就思考到了,就正确地思考过了的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死兴衰、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时,不仅为她本真的人格,修炼的高度,献作自由祭的勇毅所感动,而且更深深地为她思想的先知先见所震撼、折服。林昭,她是这样一位女性苏格拉底,是这样一位当代中国的先知――她知其不可而为,以青春、鲜血、生命求道、载道、弘道,因此具大智大勇而能知往查来,在那样的时代那样残忍的条件下,担起了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回归正道,趟雷、探路、开道的使命。

  在笔者看来,这也就是林昭、张志新们以死相祭的具体内容。

  大哉,林昭!

  美哉,林昭!

  不朽哉,林昭!

  后记

  1966年5月6日,张元勋冒着极大的个人危险,以林昭未婚夫的身份获准见到了林昭。谈话间,林昭两次嘱咐张元勋"我随时都会被杀,相信历史总会有一天人们会说到今天的苦难!希望你把今天的苦难告诉人们。""如果有一天允许说话,不要忘记告诉活着的人们:有一个林昭因为太爱他们而被杀掉!"

  笔者在读过林昭《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后,为那个时代普遍的苦难,更为林昭为今天和未来的人们不再受难而扑向那个引爆了她自己的苦难的担当深深打动和震撼。整个写作过程包括为写此文的集中阅读,共计用时12天,其间不时地眼睛被泪水模糊,呼吸因哽咽不畅。现在终于可以写个"全文定稿"在网上交卷儿。这里首先要感谢林昭的亲人、同学、好友们,都遵着林昭的殷殷遗愿,记述了他们亲身感受过的那个栩栩如生的林昭,以及那个黑暗压抑的时代;要感谢朱毅先生赠寄我林昭《致人民日报编辑部信(之三)》;还要感谢现居西班牙的黄河清先生早于2008年12月就赠寄我《话说林昭》的电子版――惭愧的是,笔者却直到要写此篇随笔才于10天前从头到尾拜读了一遍;还要感谢《祭坛上的圣女:林昭传》的作者赵锐女士,顺便感谢向我推荐了这本书的秦州先生。两部各具独特风格的林昭传记,将反映林昭生平的大量资料作了梳理,而且还通过访谈林昭生前同学、好友、跑图书馆、档案馆,挖掘出许多宝贵的新资料。没有他们的这些前提性工作,这篇随笔不可能在12天内完成。这里,我当特别称赞赵锐女士,在大陆中国的社会生态中,不计个人得失地完成这样一本传记,是很了不起的贡献。这篇随笔重在议论,几乎没有多少故事性。笔者非常希望,有缘读者,也能自己通过读林昭的遗著和写林昭的回忆、传记去感受更为鲜活的林昭。

  (全文完。)

  利华于 北京草桥花乡  2010年4月7日

  此文全文于2010年4月7日首发于紫金网。

  此定稿又作过一点文字的校订。2010年4月10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叶康乐:奉请中国政府延期世博会半年

  关于上海世博会,网络上虽然毁誉参半,但本人亲身去了两趟世博会后,发现这个世博会办的确实非常到位与精致,其所有场馆都非常华美,有些是富丽堂皇,有些是独出心裁,有些是标新立异,都有其可取之处,在数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竖立着大大小小几百个国家馆,企业馆与省市馆等,其中当凝结了多少人的血汗,智慧与财富!

  本人虽然去了两次世博会,所看到的场馆无非是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小国的场馆,连韩国这样中等实力国家的场馆都没法进去,不是有人禁止我进去,而是排队时间得两三个小时以上,有些大馆如沙特馆等得排队5个小时以上,实在没这个时间去排队,因为我们不是上海人,来去匆匆,到了世博园,也只能停留个七八个小时,哪有时间为一个馆排上几小时的长队呢!

  虽然我无缘得见那些著名的场馆,如沙特馆,日本馆,石油馆等,但就我去过的几个小馆与企业馆而言,我都觉得做得不错。何况,整个世博园建筑规模宏大,在我看来,不用进馆内去看,在外面看建筑,也是一种享受了!

  所以,当我得知这些华美而宏大的场馆将于开馆半年后被拆除,我觉得这是一种极大地浪费,是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血汗钱的肆意与无耻的糟蹋行为,应当予以强烈谴责!中国古语有"暴殄天物",此之谓也!

  整个世博园,造价何止上千亿!一日拆之,又将产生几十亿的费用与不计其数的垃圾,这个滔天之罪,等同世间浩劫,世人可曾想过?官员可曾想过?如留其性命,以尽其功用,用以教导、娱乐人民,则福德无量,官员可知否,世人可知否?世人只知别人也是建了后拆,哪知别人造的是毛里毛糙,哪比得上中国?世人只知别国也是建了半年后拆,哪知别国人口少,哪像中国人多,纵然开放上十年,也是观众如云!

  我看着这些华美的场馆,比如摩洛哥馆,其造型就给人天堂一样的感觉,短短时日过去之后,不是毁于战火,而是毁于和平年代,为了追求gdp的官员之手(据说场馆拆掉之后要盖高楼大厦),甚为痛惜,你们可知此中报应吗?

  留着世博园,可让上海多一个全国人民长期游玩之所,增长人民的福利,并寓教于其中,何乐而不为?非得搞那些全国都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有何意义!如果不能把世博会留下来,仅仅让它再延期半年,使全国人民可以放松地去看,不须忍受排队的煎熬,让那些行程匆匆地人也得以大饱眼福,这是无量功德之举啊!

  珍惜物命,珍惜人民的血汗,珍惜人类的劳动果实,这是顺天之道啊!如反之然,建好又拆,拆好又建,又复拆之,则中国人民虽每日勤劳工作,而始终一事无成,唯留下满目疮痍与被破坏的环境。纵然Gdp居世界之冠,又有何用!

  作者电子邮箱:yklleeyelingjun(at)163.co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宕子:不配合拆迁就是刁难和敲诈政府吗?

  近几年,全国多地官员雷人语层出不穷,从2009年的"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到今年的"你是不是党员?"和"你懂不懂风水?"都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昨日,记者在采访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辉村水田队村民庞海宾家被强拆事件时,高新区拆迁办调研员(原土地局副局长)王洪义(音)竟紧随"潮流"语出雷人:"现在全国关于拆迁都挺乱,你应该找人大探讨这个问题。"、"你应该报道高新区如何发展,应该报道老百姓是如何为难、刁难和敲诈政府,应该报道老百姓如何不配合拆迁,影响回迁房的症结在什么地方!"(11月3日《城市晚报》)

  如果把王洪义副局长两句雷人的话儿综合起来,大致意思是,"现在全国关于拆迁都挺乱",而乱的原因就在于老百姓都是些刁民,只想着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不配合拆迁,故意为难、刁难和敲诈政府。一言以蔽之,乱自下生。

  而在异史氏看来,则恰恰相反――绝非乱自下生,却是乱自上作。首先,作为公共事务的代理方,政府的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故政府或政府官员在公共空间的一切行为都应向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审查和监督。如果政府要上马一个大的工程或项目,照理应按有关程序,召集利益密切相关的民众,召开一定范围内的听证会,征得纳税人代表的同意之后才能上马。可在全国各种拆迁项目中,有几桩几件是经过这种民主程序的呢?无非就是少数几个官僚,为了捞政绩或谋取其他形式的个人私利――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官员确实真诚地想替纳税人做点实事――草草论证或没有经过任何论证,就打着"发展"或"民生"的招牌,以"拍脑袋"的方式定下来的,如最近的广西平乐县强制村民出钱刷墙事件就是如此。质言之,这些工程或项目的合
理性和合法性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更何况还要将之强加在纳税人身上,凡有一点血性或权利意识的公民,能答应吗?

  其次,不配合拆迁,就是为难、刁难和敲诈政府吗?有道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为财产是维持个体生命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故在某种意义上,对财产的侵犯或不尊重就是对生命本身的侵犯和不尊重。你要拆人家的房子,无异于将危及到公民最基本的人权,即生命权,人家自然不乐意――只有在征得被拆者同意,并给予双方约定好的相应赔偿的前提下,这种拆才是合理合法的。被拆者若要求高于其住房本身价值的赔偿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不能算是为难、刁难和敲诈政府;何况,政府给予的赔偿往往根本不足以补偿他们因拆迁而遭受的损失――难道被人抢劫或强奸的时候还得主动配合么?而且,就算政府给予被拆者远远超过其住房价值的赔偿,只要被拆者不愿意,无论以什么崇高的理由,政府都无权实施强拆――一
来政府无权不计行政成本地任意支配纳税人的钱,二来目的的合理性不能为手段的非法性辩护,如果我们能容许这类事情的发生,也就等于默许了,政府或政府官员可以随便找个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践踏人世间的一切规则和法律,如此一来,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有权有势者――在强权面前都失去了保护自己的最后的一层铠甲,也就没有任何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会得到有效保障;而一个无法无天、唯利是图、不尊重生命、不顾百姓死活的政权,还配得上谈什么"以人为本"呢?

  异史氏曰,"为民造福全靠党,拆你房子莫反抗。忍气吞声作顺民,和谐社会有希望。"其实,为公民提供一个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基础上的人际博弈框架,才是政府最大的职责。民生的问题,应该由民众自己做主、自己解决。面对政府或政府官员错误的决策或不合理要求,任何有良知的公民都应该依法进行抵制,从而促使政府和政府官员少犯错误,故顺民太多,并不等于社会就和谐了――当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正当的侵犯时,面对不管多么强大的侵犯者,敢于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样的公民绝对不是刁民,却正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希望之所在――多有不畏强权的民众,才会有真正的社会和谐。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郎咸平:美国人出招,我们的损失“量化”“不宽松”

  你是不是觉得所有东西都在涨价?每一天的生活成本都在上升?肯定的,通货膨胀嘛。

  那我告诉你,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是制造业不振,10万亿的信贷投下去,投哪儿去?你发现没什么产业值得投资。再加上我们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漏洞,结果就如同我在《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里所说的一样,游资所到之处,绿豆、青菜等等农产品全都一路看涨。

  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汇率大战的代价。美国逼人民币升值,我们挺住了。美国人怎么办呢?于是就将计就计,启动了"量化宽松"这个非常规武器。好了,美元一贬值,国际市场上所有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都在涨,你人民币不是盯住美元不动吗?因此以人民币标价的所有原料物资也都在猛涨。最近3个月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上升了5.5%,铜价上涨14.4%,黄金,涨11.75%,玉米,涨44.76%,白糖,21.5%,大豆,15.4%,美国的棉花价格上升了48%,中国的棉花期货价格更是达到了国际棉价15年来的新高。

  美国人第一轮"量化宽松"余波未平,美联储就又启动了第二轮。美联储第一轮用9000亿美元3个月就让美元贬值了12.5%,换言之就是送给了中国12.5%的通货膨胀率。各位,衡量美元资产价值,你不要看什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什么都买不到,看什么呢?看美元指数。在定量宽松之下,3个月美元指数就从88跌到了77.现在呢接着就是第二轮6000亿美元,加上其他工具甚至可能有1.5万亿。中国的外汇储备不过2.64万亿美元,其中美元资产占了65%,这样看来,我们的储备规模和美联储比起来还是太微不足道了。各位,3个月美元贬值就让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了8.4%.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干?你以为是拍脑瓜?我告诉你,美国人有着非常长远的谋划。

  2010年5月,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热热闹闹地过去了。你看看,盖特纳跑去打篮球,我们的人还不忘提醒上场的球员,赶快把球传给盖特纳。透过篮球这个小事就可以想象得出,我们在面对美国人的时候,是多么的戒慎恐惧、惶恐不安、低声下气,真是让人感到难过。更让人难过的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本质和盖特纳打篮球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又把篮球恭恭敬敬地送到了美国人手中。我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美国从2009年9月20日就开始谋划这一系列的阴谋了。各位记不记得,去年5月我就呼吁我们政府要警惕美国展开的汇率大战,我是全世界第一个这样呼吁的学者。当然了,我们政府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听我的。2009年9月20日,汇率大战开打了。到了2010年的3月底,美国130个国会议员联合写信给财政部长盖特纳、商务部长骆家辉,�¦
�求他们在2010年4月15日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如果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的话,美国就可以对中国所有出口美国的产品征收27.5%的关税。

  可是我实在不觉得美国人会这么傻,他们有什么理由发起贸易大战呢?请你想一想,如果美国真的在4月15日把我们列入汇率操纵国的话,虽然表面上他们可以征收27.5%的关税,可是万一中国政府报复怎么办?当然了,我们政府敢报复的几率是非常小的。不过我们如果报复,也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所有产品征收27.5%的关税的话,这就成了一场不折不扣的贸易大战,最后的结果虽然是中国受重伤,但是对美国也同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我实在不觉得美国会这么傻,它们干嘛甘愿受伤害呢?连我这种水平都能想得通,奥巴马的团队比我聪明得多得多,他们不会想不通的,我认为他们一定会以贸易大战为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汇率大战。各位想一想,如果能够利用4月15日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的天赐良机,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27.5%的话,
这个结果不是和关税增加27.5%一样吗?而且,汇率升值中国政府也没有什么理由报复,因为是我们自己要升值的嘛。

  但是中国在2010年的二三月做过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3%的话,中国的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利润率将为零,如果升值超过5%的话,中国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将大量倒闭,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中国政府对于汇率升值的底线是3%到5%.而美国的底线呢?是20%到41%之间,差距这么大,双方根本就没有交集。由于双方没有交集,问题就复杂了。各位想一想,美国明明知道我们中国是不可能把汇率升值到20%到41%之间的,因为那样的话就太可怕了,那将使整个中国经济解体。连我这种水平都能看得懂的问题,美国会看不懂吗?其实美国也很清楚,我们是不可能答应的,那他们为什么还这样做呢?我告诉你,他们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玩的就是声东击西。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我们开放金融市场。正如同我在《新帝国主义�œ
�中国 2》上讲的,2010年4月8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访问完印度之后,直接飞到北京首都机场,在机场贵宾厅和副总理王岐山会谈了一个小时。会谈完之后,在华尔街交易的一年期远期人民币汇率就突然贬值了。也就是说在谈话之前,华尔街一直对人民币施压逼迫升值,但是谈完话之后竟然说无所谓了,不升值也没关系。你不想知道为什么吗?很简单,一定是我们同意了华尔街更可怕的要求。

  那到底是什么要求?美国人其实就是把贸易大战当做一种手段,汇率大战才是真正的目的。而我们为了避免汇率大战,就必须让出金融核弹头以及庞大的新能源市场。我很理解我们政府,因为我们别无选择,美国就是个新帝国主义国家,唉,还是毛泽东理解美国,他说,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看看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访问日本的时候,怎么回答日本的媒体的,他说,"美国经过多方面的考虑,认为目前条件还不成熟,所以不考虑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了。"正如同我所想的,他们毫不犹豫地就把这个大礼物收回去了。2010年6月10日,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受到议员的炮轰,批评他没有对人民币施压。他怎么回答?他说,人民币汇率是中国的内政,他们不应该怎么怎么。参议院气得要立法压迫人民币升值。�¾
�国总统奥巴马竟然暗示这个立法的提案会在众议院被否决。他们两个人怎么会那么够意思呢?道理很简单,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他们就是脸皮再厚,也得顾及点吃相,不能太难看了吧。不过,奥巴马绝不是省油的灯,6月18日,奥巴马写给6月26和27日召开的20国峰会的其他领导一封私人信件,敦促他们在峰会上对人民币施加压力。自己不好意思施压,所以请别的国家对人民币施加压力。我相信是中美双方唱双簧,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采行更具弹性的汇率调整措施,自6月21日开始,人民币缓慢升值了,所以免去了峰会上被"围剿"的场面。一个月之后的7月底,人民币由6.83升值到了6.77.7月8日,汇率大战结束,一切正如同我所料,美国财政部宣布,7月15日的审判日,美国决定不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因为我们已经是赔了两个夫
人(一个夫人是金融核弹头,另一个夫人是新能源)又折兵(汇率还要升值)啊。

  来源:郎咸平新浪博客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林云海:逼人民币升值,是对中国的出口主导型经济说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副行长振振有词地教训美国人:人民币汇率问题无助于美国改善对华贸易逆差,一个国家不应该依靠他国来解决自身问题。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正是严重依赖他国来解决自身内需不足的问题的吗?若非他国用自己的内需拉动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早象30年前那样面临崩溃了!再说吧,中国老百姓没钱消费,数额巨大的出口所得更没一美分掌握在中国老百姓手上,这也是他国自身的问题吗?

  中国前30年的内需与后30年的内需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只是一小撮人的内需,绝大部分人仅仅被视为劳动力,而无资格成为真正的消费者,就象奶牛一样,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后30年与前30年的不同,在于前30年这一小撮人还不知道内需不足是个大问题,后30年这一小撮人终于学聪明了,他们知道了内需不足会导致经济崩溃,也知道了出口既可以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赚到自己至爱的、多多益善的美元,于是,后30年的中国经济就被出口主导型经济创造的所谓"经济奇迹"谱写了。

  然而,象中国这样人口庞大的经济体搞出口主导型经济,其结果必然是既损害中国老百姓的利益,又损害外国老百姓的利益,最终得益的只会是两边的资本家。出口创汇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资本家积攒了2.3万亿美元,而外国私人资本家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不然这些外国私人资本家也不会义务替中国的所谓"经济奇迹"摇旗呐喊了。30年来,两边的老百姓又得到了什么?中国老百姓得到的是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激素肉,注水肉,毒米,毒菜,转基因,污水,浊气,垃圾,豆腐渣,职业病,生产安全事故,还有如狼似虎的城管,小人得志的拆迁办,有恃无恐的恐怖分子……家底(自然资源)被耗光了,家园(生态环境)被毁灭了,身体被搞垮了——看看多如牛毛的药店,就知道中国老百姓的身体有多糟糕了,精神也�¢
�洗劫了——看看充斥网络的YY小说,就知道中国老百姓的精神有多空虚了!外国老百姓开始时还为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出口商品兴奋不己,但很快就发现这是要以自己的失业或人权为代价的,特别是当所在国的内需在疯狂增长了几十年后终于趋于饱和的时候,蜂拥而入的中国商品就成了该国老百姓的噩梦——该国老百姓要么因为生产不出同样物美价廉的产品而失业,要么为了生产出同样物美价廉的产品而将自己人权水准降低到与中国的人权看齐!

  与中国的老百姓只会认命不同,外国的老百姓绝不认命,他们向自己国家的政府施压,于是就有了各国政府喊"人民币升值"喊得震天价响。许多中国出口商为了在国际市场维持"物美价廉"的竞争力,本来就已经把工人压榨到极处,再要进一步压榨就没人肯帮他干活了,要闹所谓的"民工荒"了,人民币再一升值,这许多的中国出口商就更加无利可图了,只好撂挑子不干了,所以,逼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的出口主导型经济说不。

  人口大国就应该既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一个人口大国玩什么"世界工厂",肯定会将世界经济拖向人权无限倒退的深渊。外国的老百姓是幸运的,为了自己,他们只需要对中国的出口主导型经济说不就够了,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消费主体,他们国家的经济本来就是内需主导型的。中国的老百姓就没这么幸运了,因为60年来中国的老百姓一直扮演着"吃进去是草,挤出来是奶"的奶牛角色,所以,中国的老百姓不只要对出口主导型经济说不,更要对当奶牛的命运说不,不然一旦失去了出口创汇的价值,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连草都没得吃了,就象前30年那样,奶牛场牛多为患,挤出来的奶还不如吃进去的草值钱,谁给草你吃啊?

  2010年3月18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胡星斗:从追求GDP转变为追求HDI

  中国应当从片面追求GDP(国内生产总值)转变为全面追求HDI(人类发展指数)。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从以GDP为中心转变为以HDI为中心。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如果剔除港澳台资、外资在境内的生产,加上国人在境外的生产很少,那么中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大概只有GDP的50~60%.可见,中国虽然GDP超过日本、世界第二了,但中国人创造的GNP却仍然与日本相差甚远;日本与中国正好相反,由于它将生产大量地转移到了海外,日本的GNP大大超过GDP.

  GDP只是反映生产量,并不体现财富的积累和生产的效率。中国的房子建了拆、拆了再建,建房子算GDP,拆房子也算GDP,中国房子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而英国房子的平均寿命是130年;中石油的市值世界第一,但其效率只有美孚公司的1/23.

  GDP也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合理、资源环境的破坏、医疗教育等福利的状况、人们的幸福感。

  片面追求GDP往往导致民生的灾难,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

  HDI是联合国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三项指标构成,一是人均收入。为了促进收入差距的缩小,规定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在5000美元以上的人均收入要调整:收入越高,权重越低。二是预期寿命,反映了医疗卫生、环境的状况。三是教育水平,包括成人识字率占2/3权重,小学、中学、大学入学率共占1/3权重。

  HDI比较科学,涵盖了经济增长、分配差距、医疗、教育、环境等体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因素。一个GDP很高的国家,很有可能HDI很低。中国的HDI长期徘徊在世界第100位左右。

  因此,中国要从追求GDP转变为追求HDI,从GDP崇拜转变为HDI崇拜,这才是中国发展经济、促进和谐的正道。

  HDI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观。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