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3日星期六

什么叫不可宽恕——南阳教师强奸七岁幼女案

 
 

SSB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09-6-11 通过 佳人 作者:卿本佳人

在《投票:你是否支持死刑?》中,有读者留言说,死刑太过野蛮,而且可能会造成冤案。我非常理解这点担忧,因为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然而这不意味着死刑废除具有无可抗辩的理由。

什么叫不可宽恕——南阳教师强奸七岁幼女案| jiaren.org

支持废除死刑的论者主要有两个重要论据:一、执行死刑会导致冤案发生,而无期徒刑可以避免这种后果;二、废除死刑后,原先适用死刑的犯罪案件并没有上升。

关于第一个论据,无疑是符合逻辑的,但也并非是无懈可击,这个论据的背后实质上是对人类理性的怀疑。判错案子是一个概率问题,无可否认,要求肉体凡胎的法官做到百分之百的判决无误是不现实的,但对于那些确信无疑的案件呢?我们总不会怀疑自己的理性判断能力吧。针对冤假错案问题,法律可以设计一个机制,尽量把冤假错案的概率降至最低,比如缓期执行,确保嫌疑犯的抗辩机会,死刑复核机制等。尽管到最后,难免会有人为的冤案发生,但这可以看做正义的必要代价,否则,那些罪犯被残忍夺去生命的死者如何安息呢?

第二个论据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死刑总会比无期徒刑更具震慑力吧,尽管人在实施犯罪时会忘记法律的严惩,但他潜意识里应该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如果做错事可以不用付出同等的代价,那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公平正义可言吗?具体的数据还请达人给一个出处,至少我看到的一个数据是,韩国停止执行死刑后(死刑还保留着,相当于实际上已经废除了),杀人犯人数不是下降,而是增加了。

另外,有人说死刑是复仇观念的制度化,我就奇怪了,且不说法律框架下的死刑是不是复仇,复仇本身有什么错吗?难道要我们每个人都像耶稣基督那样替人受难、宽恕一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复仇属于以直报怨,当然我并不是鼓吹僭越法律,只是想表达一个基本的观点:人都要为自己的罪恶付出同等代价,罪大恶极是不可宽恕的,即使是一时冲动所犯下的罪恶。人类应该着眼于提高判案能力,而不是废除死刑。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是想让大家看看这个视频,然后你就知道什么是不可宽恕了。

同时,我也对《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保持质疑:为什么现在强奸罪的量刑这么轻?怪不得最近几年传媒上报道的强奸案越来越多,不过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牢狱而已,几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

第二百三十六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四)二人以上轮奸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记得以前中国对强奸犯是量刑很重的,虽罪不至死,但三年实在是太轻了,一睁眼,一闭眼,大学四年都结束了,何况三年……

也许这反映了中国人性观念和法律观念的转变,但却越来越让人感受不到法律的威严。随之而去的,还有美德的沦丧,只剩下无底洞般的欲望在蠕蠕而动。

# 本文采用"署名-非商业-保持一致"CC协议进行授权,转载本文请注明 本文链接
卿本佳人 for 佳人 | 订阅 | 热文 | 评论 | 联系 | 投稿 | 豆瓣小组 | 论坛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还原邓玉娇案视频(成都电视一台视频)

 
 

SSB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09-6-13 通过 佳人 作者:卿本佳人

向成都电视一台"新闻背景"节目致敬!邓玉娇似乎要淡出人们的注意视野了,希望她平安无事。生在这个伟大光荣正确的神奇国家,就要精神方面彪悍一些,洒脱一些,不然不等你自己患精神病,就有人把你绑进去了。

还原邓玉娇案视频(成都电视一台视频)| jiaren.org

邓玉娇案回顾:猛击这里

邓玉娇案最新进展仍然需要等待,最近的一篇新闻是5月31日邓玉娇案侦查终结

还原邓玉娇案视频(成都电视一台视频)| jiaren.org
(邓玉娇在强制措施变更为监视居住后与母亲一起过端午节)

# 本文采用"署名-非商业-保持一致"CC协议进行授权,转载本文请注明 本文链接
卿本佳人 for 佳人 | 订阅 | 热文 | 评论 | 联系 | 投稿 | 豆瓣小组 | 论坛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2009年6月12日星期五

张鸣:官本位愈演愈烈非国家之福

  一个国家,基本的结构就是官和民,现在,官民结构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官员,被人称为黑领,黑领的崛起,让从前的白领和蓝领甚至金领阶层,扫数黯然失色,黑领,将所有的好处都占了,而且手越伸越长。工资待遇,不仅机关和企业差距拉大,连准官员的事业单位,也逐渐落在后面。住房,官员有福利优待,看病,可以实报实销,退休,有最好的待遇,有的地方,连好的中学都公开只招收官员子弟,加上臭名昭著的三公消费,说不清道不白的灰色收入,当今的黑领,已经成为中国最有钱有势的阶层,不仅掌握了现存的行政大权,而且连名义上的民意机构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基本上由官员充斥。

  官员出事,也同样有优待,一个贪污几百万上千万的官员,多半不会判死刑,但是老百姓如果盗窃了数额少得的钱,多半活不成。官员丧心病狂地奸宿幼女,审判的时候,会变成罪名较轻的嫖幼而不是强奸。巴东邓玉娇事件,邓玉娇被拘捕,但另一个没死涉嫌强奸的官员,却逍遥法外。官员子弟施暴,到了教育局嘴里,就变成了打架。被问责的官员,丢官丢得很快,但复出更快,事件惹起的风波还没过去,这边已经官复原职。

  我们还不断见识了官员的威风和特权,机关的特权车,可以横冲直撞,违规也不会受到惩罚,官员嫁女,可以在工作时间,让机关工作人员变成服务人员,占用办公室大摆宴席,官员的爹娘死了,送葬的公车可以排上几公里,官员被狗咬了,一城的狗都要死,如果有人敢于撸虎须,在网上发帖揭露官员的不法情事,人家就敢把你抓来判了,哪怕你躲在别的省,一样照抓不误。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告诉我们,官民之间这种结构的不平衡,无非是因为官有权,而民对官权没有任何的反制手段,唯一的正式途径是通过媒体披露,引起上级的注意,而这个途径又相当不可靠。如果没有网络,我相信,官权的膨胀,官威的肆虐,会严重到什么地步,根本说不清。但是,仅凭网络的反制,也是存在相当大问题的。很多事件,如果发帖者不能碰触到网络的某些敏感点,无论事情有多大,都不会激起网络的反响,我每周都会接到一些告状信,相信这些信也发到了网上,但多半却没有什么反响。更何况,我们的官员,资源雄厚,既可以操作门户网站删帖,也可以雇用专门公司和五毛党制造舆论,你一个揭露官员的帖子出来,只要在大的门户网站上,你看后面的跟帖,几乎高度一致,都是砸你的,只是砸的水平不高,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话。

  其实,网上人人都明白,真正被披露出来的事儿,都不过是冰山一角,水面以下的部分更大。对于官员来说,这就意味着,干了坏事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披露,但是人为的操作,是可以把事情压下来的,压下来的事,比披露的事要多得多,也就是说,压下来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可以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官员的作为,不是收敛,而是加大信息控制的力度。

  说实在的,官员和官员体系自我扩权,把手中的公权变成自己的特权,并没有什么奇怪的,自古以来,只要对权力的制约不能真正实现,权力就会自我膨胀。制官者是官,管官者也是官,一个阶层,一个群体,自己管自己,民,没有丝毫权力,拿官权毫无办法,久而久之,就是会是这个局面。虽然官员已经改称国家干部了,但国家干部对于国家的安危,却未必真的很在意,即使有人在意,也有人不在意,官民结构如此倾斜,非国家之福,也非官员之福,想必,官员也知道。可是,知道归知道,倾斜归倾斜,自己还在推波助澜,为什么呢?难道说,船翻了时候,官员都能逃掉吗?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杨恒均:央视快成培养真假间谍的基地啦

  美苏间谍战给我们的启示

  冷战结束后又过了十年,我在华盛顿离美国国防部不远的水晶城开始研究美苏情报战,当时一口气翻阅了近百本有关美苏间谍战的回忆录、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一度沉浸在间谍世界里不能自拔。可是等到基本都了解后,却越来越觉得没意思,甚至无聊和乏味了。

  那两个国家的情报机关都在干啥?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啊。一般程序就是制定秘密计划,开始收集情报或者展开行动,然后行动暴露,计划失败,间谍被抓,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害……就这样反复折腾,如果说一开始他们折腾的时候还想着国家和民族的大利益,到后来几乎就都沉迷于这个水泼不进的情报小圈子里了。以致到后来,你觉得他们都在自得其乐,自说自话,和国家,更不用说和人民已经脱节了。

  苏联的克格勃算是情报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可他的传奇不但没有挽救苏联的崩溃,反而我在研究中发现,克格勃要对苏联的垮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什么这样说?在苏联后期经济形势严峻,社会矛盾加深的时候,克格勃仍然一个劲头地夸大美国的威胁,不停制造所谓美国立即要和平演变、要侵略苏联了,结果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苏联继续投入大笔资金去军备竞赛。

  现在看一下已经公开的苏联当时克格勃上报给苏共领导人的情报,觉得用这些假情报和被夸大的情报糊弄苏共领导的克格勃实在是埋葬苏共的真正刽子手。当然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好不到哪里去,花费了多少美国人民的血汗钱?据说把间谍特务布满了莫斯科,可就在苏联轰然倒台的时候,连中情局的老板还是在电视上观看新闻才知道人家苏联一夜之间没有了,据说最失落的就是中情局局长了,他那个愁啊——明年的情报经费申请不到了啊,苏联都没有了啊……

  不过,好像最终搞垮了苏联的克格勃们也得到了回报,你看看,除了克格勃头子普京外,以前的克格勃还把持着多少重要部门和资源?这对前苏共领导人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哥们,别用特务治国啊,到头来,你们下野,他们上台……

  国家机密就是用来卖钱的?

  当时美苏间谍战中,那些潜伏到对方国家或者被双方收买的间谍们传来传去的情报,其中超过一半是关于间谍机构的。也就是说,他们设立了一个本来应该用来保卫国家和民族的间谍机构,这个间谍机构(克格勃和中情局)本来应该只是工具,可反过来,他们到成了主角。他们自己机构的文件一份接一份,而且都成了最高绝密,堆成小山似的。也成了对方情报机构最想获得的东西。于是弄来弄去,这两国的情报机构就互相以获得对方的"绝密"为己任,搞到后来,都忘记自己的真正的职能是啥了。懂得这个行业的人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情报机构的最高利益始终应该是国家和人民,而不应该是自己的那个小圈子。

  如果说美苏之间是民族甚至文明之间的对抗,那我们台海两岸之间的间谍战就更是劳民伤财和无聊透顶了(你知道花费了多少钱,死了多少人吗)。

  参加工作不久,因为工作关系,就能够接触到当时的最高机密。领导整天看我眼睛盯着女孩子,就告诫我要多学习,当时的学习之一就是阅读这些文件。而这些文件中有一半以上定为绝密,部分还是最高绝密(只供党政军等几大班子的最高领导人阅读的。一开始阅读一些这些据说只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才能阅读的文件,还觉得新鲜,可阅读多了,就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了。而且到后来,感觉和阅读《人民日报》差不多,一点也不靠谱,还充满了莫名其妙的假话。

  可你大概不知道,就是这些文件,却一度指导着日理万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治理我们这个国家。同时也是这些文件,成为海外情报机构特别是隔海对峙的那个兄弟——台湾军情局高价收买的东西。

  后来看到一份台湾军情局在福建沿海收购各类"红头文件"的价目表,一份当地县级民兵的动员文件,竟然出价到一百万人民币,真是晕倒,这份文件连一个县城的武装部的办事员都能够看到啊。当时这份价目表还没有公开,我就有一个感觉,顺口说,还是不要公开,否则福建那帮唯利是图的官员还不排着队去卖情报?

  算我孤陋寡闻了,因为当时一个领导马上打断我说,你知道个屁,福建的公海上早就有买卖两岸文件的"集贸市场",定期举行,文件都是成捆按斤两称重计算的……

  哈哈,真G八好笑,太不靠谱了,难怪,最好的间谍都不会是余则成,而是有两个臭钱的商人。我当时就想,这些情报机关都在干啥啊?这些文件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价值,和两岸经济发展、人民福祉根本不沾边。只是他们在那里自说自话而已。

  随即我就想,谁无聊把这些在我眼里看起来几乎和废纸差不多的玩意定为"机密"和"绝密"的?干嘛定这么高的密级?而且说定就定,不靠谱,不靠谱……如果你要问我,研究这么久各国情报机关最大的感慨是什么,我得告诉你,就是"国家机密就是用来卖钱的",你定那么多所谓机密干啥?真有那么多机密吗?累不累啊,你们?

  事实上也证明我是对的,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后来都在文件的定性上降低了调子,不再搞那么多"绝密"了。而且,现在看来,当时很多"只供党和国家领导人"阅读的绝密件,你有时间的话,现在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搜索到——昏倒吧,你!

  咱们的央视都快成培养真假间谍的基地啦

  嘿嘿,言归正传。又要扯到我"情有独钟"的央视了,如果以前我和他们隔行如隔山,于是,隔山打牛,老是打不到要害,这次我可有发言权了……

  不久前央视的女记者才被"国情局长"弄上床,过了一次为国家利益献身的间谍瘾,现在又传出了真间谍……

  如果不是你们的CCTV多一个字母,我还以为看花眼看成CIA(中情局)了呢,怎么尽培养真假间谍去了?

  作为从来不遮遮掩掩地研究全世界间谍机构的我,我一直就是有屁就放,所以,我要说两句,可是,我也不好分析得太深(还是那句话:我是共产党员,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只是现在不能说嘛……)。

  我首先要告诉大家,央视的女记者迷上了间谍生涯一点也不奇怪。间谍这个职业最吸引的就是那些表面充满理想,内心却空虚得一塌糊涂的年轻人,尤以涉世未深却老想寻找刺激的女孩子为主。所以也难怪,我们的央视就成了栽培这类人才的温床。

  当然不排除一些记者想冲破局限,想做一名真正的记者——而在很大程度上,真正的记者和间谍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

  我曾经在小说《致命武器》中借小说情节详细描述了记者和间谍的关系,而且发明了一个新的词语"人民的间谍"。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记者和间谍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以挖掘事实、揭露真相为己任。只不过,记者把得到的事实真相公布于众,造福于民,很多时候他们暴露出的真相成为约束和打击统治者的利器。而间谍和特务们则把获得的真相独家奉送给自己的主子——统治者阅读,很多统治者则使用这些"事实真相"压制民众,维护自己的利益……

  大家知道,全世界的间谍机构都是直接属于统治者的,有些甚至直接受到党派的控制。你听说过"人民军队"和"人民警察",还有国家的军队和国家的警察,但你从来没有听说过"人民的情报机构"吧?

  正因为如此,我在研究完全世界的情报机构,觉得索然乏味后,利用小说发明了一个新词儿:人民的间谍。

  把间谍和人民放一起有些滑稽,统治者一般都是用间谍对付人民的,怎么会有人民的间谍?——废话,如果有这种被称为"人民间谍"的职业,还需要我这个无聊文人来发明吗?

  其实,我想用这个词儿描述的是那样一种"间谍":他们潜伏在世界各地,不是拿统治者和主子的钱,他们挖掘事实揭露真相,也不是把得到的真相送到统治者那里去如何掩盖事实真相……他们把得到的"情报"公布于众,让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民众知道事实和真相。他们虽然隐藏在黑暗之中,却是为了等待光明的到来……烤,不写了,又激动了……

  遗憾的是,这种隐藏在各个情报机构中的"人民的间谍"却很少,甚至至今没有出现过几个,倒是好莱坞电影中常常给我们塑造这类人民英雄的光辉形象。不过,这个世界上,确实有这样的"人民的间谍",或者说,他们的行为最接近我发明的这个词儿的内涵。——那就是真正的有良知的新闻记者!

  我得承认,在我最早研究间谍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记者是干啥的,更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揭露最多真相的不是间谍而是世界各地的记者,甚至作家。

  当我在发明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词儿"人民的间谍"并对间谍彻底失望后,我却同时发现了最接近"人民的间谍"的记者。其实西方的新闻记者的工作也就是挖掘事实真相的"情报工作",大家也看到,如北朝鲜那些国家,经常宣判西方的记者为"间谍",他们其实是有意模糊了记者与间谍的界限,或者,在北朝鲜,记者和间谍本来就没有区别。

  可在现代文明社会,记者和间谍虽然干着类似的工作,可他们的区别却非常大,间谍是拿特务经费去收集情报,从而送给自己的主子,很多时候,又反过来掩盖他们收集到的真相。而记者则是挖掘事实真相,暴露给大众。当然在另外一些还没有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国家,差别就更大了,在那些国家,要当一名真正的记必不可少的是良知,而在有良知才能够当真正记者的国家,那里的间谍最不需要的就是良知。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也不知道到底想说什么,以及能够说什么。最后想提醒一下央视这种大机构,现在国安部也很开放了,你们如果不想真正把自己搞成了真假间谍的培训基地,联系人家退休的老领导去讲讲课吧。

  当然,如果你们出得起钱,我也可以去教育一下你们那里的美眉女记者,如何避免被人骗去当假间谍,以及被人色诱或者利诱去当真间谍,当然我更想告诉她们,如何去实现心中的理想,去当一名真正的"间谍"……

  新闻工作者,本来就应该是挖掘事实、揭露真相的"人民间谍"!

  杨恒均 2009-6-12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汤劲松:过滤软件会屏蔽公众自由选择权吗

  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7月1日之后,在我国销售的所有个人电脑出厂时,都要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以下简称"绿坝")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

  此举可视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延续。对于奉法公民而言,良好的秩序是其追求的目标,洁净的网络环境也是目标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在个人计算机里安装过滤软件,人们应该拿不出太多理由来反对。但遗憾的是,"绿坝"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漏洞"。

  据了解,"绿坝"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绿坝"将用户的个人电脑与一个定期更新的"被禁网站数据库"串联起来。用户如果试图登陆黑名单内的网站,就会被堵截。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功能。比如,它可以每3分钟对网页截一次屏,软件使用者打开就可以知道其他使用者登录过哪些网站。而稍有电脑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对"使用记录"的翻看,可以容易地窥探到他人的隐私。而不论使用者是不是成年人,他们的隐私肯定都应受到法律保护。所以这是"绿坝"的"漏洞"之一。

  我们相信,被"绿坝"所禁的那些网站,应当含有不良信息。但禁止信息所依据的标准和标准由谁制定,并没有公开。再者,既然"绿坝"本身就有追逐商业利益的目的,那么,如下猜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不排除"绿坝"重蹈某著名搜索引擎的覆辙,为谋利不过滤不良信息或恶意过滤一些本来干净健康的信息。而且,"绿坝"这种主要通过网络运行的介入式工作架构,使其在堵截不良信息和"监控"本机上网者的同时,也可能会暴露用户的个人信息。

  还有,如果电脑制造商有义务为网络的洁净提供服务,那么,也应该让这些电脑制造商保留自行选择类似软件的权利。亦即,市场化语境下,"绿坝"却依托行政干预行走于市场,其中的非市场化情境,有颇多尴尬。因为,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垄断法》,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再者,在我国,微软操作系统几乎占据了全部市场份额,且其本身就已经提供了全面的家长监控机制,那么,还有必要加装另外的过滤软件吗?

  或许,"绿坝"为打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的良苦用心,会为这些"漏洞"打上一些补丁。但可惜的是,"绿坝"的"被操作性"却很强:软件开发方就说,如果有人想接入那些被屏蔽的网站,"绿坝"软件可以被关闭,而且这一软件可以被卸载。如此,在电脑知识已经普及并"低龄化"的今天,卸载一个软件或者下载一个相关的破解软件,大概不是难事。这就使工信部花费巨额公帑为网民打造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的美好心愿,在技术上的低级失误面前,几近化为一个肥皂泡。

  如此,"绿坝"既容易给人以堵塞信息自由流通、侵犯公民私域的口实,又可能对网络安全埋下隐患,还有垄断的嫌疑,甚至不能完成既定工作目标,那么,这种软件的预装,尽管饱含善意,恐怕仍难得到公众的掌声。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6月11日星期四

祝振强:请澄清挂“绿色”羊头卖“利润”狗肉之嫌

  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7月1日之后在我国销售的所有个人电脑出厂时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绿坝—花季护航",并定期报告计算机销售数量和软件安装数量。

  去年1月,当时的信息产业部向社会征集绿色上网过滤软件,通过政府出资买断的形式,免费向全国青少年无偿提供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后确定了图像过滤软件"绿坝"和文字过滤软件"花季护航",组合成"绿坝—花季护航"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国家向中标的郑州金惠和北京大正两家公司采购了4170万元人民币的"绿坝—花季护航"软件,提供给网民免费下载、使用一年。

  工信部出台的这个最新举措,颇有些突然。突然在于,前不久,与此似乎有些关联的杭州市的一部有关实名制的地方性法规,甫一出台便"见光死"。原因就是这一法规,显然与广大网民的想法、愿望多有出入。就是说,这是一个不那么得人心、符民意的法规。故自然被"挂",亦理所当然。就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工信部的这一举措,能否有时、持久且真正制度化。

  此前,工信部对此上网过滤软件,已实施、试行有时,且已向"郑州金惠"、"北京正大"两家公司,支付了高达4170万元的软件款项。

  4170万元,是个什么概念?是半个亿的概念!

  这还仅仅是"提供给网民免费下载、使用一年"。现在基本上可以说,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且是个源源不断耗资巨大的工程。从正面意义上说,和网络黑暗、不健康以及一切错误的势力做斗争,肯定遥无止息之日。依一般意义上的推算,则这项工程,也当管涌井喷,粗水长流。

  在此,笔者有几个方面不解,亮出疑问,期待有关方面达疑释惑。

  首先、工信部做出如此耗资巨大的工程,是否与预期科目、预期结果不符?用此软件"一网打尽",是否覆盖面过大?

  工信部在相关通知中表示:个人电脑预装绿坝的主要目的"旨在创造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防止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影响和毒害青少年"。这也就是说,工信部出台这个举措,主要是防止青少年受毒害、是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考虑的。

  应该说,国家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肯定是需要必要的投入的。或许,与取得的效果而论,4170万以及此后更大的投入,也是值得的。但是,笔者质疑的是,7月1号之后,在我国销售的所有个人电脑,出厂时都要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绿坝—花季护航",这是否有些"打击面"过大?是否为一种极大的"浪费"?

  道理很简单,如我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且时见彩虹、刀枪不入、大脑自身即有抵御"有害信息"的成人,令我等的个人电脑中装配此"绿色"软件,实乃多此一举!比如,这两款集合软件具备的"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的功能,对我等根本就无丝毫意义。为何呢?我等可能早已体弱色衰,对"色情内容"坐怀不乱,甚或根本就不再坐怀。正派之人,也根本就对"不良网站"不感兴趣。至于"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方面,我等早就深知,上网适度、有时,这是从自己身体方面考虑的,还一并早睡早起呢!我们检点自律,小心谨慎,根本就无须国家替我们个人操这个心了!

  若单从费用上考虑,生产、营销商、国家监管以及个人,都要掏一笔不菲的费用,装上后,又根本不能帮助我、对我起什么作用,如此,难道不是极大的浪费?此做法,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之要求,不代表我等个人电脑拥有者的根本利益。如若强迫来装,揩我一抹油刮我一层皮硬掏软件钱,轻者窝一肚子火,和谐不来;重者可能多了不少上访者。何苦来的呢?

  综上所述,至少,工信部可以考虑只在青少年的个人电脑中,强迫装此软件,是为名正言顺,真正题文相符。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文不对题。

  其次、这样一项投入大、全覆盖的庞大、久远工程,是否有过投入、产出比方面的论证?

  当今,我们国家的国力委实强盛了,国家的大腰包委实鼓了,做起事情来不必缩手畏脚了。但是,须知,纳税人的钱、老百姓的钱,花起来自更当谨慎、节俭,万不可大手大脚。就是说,做事情、投入钱财,应该讲究个投入、产出比。如上分析,覆盖面无谓扩大,把本应是对青少年适用的内容,涵盖所有电脑、所有电脑使用者,这样的投入,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效应?这个比,值得吗?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软件之于我等,聋子的耳朵,根本没意义。就此来说,工信部有关方面至少考虑不周、不妥。投入、产出比的预测方面,有拍脑袋的嫌疑。

  另外,4170万元的投入,已经化为免费下载的软件了,一年以来,有多少人下载、使用了这个软件?使用的满意度如何?综合成效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些具体内容,工信部都应向社会有个交代,以利于下一步的再投入、再发展。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我等网民的内心深处,还是对无须装而必须装这样一个软件所产生的费用问题,多有疑惑。所以衍生出了其他方面的疑惑。或者说,其他的都是幌子,费用问题,才是我等最关心的。

  由此,有关方面是否先对工信部先期投入的4170万软件费用,进行公开、透明的审计?向全社会及包括我等在内喜欢矫情的网民,公开审计结果。那样的话,实在必须,捏着鼻子,我等装一个"绿色"软件,也无甚话说。但我等还会要求:此后的所有投入,都应进行公开、透明的审计,都应公开审计结果。

  话说到这个份上,索性也就开肠破肚,挑明了说开算了——相信和我等怀有此疑惑的人,定然不少:工信部出此非凡举措,是真的欲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而不惜血本,还是以青少年作为幌子,搂草打兔子,捎带手把所有网民一网打尽,其本质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兜售该款颇富诗意、名头温柔的软件?是否挂的是"绿色"字号的羊头,卖的是名叫"利润"的狗肉?

  还望工信部有关方面出面正面予以澄清的好!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5099.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6月10日星期三

侯金亮:强制安装过滤软件纯粹是瞎折腾

  7月1日以后,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前将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而进口计算机在我国销售前也将预装该软件。(6月9日人民网)

  上次微软搞了个"黑屏计划",遭到国内用户的一致谴责,最终不了了之。这次工信部前"了"后继,强制推行过滤软件,并且是从生产源头上提前预装。

  这又是一个强制行为,这种拍脑袋决策的做法遭到国内舆论的强烈反弹。政府部门的这种模糊、片面、一刀切的公共行为让人质疑:

  首先,安装绿色软件到底是针对那些群体?单纯的看这款名叫"花季护航"的绿色软件的功能: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限制网上聊天、查看上网记录、管理电脑游戏,这每招每式几乎都适用于未成年人。或者说,这款绿色软件本身就是为未成年人量身打造的。不过,工信部却要求我国所有生产销售的计算机都要安装此软件。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既然是针对所有人,那何必安装未成年人用的软件?再说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每人一台电脑,单纯的为了拦截色情内容不让所有人正常上网,岂不有"因噎废食"之嫌?

  其次,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这些行为难道没有侵犯个人隐私权?想想自己的电脑被监控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难道我们连自由上网,自由聊天,自由浏览网站,自由更换软件的权利都没有?我们的聊天记录、我们的上网记录、我们的私人空间是别人想查看就查看?其实这种行为不但严重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还违背的宪法。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写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三十八条上写着: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还有,这种行为是不是劳民伤财?安装软件是要花钱的,正版软件都很贵,难道要把这笔费用划到人民群众的头上?工信部说用财政资金买断该软件一年的使用权,让全社会免费使用。那一年以后谁来掏钱?何况,花的那些财政资金就不是人民群众的钱?花人民群众的钱,强制人民群众做不愿做的事,这是什么逻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是软件那么就能够卸载或者格式化。这样翻来覆去,不是浪费民财?

  另外,这也是关部门的懒政行为。色情网站猖獗,你去打击色情网站好了;不良信息泛滥,你去屏蔽不良信息好了;低俗之风盛行,你去净化社会风气好了……干嘛用我们这些老百姓的基本权利为你们的懒政和不作为埋单?这和上网时间,聊天时间,上网记录有关系吗?

  最后,这背后有没有官商勾结?全国都用一张软件这可是一笔大买卖。人民群众想知道为什么买这么一张给未成年人用的软件推广?类似软件有很多,为什么只选这一家?决策过程有没有公开,有没有经过民主讨论?

  做这么一项重要的决策之前,要征求一下群众的意见。突然搞这么一出,不仅会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让人民群众反感。到时候,钱花上了,也没起到作用,还挨了骂,这不就是瞎折腾?

  稿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5098.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郑永年:中国社会的信任度正在解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社会基层的案件在中国发生,例如贵州的习水案、浙江的丽水案、重庆买处案和最近湖北巴东案。这清楚地呈现出中国社会令人忧虑的两大发展趋势。

  首先是基层官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灰暗面令人吃惊,不得不让人感觉到四处蔓延着一种大面积的制度性的道德腐败。笔者已经论述过,这些现象表明中国基层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表明民与权之间、民与钱之间的对立。

  政府本来应该提供社会安全这种公共产品的。如果政府官员的行为、权力的运行本身让人感到不安全,还有什么比这种由政府本身导致的无政府状态更可怕的呢?至少,这比丛林法则更无安全。在丛林法则下,个体之间况且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互相竞争。但在政治权力和资本的结合下,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生存空间就荡然无存了。

  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社会信任正处于一种解体状态。在中国,社会不信任已经盛行多年,并且表现和深入到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与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民与官之间、官员之间、政府上下级之间等等。在传统的话语里,这是一种"礼崩乐坏"的状态。

  失去对法律的信任最可怕

  在所有社会信任关系中,最恐惧的莫过于社会对法律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法律是任何一个社会运行的框架,但当法律不被社会信任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暴力就会泛滥起来。

  就是说,法律起作用的前提是信任。在民与官、民与钱之间没有一点社会信任的前提下,法律就起不上任何作用。

  法律是任何社会必须具备的一个底线,并且往往是穷者和弱者需要法律的保护。如果不相信法律,那么穷者、弱者怎么来保护自己呢?如果他们相信法律俨然成为了富者和强者的工具,那么他们要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呢?暴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浙江杭州的富家子弟飚车撞死浙江大学的学生,肇事人激起了多么大的民愤!但假如是一个出租车超速行驶撞死了人,那么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中国的很多社会群体中,莫名其妙的一个"恨"字正在泛滥开来。人们心中有"恨",但往往不知道向谁去发泄。因此一旦出现任何一个机会,"恨"就很容易也很自然爆发出来。

  杨佳案件很典型。在这个案件中,警察其实也是受害者,但为什么民心都是在杨佳身上呢?湖北邓玉娇这个案子里,为什么没有人去同情死者呢?所有这些案例里可见民愤已经积累到很大的一个程度。

  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已经超越了法律本身。很显然,当法律失去保护弱者的作用时,愤怒就会泛滥,而愤怒会进一步削弱法律的价值。这种恶性循环的情况非常让人担忧。长此以往,一个"恨"字就会越来越凸显,就会失去社会的稳定乃至安全。

  权力和金钱结合,凌辱、欺压底层的弱者,这些年来,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社会底层是最大的受害者。社会作为一个集体毫无保护,社会中的个体更没有得到保护。

  在这样的情况,社会的自卫不可避免。这种情形持续久了,很容易引起社会的暴力反抗。再者,这种暴力往往是自发的尤其是在被迫之下的自发,所以也往往是不可预期的和不可控的。

  国家须重建社会共同体

  无论是社会信任的丧失还是继之而来的社会暴力,都是社会解体的结果。这30多年来,随着高速经济发展,中国社会最醒目的一个现象就是社会的解体。

  传统的中国社会,县以下是自治的,由乡村绅士凝聚起一个共同体,有经济、社会和自卫的功能,这种形式持续了几千年,不能说没有效率。1949年以后,这个自然的、自治的共同体就被打破,家族势力等等东西都压制下去(如果不是被完全消灭的话)。

  不过,应当指出的是,毛泽东要"破旧立新"。他想用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在农村)和单位(在城市)这种行政建制的方式,来重新建设中国的地方共同体。

  在这种行政共同体中间,人民和政府之间形成一种学术界所说的"隐性契约",就是说,"你接受我的统治,我为你提供一些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这个共同体的前提是失去流动自由。在农村,尽管这种行政共同体没有什么经济效率可言,人们也过着很穷的生活,但这个共同体毕竟也还是个共同体,至少还有赤脚医生,有学校。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的共同体首先开始解体。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造成人口的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全世界范围内,农村的衰败都是现代化的一部分。但根据西方的经验,在这种不可避免的衰败发生的同时,国家应该花大力气来重建社会共同体。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共同体崩溃了,就要求重建公民共同体。

  在西方,这个共同体主要是通过"公民权"的建设来完成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人口流动,国家就出来保证公民权,就是政府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和服务。

  此外,政府之外也容许和鼓励公民社会如非政府组织的出现,社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自愿组织来得到重建。就是说,在西方社会的重建是政府和社会各自努力和合作努力的结果。

  西方民主是为了遏制资本主义

  在西方重建社会的过程中,政府是站在社会这一边的,目标是消除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对社会共同体产生的恶性影响。资本的目标是要摧毁所有的共同体,把所有的东西变成资本,变成资本过程的一部分。

  这里,西方的民主和资本主义就有一个很大的矛盾,因为民主体制就是要遏制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和民主等同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西方社会从原始资本主义发展到现在的福利资本主义,或者带有福利性质的资本主义,这不是资本主义本身的发展逻辑。资本的唯一本性就是利润,它是不会考虑到社会效应的。

  西方的这个转型是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家的资本和社会形成了妥协,因此转型较为和平。但也有很多国家,这种转型是通过长期的工人阶级运动和其他形式的社会运动而完成的。

  在亚洲也是如此。日本的自民党一直是以保护农民的利益著称的,到今天还保持着这个政治局面。日本社会没有解体和政府保护分不开,同时社会的支持也是日本自民党能够长期执政的主要因素。

  新加坡政府更为典型。政府一直以来是个"亲商"的政府。中国的"亲商"概念就是从新加坡引入的。为了发展经济,新加坡政府一直非常注重资本和市场的作用。

  但新加坡政府并没有忽视社会共同体的建设。在"亲商"和重视资本作用的同时,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花大力气发展出一整套能够保护社会的机制,包括"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社会保障、就业、教育政策等等。在每次经济危机来临之时,政府首先想到的也是如何保障社会。社会的支持也是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主要原因。

  最大危险是权力和资本走在一起

  改革开放导致了中国社会共同体的解体。这很难责怪改革开放,因为中国不能停留在改革开放前低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共同体阶段。问题在于,在原来的社会共同体解体之后,就必须重建。

  但中国并没有这样做。当西方新自由主义来到中国之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社会领域,包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教育。这些领域都是政府应当担负责任的公共服务领域,但可惜的是,在中国这些领域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让给了市场和各种形式的资本。

  在农村,情况最为糟糕。流出农村的农民到了城市之后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是中国现代化的一部分,但是他们没有得到任何保护。

  从法律上说,农民工是中国公民,但他们既不能享受城市居民般的公民权,也没有为他们发展出另外的公民权。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也不被容许组织起来。处于个体的他们在权力和资本面前显得毫无希望。

  在以往,西方学者常说中国政治是极权主义。但现在中国的危险在于权力和资本走到了一起,并且在很多场合,权力是为资本服务的。这种结合比单纯的资本的力量要大很多,比单纯的政治极权的力量也要大得多,可以把此称为资本极权主义。

  在政治极权主义时代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如上所说,政府和人民之间有一种隐性契约,只给你很低的工资,但是也要提供给你一套保障和福利制度,尽管这种保障也只是低水平的。但在资本极权主义的情形下,没有任何契约关系。这个社会里,个体都是原子化的,没有组织的,一旦发生冲突,就只能诉诸暴力。

  这些年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所有这样那样的恶性事情,大都和社会解体有关。如果不能正视社会解体,那么社会群体之间的公开对立和冲突将变得不可避免。

  中国所面临的选择并不多,要么任其自然,让社会冲突甚至暴力冲突发生,要么通过改革达到各社会阶层的大和解。遏制社会冲突和社会大和解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

  如何应付社会解体之后的社会冲突?这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在化解冲突过程,强调法制和法治并没有错,但光强调法制或者法治可能已经无济于事了,因为在没有任何社会信任的前提下,法律已经失去了效用。

  最重要的是加快建设有助于社会共同体重建的社会制度。在这方面,尽管中国可以走自己的路,但不管怎样的路径,也避免不了全体人民可以共享的公民权的建设。

  本世纪开始的社会改革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无疑是公民权的主要组成部门。社会改革尽管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重要议程,但这些年的进展并不顺利。虽然政府努力不少,但既得利益之间很难达成妥协,更不用说是既得利益和人民之间的妥协了。

  从各个方面来看,中国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改革与社会冲突赛跑的阶段。如果政府不能努力促成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大妥协,那么社会的激进化就会接踵而至。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来源:联合早报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5097.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冰山兰:鹅、鹅、鹅

  "鹅、鹅、鹅,为何不欢歌?灰毛浮黑水,脏掌拨污波。"

  想起这首儿时就熟知的诗时,不自觉的就把内容给改了。不是我对这首诗有什么成见,而是现实的环境让我产生这样的映像。唐代诗人骆宾王对鹅的生存环境的描写,在我小时候还是能见到的,常常可以看见一群洁白的鹅在拍打着翅膀在清澈的河里、水库里尽情戏水,那是一幅清新悦目的图画,使人有着纯洁质朴的感受。而今,这只成为一种记忆,一种向往。

  目前的真正问题是:我们人类失去的不只是那清新的环境,人类自身的生存正面临考验。科技与污染是孪生兄弟,不要指望人类能根治污染,污染会随科技发展而加剧,只是一个加剧的快慢的问题。因为人类的贪欲是无止境的,我们从大自然的索取注定大于对自然的回报。我们所谓的科技只不过是攫取自然的能源和资源制造出更有力的工具,然后用这个工具攫取更多的自然的能源和资源而已。结果是什么呢?

  在全球,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灭绝。以这样的速度,我们人类离灭亡还远吗?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灭亡的物种。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污秽的环境威胁着我们的机体的同时,会不断制造产生新的生命——病菌来代替我们,他可以短时间内让我们整体消亡。恐龙的命运当然会落在我们的头上。

  大自然是无敌的,他会在人类彻底破环他之前毁灭人类。气候异常引发的愈来愈频的灾难,如瘟疫、地动、干旱、洪水、飓风等等都是自然在善意的告诫我们,让我们认清自己的位置。比如目前的全球变暖问题,温度升高会使水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我们真的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再高明的科技也对付不了灾难,其作用最多只能帮助一下灾难后的幸存者。

  经济与环境孰轻孰重?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这个人类的家园地球,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只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有了环境才有人,有了人才可能出现经济活动。然而,人类现在几近忘本,一心扑在经济发展上。个人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你追我赶,乐此不疲。全然不顾身后不断逼近的灾难,只顾清点手中的钞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忽视环境的盲目发展经济,只能带来更多的灾难。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保护环境,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单位为推进环境保护进程做出贡献。这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日期。对于个人来讲,每天都应该是环境日。顺应自然,冬随冷,夏忍热。日出作,日落息。腿多行,手多劳。让我们少一点自我崇拜,多一些对自然的畏惧。让我们共同努力,应对危机。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5096.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巩胜利:“中国威胁论”威胁中国?

  最近,印度国内对"中国威胁论"进行了新一轮的炒作,显然是试图将中国与其邻国及更多国家的正常交往;英国等国媒体进入新炒作,则不乏挑拨中印关系的意味。但,全球正被真真假假的"中国威胁论"的包围着、喧嚣着、蚕食着,充斥着全球社会的主流国家和国际社会,中国必须做出理论与实践的正确选择和回答,也是中国未来"崛起"成败、走向国际社会不可分割的必经、重要的一部分。

  新中国从无到有60年至今,又从贫穷落后到今日开始崛起,中国必须让今日世界来认识、来重新认识。中国正在崛起,崛起中"中国威胁论""中国有用论""中国拯救世界论"等等都出笼了,中国究竟是威胁、是有用、还是世界的建设者?这的确需要新历史来印证,更需要中国的"舵手们"来指明方向,还需要让世界来看到中国人不仅仅是自己向上、而还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看到是一种向上、进步的力量。怎样展示和行动——中国声音,是未来中国力量在国际空间和世界实践的重要风向路标。中国国家的政治构架立法、权力、执法(象深圳现在正进行的中国政制60年不曾有过的"行政权三分"改革等,这说明中国正在寻求"政制"历史的突破与更科学、合理的变革)还需要根源做出调整,以适应今日的国际环境。

  近几年以来,"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不绝与世、日渐国际社会的第一话题、渐成一道难以回去国际魍魉魔影。近来,印度媒体更是发起新一轮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是继日本、英国等国的媒体和国家一直不断的"中国威胁论",也是始终挥之不去、驱之更乱,似乎中国正在对印度等国家构成新的严重威胁。此类论调并非第一次问世,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叫嚣。对此,随着中国的不断壮大,"中国威胁论"也将此起彼伏成为全球、特别是中国崛起所绕不开的第一全球性话题。那么,随着中国"崛起"、不断壮大,更需要中国有一套完整的应对对外的国略、对内策略统一、协调一致的步骤,哪些可能真正引起国际社会的恐慌、甚至成为威胁中国的"中国威胁论"。 那么,中国崛起那些领域会与国际社会一争高下、令世界恐慌甚至感到了"中国威胁"?

  A、中国重要能源依存进口达50%以上

  进入2005年以来,中国能源形成与国际社会的重大缺口。中国重要能源项目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将长期受能源匮乏、需求依存超过50%以上,要去国际社会竞争。美国每天需要石油达3000多万桶,为第一石油消费国。2007年,中国每天需求石油超过600万桶,而日本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进口依存度综合也在70%左右,但日本国则规划在未来到2030年前将能源进口依存降低到40%,以节能和生物能源、新能源等来突破日本的瓶颈。

  中国,从上个世纪末由能源输出国一举变成了能源进口国发生了根源的性质变化。到2015年前后,中国主要能源的石油、天然气、钢铁、铁矿石等能源的需求将更加依存进口,要到国际市场去 "超级竞争"。全球第一人口国家、13亿人的能源需求,去到全球任何国家、任何国际市场都可能形成"中国卖什么什么暴跌,中国买什么什么昂贵"。于是,中国去国际市场竞争任何商品、能源、产品等等,都应"未雨绸缪"在阳光化作业,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这第一人口大国的能源需求。

  中国核能源也主要依存进口,核电站、核动力等也严重短缺。

  另外,中国应在降低成本、管理瓶颈上做出根源突破。如煤、铁矿石、石油、天然气、汽车产品等等,都比国际市场高出近10%的成本,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就有了"中国威胁"的口实;如中国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际上中国是以"国力"来参与竞争,比如中石油、中移动等,一旦进入"法制国家——欧盟、美国等,都面临着"反不正当法"的严厉制裁,即是不被 "反垄断制裁",也令大多数国家的市场竞争"恐怖",因为中石油、中移动除了全球"独大"意外,这些国有企业的资本总额还超过了全球2/3国家的资本总量,这也额外也加深了"中国威胁"的威慑力和现实看得见的可怕。

  B、海外军力与耀国威,中国需要恰当把握

  最近,印度空军参谋长日前宣称,中国"是比巴基斯坦更大的威胁"。连日来,印度媒体热议所谓的"中国威胁",有的媒体称中国可能是印度最大的外部安全威胁。印度此轮"中国威胁论"与其邻国斯里兰卡的局势息息相关。随着斯里兰卡政府军剿灭猛虎组织,印度国内开始出现炒作所谓"中国威胁论":宣称中国向斯政府提供武器,借此扩大在斯的影响力。随后,英国和日本的一些媒体也加入炒作行列,进一步渲染中国对印度的"新威胁":称中国正在构建对印度的包围圈,猜测两国可能展开军备竞赛。

  南海诸岛,是中国强大、"中国威胁"的重要检验和实践。依印度而言,"中国威胁论"向来从来都未消失过。而不少印度人传统认为,印度洋就是印度的地盘,印度周边的南亚诸国就是印度的小兄弟,其他大国与这些国家正常交往都免不了会受到印度的种种猜疑,往往被解读为对印度的威胁或包围。中国海军的打击海盗行动,也成为中国从无到有的"中国威胁"。

  中印两国之间即使保持正常乃至友好关系,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其他声音。更是全球各国的一个缩影,都会存在欧美列强所谓的强硬派与温和派、鹰派与鸽派,中国不能指望通过反驳与交流就可以消除这种分野。就像21世纪以来的"中国威胁论"一样,印度最近的"中国威胁论"同样表明,在很多国家中都存在对中国发展持有怀疑、猜忌乃至不信任的势力。换句话说,对这些势力而言,无论中国采取怎样的行动,都会遭遇质疑与敌意。同样,对于印度国内颇有市场的将印度洋视为后院的观点,中国也无法短期内改变——但必须战略的"未雨绸缪",印度洋总要有"契机"出现。

  当然,坦然面对并非无所作为,听任此类言论炒作;相反,需要积极应对。就目前而言,此类"中国威胁论"虽然影响着一些国家的对华政策,但并未影响到国家间的正常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此类"中国威胁论"更像是一种舆论战和心理战的武器,试图以此来影响中国的对外行动和外部环境。比如,印度国内对"中国威胁论"的炒作,显然是试图干扰中国与其邻国的正常交往;英国等国媒体的炒作,则不乏挑拨中印关系的意味。

  B、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投资本地制造

  "中国投资"远比"中国制造"更真实、更伟大的一步事关中国能否由中国崛起变中国强大的根变。这是"中国制造",由"量变"为"质变"走向世界的一个飞跃,是中国成为强大国家"落地生根"的一个根源本质之变;至今,美国、日本等制造的商品,不用从美日"进口"到中国了,几乎美、日所有的"制造"都可能在中国落地生根(但高科技尖端产品除外),中国同样也需要走向国际化、"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这关键一步。

  中国再也不能"无止尽"的去"外汇储备",又"无止尽"的去全国上下、各省市区的去"吸引外资",与其将"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国债,为什么不可以投资中国国内的建设呢?"外汇储备"不是多多益善,"招商引资"也不是越多越好,在国际社会之间的中国"外汇储备"与"招商引资"取得一个国际环境的平衡,利于"国际社会"这一大环境,也利于中国崛起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取得和改变。今天中国"外汇储备"和中国全国各省、市、县的全民一轮又一轮、30多年的"招商引资",关键是"中国崛起"、"中国强大"——中国国民财富的聚集,达到"国强民富"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复兴!

  然而"外汇储备"美元,随着欧元、中元三大货币在21世纪"三足鼎立",终将象英镑近200年风靡世界一样时代日下,中国更需要在这历史关头的未雨绸缪。"外汇储备"及储备美国国债,是历史的一个失误,这"失误"只有中国象依赖鸦片那样永远享用?象被劫持到海盗船上、只能与美元共生死才可存活下去?一个正常国家、一个"大国"生态环境的"外汇储备",除美元之外还要适当环境的"黄金储备"、"能源储备"、"战略国家储备"等。

  "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崛起一样,谁也无法避免,无法回避,未来国际社会各国都会遭遇,这提醒中国在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方面、处理国际事务更不能一概用国内"压"的方式,中国法律与国际法则毕竟不是一种同用的游戏规则,中国需要更完善也更全面的一整套应对策略,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因对机制,善于用国际社会第三方、中坚力量的"话语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千万忌讳"王婆卖瓜"、硬搭弓发箭……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历史的无法挽回。对于国际此论战和心理战招数,必须予以及时而恰当的回应。最好的应对或许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自之矛攻自之盾"。及时回应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国际环境下第三方力量,民间力量,比如在不同国际环境情况下,可以选择通过官方发言(忌讳"王婆卖瓜"、"无可奉告"、"坚决反对"等国际社会反感、甚至敌视的"官方"说教方式)、海内外媒体、国际学者言论、国际权威组织、民间力量等等,甚至常用国际社会通过外媒或外国专家、学者等方式来作出回应。这种回应的主要目的不是改变对方的观念,而是缩小、抵消国与国、与国际社会的言论影响力,为国际舆论的受众提供另一种声音,传达另一类事实,为中国对外交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5095.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叶檀:经济适用房早该取消

  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态度有所松动。5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中国政府网访谈时表示,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决定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比例,对于部分地方政府来说,经济适用房将不再有强行指标性规定,这意味着围绕着经济适用房的一场硝烟,可能尘埃落定。

  事实上,"非驴非马"的经济适用房已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跛脚,早该取消。批茅于轼支持建设经济适用房的人,无视中国现状,将对平价房的期望与经济适用房混为一谈,不着眼于市场的改良,而寄望于住房市场的行政化;反对经济适用房的人未必如批判者所说的,是房地产商的吹鼓手,而是看到了经济适用房所造成的浪费以及与之伴生的权力寻租。

  浪费的案例在深圳。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住宅售房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度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出售工作近日结束,本次保障性住房的合格申请人共有2648名,可供出售房源2209套。有1821名合格申请人进行了认购,余下388套经济适用房无人认购,这是深圳市建设经济适用房以来第一次出现卖不出去的现象。

  寻租的案例在温州。在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期间,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对解南、坦前等有关改建地块的被拆迁户组织认购安置,并陆续办理有关房屋结算和交付使用手续后,未将可销售的剩余房源按规定程序报批,擅自以当年同一地块的市场价作为暂定价销售140多套安置房,销售对象中有数十名市、县级领导干部及一批"关系人",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原副指挥吴权书是该事件的主要责任人。高楼大厦建成以后,先把最高、最好的房子留给自己、亲朋好友或上级领导,再把剩余的让拆迁户认购。

  监管失当的案例在北京,该市天通苑开宝马购买经济适用房已经成为经典案例。

  有些人认为,只要发动人民监管,就可以堵塞上述种种漏洞。但建立人民监管的天罗地网,必须辅之以配套的纠偏制度,有人纪录、有人改正、有人督办、有人查处,然而现在做得到吗?

  2009年,中央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今年安排493亿元投资补助资金,这部分钱绝大部分已经下拨到了地方和具体项目。除此以外,中央代地方发行的国债资金也应重点安排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齐骥称,近年,一些城市,包括厦门、深圳、天津等地,为解决那些既买不起、租不起商品房,又不属于住房保障对象的居民的住房问题,通过政府提供土地,给优惠的信贷、税收政策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帮助他们渡过暂时的难关。他表示,住建部"觉得这个是比较好的尝试"。

  经济适用住房之所以低价,是因为政府低价拨地、税费优惠、控制利润率——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利润率按不高于3%核定;市、县人民政府直接组织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只能按成本价销售,不得有利润——几乎每一条规定都需要安置一个加强连的兵力跟在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开发企业、购房者身后跟踪监督。如此极不经济、效率极低的保障模式,不应该在人口众多、迁移频繁、寻租泛滥、保障资金不足的社会实施。

  中国的保障举措必须提高效率,以简单有效的办法进行,其中保障房不给产权是重要一条。用品质不同的公共租赁住房、通过不同的租金来照顾最低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的"夹心层"的住房,是个好办法,可以解决经济适用房满5年可以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等高成本监管难题。

  只要不赋予产权,从理论上来说,公共租赁住房属于国家,可以根据收入升降,保障住房进入最需要的群体,减少寻租动力。

  在取消经济适用房、提高保障效率的同时,政府有必要建立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使收入不同的阶层能够买到适合的商品房;而不是用推高地价等办法与开发商追求高利润的动机合流,使房地产价格一律豪宅化,因为这将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走上不归路。

  作者系著名财经评论员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5094.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张三一言:省独思潮与联邦制

  网路近日盛传一篇题为《南方都市报探讨"广东独立"》的文章。文章并不怎么样,但是文章表露的"省独"思想观点与情绪倒是值得关注。因此想就此谈谈我个人对省独的看法。

  独立思想和行动,是个人和群体的本性表现;就是说凡人凡群体都天然地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行为。人的独立诉求,不论是专制制度或民主制度都是如此。不同的是专制制度大都以暴力形式达到独立或维持统一;所以多是你死我活的,排它的统独。民主则除了暴力外,开避了和平协商达至统独的途径。独立诉求的表现形式,在国际而言是为本国利益,在国内则是表现为争取地区(省、区、县、乡、村、)利益,在家庭也如是:要求个人独立与争取权利。这里的权利或利益,可以是民族的、省籍的、个人的或文化的、历史的、宗教的,可以是虚的、也可以是实的。只要有一种权利或利益彰显突出就可能会以独立诉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一个群体要求独立时,反对独立是反人性的。但要分清楚,作为一种反独立的言论,若是由统治者发出的,必须反对;若是由民间中的少数发出的,那是言论自由的一种,要维护其表达权利。

  既然独立是人性所求,那么为甚么又会有民众要求统一呢?不论是"独立"还是"统一",都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是为目的服务的。上述所谓独立是人的天性,实质上是说用独立追求权利和利益是人的天性。当人们认为用独立才能维护或争取到其利益时,独立就是其天性的表现形式。当人们认定统一比独立能得到更多权利和利益时,这时统一就是人的天性。比如说,当有一天多数台湾人要求统一时,反对统一就是反人性的。同样,对民间反统一的少数派要保护其表达权利。说到这里,要附带说一下。以独立争取权利与利益是人性常态,以统一争维护权利与利益是例外;而且通常是保留独立前提下的统一。

  那么,反独立又是甚么一回事呢?反独立的主体是掌管统一权力者(即统一既得权力集团)和统一体内的主流民族(即统一既得权力民族)──权力可令人违反人性,这也是权力使人腐败的证明之一。

  统独是中国历史长青话题,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粗线。目前中国统独问题是一个火热争论话题。

  台独维独藏独是务实的独,人皆知之,不在话下。近几年来我留意到不时出现川独东北独粤独港独等等务虚之独,对这些有虚无实或虚多实少的独立议论,人们一般视之为茶余饭后谈资。

  是不是太掉於轻心了?

  有一部分人出於务实谈省独,但因务实 "无力"的现状而被忽视甚至蔑视。一部分人从策略考虑会以戏言或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另一角度探讨"方式出现。也没有引起人们重视。

  很多观点是不会产生力量的;但是,有一些观点则会改天换地、会改变世界、会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省独思想"属於这一类;它有可能让中国大一统面貎改观。所以,我认为"省独思想"是一个"严重的思想问题"。

  省独思想之所以有活力,源由在於中国的大一统是武统与文统的结果。武统征不服人心,文统远没有消化掉原非主流民族基因。以广东为例,广东身份认同往往强於中国(或汉族)身份。粤独不时会以不同形式出现:"地方主义"就是其中之一(相信其他省区或多或少有类似情况)。当原非主流民族得到主流民族尊重和得到公平待遇时,或高压下不能作为时,可以平稳共处(现时流行的说法是"河蟹"或和谐)。当非主流民族感到统一会损害其现有权利和利益时,或者遭受不公平对待时,或者是经济文化优於主流民族时,只要有可作为的条件,与主流民族分离的思潮就会泛起,思潮很容易掀起行动;地区性独立诉求就会形成一股运动力量。现今中国大陆各省大都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感觉,港粤则还加上有优於别地的感觉。就目前现实推测,出现粤桂琼港澳联合要求独立的可能性较大。

  省独思潮之所以可能会泛起,除了上述内在理由外,还有一个外在理由。可以这么说,今天中国是极权专制思想禁锢的现实和无限开放的虚拟网路思想并存。这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虚拟网路事实上已经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春秋时代,而且这一趋势有增强无减弱,共产党的防堵功效有限。无限开放的虚拟网路给省独思想提共了萌芽、成长和开花结果的空间。省独有可能在网路指导现实行动的模式下展开。

  应付独立的传统方法是防堵灭,共产党承袭这一传统并变本加厉。这种方法永远不能解决统独问题,最终或导致统独两败俱伤、或独死又生、或独成统伤(或亡)。民主宪政制度给统独提供一条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维护独立所得的利益,也可以保存统一的形式和实现统一的愿望。这就是联邦制或邦联制。对台独、维独、藏独、各式省独,除了邦联制外,我想不出甚么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

  2009/5/13

  ──《观察》首发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先进代表:中纪委查处许宗衡再现“三分命中”

  新华网6月8日发布官方消息:据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宗衡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从这条不足50字的短消息里面,人们虽然暂时还无法知晓许宗衡严重违纪的具体内容,但至少能够给人们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中央对一些地方党政主要官员涉嫌腐败的查处力度越来越大,打击贪腐官员的精准度越来越高。用一句篮球术语来说,许宗衡严重违纪被中央纪委查处,这又是一个"三分球"。

  说到此,忽然觉得,中国当下的反腐败竟颇有那么点篮球比赛的味道,一出出充满戏剧性的反腐攻防战,犹如篮球场上明星们极具敬业精神的"三分命中"、"连续暴扣"激情表演,竟是精彩异常得有点让人目不暇接。

  比如说这个"三分命中",除了现在正在接受调查的深圳市长许宗衡以外,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于去年被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判处有期徒刑18年;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和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因涉嫌严重违纪,目前也正接受中央纪委的调查。一批省部级高官的贪腐落马,已经突显中央对地方贪腐分子越来越精准的"远距离打击"。

  再比如说那"连续暴扣",近十年来,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名以上因腐败问题被依法判决执行死刑的厅级以上官员。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等贪腐高官被判死刑。

  然而,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监督机关以及数亿万计的网民都在同仇敌忾地与隐藏的贪腐分子进行激烈攻防战,媒体也不断报道一些落马贪官在法庭上受审时浑身筛糠、屁滚尿流的丑态,然而,一系列迹象表明,我们的反腐败还远未达到像篮球比赛那样夺取冠军的时刻。

  5月下旬,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上直指"近年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业内人士称,李源潮言语中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党中央以最坚决的态度向用人不正之风"宣战"了。

  最近,江苏省一位在网络开设博客的市纪委书记坦言:"反腐败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涉案官员级别越来越高,数额越来越大,窝案串案屡见不鲜,作案手段不断翻新,这些都是事实,不可否认。"从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上至中央高层、下至普通民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种判断。

  如果允许用篮球比赛的赛程来作个类比的话,从诸如"许宗衡涉嫌严重违纪被查处"一类事情时有发生的现状可以说明,我们的反腐败目前应该正处于漫长的"常规赛"阶段,虽然是激战正酣屡有"斩获",但离夺取反腐战场的"冠军奖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祝振强:外出携带小锤子出行的可行性研究

  今天,成都又出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一辆行驶中的8路汽车被喊"冒烟了"!乘客中,居然有10多个人掏出自带的小锤子,把玻璃窗砸的稀巴烂,跳窗落荒而逃。女人们尖叫、哭喊,全然不在意自己逃窜中的"走光"。

  结果,是一场虚惊。司机大骂:哪个胎神,在那乱球喊,吓得老子尿都出来了。

  看了这幕荒诞的闹剧,不知道我们的父母官、我们的人民公仆做何感想。本该是公共服务范围内的事情、本该是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管理中ABC的事情、本该是纳税人根本不必担惊受怕的事情,现如今,却成为公共危害,致使城市中人草木皆兵,不得泰然、安生!如此,怎来和谐?怎来祥和?怎来安居乐业?

  智慧可爱、马上携带小锤子外出的成都人,让人看到了民众忍辱负重、自保安危的无奈,让人看到了萌生于民众中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可贵的逃生意识,也让人看到了 "小锤子"全国走红的潜在商机——相信人手一把小锤子外出,必成为不久后流行的时尚,一种生活必须。

  小锤子在身、在手,也会面临这一些原则性及技术性问题,现提携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

  其一、小锤子的合适、适用问题以及供应、提供问题。现在,国内似乎还少有供个人使用、专事在诸如成都公共汽车封闭火场中使用的小锤子,至少是尚未普及、推广。如此,大家只能各显神通,随手使用一些替代用品。使用替代用品,难免不甚方便、专业,待生命攸关之时,使用起来会耽误大事,锤到用时方恨不顺手。到头来,还是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关方面既然在公共场合设置小锤子有难度,需要反复研究,需要立项审批,需要审计督察,需要反馈总结,非猴年马月,可能出不来结果。如此,不如就以经济适用价格,尽快推出统一、适用、管用、方便的小锤子,以解民忧。

  一些地方若"以民为本"做的好,还可以考虑,像免费提供避孕用品那样,免费给广大民众提供小锤子。当今,拥有一把小锤子,远比拥有避免爱滋病的计划生育用品要迫切的多。因为,对大多数民众来说,洁身自爱是件容易的事情,大可以对计划生育用品视而不见而不受什么危害。而避免被烧死烧伤,则不由自己说了算,必须有把小锤子。

  其二、小锤子的合法性存在、身份问题。若给小锤子一个合法、合理的身份,就是说,允许人们正常性、平常性携带小锤子,就要有个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规定人们的此种日常行为。否则,视为违法违规携带品,会给小锤子携带者带来额外的、不必要的麻烦。

  若天天携带小锤子外出,也会有小的技术性问题。比如长途外出乘坐火车、大巴,需要过安检关,还要过上车关,车上安检关。有关方面对此应多有考虑。否则,民众可能会由此多出一道可能就被叫做"携带小锤子"的交费项目。应明确规定:携带小锤子外出合法合理,是不需要交纳携带费用的(50元或100元的工本费除外)。

  其三、民众携带小锤子,可能会扩大其使用的外延,对此应未雨绸缪。比如巴东的邓玉娇手边若有把小锤子,可能结果更惨烈。如此,有关方面应未雨绸缪,尽早、提前制订可行性措施,把民众由于自卫、防卫自身不受侵害而使用小锤子的范围,规划得合理、合法、适度。比如,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小锤子,可以使用到什么程度;什么情况下可以有限度使用小锤子;什么情况下不允许使用小锤子等等。

  有关方面是否可以考虑推出如下规定:在对待自然灾害时,正面、铁锤面使用小锤子;应对非自然事件时,后面、木柄一头使用小锤子。还应把推坐、推倒、推搡、推揉等复杂情况,与锤子的力度、强度等综合起来,统筹考虑。

  有关方面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出版一本《小锤子使用手册》,在机场、码头、车站等人群聚集场所,免费发放,以增强拥有小锤子的民众的合理、合法使用意识。

  小锤子一锤多用,一锤多能,为今后生活、生存、外出之必须,民众定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小锤子。因为,拥有了一把小锤子,就拥有了防范自然的、非自然的侵害、灾难的保护神的庇佑;珍视、爱护小锤子,无疑就是珍视、爱护自己的生命。

  笔者抛芋头引砖头,广益集思,是为灵思一闪,多有不成熟。

  无论如何,笔者相信:今后对小锤子的研究、使用,定会更加广泛、深入、普遍、普及;定会专著不断,专家频出。民众使用者中,也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小锤子研究、使用的高手、能手。总之,让我们大家携手并肩,掀起重视小锤子、研究小锤子、使用小锤子的新高潮。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6月8日星期一

巩胜利:“公权”上市纲常之乱?

  我们所说的"公权",是一种在国内外、任何法制国家、任何人都可能使用和获得的公共权力;我们所说的"规则",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法制国家都可以使用、共有的游戏规则;基于以上二元,那么人类便有了一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就是"裁判员"与"运动员"、党政"政治资源"权力与"经济资源"的利益、经营者各行其道的游戏规则,使全人类生生不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和变故、操作而发生变化,象大自然一样循环往复、高山流水、永远流长……

  据公开媒体报道:中共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现身中国资本市场的三家上市公司,4月28日公布的闽福发A(000547)、东方银星(600753)一季报,则让全中国震惊不已、叹为观止:"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一并成为股东,分享两只小盘股的投资收益,后者持有的闽福发A和东方银星股票数量分别约 160 万股和 93 万股。

  据4月29日前后的中国媒体报载:闽福发A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中共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持有该股 161.0197万股普通股,占该股总股本的 0.66 %,新进十大,为第二大流通股股东。与闽福发A同日公告一季报的东方银星,其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中也新进出现"中共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该中心持有东方银星 93.18 万股,占其流通股股本的 1.02 %,为其第四大流通股股东。不仅是上述二者。另据《早报》旗下的《理财一周报》曾报道《中原环保(000544):转型成功 筹码加速集中》一文,中原环保(000544)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首现"中共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机关服务中心"身影,系中原环保第四大流通股股东,于该季度新进 30.33 万股。从上三家被持有上市公司的情况看,三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都不大,最近的流通股市值都不超过10亿元,但的的确确让占尽权力至高点的四川省纪委以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大捞了一把。以此而类推,所有权力机构(政治资源)都可以进入经济资源领域,那么官商、政商、军商,唯一共产党党商等等将在中国泛滥成灾。

  那么,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党政军等,为什么不能参与股票买卖、市场重组、参与资本上市?权力,为什么不能象股票、股市来人人买卖、创造财富?

  这(A)是:党政军,是中国唯一的最高直接权力机构,是国家政制的裁判员,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国家政治资源。然而,国家政治权力用于经济资源,就会所向披靡,就会当然"顺我着昌,逆我着亡"。中国由"计划经济"转换为"市场经济"期间,之所以"党政军退出市场经济领域",就是要理清"党政与经济"的界限、要"政经"各行其道。现在非常清楚的是,"裁判员"也来打球了,要到财富市场亲自去打渔、捞一把了。那么,中国市场怎样才可能有竞争市场的公正、公平、公开环境,国家法律怎样公正?特别是中共特色的纪律委员会,是监督中国党、政、军等等而无所不能,担负着中国特色"政经"运行的一切。

  "裁判员"与运动员同场竞技,其结果可想而知——这还是在"玩游戏",若是"玩"资本财富的游戏,卡尔·马克思就在《资本论》告诫人类:如果有50%的利润,他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不怕杀头危险的去为之……

  这(B)是:中共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钱是哪来的?怎么可以拥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党、政、军是国家的政治资源(任何政治资源都不可交易、不可变相资本化),是完全靠国家财政拨款、全国纳税人来供养,那么中共四川省纪委是哪里来的钱?做为中共中央最高序列、第二级省级序列的唯一最高监督权威机构,四川省内的一亿多人口、所有大中小企业、四川省内公民的"生杀"大权直接由省级纪律委员会所"裁判",但中共四川省纪律委员会,是从哪里来的钱,还可以"鸡生蛋、蛋又生鸡"的参与资本市场的股份、市场运作、资本买卖?

  中共纪委体制,是中共产党内的一种特别监督机制,没有国家法律的对接和支撑,所以中共各级纪委只能是对特殊范畴的中共党员而言。目前,中纪委系最常用的"法律手段"是"双规"(即: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待问题。只对党员有效,在党内使用,一般由党的纪委检查委员会工作人员行使),但双规,与中国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没有任何不然的链接关系,也不符合《刑法》《刑诉法》的任何法律律条。

  中共纪律委员会系,也面临着"法制中国"阳光化的根源变革。中共纪律委员会系,最有可能改革成为"法制国家"中的"独立检查官"序列。

  这(C)是:"政治资源"非常简单,中共四川省纪律委员会,可以一声令下,设立一干股让省纪委想怎么拿就怎么拿(他可以任意需要),还可以查处违纪为名来加以"充公"(可以任意美其名曰),还可以指定资本为"纪律委员",更可以贪官行贿、受贿、让金钱进来就是……省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可以御用一切手段来调动资本,使自己成为合法资本的拥有人。目前的中共体制,没有任何纪律委员来钱的方式,更没有纪律委员会参与资本运行的可能。

  被称为"中国纪委书记第一贪"——湖南省郴州市纪委书记曾锦春,除了被查明3000多万元非法所得之外,曾锦春还一手遮天的经营了其管辖的纪委,把管你是中共党员还是非中共党员包括农民、外商、非国家干部等、所有"逆我者"都施以"双规"加以镇压,然后再命令公安、法院来实施以个人目的所谓"法律"。曾锦春案,揭示中国"依法治国"——纪委系统的举世尴尬,怎样依法治国?怎样阳光化来玩法律的游戏?纪委系统又怎样转型成为国家"合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人类现代科学的定义:中国国家建制的中共纪委,属于国家的"政治资源",不属于"经济资源"。"法制国家"通常的规则是:"政治资源"是不能够交易买卖上市的,如选举、省市长、国家金融机构的设置等;而"经济资源"是一定要通过买卖交易而取得,如说有商品、土地、物质的买卖等,这就是所有法制国家"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的原则区别。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之所以毅然做出党政军警等退出市场经济领域的决定,这是中国国家方略、高瞻远瞩与全球市场经济的需要与必须的选择。否则,中国市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又要怎样融于全球经济的国际化中?

  更根源"万能"精彩的是:权力与资本的此运作联姻,若盈利了,纪委可以当然的可以装进自己的钱包里;若亏了,纪委还可以倒打一耙将有关罪犯"绳之以法"!纪委进进出出都有理,即是必然"裁判员",又当然财富的收获者。"政经"各行其道,是一种如大自然一样的人文生态环境。人类大自然环境被破坏了,那么有就可能人不人、鬼不鬼,社会紊乱、恶习重生,冲突、矛盾大兴起……

  2009年5月9日10时05分,唯一中国官方新华网发表头条重要文章,中央对全国纪委书记集中培训呼吁:《干干净净的为党和人民工作》。什么叫"干干净净",中国国家最高决策已经表明了立场与观点。

  中共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四川可以"通吃""打遍天下无敌手"、没有任何机构能阻挡。现在,13亿中国人必须要问:四川纪委哪里来的钱?中共高层必须追问:四川省纪委是用什么钱参与财富运行?法制中国,60年就是这样"依法治国"?为什么?为什么"法制中国"60年还不能够是?何年何月才能够"依法治国"?才能够是"法制中国"?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巩胜利:“不公不母”王老吉

  ——评中国"第一品牌"王老吉饮料遭遇"中国风"狂飙?

  引言:其实,"王老吉事件"非常简单。这就是是以"食品卫生法"游戏规则还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执行国内、国际法游戏规则。很显然,"王老吉"是食品饮料,若是在国内销售当然就该以中国国家的食品卫生法来执法行事;若是出口国外,当然要以国际食品卫生法、当地食品游戏规则来行事执法、来说话算数。

  王老吉,中国市场的一种饮料。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2008年资料显示,在整个中国饮料市场,王老吉罐装饮品异军突起,赢得了全国饮料市场近20%的市场占有率,雄踞行中国饮料市场业"第一",成为中国饮料市场的"第一品牌"。2009年5月前后,王老吉饮料,因在其产品配方中添加了一种叫"夏枯草"的成份,因而引起中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与质疑。那么,"王老吉"到底在中国干了什么?该给中国13亿消费者讲些什么?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又有哪些"要命"的启示?

  (A)、据报,5月12日,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出回应。据介绍,2005年,广东省卫生厅致函卫生部,通报王老吉传统饮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同时通报已经组织专家对王老吉凉茶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估,提出按照《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将王老吉凉茶备案。卫生部立即组织专家进行研究,专家同意广东省卫生厅对王老吉凉茶的审查意见(见2009年5月15日 《人民日报》,作者邓圩《广东凉茶如何迈过"添加剂"这道坎》一文)。

  "'王老吉'100多年历史"是拉大旗作虎皮。就是1000年、10000年历史,也要遵从今天的"游戏法则",没有任何人、任何产品能例外。专家同意国家卫生部意见是好事,但作为"王老吉"是一种第一销售量的饮料产品,它当然因该将"王老吉"的成份、象所有的食品、饮料一样标上"配料"商标标识上,供所有购买"王老吉"的消费者看到和选择使用与否。卫生部"备案",与向所有消费者公布"配料"是两个概念,现在是所有"消费者"都不知情、没有"知情权"。即便是国家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王老吉等等,所有人当然都不能例外。

  (B)、据称"王老吉"此次"肇事者"在夏枯草,在广东凉茶中应用广泛。"大部分凉茶都需要用到这种中草药。"广州黄振龙凉茶董事长黄富强告诉记者。王老吉、宝庆堂等凉茶也都承认含有夏枯草。在广东,凉茶已有数百年历史,老百姓认为凉茶并不是饮料,只有感觉体燥上火或者染上感冒喉症时,才会饮用。凉茶"秋冬防秋燥、春夏去暑湿"的功用早为当地百姓熟知。

  《食品安全法》是一部中国国家的法律,这部法律除了要保障中国13亿人的食品健康、安全之外,还要保障最基准的中国食品走向全球的安全。王老吉厂商违法与否,是要由中国国家食品安全游戏规则来决定的,不是王老吉、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广东省卫生厅、国家卫生部所能够界定、说话算数的。将产品的配料告诉消费者,是所有产品上市买卖的"天理"。生产厂家没有告知"配料",就造成了事实上的"无中生有"、就有"添加"之嫌疑,否则"夏枯草"是从何而来?是从天上"掉进去"的不成?按照法律的"举证"制度,王老吉的生产厂家就要"举证"出"夏枯草"从何以而来,"王老吉"罐中从何而来了"夏枯草"这种东西?——这是"法制国家"最起码的常识。

  (C)、据《南方都市报》5月14日《王老吉:不存在违法添加》(见该报A07版)一文报道,(1)是生产厂家加多宝集团声明表示,"王老吉"凉茶没有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2)是多宝集团又说,王老吉茶饮料配方与术语作为"国家级非文化物质遗产"必须进行保护;(3)该报道称"夏枯草目前不在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中药名单目录之例"。

  夏枯草怎样"混进"王老吉饮料罐中,这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王老吉商标标识没有陈列,消费者却意外的发现了它,那么国家法律机构就因该弄清它的来龙去脉,给消费者一个当然的交待。这是有否"违法添加"的根源问题。这是其1.

  其2、是要做"国家级非文化物质遗产"还是做"食品饮料",这是王老吉要选择的一个重要问题。你不能即用"非文化物质遗产"(因为这不用于人类食用)游戏规则来供人类使用,又以"食品饮料"游戏规则来供人类"非文化物质遗产"享用,更不能用"食品"和"文化遗产"双向套用而可以逃避《食品安全法》(包括《食品卫生法》)与"非文化物质遗产"双向交叉——入口供人类食用、又文化享用的游戏规则("国家级非文化物质遗产",也不能游离于国家食品法游戏规则之外,这是常识)。

  其3、夏枯草目前不在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中药名单目录"之例——这是铁证如山。那么,除非国家修正食用中药"允许"法例中加入"夏枯草",或是王老吉采取行动:标识夏枯草,或将夏枯草从王老吉饮料中移除。做为在中国国家合法注册、生产的第一饮料品牌"王老吉",你不仅要合法的将配料向国家有关方面备案、获得合法的资质,更重要的是要将产品配料合法的告知给所有的消费者——这是合法"批准"与阳光化"公布"两者必须同时具备的程序,只有经过了这样的法律程序,才能是一个中国产品符合了食品法则的游戏规则。一种食品"合法"与否,取决于:一是是否经过了"理论"的报批程序(对职能管制机构),二是是否履行了对社会的实践过程(对消费者的"知情权")。这就是说,你们不仅要有合法的《结婚证》,还要双方同意"上床"、昭告天下。

  在今日"法制国家"和公共社会,不男不女、不公不母,就能逃脱法律的约束和制裁?任何事物,你能男浴池、男厕所,女厕所、女浴池,通吃、通进、一路通行?这有可能吗?又怎样从60年的中国又飞向世界各国?!

  这也难怪,中国制造一些颇具知名度的国内商品,一直都无法通过国际游戏法则的通道。中国行,国际也能行吗?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巩胜利特别声明:作者对本文所著内容与事实,负有不可推卸、当然的法律责任。本文谢绝除此而外,一切任何形式的转载、摘编、BBS和上网链接。若有任何见解、疑问、版权使用等问题请通过Gvv21(at)hotmail.com与作者联系。)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曹林:从邓玉娇到卢武铉,阐释的狂欢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国内众多学者和评论家对此进行了评论,就像看《红楼梦》一样,见仁见智各抒已见,不同派别、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从同一事件中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内容。令人失望的是,一些自视深刻的评论家,想从卢武铉的死中,阐释出一种与众不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独特认知"来,故作深沉地追寻着本质,却忽略了对"简单现象"的关注:一个与我们一样的生命逝去了。

  围绕着卢武铉的自杀,各种各样的阐释充盈舆论空间。痛恨腐败者将其阐释为有着极强政治耻感的道德典型,借此批判许多贪官的厚颜无耻,言下之意你为什么不去死(我非常反感这种看似正义实则冷血的思维,无论如何,卢武铉并不是一个榜样).宪政论者将其阐释为亚洲民主制度的失败,认为那种官商纠缠的民主体制隐含着许多致命的东西,借此批判权贵资本主义。自由派认为韩国体制有现任对前任进行调查,以巩固自身地位的陋习,卢武铉是这种权威主义的牺牲品。民主派借此攻击现政权,保守派大谈精英与平民之争……在这些阐释里,不乏借题发挥,将卢武铉的自杀当成了一次兜售和贩卖自己的意识形态观念和学术观点的机会,当成浇灌自己胸中块垒、发泄自身愤懑的工具。

  死亡本身显得微不足道,生命的逝去视而不见,自杀作为一种病态,被忽略和消解了——阐释的狂欢中,卢武铉已经没有了,剩下的是各种飘荡在喧嚣舆论空气中的意义和价值。

  脱离事实本身而添加过多阐释,远离现象世界、真实世界的过度阐释,已经成为舆论的一种流行病。这在邓玉娇事件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邓玉娇杀人,原本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可在诸种阐释的发酵中,它渐渐失去了本来面貌。有人将其阐释为淫官欺压民女、民女愤而反抗的古典标本,有人将其阐释为基层官员无法无天地欺压良民的典型标本,有人将其阐释为基层政权官官相护陷害一个平民的标本。有人借此发泄对政府和公权力的不满,有人借此表达对社会分裂和阶层对立的忧虑。其实,一个连股级都算不上的基层干部,跟官员这个符号有多大关连?铺天盖地的相关评论中充斥着这样的字眼:折射、暴露、凸显、彰显、体现、警示、隐含、蕴藏——这些带着浓厚阐释意味的语词,包含着一种判断倾向:不是尽可能地去尊重真相和事实,而是尽可能地在诸种抽象的阐释中远离真实。

  自由派、民主派、宪政派、民权派、法治派、激进派、民粹派、网愤派、左派、右派、蛋黄派,每一个派别都在用自己的派系观点阐述对邓玉娇案的理解,把自己的学术观点、成见以及积蓄的愤懑添加到邓玉娇案中,甚至用偏见和想象的有色眼镜去剪裁事实,玩弄文字游戏,挑动某种情绪,刺激某种仇恨。很少有人能超越诸种意识形态的歧见和情绪的陷阱,努力还原邓玉娇案的事实,在尊重法律事实中作出理性的判断。连本该冷静、理性地扮演"还原事实"角色的律师,也一点儿都不冷静,把自己扮成了一个为民申冤的斗士,为某种情绪推波助澜。

  邓贵大是"死有余辜的淫官",他死后的那个残破家庭,无辜的妻儿,都不应该被同情;邓玉娇是"正当防卫的烈女",她的行为理所当然——当阐释变成狂欢,事件及其当事人就被贴上标签和符号,本原的事实和现象就没多少人愿意关注了。阐释的狂欢中涌动着仇恨、对立、报复,舆论的审判中弥漫着亢奋和革命的狂躁。

  对于不同的事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舆论也会自然而然地"透过现象看本质"。但一切的前提是,回到本原,尊重事实,用正确的逻辑看待世界。但在当下这个狂躁、激进、喧嚣的时代,这却是非常稀缺的品质!那些招摇撞骗、装神弄鬼的阐释者,喋喋不休、天花乱坠的阐释者,暗怀鬼胎、为利益代言的阐释者,故作高深、假扮道学的阐释者,还有把阐释当作饭碗的阐释者,他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名义谋杀着现象,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多少混乱,让许多本来很简单的东西变得异常复杂。

  我反对那种独霸阐释权的舆论专制,但我同样反对那种离事实太远、用派系偏见涂抹现实的胡乱阐释。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6月7日星期日

刘以栋:美国股市的悠闲夏天

  或许是纬度比较高,冬天比较长的缘故,北美的人特别钟情夏天。与美国人聊天,问问他们夏天的计划,你会听到许多令人神往的良辰美景:野营、登山、看海、家族烧烤……所以,股票市场有一熟语,五月卖光,然而去玩(Sell In May, Go Away),就让我们在这里把它翻译成"悠闲夏天"吧。

  生活在美国,即使我们不完全同意美国的假日文化,也会入乡随俗,跟美国人一起过假日。夏天,孩子们放假了,我们也会安排一些旅游活动。所以,在投资方面,我们也要入乡随俗,明白悠闲夏天的道理。

  一般来讲,美国的夏天从记念节起,到劳动节完,也就是从五月底到九月初。从统计数字看,股票在夏天这几个月一般表现都不很好,往往会有较大起伏。股市一般在四、五月份达到高点,九、十月份达到低点。从历史数据看,股市从十一月份到四月份的回报,往往远高于五月份到十月份的回报。有研究表明,从1950年至2007年,如果你总是在五月一日买进S&P500,十月底卖出,那么当年投入的10,000块钱会变成10,026块钱。相反,如果你总是在十一月一日买进S&P500,五月一日卖出,那么当年的一万块钱就会变成372,890块钱。大家当然可以找到无数反例,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把回报比较高、风险比较大的股票在休假前卖掉,应当是容易理解的。

  今年夏天的股市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今年夏天的股市仍然会上下起伏。尤其是从今年三月以来,股市已经长了30%以上,所以今年夏天股票下跌的风险非常高。一般来讲,股票长时,表面风险低,实际风险高;股票跌时,表面风险高,实际风险低。现在美国股市已经长了一段时间,所以实际风险很高。

  其实,股市起伏才产生机会。如果股市只长不跌或只跌不长,那么股票投资就不需要思考和研究。在股票疯长时,很多人买股票根本就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在随后的股市下调时赔钱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在中文里,"危机"包含"危难"和"机会"的双重意思。这种观点在投资领域也很适用。最后祝愿大家有一个真正的悠闲夏天,并能记住"悠闲夏天"在这里的另一层意思。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刘以栋:另类美国人看中国

  全球经济危机,而中国却一支独秀,所以中外媒体对中国经济都是一片赞美声。美国的罗杰思(Jim Rogers) 对华尔街人士的职业建议是: 如果你会讲中文,那么去中国;如果你不会讲中文,那么去当农民;在春晚歌颂太平盛世的主题中,冯巩在小品中对海归的女博士说,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中国的情况到底怎么样,我没有做过具体的调查研究,不敢妄加评论。但在过去几年里,我也见到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另类评论,感觉也有点道理,所以转述在这里,期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请大家想想这些观点是否有其合理的一面,从而能更客观地看待中国和中国的发展。

  中国,中心之国。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被周围一圈难以逾越的边界所包围,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从地理上看,中国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雨水充足的东南地区,西北的内陆地区和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国虽然号称地大物博,但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其它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残酷的事实阻碍着中国的发展。

  由于地区发展间的不平衡,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利益跟海外进口商和投资商的经济利益相近;中国的内陆地区则期望中央把财富从沿海地区调拨到内地;而北京中央则需要保持国家的团结和稳定。现在经济危机,沿海地区出口经济受到沉重打击,而内陆地区对资金的需求一点也没有减少,而北京则必须维持各方面的平衡。

  中国领导面临的挑战。鉴于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历届领导都面临三个必须面对的挑战:维持汉民族的团结,严控边疆地区和保护沿海地区安全。有限的自然资源,使得中国领导面临两难选择,发展国际贸易还是闭关锁国。发展国际贸易,就会导致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产生汉民族内部的矛盾。而闭关锁国,则会导致贫穷。毛泽东当政时,重点在重建中央集权、减少地区差别和驱逐外国势力,但那时大家都很穷。

  邓小平掌权以后,深感中国太穷,不能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中国经济。所以邓实施开放海外投资,把国民经济从农业和重工业向外向出口业转变。其结果是人民生活标准的普遍提高,同时是中国地区间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中国的战略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美国的海上封锁。以中国现有的海防力量,还不能有效阻止美国的海上封锁,中国的国防战略就是提高美国海上封锁的代价。中国现在的地基导弹、核潜艇导弹和太空发展计划,都是基于这一国防战略。

  世界工厂的忧虑。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占国民总产值的49%左右(相比之下,美国占20.5%,英国18.2%,日本26.5%).但是,制造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建工厂需要早期资本投入。工厂建好以后,固定成本已经在那里。同时,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健全,工厂融资渠道有限,股票投资很少,投资资金基本都是借来的,这样又增加了工厂固定成本负担。一旦产量上不去,工厂不能全负荷运转,企业就会天天亏本,面临破产压力。

  快速增长的代价。从1998年到现在,中国每年国民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是10%左右。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国民总产值增长了两倍以上。因为中国以前是计划经济,法制不健全,在这样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因为贪污腐败等人为因素,经济发展很难都合乎经济发展规律。在经济快速增长时,这种不合理投资不一定会显出其弊端,但在经济放缓时,过去投资方面的浪费就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固然可观,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未必很高。现在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质量将面临考验。

  出口经济的前景。因为中国的自然资源有限,所以中国发展的是出口型经济。出口型经济的最大悲哀在于,它必须依赖买家。不管中国有多少外汇储备,不管中国的技术多么先进,也不管中国的劳动力多便宜,中国必须依赖外国人的意愿和能力来购买其产品。

  外国人买中国产品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物品便宜。中国物品的价格主要受工人工资、原材料价格和运费等因素影响。工人工资太低,中国就不能产生利于社会稳定的中产阶级。原材料价格上升,中国出口产品就失去了利差。

  中国石油资源有限,主要石油消费靠进口,而中国不能控制世界石油价格。如果油价过高,运输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如果政府补贴运费,就会减少外汇储备;如果不补贴,中国产品就会失去价格优势。

  我看中国发展的未来。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国人充满智慧和才华。外国人看到的中国问题,中国人自己肯定也会看到。现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投资能源和原材料,我想主要是从未来战略安全的考虑。同时,大家也要看到中国未来发展的困难和阻力,而不要仅停留在中国光辉的一面,只看到中国富裕的沿海地区。因为中国的沿海地区只有4亿人口,而内陆地区却有9亿人口。愿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贺承业:捍卫常识,拒绝谎言

  四百多年前的布鲁诺因为坚持日心说而受到宗教法庭的审判,在历史上是被誉为捍卫真理。今天若还有人因坚持日心说而受到责难的话,就只能叫做是捍卫常识了。

  前者是大勇大智,是个别的佳话,而后者则是出于人的良知,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行为。事实上是否是真理在一定时代里,还是有争议的事,还主要是学者专家们的争论,当年风行一时的《真理报》不也被戏称为"真理报没有真理,消息报却无消息!"吗。

  可这常识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积累的认知,如"人人生而平等"之类的不需理由与证明的原则,它是人类共同的认知,它是现代文明的根基,它就是"One World, One Dream!",它就是今天地球村的存在。每个正常的人都会自然认同的,而并不需要专门学问。

  近年来在网络媒体上出现了许多有趣的争论:一方是公开挑战常识,另一方则是为捍卫常识而抗争。例如:公然认为专制比民主还优越,认为可以不经授权就可无限地代表他人,公然把民族`国家`祖国`政府`政党诸多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例如,认为人权就是生存权,并说这由他掌控的主权高于平民的人权,甚至公开否认民主`自由之必要,断定三权分离就必然不行,认为只有他才行,才是永远的救世主,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仅否认他夺取政权前的诸多民主与自由的言论与承诺,就连去年才唱过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也忘了,竟不承认有普世价值存在了,……,与此相反的是,对许多仅仅是出于捍卫常识的言行,这并不需要多深的学问与知识,更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如公民的合法维权与上访`上书`署名……,却受到种种干涉与责难,连媒体报导真相也被打压,不许讲真话,唉!,一个社会如果到了连常识也需要捍卫的地步,那就是十分可悲的!

  不禁使人想到当年广为流行的一首《古怪歌》:"往年古怪少啊,今年古怪多,板凳爬上墙啊,灯草打破锅,……,只许狗儿汪汪叫,不许人用嘴不讲话,……"

  附1  《知道越多越反动》

  文革时听到过一个故事说:古时有个全赖十个谎言与欺瞒而成功地统辖了十个村落的山大王:其中第一个村落知道了其中的一个谎言,因而便有一分不满他的统治;第二个村落知道了其中的两个谎言,因而便有两分不满他的统治;第三个村落知道了其中的三个谎言,因而便有三分不满他的统治;……如此下去;第九个村落知道了其中的九个谎言,因而便有九分不满他的统治;第十个村落知道了全部谎言,因而便十分不满他的统治;不满他的统治,便被他定为反动;于是就有"知道越多越反动"一说流传,从此大王也最痛恨知道份子。后来就流传为:"知识越多越反动"。

  附2  《也说中国特色》

  任何事物一具体化了当然就会有具体的特色,中国特色是一个自不待言的存在,不仅是中国,哪个国家没有他的特色呢!没有必要时时挂在嘴上,如果硬要这样,甚至进而将其作为一个与世界通行观念的区别定语:什么事物前都加上此定语,以示区别;什么事都不许人'说三道四',以保特色,那就是拿它作为挡箭牌,来挡世界文明之利箭,那就是故意找借口来拒绝世界文明!更可笑的还有区分东方与西方,这东方与西方本是地里上的客观存在,不能把什么事物与观念也加上个这样的区分,再用上什么全盘与半盘`少盘这些并不准确的量词就创造出一个吓人的'全盘西化'的罪名来,试问开奥运是不是西化?"One World, One Dream!"的口号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我们不能开奥运时这样喊,会一开过了就反着干呀!其实呢,中国也是世界的一部份而且是重要的一部份,缔造了今天的一切世界文明(包括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也有咱中国人的巨大贡献,中国也是联合的发起与创建国之一,也是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国,至今还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呢!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怎能用中国特色一词,把中国与世界分开甚至对立呢?至于用什么东方`西方就更不能把今天的地球村分割,连马克思也宣称要做世界公民呢。以上讲的都是启蒙用的常识,该不会触及敏感吧。

  附3  《我为什么还要写呢?》

  写字跟说话一样,它是人的本能,它是说话的自然延伸,写作乃是基于一位公民的最基本的责任感,是出于对这个饱经苦难的民族的爱,也仅是出于做人的常识。咱平民说话`写字,当然算不得什么呐喊,但总可作一小点微微弱的呻吟吧。

  附4  《谁启蒙谁?》

  知识份子杨恒均在《我为邓玉娇辩护…》一文中对修脚女邓玉娇深情地说:"谢谢你对我的启蒙!"这很令人感动!有许许多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从根本上说,是千百万文化并不高更没有文凭的平民百姓在启蒙知识份子,在启蒙众多的犬儒们,而不是知识份子们`精英们对百姓的启蒙啊。特别是在维护常识方面,我们许多知识份子为了能分得一杯羹时,倒是连常识也会忘了的。

  附5  《专家们真逗》

  咱们的专家们真逗,

  专家们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专家们又说:"民主,用什么形式与制度并不重要,……只要能代表人民就行,只要高效益就行","民主分东方的与西方的,真的与假的,高级的与低级的,有领导的与无领导的,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属于前者,才是最好的","民主是我领导下的民主,主人是由我代表的作主人";

  专家们说:"人权很重要",专家们又说:"人权就是生存权,就是活着","知情权就是听我统一发布的真相,表达权就是按我规定的范式表达,不能越级上访,集会`结社`游行`请愿`新闻`出版自由就是需经审察批准,监督权就是在我统一领导下的监督";

  专家们还说:"'人生而平等'?这话还没有根据,还告有待研究";

  专家们以前曾用太阳光能转换计算出亩产千万斤,今天又精确算出了"我们的人权比美国好五倍"!

  专家们称颂震中罹难是"纵做鬼,也幸福",专家们回答诘问的习惯语是"不许说三道四";

  专家们还说:"当年西特勒`斯大林,今天金家父子……哪一位不是经民主程序上台的呀"!

  专家又教我们不要迷信民主。应该信什么呢?信专家没错,专家们上了百家讲台,又会进账不匪吧!

  专家,专家,就是专门将简单明白的事搞复杂糊涂的人家。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林云海:一个邓贵大倒下去,千万个邓贵大站起来!

  统治者的法律体现统治者的意志,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实行专政的工具,它是公正的,不管被统治者有罪无罪,都一视同仁,顺者昌,逆者亡是其永恒不变的真理!

  精神正常的邓玉娇被押送精神病院,绑在床上灌了5天药,也打了5天,对此没有任何人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统治者的法律认为:一、被统治者好好的顺民不做,就该当精神病来待;二、被统治者竟敢反抗统治者,为儆效尤,必要的惩罚是必须的,不然就真反天了。

  邓玉娇的家人被限制人身自由,除了见特定的人,其他什么人都不能见,除了说特定的话,其它什么话都不能说,对此没有任何人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统治者的法律认为:一、为使必要的惩罚能进行下去,控制反抗者的家人是必要的;二、反抗者的家人没因反抗者忤逆犯上而受诛连,理应对统治者感恩戴德,积极主动配合统治者的要求。

  证人的证词从开始的"推倒",变到"推坐",再变到"推搡",其结果是邓玉娇时而属于正当防卫,时而属于故意杀人,时而属于防卫过当,对此没有任何人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统治者的法律认为:一、符合统治者意志的证词就是好证词;二、能顺着对统治者有利的方向不断修改证词的证人才是好证人。

  邓玉娇自己委任的律师被强行撤换,对此没有任何人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统治者的法律认为:一、律师作为法律的操弄者,让法律体现统治者的意志是律师最起码的职业操守;二、对那些不但不能为统治者的专政需要提供法律方便,反而会给统治者的专政行动制造法律麻烦的律师,就该扫地出门。

  不请自来的外地记者被驱逐了,被打了,对此没有任何人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统治者的法律认为:一、记者是要为统治者服务的,让统治者看着不顺眼的记者就该被驱逐;二、记者不招统治者待见,还不自动消失,就是欠打。

  不招即来,挥之不去的志愿者被恐吓,受攻击,对此没有任何人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统治者的法律认为:一、志愿者若非响应统治者的号召,就必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反动分子;二、唯恐天下不乱的反动分子就该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2.6万个QQ群被强封,无数帖子被强删,对此没有任何人需要负任何法律责任。统治者的法律认为:一、群众不明真相,不该乱说,乱听,乱想;二、不明真相的群众容易被反动势力利用,要想不出意外,最稳妥的做法是撤除话题,让事情好象没发生过,反动势力就没辙了。

  统治者的法律是如此的公正,我相信,一个邓贵大倒下去,必会有千万个邓贵大站起来!

  2009年6月6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林云海:邓玉娇防卫过当的本质,是不相信党和政府

  最新官方通报,将邓玉娇杀官定性为防卫过当,一些不觉悟群众想不通,明明是正当防卫,怎么成防卫过当了呢?这些不觉悟群众可要快点觉悟起来了,不然说不定哪天自己也会防卫过当的!

  黄德智、邓贵大、邓中佳三人的身份是党员干部,他们不同于普通群众,他们接受的是先进性教育,受着党纪国法的约束,政治思想学习一天都没放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入骨髓,已经成为一种行动的本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说党员干部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说得一点都不错,试问黄德智、邓贵大、邓中佳三人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怎么可能有强奸女同胞的恶趣味呢?

  只要相信黄德智、邓贵大、邓中佳三人绝不可能强奸,自然就不会寻瘢索绽地将三人对邓玉娇作出的堵截、扑倒、按住、扒底裤等粗暴举动看成是企图强奸。而实情也是,黄德智、邓贵大、邓中佳三人完全没有企图强奸的意思,他们是知道邓玉娇差钱,好意送给她赚钱的机会——那四千块钱就是明证,只是服务方式欠缺细腻,显得过于粗暴,但跟企图强奸完全是两码事。然而遗憾的是,邓玉娇不相信身为党员干部就不可能有强奸行为的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加上本身思想不纯洁,只想到强奸,再想不到这天下还有一掷千金的好人好事,无论如何不相信自己真的能拿到那四千块钱,所以不但不领情,还硬将良心当狗肺,把人家一心为她服务当成了企图强奸她,最终酿成了悲剧。

  全天下只要是相信党和政府的人都不会认为黄德智、邓贵大、邓中佳三人是企图强奸,邓玉娇将对方的服务手法粗暴当成企图强奸来防卫,显然是防卫过当了。因为群众不相信党和政府而导致的防卫过当很容易被反动分子利用来反党反政府,影响极坏,黄德智、邓贵大、邓中佳三人因为行为不检点引发事端,实在是难辞其咎,态度粗暴的黄德智被开除党籍,态度消极的邓中佳被撤职,一点都不冤!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支持邓玉娇的人,他们本来享有宪法赋予的最真实、最充分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但他们不相信党和政府,害怕真相会被掩盖,事实会被歪曲,害怕邓玉娇本人及他们自己会受到不公正对待,因而试图利用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把事情闹大,他们的行为已经严重妨碍了司法公正,很显然同样属于防卫过当,当局为制止事件持续发酵,通过网络封锁和地方戒严及时果断地将风波平息下去,完全合情、合理、合法!李敖同志在论及党和政府与老百姓的关系时说得好,"我们在它背上贴着它,哄着它,耐着它,让它为我们服务,有什么不好?"骑在党和政府背上的老百姓应该有做主人的自信才是,老百姓有做主人的自信,才不会动辄防卫过当!

  2009年6月3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巩胜利:中元互换100国成国际货化?

  "货币互换",是中元走向国际化、全球绝无仅有的一个中国特色,也绝对是中国自己的一厢情愿。什么是中元①国际化?就是与美元、欧元更一样并行、流通、储备,成各国可以使用、交易的国际货币,一样玩转世界各国。

  自全球金融海啸发生以来,中国加速了中元的国际化之路,已与周边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等五国家②建立总计5800亿元的三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但这种安排只能是历史过度的权益之计,没有任何战略实践的可能。道理非常简单:倘若中国与全球主要100多个国家都去搞这种"货币互换",那么将中国"外汇储备"将被分散的耗尽,拥有超量的非国际货币;即不是100个国家都"互换货币"(而今联合国成员国是197个),是G20国来互换,中国的"外汇储备"也被"化正为零"、各个击破。更重要的是,中国货币国际化、"外汇储备"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倾巢之覆";把鸡蛋放在100个篮子里,就没有了鸡蛋,除非你足以以一国抵100国更大的实力;即便是把中国的财富鸡蛋放在G20国的篮子里,也未必能见到中国巨大、2万亿外储的财富……中国中元国际化之路——"货币互换",可能是个"误招",是中元国际化永远也走不通的歧路。货币互换,最大的不足就是一如"外汇储备",化整为零、淹没在诸多国家的货币海洋中,无法形成一个整体拳头来驰骋国际大市场。

  一方面,中国对其外汇储备的担忧也是美国及全球各国都不愿看到的事情。如果中国对美国国债失去兴趣,那么,美国的借贷成本将会上升,这将会令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变得更加昂贵而功亏一篑。另一方面,未来中国是每一年有3000—7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的第一个超级外汇大国(因美国没有外汇储备制度),外汇不去美国,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又能投向哪里呢?

  全球期望的2009年4月2日G20峰会已经开过,修成最大的正果是:1.1万亿美元注资IMF和世界银行,比原来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规模扩大了三倍;但于2009年3月末开始炒热全球、中国提出的"超主权货币"——"世界币"没有被G20提起,也没有提起美元无限量发行的根源问题,但4月中国出笼货币的重大举措。

  到2009年4月末,中元国际化开始战略实施:中国已经与6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4月初,中国国务院宣布计划在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中元结算试点;中国在香港特区准备实施以多种形式发行中元债券。虽然现在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财富交流、交换时想起了"中元国际化"(假如中元出生之初就象欧元那样是"自由货币"),但中国政府终难以逐步实现中元的自由兑换(比美元、欧元要难于100倍),中国政府仍将其货币视为抵御外部冲击的主要工具。2008年7月,中国央行停止了中元兑美元连续三年的稳步升值。自那以来,中元汇率仅从1元人民币兑0.145美元微升至1元中元兑0.146美元——其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大幅下降。人民币的意思是"人民的货币"——但绝"非人民拥有的货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它仍然会保持"非人民""非自由"的本质。

  但中元必须率先、根源解决"自由化"问题。这是因为:自由化了,就自然流通了,就自然成为了储备货币。一旦国与国策再允许本币进行"自由交易",那么货币渠道就顺通了。拿欧元来说,尽管也不是国际货币,但欧元是自由货币,一旦双方央行以"游戏规则"开始用欧元与国与国进行双方本币交易、结算、储蓄、流通了,那么欧元走上国际化之路也就水到渠成。中元,必须先解决"自由化"问题,否则即便是有了储备功能、流通能等功能,也难以成为国际货币。

  现在,中国国家60年到来,中国经济也进入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行列,但全球新经济秩序中国依然无法从正面撼动。过去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放松资本、金融管制的步伐极其缓慢,这种情况可能让本两届胡温政者难以改变。毕竟,当前这场金融海啸是一场全球化危机,那些对不受约束的资本流动最为开放的经济体受到最严重的打击。再更深层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中国中元国际化举措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中元,不是自由货币,是自己给自己挖下的历史陷阱(欧元出生就是自由化的);中元自由化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就会迎刃而解;中元自由化,中元自然就成了国际汇报(最起码中国周边早已成事实)。现在以货币互换协议为例:总额为6500亿元中元(合950亿美元),互换对象是印尼、白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国家的奇怪组合。"框架协议"已经签署,但似乎尚没有资金转手。至于中元贸易结算项目,也没有试点工作将于何时、或以何种方式开始的详细信息。中元,不能公开进入民间流通,中元国际化永远是空穴来风。根据中国政府为诱导资金从内地有序流出而定期倡议的其他方案来判断——例如允许内地投资者购买香港股票的"直通车"计划——是一项永远无法进展、不可能实施的悖论方案。

  A、与100国货币互换?

  什么是货币国际化?货币国际化干什么用?

  中国"货币互换"干什么用?是用于"外汇储备"或是用于现金流通?用货币去参与国家商品流通?若按"外汇储备"平均每一个国家500亿(中元)来基算,这100国家则至少需要50000亿,且是莫大100种外汇货币,压在国家的国库里,就能成为中元走向国际化?若是"现金流通",互换货币,都能持中元来中国买卖商品物资吗?这首先要中元能"自由化",否则就是非法持有中元。从国家货币的战略战术上来讲,不管是看长远点,还是只看眼前,货币互换,都没有中国的利益可享,更重要的是中元也根本没有走向国际市场。若更直接的目标是美元、欧元与中元"互换",那么对中元来说可能更机械、更被动、更糟糕,"自由货币"与"管制货币",那一种更得利、更流通、更前景美妙?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当前,中国与韩国、印尼等等签署货币互换谅解协议,但中国还是否要与全球主要100多个、主要国家都去签订所谓的"货币互换"协议吗?国与国之间"货币互换"只是个缓兵之策,长远的来讲"货币互换"不能生成一个国家"货币"成长的国际环境,相反却分散了一个强大国家强大的国力;更有甚者,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会遭遇危险之灭顶、有倾巢倾国的灭顶之灾,而把鸡蛋放在100个国家的篮子里,那就更是一盘散沙、无能为国力;即便是把鸡蛋放在较小范围内、G20国的篮子里,中国的财富也没有了踪影。那么,把全球的鸡蛋都放在超国家、独立、"超主权货币"——"世界币"的篮子里,不失为"市场经济"精髓——公平、公正、公开的根蒂,也是未来世界金融法制的一个开天辟地、伟大的开端。但现在还没有这个"篮子"。

  自2008年9月15日国际金融海啸爆发以来,中国央行先后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经济体货币当局签订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签署了1800亿元框架协议,与中国香港特区金管局签署了2000亿元正式协议,与马来西亚央行签署了800亿元正式协议,与白俄罗斯央行签署了200亿元正式协议,与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了1000亿元正式协议。3月29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泛美开发银行年会期间,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框架协议。

  "货币互换"国际化,海外完全没有正当流通,是中国的"一相情愿"?一相情愿,怎样从"恋爱"到去"做爱"?又怎样与美元、欧元去公开并行?

  B、流通、自由才是根源

  "货币互换"是中国的创造。是中元走向周边国家的一种官方试探行安排,也是非同其它所有货币国际化的一种破例赏试,但中元国际化绝非官方所能包揽,且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从货币史本身角度看,只有少数国家货币有可能成为国际通行的货币,如美元和欧元(英镑,自20世纪已经开始退去)一体化进程中的欧元。货币国际化具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要件:(一)、是有较高的对外贸易交易量,有国与国之间贸易、资本交流;(二)、是庞大的国内市场,特别是规模较大的进出口;(三)、此国之货币,对世界经济、贸易、投资产生巨大影响,不得不与他国流通、拥有、更广泛的换手。

  一如美元国际货币,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如果美国继续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国际中心货币必将面临币值下降、不稳定,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那些具备了上述三个必要条件的货币,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成为世界货币的流动浪潮。中元,在地区层面可接受性相应对美元在其传统领地——东亚地区构成了挑战,货币互换应运而生。但中国的贸易、货币市场却最大在欧、美,货币互换只起到小范围作用。关键是欧、美市场,中元要去与美元、欧元有更大的对等交换、持有、储备,那么中国的国际化就可能水到渠成。

  中元已成五国储备货币,但不能流通、不能自由对换、不能自由储备。4月初,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正式签署总额达7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定,通过此种方式让中元成为储备货币的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6个——除阿根廷外,还有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香港。

  在G20召开前夕,央行行长周小川呼吁建立"超主权的国际货币",在4月2日结束的G20峰会上,胡锦涛强调应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合理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经济学家徐逢贤表示,"超主权"的储备货币是可行的,但是具体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该计划主要面临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两大障碍,因为拥有主导货币国家(美国)不愿放弃这一地位的优势;经济上,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转变也需要数十载时间。

  C、互换与外储的矛盾

  没错,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在危机处理中履行大国义务的直接体现。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表示,在大力支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国际危机的应对合作,首先就是通过开展双边本币互换为周边经济体提供流动性支持。通过货币互换支持有需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于地区经济金融的稳定,也有助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提振信心,共同应对危机。但"货币互换"无法聚起一个大国的整体实力!反而分散了国力。

  如果放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来看,中元国际化会显得更加迫切。中国是目前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投资于美元或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目前来看,美国货币当局所奉行的是弱美元政策,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导致未来美元汇率的贬值,中国外汇资产如何避免因此受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提升中元的国际地位是可供选择的方案。即便不是弱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3万亿、5万亿、8万亿美元……那样增长下去,全球哪个国家不害怕?

  也有国际观察家表示,"货币互换"使中元国际化这一难题有了名正言顺的突破口,但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并不能因此对其前景过于战略乐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都是周边经济体,协议的签署更多是基于非常紧密的贸易往来和维护地区货币环境的稳定,如果仅仅因为货币互换的频繁签署就断定中元国际化将突飞猛进,则未免过于乐观。"货币互换",不过是金融海啸中的一个缓兵之策,是对美元独大的一种分解之策,无助于一个强大国家长期战略的国力提升。

  D、"货币互换"并不是国际化最佳通道

  美元、欧元等,都没有走"货币互换"之路。相反,象欧元"自由化"了,便自然流通了、成为外储国际货币(欧元,一出笼便是自由货币,10年发展之路非常值得中元借鉴)。

  货币的根源与作用,(1)是"流通"、更广泛的流通;当流通用不完时,则有了下一道工序"储备"。而"货币互换"干什么用?很可能"货币互换"就是一道无用的中间工序。这首先、"货币互换"与双方国家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双方国家最实用的首选是提供双方本币信贷和直接的借款;则(2)、是当一个国家财富聚集到现金用不完时,便自然有了"储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力聚集到强大时的当然选择。(3)是、"货币互换"与双方国家的国民都无关紧要,而国富是需要全体国民来支撑的,一个与双方所有国民都无好坏"货币互换",有什么价值与意义?(4)是、所谓的国际货币、走向国际,一定要货币在更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流通,不能流通双方国家都面临着本国货币的"流动性"变窄。(5)是、即便是G20国都来与"中元互换",中元也未必能成为国际货币,因为中元的自由化,远比它国拥有更真实。中元国际化,则根源取决于中国当局能否让其与美元、欧元一样自由兑换。

  在货币"流通"与"储备"的矛盾中,流通是"内因",储备是"外因"。内因不变,外因就永远没有可能。更何况,货币是有国家主权的,处于"外因"的外储货币,根本就无法将"内因"改变。而解决中元唯一、最大的根源问题"流体"——就自然解决了部分的"储备"问题,那么"自由兑换"就有了可能,这才是中元国际化的首选课题。中国现在逐步富裕了,有了现金"进账"、开始"储备",但中国必须解决"大自然"规则的"进"与"出""上"与"下"的根源问题。

  2008年8月8日奥林匹克为历史、分水岭的见证,中元开始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所选择的路径已经引起全球的注目。而现在是,中国主要是加强其贸易结算职能,也就是中国签署多个"货币互换"协议,这是在中国强攻美元、欧元不下所选择的短期权宜策略考虑之一。不过,一种货币要想成为真实的国际货币,除了结算职能跨国界之外,至少还需具备财富储藏职能和投资工具职能,前者要求中元汇率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在国际范围内被充分认可使用,后者要求中元具备完善的国际通道、广泛的交易中心——"自由流通"全球的功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中元要想实现上述两种全球性功能,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真要100(注:联合国到目前是197个成员国)多个国家一个一个的去攻下"货币互换"?然后再把中元堆在那些国家的国库里,这就是中元国际化之路?中元国际化的首先之路,是中元象美元、欧元那样完全自由化,否则即便是走向全球各国也是零!

  E、中元在国内贸易跨境结算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4月8日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东莞试点,是中国政府考虑到海峡两岸方略的重要一步)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标志着中元结算由此前仅限于边贸领域开始向一般国际贸易拓展。

  有专家解读为,此次开展跨境贸易中元结算试点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范美元近期的贬值风险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虽然只选择了5个城市作试点,但是这是中元在向区域化、国际化最终实现中迈出关键的一步,使得中元自身具有了国际货币的基本功能。目前,中元只有经常项目兑换,并没有资本、储备项目的兑换。接下来,要直面国际化的考验了,之前正是由于中元不能自由兑换,制度的"防火墙"使得中国躲开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并在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并没有受到直接冲击。

  但中元开展跨境结算中尚存风险。同时,此门一开相关的贸易国家,必将进入储备中元行列,中元也必然成为周边国家金融炒家追捧的对象。现在是,需要彻底转变中元仅仅当作本国货币的观念和管理的方式,只有现行合法流通了,那么储备、自由化就可以期待,对资本市场和股市的影响就会显示威力。

  沪深曾激烈竞争。此前上海、深圳都在申请试点,展开了激烈竞争。前段时间上海被国务院确定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少人预计深圳胜算已不大。深圳金融界资深人士透露,上海地位突出,也想"独揽",这使得部分人不看好深圳。但从最终的公布结果来看,国家还是从整体出发作出决定,并没有单独照顾一个地区。中元"国际化",是逐层放开,还是一部到位,这有重大玄机。

  对于深圳获得试点地位,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相关人士表示也不算是"意外之喜",毕竟广东是一个外贸大省,深圳的外贸依存度相当高,从振兴经济、振兴贸易的角度讲,不可能撇下深圳的。据统计数字,深圳已连续16年出口贸易额全国第一,尽管2008年受到金融海啸的巨大冲击,但深圳外贸出口额仍占全国1/7的份额,广东省占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分天下有其一。

  为何没有香港。香港没有出现在中国国家的试点之例,这一是因为是香港是与美元直接挂钩的体系;二是因为香港要成为"跨境贸易中元结算中心试点"主要是推动国内贸易出口的,而香港是进口方,因此意义并不是很大。目前,香港力争的是要做"中元结算中心",这与之前提出的"中元离岸业务中心"相似,这是一块举世的"大肥肉"。

  之前,外资进来不能兑换成中元,而今后可以通过在香港等境外的结算中心进行兑换。4月3日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G20伦敦峰会上力促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并要求为此制定可操作的时间表之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中元作为外汇储备,并伺机购买中国国债和公司债券。

  在4月2日结束的G20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强调应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合理化。各方应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可供操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就在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正式签署总额达7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定,从而使通过此种方式让中元成为储备货币的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6个。 在G20华盛顿峰会与伦敦峰会之间的不足4个月内,中国人民银行相继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的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的六份货币互换协定,互换的有效期延长至3年。货币互换只是中元国际化的一个步骤。通常认为,中元国际化须经历三个阶段:以中元进行贸易结算,以中元进行金融交易计价,中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之一。

  有国际观察家格外指出,中国国务院于3月末、在国际G20峰会召开之前高调提出《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在2020年前在上海建立"两个国际中心"——及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即将在一些地方推出的中元贸易结算试点,也是中元国际化"路线图"上的重要节点。在上海建设"两个中心"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中元国际地位相适当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是对中元国际化的一个战略性意向,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向全球公开提出。

  更早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允许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云南和广西与东盟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据透露,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有望成为首批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城市,结算银行有可能包括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以及招商银行。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有关邻国就已开始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中元进行结算。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迄今为止,中国已与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俄罗斯、吉尔吉斯、朝鲜和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有关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协定,2008年的中元结算量约为230亿。

  实际上,中国周边早已行动。一方面,部分边境贸易已经在用中元结算。另一方面,银联卡在国外很多地方可以使用,这也是以中元进行贸易结算。接下来,中元国际化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应考虑允许外国购买中国国债和公司债券,中元合法流通,这就涉及到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中元国际化是好事,但需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当中元像美元、欧元一样,开始流通、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国外流通时,国外对中元的吸纳能力将影响到中国的货币政策,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有这样的基础背景和实践空间。在资本账户还未开放的情况下,必须防止游资假借贸易进入中国,进而冲击资本市场,这是重大风险所在。

  "中元国际化正在实行两个'三步走'。"有银行家中国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用两个"三步走"解读中元国际化的路径:一是地域的"三步走"——由目前的准周边化成正式周边化、正式区域化及准国际化,最终中元将真正实现国际化。二是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即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这,都是中国一方的一厢情愿,而根本不管中国周边国家、国际间如何感受。

  F、中元国际化启步

  5月20日,中国与巴西国签订了第一份用本币贸易结算的规则。这是俄罗斯原总统、现总理普京提出的方案,让巴西总统卢拉捷足先登了。这意味着,中国政府除了选择"货币互换"以外,又多了一条与美元完全不同的国际化新路。但是,谁也无法复制用美元国际结算、报价、流通、储备的一揽子国际规则。中国正在寻求一条新的货币国际化之路。

  4月前后,中国官方60年来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元战略三步走。2009年3月"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昌智第一次公开叫卖中元国际化"三步走"方略。陈昌智认为:基于中元自由化、国际化是一个渐进过程的认识,中国也没有必要等到条件完全成熟才去推进。鉴于信用本位制度下国际货币的标准是该货币具有国际清算货币、国际借贷货币、国际储备货币等三项功能,他建议中元国际化可以分三步来实施,陈昌智公开主张:

  "第一步,我国应该积极地推进经常项目下用人民币计价、清算,并为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的流出和回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央行、银监会和商务部在积极组织引导外贸企业、商业银行用人民币计价、清算的同时,要建立经常项目下本币清算中心,确保经常项目下本币的流出和回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各类外贸人民币信贷工具,如在我国出口的买方信贷中,使用人民币作为借贷货币等。

  第二步,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建立开放式短期外汇借贷市场、人民币清算市场以及外国人民币债券市场。所谓开放金融市场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由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参与的市场;第二,是居民和非居民参与的市场。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内外一体型的离岸金融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过渡性市场形态,短期外汇借贷市场的建立,对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外汇资金运用和外汇资金的筹措具有提高收益、降低成本的积极意义。人民币清算市场的建立,可以为国内外企业提供高效率的清算服务。外国人民币债券市场,对非居民的资格审查以谨慎为原则,以购买中国成套设备为主要目标,外国人民币债券应该遵循先私募后公募的步骤进行。

  第三步,当中国调整结构达到既定目标,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外依存度下降到25%以下时,可以考虑全面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推进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全面形成。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主要取决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取决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因此,当我国的经济总体规模足够大、对外经济的影响足够大、对外依存度却比较小时,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才基本具备。"但中国中元国际化至今没有在公开场合、公开过任何实施细则和宏观方略。但4月8日中国国务院宣布《穗沪深珠莞获准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元终于迈出它自己的第一步。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注释:

  ①、本文中所称"中元",乃人民币,是与美元、欧元、日元等等所有国家货币等同的一种货币区域性货币。

  ②、与中国央行签订中元互换的有:2008年12月12日 韩国1800亿元;2009年1月20日香港金管局2000亿元;2009年2月8日 马来西亚800亿元;2009年3月11日白俄罗斯200亿元;2009年3月24日 印尼1000亿元;2009年3月29日阿根廷700亿元。

  (巩胜利特别声明:作者对本文所著内容与事实,负有不可推卸、当然的法律责任。本文谢绝除此而外,一切任何形式的转载、摘编、BBS和上网链接。若有任何见解、疑问、版权使用等问题请通过Gvv21(at)hotmail.com与作者联系。)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赵紫阳《改革历程》足本下载

45M PDF 繁中
http://tinyurl.com/pzoves

160M PDF 繁中
https://www.box.net/shared/qdlhcpdz3h
http://www.damipan.com/file/1ch5KcN.html
http://sharenload.com/js0fsattrana/zzy.pdf.html

在线阅读 简中
http://tinyurl.com/o3vb6y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