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日星期六

转贴:没有房地产就没有新中国



 
 

SSB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09-4-27 通过 临时不许联想 作者:带三个表

没有房地产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房地产就没有新中国。
房地产,它辛劳占耕地;
房地产,它一心谋暴利。
它指给了富豪圈钱的门路,
它引导政府走向豪奢。
它坚持了疯涨八年多,
它改善了官员的生活;
它构建了升官GDP,
它收取了税费好处多。
没有房地产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房地产就没有新中国


收藏到:Del.icio.us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亦菲:为墨西哥疫区航班如期抵上海喝彩

  震惊世界的猪流感爆发以来,公众都把目光盯住最先传出疫情的墨西哥与美国,关注墨西哥与美国的一举一动。媒体报道,4月30日早上6时,墨西哥航空公司AM098航班如期抵达上海浦东机场(4月30日《新闻晨报》)。

  此消息告诉人们,尽管墨西哥已是世界公认的此次猪流感疫情源头,疫情至今仍未得到遏止,然而,中墨两国航空依然如常双飞。

  在发生疫情的情况下,民航如期飞行是需要胆识与智慧的。人们看到,自从墨西哥冒出猪流感以来,某些媒体采取无限渲染对疫情胡编乱造的态度,在公众中产生了相当负面的影响。在美墨等国,一些人们闻猪流感色变,有些人们甚至也"闻猪色变",像躲艾滋病一样躲避;也有的国家组织对疫区表现了"另眼相看",一改正常交往秩序,甚至出现对疫区采取变相抵制的态度,这既不能有效防控猪流感,还有可能引发新的事端。因此,对疫区是否善待,是否理性就成了一个很实在的问题。

  面对墨西哥的灾难,中国首先在世界奏响了同情支援的声音。在继4月29日中国政府宣布向墨西哥提供5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其中400万美元物资援助之后,中国卫生部发言人同日在记者会上宣布,"战胜疫情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非常愿意为发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民用航空局29日紧急批复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一班北京至墨西哥城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特殊包机任务,货机预计今天下午起飞。不言而喻,墨西哥航空公司航班依时在上海浦东机场降落是与中国对拉美疫区的方针一脉相承的。

  诚然,如期为墨西哥航班在中国放行并非放松必要的检查。相反,中国有关方面做出了一系列严格的检查规定。比如,来自墨西哥疫区飞机抵上海不停靠在廊桥,而是停在一个远机位,尽量与其他航班适当隔离;在登机之前,对旅客进行第一次测温,一旦发生异常,将取消有关旅客此次航程,机上并配备口罩、酒精;旅客下机后,进行第二次测温。此外,上海市卫生部门还安排了设施完备、消毒完好的救护车派遣到机场等候。而上海市长韩正等官员则在第一时间赴机场进行检查等等(4月30日《东方早报》)。应该说,上海航空部门对来自疫区的飞机进行严格检查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在世界面前,中国就展现了既保持两国航空渠道畅通,又从实际出发强化管理的实事求是态度,与那些闻疫色变,闻疫把正常秩序一切推倒的做法区别开来。

  笔者为墨西哥疫区的航班如期抵上海喝彩,是为中国坚持人道主义的精神喝彩。对于人道主义,中国不但一向旗帜鲜明地弘扬,即使在特殊环境中,中国也依然一以贯之般坚持。在弘扬人道主义的背后,闪烁着与人为本的光辉。有了这种精神,中国永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中国的朋友遍天下。

  笔者为墨西哥航班如期抵达上海喝彩,是为中国民航等部门的实事求是精神喝彩。实事求是是中国执政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坚定不移的执政理念。不但在经济工作中要实事求是,在对外交往中处理国际矛盾也要实事求是。尽管猪流感是一个新的病毒,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找出其来龙去脉,更要用辨证的思维指导防控,中国提出联防联控的八大措施就是证明。这样就可以避免猪流感进一步蔓延,也避免由此衍生出新的经济社会问题。

  来源:东方网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981.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在欧洲享受语言障碍

Sat, 02 May 2009 13:55:00 +0800

作者:港媒直通车 | 评论(3) | 标签:布拉格, 幸福感, 欧洲

每天一班港媒直通车,带你了解中国更多。专注有思想的时事评论,和原创有新意的文化评论。

常常有人问我为何如此钟爱欧洲,甘愿忍受十几个小时的经济舱折磨一次又一次前往,我的理由是,因为那里的人不说我懂的语言。

看过一种说法: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矛盾来自于语言产生的误解。在我看来避免这种冲突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所有人都用同一种语言并且精准理解所有单词的意思(目前全球正在做的)。二、全世界人放弃语言,回归用肢体与感知互相理解。我的语言学习细胞实在不强,学了十几年英语还得靠Word的自动纠错功能才能拼对"Global"。所以我选择了第二种。

在波兰的罗兹小城,我与两个保加利亚人,一个伊朗人组成了一支旅行小分队� �那两个保加利亚人会说保加利亚语和一些英语以及三个土耳其单词。而那个伊朗人会说三种语言,分别是:伊朗语,土耳其语和阿塞拜疆语(我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在哪里)。所以我们途中的状态基本是:我和两个保加利亚人用英语交谈,他们之间用保加利亚语交谈,我们和伊朗人用除了语言的各种方式交谈。比如我想问他是否结婚了,就指着左手的无名指做圈装,又用手势比划女人的线条,他就懂了,还拿出手机,给我看他一岁女儿的照片。再比如保加利亚人想知道伊朗人几岁,他使用了扳手指,指皱纹,表演小孩长大等各种方式,最后拿出自己的身份证指着日期才让伊朗人明白问题。于是这一周仅仅聊天就已经让我的旅程充满乐趣了。

在香港的时候,常常强迫自己要把英文练好,否则从上课到面试都被人鄙视。每天庸庸碌碌学习各� �技能,被迫和无聊人士"相谈甚欢"。看起来大家都在进步,人生的数据不断累积,可是心中却被空虚填充,几乎要满了出来。想想这处境是如此悲哀,从出生证明身份证学生证护照到死亡证明,好命的话也许有墓志铭。由生到死,不过是几张纸而已。似乎大家早就遗忘,被生出来原是来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而非背负着所谓"责任"和"理想"强颜欢笑到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说到幸福感,在布拉格旁的小镇Kutna Hora,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人骨教堂所在地。正值一个冬季周日,同行的还有两个女生。在人骨教堂与4万具尸骨亲密接触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悲惨的现实:周日只有从火车站进来镇子的巴士,没有回火车站的巴士了。面对零下十五度不见人烟的小镇,我们心中存着成为人骨教堂一份子的乐观主义精神,准备好了徒步向着可能是火车站的方向进发。从布拉格到这个小镇,是两个小时路程的漫漫雪原,也就是说我们走错了方向的话……

就在我们绝望之时,我远远瞟到两个看起来像亚洲人的中年男子,连忙上去问路。结果对方是捷克蒙古人。于是又到了语言不通顺的时刻,大家指派出肢体语言达人,也就是我负责沟通,我指着地图,说明情况,他们比比划划说出了"Supermarket"一词,又说出了"Bus"一词,于是我理解了他们是要带我们去一个� �士总站,有巴士直接到布拉格,而他们要去巴士站旁边的超市买东西,所以顺路(我现在都不知道我是怎么看懂的)。途中他们给我们点烟,大家鸡同鸭讲了一阵子。后来我们上了车,他们还专门上车和司机说我们的情况,告诉我们该在哪里下车才放心离去。

这些偶遇的语言障碍,总让我觉得自己真实存在并而且安全地活着,彼此交流全凭感觉,如此简单而已,没有多余修饰,没有隐晦猜忌。于是每次旅行目的不在于在景点门口匆匆合影,而是期待着此次又遇到什么新奇意外的人和事,享受那一份不确定因素带来的短暂幸福,否则在家看探索发现或者国家地理就好了,何必劳顿。

当然,若是科技发展出了2小时就能到欧洲的超级火箭,那欧洲的语言障碍也必然会迅速丧失掉。这样的话,我还是选择忍受十几个小时的肉体折磨� �。

本文作者:Molly Zheng

全文链接:http://www.v2en.com/2009/05/europe-language-barrier/

已发表《城市生活周刊》

港媒直通车的最新更新:
  • 防疫无需制造恐慌[港媒直通车:第19次] / 2009-05-02 01:17 / 评论数(1)
  • 麻生试探"最最底线"[港媒直通车:第18次] / 2009-04-30 22:32 / 评论数(3)
  • 香港无惧上海[港媒直通车:第17次] / 2009-04-30 02:48 / 评论数(22)
  • "中央控制论"中的广东[港媒直通车:第16次] / 2009-04-29 01:03 / 评论数(6)
  • 只要5年,上海打平香港?[财经专列:第2次] / 2009-04-29 00:11 / 评论数(8)
  • 返回顶部

    2020: 上海 Vs. 香港

    Sat, 02 May 2009 10:59:00 +0800

    作者:柏蔚林 | 评论(6) | 标签:城市, 经济

    最近关于上海要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说法宣传得很热闹,紧接着关于上海是否会取代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重回远东第一都会的宝座也到处炒得沸沸扬扬。香港的前途以及地位其实在97年回归前就已经被讨论的很多了,尤其香港和上海在未来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关系也一直是财经人士关注的重点。很多人认为一旦大陆全面开放,香港作为大陆主要对外窗口的作用丧失后就会很快衰落下去;但也有人认为香港在法制、经济开放程度、信息公开化、国际经验等方面具有国内任何城市短期内无法匹敌的优势,因而根本无需担心上海的挑战。在上海、香港谁更有经济前途这个问题上,挺沪声音比较大的有香港的陶冬和张五常,明确挺港的目前看到有许小年。

    陶冬和张五常的观点在人民币国际化上类似,都认为只要人民币开放,实现国际化,解除外汇管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是上海的囊中之物了,陆家嘴下一步要斗的就是华尔街了,而香港只能沦落为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张五常的博客对于为什么"上海将远胜香港"的原因讲得很清楚,其理由大致如下:1 上海的太阳比香港早出一个小时,上海的金融市场先开市; 2 长三角的工业发展胜于珠三角,国际名牌云集于前者; 3 金融人才也是上海胜; 4 香港的高级的金融人才大可移师上海。5 人民币有十三多亿人口的可靠生产力支持; 6 从金融本身的法治看,范围小很多,相信上海可以做得好,(估计)做得有成果北京多半不会插手。张最后的结论,"陆家嘴能否与华尔街一较高下,或起码达到地球的第二金融重镇,关键问题不在上海,而是在北京的央行。"

    张五常关于上海必定胜出的论证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好笑,一位经济学大师如何能做出这样不着四六的推理?谁的日出更早能重要到哪里?照这个推理上海将永远落在东京后面。谁的日出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全球经济里说话更有分量、谁在最终决策,纽约比你晚12个小时,你也一样得关心华尔街的风吹草动。所谓长三角国际品牌云集,工业发达同样站不住脚,国际品牌只是来寻求廉价加工基地,再多几个牌子又有什么用?如果国际品牌都把长三角作为其R&D的落脚之处时再下这个结论也不迟。至于两� 人才的对比根本没有任何意义,香港本土人才凭什么"大可"搬到上海去?而上海可以脱离中国的现实成为一个司法公正独立的真空,北京不会干预则更是痴人说梦了。当然,这些观点也许只是张大师逗大家玩的。值的重视的是他的结论,"陆家嘴能否与华尔街一较高下,或起码达到地球的第二金融重镇,关键问题不在上海,而是在北京的央行。" 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是现在一些经济专家(尤其是金融人士)一种严重脱离现实的浮躁心态。

    " 北京的央行" 是干什么的?就是给这个国家管钱的。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是各国央行就能决定的吗?当然不是。一张钞票的价值取决于它后面的东西,也就是相对于国际水准,一个国家生产的能力、效率、资源的配置水平,而不是央行的专家们。但似乎现在热衷于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专家们都不愿考虑中国经济的一些基本现状,还有一些人更荒唐,把外资的存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主要衡量指标。还有专业人士提出现在是人民币夺取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指挥棒的良机。借用当前媒体使用的这个表达,国际金融中心是可以人为主观的去"建成"吗?当然不行,这样的说法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目前世界上公认所谓最高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就是纽约,伦敦和东京,最大的三个世界城市,香港还只能算是亚太范围内的次级国际� 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是金融业者在世界范围通过服务于本国和他国的跨国公司以及自身业务成为国际金融链条的指挥中枢,全世界的金融网络是在他们的指挥棒下运作,国际金融中心作出的决策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经济资源简单的堆砌而成,更不是某种政府决策的后果,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是一个国家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而这个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本国大型跨国公司的存在。据说二战前山本五十六曾经前往美国参观,在看到美国庞大的工厂、林立的烟囱后就明白如果美日开战后果将是早已经注定了的。历史上先英镑后美元的霸权地位并不是随意得来的,至尊地位的背后都是远远超越他国的发达生产力和以英美为基础的跨国企业强大的全� �市场运作能力。上海只是一座不能移动的城市,能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取决于上海的企业在将来几十年内能有多大的国际运作能力。就目前的情况看,上海本土有多少能够全球运作的企业?上海的资本输出能力能有多强?要征战环球市场,就先亚洲吧,5 年,10年,够吗?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仅仅服务外国人的,更要服务于本国的经济。

    徐小年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会期间对记者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见,也是笔者所赞同的:"香港不要担心,国际金融中心的不是GDP,不是你的港口、机场,不是你的电脑系统有多发达,不是你的办公大楼有多少。造就国际金融中心的是什么?是软实力,是法律体系、是监管体系、是信用、国际化的信用,是和国际操作的接轨,是国际化的人才,是国际化的business process。OK,这些东西你数一数上海哪一项有?你数一数,上海哪一项有?所以上海想追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是,这个美好梦想的实现,首先要改革法律体系,要改革监管体系。OK,要改革所有不适于国际金融操作的这些规章制度等等,也就是要提高上海的软实力。造就金融中心的,不是硬件,是软件。" 一句话,上海不可能脱离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而成为一个虚幻的国际金融中心。温总说过,中央批准了上海的2020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划。温总又补充了一句,中央不能把上海变成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一天不能成为中国跨国企业之都,香港就还是老大。

    柏蔚林的最新更新:
  • 央企还要做到多强、做到多大? / 2009-04-25 11:10 / 评论数(9)
  • 历史一页:欧洲早期"公众空间"的形成 / 2009-04-05 10:14 / 评论数(6)
  • 从城市视角看经济的结构性落后 / 2009-03-23 22:04 / 评论数(3)
  • 记一个可敬的劳动者家庭 / 2009-03-02 10:01 / 评论数(8)
  • 发展其实是个伪命题 / 2009-03-01 09:11 / 评论数(8)
  • 返回顶部

    确诊出现之后

    Sat, 02 May 2009 07:20:00 +0800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8) | 标签:猪流感, H1N1, 墨西哥, 上海, 香港, 广东

    (1200am更新:感谢网友的提醒,上海的媒体今天已经有有关的报道.不过除了卫生部门的乘客名单,到今天中午,东航还没有提供有关的乘务人员的资料.另外,部分乘坐mu505到香港的旅客也已经找到,并且送到了医院进行检查。不过还是有部分住在维景酒店的住客没有出现,政府把名单交给了警方以及入境处。特区政府下午讨论,星期一学校是否需要停课)

    如临大敌的香港,出现了第一宗确认个案,这个来自墨西哥的病人,严格来说,是在墨西哥感染之后,乘坐星期四早上抵达上海的墨西哥航空AM098的航班,在上海机场内停留了差不多六个小时,然后乘坐星期四的东方航空mu505到了香港。因为没有发烧的迹象,所以从机场直接去了酒店,一直没有外出,直到觉得不舒服,自己坐出租车到医 ��看病,被怀疑感染了H1N1甲感,星期五晚上八点钟,确诊。

    这说明,如果靠测试体温,是可能遗漏患者的,即便是最严格的措施,比如上海在针对这班唯一从墨西哥直飞中国境内城市的航班,据报道经过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近3个小时的检测,机上全体人员顺利出关,没有发现异常。上海媒体报导,该航班机长曾表示,航行时未发现有旅客身体不舒服。但是正是这班飞机上,出现了一名已经确诊的病患。

    香港政府把患者居住过的酒店隔离,也把不愿意回到酒店隔离的住客送到了预先准备好的度假营。政府正在做的工作,则是根据国家卫生部昨天晚上提供的MU505的乘客名单,追查那些已经散落在香港,包括台湾等地的乘客,据台湾媒体报道,24个台湾人和这名患者同机,他们已经乘坐六班航班从香港回到台湾,由于当局没有这� �乘客的资料,所以昨天晚上通宵开会,呼吁这些乘客自己在家里面自我隔离七天。

    香港政府官员,在星期六早上,还在呼吁两名接载过这名墨西哥患者的出租车司机和政府联系。说到MU505,事实上和这名患者有接触的,还有当天的乘务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航空公司进行了怎样的紧急措施。倒是国家卫生部的反应速度迅速,除了决定停飞从墨西哥到上海的航班,还要求各地追查从墨西哥到上海的这班航班的乘客,而最新的消息,是乘坐这班飞机的176名乘客当中,有41人到了广州,广东省卫生厅找到了当中的三十人,还有十一人没有联系上。

    广东省卫生厅通宵运作,并且向媒体发布消息,相比较而言,查找了一下今天的报刊,没有上海方面的消息。虽然确诊是在香港,但是毕竟追查源头,还是从墨西哥到上海的这班飞机� �患者座位前后的乘客现在在那里,加上患者在上海的机场停留了差不多六个小时,期间也接触了不少人,都是需要卫生部门进行跟踪,同时也是公众需要了解进展的内容。

    正如香港的曾特首所说,情愿做得较严谨,好过错过了防范病毒扩散的时机。但是同时也不需要出现恐慌。香港的公众活动一切如常,现在是假期,长洲有传统的飘色活动,会如期举行。专家提醒大家,各方注意搞好卫生,个人保持好的卫生习惯。

    从今天(星期六)凌晨开始,不断有住在香港不同酒店的访港旅客报警,表示不舒服,一些人表示有发烧的迹象,不过还不清楚这些旅客,是否乘坐过星期四的那班MU505,确认他们是否感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感到不舒服马上看医生在这个时候是最正确的选择。特别是那些和患者乘坐过同一个航班的乘客,包括� �舱工作人员,现在都应该主动现身,或者进行自我隔离七天,说到底,为自己,也为别人。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 从非典到猪流感 / 2009-04-29 08:51 / 评论数(16)
  • 聊聊偶像 / 2009-04-27 20:35 / 评论数(10)
  • 再见青岛 / 2009-04-25 23:14 / 评论数(13)
  • 地震一周年快到了 / 2009-04-23 23:48 / 评论数(26)
  • 向大家汇报见闻 / 2009-04-22 08:07 / 评论数(17)
  • 返回顶部

    祝流民节日快乐!

    Sat, 02 May 2009 05:10:00 +0800

    作者:老虎庙 | 评论(6) | 标签:五一, 流民, 民情, 民生

      29日,天安门广场一天里抓了近二百人,包括流民及被嫌疑人。

      天安门广场城管所的办公地点设在金水桥北,城楼东,观礼台下。后来抓的人多了,只好集中在门前院落。有人训话——明天(30日)起,凡抓到的残疾人一律遣送,身体正常的一律拘留。这个管制机构向来就只这一招。

      当晚流民们紧急开会,广场一旦禁了,吃饭首先成了问题。几个人苦思冥想,最后还是把电话打到救助队员们家里。

      救助队员也很犯愁!这些人多年来仅靠广场上卖点小东西维系生存,哪敢随便就停?可是这些话你说给谁去听呢?一番思索,电话打过去给老王,建议尽快上马考虑多日的"竹海黄粑"项目。"竹海黄粑"是一种10只一包装的粽叶裹装糯米食品,热后可食,分整� 、散装两种,使微波炉当街加热,蘸砂糖、蜂蜜即可食。这件事着实叫流民们兴奋了一下,创意是东莞来京远程援助流民的救助队员刘德华(后一个字不是这样地)所提供。当夜我仔细划算了一番投入产出比,征得了刘德华的赞许,心中自然有数……

      30日,我正在家里写字,老闵电话打来"我现在被关在城管所里。"我心想你怎么不被关在前门派出所里呢?若是关在那里你就从此跑脱不了了,不是说一律遣送吗?话虽是这么说,但还是给分布在全市各处的的救助队员们担忧不小:这样地被抓来抓去,生意且不说,人都一天不自由,和那些从来就不懂理朝的人等消磨时光能是好玩的吗?

      好在救助队员里人才济济,除了技术方面的、法律方面的、会嘴皮子的、擅长人事汇通的,包括原来就在体制内效劳而良心又早早启蒙的等等。大 ��决定捞人……

      注:当日晚,让城管抓走的老闵和小张成功被解救。

      谨以以上小文写给我的父老乡亲中国百姓们。祝你们五一国际劳动节快乐!

    请看29日五一前在广场拍摄的DV《流民一日》http://24hour.blogbus.com/logs/38772328.html

    老虎庙的最新更新:
  • 汾阳庶民百姓:敦促!【图集】 / 2009-05-01 10:02 / 评论数(10)
  • 汾阳暴力拆迁 呈准战争状态 / 2009-04-30 10:12 / 评论数(10)
  • 许志永:相信一个政治文明的未来 / 2009-04-29 19:15 / 评论数(5)
  • 流民生活的一天:天安门(下) / 2009-04-29 09:34 / 评论数(6)
  • 流民生活的一天:南小街(上) / 2009-04-28 08:22 / 评论数(4)
  • 返回顶部

    打人是城管的義務?

    Sat, 02 May 2009 01:25:00 +0800

    作者:梁文道 | 评论(15) | 标签:时事观点, 城管, 城管执法操作实务

    二十年前,我和一群同学坐火车上广州。在车厢里,我们看见一块"服务指标"布告牌,牌上的第一条赫然写着"列车人员不得随意打骂乘客",看得我们又惊又笑,路上不断提防被人"随意打骂"。到得广州下了车,走进人山人海的站前广场,忽见不远处人群起哄喧叫,凑近一瞧,原来是一名公安捉住了一个"嫌犯"(不知他犯了什么罪)。公安从后抓着看来早经饱打的"嫌犯"衣领,让他面朝天背朝地,一路拖行。凡路过处,人人喊打,对着"嫌犯"拳脚相加,算是集体惩罚。而那名公安,也任由群众施刑,且行且停。

    比起当年,今天的中国应该已经文明得多了。例如最近在网上曝光的一份教材《城管执法操作实务》,它教导城管人员在防制暴力抗法时应该"要使相对人的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还应以超短快捷的连环式动作一次性做完,不留尾巴。一定要干净利落,不可迟疑,将所有力量全部用上"。它之所以"文明",是因为这不是在鼓吹执法人员释放愤怒,更不是提倡一种纯粹的冲动;而是传达一种经过精密计算、深思熟虑的暴力。这种暴力的施行者中断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服从规则,进入一种近乎机器的状态。因此这份教材又说:"整个过程要做到心态平稳,意无杂念,不可慌乱,不要考虑自己是否相对人的对手,会不会把相对人弄伤了……此时应当达到忘我的状态"。

    国家是暴力的机器;从马克思以降,这是不断被人阐述的经典主题。根据那种霍布斯式的经典寓言,国家之所以诞生,正是因为活在"自然状态"中的人类深深感到暴力的威胁,朝不保夕,不知何时会受到他人的掠夺与侵害。于是大家同意把行使暴力的权力交给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以一个合法的暴力垄断者,换回众人生活的太平,免除彼此之间的猜忌。然而,掌握了暴力专用权的国家又该如何使用它的权力呢?这就是个问题了。我想知道,为什么暴力会成为城管"执法"的一种手段?是谁容许他们使用暴力,这种国家最神圣也最叫人畏惧的权力?

    由于暴力是那么重要又那么可怕的事物,所以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该对它慎而重之,仔细界定它的行使时机、范围和方式。我们甚至可以说,当人群交出武力,成立国家之后,还得和国家就暴力的使用立约,以防自己受到政府暴力的侵犯。毕竟,国家本来就是为了限止暴力而存在的,莫非不得已,暴力绝对不是对付人民的选择。许多国家都设有专门机构去规管流动小贩,但我从没听过有哪一个文明地区会把暴力的使用权交给这些部门。且以香港为例,"小贩管理队"拥有扣查非法流动小贩的权力;但是到了必须使用暴力执法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召来警方协助。

    《城管执法操作实务》最让我震惊的地方,是它没有花上什么篇幅去谈行使暴力的前提,去仔细界定何谓「暴力抗法」;却把注意力放在使用暴力的方法,甚至打人时的正确心态上。为什么他们可以如此草率地对待暴力,仿佛这是种不成疑问的义务?就算城管拥有暴力的使用权,在这份教材的指导下,暴力也不再停留于自卫时的最低限度,而是攻击时的最有效程度了。

    已经二十年了,但我还是不能摆脱二十年前在广州火车站前目睹的场面。那名"嫌犯"每挨一拳,便发出一声嚎叫;后来,他的力气慢慢转弱,逐渐剩下一阵持续的呻吟,与几不可闻的求饶声。关于暴力,我们有许多的字眼形容;关于暴力带来的痛苦,我们却缺乏足够的字汇 。事实上,这种痛苦是一种毫无意义可言的纯粹空白;正如德国哲学家渥夫刚·索夫斯基(Wolfgang Sofsky)所说的:为它"下定义的这个行为,其实只不过是掩盖它本身的无意义而已"。

    身体是一个人最后剩下的东西。剥夺一个人的自由、财产和尊严,他也许勉强还算是一个人;但是当你直接攻击一个人的身体,他就只是一块肉团了。为什么那个被打的"嫌犯"要无意识地微微挥动手脚?他不是要逃跑,更不是反抗,而是在突如其来的暴力处境之下只余下痛苦的感受,大脑空白,官能停顿,一瞬间彻底失去了与世界的联系,陷入一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的迷茫,;那些动作是一种喘息,他的四肢在寻找伸展的机会,他的本能在颤抖着确定心志仍有操纵躯体的能力。

    是的,本能。遭受过暴力的流动小贩深知失去一切能力的无助状态,那是种最基本的动物状态。而他们却仍在街头巷尾游击般地出没,只是为了求生的本能。犹如食草动物不能不在林野间觅食图存,尽管四周埋伏着猎食者的威胁。

    近日实施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是份很好的计划,充分展现出政府对人权的重视。但是在我看来,它难免陈义过高。因为我最想呼求的,我们最急切需要的,就只不过是人身有不被暴力对待的权利而已。请不要打我;好不好?

    梁文道的最新更新:
  • 自由與秩序:虛構的天平 / 2009-04-25 03:03 / 评论数(21)
  • 漢字、國家與天下 / 2009-04-21 04:13 / 评论数(21)
  • 正常的社會與不正常的上訪者 / 2009-04-18 07:37 / 评论数(19)
  • 怎樣讓中國人高興? / 2009-04-09 18:11 / 评论数(18)
  • 真相是雷區之二(中) / 2009-04-03 10:23 / 评论数(5)
  • 返回顶部

    防疫无需制造恐慌[港媒直通车:第19次]

    Sat, 02 May 2009 01:17:00 +0800

    作者:港媒直通车 | 评论(1) | 标签:海洋, 猪流感, 疫情, 瞒报, 防疫

    每天一班港媒直通车,带你了解中国更多。专注有思想的时事评论,和原创有新意的文化评论。

    五一快乐!劳动光荣!

    [1] 防疫无需制造恐慌

    针对"猪流感"对世界各国的人民健康、经济复苏的威胁正在加大,《苹果日报》今天的"苹论"这样说:

    只要国际社会高度重视、通力合作,疫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市民无需恐慌,各国政府也无需夸大猪流感对经济的冲击,更不应该借猪肉的进出口问题打贸易战。

    文章说,未来一周将是抗御猪流感的关键时期。一看病毒传播链能否被有效切断,二看五一这三天"长假"里感染机会可能大增。

    传染病的流行势必会影响到一些产业,以往的流感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创伤也不能简单的套用在"猪流感"上,所以对于世界银行的所谓报告只可抱着参考的态度。而且,对于这次"猪流感"来说,失控的机会相对很小,对经济的影响也不至于失控。值得关注的是:

    墨西哥是全球第十 ��出口经济体。该国财政部长表示,猪流感可能使墨西哥GDP减少0.3%~0.5%,最多可能损失700亿美元

    但是,一旦各国借防疫之名而大打贸易战,对经济的伤害恐怕打过疫情本身。

    – ‐‐——– ‐‐——– ‐‐——– ‐‐——– ‐‐——– ‐‐——

    [2] 防疫系统的最大漏洞

    03年的SARS,04年阜阳劣质奶粉,05年江苏天长县的禽流感,08年河北三聚氰胺毒奶粉,等等这些情况已经表明:中国的防疫系统有很大缺陷。《苹果日报》一篇文章认为,根源在于瞒报、漏报,上至地方干部,下到饲养禽畜的农民。

    地方干部瞒报疫情很好理解,这是他们的最佳选项。只有在瞒不了的情况下,才用"情况还未确定"搪塞。是否瞒报,后果相当,无非休假一年半载,又可返回政坛。

    对于农民一方,文章说,如果如实报告,不仅个人遭受经济损失,更会开罪邻居、领导干部,甚至沦为阶下囚。

    对于知情者的举报,则有一个可以用来"示众"的例子。04年底,江苏的乔松举曾举报了禽流感,后来他本人没有获得"感动中国"的称号也就罢了,却因所谓的"诈骗罪、敲诈勒索罪" ��得三年半的牢狱生涯。

    看来,上报下场未必好,瞒报后果未必很严重。作者认为,只有将隐瞒漏报疫情列为刑事罪,才能除去这股不正之风。

    – ‐‐——– ‐‐——– ‐‐——– ‐‐——– ‐‐——– ‐‐——

    [3] 海洋维权现状堪忧

    《信报》今天的一篇文章讲到中国海洋国土面临新考验的问题。

    文章说,中国是个海洋大国,并不是海洋强国,我国的主权一直遭受着周边海上邻国在南海的挑衅。比如,越南在4月25号人名所谓"黄沙岛县"人民委员会主席;菲律宾以非法捕鱼为名逮捕四名中国渔民等等。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这些国家可能希望借此来缓解国内的各种压力,但同时也不排除一些西方强国为了遏制中国,幕后操纵。

    文章说,有北京方面的海洋问题专家指出,2009年的海洋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因为,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有缔约国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之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大陆架划界方案,否则其有关要求就不会得到承认。

    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中国三�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中,有一半存在争议。

    文章说,这就意味着:2009年是世界海疆开始重新划定和出现纷争的起点。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世纪,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都已经或正在制定二十一世纪海洋战略,有北京海洋问题专家呼吁,我国也不能再落后了。

    全文链接:http://www.v2en.com/2009/05/epidemic-prevention-no-panic/

    港媒直通车的最新更新:
  • 在欧洲享受语言障碍 / 2009-05-02 13:55 / 评论数(3)
  • 麻生试探"最最底线"[港媒直通车:第18次] / 2009-04-30 22:32 / 评论数(3)
  • 香港无惧上海[港媒直通车:第17次] / 2009-04-30 02:48 / 评论数(22)
  • "中央控制论"中的广东[港媒直通车:第16次] / 2009-04-29 01:03 / 评论数(6)
  • 只要5年,上海打平香港?[财经专列:第2次] / 2009-04-29 00:11 / 评论数(8)
  • 返回顶部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巩胜利:中国法律个案何以乱象丛生?

      【历史背景】:2009年4月前后,中国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分别发生了王帅、吴保全"诽谤政府罪"的举世举国的奇案,其结果是:一个是被法律审查立案之际被上级终止,一个是判刑一年后上诉,再被加刑为两年。

      其1是:位于上海工作、河南灵宝户籍青年王帅因在互联网上发帖举报当地政府非法征地,被警方跨省抓捕。被刑拘八天后,3月13日,王帅被取保候审。4月8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对王帅事件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引起举国上下舆论关注。4月16日下午,河南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作客人民网时表示,公安机关在王帅这个事情上,执法是有过错的,当地公安机关执法中没有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去办理。目前,灵宝市公安局主管副局长和两名办案人被暂时停职接受处理,王帅获783.93元的国家赔偿。

      其2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将地处山东省青岛工作的男性公民吴保全也因"网上发帖"举报政府征地暴利曾被跨省抓捕,至今已被羁押整整一年。他不服判决上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院作出裁定,发回一审法院重审。而二审的判决书上却写着:"诽谤罪成立",判处吴全保有期徒刑两年。吴再次上诉,3月10日他得知,鄂尔多斯市中级法院裁定"维持原判,将原刑期一年变更为两年"(以上其1、其2两案,分别见2009年4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报,《"王帅案"又有新版,如何杜绝下一例》一文,作者姜锦铭;2009年4月19日《南方都市报》《内蒙古惊爆又一"王帅案"……》一文,作者左志英)。

      王帅、吴保全案,有一个举国共同的"犯罪"事实:"上网发帖",犯了"诽谤政府罪",这几乎是中国地方公安、法院、检察院(公检法)的共识。王、吴之案,再次将中国法律体系推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那可怕的一幕……乱施法、乱判罪、乱抓人、是非颠倒、无法无天的乱象……现在就让我们就来看看,这两起正在发生、即将发生、明天可能发生在你我他、已经发生在我们之中的这些案件,中国法律是怎样的定罪、以及法律的漏洞、怎样把无罪当犯罪来惩除的,中国法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屡屡发生错判、把正正当当的公民当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O、纵观以上兩两宗"诽谤政府罪"案,一前一后、一终止一定罪,原本结果该是一样的结局。但由于举国舆论的介入,使王帅案的"鸡蛋刚破壳",还没成形,就由上方终止。而吴保全案,就已经成形因果关系,成为今日中国"文革"式的"警察不敢不抓,检察院不敢不诉,法院不敢不判",而且一审判为一年,发回重审改判两年,这是典型的打击报复。更重要的是:(一)、中央政府制定的土地审批权限,被地方政府任意践踏、撕裂,没有任何人能够维护遵守;(二)是、"诽谤罪",原侵害的客体是"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刑法》246条,简称为《中国刑法》),特指对"公民的人格,名誉权"侵害;《中国刑法》中,没有"诽谤政府罪"之条款,吴保全案却就被"诽谤政府罪"判刑定罪两年;(三)、公安、检查、法院,本是中国司法制度中办案、判罪、审查三方"独立"的一种制衡、各司其职的法律体制,但现在"三位一体"形同虚设;(四)、吴保全案还真实的告诉了全体中国人:有一种力量严重的超越了中国现行法律的公检法,这是一种什么更加隐秘的力量?为什么不能昭告于中国天下?(五)、河南省灵宝王帅案,本是河南省灵宝市(为河南省三门峡市管辖)一个70多万人口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案,却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一个惊天动了一亿多人口席卷了全中国惊天之案,这不仅损伤了河南省灵宝市的法制环境,同样让国人能有河南省这样的法制环境而感到格外担心:有河南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这样的政者、父母官令人欣慰,但象河南省上100个灵宝市这样县级政府机构他们为什么没有认识到?灵宝市党政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了吗?灵宝市一手制造了"王帅案"的执掌者何以逍遥法外?而案发源地灵宝市比河南省级领导承认错误更有现实而真实的意义。通观"王、吴两案",国家法律——《刑法》应该是之上而下、之上而下,人人遵守,不被任何个人和组织来玩弄、操纵显得尤其重要。新中国至今60年了,60年至今发生30年前"文革"同样的"历史惨案"无不为"法制国家"格外担心——目无国法,国将何国?"法制中国",应该加速建树!

      通观"王、吴两案","网上发帖"举报政府行为被刑拘或判刑的事件,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更大主流,这要求中国国家在"司法独立"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这种独立需要政治体制改革来加以促成和保障。否则,象国土地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极有可能被架空。内蒙古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48000亩土地,已经严重超越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审批权限,却我行我素谁来管?

      通观"王、吴两案",中国法律《刑法》根本没有"诽谤政府罪",《中国宪法》第27条第二款讲得非常清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人民可以批评政府,而且法律规定不能打击报复。问题出在法律的执行上,是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不能依法办事、各司其职所造成的。现在,更严峻的问题是:谁来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尊严?60年至今,中国没有审判过一例《宪法》的案件,这使中国《宪法》伤痛空前。

      通观"王、吴两案",这是一则绝对的国际笑话:对于"王帅案"被刑拘8天,国家赔偿为783.93元,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兵解释说"合着大概是坐一天牢等于上一天班一样":"吴保全案"更精彩,"洗了澡、理了发、法院副院长答应下午放人",到来的却是由一年徒刑改变为两年徒刑(见2009年4月19日《南方都市报》《内蒙古惊爆又一"王帅案"……》一文),接着就又冒出了个四川蓬溪县的因网络举报被以诽谤罪起诉的"邓永固案"(见 2009年4月22日人民网《"诽谤政府官员案"为何此消彼长?》一文),这就是中国公正、公平、公开的国家法律制度的周而复始?从湖北荆门佘祥林几十年冤案到广州被收容大学生孙志刚无辜致死,再到近几年来反反复复上演"彭水诗案"、"稷山文案"、"孟州书案"、"志丹诽谤案"、"灵宝帖案",还有西丰县到北京抓记者的案子等等等错案,中国法律值得历史性检讨,为什么共和国反反复复上演一模一样的历史丑剧?究竟是什么法律漏洞导致这种恶剧屡禁不止、屡禁屡犯?

      2009年4月13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建国60年第1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第二部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明确指出:"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力;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然而,谁来保障中国13亿公民的这些权力?是各级政府?还是公检法及其《法律》??

      现在,河南王帅案被撤销,内蒙古吴保全案却继续坐牢,暗无天日……"春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法律就是律就该定人间!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巩胜利特别声明:作者对本文所著内容与事实,负有不可推卸、当然的法律责任。本文谢绝除此而外,一切任何形式的转载、摘编、BBS和上网链接。若有任何见解、疑问、版权使用等问题请通过Gvv21(at)hotmail.com与作者联系。)

      ﹡巩胜利 :著名独立中国问题学家,财经、社会类评论家。其经济、社会类尖端文章,在海内外广泛发表。代表作有:《中国"春运":暴富了谁?掠夺了谁?》《21世纪:生生死死"新经济"》《中国党政军退出市场经济领域》等。其《来自中国彩电第一品牌的内幕》一文,引发中国1998年6月上海"长虹"股票强烈震荡,《中国投资失败档案》《中国股市"黑洞"》《全球911绝对防略》《撩开美国NMD的面纱》《对话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穷人到底有多穷》等等,分解了中国社会和世界经济的一些重大、根源问题。在国际媒体《财富》《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及《欧洲时报》等媒体发表过一系列引起广泛震动的论述,也在中国最高层《国内动态清样》《改革内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世界经济研究》《财经》等广泛发表过独家前沿的经济、社会类评述、论著。作者的一些前沿文章,反应了国际、中国社会的一些尖端问题而著称,引起中国最高当局强烈关注,也引起国际、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强烈关注,被称为"具有驾驭中国语言文字与事件的最可怕功力"。作者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网专家,中国经贸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客座教授,是从事国际、中国问题研究的著名独立学者。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980.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刘士辉:前有犬獒东东,后有太监成龙

      专制犬獒孙东东的"99%以上"上访者有精神病的疯狗言论言犹在耳,网络声讨的唾沫狂潮还在席卷、一批批愤怒的访民前往北大门口接力抗议的怒火还在延烧之际,贵为国际影星、头戴"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香港旅游形象大使"等头衔的成龙便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厥词大放:"有自由好?还是没自由好?真的我现在已经混乱了。太自由了,就变成像香港今天这个样子,很乱;而且变成台湾这个样子,也很乱。我慢慢觉得,我们中国人(是)需要管的。"(注:该段文字是我根据视频整理,一字不差)。

      成龙为专制献媚、美言、涂脂抹粉的惊人之论甫一出笼,立刻在网络上点起了继孙东东之后又一场万民声讨的怒火,"奴才"、"无耻"、"离谱"、"火线入党"的讨骂声不绝于耳。大家都知道成龙说自己"没文化",没有人要求你出口成章,没有人要求你事事洞见,但你是公众人物啊,你可以不为你在别人的肚子里种下的龙种负责任(那是你的私事),但是你不能不为你在公众场合下、以公众人物身份所宣讲的、涉及亿万公众利益的信口雌黄的浑话负责任!

      作为一个除了月球没有登上去、满世界施展拳脚的"地球飞人",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演艺红星,成龙就算再"没文化",但总不至于不知道"自由"、"民主"是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和世界大势吧?总不至于不知道他所生长、寄身的香港的繁荣和他本人的发达,都离不开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制度和97后相对于中国大陆更自由的政治制度吧?总不至于不知道作为世界"专制之极"的北韩、古巴是什么样子吧?总不至于不知道一直箍在铁桶里的中国大陆究竟是"自由多了"还是"自由少了"的"地球常识"吧?!

      如果这些都知道,还要故意作诋毁自由的"惊人之语",那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你的动机!你可以讨好你的大陆主子(大家都知道你的的电影市场大部分在中国大陆,也见识了你近年的一些"媚态"动作),但是你通过如此赤裸裸的蔑视普世价值的方式、以希冀减少香港人、台湾人自由的方式,以试图给十几亿中国人(特别是大陆人)戴上自由紧箍咒("我们中国人是需要管的")的方式,讨你大陆主子的"龙颜大悦",那就不能不激起盼自由甚于盼甘霖的中国亿万民众的愤慨!

      不能不指出的是,在六四国殇20周年将临的中国人心上滴血的日子里,成龙如此侮辱公众,如此倒行逆施,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结党国之欢心",其言论杀伤力不啻于撒向公众伤口上的一把盐!

      (广东经国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士辉2009年4月20日于广州。电话:13826275888)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979.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刘士辉:梦遗中,我大喊“中国不高兴!”

      一个长得像AV的日本花姑娘慵懒地躺在我的怀里,她用纤纤玉手轻抚着我胸前刚刚文上去的两个大字"尚武",嘴里叽里咕噜地发出什么"伊玛斯"的声音。我内心暗笑:什么你妈死他妈死的,今天我就让你死,我要中华雄起,我要为70年前的南京同胞报仇!

      "伊玛斯"很陶醉地在我的进攻之下咿咿呀呀地叫着,时缓时急,时大时小。我的胸大肌越崩越紧,浑身越战越勇,"尚武"二字在汗水的浸洗下闪闪发亮。我枪管滚烫,犹如一支烧红的烙铁,"伊玛斯"在我摧城拔寨的攻击下已经瘫软如泥……

      就在最后的时刻,我带着大国崛起的豪勇和为国雪耻的豪迈,集中所有的力气从喉管中喷出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不高兴!!!"

      伴随着我的狂吼,一膛弹药射向"伊玛斯"……

      爽啊,简直是爽透了!我还从来没有这么爽过。也许是太过瘾了,巨大的快感把我电醒了。

      我感觉下身冰凉,伸手一摸,原来——弹药都射到了被子上……

      (广东经国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士辉2009年4月26日于广州)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4978.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蔡伟一大步,招生改革一小步

    Fri, 01 May 2009 14:34:00 +0800

    作者:魏英杰 | 评论(0) | 标签:蔡伟, 复旦大学

    祝大家五一快乐!

    ——————

    获悉仅高中学历的蔡伟被复旦大学录为博士生,不由激动而又感慨万分。同样作为"落榜生",格外能够体会蔡伟的不容易。这么多年来,偶尔想起,还会为无缘进入高等学府深造而感伤。所以,蔡伟破格成为著名学者裘锡圭先生的博士生,我等不仅与有荣焉,更仿佛出了一口恶气。

    可冷静下来想,这件事情并不证明其他"落榜生"有望咸鱼翻身,更不表示当前高校招生制度的僵化格局已被一举破除。就目前而言,蔡伟的际遇仍然只是一个特例。

    蔡伟能够一朝"鱼跃龙门",既得益于复旦大学全方位的破格纳才之举,还在于他十数年甘守寂寞求学问知的毅力。按规定报考博士生必须具有硕� 学位或同等学力,复旦大学为此专门跑教育部沟通。这是非常罕有的破格之举,而这反过来也表明了要成为第二个蔡伟有多难。蔡伟在古文字方面的学术水平,按裘教授的说法,该领域很多教授实际上还不如他,"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也就是说,以蔡伟的真实才学,当博士生无非在于寻求学术体制的正式认可。这一点,也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

    由此可见,蔡伟以高中学历、下岗工人、三轮车夫跻身名牌大学博士生,对他个人来讲或许是人生的一大跨越,对于高校招生制度而言却只迈出了很小的一步,甚或只是偶尔闪现的光芒。在现行招生体制下,除少数像蔡伟这样的人有机会被高校正式接纳,更多同样有心向学的人却只能一辈子徘徊在大门之外。

    蔡伟的悲剧性一面始于高考。所以,讨论蔡伟被破格招收为博士 ��,不能不正本清源,从高考之弊谈起。有一点可以肯定,从高中起就偏重文科的蔡伟,倘若当时有机会继续上大学,也就没有后面这些故事了。而当年把蔡伟挡在大学门外的高考制度,至今仍然没什么根本变化。"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必须改,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近日有教育部官员谈到,今年将会有十余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今后的考录方式除高考外还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随后我在《新民晚报》撰文,认为新课改高考的初衷固然美好,却有变高考"独木桥"为"三驾马车"之虞,从而可能成为加重学校和考生负担的一场不彻底的教育改革。

    大体说来,高考制度改革有两条可能路径,一是在时机成熟时一举废除高考,正如台湾地区废除联考一样;二是逐渐弱化高考在招生中的权重,使之成为高校招生体� �的其中一项(未必主要的)考核指标,新课改高考走的就是这一条路。可我看来,渐进式改革虽然稳妥易行,弊端也不小。比如在高考仍为主要考核方式的前提下,高考的负担非但不太可能减轻,还会徒然增加别的考试压力。所以我更倾向于前一种方案,选择适当时机让高考寿终正寝。

    都说高考是相对公平的招生方式。这话当然没错,况且这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绝对公平的招生制度。但这也得看前提。比如在高等教育资源"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所有人通过考试来决定谁上谁下,确实是比较公平的方式。可要是高等教育资源已经宽裕到,只要你想上大学,一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书桌,高考是否显得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查了一下相关数据,近两年高考录取率最高的省份达80%以上,平均也有40%~50%,而1977年刚恢复高考时录 ��率仅为4.7%。这说明,高考的重要性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小。今后高考的作用可能将更多在于决定考生上哪一所高校,而这通过高校自主招生也基本可以获得解决。简单讲,只要高校处于一定竞争态势,那种认为取消高考而由高校自主招生将会带来更多招生腐败的说法,其实是立不住脚的。

    所以,我在为蔡伟感到高兴的同时更加地认为,只有进一步彻底改革高考制度,更多的"蔡伟"才有机会上大学、考研读博。那些和蔡伟一样的高考牺牲儿,其悲剧性已经铸成,但愿不久的将来,不用再看到像蔡伟这样特殊的幸运儿。

    2009年4月30日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 谁在为开发商"变脸"提供舞台 / 2009-04-29 11:40 / 评论数(7)
  • 中国专家更有办法对付"猪流感"吗 / 2009-04-28 10:21 / 评论数(20)
  • 奥数的存在证明人性教育已落败 / 2009-04-23 12:53 / 评论数(11)
  • 伪装的常识与"历史的革命" / 2009-04-19 05:55 / 评论数(12)
  • 中学生一定要读经典吗? / 2009-04-14 11:47 / 评论数(11)
  • 返回顶部

    四月所读书目

    Fri, 01 May 2009 11:45:00 +0800

    作者:冉云飞 | 评论(2) | 标签:读书, 思考

    不是每个月都痛感时间不够用,而是长年都觉得时间不够用,用白驹过隙、用飞逝如电都似乎不足以形容每天的消失。但人是没办法完全主宰自己的,因为你的许多事与众多的人联系在一起,鲁宾逊一样的生活是有大把的时间,可是时间在他那里反而是个负担。天下好书虽然不是想像的那般多,但读书依旧是有乐趣的。何况我对任何史料及书籍,哪怕在别人看来不足道,而在我看来都有废物利用的价值,这也是我读了不少极左年代专家学者所写书的原因。要知道今天的他们和社会诸问题,看看他们的过去总是有益的。

    一:潘大逵《风雨九十年:潘大逵回忆录》(成都出版社1992年6月版)。潘系民盟四川方面的领导人之一,留美习政治,对西方宪法有一定的研究,与王造时、罗� �基等人有一定的交情,故他的回忆录急欲一读,用以了解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转变过程。不过说实在的,读了还是比较失望。大抵是为了证明自己作为民主人士如何与官方相融相契的关系,而忽略了许多我们读者感兴趣的回忆与细节。他对其兄潘大道的回忆,没有使用《吴虞日记》里诸多记载的材料(潘大道系吴虞女婿),显然他不曾寓目,对于一个事务缠身的老年活动家来说,这应该不足深责。

    二:余杰《白昼将近:基督信仰在中国》(香港晨钟书局2008年4月)。我现在没有任何信仰,但我非常支持那些虔诚为争取信仰自由而努力的人,余杰就是其中的一个。基督徒要对公共事务发言,要秉持爱心与信仰来促进中国民主自由的发展,不能因信仰而自闭而不问世事。"如果基督徒和教会失去了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能力,如果基督� 的圈子和教会成为一个自我封闭、自我保护的系统,那样很可能导致另一种形式的专制和独裁的产生"(P182),这样的观点几站贯穿《白昼将近》一书的始终。我认为基督教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做了许多好事,但对于其间的负面影响,亦不应该避讳,如马礼逊不仅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中西文化交流、《圣经》在中国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马礼逊在中英《江宁条约》中草拟《税饷章程》之曲护英国,损害中国利益,这也不容讳饰的。我认为中国的基督徒不仅要弘扬像"剑桥七子"戴德生所办的内地会一样的精神(其间不领义和团杀其教徒之赔款,尤具爱你的仇敌爱人如己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见艾得理《中国教会长征录》),也要真正担负起研究基督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的责任,这样才会使更多的人对基督教 ��善爱人有更深的认知。

    三:海耶克《海耶克论海耶克——对话式自传》(李华夏、黄美龄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7年1月版)。读过哈耶克的几本书,也正准备读冯克利译的、考德威尔所著的《哈耶克传》,但读这本书却是更轻松惬意。哈耶克对"通往奴役之路"的专制制度与民主自由制度之研究,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在此书中我了解到他还是个收藏家,也有藏书的癖好,有一种油然而升的亲近感。更好玩的是,对中国自由主义者影响颇深的拉斯基,获得他不少"恶评",但拉斯基在中国自由主义者中的影响在彼时却远远在过于他,这实在是值得研究的一件事。另外,关于哈耶克在中国的传播,谢泳兄曾提到潘光旦先生介绍哈耶克的文章,似乎没提到过谢国璋的《哈叶克恐慌学说述评》(《大学》第三卷第二期,1944年2月版)万字� 文,可能算是介绍哈耶克比较全面的文章,以后得便写篇小文章谈一谈。

    四:方子奋《南京慧园里6号的母子冤魂》(美国柯捷出版社2008年12月版)。近几年来,承蒙各位前辈不弃,读到了几十种自印或者印数不多的回忆录,使我对四九年后的中国历史有更为感情且立体化的认识。余也生晚,常是人们说自己不及先辈风流而说的遗憾之辞,而我真是庆幸"余生也晚"。1970年12月10南京市五台山体育场召开了万人公判大会,然后游街示众杀害了许多人,其中就有本书主角林舜英、李立荣母子。书中既记述了同为沦落人的右派们如何告密自保的细节,也有一些专政者中人性的光辉,当然更多的是专政者的残酷无情。感谢前辈饶瑞农先生将此书借我阅读,将来我会另撰一文详述读书感想。

    五:龚明德《有些事,要弄清楚》(内蒙古教 ��出版社2009年3月版)。明德兄的考证文章,是我爱读的,且常有读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快感。新文学运动至今未及百年,但由于四九年前后的人为分野,也使许多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不少到了新朝讳饰在"旧社会"的一切,通过一切办法来掩盖,遇到明德兄这样的探幽发覆者,真可谓欲盖弥彰。且看明德兄如何说:"凡是被人为弄得与原貌有违的史实,一旦被我发现,我就要纠正。不管当事者是谁,我也不会看任何个人或团体的脸色",这正是他秉持的"有些事,要弄清楚"的原则。

    六:殷波、王国平撰文,陈维摄影《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都江堰幸存者口述》(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年4月)。512大地震一周年祭近在眉睫,但我们对512的真相了解多少,我们对那些生还者的内心和苦楚又了解多少?殷波、王国平等人做了一些自己的� 力,他们采写都江堰方方面面的幸存者,使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感受到这场大灾难于人们的深切影响,可惜的是还有许多有意思人物不能或者因为容量原因而未能出版。我尊重每一个幸存者的言说,我也尊重作者记录事实的努力,但我还是要对其中一些于官方救助表达糊涂认识的人并不认同,这书中我特别认同两个人的感情,其一是都江堰殡仪馆的馆长刘良志,其二为向峨海虹村四姐村民任隆富。自然,我是特别不认同释圣智说佛教也是无神论的说法,这实在近乎荒唐。且听他怎样说:"其实,佛教讲的也是无神论,跟我们共产党是一样的,它不存在这样鬼啊那样神啊,也不是崇拜上帝",真是个与时俱进的和尚啊。

    七:玛拉.穆斯塔芬《哈尔滨档案》(李尧、郇忠译,中华书局2008年10月版)。哈尔滨俄罗斯人的命运,此前曾零星看� 过,但没有读毕此书以后的内心震撼。哈尔滨可谓二十世纪一些俄罗斯人命运的交集点,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注定要承载这些逃难求生的家族。他们因十月革命而到哈尔滨,或者因边疆有冒险机会到哈尔滨,也随着苏联对远东的扩张与侵略到哈尔滨(比如中东铁路),有的则因日本的兴起而回苏联。作者的亲人便是回到苏联即遭大清洗和劳改,她通过一系列的档案查证,一层层地剥出苏联大清洗的真相。作者在扉页上引用俄罗斯谚语说:"如果你唾弃过去,它将在未来重现",这对于与许多苏联人有同样命运的中国人来说,读来更有切肤之痛。

    八:郭建《中国法文化漫笔》(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1月版)。买不起也无暇读杨一凡先生主编的《中国法制史考证》(甲、乙、丙、丁)诸编,于是买些他人做的通俗研究来解渴。今天的中国法 ��自然是有许多不堪,但也有这样的尴尬,是否其来有自?这是我想了解中国法律历史的一个实用主义动机。郭建这本《中国法文化漫笔》还算比较全面,涉及议题不少,而且几乎每一题都与西方过去的法律有比较,这对我们这样的外行读者可以省却许多翻检之劳。遗憾的是,我想看到的告密与法律的关系,他几乎没有论列。

    2009年5月1日8:43分于成都

    © 日拱一卒,不期速成。非商业性转载,请全文转载并署作者名。商业性使用,请联系作者。

    冉云飞的最新更新:
  • 示众宣判侵犯人权 / 2009-04-29 10:49 / 评论数(35)
  • 四川信息掮客周刊(49) / 2009-04-28 10:32 / 评论数(6)
  • 桑下漫忆书店之死 / 2009-04-26 10:45 / 评论数(8)
  • 冯翔之死与"官造堰塞湖" / 2009-04-24 11:01 / 评论数(18)
  • 邓永固案的无耻与隐情 / 2009-04-23 10:55 / 评论数(23)
  • 返回顶部

    《窃听风暴》中的灵魂风暴

    Fri, 01 May 2009 11:45:00 +0800

    作者:王荔蕻 | 评论(4) | 标签:窃听风暴, 灵魂, 民主, 自由, 柏林墙

    《窃听风暴》是2006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国内好像没有引进,几个购物网都搜不到,就连盗版碟都没有。我几次到卖盗版碟的小贩那问,都说给找找,但最后都了无下文。我儿子从网上下载后就催我:老王,快看看,特棒!

    我看了。看了一遍后,又看了一遍,到现在我已经看了若干遍了。每当觉得天阴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就看一遍。于是心中生出一些晴朗,一点灿烂阳光,一点欣欣然的希望。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解体前的民主德国(东德)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第一个画面是一个长长的通道,一个军人抓着一个平民的胳膊背朝着观众,往前走着。字幕显示这里是"1984年11月 民主德国国家安全局秘密拘留所"。

    进到审讯室,一个面无表情的军官让平民坐在一个铺着薄织物的椅子上,并要求他把手放在腿下,开始逼问平民与他的邻居逃往西德有什么关系。平民解释着……

    "我什么也没有做"

    面无表情的军官说:"你觉得安全局会随随便便把一个无辜的公民拘押在这里吗?就算你什么也没有做,就凭你刚才不信任政府的言论,我们也可以逮捕你。"

    画面切到一个教室,是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高等学院,刚在审讯的军官现正在放着审讯的录音,给学生上课。

    "从这录音里不难发现,他以这样傲慢的态度来对抗国家!对付这样的人要有耐心,接下来是长达40个小时的盘问。"教官解释。

    接着放录音,这时,经过40小时的审问,被审者已经在椅子上坐不住了,录音机里传出哭泣声,"求求你们,哪 ��让我睡一个小时!"

    虽然是放录音,但那声音很有穿透力,令人有点毛骨悚然,使阳光灿烂的教室也仿佛弥漫着一股阴冷的寒气。

    这时,一个学生问道,"为什么要审问这么长时间?我觉得这样太不人道了。"教官在这个学生的名字下打了个叉,说:

    "……如果你们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罪,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直盘问到他认罪。"

    审问最后成功了,那个疲惫不堪神魂颠倒的人说出了审讯者想知道的东西。

    后面还有一个细节,犯人椅子上的织物被取下,原来是为警犬准备的带有犯人气味的布。教官告诉学生们说,每一次审讯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东西,并将会永远保存在瓶子里。

    下课前教官提醒学生们说,"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会采用窃听的手段,请你们永远不要忘记。"

    这是片头。

    正片开始:一场话 ��,台上的女主角是美丽动人的表演艺术家克丽丝.玛丽亚。在话剧演出后的小派对上,剧作家、诗人德雷曼与主管文艺的部长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部长:"我的确是颁布了很多文化禁令,但是,我还是热爱艺术的。不过,政府会保护艺术家,艺术家也要回报。……"

    诗人德雷曼:"你尽可以不喜欢我的话剧,但我是热爱这个国家的。您能不能在看的时候,把您的政治立场放在一边?人们的观念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一个人真的是坚定的信仰社会主义的话,他无论看什么话剧都不会动摇,这不是禁令可以禁得住的。"

    部长蛮横地打断诗人的话,威胁道:"那你要不要试试?如果你们不相信,我可以让你们体验一下。"

    诗人坚定地:"我这样跟您说吧,如果我的作品真的好到能让您不安,那即使被禁演,我也在所不惜。"

    部长更加阴冷地:"……德雷曼,你可以按你的想法来写,人不是这么容易就改变的——你决定怎么做了吗?"

    诗人仍然让阳光照耀着自己的内心,说:"人是听从自己的良知的,而不是因为工作需要就改变,人应该有所期盼……"

    ……

    第二天,诗人德雷曼的家里从客厅、书房、到卧室、卫生间都装上了窃听器。执行窃听任务的就是那个国家安全局的教官,那个冰冷的面无表情的审讯者威茨格尔。他在诗人的顶楼安置了他的监听室。

    诗人的朋友埃尔伯特是一位伟大的导演,已经被封杀五年,不能进行创作,为此,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在参加诗人的生日派对时,他对诗人说:

    "我再也无法忍受这个毫无人权根本不让人讲话的国家了!这个体制让人发疯!

    "但正是这样的体制让我们更有创作的欲望,写出人们真实� �生活状态,这才是对得起自己良知的作品……

    "我真的不喜欢这样,下辈子我还希望能写作!……

    望着在派对上举止优雅的人们,这位伟大的导演绝望地说:

    "我想这些人都不渴望自由!……人们渐渐习惯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接受以前所不能容忍的,可能再也不期待改变了!"

    在顶楼上,那位窃听者威茨格尔带着耳机在监听着。

    这个威茨格尔,从片头他审讯犯人、在安全局课堂讲课、到他主动请缨亲自窃听诗人德雷曼的家、到训练有素地率领技术人员安装窃听设备并冷酷地威胁德雷曼的邻居不许把看到的透露出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冷酷无情、心理素质极好如同机器一般的特工。他对审讯对象的冷酷说明他作为权力链条的一个环节,对权力统驭的对象只是当做一个物品、一个工作对象、一个敌人来对待的。

    然而 ��这个冷酷的家伙有一个小小的底线:他对文艺部长对美丽性感的女艺术家,德雷曼的妻子克丽丝.玛丽亚的凌辱感到反感,并且对上司让他别管此事的警告不以为然。他有意让德雷曼知道真相:当备受凌辱的克丽丝.玛丽亚从部长的车上下来,整理着凌乱的衣衫和灵魂的碎片的时候,他让德雷曼看到了这残酷的一幕。

    他在窃听室听着浴室里压抑的哭泣和没完没了的淋浴声,他倾听着丈夫的沉默和从这沉默中透出的巨大的悲哀。

    丈夫走进了卧室:"睡着了吗?"

    紧紧蜷缩在床上的妻子:"你能抱着我吗?"

    诗人无声地拥住身心备受摧残的妻子……

    没有声音

    窃听者威茨格尔在倾听着,倾听着静默中透出的这个家庭的巨大不幸。

    虽然这个冷酷的卑劣的窃听者平常要靠招妓来解决生理问题,缓解精神压力,但他在窃听� 感受到的诗人和他妻子之间的美丽爱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浸润了他冰冷干涸的心。

    他趁诗人夫妇不在家的时候,走进诗人的书房,取走了诗人的诗集。

    回到宿舍,他在灯下感受着诗人的灵魂:

    "初秋九月的每一天都是蓝色的

    年轻、挺拔的树向上伸展着

    就象爱情一样茂盛生长

    我们头顶着美丽干净的天空

    一朵云慢慢移动着

    它是那样的洁白无暇

    而只要你从心底相信

    它就会一直在你身边"

    ……

    几天以后,诗人家的电话铃响了,有人在电话里说,伟大的导演埃尔伯特.艾斯卡自杀了。

    静默

    诗人走到钢琴前,拿起了生日派对上埃尔伯特送的著作《好人奏鸣曲》,弹奏了起来,……那琴声,那每一个音符象清冽的泉水,洗涤着人们灵魂的尘埃……

    在顶楼,窃听者威茨格尔在倾� 着,在他的脸上,流下了一行清泪。

    又到周四了,这是文艺部长规定的美丽的表演艺术家克丽丝.玛丽亚去任他蹂躏的日子。

    诗人对妻子说,"不要去,你不需要这样做,知道你是为我,还有你不想放弃艺术,相信我,克丽丝.玛丽亚,你是个伟大的艺术家,我深信不疑,观众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你不需要去迎合任何人!别去了,别去找他!"

    "不,我不需要这样做,我这样做都是徒劳的。那你呢?你也不需要吗?你可以活在你的文字里,你现在一样可以写出你的真实想法,可为什么没有呢?因为你知道它们会毁了你。人不能靠信仰活着,我们能做什么呢?应该做什么呢?你不想成为下一个艾斯卡吧?我不想!所以我现在必须去……"

    窃听者威茨格尔倾听着,倾听着在极端权力的挤压下,在恐怖制造者的蹂躏下,两位艺术家的� �话,一对夫妻的对话,两个痛苦的灵魂的对话。

    威茨格尔知道克丽丝.玛丽亚在去部长那的时候,总要到附近的酒吧喝一杯,才能踏上屈辱的行程。他先来到那个酒吧。

    看着颓丧而痛苦的女艺术家,他走上前去(这在国安局的纪律是绝对不允许的!)对她说:

    "很多人都热爱您,因为您很真实。"

    "演员怎么可能是真实的自己?"

    "可您就是!我看过您在舞台上的演出,您就是您自己,就像现在这样"

    "您知道我是什么人吗?"

    "我仅仅是普通观众,……"

    "现在的我是你熟悉的克丽丝玛丽亚吗?您会离开一个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男人吗?您会为了艺术出卖身体吗?"

    "为了艺术出卖自己?这可不是个好买卖。您是最伟大的女艺术家,您不这样认为吗?"一位卑劣的窃听者在试图为伟大的女艺术家的心中注入信心和力量。

    女艺术家说:"您真是个好人!"

    第二天,换班的威茨格尔,从上一班的窃听报告中得知,昨天女艺术家直接从酒吧回到了家中,"她说她再也不会离开他了,他说现在我有灵感工作了。……据猜测,将有新的剧本诞生了。爱情再次被点燃。"看到这里,这个往日毫无表情的特工的脸上露出了温暖的微笑。

    至此,一个卑劣的窃听者的良知已经复苏,在麻木干涸的心田,已经生长出绿色盎然的人性之花。

    伟大的导演埃尔伯特.艾斯卡的自杀,唤醒了德雷 ��,他开始写一份《关于民主德国自杀情况的调查》。

    在威茨格尔的窃听报告中,这些商讨报告内容的聚会都被描述成为庆祝民主德国建国40周年准备剧本的讨论会。

    德雷曼在调查报告中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政府象社会主义政权一样,中央关注现实中发生的一切,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一个人每年要买平均2.3双鞋,每年平均读了3.2本书,每年有6743名学生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但有一项统计是不能公开的,也许这些数字可以归到自然死亡里去。如果你打电话到安全局去问,每年有多少人因为被怀疑与西德有来往而自杀?安全局的工作人员肯定会沉默,然后会详细记录你的名字,这是为了国家安全,也是为了幸福。死去的人才是为了国家安全,也是为了幸福!1977年起,民德不再统计自杀人数,我们所说的自杀,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因� 他们不能忍受自己那样活着。没有流血,没有热情,他们只能选择死亡。死才是唯一的希望!……只有一个国家自杀人数超过民德:这就是匈牙利,然后殊途同归,我们都会实现社会主义。"

    这已经太出格了!并且艺术家们还要把文章发到西方的《明镜》周刊去!国安局特工的本能使威茨格尔迅速写好报告,并亲自送往国安局本部。

    在国安局本部的一个办公室里,上司拿出一本书:《关于意识形态和政治观念的研究》,得意洋洋地对他说:

    "我们监视的对象一般是五类人,比如你监视的德雷曼是第四类人——历史性的人物。这种人不好对付,对付这样的人不能一步一步地来,一定要在他意识到被监视之前就把他干掉,或者找出致命的线索来。但是一定要慎重,不要让这类人发现你的蛛丝马迹,不要跟他有任何接触,包括报告里,� �要出现个人感情,不要透露任何个人信息,不要有任何他以后可以写进书里的东西。……你知道我的经验是怎样的吗?我接触过的第四类人基本上都不存在了。不管是画家或者这类艺术工作者,这样才能产生压力。怎么说呢?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礼物!"

    桌面下,报告被威茨格尔悄悄卷起来,汇报艺术家的反叛变成窃听者要求一个人窃听,不需要其他同事参与。

    接下来,西德的报刊和杂志刊登了德雷曼的文章,东德国安局和主管文艺的部长恼羞成怒,将女艺术家逮捕。

    女艺术家供出了丈夫写文章的打印机的藏匿地点。

    威茨格尔抢在国安局搜查队去之前将打印机转移。

    女艺术家被放出来了,国安局在她家,在藏匿打印机的地板处撬压着,在丈夫的注视下,女艺术家克丽丝.玛丽亚不胜羞愤,冲出家门,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卡车 ��死。

    一切都结束了。

    在诗人家里什么也没搜出来,窃听工作归于失败。

    威茨格尔被贬到信件检查组,每天拆查信件,上司声称他要为此工作20年。

    一个拥有生杀予夺权力的国安局特工,变成了一个"卑贱"的邮差,一个卑贱的灵魂变成了一个站立着的人!

    四年七个月以后的1989年11月,柏林墙被推倒了!

    两年后,话剧被重排,却已经剧是人非。在剧院休息室,诗人遇到了曾经的文艺部长,他怀着满心的疑问,问:为什么我没有被监视?

    "你当然也被监视了,完完全全的,你完全在我们的监视之下——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诗人回到家,搜检出了所有的窃听设备,心中充满疑问;

    他来到"民主德国研究纪念馆",找出了所有的窃听报告,心中充满了疑问;

    他找出了负责窃听的工作人员的代号"HG XX/7";

    在大街上,他看到了仍然在做邮差的平凡的威茨格尔。

    ……

    又两年过去了,仍然拉着小车送信的邮差威茨格尔在路过一家书店的时候看到了广告:著名诗人、剧作家格奥克.德雷曼新书上市——《一个好人的奏鸣曲》。

    邮差走进书店,翻开书的扉页,上面写着:

    "此书献给HGW XX/7"

    邮差威茨格尔掏出钱来买书,店员问:需要包装送人吗?

    威茨格尔:不,这是送给我自己的。

    一张善良温情的脸,一个睿智的,满足的,完成了灵魂升华的微笑。

    剧终

    我觉得,我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了。

    王荔蕻的最新更新:
  • 给林昭姐姐 / 2009-04-30 10:01 / 评论数(3)
  • 学做公民(二):"依申请公开" / 2009-04-29 10:49 / 评论数(2)
  • 学做公民(一) / 2009-04-29 10:49 / 评论数(1)
  • 在绝望的心中燃一柄希望的烛火 / 2009-04-27 22:23 / 评论数(4)
  • 自由之子——林昭【转帖】 / 2009-04-26 23:12 / 评论数(3)
  • 返回顶部

    谁的青春我做主——80后提前的中年危机

    Fri, 01 May 2009 11:45:00 +0800

    作者:陆琪 | 评论(1) | 标签:青春, 谁做主

    朋友问我:"最近看嘛呢?"

    "看《我的青春谁做主》呢。"我说。

    "讲什么?"

    "嗯。。。。。。"我想了想,"有个唱戏的叫钱进来,钱进来有个女儿叫小样,小样被人开了瓢。"

    朋友知道我话痨毛病,谆谆诱导:"本质上讲啥呢。"

    "嗨!"我说,"不就是部80后翻身做主人的苦难史么。"

    我朋友差不多都60后,一拍大腿苦大仇深道:"该,轮也该轮到你们了。"

    赵宝刚拍戏向来不靠谱,这回总算靠点谱了。可他还是弄不明白自己在拍啥,80后和父母之间那点教育问题还需要拍么?那都是过去式了。

    时近2010年,最早的80后都快三十岁,整个时代的人都将告别恣意青春,走入地狱般的中年。< P>

    《青春》这片子,就是把中年危机提前带到我们面前,让还浑浑噩噩的人们看清楚,责任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扑面而来了。

    你做好准备承担自己责任了么?

    犯了错再没人帮你擦屁股了。你终于告别小屁孩的时代,在家里也能说的上话,甚至父母都得听你的。在单位里好歹也是一号人物,该你办的事情就得办的妥妥帖帖。

    看着挺自由挺有地位的,但自个管自个也不是那么好管的。

    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该买衣裳,什么时候该和老板套近乎,什么时候该和同事吃饭,什么时候该陪同事而什么时候该陪老公老婆。

    这都是决定啊。

    一夜之间,无数需要决定的事情就倾泻而下。

    你可以自己决定结婚,但离婚时父母只能借你哭泣的肩膀。

    你可以自己决 ��买房,但负资产了父母也只能劝你当房东。

    你可以自己决定跳槽,但越跳越低还得是埋怨自个。

    这就是独立做主的代价,从今往后,任何事情你都得自己去做抉择,而决定完了之后,再有什么后果也得自己承担。

    你做好准备承担家庭责任了么?

    早几年是,家庭对你不过是吃饭睡觉拿钱的地方,可现在都该结婚了吧,自个小房住着,小娃养着。

    突然之间,你就在承担家庭的责任了。

    你要交房贷,你要洗车加油,你要接送老婆,你要照顾小孩。

    你得交水电费,你得等着抄煤气的上门,你得自己订牛奶订报纸。

    同事和朋友的聚会越来越少,各自都有各自的家庭。而你买本时尚杂志还得掰手指算算值得不。

    看看四周,那个小窝是完全属于你的,但毫无疑问,� 得亲手打扫。

    乃至于亲手洗衣服。

    你能负担起十二个老人么?

    象噩梦一样的日子,即将到来了。

    如果你们两边老人都福禄双全长寿永泰的话,那您就有两个爸两个妈两个爷爷两个奶奶两个外公两个外婆。这还不算有重组家庭的例外,要不爸妈就更多了。

    也就是每个80后家庭,有十二个老人需要照顾。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都没有负担这么沉重的时候。

    老天生出我们这一代来,难道就是让我们办家庭安老院的么?

    说我们80后是啃老族的人,您亏心不亏心啊。

    三十岁还一事无成,你危机了么?

    到2010年,80年出生的人就三十了。。。哐哐哐哐

    谁奏哀乐呐!

    我敢保证,绝大部分80后,一直到自己30岁时,才会幡然醒悟。

    啊 ��都三十了啊。

    过了这年纪,就是三十多了,怎么着也不能挥洒青春了吧。

    看着90后噼里啪啦的在街面上溜达,占据本属于我们的位子,心里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而更可恨的是,80后之间还同室操戈。

    前几年一起进单位的同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成顶头上司了。

    本来家境不如自己的闺蜜因为嫁得好都开上马六了。

    弟弟妹妹们都一年赚十多万了。

    怎么身边所有人都那么出息,而自己就一事无成呢?

    中年危机,绝对的中年危机。

    就这么不知不觉的降落到我们头顶,这时候看着电视里闹腾的青春剧,再看看身边的奶娃。

    别人那是《我的青春谁做主》

    到您和奶娃这儿就成了《谁的青春我做主》啦!

    (新项目,都市周报专栏)

    陆琪作品,转载注明

    与我联络:luqi888888@gmail.com

    陆琪的最新更新:
  • 陆琪:诗家不幸江山幸——梁文道《常识》 / 2009-04-24 11:01 / 评论数(5)
  • 八零后的价值观叫自私 / 2009-04-21 13:07 / 评论数(13)
  • 《潜伏》在办公室——余则成教你职场生存 / 2009-04-20 10:18 / 评论数(4)
  • 所托非人《小团圆》——记录这世界的脏 / 2009-04-14 11:09 / 评论数(20)
  • 艺术家为什么需要裸体 / 2009-04-12 11:35 / 评论数(2)
  • 返回顶部

    汾阳庶民百姓:敦促!【图集】

    Fri, 01 May 2009 10:02:00 +0800

    作者:老虎庙 | 评论(7) | 标签:汾阳, 拆迁, 申诉, 暴力

      敦促!

      汾阳地面官商勾结,武装暴力对付公民,实施强制拆迁已成世人皆知的不争事实。何以证明官方也曾染指其中呢?本博前次文章早有披露"政府曾公开允诺凡迁出者给予少量土地、廉租房和低收入人群的低保名额为奖励。如此公然将国家补贴低收入人群的福利变相而为与开发商利益交换的砝码。"http://24hour.blogbus.com/logs/38429788.html

      那么他们是否如实、合法兑现了如上承诺呢?不,据最新汾阳地面传来消息——由于抵抗不过强制拆迁者淫威,部分拆迁户接受了协议。但当他们前往被疏散到郊区的所谓土地上,准备自建房屋时,却发现官方根本不予提供电、水、路三方便,导致被拆迁而来的公民对重建家园望而却步。只好又集体跑去政府要求,却不想政府提供� �一纸合同竟然只有一方公章,却没有任何责任一方签字。公民们大呼上当!

      笔者昨日文字提到Z老人于清明期间向中央领导、相关部委及央级媒体发送申诉函《关于山西汾阳市利用行政执法权,官商勾结贪赃枉法,致使拆迁户三死五伤的严重事件》截止26日不见回复。至今日(30日)算来,已经28天,早早超过中央信访条例所规定之20天给予回复。

      难道要汾阳地面的庶民百姓一一敦促主席?敦促总理?敦促省长?敦促国务院部委吗?

    全部图集在此http://24hour.blogbus.com/logs/38756862.html

    老虎庙的最新更新:
  • 汾阳暴力拆迁 呈准战争状态 / 2009-04-30 10:12 / 评论数(10)
  • 许志永:相信一个政治文明的未来 / 2009-04-29 19:15 / 评论数(5)
  • 流民生活的一天:天安门(下) / 2009-04-29 09:34 / 评论数(6)
  • 流民生活的一天:南小街(上) / 2009-04-28 08:22 / 评论数(4)
  • 维权遭遇记录:愤怒的喀喇沁旗【视频】 / 2009-04-26 11:57 / 评论数(18)
  • 返回顶部

    "三轮车博士"不该是新闻,"官员博士"才是

    Fri, 01 May 2009 09:43:00 +0800

    作者:郭宇宽 | 评论(5) | 标签:三轮车博士, 官员博士, 个体户, 复旦

    日前解放日报等媒体,以大幅篇幅报道,复旦大学古文学专业招收了一名博士生,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他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令人高兴之余,倒是感慨,这个事情,本是毫不奇怪的,甚至应该大量出现才对。

    要注意到,这位先生到复旦大学攻读的是古典文学专业,这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来最传统的专业,一个有才具的人,只要真正用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研究,甚至有了一定基础以后也可以自学,今天在家里种地,明天就成为众人仰慕的大学者的例子,史不绝书。相比之下今天如果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而且平时蹬三轮车的人,能够考上生物化学博士,那在我看来称作奇迹还差不多,因为这样的现代学科,依靠大量的前沿资料和实验室条件,在民间很难独立研究。

    再者作为一个蹬三轮车的个体户,能潜心学术,考上博士,也是非常符合常理的事情。蹬三轮车是一个虽然艰苦但是非常自由的工作,如果不为了多赚钱,忙时吃干,闲时吃稀,每天想干多久,就干多久,闲暇时间很多,而且等客人的时候也可以读书。我还有个朋友在西安叫吕福山,也是个蹬三轮车的,没读过大学,因为受城管欺负太多,开始发奋学习法律,每天一边蹬三轮,一边捧着法律书在看,现在法律知识水平比一般律师还高,很多人打官司都请他去参谋,以他的才华的勤奋,至少法学水平在孙东东之上,所以以后如果他成为北大法学院的博士,我也是毫不会吃惊的。类似三轮车这样的行业,只要有好学者,尤其在人文学科领域,就应该有大量博士涌现才对。真正的读书种子未必一定要口含银匙,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一路读上来,一个� �只要有对学术的热爱,虽引车卖浆者同样可以在知识的殿堂中有一席之地,这才真正体现王国维所倡导的学术精神"心智脱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而得以发扬"。

    尤其是中国现在不公平的高校考试制度,向城市倾斜,向经济政治中心倾斜,有些农村地区的孩子,很有天赋,但因为村里的学校,老师都不会英文,所以在高考中无法和北京上海的孩子竞争,被隔绝了通往大学殿堂之路。但他们只要保有虔心向学的精神,我前面说,要成为生物化学的学者是比较困难了,但至少在古典文学一类的人物学科,未尝不可以后来居上,甚至成为有成就的学者。

    在我看来,让我觉得奇怪的倒是另一种现象,就是中国大陆现在非常普遍的官员博士,他们成为博士,在我看来是比三轮车夫成为博士更难于理解的。因为当政府官员不像三轮车夫,时间最不自由,尤其是当领导的,每天会都开不过来,他们是宵衣旰食的公仆,怎么还有时间研究学问。偏偏我们现在这种官员博士非常普遍,时髦程度就像二奶就得挎个LV一样。而且他们还不像那个蔡伟,不蹬三轮车了,专门念博士,他们都是一边当干部,还一边念博士。就这样他们还都能顺利完成论文,基本都能顺利拿到学位,在我看来这是比三轮车夫读博士更让人敬佩的事情,这些人是真正的超人。

    眼下一些媒体大力报道三轮车夫读博士的新闻,记者们的初衷我是可以理解的,在社会上弘扬劝学之风。一个人能一边蹬三轮车,一边考上博士,这样的事迹当然是令人敬佩的,但这其实就该是社会的常态;但如果能够搞清楚为什么有些人,能够一边当领导,一边考上博士,那里面一定蕴含着更加让人震撼的故事。

    郭宇宽的最新更新:
  • 从思想启蒙到逻辑启蒙 / 2009-04-25 14:22 / 评论数(15)
  • 买人"该当何罪? / 2009-04-01 10:35 / 评论数(3)
  • 和台北的哥聊管制 / 2009-03-20 22:30 / 评论数(16)
  • 为什么孙大午不懂管理学 / 2009-03-09 22:23 / 评论数(8)
  • 余秋雨变了吗? / 2009-02-24 22:37 / 评论数(26)
  • 返回顶部

    病毒全球化传染 也须全球化抵御

    Fri, 01 May 2009 07:44:00 +0800

    作者:newlight | 评论(0) | 标签:猪流感, WHO, 墨西哥, 全球化, 数据新闻

    经济观察网

    正如张宏在前两天评论中所说(《无辜的猪与"猪流感"》),猪流感疫情的发生,猪不是元凶,是受害者。其实流感病毒一直存在于人类和多种动物身上,"普通"的人类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几十万人死亡。流感病毒本身具有频繁突变的特点,由此产生的抗原漂移(drift)往往造成已有疫苗失效,每次流感爆发都必须重制疫苗,在流感爆发到疫苗制成之间的间隙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如果从其它物种(禽流感、猪流感)"跳转"到人身上,则说明病毒基因突然发生了较大的抗原变异(shift),可以想像,如果这种抗原变异后的流感病毒能在人群间快速传播,将大大增加抵御难度。

    这种抗原漂移和变异一直都在发生,但是全球化下人类 ��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特点,是否加剧了这一过程?

    在全球化的今天,频繁的跨国旅行,人员交流,造成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等)能在短时间内散播到世界各地,使控制传染扩散变得十分困难。各国政府采取的对策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建立全球检控体系,及时通报疫情,发出警告。但是这一体系的成功,参与各国必须有足够的资源和强烈的意愿。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历史学教授,《门口的怪兽:禽流感的全球威胁》(The Monster at Our Door: The Global Threat of Avian Flu)一书的作者 Mike Davis认为WHO的全球监控系统跟不上猪流感疫情的发展。28日他在英国《卫报》发表评论,指责西方政府只顾在国内构筑传染病防护机制,却不愿意花力气援助发展中国家的防治工作,后果是当流感疫情发生时,象墨西哥这样的国家无法及时鉴别病毒株,需要把样本送到美国进行分析,延迟了警报的发出。

    另一个更有争议的问题是,全球化下,以出口为导向的高密度农业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否加剧了动物流感疫情的发作?Mike Davis 援引一份由美国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高密度的畜牧业生产,意味着被饲养家禽家畜活动空间减小。当病毒感染发生时,就造成家禽家畜被反复感染,加速了基因突变,使得病毒发生抗原变异的机会增加,更有可能出现有向人类"跳转"能力的新病毒。代表英国绿党的欧洲议会议员Caroline Lucas 昨天也撰文支持这个观点,并认为这次猪流感的爆发,与过去禽流感爆发一样,都和大规模高密度的家禽家畜饲养有关。

    这次猪流感疫情的源头,因为还没有足够数据,无法肯定。但是据今天《卫报》的报道,一位已确认是因感染猪流感病毒 H1N1去世的4岁男孩,就住在墨西哥一座工业化养猪场附近的村庄 La Gloria 中。在男孩发病期间,村中的许多人都有流感症状。拥有这座养猪场的美国公司已经否认与此有关。

    可以说现代化畜牧业的高度密集化生产,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动物病毒的突变;经济全球化下人员和畜禽的频繁大规模流动,则加快了病毒传播的速度。这些都是人类现代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的副产品。

    面对传染性病原体扩散的危机,最需要的就是全球性的合作。但是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却往往不愿意为建立一个高效的全球监控机制做出额外的贡献。这种犹豫不决和斤斤计较,其实同样发生在治理污染、减低碳排放等方面的全球合作上。这次猪流感疫情,是向我们发出一次警告,不管愿不愿意,全球化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任何国家想独善其身都是不可能的。

    原文链接� � http://taohuawu.net/2009/05/01/globalisation-and-swine-flu/

    附文:

    如何展示猪流感数据

    现在的新闻越来越多的和数据和数字有关,媒体的责任,是如何向公众解释复杂难懂的数据,即给予足够的信息,又不置于危言耸听。一门新的新闻分支,数据新闻 (data journalism),正在进入主流媒体。猪流感疫情爆发,每天都有从各地传来的最新数据,《卫报》网站的 Data Blog 设计了一幅猪流感疫情互动地图,展示世界各国的疫情进展。

    在4月30日的《卫报》的中间页,以两个整版的空间,在一幅世界地图上,展示了目前所有国家的猪流感疫情数据。蓝色圆圈为怀疑病例数字,红色为确认病例数字,黑色为死亡数字。圆圈的大小与数字大小成正比。每个出现确认病例的国家,都有红线和墨西哥相连,说明患者是从墨西哥来到这个国家。同时在每条红线上,还有引申线说明确认首例病例的确认过程,以及这个国家采取的措施。

    大图: http://taohuawu.net/2009/04/30/swine-flu-world-map/

    在地图下方,是那些尚未发现猪流感的国家与地区采取的预防措施,其中中国:已经禁止从美国加州、得克萨斯、堪萨斯、纽约和俄亥俄州进口猪肉。国家旅游局下令各地旅行社暂停前往墨西哥的旅游团。在地图左下方,则是猪流感在4月份27天内的扩散,以及一位病毒学教授对"最坏状况"的预测。

    英国政府已经开始通过报纸和电视播出预防猪流感传染的广告,主题是宣传打喷嚏时要盖住鼻子,可以在这里看到广告视频。

    newlight的最新更新:
  • 2009 年特纳奖提名公布 / 2009-04-30 06:50 / 评论数(0)
  • 猪流感疫情已到"转折点" / 2009-04-29 08:44 / 评论数(5)
  • 奥威尔奖与奥威尔日记 / 2009-04-26 07:46 / 评论数(1)
  • 什么是英格兰特质? / 2009-04-24 05:53 / 评论数(2)
  • 严肃新闻存在的意义 / 2009-04-22 07:59 / 评论数(1)
  • 返回顶部

    美国见奇景,总统读杂书

    Fri, 01 May 2009 00:08:00 +0800

    作者:吴澧 | 评论(0) | 标签:布什, 奥巴马, 读书, 基列, 尼布尔, 反恐

      年初卸任的美国上届总统小布什,经常忘记身为一国之首的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他最有兴致的话题是棒球和在农庄清马粪;他请来访外国元首吃工作餐,面包夹肉加白水;他讲话用词很少超过三音节,还要停在句子中间想好大一会儿。于是人们有个印象:这位总统是不读书的。偏偏后任巴拉克·奥巴马口才便给,显得腹有诗书,更是把小布什比下去了。以至奥巴马胜选后,《纽约时报》女专栏作者莫琳·多德欢呼道:我们总算有了一位能讲完整段落的总统!

      大概觉得这一流行看法于布什太不公平,布什两任竞选的的高参卡尔·罗夫,去年年底送给布什一份别致的圣诞礼物:罗夫在《华尔街时报》发表文章,题目就叫"布什是个爱书人"。罗夫说, ��005年底,布什问他有新年有什么打算。罗夫说他想重拾读书习惯,计划2006年每星期读一本书。三天后,在总统办公室,布什问罗夫:我已经读到第二本了,你呢?两人就此开始一场读书竞赛。

      虽然罗夫总是赢,但布什读的也不少。布什在2006年读了95本书;2007年为51本,去年也有40本。罗夫还说布什每年都要重读一遍《圣经》。

      罗夫提醒读者:虽然布什摆出内地小镇土男人的样子,他却曾在耶鲁大学修习历史,后来又读了哈佛商学院。而要从这两个地方毕业,不是爱书人决不可能。

      罗夫的文章,使得那些讨厌布什的美国时评人必须为布什的"无知"另找原因。称布什"不读书"不准确,那就继续挖掘,考查下一层细节。时评人说:让我们看看布什的书单,他到底读些什� 书。从罗夫举出的书名里,他们发现:布什读的都是强化自己已有立场的书(比如美国有责任在世界各地推行民主制度),而不是挑战自己既定想法的作品。结论几几乎就是布什读书比不读还糟。《华盛顿邮报》一位专栏作者刻薄地写道:布什的书单,表明他是一个善于寻找机会学习的人,不过学的都是他早已知道的。

      某些时评常有的一个缺陷是就眼前事论事,没有理清事情来龙去脉。其实,布什于2005年底挑战罗夫之前,该年夏天,白宫新闻秘书特地透露,布什休假回农庄清马粪时,还带了三本五百页的厚书:《盐的世界史》(书中关于自贡井盐和川菜的两章很有意思),《西班牙流感:史上最致命瘟疫》(在防治猪流感的当前,这本书有特别意义,不过那是另一个故事)和《亚历山大二世:最后一位伟大沙皇》。看来布� 在2005年初就职第二任总统之后,就有意于读书了。布什第二次竞选时,文化界——包括通常不怎么关心政治的科学家们——几乎一面倒地反对他。如今不再寻求普通民众的选票了,布什似乎试图改变他在文化界的印象。

      笔者受总统先生感召,跟着读了俄国知名剧作家爱德华·拉津斯基写的亚历山大二世传(Alexander II: The Last Great Tsar)。本人可以负责地讲,至少这本书,不在强化布什已有立场之例。这不是一部思想很深刻的作品,而且作者有意往时事上靠,书中有一章居然叫"反恐战争",但拉津斯基仍然写出了政治改革的不确定性。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在当时被称为"解放者",他解放了俄国的农奴。但他的政治改革,遇到地方势力顽强抵抗。特别是他的"全盘西化"司法改革(建立律师和陪审团制度,由专业法官而不是地方贵族、地方官吏定案,司法独立等),在地方难以施行。另一方面,觉得政治改革步伐太缓慢的激进学生,则以大闹群体事件向政府施加压力。亚历山大二世驱逐了闹得最凶的一些学生。这些学生流向现代民主的摇篮伦敦,听到了在言论自由的英国可以随意流通的种种革命大话,他们更激进了。

    �  无政府主义鼻祖巴枯宁带流亡学生去马克思家,和马克思辩论。马克思说俄国现在根本没有无产阶级,怎么搞共产主义革命?巴枯宁说俄国农民政治上幼稚如儿童,一煽动就会杀领主、烧庄园,这是历史上农民起义所证明的——这样的血腥暴力可以让国家更快消亡。

      后来俄国民意党人组织暗杀沙皇(即书中所谓"反恐"),失败六次之后,他们终于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继位的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年在位)取消了父亲一些改革措施,比如大学的教授自治。民意党人继续从事暗杀活动。被捕而处死刑的,有一位就是列宁的哥哥。列宁因此走上比民意党人更左倾的革命道路,并在兄长死后三十年,推翻了亚历山大三世的儿子尼古拉二世(1894-1917年在位)。俄国君主制覆灭。

      十月革命后八十 ��,苏联解体,俄国重新接上亚历山大二世开创的民主化道路。

      不知道布什读了这本传记是什么想法。如果与当代类比,则亚历山大二世有如三十余年前被推翻的两位国王:伊朗的巴列维和阿富汗的扎伊尔。在这种前现代国家,王权并不如人们通常以为的那样渗入并紧抓社会。一旦国王越出传统,推行改革,就会受到地方保守势力的强大反击;同时,改革也会培养一批激进派。保守和激进势力都自称代表民意,甚至拥护民主,但在一个没有民主传统的国家,政治歧议很容易沦为暴力清洗。阿富汗是激进势力得手后,大肆镇压宗教保守势力,引爆内战,导致苏联入侵。伊朗则是宗教保守势力夺取政权后,立即镇压昨日推翻国王时的共产党"同路人"。

      民主改革,至少在短期内,并不能保证这些国家会有一个稳定的政治� �序。布什的第二任,对外政策温和了一些,他是否从这本传记里吸收了一点教益?

      我们不能说布什读的书都在明确肯定他的已有立场;但奥巴马读的书确实更为微妙,某些书甚至很难说有什么明确立场:作者讲一些故事,讲一些历史,也讲一些道理,主要却是让读者自己思考。不过奥巴马才上台,我们大概还有八年的时间讨论他。有些论断,现在也不能下,还要看他今后表现。本文只能简单谈谈他与布什的读书不同之处。

      奥巴马中学和大学的读书,可以概括为归宗和归教两类。他读了不少黑人作家描写黑人生活的小说,这是融入黑人体验的归宗一路。他也读了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和《忏悔录》,这是寻找信仰的归教一路。归宗一路在黑人中不稀奇,归教一路在信徒中多得是(不少美国人读过圣奥古斯丁),� 奥巴马后来读的书,在政治家里就要算比较稀奇的了——他居然读小说!

      布什也读小说,读流行小说,拍成电影后第二次流行的那类。但奥巴马读纯文学小说。他很喜欢的一本是女作家玛里琳·鲁宾逊基所著的《基列家书》(Gilead,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中译本,李尧译),该书曾获2005年普利策奖和全美书评奖。

      惊叹其语言之动人,有段时间,笔者逢人就推荐《基列家书》(英文原著)。但不少人说,他们读了一阵就读不下去。看来还是一个阅读传统的问题。我们缺少圣奥古斯丁《忏悔录》那样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拷问自己并思考各类社会问题的作品,读《基列家书》里一位名叫约翰·埃姆斯的牧师写给未成年儿子将来阅读的长信,讲些美国内战后(不是内战本身)的生活琐事,就很难觉察其中意思。而美� 牧师平日写很多反思文章,用作礼拜日讲道的底稿。《基列家书》中提到,埃姆斯书房里有几大箱子讲道稿,或许里面有些值得儿子读读的句子。但埃姆斯一辈子写的稿子太多了,他说他的文字数量都赶上奥古斯丁了。猜想儿子不会全部读,埃姆斯决定还是另写一封长信。美国人有这样一个写作传统,所以《基列家书》在美国可以专家、读者双叫好。

      艾姆斯的故事,在时间上从祖父开始。祖父是美国内战前著名废奴主义牧师约翰·布朗的朋友。9·11事件之后,中央情报局有位官员,匿名写了两本畅销书,《透过敌人的眼睛》(Through Our Enemies' Eyes)和《帝国的傲慢》(Imperial Hubris)。这两本书很少有地提出:恐怖分子也是人,受自己文化的制约,服从他们自己的"理性"规则,要反恐就要理解他们的文化,而不是简单妖魔化。作者说,本·拉登是宗教狂热分子,但不是疯子,美国人要理解本·拉登,可以从本国的历史类比开始——约翰·布朗就是个可供参考的宗教狂热分子。布朗以宗教狂热煽动废奴,以暴力手段袭击庄园主,释放黑奴,最后因抢劫联邦军火库而被判死刑。

      不知罗宾逊是否受这位中情局官员的启发。这样往时事上靠,显然比亚历山大二世的那位传记作者高明得多。

      埃姆斯的祖父狂热废奴。那时的人很听牧师的话。他把全村的男人都带上内战前线,最后回来的没几个。一个失去了一代男性劳力的村庄,经济衰落不可避免,而且社会影响深远。男孩子在一个缺乏男性的环境里 ��大,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艾姆斯好友的儿子杰克,想离开这个沉寂凋蔽的地方,但他缺少成年男性应有的经验,和女人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男人战死、流失和在西班牙流感中病死太多,让艾姆斯娶到了一位年轻很多的妻子。但在很多方面,他已经没有精力引导自己的儿子。当埃姆斯见到杰克教儿子投球时,不由想起自己却是父亲亲手教的。虽然杰克和年轻妻子的关系似乎过于亲近,他也看开了。埃姆斯只能写一封长信,写下那些他认为儿子应该知道的事情。

      读完《基列家书》,才知道开头艾姆斯说儿子给他一个眼神,那种他只有在妻子脸上见过的眼神,他在天堂必然怀念的眼神,其实也表达了某种忧虑。一个男孩子,怎么会有女人的眼神呢?埃姆斯知道儿子不太可能像自己一样,出于家族责任而留在村庄。他在信中告诉儿子, ��好日子有很多方式。埃姆斯并不要求儿子继承自己的方式,但字里行间有一种忧虑,只是他说得那么婉转,娓娓道来,既不警告也不训导。

      可以设想,对于父亲从小不在身边的奥巴马,他会被《基列家书》的父性深情所吸引。但书中也暗示,在历史面前要谦卑。见到内战这样的大事件就投身进去,很激动地以为自己能改造世界?——思考一分钟,手脚不要这么快!急于求成,暴力过度,后果难料。

      这就接上了奥巴马所喜欢的另一位作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尼布尔是新教哲学家,像鲁宾逊笔下的埃姆斯一样做过牧师,文字也优美如鲁宾逊。他曾写过一本很有影响的书,《美国历史的反讽》(The Irony of American History)。该书出版于"遥远"的1952年,读来却是旧义如新。书名中的"反讽",指美国是个年轻天真的民族,二战后处于权势和威望的顶峰,或许以为自己有能力创造历史、改造他人,从而铸下大错。尼布尔警告美国人:要尊重"缓慢并时而矛盾的历史进程"。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戴维·布鲁克斯去年采访奥巴马时,奥巴马说,我从尼布尔那里学到的是:这世界有着严酷的邪恶,有很多艰难和痛苦——我们相信,我们应该消除这些东西,但我们的态度要谦卑,行动要适度,虽然这也不能成为玩世不恭和无所作为的借口。

      这大概也是其他国家的人希望美国做到的。布什似乎没有读过尼布尔的句句引人思考的书;奥巴马读了,然后就要看他是否会用了。

    (本文已于4月23日、即"世界读书日"见报� �

    吴澧的最新更新:
  • 上提统计值,下压贫困线 / 2009-04-23 11:34 / 评论数(19)
  • 新花色自艳,好诗味更长 / 2009-04-01 10:18 / 评论数(12)
  • 爱国刷袖管,放屁脱裤子 / 2009-03-26 10:11 / 评论数(32)
  • 问路探微言,宣战乱大义 / 2009-03-19 10:47 / 评论数(10)
  • 人节夸造反,天性催回归 / 2009-03-08 08:45 / 评论数(11)
  • 返回顶部

    一个理想主义者对评论行为的希望

    Thu, 30 Apr 2009 23:19:00 +0800

    作者: | 评论(5) | 标签:言论自由, 评论, 发掘, 理性, 重建

    两千年前可能会有人自信能解释一切,而如今的时代,越是人类智慧的集大成者面对一些终极的问题时,越是频频感叹人类愚蠢的永恒,我们唯一自信的就是我们并不自信。

    当然总还是会有人认为,我们有相对论,有基因科学,我们的观察范围,既细致入微,又翱翔太空,坚信当下的知识结构已经牢不可破,不需要再颠覆。这样的想法,显而易见的,只是再次走回了人类愚蠢自大的迷宫之中而已。科学可以说是当代绝大多数人的信仰,而科学精神之中恰恰有一条:自我怀疑精神。

    这些就是言论自由的动力之一,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站出来说他知道什么是真理。也没有人能够断定自己能判断什么事是永远是对的,什么事是是永远错的。因此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以免在错误的路上走得太远。

    从怀疑出发,当下的任何都是可以反叛的,而对最基础内容的成功反叛,才是对人类的最大拯救,言论自由给了这样反叛以空间,同样也是给予了人类自救的空间。于是乎,肯定有人会站出来说:那宣扬纳粹呢?又或者反对自由本身呢?

    我这里给出一个我个人认为非常明确的答案:自由保护纳粹的表达行为,自由也保护污蔑自由的人。如果说美国更加接近一个自由社会的形态的话,那有几个美国司法的案例,可以作为例证。

    其中包括1989年的得克萨斯州诉约翰逊案,当事人约翰逊当众焚烧美国国旗,由于美国国旗在很多人心中是自由的化身,人们认为自己的感情受到的伤害,于是约翰逊遭到起诉。这场官司闹到了联邦法院,在开明派大法官与保守派大法官的激烈交锋之后,开明派以微弱地优势战胜了保守派,约翰逊当众焚烧美国国旗的行为被宣判为无罪。大法官肯特在投下了多数票中关键的一票之后,说出了以下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严酷的事实是,有时我们必须作出我们不喜欢的决定。我们这样作,是因为他们是对的,在宪法和法律决定结果的意义上,它们是对的。本� 最能显示运用司法权力所经常遇到的困难。国旗历来表达着美国共享的信念—对法律、和平及维系人类精神的自由的信念。本案的决定迫使我们承认坚持这些信念所要付出的代价。"而关于宣扬纳粹问题,美国司法中同样也有保护纳粹游行自由的案例,如有兴趣可以搜索。可以看出,这样的判决并非意味着法院支持他们的行为,而是对于任何言论行为的一视同仁。任何禁止纳粹游行或者焚烧国旗行为作为表达的人,其实只是想要维护自己说话的权利和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维护真正的言论自由,因为言论自由究其本质,是保护一切言论,保护一切价值观的表达的,说穿了,需要保护的是少数人。

    当然,他们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我们同样拥有对少数人观点批评的权利,这样的权利也是属于自由言论体系的自我过滤机制。我想就批评的问题多说几句。

    言论自由对批评的保护范围相当可观,你可以对他人的人身进行攻击,可以用言辞激烈的语言,从美国司法,包括国内司法的实践来看,一些失实的指责同样也是受到谅解的,因为评论毕竟是存在误差的,过于苛刻的惩罚对整个言论体系也是一个打击。但法律的保护之下也造就了一个问题:宽容状态下产生出的一些批评的方式,对于荒谬的内容是不是一个真正有力的打击,一些批评的内容是否真的有价值。

    我们先对评论这个行为的本身做一点浅薄的探讨。叔本华认为所有赞扬和批评都是"别有目的"的,我赞同这样的观点,但这里的别用目的不能以贬义理解。我以为,批评一个人,本质上是要通过对一种行为的批判,来打击对方的看法和观点,并且宣扬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来进行重建。任何只打击,而不重建的评论行为并没有任何价值。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时,有80%的科学家签名反对和99%的民众不同意他的看法。爱因斯坦说,何必麻烦那么多人,只要有一个人证明我错了就行了。80%的科学家和99%的民众都的反对行为,都只有打击,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证明爱因斯坦是错的,这就不具有任何说服力。爱因斯坦的理论目前为止还很难被证明是错的,但那些的确错误的理论呢?我们在这里假设一个极端状况,如果没有一个人愿意在打击之后,能� �平静下心情,冷静地进行重建的话,也就会使很多人在等待理性声音的人觉得这个理论真的是不可驳倒的,那么错误很快会充斥整个世界。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真理是越辩越明的,但是这样的辩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所以,我相信一个具有说服力同时具有价值的批评行为不仅仅只有打击,更重要的是理性与重建。

    有了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就该知道在反对的内容中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是重建,而重建的核心是理性。想通了这点未免就觉得有一些苦恼,因为我们当下社会中,互相批评的声音里往往是打击多于重建,宣泄大于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真确的方向。而且毫无理性的言辞,不仅对谬误不是一个打击,反而更为它进行了传播,更有可能使一批摇摆难决的人倒戈。

    我不能要求任何人做任何事,但我看着众多的人,无休无止的互相攻击,我只是想在这里说一点自己的,对评论者的希望,作为对以上思考之后的总结。

    我相信,一个普通的头脑,如果结合了自己的经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即使得出的思考结论有部分错误的内容,但其中必定有值得研究的部分,甚至造成错误方式的本身也是值得思索的。一些显然谬论的部分,不会改变社会的看法。对于评论者而言,如果不去研究其中有价值的内容,而是抓住错误的内容死死不放,那只能是为垃圾而产出更多的垃圾,并且并非是善意,而只是为了证明你比他更高明,来寻求优越的快感而已。

    对于评论者真正伟大的时刻,在于发掘被社会埋没的真理,在于对一些正确事物的坚强捍卫,在于为那些处于众人指责辱骂之中的人送去支持。老话说伯乐难寻,而真理的伯乐更是难上加难,若不是自由言论为其撑腰,可能一些千里马永无出头之日。

    注:由于文章稍显啰嗦,最后截取部分理清脉络,也算符合碎片化的网络文字趋势。

    -我们唯一自信的就是我们并不自信。

    -对最基础内容的成功反叛,才是对人类的最大拯救

    -言论自由给了反叛以空间,同样也是给予了人类自救的空间。

    -自由保护纳粹的表达行为,自由也保护污蔑自由的人。

    -一个具有说服力同时具有价值的批评行为不仅仅只有打击,更重要的是理性与重建。

    -抓住错误的内容死死不放,那只能是为垃圾而产出更多的垃圾,并且并非� �善意,而只是为了证明你比他更高明,来寻求优越的快感而已。

    -对于评论者真正伟大的时刻,在于发掘被社会埋没的真理,在于对一些正确事物的坚强捍卫,在于为那些处于众人指责辱骂之中的人送去支持。

    刀的最新更新:
  • City of Life and Death / 2009-04-24 22:48 / 评论数(13)
  • 成龙的确愚蠢,但有人更愚蠢 / 2009-04-20 22:15 / 评论数(41)
  • 怪鸟、鸟群、我 / 2009-04-17 22:28 / 评论数(1)
  • 感冒的事 / 2009-04-03 22:45 / 评论数(0)
  • 还是算了吧 / 2009-03-29 21:26 / 评论数(0)
  • 返回顶部

    麻生试探"最最底线"[港媒直通车:第18次]

    Thu, 30 Apr 2009 22:32:00 +0800

    作者:港媒直通车 | 评论(3) | 标签:中日关系, 日本, 猪流感, 禁烟, 股市, 麻生太郎

    每天一班港媒直通车,带你了解中国更多。专注有思想的时事评论,和原创有新意的文化评论。

    [1] 奥运禁烟成果遭破坏

    根据香港《经济日报》驻北京记者林美芬的观察,奥运过后,在北京不少餐馆,"禁止吸烟"的标识已经形同虚设。

    有律师说,内地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属于行政规章,不属于法律,没有法律约束力。更重要的是:没有执行部门负责。

    去年11月在南非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的一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了与会放的非政府组织代表评选出的"烟灰缸奖"。这个奖项是专门颁给控烟不积极的国家。

    至于大而刺眼的警告标语,烟草公司还不太愿意因为这个影响"中华"、"中南海"、"红塔山"……等美好外表的形象。

    我们还无法预知一场大流感能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在我国,每年有10万人死于二手烟。

    – ‐‐——– ‐‐——– ‐‐——– ‐‐——– ‐‐——– ‐‐——

    [2] 麻生访华试探邻国"最最底线"

    《信报》刊发卓南生的文章,分析麻生访华前前后后的中日关系动态。

    首先说两个背景消息,

    1,4月21日,麻生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献奉供品(注意:不是参拜)

    2,日本共同社近日放出消息,说在今年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日期间,日本防卫大臣向其提议制定新的日美安保共同宣言,以便应对恐怖主义和日益崛起的中国。希拉里并未直接回应。

    文章说,麻生献供事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这是日本第三个在职首相向靖国神社献供;二是,麻生对于献供,不像以前的首相那样遮遮掩掩,而是毫无顾忌、直截了当的承认有这样的事。从中韩的反应来看,也是"可以容忍"。

    文章认为,此举含有公开试探邻国所能容忍的"最最底线"� �用意。

    5月1日,日美日美防卫首脑会议将举行,共同社放出上面的消息的用意之一,是向美国吹风,其二就是想北京表明:东京不会因为"战略性的互惠关系",而停止对"中国军事扩张政策"的警惕,当然更不会因此而停止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 ‐‐——– ‐‐——– ‐‐——– ‐‐——– ‐‐——– ‐‐——

    [3] 对猪流感不要怕,对"猪市"莫狂热

    猪流感疫情继续扩散,并且出现了墨西哥境外感染死亡的第一例。《信报》社评认为,猪流感传播快速,并不表示该种病毒威力特大。当今世界有四大武器——专家知识、药品、资金和讯息——来对付猪流感。美国依家权威机构的研究报告称,猪流感疫情的确让美国经济面对进一步下滑的风险,但目前还没有达到动摇美国经济基本因素的地步。股市亦有"稳步上扬"。

    A股市场中"猪流感概念股"逆市飙升,其中包括多家医药股。社评提醒,国内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疫苗或治疗药物,股市的异常表现只是炒作行为,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2003年SARS疫情期间,没有任何一家医药企业靠短期的产品热销而促成持续增长,反而有不少企业由于过量生产造成产品挤压,自食其果。

    全文链� �:http://www.v2en.com/2009/04/aso-visit-beijing/

    港媒直通车最新文化评论:http://www.v2en.com/2009/04/pop-lyrics/

    港媒直通车的最新更新:
  • 香港无惧上海[港媒直通车:第17次] / 2009-04-30 02:48 / 评论数(22)
  • "中央控制论"中的广东[港媒直通车:第16次] / 2009-04-29 01:03 / 评论数(6)
  • 只要5年,上海打平香港?[财经专列:第2次] / 2009-04-29 00:11 / 评论数(8)
  • 两岸关系"外弛内张"[港媒直通车:第15次] / 2009-04-28 02:30 / 评论数(5)
  • 裸奔男,让我拗弯你 / 2009-04-26 00:27 / 评论数(4)
  • 返回顶部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宋石男:操!因“操”获罪!

      近日,深圳一陈姓男子因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却在上诉书"事实和理由"一栏中仅写了一个"操"字。昨天,深圳福田法院对陈某作出拘留15天的决定。法院认为,陈某在诉讼文书中使用下流的语言,侮辱司法工作人员,其行为已对民事诉讼构成严重妨碍。(新闻链接)

      读完这条新闻,我相信几乎所有的纯爷们都会蹦出一个字:操!

      人家上诉人怎么就对民事诉讼构成严重妨碍了?一个"操"字,可以代表他含蓄地讽刺你们都是奸雄曹操,也可以代表他隐晦地批评你们是在做俯卧撑式的体操,还可以代表他委婉地提醒你们要注意操守。怎么就使用下流语言,侮辱司法人员了呢?他操司法人员的妈了吗?没有。他操司法人员的菊花了吗?也没有。凭什么就将他拘留15天呢?

      操!操!操!现在笔者(这个词太装逼了,我喜欢)操了三下,是不是也要被拘留15*3=45天呢?不过行政拘留最高期限只有15天,司法拘留最高期限也只有15天,而刑事拘留最高期限也不过37天。那你们是不是要再外加我劳教8天呢?反正中国的法律制度,不过是侍女的脸蛋,任主人揉搓的。

      在"操字案"新闻的跟帖中,有两条相当有才,姑录于下:

      "夜已很深,新闻太少。

      仔细一看,这条挺屌。

      一个操字,只算恶搞。

      加上你妈,效果最好。

      下次再写,注意技巧。

      请教高人,多多指导。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跨省抓捕,我赶紧跑。"

      "操——此上诉状虽仅有短短一个字,却深刻表达了陈姓男子的不满与愤怒,可谓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再加之上诉状未有标点符号,恍如陈姓男子有一肚子苦水,一言难尽,其意境深远,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上诉状中之极品。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法官恐吓其行为违法的情况下,陈姓男子仍坚持己见,更体现了其朴实无华的品质,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超前的思维方式。"

      来源:http://ssnly100.blog.163.com/blog/static/1156339200933021559234/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盛建锋:电影入殓师和中日关系

      前几日,有则新闻说,上海殡仪馆418个岗位空缺吸引了5000名大学生到现场咨询,并收到简历3220份。新闻继续说,殡葬行业工作稳定,跳槽少,行业魅力无限,大家不应该有偏见。我就想,如果没有偏见,就不会有这则新闻。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偏见,我是有的。整天跟死人打交道,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恐怕不行,魅力不知从何谈起,不管到什么时候,这都是个特殊行业。服务业发达的日本对待入殓师的态度尚且如此,中国人不太可能凭空那么包容。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学生加盟殡葬行业,或许是一件好事。中国现在服务业,虽然不差钱,但差的是水平。如果那些成功得到职位的大学生能学习影片《入殓师》中的入殓技巧和服务意识,中国送葬行业兴许真能魅力无限。但愿,这次我不是又在做梦。

      "入殓师"英文怎么说呢?我没有答案,于是像往常一样,求助于有道海量词典,却没搜到匹配结果。看来,入殓师和这个行业一样相当生僻。《入殓师》英文片名叫做Departures,或许我们可以造个新词,用departurer来称呼入殓师?个人认为,"入殓师"比"送行者"翻译得好,大家一看就明白,而且冠之以师,可谓正名。

      说《入殓师》这部电影之前,有必要先说说中日之间的纠葛。

      倏忽150年,日升日落,再起再落,升时夺目,落时悲怆,引无数学者竞憔悴。

      我对日本,不憎也不喜。与蒙古人和满人不同,日本人没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夷族统治者。正因如此,日本没有机会成为中国新的领土。日本失败了,所以我们可以尽情骂,不用顾忌像元、清两朝的压迫。日本强大依旧,并且不承认败给中国,不承认屠戮中国,这让我们更加恼怒。就像两个拳击手只打了一个回合一样,全都愤愤不平。中日之间的恩怨,一直都是一个敏感话题,更麻烦的是,这个历史问题并未终结,而是一直在发酵当中。由此而论,中日将来再次开战,似乎很有可能。

      日本的文字和电影有点变态,但日本却保存着中国粗心丢掉的佛教、茶道和服饰等东西,它还有健康的饮食和精细的工业。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李鸿章正在搞洋务运动,表面上看,难分伯仲。甲午一役,中国被打出了原形。之后,日本更是打败了俄国,占了东南亚,与美国血拼,而中国则在苦苦挣扎。中日之间出现了历史性的逆差,实干家邓小平后来也不得不到日本取经。而今三十年过去了,我们仍需要学习日本,包括其经验教训。

      俄国和日本是我们两个最重要的邻居。俄国一直在压缩中国,日本却没有,或者说没压缩成功。这两个国家都亏欠中国,只是亏欠的内容稍有不同:日本主要是心理上亏欠,俄国不仅在心理上,还在领土上,都亏欠中国,并时刻戒备。日本极度膨胀的时候欺负了中国,但除了脸面,日本人似乎并不亏欠中国什么。而俄国,除了斯大林时期,一直都在欺侮中国。除了二战时期,日本一直都是中国算不上亲密的朋友。这里面,孰轻孰重,还请痛恨小日本的国人掂量,如此耿耿于怀,似乎不是大国国民所应有之心态。说到这里,你会说日本杀了多少中国人,这笔帐绝对不能忘。我也这么想,但问题是,我们能怎么做?杀光灭掉日本吗?如果能做到,我也赞成,当年的忽必烈也这么想,可结果是铩羽而归。冤仇宜解不宜结,大气一点,放好历史包袱,宽待日本,才是上策。日本如果想和好,我们不能拒绝,日本如果想死灰复燃,我们奉陪。但有一点至关重要,不可意气用事。

      对将来的日本,我并不看好。是历史的撕扯,让日本大大领先中国完成现代化,但这种历史机遇不会常有,可以说千载难逢。风暴过后,大海归于平静之时,中日之间本来面目自会显露。曾经史诗般的辉煌,没有理由不让日本人骄傲,但中国也不必为此过于担忧,因为日本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而且很难还能回来。日本今后仍将面对一个强大的中国,虽然不用像过去那样模仿,但也不敢再小看中国。

      时间,只有时间,能够慢慢抚平中日国民间的复杂心理差异。

      说了这么多,是为了去除我们看日本电影时候的隐形眼镜。

      和印度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样,《入殓师》也是一部上乘之作。如果说前者好在构思,那么后者则好在内涵。而内涵似乎是中国电影所缺少的。看看某位张姓导演的作品,不是自爆家丑,就是华而不实,在他看来,假唱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入殓师》告诉我们,日本已经从二战后的扭曲中走了出来,开始能够平和地赞扬一个另类行业。中国还没能走出扭曲,甚至很少有人愿意直面这种扭曲,只有李安把它粗暴的展示了一回,结果当然不好。

      世上本来就没有失败的人生,也没有完美的幸福。大悟被迫放弃理想,回到乡间。对这个失败者,影片没有赞扬,也没有贬低。就像他妻子说的:到乡下好啊,我们不用付房租了。大悟找到工作后,买回了上等牛肉,本该欢喜的晚餐却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而打了折扣。那个时候的大悟,可以选择再次放弃,但优厚的薪水和思辨的心灵,最终让他留了下来。而这不是权宜之计,正是因为面对死亡,才开始了对生死的思量,才有了那绵转悠长的琴声。这琴声才是好音乐。生死事大,儒释道三家中,只有佛家不避艰难,探究其中原委,试图明了人生。如果佛门高僧见了大悟,或许会说他颇具佛缘。

      生死难辨,爱恨也同样模糊。入殓师这份工作的代价可不小,老婆回了娘家,朋友开始回避。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支持大悟的坚持,这最终可能正确的坚持让几乎所有人都倍感煎熬。爱在煎熬下变成了恨,而恨在煎熬下变成了爱。影片虽然结束了,但大悟和妻子承受的煎熬并未结束,因为他们的孩子将会受到歧视,更因为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偏见。到时侯,孩子可能会怨恨大悟,懂事以后可能又会谅解他,我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支持大悟坚持到底,他或许会继续下去,但这一次的坚持值得商榷,因为社会,或者说世俗,不会像妻子那样心软,它会轻易摧毁一个生命,它不用担心,世界上有着无数的生命。大悟继续坚持其实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对社会的爱,一种不求回报的大爱。

      或许中国人应该学学大悟的妻子,不要那么耿耿于怀。现在热映的《南京!南京!》首映就超过了《赤壁》,说明大家对此更为关心。到现在,我还没看过这部电影,我也在犹豫是否应该看,因为我在怀疑导演的动机。拍这种题材的电影一定不用担心票房,但导演是否应该关心点别的东西?比如说,可能的煽动和误导。有人说,打台湾要捐一个月工资,打日本要捐一条命。这样的熊熊大火用得着继续添柴倒油吗?日本越是平和,国人越是上火,这很像大悟和他妻子:大悟越是坚持,妻子越是生气。到现在,我们基本认同大悟的坚持,而平和历来就是值得鼓励的。大悟的妻子选择了宽恕和包容,国人是不是也应该这么做?

      我相信很多人不信邪,一定要灭掉小日本。我不反对,我只希望他们一战成功,并且在杀死日本妇女和小孩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软,一定要做到"三光",不要像日本兵那样不够彻底。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像大悟这样的入殓师是否应该留下来为逝去的日本送最后一程?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谢盛友:五四——中国误搭列宁列车

      1989年六四刚过没多久,东欧剧变,全欧洲播放意大利著名导演Damiano Damiani的电视影片《列车(列宁)》Der Zug_(Lenin).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中学毕业后,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大学一年级因在学校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流放到喀山省偏僻农村监视居住,后在其母亲向政府当局申请下,改到萨马拉省乌里扬诺夫姐夫所居住的农村继续被警察公开监视居住。列宁在此自学了大学法律系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由此接受并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1892年,列宁写下了其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同年,获得沙俄政府教育部批准,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校外旁听生资格赴彼得堡参加大学毕业国家考试,获金质毕业奖章与大学毕业证书。随即进入彼得堡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见习律师,并参加了当地马克思主义者组织的工人小组活动。1900年他曾被允许回到圣彼得堡(1924年~1991年改名为列宁格勒),随后赴西欧继续革命事业。在德国创办了第一份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报纸《火星报》。期间撰写了大量革命论著。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俄统治后,德国人把自己的马克思专利让给俄罗斯,列宁是传播马克思的第一人选。当年,列宁乘坐由德军安排的"密封列车"回国领导革命。他作了一次发言,指出俄国革命必须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提出著名的《四月提纲》。

      1924年1月21日18时50分,列宁在Gorki Leninskiye逝世,享年53岁。官方宣布的死因是脑动脉血管硬化、脑瘤爆裂。

      苏联崩溃后,公开的文献表明,早在1895年医生就建议列宁治疗梅毒。文献提及主管尸体解剖的病理学家Alexei Abrikosov,受命证实列宁并非死于梅毒。Abrikosov 在尸体检验中没有提到梅毒,但是血管损害、瘫痪和无力都是典型的梅毒症状。1923年,列宁的医生给他使用了当时用于治疗梅毒的六零六和碘化钾。

      列宁去世三天后,圣彼得堡被更名为列宁格勒,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才改回原名。

      《谁欺骗了李大钊?》一文在海内外发表后,读者意见归纳起来无非两种:

      第一种:马克思也是人啊,他创造的理论,当然也有局限性。他所创立的理论的错误部分,不在马克思本人,而在后人。后人为什么要把它捧作神呢?

      第二种: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政治社会学科,其正确性是要经过社会实践验证的。

      马克思是一门学科,没错,苏联实践了,俄罗斯放弃了,其正确性需要后人来验证。

      2009年, 是中国启蒙运动九十周年。九十年前的今天,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宰割和瓜分,国家危在旦夕。而全国人民却仍然处于宗法制度、三纲教义和纲常伦理的束缚之中,做顺从的奴隶。袁世凯在1915年5月25日在二十一条卖国条约上签字,12月12日宣布登皇帝位,在同年9月15日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出版了,揭开了中国启蒙运动的序幕。陈独秀的启蒙运动就如一道强光照亮了中国几千年的黑暗的深夜,把人民从沉睡中唤醒,为民族和国家起来斗争。

      陈独秀对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在欧洲实践的实际情况并不清楚。那时翻译到中国的,只是《共产党宣言》(没有德文翻译,几本上是从英文、俄文、日文翻译过来的)。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即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还没有翻译到中国,陈独秀当然不知道。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是根据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那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走向完成,马克思在1842年到1843年是《莱茵报》的主编,那时他还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当英国工业革命完成,马克思仍然按照他从原始积累和资本的早期积累剥削所得到的那种残酷剥削的资料,来创造他的共产主义的理论,空想是很丰富的。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就是无产阶级。

      毛泽东的空想更加丰富,中国没有什么工人阶级,怎么办?把农民当成工人阶级来空想来分析。但是毛泽东忘记了,农民是有产阶级,是有土地的。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印出版的《革命》半月刊第四期,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通过阶级分析,毛泽东阐明了他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团结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一切半无产阶级(主要是贫苦农民)、小资产阶级(主要是中农),争取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阶级统治的国家,争取非资本主义的前途。

      我们年轻的时候都学习毛泽东的创新理论,说毛泽东的伟大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发明了无产阶级专政,这是他的理论的核心,但是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是不能直接专政的,无产阶级专政必须通过党来实现,列宁获得这个发明权。列宁要把党建成一个"有组织的部队",一个"组织严密的、有铁的纪律的党",并且把党的领袖打造成独断专行的统治者。毛泽东则说:"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其实,搞阶级斗争,或者说大规模搞阶级斗争是从斯大林才开始,毛泽东把它推上顶峰。戈尔巴乔夫这样评价索尔仁尼琴(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1918年11月12日-2008年8月3日):"索尔仁尼琴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想法,使他们重新思考过去和现在。他是第一个说出斯大林暴政的幸存者,他的名字和独特的生命故事将永存于俄国历史。"

      索尔仁尼琴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善与恶的界限,不是在国家之间,不是在阶级之间,也不是在政党之间,而是在每一个人心中穿过。"

      东欧苏联为什么能发生巨变,恐怕最大的因素是这里有宗教情怀。天主教东正教本来在欧洲就存在,马克思列宁的思想是后来的,苏东坡并没有"巨变",其实是恢复本来。在中国,基督教是外来的,五四中国人丢了孔子,而基督教也无法真正进入中国。

      马克思只是一个理论思想家,而且他是愿意接受批评的人,马克思自己说过:"任何科学的批评中的指责我都是欢迎的。"(Jedes Urteil wissenschaftlicher Kritik ist mir willkommen)。马克思并不主张利用政党来大搞阶级斗争。

      中国共产党由于十月革命由于五四接受了马克思,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但是,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五四九十周年留给我们一份思考。

      《历史的终结》的作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有一次在柏林演讲,被问:"列宁这列车在中国何时到达终点站?"福山回答:"列车已经进入终点站,只是还有一两节车厢还没有到达真正意义的终点。"

      写于2009五四九十周年纪念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贺承业:发扬五四精神,溶入世界文明

      从小就听说了五四运动,我们读中学时代起就年年纪念五四,新中国成立后把五四定为中国青年节,这就成为了我们青年时代的节日与企盼!也是全民的红五月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年年五四,年年纪念,年年高呼发扬五四精神,一晃就走过半个多世纪了,从小接受的教育就知道:五四就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也就称为爱国运动,每年纪念五四,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发扬爱国精神,结合实际,就是要爱党,爱当时的号召与运动,爱层层领导中心……。到了现在才发觉领导者中也有不少腐败分子,而且似乎还一时清不绝呢,并且更有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时时防碍着好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时时不许我们爱国呢!

      究竟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人说还是爱国主义精神,可是这也太宽泛了,早在五四前就有屈原"杜甫"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几千年的爱国主义传统;有人说是新文化运动精神;有人说是德先生和赛先生精神;有人说是反专制的启蒙运动:有人说是鲁迅为代表的精神;有人说是以胡适为代表的精神;……咱们不是专家,没有条件与能力去作考证研究,难以作评论与取舍。

      但从这九十年来对五四的纪念经久不熄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不灭的五四精神,就是反专制传统树立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观,就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追求与拥抱,就是中华文明溶入世界文明的必然。这九十年的风云也告诉我们,中国的成功与前进是与其是否与世界文明方向一致息息相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以建立民主自由新中国的目标而进行的革命斗争,在世界的支持下,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标志暂时胜利了!

      三十年前也是在对外开放,溶入现代世界的高歌中初步实现了这一次的中华崛起!去年的北京不也是在"One World, One Dream!"的口号声中赢得世界赞美的!这些胜利与成果要彻底实现,要不断前进,还得要坚持溶入现代世界文明这个方向,坚持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观。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谢盛友:家庭教会并不威胁执政

      这里的"家庭教会"是指基督教家庭教会。

      拜读了于建嵘教授的《为基督教家庭教会脱敏》一文,受益匪浅。于建嵘教授2008年12月11日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

      1、中国的基督教家庭教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家庭教会、开放式家庭教会和城市新兴教会,其规模在4500万至6000万之间。

      2、为了将家庭教会的发展纳入体制的框架内,应承认家庭教会的合法存在;准许家庭教会在"三自"体制之外登记;批准登记后的家庭教会或单位联合兴办神学院。

      3、在中国没有敏感不敏感的问题,只有重要不重要的问题,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我们要敢于把事实说破,要把它变成公共话题。就基督教家庭教会而言,政府不要把宗教当政治,精英不要把教会当工具,民众不要把教徒当异类。

      现在,全世界近二十亿人信仰耶稣,莫斯科最宏伟的建筑是救世主大教堂,我们采用的公历,从救主耶稣降世算起,乃是耶稣的门徒制定的历法。还有我们使用的7天一星期工作周计法、我们使用的红十字,基督教的影响浸透了我们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你知道还是不知道。

      为什么说家庭教会不会威胁执政?从基督教本身来讲。

      基督教信仰最核心的价值是爱。《圣经》中给信徒最大的诫命是爱上帝和爱人如己:"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太22:37-39)。耶稣曾说:"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可10∶45)。耶稣既这样说,也这样行,并用"谁是我的邻舍"的比喻循循善诱,要门徒放开眼界,关心周围的弱势群体,教导门徒"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人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使徒保罗用"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罗12∶17)等话语来教导信徒。初期教会对鳏寡孤独、贫困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帮助,不仅使福音得以很快传开,也为教会开办社会服务事业树立了榜样(参彼前4∶1;徒6∶1;林后9∶13)。

      出于对苦难群体的爱和对社会的关怀,基督教在历史上创建了医院、孤儿院、老人院、盲人之家、收容所、精神病院,以及各种各样的慈善机构和志愿者团体。基督教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效果显著,既荣耀上帝,又有益于社会。

      2008年,四川5.12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地的家庭教会纷纷行动起来。基督徒个人和教会不仅捐款捐物,而且还差派了大量的志愿者奔赴灾区赈灾。根据有关媒体报道资料,参与四川赈灾的基督徒志愿者至少达50万人次,占总志愿者的63%,基督徒捐款数额达113亿元人民币。

      基督教的另一个有别于其它宗教的一点就是强调反省人自己的"罪"。人不可能达到至善至美至义的完美境界,因此提倡宽容和忍耐,不要五十步笑百步。

      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表明,基督教倡导的爱、怜悯、宽容,对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文明是一种公共人格品质。文明是社会群体以共同的道德爱心和同情心组织起来的价值体系,自行管理自己。文明社会拒绝暴力和武力,抵制和不信任暴君。基督教倡导的爱和怜悯,对文明价值体系的建设是非常有益的。

      罗马书第十三章里写道,(13:1)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

      所有因信称义的人,都有责任顺服地上的政府。每一个有秩序的社会,都必须有掌权者,其他人也必须服从权柄。否则社会就陷入无政府状况,百姓不可在这种状况下久安无碍。不管是什么制度的政府,有政府总比没有好。因此,神设立地上的政府,而所有政府都是在他的旨意下设立的。但这并不表示神认可统治者的一切所作所为。他当然不认可贪污腐败、残暴不仁和专制苛政。

      为什么说家庭教会不会威胁执政?从中国人本身来讲。

      1829年开始,中国向基督教国家打开大门,西方商人和宣教士进入中国。中国见识了坚船利炮,国际贸易和基督福音。基督徒因外语优势,购买基督教国家的武器、机器和医疗设备等,翻译科技书籍,办现代学校,传西医技术。基督福音扩大传播,中国科技水平大幅进步。

      基督徒孙中山先生成立政党,促进清朝认同宪政,废除科举制度,废除皇帝,实行共和,结社自由,当时,国会议员中有相当多的基督徒。

      现在,基督教在中国人居住的台湾香港很普遍,在港台的基督教并不分家庭教会或"三自教会",在这些地方,基督教对于执政来说不是敏感的问题,只是重要或不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说家庭教会不会威胁执政?从共产党本身来讲。

      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先生曾说过:"哪个宗教是真的,它必存在下去,若是假的,你不反对它,它自己也会消失。"1985年,胡耀邦先生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对宗教界代表说,要彻底落实宗教政策,并说家庭聚会是合法的。

      我有很多朋友来自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这些朋友的成长背景跟我很相似,他们从小同样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尤其是乌克兰人、保加利亚人和罗马尼亚人,他们与我们不同的经历是,在共产党时代,东欧同样保持"自主教会"或"自治教会"。比如,在罗马尼亚的共产党人是可以加入教会的,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接受东正教的洗礼,每个人结婚时除了在民政局办理登记手续外,一般都在教堂举行结婚典礼。

      在齐奥塞斯库的年代,罗马尼亚人也必须参加政治学习,不是每个星期一次,只是每月一个下午。罗马尼亚的共产党员做到"政教分开",在教会不谈论政治,在政治学习时不谈论宗教。

      罗马尼亚在齐奥塞斯库时代,几乎每个乡镇(一千人以上)都有教堂或教会,还有各种宗教团契,每个星期天做礼拜,也是罗马尼亚人主要生活之一。

      东欧共产主义的垮台,并不是因为政治信仰的失败,更不是意识形态堡垒被攻破,是人堕落的失败。齐奥塞斯库做人时,同样是神的儿子,上帝是接纳他的。他是一个鞋匠,得到神的看护,工作事业生活家庭一路春风,他老婆原先是一个化工厂的工人,滥用权力,自己给自己封"博士"头衔、教授资格,令全罗马尼亚人不满。齐奥塞斯库做人失败,他越来越贪污腐败,建造的豪华宫殿比陈良宇的情妇还多。齐奥塞斯库从人变成腐败魔鬼、变成暴君,上帝才审判他,使他有那样的下场。

      东欧剧变,跟共产党执政时期的宗教政策没有关系,至少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社会是多样、多元、多变的,执政党要维持执政,就必须拥有共享价值观。共享价值观是由社会整体成员共同享有、支持和遵从的价值观念体系。

      共享价值观不能维持,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生命线就断送。执政合法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外在的客观的有效性,如法律。另一方面指内在的主观的有效性,即被统治者发自内心地认为统治者有权支配他们,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

      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从人变成暴君,他无法维持共享价值,所以他被历史淘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先后派代表团到美国实地考察学习,他们得到的报告和体会是,在美国基督教教会对执政是非常有益的帮助,而不是相反:威胁执政。

      准许家庭教会在"三自教会"体制之外登记,在中国是有法律根据的:

      自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宗教团体被归类为社会团体,而纳入到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政府归类和管理社团的先发手段是登记制度立法:《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9/9/1950)及《社会团体暂行办法施行细则》(23/3/1951)。就基督教团体的管理,当时还特别制定有《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登记条例》(29/12/1950)、《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登记实施办法》(11/1/1951)和《对于接受美国津贴的基督教团体处理办法》(24/7/1951)。

      进入1990年代,国务院宗教事务局首先制定行政规章《宗教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实施办法》(6/5/1991),要求宗教团体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25/10/1989)办理登记。后者被1998年10月25日颁布实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废止,接着是行政法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31/1/1994)和行政规章《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13/4/1994)出台,要求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负责人向县级以上宗教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由此可见,国内虽然尚未就宗教问题制定任何的综合性法律法规,但就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登记管理,已经制定过上述专门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建嵘兄高见,提出"政府不要把宗教当政治,精英不要把教会当工具,民众不要把教徒当异类。",精彩经典,不过,这三句话缺一不可。

      家庭教会不但不会威胁执政,而且有助公民社会的建设。

      哈贝玛斯把公民社会看成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政治话语机制。(Jurgen Habermas, Between Facts and Norm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6, p.367. )马可斯(R. Markus)进一步指出,"公民社会"和"正派社会"(好社会)是相辅相成的,正派社会为公民社会提供价值规范理想,而公民社会则为实现正派社会保障公民自由和积极参与的条件。( Renata Markus, "Decent Society and/or Civil Society."Social Research, 68: 4 (2001): 1011-30, p. 1028. )

      (参见:徐贲《中国公民社会如何向东欧学习?》)

      准许家庭教会在"三自教会"体制之外合法登记,在中国是完成"解决问题"的政治话语机制,对公民社会的建设是有帮助的,绝对不是对执政的威胁。

      写于2009年4月29日星期三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