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0日星期日

蔡慎坤:邓小平改革的未竟事业是什么?

  "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

  1980年8月18日,74岁的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痛陈领导制度存在的弊端。

  邓直言: "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

  当年,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他坦承:"这个任务,我们这一代人也许不能全部完成。"

  但作为有历史责任感的一代政治家,他坚信:"至少我们有责任为它的完成奠定巩固的基础,确立正确的方向。"无可置疑,邓小平和同时代的有识之士一起,主动承担起了那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邓 小平的改革如果后继无人,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很难持续,社会和谐稳定也是一种奢望。1986年6月28日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 通。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邓小平留下的最大未竟事业就是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多次强调:"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这样是危险的,难以为继的。把一个国家、一个党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问题。"

  然 而,当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基本完成,内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早已丧失殆尽。对于强大的利益集团特别是能够影响中国改革的人物来说,主动发起 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能性几乎已不存在,至少在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了。我们再也看不到力图有一番作为的改革人物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因为自清末光绪以来,中 国力主政治体制改革的人物都只是昙花一现,二十多年前的改革者由于得罪了利益集团,特别是侵害了官僚利益集团的特权,他们所遭遇的命运,让今天沉浮在权力 中心的人仍然如履薄冰,谁也不愿意冒着失去权力失去财富的危险,再去发动甚至完成一场影响全民涉及全民惠及全民的政治体制改革!

  因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门其实己经紧紧关闭,十七届六中全会抛出的文化改革是对邓小平改革初衷的扭曲和颠覆,是为了拖延社会上强烈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呼求的一种诡辩。

  邓 小平倡导的改革曾经唤醒过一代昏睡愚昧的人,三十多年来,无论是作为一种官方的意识形态,还是作为一场范围广大、无所不在的实验,"改革"都是这三十多年 来无可争议的核心价值。而就其实际的动员范围和对中国普通人生活的影响程度来看,恐怕只有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可与之媲美。虽然这场经济改革远没有当年 的文化革命那么狂热那么富有戏剧性,但对一代中国人的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对于经历过文革劫难的中国人来说,简直 就是光明与黑暗两个不同的世界。那个时候,改革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精神诉求,更是现实社会中普遍的人心所向,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世界也因改革而得以诞 生。人们从物资极度匮乏、思想极其禁锢愚昧的历史深渊中出发,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在这场改革所带来的思想解放、物质繁荣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和认同感。也正 是因为这种全民共赢的性质,八十年代的改革得到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支持,也成为凝聚社会共识不可替代的民族愿景。那个时期的改革是属于全民的改革,积聚了 全民的力量也汲取了全民的精华。

  八十年代末期之后,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嗄然停止!抑或脱离了原来的运行轨道,利益集团迅速掌控了中国的政 治社会经济文化命脉。表面上看,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但这个国家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利益集团所垄断、被绑架,连改革依赖的路径也被利益集团所把持或控制。改 革彻底背弃了初始的全民契约,变成了一种不受监督、不受制约、不需要全民共识的官僚利益集团和垄断利益集团双赢的格局。利益集团相互勾结起来,利用各种手 段来影响政府的决策,甚至影响立法的进程。

  中国的社会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利益集团所掠夺和瓜分,所谓的"利益博弈"早已成为过眼云 烟,如果仅仅是"利益博弈"还要讲规则讲程序,还要讲社公平讲公开。然而中国社会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番弱肉强食的光景,即没有任何规则,没有任何道德,没有 任何良知,绝大多数人被排除在财富掠夺的游戏之外。

  当人民被当作包袱而不是财富抛弃的时候,社会稳定的基础自然会越来越脆弱。于是,一 种关于改革、增长、稳定的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是不稳定,就越要推动GDP高速增长;越要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就越要推动符合利益集团的改革举措;而越是推动 这种改革,就越是造成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对立。

  改革于是变成一种赎买精英阶层的私相授受的权宜之计、一种刺激短期经济 增长的纯粹的机会主义游戏;不仅从内部被完全腐蚀,也从外部彻底失去了社会基础以及历史推动力。高速的经济增长固然可以为蜕变了的改革涂脂抹粉,但却很难 说服那些在改革中被剥夺了基本利益或遭到无情抛弃的弱势群体。于是,我们看到这个社会一天天在腐烂在溃败,整体性的、制度性的贪腐侵蚀着社会的每一根毛细 血管,让每一个具备正常思维和良知尚存的人都无能为力。绝大多数中国人,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感到无奈无助和茫然,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挫伤了整个民族,使 人民艰于呼吸!

  对于现在的执政者来说,改革的阻力和困难已经远远大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强大的利益集团不会容许中国出现新的改革力量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正如强大的利益集团认为只要建立同样强大的维稳力量,执政者就足以应对因腐败滥权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冤假错案而带来的种种危机和挑战!

  早 在2003年春天,当"胡温新政"面世之初,中国人曾对两位草根出身的政治人物抱有幻想寄予希望。然而这些年过去,中国只是加速崛起了新的官僚利益集团和 垄断利益集团,日趋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司法不公,加剧了社会动荡和道德滑坡的速度,社会制度的畸形不公平造成了富人与穷人,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 地,大城市与小城市,官员与平民之间的巨大差异!无论是弱势群体还是社会精英,看不到正义得以伸张、腐败得以惩处、民间疾苦得不到关怀,加重了人们对政权 的失望情绪和一夜暴富的投机心态。于是,掺杂使假、掺假使黑、坑蒙拐骗、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污腐败、勾心斗角、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唯利是图、尔虞我 诈……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充斥着更多的谎言、欺骗和盲目的歌功颂德,上上下下都以说假话
为乐,邓小平倡导的政治体制改革因而离中国渐行渐远……

  一 个没有良好政治体制的社会,不但会阻止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会扼杀生产力和社会的公平。经济越是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就越迫切。1980年邓小平开启了 中国改革的大门,30年之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该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政治家的历史重任。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最能体现"人民的利 益和意志"的,就是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成邓小平的未竟事业。

  来源:http://cskun1989.blog.163.com/blog/static/127678224201110882724226/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巩胜利:G20活着还有意义吗?

  「特别提要」:法国目前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G20峰会将于2011年11月3-4日在法国戛纳召开。有消息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将是峰会的主要议程之一,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体系也是法国总统萨克奇一直的努力。人民币汇率及升值,现在成了中国企业的"温水煮青蛙"环境噩梦效应。而在国际社会、历次G20中,却因人民币不能兼容其它国际货币倍受广泛的质疑和批评,62年至今的人民币,要不要走进国际货币的大家庭?什么时候可以与国际货币进行兼容接轨?有13亿人、全球1/5人口的中国还需要融合、拥抱这今日70亿人的世界吗?

  当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启动在法国的20国集团(G20)主席国任期时,他选定的口号是"新世界、新观念"(New World, New Ideas)。当时,他的雄心勃勃是让戛纳峰会成为新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会议,在这场峰会上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重新设计。而现在的现实是:无论这些计划有多么值得令人称道的愿景,它们都应当推迟到更合适的时候。昨天过去了,明天还没来到,而今天,在欧元、美元市场陷入历史以来最大动荡期,欧元区更是面临彻底崩盘的危险时刻,现时G20只能是关注眼前的最大问题,怎样安全的度过这次历史空前的短暂劫难时刻。

  正如经合组织(OECD)本周所表明的,围绕世界经济短期前景、以及美元、欧元两大经济体的极大不确定性,已在近几个月的噩耗不断传来、且有恶化之大势。全球主要国家的商业和消费者信心在转弱,投资决定被推迟,资本进入迷乱的困局,家庭支出受到资产价格下降和就业市场萎靡不振的影响。据OECD预测,短期内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将持续偏弱,而欧元区部分国家的GDP增长还可能跌至十年来最糟糕的负数。即便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将在最低迷时期艰难的前行、经历最低潮的经济趋势增长率。

  这种全球大环境,阴暗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咎于各国政策、国略制定不力。美国国会围绕赤字削减计划和政府举债上限喋喋不休地争论,这无异于美国竭尽全力要在戛纳赢得"最无能决策"的全球之最,美元国债可能将危害全球今后20多年。但现在是欧元区各国领导人抢先一步、摘得了这"全球之最"----他们让希腊债务危机无奈失控,使其威胁到欧元区的完整性。这种历史性错误,将为未来的历史学家、现代国际社会提供绝无仅有的一部"教科书"。

  基于以上这个理由,欧洲以外的领导人必须向欧洲同行喊话,形成合力,让对方听到来自尚在经济安全国家自己的声音。从大观经济视角来看,欧元区完全拥有自行解决债务危机的实力,不需要任何外力加以帮助。也就是欧元区必须自救,必须将欧洲、全球最大财富的300年的经验、必须拿出英镑风靡世界300年的历史借鉴,来解决欧元危机的现实。否则,欧元再怎么走下去......历史轮回,轮到21世纪的美元、欧元重复自己了。如果象希腊这样一个只有1000多万人口的小国也能变成对整个欧洲的生死威胁的话,那么整个欧元区、欧洲还不知道对世界能构成多么巨大的威胁,这就表明全球经济有一些根源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

  2011年的全球性问题是:更大的问题在于自2008年9月15日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爆发后,较大的美元、欧元经济体出现一连串管控失灵,影响到货币、财政和汇率政策的紊乱。作为世界领导人的一个独特会议平台----G20是解决这些问题最合适的一个场合。下一次峰会要到2012年6月才会举行,因此现在必须做出一个具有国际广泛影响力的果断决策,恢复欧元、美元稳定世界的原动力。

  首先是、解决欧元、美元的问题必然涉及汇率。尽管以往的峰会有效地防止了世界经济陷入以邻为壑的关税战的贸易浩劫,但保护主义正以汇率操纵依然大行其道。为使赤字国家的需求在短期内得到维持延续,为使全球失衡在中远期得到缓解,拥有独立货币的盈余国家应当停止尽一切可能必须用压低本币汇率的做法来平衡世界经济的低潮。

  一如日本制造当年在世界崛起的一样,让货币升值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选择过程。然而,这个问题能够以一种相对不那么害己害人、而且(最重要的是)更有效的方式得到解决这种失衡。更好的战略是推行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就像美联储(Fed)在美国正在做的,更有效的保障整个市场的货币需求。日本央行(BoJ)和欧洲央行(ECB)应当效仿。欧洲央行应当降低利率,而日本央行应当扩大资产购买规模。至于中国,人民币与国际融合、按市场自由浮动是最有效的兼容整个世界。这将支持整个全球所需求,而且对欧洲来说,还有助于掌控主权债务处境脆弱的局面(如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情况),这些局面正在破坏欧元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稳定。

  在则、在全球主体国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应当得到财政刺激措施的配合。目前各国计划在2012年进行大量的财政紧缩,鉴于世界经济的糟糕前景,这些紧缩的力度已经大大超出了各国必要的水平。盈余国家应当同意提高其公共支出水平。中国必须迈出具体步伐,转向由消费推动增长的模式,而德国应当停止扮演"施瓦本主妇"(Swabian housewife)的角色,不要只关心自己的储蓄、而不顾自己居住邻家的村庄已经起火。就美国而言,短期内需要更多刺激措施,尽管这必须与一套可信的长期减赤计划相结合。

  对明天、整个全球经济来说,2012年形势可能会更加糟糕、甚至恶化,就看G20能否掌握这世界经济的舵盘方向了。自2008年11月首次G20首脑峰会以来,全球经济局面从未象现在这样利害攸关、变得更加脆弱几乎一触即发......全世界最大国家20国领导人必须勇敢迎接这一次历史严峻挑战,采取果敢有效行动,形成一次真正"国际共识"。否则戛纳G20峰会很可能是,在历史史书中被记录为一次"最充满遗憾的盛会",现在是欧元、美元危机正需要G20挺身而出时刻!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巩胜利:嘎纳G20“共识”的不是

  「特别提要」:法国目前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G20峰会将于2011年11月3-4日在法国戛纳召开。有消息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将是峰会的主要议程之一,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体系也是萨克奇一直的努力。人民币"汇率升值过快,对中国倚重了30多年的'出口创汇'经济是绝对致命的打击,因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还没有棉衣,最多只是有一张毛毯"。中国绝大数企业家均现实的感觉到,并认为长期、五年来的汇率大幅波动将可能导致企业大批"休克"、赶不胜赶、无法赶上汇率升值的长期无奈(比起汇率一次性升值到位,然后实行自由市场浮动机制,简直就是一场持久的浩劫);而人民币"汇率升值过快,对中国倚重的出口经济绝对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还没有棉衣,最多只是有一张毛毯。迅速入冬,可能会冻死ä
��堆人。当然,有些企业可能已经有毛衣了,有些企业可能毛毯厚一点,不至于被冻死,但亦不免被冻伤。" "什么?汇率?人民币再升值我们就要关门了"。人民币升值,现在成了中国企业的"温水煮青蛙"环境噩梦效应;而在国际社会,却因人民币不能兼容其它国际货币倍受质疑和批评。

  11月3日,自欧元区传来希腊退出欧元区的消息。这才是欧元超主权货币根源必须建立的生态环境,有进、有出,这才符合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法则。4日,嘎纳G20的宴席已经散去……这次G20对欧元危机、美元危机的全球经济至底,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带动的决策,更没有对欧元的水深火热做出"救死扶伤"帮助。G20存活还有实际意义吗?

  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仅剩的发动机,但中国无法带动全球经济健康继续向前……

  法国演绎中国巅峰

  法国财政部长巴鲁安日前在北京与中国官员会晤后表示,中法两国已同意建立一支特别工作组,就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的一揽子方案进行协商。巴鲁安称,该工作组将由中法两国的工作人员组成,以便在法国戛纳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召开前的3个月内提出一项方案。但这个方案在法国担任G20主席国前、能否顺利出笼实施值得进一步观察。

  巴鲁安此间对外表示,双方讨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议题。"我们与中方讨论了关于人民币可兑换性,如何制定路线图,人民币将逐步走向自由可兑换和国际化,法方希望人民币可以符合中国的情况和地位"。巴鲁安表示。多位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对人民币来说是利好消息,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仍需时日。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范建军对媒体说,法国此次提出人民币进入SDR,兼具象征性意义和实质性意义。"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化。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国际储备货币,若此方案能实现,SDR作为国际货币通用单位,将赋予人民币一定的比价关系,便利人民币的跨境流动结算"。可以这样说: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家利益所在,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币与主要国家货币兼容、不冲突的重要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国俊分析此事件的背景时指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使得全球看好中国市场。"中国国际主权债务信用稳定,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引擎,人民币的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她表示。

  数据显示:这一观点可能的有力佐证是,10月27日, 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3477元,再创历史新高。安国俊进一步分析说:"当前SDR定值货币为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4种,所处的会员国具有汇率灵活、货币自由流动的特征。相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在汇率制度改革、市场公开进程、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等多方面仍需进一步"重大突破"来完善。由此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宏大过程。因此,中国进入SDR的条件尚未成熟,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国际社会还要耐心的等待才是。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陈炳才指出,法国主动提出人民币加入SDR,是对中国支持IMF总裁竞选的一种"礼尚往来"。他认为,美国也许会在此事中阻扰中国的步伐。巴鲁安此次随同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与他见面的中方高官包括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央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似乎中国与法国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成"游戏规则"、国际化运行还要看这次会议的进展。

  中国的世纪目标

  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十五日在华盛顿指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中方主张重点实施四个方面的改革举措。胡锦涛在G20峰会提出四大举措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目标。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十五日在华盛顿举行,胡锦涛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国际社会应认真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他强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

  ——全面性,就是要总体设计,既要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货币体系、金融组织,又要完善国际金融规则和程序,既要反映金融监管的普遍规律和原则,又要考虑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均衡性,就是要统筹兼顾,平衡体现各方利益,形成各方更广泛有效参与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尤其要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

  ——渐进性,就是要循序渐进,在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通过持续不断努力最终达到改革目标。

  ——实效性,就是要讲求效果,所有改革举措应该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胡锦涛指出,根据上述考虑,中方主张重点实施四方面改革举措: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建立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监管,增强金融市场及其产品透明度;二是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决策层产生机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尽快建立覆盖全球特别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期预警系统,改善国际金融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及时高效的危机应对救助机制,提高国际金融组织切实履行职责能力;三是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增强流动性互助能力,加强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四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但这些似乎与
人民币国际化没有任何干系。

  中共独家执政党总书记胡锦涛、"党领导一切"执政党八年,将中国通货膨胀推高到62年来的历史最高记录,将中国股票资本市场压低到达20年来最凹底,将关系到中国13亿公民的住房、房地产业价格也创62年来至高顶峰。一轮接着一轮的"豆你玩""蒜你很""姜你军""糖高宗""辣翻天""油你涨""玉米疯""苹什么""棉花掌"等等正袭击着中国,中国将没完没了一直疲于奔命的应付……

  欧元借助G20发力?

  法国总统府10月22日发表公报称,欧洲债务危机将列入11月底在法国戛纳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的讨论议程,以保证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增长。公报强调说,正在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法国总统萨科齐21日在纽约分别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巴西总统罗塞夫。法国、美国和巴西领导人交换了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债务危机的看法。

  萨科齐表示,法国将全面落实7月21日欧元区特别峰会关于支持希腊的计划和欧元区协调政策应对危机的措施。他说,考虑到欧元区危机影响世界经济,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应该在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上进行讨论。公报还说,法国作为二十国集团主席国,希望二十国集团峰会能就相关议题达成共识,在世界范围内协调政策,采取具体措施,为世界经济重新恢复增长以及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提供保障。今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将于11月3日至4日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戛纳举行。法国希望着重推动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规范原材料市场价格和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在此次G20召开之前,法国总统萨科齐于11月22日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表示,人民币应该被纳入SDR.法国方面一直在就此努力,但进展缓慢。法国总统下属高官22日表示,法国总统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已告知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人民币应该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根据法国政府规则,这位官员没有透露姓名。他在萨科齐和奥巴马于纽约会晤之后告诉记者,法国将推动人民币加入SDR,以此扩大中国消费和贸易,刺激全球经济增长,但他没有说是否已经讨论为人民币加入SDR设置时间表。

  特别提款权是IMF于1969年创建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它由IMF分配给成员国,持有国可以在需要时将其兑换为外币,其价值根据组成货币篮子的美元、欧元、英镑以及日圆加权比重计算得出。IMF执行董事会每五年对SDR货币篮子评估一次,最新一次评估已从2011年1月开始。分析人士表示,将人民币纳入其中,可以进一步让中国货币融入世界市场。

  法国是2011年度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推动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是萨科齐在担任轮值主席期间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目标。2011年3月份,萨科齐提出在南京召开为期一天的研讨会,建议将人民币纳入SDR.欧洲央行(ECB)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当时表示,这个想法"值得讨论"。不过,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Timothy F. Geithner)在会上表示,"灵活的汇率体系和资本自由流动"是任何货币加入SDR都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法国方面一直在积极推动此事。法国财政部长巴鲁安8月26日在北京表示,将在11月4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前,就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等一揽子货币问题拿出工作小组方案。但至,今这是全球最大的一个"悬案"。

  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中国是否希望人民币加入SDR.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8月份发表文章,称中国在人民币纳入SDR一事上要放松心态,尊重现行规则,在条件成熟时,顺其自然地进入。而在2009年,正是央行行长周小川首先提出以基于SDR的新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曾供职于IMF和欧洲央行的瑞穗证券亚洲公司(Mizuho Securities Asia Ltd.)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刚表示,推动人民币加入SDR是"法国的主意",但"这对中国没有意义",因为人民币首先需要可自由兑换。"中国希望以自己的步伐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负面影响最小化。"但中国的"人民币进程"没有任何人能说清楚,也没有任何一个国际组织能理解和加以实施。

  这次G20峰会,还将讨论欧元区的债务问题,确定策略和救助方案。

  人民币救欧元?

  就在10月27日的欧盟领导人峰会结束几小时后,法国总统萨科齐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打电话的消息,激起了各方关于中国可能大量购买欧洲稳定基金(EFSF)债券的猜想。中国被加进欧债危机"逃生路线图",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猜测声浪越来越大,1天之后,EFSF负责人克劳斯?雷格林(Klaus Regling)开启亚洲"推销"之行,首站到访北京。不过,在这两次外界颇为关注的中欧接触之后,双方均并未就关于中国购买EFSF债券相关问题发表共同声明。而欧盟领导人峰会之后,10月28日,意大利再次拍卖79.35亿欧元国债,令来自中国的"拯救"更具急迫性。

  据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道,应奥地利共和国总统菲舍尔、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于30日乘专机离开北京,对奥地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法国戛纳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

  中国会否援欧,正越来越牵动欧洲乃至世界媒体的神经。不过,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10月28日的吹风会上表示,即将在法国戛纳举行的G20峰会不会讨论二十国集团成员向EFSF出资或购买欧债的问题,这不在峰会的议程内。但中国毕竟不是此次G20会议的主席国。

  中国贡献1000亿美元?在欧洲债务危机发生后,随着危机的严重性,首先是希腊,然后葡萄牙、西班牙,现在是欧元区的核心国家,欧洲国家先后同中国讨论投资问题。而讨论的节奏模式总是类似的:中方不吝鼓舞人心的华丽言辞,或者甚至一点资金,但从来都没有足够的援助满足欧洲最初的期待。这次,据英国《金融时报》当天报道,一位熟悉中国领导层思路的人士介绍称,中国可能愿意向EFSF或与IMF共同资助建立的一只新基金贡献500亿至1000亿美元。

  关于出资方式,金砖五国的领导人曾在9月22日发表声明称,对于通过IMF或者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为全球金融稳定作出贡献,持"开放"态度。而此前,中国也已强调,希望通过IMF以及与"金砖国家"中的其他国家一起出资。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首席经济顾问达瓦科维奇则在上周表示,俄罗斯与其他金砖国家持共同看法,愿意参与稳定欧洲的行动,但最好是通过IMF.巴西态度则更加坚决。"只能通过IMF"。巴西财政部部长曼特加如此表示。

  中国政府官方智库学者、央行前决策顾问余永定表示,中国官方看起来不会单独采取行动。但"中国不能凭一己之力扮演决定性的角色,而是会密切关注其他国家提供的金额"。他说,"中国无论买什么东西,抵押和担保都是十分重要的"。拥有3.2万亿美元庞大外汇储备的中国,当然有大量投资资金。除了美元、欧元区之外,中国几乎何以投资买下任何一个巨大的国家和更多的小国。而欧盟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已经持有大量欧元债券,尽管具体金额不得而知,但有业界人士猜测,中国外储的资产组合中有四分之一已经投入了欧元债券,这符合中国一贯主张发挥建设性的经济角色的作用。

  英国《经济学人》评论称,在过去,投资欧元区债券意味着很大的风险,没有人能够充分解释中国为何愿意那么做。而现在,中国将可以选择投资由EFSF担保的欧元债券,或者购买特别投资工具(SPV),中国承担的风险要比欧洲人小得多。而欧洲人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的保障。而相关框架细节的建立也需要时间:中国希望看到更多的细节,以及在承诺购买欧洲债券前,看到希腊债券同私人投资者之间如何进行交易。

  事实上,欧洲领导人已多次使用"全面解决欧洲债务危机"这样的字眼,10月27日达成的方案也不例外。该方案将EFSF扩容到1万亿欧元(约合1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2010年GDP总额397983亿元人民币的近1/4),但在很多方面仍缺乏细节,具体方案的制定还将耗费很长一段时间。"目前,无法确切知道欧盟如何将EFSF基金从4400亿欧元扩大至1万亿欧元"。瑞信驻悉尼战略分析师博伊认为,此外1万亿欧元是否足够也有待证实。

  而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甚至直接警告称,此次为提高救援基金效率而采用的金融工具,正是很多人认为引起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那些工具。朱光耀10月28日则在北京表示,希望EFSF关于政策工具的设计具备专业性和可操作性,这是落实欧元区提高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有效性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朱光耀说,法国方面和其他欧元区成员希望杠杆效应达到5倍,这要考虑专业的设计,也要考虑投资方的需求。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就这个新的政策工具的设计需要广泛听取意见,最终形成专业化的框架设计还需要时间。

  实现中共全球政治抱负?

  中方不愿被视为"傻钱来源"。《经济学人》还评论称,中国也在同欧洲进行更多的政治议价,比如作为回报,换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多的代表权,或者欧洲承认市场经济地位。而尽管欧洲有些国家已经足够脆弱,欧盟也不能将交易进行得太赤裸裸。目前,中方对于不被视为"傻钱(dumb money)来源"非常敏锐,但要求大幅度的政治让步作为回报是一个很清晰的信号,即这不是一笔从商业角度来看很有吸引力的投资。

  而根据前述《金融时报》的文章,据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以及前中国货币委员会委员余永定表示,中国的任何支持都将取决于其他国家作出的贡献,而且北京方面必须就其投资的安全性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帮助欧洲符合中国的长期根本利益,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最大贸易伙伴,但中国政府的主要关切是如何向国内人民解释这个决定"。李稻葵表示,"中国可不想挥霍国家的财富,到头来还只被视为一个傻钱来源"。

  10月28日(周五),欧元区主席容克表示,欧盟有能力自主解决债务危机,不会因为接受中国援助而做出政治让步。与此同时,欧元拯救基金负责人继续亚洲访问,日本也许诺愿意投资,但表态较为谨慎。有媒体披露中国雄心勃勃与拯救欧元的五个要件是:"一是向中国开放投资领域;二是同意调整IMF投票权;三是解除对华技术出口限制;四是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五是不再就汇率问题对中国指手画脚。如果欧洲同意在这些方面对中国作出让步,那么中国对欧洲的救助将可以实现更广泛的收益。"但诸如IMF投票权、市场经济地位、人民币汇率等,不是欧洲就能够决定、说话算数的,而是全球经济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更何况在全球大国中只有中国制造、中国人民币堆积了全球唯一大3.2万亿美元的天量、巨大财富?这道理又是全球之�½
�问?!

  到30日晚间,欧元区主席、卢森堡首相在德国电视一台上表示,如果中国参与,那是"有意义的"。他指出,中国盈余惊人,如果使用部分盈余在欧洲投资,是理性的做法。不过,他强调,即使中国和其他第三方投资者不参与,欧盟特别峰会上新近做出的决定已具有足够的实质性,能够自行解决债务危机。容克补充说,如果中国投资,欧盟并不必承担必须向中国做出某些让步的风险。他指出,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负责人雷格林在北京的会谈不是谈判,而是向中国解释,欧盟做出了什么样的决定。雷格林本人上周五在北京访问首天也表示,不应对他此次亚洲之行的成果报过高期待。北京之后,雷格林继续访问日本。雷格林今天在东京表示,日本政府将继续购买EFSF发行的债券。迄今,日本购买了EFSF近20%的债券。

  日本野村证券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可能会寻求其在IMF的影响力。"这符合中国此前通过IMF注资,为欧洲和全球金融稳定作贡献的说法"。野村证券驻香港经济学家目下托木(Tomo Kinoshita)说,中国将努力维护自身利益。此外,有外界猜测,中国可能提出的一个附加条件是,它贡献的资金至少须有一部分以人民币计价。据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首席执行长雷格林(Klaus Regling)周一(10月31日)表示,欧元区援助基金可能发行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债券。"我们被授权使用任何货币,我们希望如果这样有效,那某天或许用美元或者人民币发行"。雷格林称,"这取决于中国政府是否批准……我可以想象数年之后这可能会发生,可能不是立刻,但或许是有一天会成真"。雷格林还称,目前中国已经是一个"好的"和"忠实的"EFSF债券购买者,也并
没有为购买更多的欧洲债券设置任何条件。雷格林的下一站是日本,目前日本购买了EFSF已发行债务的约20%,并表示可能愿意买进更多。据雷格林披露,2011年亚洲已经购买了40%的EFSF债券。

  特别链接:欧元区万亿救市计划推升欧洲股

  布鲁塞尔时间2011年10月27日凌晨,欧元区首脑在经过近8个小时的马拉松谈判后,终于就希腊债务减记、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银行注资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受此影响,整个欧洲股市早盘大涨至2011年以来的12周高位,各主要股指涨幅均在1.7%-4%之间,银行股领涨大盘,强劲提振市场信心。据法国总统萨科齐介绍,欧元区成员国领导人已同意将现有救助机制即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规模放大到1万亿欧元(1.39万亿美元),以应对债务危机。据权威讯息显示:欧元区扩容有两种操作方案:一个是将目前的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用于为问题国家发行新国债进行一定比例的担保;另一个方案是设立一个或几个"特殊目的工具"(SPV),涉及到中国可能出手的重大问题,从而为欧洲金融稳定工具融资。但欧元区需要一种持续�š
�动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给解决。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巩胜利:中国错过美欧危机历史契机

  「特别提要」:欧元主权债务危机已经震撼了全球,甚至更比美元金融海啸更疯狂、更前无古人。而最后,欧洲古文明的摇篮——希腊,将欧洲拖入了目前一场无休止的"债务"肥皂剧中,经济危机迅速并持续向政治和社会领域扩展蔓延。欧盟希腊债务危机引爆欧元危机,意大利债务危机又接踵而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攀高并首次突破7%的警戒线,意大利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作为世界经济重要一极,与世界各国有广泛紧密无法分割的经贸联系。因此,它的经济走势必影响到未来欧元区乃至全球经济前景。

  据来自欧盟最新消息称:欧盟六国及欧元区的欧债主权危机涉及债务高达40000亿欧元。揭开希腊、意大利等主权债务危机的面纱,其结果必然滋生全社会严重惰性、依赖性,进而致使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引擎。长此以往,这些西方国家早已陷入过度举债、超前消费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种建立在虚拟、超前消费基础上的经济模式,一旦"泡沫"破灭,这些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的所有矛盾最终都将"爆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起到的仅仅是将危机延长、暂缓的作用,而不能从源头上加以"治愈"欧洲的病痛。更换领导人、欧盟自救、寻求外援,仅靠这几剂药方,就想做到药到病除,绝非易事。从2011年末起,欧盟真正需要的是,除了要树立各国领导人的信心、智慧之外,还要有一个根治的
方略和防治复发的下药。中国是当今第一债权国,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2万亿美元,当然中国最有一定能力出手来援救欧元危机。胡锦涛率领中共最顶层权威(中国实施"党领导一切")出席嘎纳G20会议,最后没有对欧盟主权债务危机做出任何实际动作,这是为什么?

  2011年10月29日,就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首席执行官克劳斯?雷格林赴北京访问的时候,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发名为《中国将来驰援?》的文章,指出雷格林此行仅仅是一个交易的开始,"中国绝对不是一个'无声'的金钱来源,但是对欧洲而言,作出许多政治交换,就不是在吸引商业投资了。也就是说欧洲很难再宣称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是令人放心的投资品。"《经济学人》清楚地说明,如果中国来购买欧债不是一次商业投资,而是一种政治援助,这才是欧洲对中国所需的实际。 不管欧元区危机再怎样演变震天骇地,中国乘人之危"进入"的机会并不大,因为这是改变欧盟、改变世界的源头、有违"大自然"——中共党而不是中国国家的一种历史建树。如果中国错过了第一次欧盟(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国IMF扩权、中国"市
场经济地位国"取得等,怕中共独权垄断下的中国,今后怕将更加困惑、艰难、更加难以摆脱国际大环境下的中国第一人口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外交、政经的"尴尬期"(2011年11月10日,中国《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论坛版"社论"称《中国得"熬"过外交"尴尬"期》一文)。

  倘若,由胡锦涛率领的中国最高当局(胡锦涛是中共总书记,中国是"党领导一切"国家)在嘎纳G20会议期间以持股相当比率而取得欧元的部分"话语权",这可能也就是这次历史性美元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中最大的赢国(就象美国银行资本当年投资、入股中国金融业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美欧这次世纪金融危机中,中国不能抱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幻想天上掉馅饼,更不能幻想在一夜之间就取得IMF的话语权;幻想等于是画饼充饥,画饼充饥等于错误的失去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历史机遇。若不是这次美欧历史性危机,中国3.2万亿的外汇储备到哪里去寻找投资机遇?除了欧美以外,哪一个国家敢让中国的3.2万亿美元全球第一大资本进入、投资?

  欧洲拒绝中国提供援助所要求的条件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1月12日报道(作者安娜) 欧洲和中国就中国救助欧元的谈判陷入僵局, 欧洲拒绝中国提出的条件。路透社援引两个不同的消息来源报道说,由于欧洲拒绝中国所提出的要求中的至少一条,使得中国出资协助欧元区化解危机的意愿受阻。

  消息人士说,中国表示愿提供协助,以换取欧洲支持中国取得在国际货币基金(IMF)的较大影响力,或者换取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地位,或者换取欧洲取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对欧洲来说最简单的条件应该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的条件,特别是欧洲联盟各国领导人上月已拟定计划,将透过货币基金支持的投资工具来充实救援基金的资源。但是,当欧盟政治人物了解到,中国出资将以扩大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的决策参与权以及加快人民币成为该基金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单位为条件后,欧盟也开始犹豫了,认为这个条件根源难以接受。

  扩大中国在基金组织内部的决策权,就必须减少欧盟的席位,甚至可能稀释美国的影响力。美国因在基金组织内的表决权比重大,而享有实际上的否决权。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对中国攸关重大,因为货币基金的单位是一篮子货币,都是全球贸易结算使用最多的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圆和英镑。如果人民币加入这个一篮子通货,将减损美元及其它国际货币的全球影响力,这也将象征性地提高人民币地位,但人民币并不符合加入"国际货币"一揽子的任何条件。

  香港财华社(香港上市股票代号为8317)11月11日消息也证实,两位独立消息人士周五表示,欧盟、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政治僵局正在阻止中国向欧洲提供资金以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此前,欧洲拒绝了北京提出的三个要求中最简单的一个,即给予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大影响力。这两位消息人士均为欧盟、欧元区直接参与的知情人士。

  这些人士称,中国曾提出了支援欧洲的三个"伤权辱国"的"三大"基本条件是:1)是给予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大影响力;2)是承认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市场经济地位;3)是取消对华武器禁运。按照中国的要求欧盟要做的就是:欧盟要从自己IMF的股权中拿出一定比率给中国,但这样得到IMF成员国"同意"的过场;在中国不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条件下,满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若欧盟通过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那么只有屈指可数(只剩下美、日等国)的几个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了;取消"对华武器禁运",撤出对中共独裁政权(中国是中国独裁党的一统领导,不由公民来举手通过)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市场经济地位国",可能是超WTO期满之后,唯一能够遏制中国贸易不公大
略的最后一道防线(作者特注: "市场经济地位国"标准为,除第一大项"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度"之外,还有第1小项为"政府不能干预被调查商品的价格或产量",这些都从根源上永远制约着中共独家垄断政权的"市场经济地位国"取得、和"国际货币"的可能)。

  由胡锦涛率领的中国最高当局代表团(胡锦涛是中共总书记,中国是"党领导一切"国家),在出席嘎纳G20会议以持股相当比率、与欧盟谈判不是以以上"三大条件"而取得欧元的部分"话语权",中国这也可能就是在这次历史性美元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中成为最大的赢国(就象美国银行资本当年投资、入股中国金融业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美欧这次世纪金融危机中,中国不能抱有那些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不能幻想天上掉馅饼,更不能幻想在一夜之间就取得IMF的话语权;幻想等于是画饼充饥,画饼充饥等于错误的失去美元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历史机遇。若不是这次美欧历史性危机,中国3.2万亿的外汇储备到哪里去寻找投资机遇?除了欧美全球第一大、第二大经济体以外,哪一个国家敢让中国
的3.2万亿美元全球第一大资本大进大入、大投资、买断这个国家?

  延伸链接:增加中国在IMF的话语权,将意味着降低了欧洲在IMF中的代表性,并且可能削弱美国的影响力。中国所要求的第1)个条件中,包括将人民币纳入IMF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系列(SDR)中,就是说欧盟要退出IMF的股权,才能够兑现给中国这种权限;还有第2)条,就是说中国不够"市场经济地位",却要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资格;至于3)条,这是每一个主权国家、一个国家最后的底线了,谁能放弃?能够让人民币加入SDR对中国很重要,因为具有IMF特别提款权的货币是全球贸易中使用最多的货币,如目前只有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这四种货币。全球主要"市场经济地位"发起国、主要的欧盟(30多个国家)、美国、日本等都判定不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说明了中国加入WTO、与"市场经济地位"的格外尖锐,不符合由"计划经济â
��转轨而成的全球"市场经济地位国"的世界大环境。

  很简单,在国际大环境下,若人民币纳入SDR篮子,将会削弱美元、欧元等一揽子国际货币的全球影响力,并有助于阻止外国货币流入引发的所谓输入型通胀。这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志性、最根源与国际货币融合的进展。但人民币,在不能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自由兑换"的大前提之下,就进入SDR货币篮子,这显然不符合国际游戏规则。

  关键链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它是国际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特别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中国目前、以至于未来若干年,都无法达到或形成这样的国际货币运行环境,特别是人民币"自由兑换"一项。囿于此,中国有可能在未来10年、20年也无法完成与"国际货币"同行。

  中国当欧元区"救星"的补偿

  近几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可谓是乱象丛生、困难重重。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也有坚强挺过的地方,那就是中国经济。现在的中国经济虽不能说是"乘风破浪"或"繁 荣",但可以明确的是,世界各国为解决当前的经济危机而伸手求援的地方只有中国。如果在海外媒体中选择一个对韩国经济不大友好的报纸,当属英国《金融时报》。《金融时报》有时小题大做,报道韩国政府的政策失误,大谈韩国经济爆发全面危机的可能性;毫不避讳地提及大企业的垄断经营形态和家族式经营权等企业 经营(corporate governance)相关敏感话题。

  最近,在国际著名《金融时报》剑锋报道中,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之声突然越来越多。特别是10月26日第3版一篇报道中暗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崩溃的可能性。据最近中国媒体报道,此前反复出现世界经济萧条和泡沫崩溃的过程中,起到主要影响作用的正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而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商品房价格在八年时间内几乎涨价了五倍 (见2011年11月11日《新京报》《八年 北京房价上涨约4.9倍》一文,作者张晓蕊),有著名国际学者论述道:中国房屋价格膨胀,创中国62年来涨幅之最,中国房价暴涨成为中国13亿人的心头之患;还有中国通货膨胀,也创中国62年之历史最;中国资本股市,却是改革开放近30年之凹底……这些国家、国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大事,都是任何法制国家、任何党政都处于危机四伏、下野崩溃的边沿。

  而援救欧洲的报道要点如下: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变数——固定资产投资中,20%是来自房地产。中国的产品中有30%消费在房地产相关市场。如果今后中国房地产 泡沫崩 溃,其破坏力将很难想象。同时还反映出中国的另一面。就是中国能够帮助美国和欧洲解决经济危机。这能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地位。就在这种"拜金资本主义"时代,金钱依然最重要。到2011年9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3.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的长、短期债券为1.6万亿美元。为解决欧洲财政危机,中国对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注资的可能性较高的理由之一,就是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

  中国外汇储备库准确的资产构成无从得知,但可以推测。估计其中约有25%为欧元资产,如果以金额计算,近8000亿美元。由此不难想象,中国两手支撑美国和欧洲的情景。据预测,中国对EFSF紧急注资的规模达500亿至1000亿美元左右。实际上,中国可能已确定投资规模,正在苦思投资的代价。那么,中国政府通过注资EFSF想得到什么呢?可能有以下三点。

  首先,提高人民币地位。中国注资EFSF是应对2012年有可能面临货币战争的布局。也就是说,面对美国等法制国家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有了一个难能可贵的"盾牌";其次,有效应对风险。如果欧洲财政危机持续扩散,中国经济也将受到不小影响,有可能引发大量投机资金外流等不确定性状况。然而,中国先向欧洲进行投资,可以阻止欧洲资金轻易流出;第三,可获得与投资相应的回报(中国天量投资,除了美元和欧元区外,没有任何它国家都不敢大额需求)。在提高中国国家形象和消除国内政治不稳定因素上将有很大帮助。但最重要是,可获得收购因经济危机而面临困境的欧洲主要企业的机会。

  美呼吁亚洲刺激内需减轻欧债冲击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向欧洲施加压力,要欧洲各国采取力度更大的措施化解欧洲债务危机,恢复金融体系的稳定。盖特纳星期四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21个成员经济体财长进行会议后,下午召开记者会时向欧洲发出这项呼吁。

  "这个基本架构是好的,但执行的速度必须更快,执行的力度也必须能让人恢复信心。他们已经向前进,但我们希望他们可以走得更快,也更有力度"。盖特纳说,欧债危机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核心挑战,欧洲需要采取更迅速、更强有力的措施恢复金融稳定。

  与此同时,盖特纳也呼吁亚洲经济体进一步采取措施刺激国内需求,减轻欧洲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放缓所带来的冲击。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财长星期四上午在檀香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之后发表联合声明,誓言采取协调措施促进巩固全球经济复苏,为强劲、可持续以及均衡的全球经济增长构建基础。虽然联合声明中并未提及欧洲债务危机,但盖特纳在记者会谈到亚洲国家可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我们都直接受到欧洲危机的影响,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比其他大多数国家更有能力,在面临来自欧洲的压力时,采取措施强化增长。"他透露,财长在进行会议时,重点在于如何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让增长更均衡和可持续。

  "美国继续解决引发经济危机的问题,而欧洲正面临一段缓慢增长,亚洲经济体应进一步刺激国内需求。这样做既能减少受到经济放缓,例如欧洲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同时也能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博弈也再度成为讨论焦点。盖特纳在记者会上说,亚洲经济体必须让汇率随市场变化而波动,尤其中国应该让人民币继续升值,这将有助改善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发展,使中国外汇储备、贸易逆差不会在超出。盖特纳说:"我想多数独立的分析师与经济学家的评估,都认为人民币的汇率仍被严重低估,我们的评估则是,如果中国允许汇率加速调整,将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更有利于美国"。这是继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呼吁全球领导人不要再敦促新兴市场升值货币,以及中国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表明人民币已升值到合理水平后,美方再度公开呼吁中国政府让人民币升值。

  亚太经合组织财长发表的联合声明没有直接点明人民币是否该升值,但各财长重申之前的承诺,要快速地朝市场导向的汇率系统迈进,提高汇率灵活性,避免汇率持续失衡。声明说:"我们重申,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涨跌对经济和金融稳定有不利影响"。但汇率全球波动,原本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上升,亚太区的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力度已减弱,尤其是发达经济体。

  对此,各国财长达成共识,较发达的经济体承诺采取措施构建信心,支持经济增长,制定明确、可靠且具体的措施巩固财政",而有巨额经常账户盈余的经济体也承诺通过改革提高国内需求,增强汇率灵活弹性。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是于周末举行的经济领导人会议前的一项重要预备会议,各经济体的贸易与外交部长也将在星期五进行交流。这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注:APEC现有21个成员)领导人峰会《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将取得重大进展,有关TPP签署国、其中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秘鲁、智利和文莱等10国参加签署了这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据法新社11月11日报道,中国表示直到今天,中国也没有收到邀请函,若接到邀请,中国将考虑加入有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据可靠消息称,包括香港、台湾也是TPP成员)的谈判。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对媒体说:"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从任何TPP经济体收到任何有关TPP的邀请。如果哪天收到邀请,中国将会认真研究"(是"申请"还是"邀请"加入,这是一个很技术性的问题)。有中国官员日前抱怨说,美国为APEC峰会设立的目标过高,超出了本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的能力范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当天证实说,美国和APEC其他几个经济体阔关于TPP的谈判"进展相当顺利"。希拉里对TPP的重大成功说"21世纪的世界战略和经济重心将在亚太",未来10年美国将在这一地区"大量增加"外交、经济和战略等方面的投入�€
�有国际评论家认为,如果中国缺席TPP签约国,那将是破天荒的最大的憾事。但这位国际评论家认为:是美国有意规避中国,没有邀请中国参加,是美国构筑亚太战略新蓝图的刻意——如果中国要加入的话,那就不用再谈了就直接"上船"吧!

  《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协议》令中国吃闭门羹

  9月13日传来法新社消息,说转战APEC的中共最高党政(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代表团首领胡锦涛首次回应美国近年力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他说"支持以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TPP为基础,稳固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显示中国希望保持其有影响力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其实TPP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TPP被指是美国有意架空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亚太经济事务的协议,分析指,中国完全不加入讨论会失去对这协议的发言权,故提出有前设的支持态度。不过,近年积极推动TPP的美国,其总统奥巴马夏威夷时间11日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 (APEC)会议而又有意参加TPP的八国领导人会晤后透露,华盛顿已与八国就广泛框架达成协议,期望在2012年可以就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协议取得真正进展,让这覆盖近五亿消费者的区域,可以加强合作,刺激出口及创造就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当地时间11日于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讲话,指主要经济体经济下滑,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突出,金融巿场动荡,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上升,需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他在"重新定义未来"的主题演讲中表明,中国坚决反对和共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及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他建议,在这更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中,各方遵循相互尊重、集体决策原则,增加新兴巿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而发达国家则应承担国际经济治理的责任及义务,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应立足自身国情,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责任,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平衡增长。胡锦涛接着表明,在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目标上,中方支持以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TPP为基础,稳
固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

  而在胡锦涛发表讲话前,中新社报道出席APEC会议的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说,TPP与双边贸易应是互补的,不能取而代之。"TPP这类多边一体化机制,应当有包容性、开放性以及透明度"。中国官方新华社12日亦对TPP发表评论,指TPP涵盖了安全标准、技术贸易壁垒、动植物卫生检疫、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争端解决,以及有关劳工和环境保护的规定,不可避免影响成员国的政治运作,"TPP标准之高和覆盖领域之广远远超过有关国家的承受能力"。

  TPP原为2005年新加坡、新西兰、智利、汶莱在APEC框架内签订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美国加入,其后,澳洲、秘鲁、越南、马来西亚先后参与谈判。2011年初起,美国积极推动日韩加入该协定,而日本日前终于表示有意加入。有中国传媒引述分析人士指出,TPP会与APEC等自由贸易协议重叠,特别是中国国有企业将无所适从。另外,TPP有可能全面架空、取代APEC,令美国主导亚太经济新秩序。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蔡慎坤:中国人移民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和网络热炒中国人移民海外的新闻,称不仅是中国的富人和官员眷属正成群结队的向海外移民,就连许多打工一族也将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钱送给移民机构,或者直接把子女送往国外留学并寻求海外居留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末世心态?并不是这些人不爱国不爱党,爱党爱国教育一直是宣传舆论机器的主旋律,而且这些能够挥洒金钱移民海外的庞大群体,更应该感谢这个党这个国家,是这个党培养了他们,是这个国家提供了暴富的机会。纵观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中国更容易赚钱,比中国更容易做官。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这些人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疯狂移民?其背后隐含着哪些真实的原因?中国社会乃至中国政府为此是否有过反思?

  仅仅是因为中国的环境遭到破坏,教育水平低下,道德全面沦丧,信仰严重缺失,仇富仇官的现实吗?仅仅是因为这些人向往资本主义的腐朽生活方式吗?(何况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党一手薰陶和培养的对象)仅仅是因为这些人赚够了钱当厌了官而选择归隐吗?恐怕绝非如此简单!也绝非如此轻松!

  刚刚出版的《南方周末》用几个版面发表了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文章"调查组要来了",可悲的是在网上连发表该文的《南方周末》也被屏蔽了。该文所揭露的是当今中国一个很典型很普遍的问题,地方政府支持纵容一些黑恶势力对无辜的弱势群体进行非人的折磨和虐待,最终让这些因拆迁、失地、失业、不公而上访的人,咽下血与泪,来谱写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篇章。

  数以千计的人在过去不太长的时间里,因上访告状或批评,被江苏泗洪这个貌似繁荣的地方政府关进所谓的学习班。按照泗洪县学习班的办学口号:"学习班年年办,月月学,天天站"、"同不同意,进了学习班都会同意"。学习班里的待遇是白天写检查,晚上罚站、面壁、蹲马步、端水、端凳子,这些几乎是每天都要面对的例行处罚。许多象江献兰一样无辜的访民,只是去北京走了一趟,在国家信访局连号都没登记上,却被抓回到泗洪,最终享受的是比劳改犯更恐怖的待遇。

  当地一位信访官员透露,泗洪县的学习班,早在2000年前后就开办了。随着拆迁失地失业问题越来越多,泗洪人频频进京上访。在省际信访工作交流中,泗洪县从福建省信访官员处发现,截访后给访民办信访学习班,让访民学习国家信访条例,效果不错。

  这位官员解释,当时福建办信访学习班,是把"无理上访的、无理取闹的、经过确认的,抓回来集中起来进行学习教育"。2005年前后,泗洪县决定效仿福建开办信访学习班。"但是学着学着就走样了……不论有理没理,只要上访,不分青红皂白逮回来就打。"于是,"黑监狱"般的学习班让当地访民闻之色变。

  类似的新闻,经常出现在北京,许多驻京办雇请恶黑势力威胁恫吓进京的访民,并不分青红皂白把访民投入类似的"黑监狱"。各级地方政府为了截访拦访阻访,不惜投入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警力,来维持暂时的表面的稳定,来维持官员的政绩乃至升迁之路。

  刚刚发生在湖南省新化县上访村长的死亡惨剧,不过是去年浙江温州钱云会村长惨死事件的延续抑或是重演。所不同的是,钱云会在村子里被车碾死,湖南新化这位姓游的村长是在县委大楼里被打死。8月9日,死者游济安之子游飞在家人陪同下查看了县公安局所调取的6月8日当晚县委大楼的监控录像。

  据游飞在其所发贴文中描述,监控显示在6月8日深夜12点46分时候,县委大楼后面的电梯门打开,画面中出现6名保安,游父躺在电梯"一动不动",然后4名保安拖着手脚把游父拖出,随后向左黑角落转弯脱离监控画面。10多分钟后,2名保安打开后备厢,4名保安将游父"扔"入牌照"湘KF9253"汽车的尾箱。

  游飞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他清楚记得录像中父亲从电梯中间拖出的这个过程"没有动一下"。查看录像当日,县公安局也拒绝了家属复制录像并查看当日县委大楼其他楼层视频监控录像的要求。

  负责此案的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三队长黄勇解释:"监控录像中6名保安抬出游济安的时候,他并没有死亡,之所以画面中显示他一动也不动,是因为他在装死。"

  这位位村干部本是到县委去上访,没想到,5天后,在百里之外的资江江面上,发现了他的尸体。11月2日,中共新化县委办公室出具的报告称,这位村干部从县政府被送到镇政府,后自行走出,溺水身亡。……

  这也许才是中国人疯狂移民的真实原因。这样的惨剧,接连发生在共产党执政掌权的时期,真是令人伤心又令人愤怒!这样的惨剧,即使发生在万恶的旧社会乃至黑暗的中世纪,也是不可饶恕不可思议的。然而当地政府,除了掩盖真相欺骗舆论,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当一个人的生命都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和保护的时候,我们花再多的钱去纽约时代广场宣传国家形象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一个社会纵容支持黑恶势力横行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和施暴者!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最清楚自己真实的生存状态,对于有些移民而言,移民仅仅只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当我们有感于以色列政府用上千人换回一名国民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上至大名鼎鼎的艺术家,下至默默无闻的盲人维权者,因为说真话而成为囚徒。我们还看到许许多多因宗教信仰因拆迁维权因司法不公因失业失地而遭遇患难逼迫的同胞,在绝望中哭泣呐喊!我们更看到发生在山东临沂壮观的一幕,数以千计的黑恶势力在围困一个无辜又无助的生死不明的盲人。这是对一个文明社会的绝妙讽刺!难道执政者不清楚临沂正在发生的事情,对中国乃至世界对当代乃至历史的深远影响?

  当一个个渺小的卑微的个体面对强权面对黑恶势力不能自保时,人们除了抗争就是逃亡。谁甘心乐意留在这块被黑恶势力挟持的土地上?谁还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满怀热情和希望呢?

  来源:http://cskun1989.blog.163.com/blog/static/12767822420111067526702/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胡星斗:蒋介石是中国现代第一伟人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第一伟人。他立德立功立言,成就超过他的老师王阳明、曾国藩。他终身写日记,反省邪念淫欲,最为光明磊落;他领导打败日寇、废除了近代以来强加给中国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他参与组建联合国,使得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奠定了中国不可动摇的大国地位;他制定了堪比美欧的第一流宪法(此宪法如今在台湾还在实行),宣布实行宪政;他抨击苏联暴政,预言其崩溃;他倡导民生、均富,甚至成为提出"中国经济学"的第一人(其著作《中国经济学说》,倡导"中国的经济学")。

  蒋介石虽为武夫,却至为尊重文人,其内阁、省市县长官多为大学者、留学生、博士,其时教授的薪水是社会平均工资的二十多倍。那时新闻自由,言论自由,虽处战时,但成为中国两千年历史上文化最繁荣时期,那时大学一流,大师辈出,群星灿烂,直追先秦百家争鸣。蒋介石亡命台湾之际,首先想到的竟然是保存中国学术文化的种子,指示要把一流的学者抢到台湾。

  蒋介石被赶到台湾后,在那岌岌可危、风雨如磐的年代,他仍然相信只有民主自由才能救中国。1950年他就开始进行民意代表、县市长直选,三十多年的民主训练后来终于结成硕果,用事实证明了中华文化并不与民主相悖离。1966年他对抗大陆的文化大革命,掀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以至于现在新儒家的中心在台湾。正如他的诗所写:"一身当世界,双手扶中华!"

  蒋介石的道路:从军政权威到宪政民主、从在大陆时的官僚国有市场经济(此经济一开始成功,有助于集中资源抗击日本,但到后来腐败不堪),到台湾时痛感官僚国有市场经济的弊端而主动转型为民营市场经济、文化上新闻自由言论自由(除个别事件、个别时期外,蒋介石基本上做到了)+复兴传统文化、建立公民社会、自由社会(1949年前,中国的民间组织、民营慈善、慈善医院多如牛毛;他废除了户籍制度、人民迁徙自由、那时中国人到世界上多数国家免签证、与美欧国家建立友好而平等、独立的关系)是中国通向现代化唯一正确的道路。

  尊重历史,重评蒋介石,重新审视未来中国的方向。

  深切悼念蒋介石!怀念蒋介石!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施卫江:老人跌倒:一个讹人的博弈?

  近年来,老人上街跌倒没人敢扶起,事件频频见闻于中国媒体,最近发生的"佛山女孩小悦悦被碾",更是将国人爱心的争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1.      中国道德的二律背反:善的高扬与缺失

  是什么原因遏抑爱心的抒发,使得国人冷漠无情,事不关己,与世无争?人们热议,众说纷纭,而评论几乎都认定国人爱心低下,这个视角折射出中国式泛道德主义倾向,以为凡是社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道德问题,而道德问题又凝聚为人性善恶,反映出儒家的套路,如此则使问题表面化、简单化。

  进而,将国民爱心低下过多地归咎于政府功能缺失,或其价值引导,则是人(人民)的主体性失落的表现,又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现代西方人常说,"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其实,华人的冷漠在中国之外也广泛存在。譬如,笔者居住的纽约法拉盛,是华人集聚区,去年在这里的闹市地段发生了的中国女留学生姚宇被奸遇害案。当时墨西哥裔凶手当街抓住姚宇,欲拖往偏僻地段施行强奸,途中姚宇不停地高声呼救,曾有两三位华裔民众在一旁驻足围观过,但随即转身离去,事后从监控录像中还看到,案发时街上匆匆而过的有多位路人(华人可能性居多),华人经营的店铺许多还在营业,却无一人愿意解救或报警,眼睁睁看着惨剧发生——其心之冷酷,并不逊色于佛山小悦悦被碾的场景——当然不能归咎于美国人主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吧。

  国人的劣根性是有着悠久的遗传史的,早已根植于集体无意识之中,对于今人来讲,不属于"新生事物".十九世纪末美国传教士明恩浦在《中国人的特性》中记载道,中国人对落水者见死不救,冷眼旁观,更有甚者的动有趁火打劫的心思;对于家人尽孝尽慈,却对旁人冷若冰霜。在鲁迅的笔下,看客是多么从容不迫和麻木不仁,鉴赏家则有的是玩赏他人痛苦的兴致。

  确切地讲,当今中国人的爱心阙如是基于执政者与民众之间持久博弈、长期磨合的结果,落实到今天具体的"老人跌倒失助"场景,则是由:政府、(欲)施助人、跌倒老人(连带家属)三方博弈的结局。人类社会是个自组织的系统,按系统论观点,社会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是在功能上联系着的,并且互为反馈交流而成牵涉于一体。如同生物的进化,社会要形成一个乐善好施、知恩报恩的良善氛围,是个渐进的过程,决非一蹴而就;反之,若社会中的全体成员作为各自交互的主客体,已经达成某种平衡态,处在了稳定性结构中,从而协同化于运用低级德性的生存智慧,则表明了经久历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      高扬善的代价:遮蔽社会正义

  今天国内传媒与网络上呼声高涨,声讨国人爱心冷漠,但若让这些声讨人士亲临其境,体验一下正义匮缺环境的严酷性,他们还会保持住在声讨时候的那种英雄主义气概吗?须知道:单纯高呼口号是廉价的,是属于愤青之举。

  当今国人普遍不愿意做好人,敢于扶起跌倒的老人,直接的主因还是慑于被讹诈,因为这样的案例已经发生过许多次了,人们目睹了不断上演的新时代版本《农夫与蛇》,大家都心领神会。讹诈案件能够成立,需要具备三项条件:缺少相关的证人,被施救老人(及其家属)图恶报,司法机关判决偏护于老人——这些全是根基于正义感的严重缺失!

  须知,中国的东半部是人口稠密地区,通常情况,在中国东部城市的大街上发生了一件冲突性事件,必定为众多过路人所瞧见,过路人想必会饶有兴致地来围观看热闹。因此,对于一场马路上的纠纷来讲,本来不应该有缺少见证人的场景,问题就在于中国的民众相当普遍地不愿意出面作证人,这恰是正义感严重缺失的症状,不能找理由说是担心遭受报复。因为出面做民间纠纷(而不是介入官民冲突!)的证人,一般是不会冒着风险的,并非如学者丁学良所说的,在中国许多出面为民办好事者都会遭遇到报复的情景。

  为着正义感,出面做证人,其道德要求,显然要比奉献爱心来得低。但是在正义感普遍匮缺的道德氛围中,作为道德评价的主体本身,即众多国人,其眼中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于是否献爱心上。

  中国某些老人之所以会以怨报德,乃出自于其一生所亲历的非正义遭遇。现今的老年人还原到他们的青壮年时期,也是曾经遭遇到种种不平等的"尊老"、"敬长"对待,时时会在心坎上打上"怨恨"的烙印,即在道德信息的储存库中储存了大量的"怨恨"信息。换言之,就是泡在人格尊卑有分、权利等级有序的传统文化酱缸中腌制,当漫长的腌制岁月历程终于渡完,挨到了老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羊与狼"角色互换,便开始以"过来人"倨傲,以"二十年媳妇熬成婆婆"的姿态来对待现今的青壮年。中国文化基因就是这样,代代相传,延绵不息。

  从事现象学社会学研究的M舍勒发现,"怨恨"正是现代市民伦理道德建构的动机缘由,也是由于"怨恨"使现代人的价值结构性位置发生了根本转换,现代社会中弥漫着"怨恨"的毒素,使得现代市民的伦理道德品味发生了扭曲。舍勒强调,人越是长期地被感受为受伤害状,从而引发了受伤害者的意志力使得情状转化,受伤害越是被感受为命运,报复感便愈是转化为怨恨。窃以为,中国式的怨恨"报复"往往是隔代的并且针对下一代的。

  一个缺乏正义的社会往往就是"潜规则"盛行,所谓潜规则,就是见不得文字、上不了台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种种人情世故,搞关系,结帮派,舞弊营私,通融迁就,乃至厚黑功夫之类都行。在社会学上讲,是一种特殊主义,讲究个人之间的交往血缘私情,否弃现代性的契约主义,是低级的德性,如见机行事,看风使舵,处事圆滑,投机取巧的城府等等,与康德的至高道义理想大相径庭,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云:"道德行为的准则应该永远同时成为普遍立法原理。"

  中国的司法办案除了依明文规则之外,还有潜规则的一套,具有浓厚的人治特征。譬如,民事法庭办案总是偏重于调解程序;又譬如,有"政法委"这个组织的存在,统管各省市公检法机关,清楚表明着司法是为着政治服务的工具性质,是"毛之于皮"的所属。

  中国潜规则政治的一个重要侧面是,对于生命活力强者的高度压制,除了直接压制,并且还要拉拢弱者一起来参与,共同压制住强者,如老弱幼对之青壮年,女人对之男女,无知无识无德无良的大老粗对之知识分子(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毛时代,现今已经淡化),而弱者往往会心甘情愿为之,因为有了"铲平主义"怨恨情愫(孙隆基语)这样的国粹传统作为群体下意识的基础,以"稳定压倒一切"为价值核心的社会主义大厦自然牢固不动摇。盖因生命活力的强者,大多是"全心全意依靠"性的指数低下者,叛逆、反抗心思颇多。反之亦然,则倍受敬仰爱戴。

  在中国,老年人方对青壮年人做出讹诈,是一种只赢不输,或者说,赢多输少的博弈格局。当今人们都看到了,在多件讹诈案中,老年人方即使输掉后,也仅仅是赔礼道歉的损失而已。老人们一旦明白了自己所享有的某种特权,于是就得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必然会利用之。凡是出现了权利大小不平等者之间冲突的场景,就会诱使特权者发挥自己所长。当然,老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功能已经退化,一般言之,侵犯的本能衰弱,作恶的动机和目的不算强烈。但是问题在于,中国的老人背后,通常都是有着家属的连带关系,牵涉着经济利益和名声与一体,人们可以看到在一些讹诈案子中,老人都是在家属的"启发"之下才提起法律诉讼的。所以,中国的司法实践偏向于老人,确切地讲,是对老人连带着其家属于一起的,总体的偏向性关照。�œ
�此,非正义性是明显的。

  老年人与青壮年人相博弈,还有一个不言而喻的"非对称",在于使用于"争吵时间"的宽裕度上。老年人都是退休在家空闲着,日常时间对于老年人而言少有价值,而青壮年人则不然,几乎都是忙碌于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所以,一旦老人与中青年人一起被拖进纠纷之中,后者为时间所累,必定损耗多多,于是或许会做出一些让步来,这样就给老人方提供了可趁之机。

  这样的"博弈论"局面,无疑为老年人(连带家属)抢得"良机",也就是希冀只赢不输,或退一步讲,赢多输少的局势。既然社会的非正义为小人行径开了绿灯,一旦出现争吵的"好兆头",就是其得利的好机遇,为此,其对策就是积极主动地挑起事端,争当"碰瓷党"角色。

  当然,人的内心多少还是有着良心和正义的德性,人的社会行为都是具有道德性的行为,因此,并非说,凡是老人都会走上"碰瓷"之路。因为内在的德性"气禀"人与人各不相同,所以,这里就有"君子"与"小人"之区别。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处,必然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邻里。小人怀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中庸》云:"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这是说,君子安心地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而德性低下之徒则会采取冒险一搏,以妄求非份之念。

  一个正义充盈的社会需要有健全的公义来支撑,为此,公众内心的正义感是必须的条件之一。然而,当今中国社会所呈现的面貌恰是差劲。

  3.      正义与善:谁更优先?

  社会正义的基点是:人人在人格和权利上都是平等对待,个人利益不应建立在牺牲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基础之上,而这恰是中国泛道德主义的盲点,在动听的话语"尊老爱幼传统美德"下行使不法事情——这样的"善"是从什么逻辑前提出发的经过怎样的推理过程?难道就为了老年人,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青壮年人就不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吗?

  现代西方主流伦理学认为,与"善"或"好"相比,正义更为基本。正义的首要性是绝对确保个体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这样的正义观是从全局出发,高屋建瓴,统筹、综合、平衡、兼顾各个殊项的"善"或"好".康德认为:"善恶概念不是先于道德法则而定义的,如果先于道德法则,那么,前者似乎就必定具有基础地位;相反,善恶概念必须在道德法则之后并通过道德法则来定义。"在法则的意义上,正义(公正)就是需要确立起人的权利和义务相平衡。从"平衡"观出发,我们可以演绎,当一个人在与老人打交道的时候,如果得知,该人的合法权利根本保障不了,那么该人怎么可以轻易地去行动,上前帮助扶起倒地的老人?这样的行事够得上"善"吗?尽管被极力鼓吹"爱"的人们指责为"冷漠".

  中国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成语。如今中国频发老人讹人事件,恰是表明了中国社会缺失了某些基本的社会正义,由此对于个人权利的直接损害,而这种缺失并非可赖以呼唤人们的"爱心"来补救的。因为正义这个大前提缺失下,爱心越多,讹诈也就越多,正义越是偏失。一方面,即使有爱心者去扶起跌倒老人,但也不能够持续多久,另一方面,口是心非的"大爱"过热,反而造就了国人虚伪盛行。

  有鉴于人性的幽暗深处,敢于直面人生的西方许多自由主义思想家都认定正义的重要性,并坚持个体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J*S*密尔把正义叫做"所有道德的主要部分,和不可比较的最神圣、最有约束力的部分",洛克认为,人的天赋权利比任何联邦所能僭越的权利都要强大。只要一个社会难以保障全体公民的权利,普遍地得以维护,或者说,只要社会不能及时有效地制裁和惩罚非正义的行为,就不仅会危及社会普遍正义要求的无条件性和权威性,而且还会削弱公民个体对正义信念及道义价值。

  西方的伦理学价值范畴系列中,"爱"、"善"、"好"与"正义"、"权利"是隶属于二种完全不同体系的价值观,西方自古以来始终在纠缠不休于这二大类型价值谁优先的问题,实际涉及的两大德性关系的问题,最终归结为神学信仰与公共理性谁优先的问题。

  我以为,现代社会推行市场经济,是市民利益交换的联合体(Gesellschaft),而不是传统社区内合群抱团的血缘共同体(Gemeinschaft)。具备市场经济活力的社会其征服自然界的生存、进而对抗外界武力入侵的能力必定大为增强,与市场经济伦理相匹配,使得本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竞争成为日常社会实践活动的中心内容,在此情景下,对待凝聚社群共同体德性的"神圣大序",如"大一统"、"国家至上"、"集体主义"、"义务论"、"动机论"、"道义目的论",以及对应的贤人政治、圣人样板等等必须予以脱魅、降价、降级,取而代之的是,应该发展起权利——责任伦理。但是作为人的终极关怀需求,人的神性,人的爱心,始终是有必要存在着。

  4.      人心拯救:宗教信抑或道德模范?

  人心冷漠同样是个顽疾。除了正义之外,当今中国的道德建设还需要"爱",但不宜高调扬善,使之过多寄托于道德理想主义,高标的道德修养而无视现实可行性只会起到负面作用。儒家亚圣孟子提到在培养理想人格上须注重方法:"勿助长",但他何曾注意到,儒家的仁学指望于理性十足的自我,寄托于"人性本善",已经在揠苗助长了。《里仁》曰:"仁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的目标可否轻易达到?

  经历过文革的人们知道,那个时代大搞"斗私批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雷锋好榜样",反而开启了人性之恶的潘朵拉盒子,当年的教训好好反省过吗?今天的人们还会见到回光返照,余音绕梁。国内媒体近日来时常会刊登"尊老"、"献爱心"的模范,人们有理由怀疑:意义何在?

  M*舍勒认为,一个社会所面临的道德趋势,在于每一个个体的道德力量的方向,而伦理学是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否则人们就不可能通过对价值和人心偏好价值的等级秩序的明察来确定他们的道德品味。只有当客观合意的爱的秩序已经得到认识,与人的意愿相关,并且由一种意愿提供给人,它才会成为规范".因而,"对人而言,所谓事物的'本质'的'核心'始终在他的情性赖以维系处。凡是远离人的情性的东西。人始终觉得'似是而非'和'不在其位'.人的实际的伦理,即他的价值取舍之法则决定着他的世界观和他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的结构和内涵,同时决定着他对事物的献身意志或主宰意志。"为此,我们对照一番上海市文明委发出的《上海市民"七不"规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调目标,看看有多大的差距呢?

  人是有缺陷的存在物,有着自持的罪性,人性总是有着向下坠落的强烈倾向性,因此人需要得救,需要超升,为此需要依靠上帝的牵引力量。但是中国人深信"英雄模范"有着"超我"的德性,单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足够了,这样就将人类自身锁闭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之内,隔绝了外界有用信息之源,即上帝之爱,闭塞了人超越自然,通向至善的道路,拒斥神明影响力的"爱"的造化。如此,还原在物理世界观上,则使得一个人文的自组织系统缺失了"负熵"的引入,系统"增熵",趋向混乱,至少是难以"减熵",使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人性提升。如今国人注意到了自身的德性真情,即是也。

  若使人类处于开放之境,则建立起与上帝的互爱从而紧密联系上人与人之间互爱。正如新托马斯主义者马里坦认为的,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中,都是作为主体与客体而确立起认识关系,这样就难保人们相互间的主体性存在,因为作为客体来认识往往置人以手段、工具的意义,而不是真正以人为本,这样的认识就有失于公正。自我的目的性只能在主体性中得到保证和实践。人活着世上,要避免被人误解,只有依靠上帝,唯有上帝才把我当做真正的主体来看待,才能理解我存在的深处,知道我的一切,上帝对他的所有拥有物主体性的深切体验,以免于自身孤独和绝望为由,来保证他的拥有物——我免于孤独和绝望,这样我就有了"爱"的来源。

  当我的主体性被充分启动后,人进入了活生生的、开放式的自为存在,成为了"爱"的给予的源泉。

  施卫江

  写于 美国纽约  2011年10月25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廖祖笙:你和艾未未一样缴纳的是赎金


  摸了极权统治屁股的艾未未,在这个险恶的时代,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但被失踪了81天,而且面临了焦国标先生所说的"1500万的政治勒索"。"因为你骂政府",所以"我们就是要把你搞臭",故而有"国家说你偷税,你就偷了"之说。这是多么恐怖的因果关系!

  BBC中文网日前有消息说,艾未未在是否支付罚款的问题上,一直面临着两难的局面,因为当局告诉他,支付罚款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而不支付罚款,又意味着抗税。艾未未说:"罚款肯定是要支付的,因为只有支付了罚款,我们才可能上诉,才可能要求行政复议。"

  我们不难看出艾未未的无奈,他所缴纳的实非税款和罚金,而是赎金,多少带有先解燃眉之急,再徐图良策的意味。我们不难想见,艾家不太可能得到所期望的复议结果。艾未未实已被当局制造成了又一个冤民,和千千万万个冤民一样,他所面对的将同样会是有冤无处申。

  艾青夫人高瑛为子鸣不平,她说她儿子只不过是站出来保护普通人的权利而已,她问道:"随随便便就把一个人变成了敌人,或者仇视的对象,这公平么?对当权者我只能送他们几个字:骇人,虚伪,邪恶。"艾青在天有灵,不知是否也要为"爱这土地爱得深沉"而垂泪。

  艾青遗孀"送他们几个字:骇人,虚伪,邪恶"又如何呢?当权者"死猪不怕滚水烫",别说是这样几个字眼,就是将全天下如潮的谴责摆在他们的面前,也无改其固有的吃相,否则这国家断不会是而今这模样。三个字或两个字就能应对种种,"治国"来得何其"经济"!

  面对"骇人,虚伪,邪恶"的当局,别说艾未未在"1500万的政治勒索"中,缴纳的是一笔巨额的赎金,就是日常缴纳的哪怕是一分钱的税款,他或也将为自己的付出感到不值。他不过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依法行使了他的公民权利而已,可当局强加给他的,是什么呢?

  1522万元,对许多人来说,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对艺术家艾未未而言,也不例外,否则也就不会有数目如此之众的国人,成为艾未未的"债主"。1522万元,原本可以用来做许多事,可对艾未未来说,目前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先赎回一家老少相对的宁静和平安。

  呜呼,好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法治国家"!就在皇城根下,以"1500万的政治勒索",向一个鄙视了极权统治的艺术家悍然催逼,其缘由竟然只是"因为你骂政府",所以"我们就是要把你搞臭",而且竟然也可以操作得这般冠冕堂皇――"国家说你偷税,你就偷了"!

  倘使"骇人,虚伪,邪恶"的当权者随便转动一下权力的魔方,就能将权力的意图轻巧转化成国家的意志,那么只能进一步说明这个国家,确已沦为一个被恶棍操弄的国家。恶棍在"1500万的政治勒索"中,要一个艺术家在短时间交出巨额赎金,顺便还不忘强暴一回国家!

  艾未未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勇毅,在这般令人发指的迫害面前,没有哭天抢地,没有以泪浣衣,而是一直在沉着应对。而这个国家,在这般漆黑的长夜之中,倘使眼角还能有泪,该也又要哭成泪人了吧?早被强暴得鲜血淋漓的"法治",是否又在废墟上衣不蔽体,嘤嘤而泣?

  纳税的意义何在?纳税的意义在于一个泱泱大国,需要有人打理公共事务,主持公平正义,建设公共设施,因其开支庞大,于是国人以纳税的形式,集体分摊这笔开支。国人在纳税时,肯定希望雇佣的是公仆,而不会希望请的是老爷,更不会希望是在花钱请谁来祸害自己。

  而艾未未一家,在过去在现在,果真看到了纳税的意义之所在吗?国人果真也都感受到了日常纳税物有所值吗?答案显见是否定的。有太多的时候,在极权统治之下挣扎前行的国人,不过是在花钱打水漂,大量税金所供养的不是真意义上的公仆,而是一个又一个的白眼狼。

  这就是"中国特色"之一。你岁岁年年纳税,但在专制的构架打破之前,你永远无法知道和掌控所纳税金的流向。当局是将税金用于整人了,还是用于政治演出了,抑或又用于为别国免债了,这在你根本无权过问。当局爱把税金怎么烧就怎么烧,你有过问或表决的权利吗?

  遭到劫持和勒索的,并不止于艾未未。在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下,国家、军警和人民,早已沦为专制魔鬼的绑架对象。这种权力的运行得不到阳光照耀和有效牵制的陈腐格局,给公权的横行不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故既可以公然倒行逆施,也能公然背叛常识、良知和人民。

  我们在为艾未未需缴纳巨额赎金感到悲从中来的同时,也不免为长期挣扎在极权统治铁蹄之下的自己,感到深深的可悲。国家恐怖主义已然风行,别的国家机器或可能锈迹斑斑,但保证极权统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国家机器,将会日夜轰轰作响,你也同样战战兢兢。

  你和艾未未一样,缴纳的是赎金。尽管缴纳得未必情愿,但你敢捂住腰包吗?在民主、自由、人权的阳光普照中国之前,你只能是这样一种憋屈的活法。你从孩子的奶粉钱中省出钱来,从十分寒碜的菜肴中抠出钱来,支付种种莫名的费用,不为别的,只为给自家买个平安。

  这就是每个"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所能拥有的活法。在夜色一刻比一刻更加浓黑面前,你不愿像艾未未一般遭受"1500万的政治勒索",或像我一样,"莫名其妙"家破人亡,你就只能是温水里的青蛙,在沉寂的夜里,为这国家长吁短叹,并为你的生不逢时而愁肠百结!

  写于2011年11月13日(廖梦君同学惨烈遇害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中学,"伟光正"与绝人之后的恶魔连袂共舞第1946天!廖祖笙居所被反动当局连续断网、断电视247天!遇害学生的尸检报告、相关照片及"破案"卷宗是"国家机密"!作家廖祖笙在国内传媒和网络的表达权被党国非法剥夺!廖祖笙夫妇的出境自由被"执法"机关非法剥夺!)

  廖祖笙目前电话:(0598)7861331 13860527331 13799156861

  廖祖笙目前住址:中国福建省泰宁县金乾水乡一栋101室

  廖祖笙邮箱:liaozusheng@gmail.com

  廖祖笙近期网站(图文版):http://stbz.medianewsonline.com/

  廖祖笙近期网站(文本版):http://lzswz.myartsonline.com/

  廖祖笙谷歌博客:http://liaozusheng.blogspot.com/

  廖祖笙博讯博客:http://blog.boxun.com/hero/liaozusheng/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秦建中:警车男擦鞋照为何刺痛公众神经?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本月8日,有网友在微博中上传了一张名为"给俺擦鞋"的图片,引起众多网友"围观"。图片内容大概为一辆悬挂福建省南平市牌照的警车停在浙江省衢州市路边,一只脚从警车伸出来,一位擦鞋妇女坐在车门口,正在低头擦鞋。(11月13日人民网)

  目前,此事件又有了最新进展,南平市公安局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表示,经初步核实确定,网友上传图片中所示警车为福建南平市浦城县人民法院车辆,不属于南平市公安机关部门的车辆,驾乘人员也不是公安民警。目前,该县人民法院正在调查此事。

  从网友发布的微博内容看,为警车男擦鞋的中年妇女是心甘情愿的,为警车内躺着的男人擦鞋时并未受到他人强迫。同时,微博也没有说将腿伸到车外让人擦鞋的警车男不给擦鞋钱,唯一让人感觉不爽的是警车男让人擦鞋的过程是对擦鞋者的人格歧视。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一幕,让公众联想了很多,所以才引发了网络热议,形成了一个不大小的网络事件。在公众看来,警车和车上躺着让他人擦鞋的人就是公权力的符号,此人躺在警车让人擦鞋不但涉嫌人格歧视,而且更显特权的跋扈。

  虽然也有网民认为,在火车站附近停车擦鞋可能是为了等待外出归来的领导,车上的人很可能是领导的司机,虽然警车是"官轿",躺在车内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个为官员抬轿的"轿夫",他能将特权耍到哪里去?

  可是,公众却从这张图片上看出,特权已经充斥于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就连一个为领导开车的司机也面对那个擦鞋的妇女耍起了特权。擦鞋妇女就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虽然警车男在官场也算弱势者,可他却十分渴望在比他还弱势的人面前享受特权的痛快。这还是中国人文化劣根性的精彩表演,在鲁迅先生笔下,阿Q被人欺侮了,他无处发泄就去欺侮小尼姑,从而达到和满足自己的心理平衡。

  前不久发生在深圳宝安区的联防队员强奸妇女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杨喜利只不过是一个被聘用的联防队员,再怎么着他也算不上是特权阶层的一员,然而,即便这样,他在欺侮起比他还比还弱势的妇女时,比高衙内调戏林娘子还要疯狂百倍。

  显然,网络热议此张图片是因为这一不雅擦鞋照再一次刺痛了公众的神经。一张小小的不雅擦鞋照竟然引起轩然大波,在有些人看来或许是小题大做,其实不然,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大大小小的特权人物和事件早已让公众的神经不堪重负,一辆警车,一只伸在车外让人擦鞋的脚就足以引发社会公众的愤怒。

  这是因为,公众明白,社会特权不仅仅是在羞辱底层民众的人格,不仅仅是伤害了底层民众的人格尊严,更重要的是,一个特权盛行的社会,不但道德与法治荡然无存,而且社会公平与正义也不复存在。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就是在这种特权横行下轮回的,如果无法有效地限制特权和特权在社会各个层面的扩张,那么,一个民族的复兴与崛起根本就无从谈起。别以为福建南平警车男的擦鞋照事小,从这张照片中透露出的信息却十分丰富,如果底层民众的劳动得不到尊重,社会底层民众为了生存已经不顾尊严,那么,所有人的人格尊严就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丧失殆尽。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钱沁:外逃,贪官及一个贫穷阳萎的中国

  ——写在柏林墙崩塌周年纪念日

  1989年11月9号,柏林墙—睹高达4米、长近160公里、竖立了整整28年的墙彻底倒塌了,德国由此完成了国家统一;共产极权统治下的无数东德民众获得了自由和解放。数以万计的东德人在这个倒塌了的,无数人冒着生命的代价才能越过的,写满了伤痛的柏林墙下尽情欢歌,歌声至今仍回响在历史的上空;而东德人终于可以跨越当年用生命为代价才可以跨越的世界上最壁垒森严的高墙,尽情地呼吸自由的空气。

  东德建立柏林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东德人民的大逃亡。其原因非常简单;二战后,东德在苏联支持下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行苏联模式的所谓"社会主义制度",而西德则在美、英、法等国支持下,遵循普世价值,建立了自由民主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这两种制度,乃天地之别,东德经济萧条,官员贪污腐败,百姓食不果腹,各种自由权利均被剥夺,民众的抱怨与不满日益加深。而西德经济繁荣,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民主,因此成了东德人民心目中的天堂。离开东德、投奔西德是东德人的愿望。

  这一事件印证了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西柏林市政厅柏林墙前掷地有声的题为:"我是柏林人"的讲演,"自由有很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建造一座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但是,为了这睹柏林墙,无数东德人付出了代价甚至献出了无辜的宝贵的生命,实践着:"不自由,勿宁死"的勇敢选择。

  这使我们想到,中国的逃港潮也曾一浪接一浪,在大陆和香港接壤的深圳成为中国的"柏林墙",无数人冒着生命的危险,不顾边防明枪示警,前往香港,而第二天,深圳湾的海面上漂浮起无数尸体。中国,如今号称GDP世界第二,奢侈品购买力世界第一,然而,连国内本有的富豪都保不住,无数精英和富豪在腰包鼓鼓囊囊了钱袋之后,选择的是移民国外。一项统计调查显示,资产超过1000万的中国富豪有46%正在考虑移民,居住到中国以外的发达国家,另有14%正在办理移民各项手续,还有三分之一受访者称已经在可提供投资移民的国家投资,继续着大逃亡。与此同时,国内大量贪官外逃已经形成中国社会独一无二的风景线。资料显示,目前藏身在世界各角落的中国外逃贪官约计500余人,涉案金额达700亿元人民币。中国贪官的出逃除了东窗�º
�发后,临时决定的以外,都会事先经过一翻详尽的设计巧妙安排,包括转移资产——准备护照——猛捞一笔--辞职/不辞而别——藏匿寓所——获得身份,同样是逃,一种是富人合法的逃,另一种是贪官非法的逃,但二者却也有着惊人相似,就是逃往国外,唯一不同的是前者卑鄙猥亵,贪赃枉法,后者正大光明,自遂其愿。目前国内一方面是天宫一号升空,迭迭不休大赞国际宇航事业的突飞猛进,另一方面是官民冲突,群体事件增多达每年10万起,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多少实际改善,当劳民伤财与不断在利比亚问题上,和国内陈光诚等问题国际化和外交上频频出丑。当一个大量贪官外逃的国家,一个在国际上空虚贫乏的阳萎的中共和国内贫穷的人民的凌厉攻势与高GDP,卓越的宇航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神话也似乎吞
吞吐吐一般不堪一击,逊色了几分吧?

  历史告诉未来,无论中共如何地不情愿,如何地一厢情愿。历史的车轮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中共如何地阻拦,人民向往自由民主的意志和信念的不屈意志是无法用任何形式来阻挡的,尽管付出的代价或许是如此悲壮,当民主和自由与时代的潮流以一种形式相互碰撞的时候,一厢情愿也枉然。另一方面,先哲有言,"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贪腐",中国目前的一党专制独裁制度如果不根本改变,就无法根本杜绝官员贪腐的问题,无论哪个国家都一样,体制和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才是治标又治本的根本解决办法。

  钱沁于2011年柏林墙崩塌纪念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周斌: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请记住,所有通往天国的梦想,最后都会把我们领向奴役之路。免费的午餐,是以放弃应有的权利换来的,那不值得。只要把横征暴敛的钱还给我们,我们会做的更好。

  请相信,没有他们,我们会过的更好。

  写时评非我所长,然而,因为18条幼小的生命加上两个成年人的生命,让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你必须得做点什么,好过什么都不做。

  但是,这不意味着我支持我的两位同仁及朋友邓飞和陈朝华发起的捐赠安全校车活动,我敬重他们的良好愿望以及高贵的品格,但是却遗憾,他们可能正在离美好的愿望越来越远。

  我记得,小的时候,上初中,是20多人挤在一辆拖拉机(后来是三轮车)上,去上学,那时候我没有抱怨,因为并不知道,原来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很多是做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的,他们的儿童,午餐可能是政府免费供给的。这些我要很多年后才知道。

  当我知道这些时,那些拖拉机,三轮车已经几近消失,中国政府的税收已经多年增幅在GDP增长的三倍以上,今年更是超过了10万亿,它已经是全世界最有钱、最财大气粗的政府了。

  但是,仍然有64个孩子,挤在一辆核定承载9人的面包车里,最后撞上了货车,20条生命溘然而逝。

  从汶川到玉树、从免费午餐到免费校车。我突然开始厌倦了这一切,因为我知道,所谓的慈善不会让我们的世界有任何变化,所以,我很心痛地批评我曾经的战友们,你们所做的一切,都会成为他们脸上的脂粉。你们每多捐赠一辆校车,都可能是给公仆们的屁股底下添了一辆奥迪。

  我知道这样说不公平,但是请听我说完。

  要知道,你向政府要求的越多,它越有足够的理由,把手伸进我们口袋里,掏走你仅剩的养家糊口的口粮。1949年时,他们就是这样许诺的,把你们的财产都交给我吧,我保证你们世世代代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结果,不到二十年,就死了几千万了。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

  现在两三代人的努力,去购买一套商品房,不就是为了赎回那些原本属于我们的财产吗?土地从私有变成了公有,然后公有的土地拍卖了,让私人再去赎回来,我们正在用两三代人的牺牲,去纠正六十二年前集体犯下的那个错误(或者说,去还当时被忽悠而欠下的债)。

  可现在又走回头路了。政府都有钱成这样了,公款消费一年随便几千亿了,政府官员的标准座驾都是奥迪A6了,县政府的办公楼豪华程度都赛过白宫了,却还是让孩子64个挤在一辆车里上学,你还能指望什么?

  你还指望政府做这个做那个?你以为160亿免费午餐是他们出的钱?你以为他们是从自己大吃大喝中省下这160亿?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会想尽办法,向你我、向所有人征收1600亿,包括向湖里抗税的那些人多加一份"机头税",然后把其中一个零头扔给那些挨饿的孩子。这个结局不会有任何意外,在一个没有公共财政的国度里,国家施舍给百姓的一点点福利,都是以百姓十倍百倍的付出为代价的,必然是这样的结果,免费午餐如是、保障房如是、公费医疗如是……

  因为你们要求:政府要办这事办那事,显得它对我们是多么重要,一刻也离不开它,所以,它就自动代表了我们。

  那个前驻法国大使赵进军说,作为大使,代表国家,我要坐头等舱。按照这样的操蛋逻辑,他们应该代表国家、嫖价格最高的娼妓、喝价格最高的茅台、包价格最高的二奶……要不多丢国家的脸面啊。

  为何这些人会说出这种反常识的话?主要的责任在于民众,因为你们太纵容他们了,因为你们太依赖他们了,你们认为,政府如此重要,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政府,比如免费午餐,比如免费校车。你越是要求多,他越有理由让你为了他的面子牺牲、所以,他们宁愿花上万亿来搞四大会(奥运、世博、亚运、大运),因为他对你如此重要,离开他你寸步难行,所以他的胡作非为你都得忍受。

  这不是自找的吗?

  你一边骂着它无耻浪费,一边却紧紧抱着他的大腿,让他从指缝间漏点面包渣给你,然后山呼万岁?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想要获得免费的午餐时,你必然会为此付出更多代价。

  请记住,所有通往天国的梦想,最后都会把我们领向奴役之路。免费的午餐,是以放弃应有的权利换来的,那不值得。

  你所该做的,是告诉政府,我们不需要你,不需要你的免费午餐,不需要你的免费校车、不需要你的所谓免费医疗、没有你,我们自己会做的更好,会活得更好,前提是,请你把那些以"为人民服务"的名义,横征暴敛的钱还回来,哪怕是一部分。

  没有他们,我们会过的更好。

  来源: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17/xMMDY5XzM4MDYxMA.html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信力建:凭什么要限制富人移民

  前言:前段时间参加了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录制,讨论富人们移民潮的话题,昨晚凤凰卫视已播出(今天中午13::00还会重播),但我提出的大部分观点并没有播出来(比较河蟹?),现将我关于此问题的基本观点整理一下,以飨网友。

  凭什么要限制富人移民

  近日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有50万人投资资产超过千万,投资移民意愿强烈。近60%接受调研的千万富翁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富人们的移民潮,引发了广泛热议,有专家甚至提出限制富人移民。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向欧洲移民。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经历过了两次移民潮。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移民的主要是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第二次是九十年代,那时,移民主要是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这些人大多朝东南亚地区发展,后来都淘到金,成为华侨。而在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广东还爆发十万人逃港潮,相对于今天所谓的"移民潮",当年的逃港潮是非常艰苦和辛酸的,几乎是九死一生。

  在全球化的时代,移民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首先是凸显国民对国家的一种基本态度,也是国家发展到一定时期矛盾的产物。在中国大陆之前,中国台湾和新加坡、韩国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精英外流的移民潮,但是,后来通过"人才流转"反而又大为获益。比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学的高潮时期,只有20%的留学生学成返台。也有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台湾为澳大利亚贡献移民达9万人,其中知识型人才呈上升趋势。但相对的,台商通过各种形式游走他乡谋生创业,可以说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外经商的台胞对此是功不可没的。台商的经商信用、品质更赢得了世界的认可,截止目前,台湾已经有约124个国家和地区对其免签或落地免签,台湾人行走世界是畅通无阻的。

  并且,当"移民潮"兴起的时候,海外地区入境就业或经商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根据人保部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9年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2.3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8.6万人。据调查目前在京就业的外国人,主要来自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在上海工作的外国人来自130多个国家,其中日本占28.6%、美国占 12.3%、韩国占8.9%;在广州工作的外国人来自108个国家,日本、印度、韩国、美国居前四,其中来自日本的占29%.肤色各异的"洋打工",已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此,移民潮兴起不需要过于小题大做,更不应该以爱国与否作为衡量移民者的道德标准。

  有专家甚至声称,富人们的钱是国家的,人可以走钱要留下来。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第一,从来只有勤劳致富,何来靠执政方赏赐或者政策致富?与其说政策使人致富,不如说开放的市场使人致富。因为对市场越少干预的政策,才会使财富自由流转,不断涌现。第二,中国人什么时候有属于自己的财富?中国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有属于自己的房子、钱财吗?法律有起到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利不受侵犯的作用吗?再说,两万亿不是都在美国吗?中国的财富早就放到国外了!

  而更应引起社会关注的是,富人们为什么纷纷出走的背后因素。如叶檀所分析的,移民潮汹涌的三大主要理由分别是,方便子女教育占58%的比例,保障财富安全占比43%,为未来养老做准备为32%,其他分别为方便海外投资业务发展(占比16%)、便于国外旅游(7%)、可以多生子女与税率较低(各占6%)。这说明中国的高净值人士不满意国内教育环境、担心财产不安全、担心未来无法养老三大制度性折价。

  当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5,这意味着中国的贫富悬殊已达危险阶段。那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若移民海外,不带动后富,贫富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矛盾多发期和凸显期,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社会公平遭遇挑战,社会陷入了"越维越不稳"的境地,社会风险也随之进一步加大。不断发生的矿难,恶性拆迁事件,校园血案,毒奶粉,毒疫苗,泡沫化的楼市,难以根治的腐败……都在吞噬着社会的凝聚力和政府的公信力,社会各阶层难以达成一致共识,已经出现分裂态势。

  而中国社会流行的"公考热"与"投机热",流露出的是中国人对权力和金钱的膜拜。当局一再宣传的主流价值,并未获得普遍认同,且面临边缘化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处在价值真空状态,新的价值体系并未建立起来,同时,传统的优秀价值正被遗弃。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始终以GDP为主轴,以至于当前众多地方政府仍然将其奉为圭臬,科学发展遭遇掣肘,面临考验。

  社会的不安全感、群体对钱权的狂热追逐以及教育体制的严重失败,导致了许多有思想有能力的精英对国内的动荡状态充满担忧。不断高企的房价、不减反增的税收加重、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官商勾结敛财的现实,也让精英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让自身的财产、家人的生活更为安稳和富足。他们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会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利益,移民无疑是最佳选择。

  其实对于富人来说,担心信息不够开放和真实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富人们和老百姓一样总是"不明真相群体",中国仅仅是在国土面积上大,但是实际上比清朝的闭关锁国开放不了多少。法律不是富人们的挡箭牌,律师又不能够为自己争取权益,资本在制度不健全或者说权力干预太甚的情况下,是不安全的,拥有了资本没有了安全感,富人们都成了弱势群体,与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一样焦虑不安。21世纪是拼信息的时代,我们却还在"拼爹",这是相当滑稽的。

  针对这四大制度性折价,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比如健全法律,确保司法公正,不仅是经济还要在制度上、观念上与国际接轨,建立法治国家。政府不能长官意志,不能太强势,要遵循商业规律,不要介入太多,要让财富资本自由地充分地流动。要让国民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感,像中国现在拆迁不讲法,楼龄还只能是70年,国外早就土地私有化了。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尽早实现双重国籍、尽量简化签证手续,不要逼迫自己的国民在祖国和外国之间艰难选择而给自己留下尴尬,给国民自由是国家自信的体现。

  另一方面,中国也不应总把眼光停留在本国的"人才"上,还应该想方设法吸引国外的真正人才,特别是资本家、教育家、传媒大头和专业管理人才,只有让世界各国的资本、教育和信息的人才为我所用,中国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如果中国仍旧不做任何改变的话,这种趋势还会愈演愈烈。但我并不认为这值得悲观,反而政府应该鼓励所有国民有条件的、没条件要创造条件出国,中国如此众多的人口,本身的资源已远远无法满足,让国民走出去,腾出空间给无法出国的国民,双管齐下,占领全世界。比如菲佣,菲律宾政府是鼓励他们学有所成,再输出到其他国家打工,带回资本回国发展,推动本国经济,这有什么不好呢?那些仇富的人更应该支持富人出国,因为富人走了,就没有人跟穷人争资源、争北大清华、争就业机会,那么富人移民潮对他们又有什么损失呢?

  来源: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67797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叶檀:三大折价逼出移民潮

  财新传媒10月10日举办"公权力与民营企业家财产权利保护"研讨会,著名律师陈有西指出,财产与人身安全的不确定性,使很多民营企业家纷纷移民海外。

  该论点可以得到另一份研究报告的佐证。今年4月,招商银行联合贝恩资本发布了《2011私人财富报告》,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超高净值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

  移民潮汹涌的三大主要理由分别是,方便子女教育占58%的比例,保障财富安全占比43%,为未来养老做准备为32%,其他分别为方便海外投资业务发展(占比16%)、便于国外旅游(7%)、可以多生子女与税率较低(各占6%)。倒推回去,说明中国的高净值人士不满意国内教育环境、担心财产不安全、担心未来无法养老―――中国移民潮反映了中国三大制度性折价。

  教育折价是僵化教育体制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基础教育国内尚存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希望,在高等教育领域满盘尽墨,中国高校成为行政体制、关系寻租的顽固堡垒―――行政意志凌驾于教育规律之上,教授让位于校长、院长、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院士评选、国家项目遴选成为关系圈与公关能力的较量。中国一流的研究人员如国际知名的生物学家北大饶毅在院士评选第一轮就被刷下,中国发现治疗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屠呦呦,日前被美国授予仅次于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同样因人际纠纷与院士绝缘。

  希望发挥子女天性、希望在未来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的家长们,最好的办法是将子女送到欧美等国进行深造,工作数年后被光荣引进回国。我们需要能结合东西方文化之长的精英,悲哀的是,目前的教育土壤无法培育出这样的精英,只能通过中国粗加工、国外深造而后引进的方式,制造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符合市场要义的人才。

  财产不安全是中国富裕阶层头顶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中国产权体制匮乏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投射。中国的富裕阶层或者无法洗刷转型时期的原罪,同时被历史上革财富之命的心理暗示所震慑,担心中国无法形成现代的产权体制,纷纷出国。

  不仅企业主,包括官员在内的隐性高净值人群,以制度漏洞作为寻租来源的体制内人士,一旦获得财富,同样感受到制度折价对财富的损耗,中国官场特有的配偶携子女移民、一人当官的"裸官现象"蔚为大观。以至于政府不得不专门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规范。201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连既得利益者、连寻租者都不相信制度的保障力量,借助于移民实现财富保全,财产制度弊端尽现于此。

  一个个案例让财富拥有者惶惶不可终日。山西驱逐炒煤团,一些企业家以"参与黑社会"为名,旗下财产被公安机关非法没收,河南老板杨金德遭遇刑讯逼供。甚至委内瑞拉等国采用黄金矿业国有化,都让中国企业主兔死狐悲。官员自杀成风,10月6日下午,绍兴市计生委主任叶锦茹因"抑郁"跳楼自杀,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有13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自杀。2010年官员自杀事件更是不断,公开报道的起码有8起以上。缺乏独立而公正的法律必然让所有人缺乏安全感,普通人可以"躲猫猫"而死,官员也可以"抑郁"而亡。

  养老折价举世皆同,在基本养老体制不发达国家,普通人养老忧患更甚于高净值人群。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在发达国家养老可以保持体面生活,可以享受清洁的水与空气,可以少吃含化工品的食物。这是所谓的自然环境溢价。

  国外有教育溢价、物权制度溢价与环境溢价,中国则对应有三大折价,折价越多,国人移民的心情也就越迫切。中国存在工作机会溢价,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移民以国外身份在国内�钱,坐拥工作机会与制度保障双重红利。拥有庞大的市场,无数的工作机会,却无法形成完善的保障体制,公平的发展机会,无法形成智慧、文化与财富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的悲哀,独立的法律与公平的市场从未能内化为基本制度。

  从上世纪60年代关闭国门到国门初开,中国曾有三拨移民潮。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有两拨移民潮,现在处于第三拨高峰期。

  第一拨移民潮是人身不安全与饥荒倒逼的结果,人们陷于运动的恐惧中无法自拔,可以视为对既往体制的拒绝;第二拨移民潮是对西方高等教育、工作机会追逐的结果;第三拨移民潮是在认可国内工作机会的前提下,追逐财富安全、体面生活的结果。当然,移民国外未必有尊严,却有思想、迁徙等各方面的自由。

  移民并不可怕,我国台湾地区发展时同样经历过移民潮,当台湾富裕后很多人回乡奋斗,印度、韩国移民潮不在中国之下,对社会发展没有造成根本损伤。留学、到国外无需恐惧,让人恐惧的是绝大多数人的集体移民倾向,是精英阶层的集体大逃亡,是裸官现象的蔓延,是背后所折射出的财富与制度的巨大裂痕。

  每个理智、热情的人,都会为国家、为文化感到骄傲,都会为后代的生存环境改善而奋斗,当越来越多的人甚至超过半数的高收入者只能在他国身份保护下捍卫自身的安全感时,只能说明,基本制度缺失已经动摇了学术自由、财富公平、物权独立的根基。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信力建:凭什么要限制富人移民

  前言:前段时间参加了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录制,讨论富人们移民潮的话题,昨晚凤凰卫视已播出(今天中午13::00还会重播),但我提出的大部分观点并没有播出来(比较河蟹?),现将我关于此问题的基本观点整理一下,以飨网友。

  凭什么要限制富人移民

  近日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有50万人投资资产超过千万,投资移民意愿强烈。近60%接受调研的千万富翁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富人们的移民潮,引发了广泛热议,有专家甚至提出限制富人移民。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向欧洲移民。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经历过了两次移民潮。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移民的主要是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第二次是九十年代,那时,移民主要是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这些人大多朝东南亚地区发展,后来都淘到金,成为华侨。而在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广东还爆发十万人逃港潮,相对于今天所谓的"移民潮",当年的逃港潮是非常艰苦和辛酸的,几乎是九死一生。

  在全球化的时代,移民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首先是凸显国民对国家的一种基本态度,也是国家发展到一定时期矛盾的产物。在中国大陆之前,中国台湾和新加坡、韩国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精英外流的移民潮,但是,后来通过"人才流转"反而又大为获益。比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学的高潮时期,只有20%的留学生学成返台。也有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台湾为澳大利亚贡献移民达9万人,其中知识型人才呈上升趋势。但相对的,台商通过各种形式游走他乡谋生创业,可以说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外经商的台胞对此是功不可没的。台商的经商信用、品质更赢得了世界的认可,截止目前,台湾已经有约124个国家和地区对其免签或落地免签,台湾人行走世界是畅通无阻的。

  并且,当"移民潮"兴起的时候,海外地区入境就业或经商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根据人保部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9年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2.3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8.6万人。据调查目前在京就业的外国人,主要来自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在上海工作的外国人来自130多个国家,其中日本占28.6%、美国占 12.3%、韩国占8.9%;在广州工作的外国人来自108个国家,日本、印度、韩国、美国居前四,其中来自日本的占29%.肤色各异的"洋打工",已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此,移民潮兴起不需要过于小题大做,更不应该以爱国与否作为衡量移民者的道德标准。

  有专家甚至声称,富人们的钱是国家的,人可以走钱要留下来。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第一,从来只有勤劳致富,何来靠执政方赏赐或者政策致富?与其说政策使人致富,不如说开放的市场使人致富。因为对市场越少干预的政策,才会使财富自由流转,不断涌现。第二,中国人什么时候有属于自己的财富?中国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有属于自己的房子、钱财吗?法律有起到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利不受侵犯的作用吗?再说,两万亿不是都在美国吗?中国的财富早就放到国外了!

  而更应引起社会关注的是,富人们为什么纷纷出走的背后因素。如叶檀所分析的,移民潮汹涌的三大主要理由分别是,方便子女教育占58%的比例,保障财富安全占比43%,为未来养老做准备为32%,其他分别为方便海外投资业务发展(占比16%)、便于国外旅游(7%)、可以多生子女与税率较低(各占6%)。这说明中国的高净值人士不满意国内教育环境、担心财产不安全、担心未来无法养老三大制度性折价。

  当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5,这意味着中国的贫富悬殊已达危险阶段。那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若移民海外,不带动后富,贫富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矛盾多发期和凸显期,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社会公平遭遇挑战,社会陷入了"越维越不稳"的境地,社会风险也随之进一步加大。不断发生的矿难,恶性拆迁事件,校园血案,毒奶粉,毒疫苗,泡沫化的楼市,难以根治的腐败……都在吞噬着社会的凝聚力和政府的公信力,社会各阶层难以达成一致共识,已经出现分裂态势。

  而中国社会流行的"公考热"与"投机热",流露出的是中国人对权力和金钱的膜拜。当局一再宣传的主流价值,并未获得普遍认同,且面临边缘化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处在价值真空状态,新的价值体系并未建立起来,同时,传统的优秀价值正被遗弃。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始终以GDP为主轴,以至于当前众多地方政府仍然将其奉为圭臬,科学发展遭遇掣肘,面临考验。

  社会的不安全感、群体对钱权的狂热追逐以及教育体制的严重失败,导致了许多有思想有能力的精英对国内的动荡状态充满担忧。不断高企的房价、不减反增的税收加重、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官商勾结敛财的现实,也让精英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让自身的财产、家人的生活更为安稳和富足。他们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会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利益,移民无疑是最佳选择。

  其实对于富人来说,担心信息不够开放和真实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富人们和老百姓一样总是"不明真相群体",中国仅仅是在国土面积上大,但是实际上比清朝的闭关锁国开放不了多少。法律不是富人们的挡箭牌,律师又不能够为自己争取权益,资本在制度不健全或者说权力干预太甚的情况下,是不安全的,拥有了资本没有了安全感,富人们都成了弱势群体,与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一样焦虑不安。21世纪是拼信息的时代,我们却还在"拼爹",这是相当滑稽的。

  针对这四大制度性折价,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比如健全法律,确保司法公正,不仅是经济还要在制度上、观念上与国际接轨,建立法治国家。政府不能长官意志,不能太强势,要遵循商业规律,不要介入太多,要让财富资本自由地充分地流动。要让国民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感,像中国现在拆迁不讲法,楼龄还只能是70年,国外早就土地私有化了。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尽早实现双重国籍、尽量简化签证手续,不要逼迫自己的国民在祖国和外国之间艰难选择而给自己留下尴尬,给国民自由是国家自信的体现。

  另一方面,中国也不应总把眼光停留在本国的"人才"上,还应该想方设法吸引国外的真正人才,特别是资本家、教育家、传媒大头和专业管理人才,只有让世界各国的资本、教育和信息的人才为我所用,中国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如果中国仍旧不做任何改变的话,这种趋势还会愈演愈烈。但我并不认为这值得悲观,反而政府应该鼓励所有国民有条件的、没条件要创造条件出国,中国如此众多的人口,本身的资源已远远无法满足,让国民走出去,腾出空间给无法出国的国民,双管齐下,占领全世界。比如菲佣,菲律宾政府是鼓励他们学有所成,再输出到其他国家打工,带回资本回国发展,推动本国经济,这有什么不好呢?那些仇富的人更应该支持富人出国,因为富人走了,就没有人跟穷人争资源、争北大清华、争就业机会,那么富人移民潮对他们又有什么损失呢?

  来源: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67797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