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星期四

张玲:校长撑腰体撑起的是道德和良知

  当天涯论坛网友"爱步小蜜糖" 把甜到腻、腻到呕的"蜜糖体"带到网络众生面前时,当"红楼梦中人"选手闵春晓用"这会子"、"那些人儿"的"红楼体"雷翻众生时,当韩寒与诗人们在博客上大打口水战衍生"梨花体"时……我们不得不惊叹,网络大爆炸时代,总有一种"体"能将你撂倒,而如今,继佛山女童小悦悦被碾案之后,能将众"路人"撂倒的恐怕非华丽丽的"校长撑腰体"不可了!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的这一言论在彭宇案一次次被重提,人们抨击彭宇案成为压垮人们道德底线的最后一根稻草的今天,在佛山女童被碾,18个路人麻木绕过的今天,突然炸开,刺痛着每一个"路人"的神经,灼烧着每一个"打酱油人"那点仅存的道德和良知。

  正当人们在为小悦悦流泪伤心时,正当大家在谴责那18个麻木路人时,正当"砖家"们在反思与自我反思时,就像在漫天的阴霾中忽一缕阳光乍现,悦悦父母的心声,放大了光明向上的善意力量。他们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那两辆罪恶车子的轮胎下,也不仅仅停留在那18个路人事不关己地绕过这一惨剧上,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他们听到了那么多关爱的声音,得到那么多关爱的善行,于是,他们收起恨意,开始关爱、理解与原谅,作为"路人",作为看客,我们是否更加应该看到这些善意的社会力量,并把它高高"顶"起。

  "校长撑腰体"为什么会像大爆炸一样震撼着一个又一个人?事实上,并不是"校长撑腰体"有多么强大,而是大家的道德和良知被唤醒。继一例又一例"彭宇案"发生之后,"路人"开始警惕,开始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麻木去坦然面对身边人的遭遇和苦难,开始把道德搁浅,让良心休眠。可我们是不是忘记了,这个社会虽然有"彭宇案"的存在,但是更有杭州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啊,还有南通扶助摔倒老人被冤但无悔的大巴司机殷红彬,不还有合肥让老婆婆搭"顺风车"出事后四次主动担责的农妇刘士圣与出手力救悦悦的陈贤妹吗……

  这么多善行善举,怎就抵不过一个"彭宇案"呢?看客们,路人们,打酱油的童鞋们,咱是不是过于"警惕"了?咱至于为了那桩臭名昭著的"彭宇案"舍弃咱做人的道德,舍弃咱做人的良知吗?诚然,在这么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道德与爱怎样才能坦然付出并不因为善行的出现而不成为一个令人窒息的问题,要想解读这样的道德良知密码,有时需要的可能并不仅仅是道德谴责。

  我们一遍遍地谴责彭宇案中的南京法官与徐老太太,我们一遍遍地唾骂十八路人与货车司机,我们甚至像打了鸡血似的以匡正气的名义去品咂别人的痛苦,我们胸怀戾气地挥舞着道德大棒用语言与精神的暴力去辱骂与追击那些不幸身陷其案的"路人"。可我们似乎忘记了,彭宇身后还有那么多正义声援的身影,这些身影是不是被我们不知不觉过滤掉了,我们也似乎忘记了陈贤妹那句"总要有人去帮助"所带来的温暖,这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高尚得不能再高尚的话,是不是也在谴责、抱怨与辱骂的戾气下逐渐变成了最微弱的声音?

  如今,北大"校长撑腰体"适时出现,狠狠地撞了一下我们这些"路人"的腰,把休眠的道德与良知撞醒,像通往良知、通往道德的阶梯,给了我们要下的台阶。顺着这道德与良知的台阶走下去,让社会充满爱,让你我充满爱!

  来源:万家热线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谢勇:小悦悦惨剧——公共恐惧症制造道德盲区

  两次碾压,18个路人匆匆走过,直到某位拾荒老妇出现才施以援手。被摄像头记录下来的一幕,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断刺痛着公众之心。在连续出现老人倒地困境、动车事故中公权力漠视生命事件之后,关于中国社会道德伦理危机的话题可以说再掀高潮,学者们所谓的社会溃败,也正又一次被证实。

  可是,事情似乎存在吊诡一面,看看微博上的讨伐声浪,看看"如果我在现场会如何如何"的自我标榜,甚至看看那被媒体找到的18个路人,有采访者居然也表示,确实是没看见,如果看见了一定会施救云云,不由让我们怀疑媒体的道德危机论是不是对社会症结的精准判断。也许,这是个并不缺乏道德热情的社会,甚至,是一个对道德有些过分热情的社会:之所以说过分热情,是因为一旦有事件发生,无论是公域还是私域,无论是小民生活还是国际关系,道德始终是我们喜欢拿来度量的标准,道德沦丧这一判断,似乎是一个万能标签,正被贴到各种事件上面。而谴责那十八个路人,也成为证明贴标签者政治正确的最有效途径,无论是微博上立足于围观改变中国的网民,还是媒体精英,甚至地方大员,都无比正确地加入讨伐的队列,"谴è
��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的讨论轰轰烈烈地展开,救济机制、奖惩机制进入地方法规之日可期。

  在讨伐十八路人风浪中,亦有不同声音,有网友提出,如果小悦悦事件发生在美国,在那个社会里,首先会追究父母的责任,随后会通缉逃逸的司机,谴责路人等,是随后之事,批评那18个路人,是无用之事。可随后却有相左例证:无论是德国还是意大利,见死不救均会入罪。

  可是,不妨追问下去,即便法规完善了,即便是见死不救入罪,即便《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父母的法律责任,这些是否能保证最大限度避免小悦悦事件的再次出现?实际上,面对这一问题,如果真诚的话,可能都不会轻易说出"是"。因为我们都清楚,目前这些讨论的,都难言命中了问题的靶心,难言是对症下药。可对不准靶心,又如何对症下药?

  那么,如何对准靶心、对症下药?

  谈法律?在一个法治尚不健全的国家里,用法律规范来避免悲剧的发生,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那么,提高道德水准?谈这一路径需要一个常识,那就是,培养公序良俗,需要丰饶的社会文化土壤,需要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规则。也就是说,要先形成稳定社会,才能谈得上其他。可是,看看我们今天,看看佛山那个五金城,那些从各地来到佛山谋生的民众,他们究竟有多少在这块土地上拥有稳定的有预期的生活?在他们脱离开乡土社会,也脱离开传统乡土社会的伦理,来到一个陌生之地,是否拥有一个全新的有未来的社会形态,并培育出与之适应的公序良俗以及个人的公民品德?从这个角度审视,不难发现,这些需要整套的系统工程,而一切在现实中仅是开端,怎样走向,尚还莫衷一是,继续前行又阻力重重,这个时候,要求能开花结果,实在是件奢侈的事情。

  在我看来,小悦悦事件指向的,既是民众的道德匮乏、社会的法治缺失,更是弥漫在整个社会的中国式冷漠,这一中国式冷漠,固然有民众的道德因素,却更多更直接地和整个社会的公共恐惧症相关。

  所谓公共恐惧症,是在脱离私人空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而成的人的扭曲、变形状态,由于扭曲,人人皆有的四端良善之心、是非善恶恻隐羞耻,瞬间被屏蔽,被消失。正如有评论所言,公共恐惧症来自"我们不存在"这一严酷现实。如果人的存在、存在有何权利与义务,都必须得到某系统的认可,如果每一个正常人的判断常识,依据自然法而来的道德伦理都被这种国家的泛滥道德倾向掩埋。如果一个公民,因为维权,被安上个罪名就遭受非法囚禁,甚至探视都有风险,正常伦理又怎样确立并滋润社会?

  所以,让小悦悦事件不再发生,最紧要之处,在于救治国人的公共恐惧症,在于整个社会特别是公权力反省,是什么力量让社会道德不彰、人心失衡,是什么让本有道德热情的民众一进入公共空间就体会到恐惧,并让这种恐惧一步步吞噬了灵魂。如果一方面让全民讨论,另一方面却在加重这种恐惧,如此分裂下去,公共道德依然画饼充饥不论,社会往更深处沦落,却更为现实。

  无论如何,救救孩子。

  来源:时代周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2011年10月18日星期二

施卫江:恐怖主义猖獗的伦理学反省

  ——"九一一"事件十周年祭

  当今世界,跨国境恐怖袭击活动十分活跃,其中最为猖狂、疯狂、残酷和血腥的莫过于由穆斯林宗教狂热分子主导的各组织所实施①。尽管这些恐怖组织和人员经受国际反恐力量的长期沉重打击,但它们还是如同苍蝇、蚊子、蟑螂、耗子般地顽强生存着,不断繁衍出子孙后代来,时时威胁世界的和平和安全,要彻底灭绝它们似乎遥无止境。究其原因,众说纷纭,在我看来,现代伦理学的种种缺陷是重要的一环,正是在不同宗教文明的国际政治较量中,道德制约因素的先天不足,导致了对恐怖主义活动的约束失效。以下为我罗列的各因素。

  (一) 领地权属匮乏

  穆斯林极端分子所从事的恐怖活动,从攻击目标地点上区分,可分穆斯林世界本土与西方自由世界(包括以色列)两大部分,而发生在后者对于世界文明的撞击尤为显著,因为后者,也仅仅唯有后者才是文明高度发达之地。恐怖袭击之所以频频得手,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得不花费很大开支和人力去对付恐怖活动,在某种视角上说,恰因"家贼难防"。以纽约"九?一一"、马德里"三?一一"、伦敦"七?七"等事件大案为例,执行恐怖攻击的穆斯林分子,大多数是定居在美国、欧洲的本地出生者,或是绿卡持有者,或是持有各种有效合法留居者,因为有了"合法"身份的掩护,为实施恐怖活动大大提供了便利。"九一一"之后,美国和欧洲土生土长的恐怖嫌疑人频频出现,恐怖分子"本土化"成为西方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

  美国FBI ,CIA调查的资料表明:九一一袭击的实施者们在美国境内时都曾出现过违反移民法律的事情,但他们却能不费周折地多次自由出入美国,并在事件之前在美国已经从事过了违法事情,也就是说,美国移民局、国土安全局执行非常宽松的"请客"政策,其价值支撑的是,将美国人和欧洲人所拥有的"领地"权属性的遮蔽了起来。

  去年,就在"911"恐怖袭击事件9周年之际,有一美国政府研究机构称,白宫在"消灭土生土长的美国恐怖分子"的工作中表现差劲,以致造成很多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年轻人最终投入了恐怖组织的怀抱。譬如,2008年,一群在美国长大的索马里裔青年人,不远万里前往索马里去"寻根",并且最终成为了当地激进的武装组织成员。

  人们不禁要问:同一家庭中的成员,怎么成为了家贼?答曰:异梦酣同床,家贼不觉耻,本非同根生,相残不觉狠。西方社会高度文明,主人敞开胸怀,迎接四方来客,可是这个加入了新来客的重组家庭中,多种族的凝聚力并不存在。身处西方社会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穆斯林成为了极端分子,频繁发起自杀恐怖袭击,显然是在忿恨的观念激励下作出的最高冲动形式,必定是出于对西方社会的极度不满。诱因之一,西方籍的穆斯林人士大多未能融入西方社会主流之中,他们尽管或许是第二、第三代移民,土生土长于斯,但天性禀赋定了型,终究未能归化入流,绝大多数的人士还是处于社会的边缘和底层拼搏,无法赢得主流社会的敬意,感到自己被整个社会所"冷眼,排挤,漠视,歧视,不公",如此心境,恰为穆斯林激进组织所看好,臭
味相投者即被招募入伍。

  转换场景,反观阿拉伯穆斯林恐怖分子敢于走出自己的国家,去大肆袭击西方国家民众和民用设施,究其原因之一,是美国军队驻扎在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地区,从而"打扰了默罕默德的神灵",或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派军队进驻伊拉克和阿富汗去打仗,显然意识到西方人侵犯了穆斯林的"领地"。更有甚者,认为,西方人士来到穆斯林国家帮助搞工程建设,也算作是侵犯了本地人的"尊严",基督教教堂在多数的穆斯林国家尚不能建立起来,如此等等。在此必须指出,穆斯林极端分子实施恐怖攻击是作为报复,其借口"自己领地遭侵犯",是与恐怖袭击西方的行为本身的"侵犯",绝对不是处在同一层面上的对等政治或道德行为,我们只要简单地将这两者事件的主角相互调换,设身处地着想,该会引发怎样的本地人道德感情?总
之,恐怖主义绝非正义。

  汉字"领地",近义词有:"领土"、"领域",英文对应词汇有:manor, hereditary estate,domain,territorial land,territory.这些词汇无不表明了,土地先占有者的权属,或曰,先占有者对某物具有"优先效力"的性质,但是在当代伦理学的规则和范畴中,是完全缺失的。

  当今的国际政治和国际法上,惯常使用"主权"一词,表明赋予以一个国家的政府对其所辖疆土及其地理领域内(如领土、领海、领空等)的一切人、物和事件拥有高度的控制和管辖的权利,在其"领土"上所掌控的各种机构(如法庭等)下拥有司法的审判权,而无需透过他国的指令来管理。国家主权概念的排他性质,就是从人们的道德情感"领地"推演出来的。

  再者,归类于"领地"的排他性权属还有"个人隐私"概念,是指围绕在以个人为核心的四周不容侵犯的隐私性空间,它划定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应该保持的最小间距。《世界人权公约》第十二条云:"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

  理所当然,处在国家主权和个人隐私的中间位置,如地域市民、社群、民族、种族、国族、行会组织等等之间的交往也有着鲜明的"领地"意识和情感,先入者为主人。它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之一,极其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个民族、种族中间,并已经成为普世性社会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如中国人常说,入乡随俗,入境问俗,客随主便,先入者为主,先入庙门为长老,地盘意识,以及"地头蛇"组织等等。诸如:语言文字、道德风尚、风土人情等价值观,政治制度,司法制度等等,作为先期进入此地并在此开荒扎根者就天然拥有本地的"优先效力"权利。

  遗憾的是,作为伦理学规范形态的"领地权属"并不存在。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表达了"差别原则",以期纠正由于先天偶然性因素导致人们在社会分配上的"差别"问题,办法是改善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的不平等境遇。

  按罗尔斯的这种理论,假如,某些人群先一步抢占了某块处女土地,对其获得了"优先效力"的权利,并从中得利,这些人群比起后来者具有分配上的优越性,那么这是不该所得,理应予以纠正,如此看来,"领地"不该具有"优先效力"。但是"差别原则"遭到了诺兹克为首的自由主义者的反驳,一个人对于某物拥有第一位的权益,因为正是此人生产出来了它,这是不言而喻的。权利就是正义,这个思路里边蕴含着"领域"的意识。我以为,土地,既是可供分配的赖以生存的产品,也是一种生产资料,可运作为再生产。以历史性的视点观之,作为"领地"的土地资源,不是当做天上掉下来的甘霖,偶然性降落到某个民族头上,而与先占民族先辈们的持续努力——开拓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可是算作为一种"生产"过程,排除了偶然
性因素,尤其是先来者经历了长时间的"占据",生存的土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带上了先来者民族文明的深深烙印,同时,先来者长期在本土地上耕耘发展,使得开发者也带上了本土地的烙印,于是本地的人民就有了所谓乡恋乡愁,人与大地共休共戚。至于后来者不必需要原始的开荒历程,在先来者充分开垦开发的基础上,跨越式踏上文明高起点的台阶。从开垦开发,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领地"权属的存在是应该的、必要的。

  现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大力弘扬"多元、平权、博爱、宽容",于是以"消弭一切"的姿态消融了西方本地的"领地"权属性,于是,正当权益的缺位产生了非正义。哈佛大学的亨廷顿教授显然保持着清醒的"领地"意识,尽管他并未使用这一名称:当今美国的民族认同发生了危机,为此导致了美国国民凝聚力的松散。民族认同应当是重新确认起主流的价值观,即"美国信条"(the American Creed),它是由美国的先来者盎格鲁-撒克逊定居者所建立的那种以基督教清教核心的伦理精神及文化内涵。因此,他认为,当今的多元文化理念与美国的整体国家认同,以及美国的国家利益,是背道而驰的,它会使整个社会失去凝聚力,公民会因此而失去对国家的忠诚和认同感,这样不利于美国的利益。在亨廷顿看来,外来移民进入美国,不仅意味着
必须接受美国的政治建制,而且意味着须要接受美国的新教文化。

  亨廷顿的忧虑是有根据的。《华盛顿邮报》于2006年的报道《美国的穆斯林并非如你想象的那么被同化》,提到,美国的穆斯林正在加速背离美国主流的生活,他们认为自己的伊斯兰身份高于自己的美国国籍。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穆斯林移民认为他们应该接受美国的风俗文化。大部分穆斯林青年都是首先把自己看作穆斯林,而不是美国人。年纪越小,越极端,即使他们出生在美国,也毫不例外②。譬如,出生于沙特、曾在美国生活了15年而获得绿卡的阿德南艾尔?舒凯里朱马赫成为了基地组织的高层头目;也门裔激进教士、获称"网络拉登"的基地组织重要头目人物安瓦尔?奥拉基也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

  事情就是如此,尽管多年来,美国和欧洲各国政府都强调,将移民融入于自己的国度,为此主张改善移民的生活条件,增加福利救助等措施,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外来移民并不、甚至毫不领情,感觉到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尽管身居西方社会多年,如在美英法德意荷比等国的大批穆斯林民众,甚至有不少是本地出生的,但大多是处于社会底层和边缘,发达者甚少,于是就认为是种族歧视,社会偏见,不义和压迫,就此认为自己被整个社会所排挤、冷眼。出于对西方社会的极度不满,穆斯林极端分子接受了宗教狂热来煽情,就走上了恐怖袭击的道路,认为就是堂堂正正的"圣战"(Jihad)之路,竟然反客为主,以为是合乎正义,是正道无疑了。

  这样,就为现代伦理学提出了尖锐的挑战:作为一个由长久的历史和传统所规定了地理位置、以及疆域及边界,这里的先入者民族群体,其领地所属权利何在?作为后来者迁居进入至西方社会的外来种族,凭借什么理由忿恨不满于自己未能同化于主流?当今世界一些争议事件之所以陡然而起:在曼哈顿岛下城那座被称作归零地的清真寺,或是科多巴楼(Cordoba House),或是Park街51号的伊斯兰中心所引发的争论。1989年以来,有关伊斯兰妇女服饰合法性的大辩论在法国持续进行着。瑞士公投禁止建立宣礼塔事件。2004年荷兰电影导演梵高遇刺事件,荷兰议员Geert Wilder拍摄的短片《Fitna》引发暴力,2005年丹麦日德兰邮报刊登关于穆罕默德的漫画导致"捅马蜂窝",等等,都是显示着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地"意识模糊不清晰。

  柏拉图指出,普遍秩序即是最终目的。沙夫慈伯利说,公众的情感应该成为道德立法原理。伦理学的发展史表明,道德的价值标准和规则是从日常道德情感中提炼起来的。

  既然人人可以从人性深处感受到一个强烈的情感,即关于主体所属的"领域",先来者开辟的疆土权属就应该立法成为伦理学的道德规范。"领地"可以说是人的最为深沉的情感之一,因为它是生命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在动物身上非常广泛地存在着,人们可以简易地用宠物狗和猫来作验证,甚至连植物都具有"领地"的本能,即以一颗植物的根生下的土壤为"本土",排除其他植物来占有。作为爬升到生命进化阶梯最高位置上的人,并无例外,有着生命普遍意义的"领地"意识。人类在道德情感上比动物要优越和高级得多,因此,人类的"领地"意识理应比一切其他生命都要来得更强烈而有价值。"领地"是人的一项"显见权利",它意味着在没有与其它相冲突的权利或道德考虑的情况下,就是一项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

  凡是生命生存都必需有适当的"生存空间",这个词义源于德语(Lebensraum),其概念已经被纳粹法西斯糟蹋掉了,演化成为合法侵占他人"领地"的替代词,其实质是废除了"领地"属性。

  人类对领地的宣称,比起其他一切生物更具有进化论上的理由,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并非是纯天然的土壤和物理空间的构架而已,而是打上了人化自然的深深烙印。兰德曼说,人是文化的动物,人在营造自身适宜的生存环境中,必定要建设各类项目,从物质形态到精神形态,从基础设施到上层建筑:如社会政治制度和机构,司法体制,文化习俗,城市建筑,道路工厂等等,这些项目,不是简单地靠一、二代居民就能够建设起来的,而是需要无数代居住在本土地上的前辈们的持续努力,这样,作为原先居住在本土地上人民的后代,其血缘上的直系或近亲关系理所当然地享有优先的继承权利。继承,同样是一种排他性、"领域"的权属,如此,则使得先入者后代们在人化了的"本地"更加具有了"领地"优先的权利,尤其是对于一个先
进文明的人民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对于一群来自于文明落后地区的新移民来说,无需任凭自己付出多大努力,继承自己前辈有多少的精神文明遗产,就能够跨越式踏上先进文明的高台阶,马上享受到发达国家的优越性。从正义的角度出发,理应怀着更加崇敬和敬慕的心情,去对待西方社会在本地早已生根的白种人和犹太人,即使自身禀性低下,不能够混入西方白人的主流社会之中,也不该自暴自弃,吃肉骂娘,因为这里本来不是你的老祖宗土地,更不是你的老祖宗的成就,而是他人从祖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整套的辉煌文明成就,西方人出于博爱、宽厚收留了你,你理应多多感激他们才是。这样你就不容易产生"挫折"感,也更不应该有什么"不公平"感,从而去攻击本地人。

  自由主义的伦理学告诉人们,人应该为自己选择的自由行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西方世界里的穆斯林人士,你们的老祖宗为后代的你们建立的"领地"本来就存在,况且并不狭小,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厚,其中"黑色黄金"——石油,让人垂涎欲滴地为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所占有大多数。既然在没有他人强制胁迫下,你们自觉自愿地选择了离开自己的"领地"的行为,来到他人的"领地",就应该遵守他人当地的规则和核心价值观、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你既然生存在他人"领地"上,混不出名堂来,那么,就该反省自己或你们的前辈们当初作出的"投胎",即落地选择,况且,你们还是可以选择返回老家这条路去走。总之,没有理由杞人忧天,去抱怨而愤恨他人领地上的主人有什么不公待人。

  当然,美洲大陆上最早的定居者是印第安人,但在白人来到北美洲之前,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建立起来的定居点疏散而稀少,尚远未饱和至覆盖整个美洲大陆,北美大陆的多数地方远未开发,况且,作为现代文明的先进发达的国家理念的美利坚合众国,当然是白种人,尤其是来自英伦三岛移民的功绩。不管怎样,作为后来者白人还是兼顾到了先定居者的利益,在今天的美国设立起众多的土著人保护区,也就是土著人的"领地"。

  美国有562个得到联邦政府承认的印第安人部落政府,它们拥有2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总人口超过200万。每个印第安人保护区差不多就是一个"主权国家",他们有自己的政府和法律。美国的法律在印第安保护区内并不通行。联邦政府承认印第安人在失去或放弃祖先拥有的土地后,自愿生活在保护区内的权利,由联邦政府提供教育、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等基本服务。与此同时,联邦政府分给当年出生的或还健在的印第安人以每人30公顷私人土地作为补偿。总之,土著人的领地权属毫不含糊。

  (二) 高贵德性丧失

  人是有着荣誉和耻辱感的道德动物,人们的社会行为总是有着道德评价的参与,其责任是扬善抑恶,奖勤罚懒。荣誉与耻辱是道德评价的一种,在生物进化论上的合目的性就是优胜劣汰,使得人人之间、社群之间、民族之间、种族之间在人格特质和文化素养的进化途中拉开等级差距,并以此标识为伦理"身份"的个体或群体特征。《牛津英语大词典》认为,荣誉是对价值或者等级的高度的尊重、尊敬或敬重,是有差别的赞美与嘉许③。显然,荣辱感有着祖先和血统继承的特点④。倘若关涉于荣辱的道德评价功能减弱了,人们道德行为的奖惩就会抑制,人类进步则受阻。

  显然,荣誉不是人人都应该拥有或享有的基本权利⑤。自由主义伦理学认为,人们所因该得到的荣誉是与他们自由地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和成就成正比率的。荣誉只能归功于某人或某个集体、社群、民族、种族等特定的"个体",因其才能、天赋、业绩、成就、贡献、品格、美德而获得的来自社会的褒扬和赞誉;反之,耻辱是属于某人或某个群体的一种品行和品德,因其无才无能无德无良,或未能履行职责,庸碌无为,或其禀性低劣、冥顽、守旧、野蛮、粗俗、懒惰、猥琐,等等,因而得到社会的轻视、贬低、批评或否定。

  荣辱感则是指对于这种褒扬、赞誉,或者是贬低、指责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肯定性的心理体验,它有助于道德的自我完善、提升,耻辱感则有助于良心的萌发、醒悟。荣辱感是健全人性的正常抒发,根本不能与"人种歧视"混为一谈。

  人的进步与动物的进化不同在于,人是文化的动物。巴斯卡说,人比动物优越,因为人有智慧的头脑,人的头脑能够思想,思想的实质是创造。因此,人类的进步极大地是以精神形态的文化创造性为特征。历史清楚地表明: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的纪元以来,社会的进步极大地由文化创造来推动的,而文化创造的重任极大地是由欧罗巴(高加索)种族和犹太民族来完成的(看看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分布状况,可得知其一),因此,人类在种族、民族层面上的至高的荣誉归属,清楚地明摆着。

  高举自由主义大旗的古典思想家,如亚当?斯密、休谟、孟德斯鸠等人,均认为,为了保持社会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更好地保存和传播自由理念,需要保留贵族化的荣誉资格。

  对于至高荣誉的追寻、索求,尊敬、仰慕,就是人的高贵德性的表征。可是,人人之间德性气禀并不相同,上乘之人有着沉醉于创造,追求卓越,敬慕高尚的德性;而下乘之人则反之,动辄张扬跋扈、气焰万丈,就是高贵精神丧失的表征之一。荣誉与耻辱是辩证的一对范畴,"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斯宾诺莎论道,"耻辱是从我们感觉羞耻的行为产生的一种痛苦。"这当然是有一定道德知觉的人士才有感悟。在西方社会或国际政治舞台上,人们时常会看到:有些人群动辄出示"歧视"的挡箭牌,以回避己身的羞辱感。按中国儒家的说法,这就是"君子"与"小人"在人格上的区别。

  若某个集体鲜廉寡耻,意味着该集体的人格崩塌,集体的道德沦陷,为此,须有外在强力的人格制裁——压上这个重砝码,以匡正公义。美国佛罗里达的基督教牧师琼斯于一年前宣称:"将在九一一十周年之际准备烧毁200本《可兰经》",今年3月20日,他在教堂内主持了一场对《古兰经》的审判仪式之后,宣布其有罪并焚烧了一本《古兰经》,此举捅了马蜂窝,直接引发了世界各地的骚动,尤其在阿富汗有几场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义愤填膺"的穆斯林民众残害了在马扎里沙里夫工作的七名联合国人员,真是可谓"无耻者无敌"。

  此即典型的"小人"之举,因为太背离了公正。公正是一种权益的平衡(Equilibrium),从公正立场出发,与《古兰经》对等之物是基督教《圣经》,他开口扬言烧毁200本,那么你也开口扬言烧毁200本,他烧毁一本,那么你也烧毁一本,这才算公正。况且,琼斯以基督教的身份扬言烧毁,完全是有来历的,明显是出于对动辄以伊斯兰教名义行使暴力活动(为何定在9月11日?)的报复性言论,这报复本身是属于公正范围内以言论的形式去控诉的事情,而你却偏要去用暴力形式去"报复"他人的言论,是对待报复(作为纠正的公正)的反报复,却妄图由此一笔勾销你的所有前孽。更有甚者,伊斯兰教是从犹太教和基督教中学得的,它在教义教规、宗教掌故等许多方面沿革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内容,是一种师承的关系。就连你能够见闻到的《可å
��经》烧毁一事,也大大利用了美国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政策,以及西方人和犹太人发明创造创办经营的众多新闻媒体、再加上许许多多的现代化通讯设备和器材。

  可是在现代西方,大肆张扬"平等、博爱、公平、宽容"价值观,由此遮蔽了高贵的荣誉观。以基督教精神施予"爱"而给予非基督教的外来人士迁居到美欧之地,让他们尽情享受基督教文明发达的优越性,本地人本该享有足够的荣耀和敬意,值得他乡人士来赞美。人是个多维广角的价值系统,人类社会系统更是如此,从正义的至高理念出发,各个价值之间理应取得协调和平衡。但是西方现代社会,一味片面强化"多元、平等、民权",则藏污纳垢了众多的糟粕。劣等群体以为,良莠不齐的、鱼目混珠的,个个都可以滥竽充数,人人都应该比翼齐飞。

  中国清代诗人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当今人们不禁要问:矮人国中总有长子吧,小人群中"士"安在哉?伊斯兰教士有忏悔之心吗?

  生命的演进,核心内涵是竞争,表现为权力意志的争夺,争夺的结果即为优胜劣汰,此乃宇宙演化之通则。反映在价值认识上,M?舍勒制定出价值类型学,认为道德伦理学所赖以建构的是价值的等级结构秩序,它是价值存在的基本样式,它通过人的情感而显现,彼此应该、也能够划分出高低优劣尊卑好坏等级差别来,这本身是天理。

  人的情感显现出一种高贵道德来,其对立面是奴隶道德,它萎靡不振,缺少生命力量的品格,其低贱的怨恨心态向世界宣称:唯有贫穷者、无能者才是好人,世上的万事万物应该平分秋色——这真是为尼采所深深痛心和反感的,他试图重振了古希腊的优良传统:高贵德性,为此塑造超人。但是尼采的思想后来被捆绑上了纳粹分子的战车,纳粹战车于1945年5月被彻底摧毁。之后,尼采思想衰败。随之美国的崛起,多种族合群合德一团和气的观念发扬广大,高贵德性也进一步沦落。

  法西斯势力退却,此衰而彼张,使得苏联共产势力在东欧及东方大肆扩张,马克思主义低贱道德观随之广为散布,促使全球范围内价值观的面貌换了新颜。其价值倾向是:四肢比头脑顶用,物质优越于精神,群体大于个体,数量胜过质量,为富不仁,劳动唯体力,大大高扬起低贱德性来。

  低贱德性高扬必导致感恩缺失。低贱者认为自己在西方社会中的"荣誉——羞辱"排行榜上名列低下,乃是"受歧视"、"不公正",于是愤恨不已,恼怒不遏。彼等莫能反躬自问:无所付出,焉能索取?

  现代人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政治法治经济生活,所需一切硬软件配套,如制度和文化等上层建筑,以及物质生活所享受到的种种便利和器具的先进性,如汽车、飞机、轮船、电灯、手机、电脑、电视机、化肥、农药等等科技和产品,绝对大多数是西方人和犹太人的文明贡献,甚至连恐怖分子所使用于恐怖活动的一切武器装备器具,如炸药、枪支、引爆装置、汽车,以及移动通讯、互联网通信手段等等,几乎全都是西方人和犹太人的发明成果,但是伊斯兰宗教狂热分子及广大拥护者会懂得感恩、感激精神劳动的创造发明吗?当今猖獗的恐怖袭击给予世人以最明确的答复,因为高贵精神荡然无存,什么是荣誉抑或耻辱,是非混淆,模糊不清。

  (三) 集体责任缺失

  穆斯林极端分子采取的恐怖袭击方式,大多数是用捆绑在身上的炸弹,或用装载于汽车上的炸弹,在袭击者引爆炸弹的同时进行自我毁灭,如此使得尽可能高效能攻击极高价值目标,多多杀死杀伤西方的民众,因为后者毫不设防、手无寸铁,况且受攻击者往往是脑力劳动者居多,最为软弱可欺,创立哲学人类学的马克斯?舍勒说:"精神上最高贵者最为孱弱",恰是为此可达到预想的恐怖效果。此即"同归于尽"的招数,这里牵涉到"自杀"的机制。⑥

  系统实证地研究自杀是从杜克海姆开始的,他把自杀的因素归类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反常的、宿命主义四种模式,其中前二种占有较大比率。

  1)利己主义自杀:利己主义自杀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个人太脱离社会,个性太强,即为极度的个人主义者。以极端自私为根源的自杀,最大的发作征兆就是空虚,他们的眼里没有人,也没有神。因此,杜克海姆指出,利己主义自杀与社会的整合程度成反比。

  2)利他主义的自杀:这种心理状态是——自己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一个更为高尚的目的,如宗教或者国家、民族等。自杀者是为了实现群体利益而履行自杀的义务,但非自杀的权利。利他主义自杀的原因是个人太融入社会,个性太弱。这类自杀经常发生在军队,宗教团体等群体观念非常强的地方。

  杜克海姆提出了三个降低社会自杀率命题:社会的人需要一个高于个人的社会目标;对这个目标所负的义务不至于使他失去自主;他的欲望应受到社会秩序给予的一定程度的限定。

  应当说,杜克海姆时代的社会矛盾和文明冲突尚未达到今天那么的复杂和炙热程度,因此,若用杜氏方法去归纳当今穆斯林极端分子恐怖活动,则嫌简单,粗糙。

  我们来分析一下,穆斯林恐怖分子所作所为的自杀性袭击。他们显然不是为着个人的利益来拼杀的,他们是为着他们自认为的"崇高"理想:为了伊斯兰教的名义"圣战",为着整个穆斯林人民的集体利益,这样,就是"利他主义的自杀",当然这是极端主义的狂想,只以真主安拉的名义来行事,将自己宗教的价值观凌驾、优先于一切普世价值之上,况且是要施展在国际交往中的不同宗教和种族关系之上,硬是要让不信伊斯兰教的人士接受自己的价值观:以伊斯兰教规来作为行事处世的唯一准则。认同这种恐怖理由的,在整个穆斯林群体中不占太多,但是温和些推行伊斯兰教准则的,则有相当人数的拥护和高度的同情。所以,从放大了的社会来看,又是"利己主义自杀",显然更像是为着极端的小集团的组织的名义,他们太脱离世界文
明的大社会,宗教小集体的个性太强,是极度的自私自利者。即使放大到更大穆斯林群体来看,同样存在着一个群体对待更大范围的融入世界问题。

  如此,排列出个人、小集体、大集体融入世界、人类之中的程度等级:

  个人——小集团(如:"基地"等极端组织)——中集团(穆斯林狂热主义者)——大穆斯林社会(温和理性的大多数人群)——西方社会——全体人类。

  在这个排列位置中,为着杰哈德理念而战的穆斯林恐怖分子显然是处在小集团位置,或者,为着中东地区、波斯湾地区人群利益而战的也有多少程度,则处于大集团位置,或是为着更大的穆斯林社会利益,也有点味道。越是大的集团利益之间对抗,越是显得温和色彩。总之,对于个人、小集体来说,是属于"利他主义自杀",对于一个大社会、甚至世界来说,又属于"个人主义自杀"的味道,小集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也是具有相当的"个体"倾向性,具有小集体的人格,推而广之,大的集体对于更大的世界这个大社会来说,也同样具有人格,向外显露其"面具"特征。

  譬如,妄图用炸弹袭击纽约时报广场的美籍巴基斯坦人沙赫扎德,在被铺后坦诚,坚持自己是在对美国的行动进行回击:"美国恐吓穆斯林国家和百姓,我就是对这一行动的回应的一部分,我代表了穆斯林的利益,我对美国的袭击进行报复,"他还补充说,"我们穆斯林是一家人。"这还不是他全部的言论;他直截了当地声称他的目标就是要毁坏建筑物,"伤害或者杀害人",因为"人们必须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我把自己看为穆加赫迪(圣战者),一名穆斯林士兵。" ⑦

  让我们回顾半岛电视台曾经播出的伦敦7.7爆炸案嫌犯穆罕默德?西迪基汗的遗言,他对西方民众说:"你们的民选政府继续在全世界对我的人民施暴,你们负有直接责任,正像我对保护我的穆斯林兄弟姐妹,并为他们复仇负有直接责任一样"。显然,穆斯林极端分子频频制造恐怖活动,不仅仅是极端组织(小集体)对文明世界的发泄愤怒,而且又是不同文明的大群体之间的冲突和较量。

  印尼外长维拉犹达2006年8月8日告诉路透社记者,印尼不会制止声称要袭击以色列及其盟国的几百名志愿"人弹"出境。政府仅仅会给他们一些建议,劝告他们不要去高度危险的中东地区。

  2002年6月4日,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在已故宗教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的陵墓前发表演说,公然支持故意针对无辜的以色列人发动袭击的巴勒斯坦自杀式殉道者:"让我告诉你们:(美国当政者对自杀式爆炸所持的)态度没有任何的作用。要求殉道不是基于我们的情绪,而是基于我们对伊斯兰的信仰、对审判日的信仰和对死后生命的信仰。存在伊斯兰真正意义的任何地方,其傲慢自大者都会面临这种威胁。"⑧——可见某些国家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和立场。

  当今恐怖主义活动之所以能量巨大,呼风唤雨,背后支撑者必定有着广大的芸芸众生,彼等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牵涉于其中,这样的人群黑压压一大批,只是需要保持隐匿、沉默,自己不必露面,只要有了"代言人"去执行恐怖之道就行了,这样,不必抛头露面的大多数人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民",天然地站上了道义制高点,其博弈的算计实在是太划算不过的。可是,作为正义的制衡,其人格何在?人格是将个人与社会与世界相连接的关键点。亚里士多德论道:在伦理上,行为须依靠把自己作为目的的人格来担当,以实现人格的意义。

  现代伦理学的道德制约仅局限于个人,R?尼布尔指出,"道德对群体的规约力差"。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对症的下药之方:强力型的,用契约关系的形式,弱一级的,用道德责任来连带,将个人——小集体和中集体——大穆斯林社会——西方社会——人类社会串联捆绑起来。对个体和小集体行为、乃至大的社会群体,进行有效的相互监督和人格约束,从而达到对集体中的每个个体行为负责的目的,同时也是个体对于所属集体来负责的目的。真正能担负起个人责任的,必然依赖于一个多级层次的担当网络,包括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社会规范、宗教习俗等一系列的社会规则构成的有效制度,能够解决监控个人的信息问题。由于西方的文明人与恐怖分子直接对话实在太牵强,等于"秀才遇上大兵",为此,需要有众多中介体和过渡带�
�连接这两个端点,那么广大的穆斯林人群不能逃脱此责,当然,这里的责任其程度尚有多种的等级层次,依据其牵涉程度的多寡而定。而现代法律上只采取"罪责自负"、"个体自律";现代伦理思想上,连带的制约因素阙如;现代政治思想上,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总是道德完美无缺的,人民永远是"无辜"的。

  JS穆勒说:"没有哪一个人是完全孤立的生物",人是社会的动物、政治的动物,人类团体不会是个人的随意组合群落,必然是一个有一定团体凝聚力和基本价值认同的集体,它的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牵涉着或多或少的共同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各种联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与外界交往中,必然带有本集体的乡土口音、心理、价值观和人格特征。自然地,因而对于本集体多少有着自豪感或羞愧感,换言之,每个成员都以与本集体身份相牵涉的连带因素而具有一定的道德价值含量。可惜,现代伦理学过分强调道德主体的个人本位,遮蔽了人与社会牵涉、连带的因素。

  西方政客们出言总是小心谨慎,政治话语应当做政治策略来理解。譬如,奥巴马总是说,恐怖分子不代表整个穆斯林群体,伊斯兰教不属于恐怖主义。奥巴马在开罗演讲时,肯定了穆斯林对现代世界的巨大贡献,甚至学着阿拉伯语引用古兰经说:"和平会降临于你们"。但我们须知,价值偏好的政治话语与求真的客观事实认识是两种思维逻辑,不能混为一谈。

  对价值及价值物的认识排除了非此即彼的线性单值的是非逻辑,诚如卡尔?施密特纠缠着的,政治就是要分清敌人和朋友。伊斯兰教当然不能简单划等号于恐怖主义,但是两者之间无甚牵涉吗?

  极端分子宣称行事恐怖的理由,其一:"弱者反抗强者",但是世人知道,穆斯林社会的文明程度并未被认为是极为落后和最不发达的,当今世界上比穆斯林地区落后的社会多得是,在亚非拉太,尚有不少原始部落的社群,为什么这些更为"弱者"的"原始人"并未走上暴力反抗"强者"之路?而是安分守己地认可了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等级上的巨大落差,并虚心地愿意接受外来先进文明的援助?此谓之: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我们在此该做出区分的是,有抑或无,反社会、反文明的激进宗教(偏见)在大肆灌输并激励着人们,由此积淀为集体无意识的人格?

  这该由笼罩于穆斯林政治生活一切的宗教教义来评判⑨,而不是听行动者口头上宣称什么崇高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应由其行事处世的手段、方式、程序上去做出理由。进而,联合国安理会第1333(2000)号决议指出,恐怖事件对国家社会的和平与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极具危害性——也就是要从事件的效果上做出评判。尼布尔指出,"对动机的偏重是宗教生活的一种不可更改的特征,这有其优点,但也有偏向社会利益的危机。"⑩责任不能落实于具体的行为的个体之上,恰如是造就了"群体不道德"。

  动机至上论者以唯我(集体)独尊的立场去认识一切事物价值,认定为,自我集体的宗教文化享有在人世间价值上的绝对优越性,它必须凌驾于一切特殊的道德律令之上,其他的价值观念均须让道,为此,根本否认了外部世界伦理道德的存在,那怕是处于与外界的普世交往之中。

  据皮尤研究中心于今年6月21日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大部分巴基斯坦人反对美国突袭本拉登的行动。很多巴基斯坦人因为美国在巴基斯坦所扮演的角色感到不安。皮尤研究中心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巴基斯坦很少有人支持"基地"组织,但许多人仍然担忧突袭拉登秘密行动产生的后果。在那次行动中,美军将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市藏身的"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击毙。皮尤研究中心称,仅有10%的巴基斯坦人支持这项行动,63%的人反对,还有一些人持不确定态度。调查结果还显示,仅有8%的巴基斯坦受访者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世界事务中行动正确",这一数字要比美国前总统布什所受到的支持水平低。——在此的集体连带程度是明确的。⑾

  恐怖组织,如"基地"者,之所以神通广大,多少年来一直在制造轰动大案,因为能够筹措到大笔的活动资金,这显然是牵连着许多阿拉伯国家、乃至穆斯林国家中的无数个人、商界、产业、团体、政客。更不用说,其背后大批盲信教徒挺身而出,供给肉体人弹用的炮灰了,而肉体人弹之所以大批不断涌现,"耗材"永不枯竭,其背后是更为广泛的道义资助。基地组织总部曾经落土阿富汗,如鱼得水,找到了起码有几处的长期安全藏身之所,供本?拉登等头目居住,还有数十个训练营和数千名接受过训练的战士,若没有塔利班政权以及背后广泛的普什图族民众支持,这么良好的群众基础,很难想象恐怖组织能够发展壮大成如此大的规模。本?拉登能够在巴基斯坦平安隐匿七年多,显然与该国的军方、政要、情报部门保持着暖味,大有干
系。

  塔利班能以"无差别打击"的"超限战"来对抗北约的"有限战",在军事实力对比上极其悬殊,这样的"非对称"竟然能够长期"抗"着、"挺"着,其实并没有绝招,也更无西洋镜,只不过是前者不穿上军服、没有特别的军事标识设别罢了,就行啦,多么简单了事!这样就轻轻松松成为了"平民",更与平民混为一体,"打成一片",前者被杀死,就是后者杀害"平民",而普什图民众乐意为之作掩护,因为有了"代言"人出场,乐意看到"无差别打击"的效果,因为这是文明对抗,因为毫无任何道德牵挂,既然无所羞辱,也就无需澄清:自己与塔利班、与基地组织的界限和区别到底在哪里?从而大大利用了"诱集体无责任"——"法不责众"——"人民神圣"——这些现代伦理、法治和政治上的盲点和黑洞,尽管《海牙公约》和
《日内瓦公约》明确反对,武装战斗采取如此"军民一体化"的程序和形式。若美军及北约盟军在反击恐怖分子、在打击塔利班的"新型战争"中不幸失手,伤及了大量平民,乃正中下怀,等于屈从了恐怖主义的规则,从而大大煽动起无数的伊斯兰世界原先沉默无语的民众纷纷亮出身份,加入到反西方的"圣战"队伍中,酿成蔚为壮观的文明之间大对抗,显然是对抗升级了!就这样,其结果形成了另一种非对称:"投鼠忌器"对抗"肆无忌惮",恐怖分子——更确切地说,是穆斯林整体在"道德便利"上占尽了上风。

  更有甚者,阿富汗当今政府在与塔利班争夺阿富汗青年人队伍的政治路线斗争中,明显落败,塔利班对于青年人的诱惑显然更大,因为青年人背后有父母亲和亲属等更大的群体都站在了塔利班这边。⑿

  由于现代西方伦理学采取强硬的个人主义,个人高度自主、本位、独立,使之人与人,人与集体、群体与群体的关系链断裂,造就了集体道德的脱位,集体性的反(大)社会人格增加。

  说起"集体无责任",其含义不仅仅是道德主体的德性问题,同时也是对群体性客体进行道德评价的问题,而这恰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古人对于集体的荣誉感和道德谴责声调比今人强烈得多。据史书记载,中国文明史的早期,中原地带文明发达的炎黄部落,华夏族,习惯把周边的异族,称作"四夷","蛮夷","戎狄"等,而周边地区文明相对落后的异族也有愿意来朝贡、臣属汉族的,古代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什么"高傲"、"歧视"、"偏见"、"不公正"之类的道德评语来描述中原与周边的人们在交往之中的行为感受;同样,在地中海沿岸建立大帝国的古罗马也是如此,古罗马人把文明形态低于自己的周边各族称作"野蛮人",如日耳曼诸蛮族、哥特人、柏柏尔人等都具有"野蛮人"的含义。

  因此,反观缺少现代个体性的中国人,对于人际"关系"有特好的悟性。中国古代社会里盛行"连坐制"和"保甲制",在通讯技术非常落后,科层制在乡村断层,官员紧缺的情况下,连坐制达成了高效能管理,有效地管束着社会底层个人的律法行为。连坐制度到了现代社会,遭到了否弃,因为它违背了个体自律这个现代法理原则。

  可是,现代恐怖主义行为极具反社会特征,着重表现在其人格上难以与(大)社会,尤其是与高于穆斯林群体之上的世界进行情感联络和整合,这本是需要靠中介体来作连接,问题是作为中介体的罪恶施行者亲属及至爱亲朋关系者们,其群组所连带的耻辱感严重匮缺。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整治对策是,增加罪犯亲属、亲友们的人格担当,学会自尊法则,增强心灵约束力。

  西方的思想先行者已经悟彻,人的罪行具有广泛的连带性质。二战结束后,雅斯贝尔斯论述了德国的"民族罪责问题",他说,应该让所有德国人认识到,"我们都是有罪的"。雅斯贝尔斯曾致力于大屠杀灾难之后的人性重建。他在有关罪过反思的论述中提出四种罪责,按其重轻等级依次为,刑事罪责,政治罪责(现代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为国家之罪承担的政治罪责,因为现代国家中的每一公民都不是非政治的),道德罪责(道德罪责的前提是绝对诚实,个人的罪责靠自己来确定,不用任何借口来逃避),和形上罪责(是幸存者对死者和受害者所负有的责任。尽管一个人并未加害于另一个人,因为不为那个人遭遇的恶负有刑罚和道德责任,但出于人类共同体责任的本体联系,他仍然会因不能阻止恶,在恶发生后苟活于世而有负罪感),
一个人客观上为他人提供作恶的便利,当他可以阻止而不阻止的时候,就应该为他人的行为负责。因为在这里,他有阻止的义务。违反这义务就该承担责任。

  有集体的存在就必须有集体责任的确立,这是正义的基本要求。责任须以与"个人→集体→世界"之间的集体人格来连接,这样,迫使穆斯林人士从执拗的身份人格转换至伦理人格,即以其惯有的对于穆斯林社群,或是对激进的自我小集体进行单一、狭窄、片面的的认同,扩展、提升到高一级的普世主义道德人格。现代普世主义强调,维系起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须要整合人们自己处身于各种各样落后的、未开化的地方小集体、种族、宗教的价值观,为此人们须不断完善自我,上升至共同的人性。这亟需有外在的强制性道德连坐压力,因为对于人的"自恃的罪性"(尼布尔)来说,靠主体觉悟的道德来拯救总是力量薄弱的,对于低智商低文化低德性低气禀者尤其如此。就此,增强罪性主体人格的负重感和责任感,并赋予人格以扩展的内涵
,使人格角色化认同,以其行事处世由亲缘族群的集体人格来担当上升至高度凝聚化的"总体人格"(Gesamtperson)来担保。正如M?舍勒论述的,正是这种共同负责性构成为社群伦理学之最高原则的凝聚原则。这里存在着的是个别人格与总体人格之间的一种相互的共同负责性(Mitverantwortlichkeit),当然,也不排斥这两者之间的各自负责性(Selbstverantwortlichkeit)。人格有堕落的,就该用"道德思过"(雅斯贝尔斯)来拯救。罪行从何处来,该追究何处责任,集体性的精神纽带本来就该将成员们的精神联系在一起,确保个人责任与集体共同责任的完整统一。

  前些年,在德国发生过几起新纳粹分子暴力袭击外国侨民的事件,每次大的袭击事件之后,就引发了大规模的德国民众抗议游行,立场坚定地反对新纳粹分子的暴行。而今,人们不禁要问:每一次穆斯林极端分子施行国际恐怖袭击之后,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有没有举行过抗议游行集会?!(四)     生殖节制否定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用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人的《自卑与超越》,认为先天有生理或心理上的欠缺可以催人奋进,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去超越自我和别人。可是阿德勒并未进一步分析:对于超越性禀性欠缺、能力差劲的人来说,已经处于不断被别人超越的情景,并且还在加倍地落伍下去,该怎么办?通常,对他人实施报复性的"怨恨"招数比起超越行为来,居有更多比重的情感欲念,倘若没有外在有效的法律和道德制裁力量,乃至生理上的约束的话。

  穆斯林宗教狂热分子纷纷走上极端的恐怖之路,主要诱因是,在全世界的发展谱系中,尤其是身居西方世界里,穆斯林群体普遍有着强烈的被主流人群抛弃的边缘感、被社会优等民族淘汰掉的失落感,眼前的巨大落差明摆着。尤其是穆斯林群体之中一部分更显落伍的小群体、更为糟糕的个体,他们自认为是个"落伍者",被背上了"无脸面"的包袱,他们往往是一些男性婚姻困难者,或是寡妇之类(在俄罗斯境内从事恐怖袭击活动的多的是穆斯林"黑寡妇"),更是自认为是"剩余者"。他们所属宗教的群体出生率奇高,又具颇具低人格性。以至于他们的群体所流行宗教教义习惯将人放置在手段意义上从事暴力活动,低贱者的手段可使竞争对手除掉的同时,也将"剩余者"一起除掉,相当于为自身的群体卸掉了一个累赘的包袱,包袱卸
掉意味着自身人数损失,但可再从自身群体的高出生率中迅即填补,从而达成"动态平衡"。

  "剩余者"的基因博弈论。

  婚姻是人生自我价值实现最为低级的需要之一,倘若适婚期的男人不得不成为独身,因而生理上的性欲、生物功能的繁衍后代无法指望得到满足的时候,其人往往会采取二种步骤之一进行,要么超越自我,转移进入高级一层需要的追求、自我完善之中,如笛卡尔、巴尔扎克、斯宾诺莎、康德、贝多芬、尼采等一类人;另一种则是采取报复措施:干脆牺牲自我,放弃掉自我的人生价值,作为代价付出所取得的转换是,使得尽量多地损害和毁坏与自身血缘关系远离的人们的美好生活,使之拖累他人人生自我价值的正常实现,以此来减缓与自身血缘相关的亲属在自我实现形势上与他人相比总体处于不利的颓势,这在社会生物学上称之为"怨恨"行为,它可使基因型层次上表现为利他主义,为自己的亲缘基因作贡献。

  盖因结婚成家困难者,以低收入者大大居多,其导源于低智商和低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和情商当然也低下,最终落实于人格的低下。换言之,人类所属的精神理性涵养稀少的,便以生物性的感性资源作为激励需求来充盈(弗洛依德的"情欲守恒"、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原理);再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物学遗传规律,倒果溯因,其亲属群体的整体平均呈现出低文化低智商低德性的几率便会显著高出常态,由此缘故,其亲属总体在社会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窘迫,其自我价值实现阶梯处于低位的境地;更何况,低文化低智商低德性者难以能够洞明人之超越现世的意义、何许遑论企及奔向人格完美的高境界,代之以特别重视家族中男性族的传种接代使命感,尊为至上的神圣,于是通常将自己家族里的光棍看作多余者,是累赘之
物。既然如此情景,多余者的累赘之身便在由基因操纵的生物力作用之下,会施展"怨恨"招数。反映在社会生物学上的进化机制是,做出"同归于尽"的事情来:行为个体在减少(或干脆灭掉)了自己的适应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与自身亲缘不相关的竞争者的适应性,以此来减轻与自身相关的亲属基因有机体的竞争压力,间接提高了自身亲属的适应性,从而为自己的亲缘宗族小集体作出"利他性"的贡献。计算亲缘关系指数,将亲缘指数甚远的有机载体大量杀死,那么亲近血缘的基因库里与自身亲缘指数甚高的、或较高基因有机载体,即直系亲属、傍系亲属、乃至整个自身民族和种族等,其竞争实力相对增强了,这样的博弈论在"丛林生存"观点上讲,大为有利的。⒀

  从事古兰经研究的西方人发现:阿拉伯词语「jihad」(字根是 j-h-d)就是今生换取来生的手段或交换货币,可参阅:M. A.S. Abdel Haleem, 《 古兰经 》,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在我看来,其算计正如玩国际象棋游戏,高手总是寻找机会,试图将己方的弱子兑换掉对方的强子,譬如,把"兵"兑换到"马"或"象"或"车",或用"马"或"象"兑换"车",甚至"后",进而,若能将己方"小兵"兑换到对手的"大后",那就便宜更大了,绝对是妙着,颓势局面也许由此顿时改观。又如,弈陆战棋时,试图用己方的"工兵"、"排长"去拼掉对手的"炸弹",或用己方"炸弹"撞上对方"司令"、"军长",将其报销掉,那是非常合算的一手,余下的双方子力拼杀就会大大有利于己方。由此思路可以理解,在"九?一一"事件中,为什么受劫持飞机撞上世贸双子塔?因为那里是全世界最高收入的白领工作的场所,当然是白种人和犹太人大大居多,是属于对手的"大后"级别,为什么要撞向五角大楼?还计划
撞向白宫?因为对手级别最高的军事和行政长官在那里办公,亦即那里布置有"军长"和"司令"。

  有效遏制穆斯林极端分子的恐怖主义疯狂,须从源头上着手,釜底抽薪,遏制"剩余者"的产生,将潜在的恐怖分子扼杀在胚芽状态。正如棋类游戏中,要避免对手用"兑子"战术来扰局,需要提前设防,减少"小兵"、"工兵"、"炸弹"之类的大量滋生(兑子机会),避免短兵相接肉搏战,因为高级兵种笨拙于低级搏斗,因为"精神最高贵者生存最孱弱",以免与之同归于尽。为此,文明社会须立法,大有必要推广生殖节制,约束人的生殖权利。

  由于穆斯林国家的伊斯兰风俗制度决定了婚姻多偶制(容许一夫娶四妻),以及寡妇难嫁等习俗,势必制造出"剩余者"多多,然而,这是属于穆斯林国家主权内部的事务,他国无权干涉。可是当今时代,穆斯林恐怖分子极多地是从西方国家自己土地上滋生出来的新生代穆斯林,新生代中的"剩余者"也是多多,其生物学上的根源即在于穆斯林家庭低教育高生育率的传统,其结果就是,贫穷→低教育→多生育→贫穷,???,三者之间不断在互相交流与反馈,形成恶性循环。于是,一些穆斯林极端分子会产生狂想,走出自身怪圈的途径唯有施展"怨恨"招数,妄图"咸鱼翻身"。

  贯穿人类历史的某些恶劣形态,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已经洞见:"如果在一般国家中每个人都有想生多少孩子就生多少孩子的自由,其必然的结果肯定就是贫困。"

  结果是,人口大量增加,必将带来"对公民的某些贫困,贫困是煽动和邪恶的原因。"欲使人口迅速上升的态势受制,亚里斯多德主张使用堕胎和新生儿曝光率。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提出,避免人口过剩的较好的办法是"道德限制"。可是马尔萨斯了解吗?社会中总是存在着大群的理性先天欠缺者,彼等道德禀性低下,行事动辄凭宗教狂热,赖其多产子女,每每有落伍者总是被当做是实施"怨恨"招数的人选,对此,唯有道德和法制的他律强制才行。

  现代人倾向于道德主体高度自律,对待生殖器官,认为,既然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具有自行支配的权利。然而,公民社会,人人都是权利的主体,在同一权利范畴里,权利者之间必会发生权利重叠现象(Overlap)。譬如生殖权利,若细分的话,还涉及到生殖的胎数,不管多少均被看做是人人都该享有的自主权利。可是生殖行为并非是与他人、与社会无涉的纯粹男女二个人之间的事情,生殖预见的结果是,为自己家庭家族添丁的同时,也为社会增加了新的成员。在现代社会,从新生儿出世到培育成长为具有劳动能力的自谋自力者,需要消耗大量的社会有限教育资源和生存资源。当每一个具有生殖能力的男和女人都想去高生殖高养育,那么,人类社会有限的生存空间必受挤压,国土资源是个定值,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始终在减少,人们的�"
�活所需资料的生产增长必定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马尔萨斯原理),社会中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必定受到牵累。依据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为保证社会稳定持久的发展,务必得将每个人的生殖权利作适当的收缩,其收缩界限应由该社会的可分配资源状况来调节并立法。

  鉴于人类权利重叠颇多,联合国颁布《世界人权公约》,第二十八条云:

  1. ㈠ 人 人 对 社 会 负 有 义 务,因 为 只 有 在 社 会 中 他 的 个 性 才 可 能 得 到 自 由 和 充 分 的 发 展。

  2. ㈡ 人 人 在 行 使 他 的 权 利 和 自 由 时,只 受 法 律 所 确 定 的 限 制,确 定 此 种 限 制 的 唯 一目的 在 于 保 证 对 旁 人 的 权 利 和 自 由 给 予 应 有 的 承 认 和 尊 重,并 在 一 个 民 主 的 社 会 中适 应道 德、 公 共 秩 序 和 普 遍 福 利 的 正 当 需 要。

  3. ㈢ 这 些 权 利 和 自 由 的 行 使, 无 论 在 任 何 情 形 下 均 不 得 违 背 联 合 国 的 宗 旨 和 原 则。

  每个人所拥有的各项权利总和,是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多内容的体系,有着众多价值取向,各项权利相互间也会发生重叠,它们之间的关系若安置在人的价值的序列上,处于不同的等级位置,有必要显示出来。相对于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性来说,无疑地,生殖权处于次要的从属位置,这三者权利之间呈现互动态的复合函数关系。因而,十分有必要,人类将生殖权划分为有节制的权利(如中国现行的"一胎化")和无节制的权利两种。若生殖权利放任毫无节制,譬如说,社会中的每一对夫妻(或是整个社会中平均数的家庭)都想生育三胎以上,使得所有夫妻的多生殖愿望全都圆满实现,那么可以预见,该社会的人口快速增长,在现时代的绝大多数国家的社会国情条件下,人均生存空间及资源必定下降,只会对该社会中人的生
存权和发展权的实现带来消极影响。为了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对于生殖权不得不作出限定,将无节制的权利变更为有节制的权利,具体的胎数受制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需求而制定。

  遗憾的是,现时代的地球上,除了中国政府有了高度的认识之外,其他国家未能足够认识,西方国家则为基督教的博爱主义遮蔽住眼睛,将人的生育看做神圣至上,单向度地放任其发展。1968年国际人权会议发表的《德黑兰宣言》,指出:"父母享有自由负责决定子女人数及其出生间隔的基本人权"。其后,196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宣言》,1974年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第一次世界人口会议通过的《世界人口计划》,1994年在开罗举行的第三次世界人口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一系列文件反复重申了这一基本权利,现代西方的生殖权观点沿袭着这条路子,对中国政府指责颇多。盖因崇尚个人至上的西方人,莫如中国人那样,对于人的社会关系属性的丰富蕴含,有着很好的洞彻;要么,干脆为"爱"的神道所迷魂。

  人类对于生殖权利的界限,应由公正(正义)这个至高道义出发,做出限定,高屋建瓴,方具有宇宙普世意义,普适性地推广至各个民族和种族,而不能由以上帝、耶稣、真主、佛陀、神等的名义,听任"微言大义"的动人感召。现代性社会是世俗社会,至圣事物应该降解、解构。从事基督教伦理现代化的约?弗莱彻认识到:"为了爱而进行计算够不上残忍。"⒁

  由于智商低级的人士往往道德禀性低级教育低下收入微薄,高贵精神匮乏,彼等天生地倾向于动物般生理秉性的高生殖多子女,快活其中,其乐融融。映射在生物学上的机理为:"质欠高级,量来弥补",这就为人类社会正义提出了尖锐的课题,低收入家庭必定多子女,必得大大消耗社会福利来养育,即使子女长大成人,低智商的生理心理素质会遗传,亦是社会累赘居多,最终归结为:少少贡献者多多索取!

  人类对于生殖权利作出限制,同时还是基于"亲缘主义"的原则。正如J?S?穆勒论证:"一个人由于对潜在的危险无知而受到限制自由是可以确证的。"⒃因为德智秉性低下的人士往往不能明白,多多生育子女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会带来怎样的压力和困境,限制他们的过多的生殖欲望,可促使得其学会自尊、自爱,懂得敬畏生命。

  当代心理科学的最新进展表明,反社会人格亦有一定的遗传特征⒂,如此一来,劣等种群越生越多越旺越盛,可却是越滥越卑越贱越鄙,人种德智退化还不算最糟,大批未来的恐怖分子期望着孵化破茧!绝非危言耸听。

  更为背离正义的是,现代西方社会均为宪政民主政体,民众权利诉求大多由政治选票来抉择,最终落实在人头数上定胜负,即由"量"来裁定,而非由"质"来择优,劣胜优汰,不战而降,西方文明因此沦落。

  对于无节制的生殖权利,社会正义介入,万分必要。

  施卫江

  于纽约 2011年9月24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芦笛:再谈中国人是否堕落了

  前些天大家讨论国内道德沦丧的问题,我正在旅途中,无暇插嘴,现在补上两句。

  网友Whopper_Junior认为,"国人其实没有出现什么道德滑坡,因为道德水平从来都很低。中国人言而无信、全民行骗的壮观景象,早在明朝年间就在西方人那里恶名远播、臭名昭著了。 之所以今天有了全民道德滑坡的错觉,其实很大原因是技术进步造成的骗术的进步。老世年间的人不是不想用三聚氰胺冒充奶粉,而是没有能力和知识将行骗做到此等境界",他觉得,认为中国民间的传统工商业有重信誉的传统,其实也是对旧时代的一种一厢情愿的憧憬。民国和日伪时期可以说"无商不奸"。他认为刻下所谓的道德滑坡,是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一种自然现象。他进一步认定,传统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根本不足以支撑高水准的全民道德。都说中国人讲究仁义礼智信,其实这套东西对底层中国人的道德状况从来就没什么深刻的影响。

  为论证这些观点,whopper网友介绍了他的长辈在民国与日伪时期的经历,还引用了孟德斯鸠在《法意》中对中国商人贪婪与不守信义的描述。大罗汉网友更以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关奸商诈骗的种种记述,说明whopper指出的不宜美化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水平是正确的。

  对以上观点,我有选择地同意。最能证明传统国人不是什么圣人的第一手证据,来自于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报导。该同志于1894年从上海出发,沿长江而上,经万县、重庆,历滇东、滇西,一直走到缅甸。在其游记中,他记述道:

  "猪肉一般都注射了水——用注射器从大静脉里把水注射进去,这样,猪肉显得很重,这就是中国人通常所说的'注水肉'。"(莫理循:《中国风情》,59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

  我当初看了这段话,错愕几不能言——我还以为注水肉是现代发明涅,敢情古已有之啊!而且,就连在西南那种相当落后的地方都竟然很普及("猪肉一般都注射了水")!那阵子西医还未大举传入中国,国人对之颇多隔膜、敌视乃至仇恨,认定那是一种妖法(此前各地的教案与6年后的拳乱都充分显示了这一点),而且内地根本也就没有什么西医开业,注射器顶多也就只有零星传教士使用,然而这并不妨碍国人极度敏感迅捷地发现该西洋发明的经济用途。谁敢说中国人不聪明涅?

  所以,Whopper说的不错,当代国学家们的确极大地美化了传统社会。论行骗,老祖宗毫不逊于当代人:发现注射器可以用来为猪肉增重,与发现三聚氰胺能增加牛奶表观蛋白含量,两者的思维定向完全同一,发明者都对科技产品用于诈骗的潜在前途具有非凡的敏感性;论学习方式,都是林副统帅的"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论心术,两者都是损人利己。既然百多年前的老祖宗就是这等烂污样子,谈何今日之"道德滑坡"?

  更有说服力的,还是澳洲的雪珥在《辛亥:计划外革命》中介绍的晚清民企的欺诈经营。据他说,清廷最终接受了西洋价值观,充分认识到了兴办民间工商业的必要性,在实行新政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提倡、扶植民间工商业的重大措施,可民企却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这是因为:

  "在法制化严重滞后和全民范围的信用缺失下,政府监管下的国有企业还可能在政敌们的制衡下有所约束,民营企业则完全处在弱肉强食的丛林生态。尤其当政府为了某种意识形态上的顾忌,担心正常的政府干预也会被扣上压制和打击的大帽子,民营企业或所谓的私有化其实就成为恶棍们纵横捭阖的战场,成为远比国家资本主义更坏的和更无序的权贵资本主义。而这,恰恰是大清国晚年总在所有制的表面现象上折腾,最后引发大风暴的根源。"

  "法制化的前提是法制精神,公司化的前提是契约精神,但在政治腐败、全民寻租的条件下,大清国的法制成为权力的遮羞布,公司则成为权贵资本的游乐场,'商'权与'官'权始终没有能发展出正常的关系,不是偷情,就是怨偶,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引发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就是四川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喊的口号是不让路权流失给老外,实际上它真正和中央发生争执的是,民营的四川铁路公司有200多万被老总拿到上海炒股票亏了,他们要求中央在收回铁路时,拿财政来补贴他们这个损失。盛宣怀坚决不同意,反驳的文书中就说,中央政府拿的钱是全民的钱,我们没有能力,没有权力来补你的窟窿。"

  "民营的17个铁路公司,基本都是乌烟瘴气,都比原来的国有企业更腐败,因为没有人监督它。国有企业至少还有官方的纪检机构盯着,虽然它形同虚设,但'有一点'在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些。民营企业什么监督机构都没有,就是那么几个领头的人说了算。"

  所以,客观地说,当时的政府远远强于如今的政府,起码人家不搞什么"国进民退",而当时的百姓还不如今日的百姓,以致在朝廷千方百计鼓励他们走资时,仍然没有能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走资,却非要把所有的大型民企都搞成"仙人跳"(旧上海骗钱的把戏)而后快,骗了股民之后,还要去讹诈政府,以"国家利权"的崇高道义武器,逼迫朝廷为自己的贪腐买单。

  我不同意whopper之处,是觉得传统道德及其对全民的影响未便全盘否定。窃以为,道德是多方面的,传统道德提倡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妻"以及"仁义礼智信"中,三纲贯彻得最地道,无论是缙绅士大夫之家,还是贩夫走卒,对之鲜有叛逆者,尤其是孝道,只怕传统家庭出来的人一般都能做到。此道到如今我觉得也有充分的合理因素,未便一笔抹杀。至于五常,仁、义、礼都执行得比较彻底。相较今日之富人而言,传统社会的富人确实比较仁厚,一般做不出如今这些禽兽干的烂事。只有今日中国,"为富不仁"才真正成了绝对真理。此无他,无论是对贤愚不肖,佛家的因果报应说都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说部演义对各阶层的洗脑作用决不能低估,至少我认识的老前辈都是仁厚君子,讲究的是"积德"。"义"则为朝廷以及�
�根、尤其是游民社会(所谓"江湖")共同信奉,whopper其实也在他的帖子中指出了这一点,承认直到今日,"对于'战斗小团体'的忠诚仍然是最高的价值取向"。做得最差的则是"智"与"信"。智就不用说了,中国人特地发明了各种博大精深的学问(特别是宋明理学)来高效致愚。自宋明以后,一部中国的历史,似乎就是蠢动史,不蠢的事绝对不会干,而且越是近现代便越演越烈。"信"也同样糟糕,朝野都把出尔反尔、欺骗他人(尤其是蛮子)视为人间大智慧,还以己度人,认定别人一定只会欺骗坑害自己。大宋与大清都因为出尔反尔欺骗蛮子,被人家反复痛打。那阵子国人根本就不相信世间会有守约的人,以致英法联军在中方付清赔款后履约撤军,竟令恭亲王跌破眼镜。

  因此,个人认为,传统社会固多食言而肥的骗子,但从未大批量生产暴徒与恶棍。儒道释宣扬的价值观念尽管有许许多多弊病,其主要弊病我也说过了——对个人的道德要求高到了没有实作可能,朝廷又以道德操守为取士标准,当然要制造出言行不一的伪君子来,但它们毕竟是善教,并不曾教你去杀人放火,主旨还是以仁爱立国。从这点来看,传统中国当然是落后社会,但仍然可算文明社会,起码不是反文明社会。

  只有到了毛共手上,中国才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一个完全彻底的反文明社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官府不但把仇恨与暴力视为宗教圣德,而且动用一切宣传教育手段,把形形色色、各式各样、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的深仇大恨灌注入每个子民尤其是少年儿童的灵魂深处,尽一切努力把他们变成杀人不眨眼的魔鬼,这叫做:"咬住仇,咬住恨,嚼碎仇恨强咽下,仇恨入心要发芽!不低头,不后退,不许泪水腮边挂,流入心田开火花,万丈怒火燃烧起,要把那黑地昏天来烧塌!"整整三十年间,歧视、侮辱、仇恨、虐待、迫害、毒打所谓"阶级敌人"竟然成了全民生活方式,甚至成了某种宗教盛典!而且,几乎所有的人都非但不觉得这是犯罪,反而在施加那些兽行时还大义凛然,心中充满了崇高感与神圣感!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几个过来人意
识到自己曾经躬逢其盛,以青春的热血,参与描出了人类堕落的极致,许多人甚至还坚持认定当年被蹂躏、被践踏、被虐杀的"地富反坏右"是罪有应得!

  曾经沧海难为水,敢问世上还有比那阵子的中国人更堕落的民族么?纳粹也得甘拜下风吧?在那之后,咱们还配抱怨什么"道德滑坡"?难道毛共统治的30年中国不是落到了道德的谷底,向任何一个方向走都只会有"负帕累托效应",都只能提升而不是降低道德水准?难道世界上还可能有比那"道德绝对零度"更低的行为水准?

  据网友转帖,冯小刚在微博中说:"我耳朵馋,听了几嘴闲话。意思是说:不是戏子无情,是婊子无情。污蔑别的群体我也就算了,污蔑婊子,我还真得主持个公道。文革时没婊子行业吧?住在北京西什库的教友和修女们被逼着烧圣经神像,不从就用皮带抽,修女们哭着亲吻圣经投入火中。这种丧尽天良助纣为虐的事婊子是干不出来的。是谁更无情呢?"

  没错,那阵子绝对没婊子,就连小偷也很少,骗子则基本没有听说过,有的都是正义感塞满胸臆的志士与信徒,而且绝对无人抱怨社会道德滑坡,这恰是令人不寒而栗之处:世上最大的恶,就是作恶者出于神圣的信念去作恶,因而不以为恶,反以为是人间至善。

  由此看来,如今大众抱怨道德沦丧,这现象本身或许就是社会改善健康的某种指征也难说——起码这种抱怨是以所谓"普世价值观"为参考系作出的,体现了对它的认同。老芦的一位朋友说,中国人历来是"三民主义",铁腕专制下是顺民,乱世是暴民,开明时代则是刁民。他没指出的是,所谓"顺"与"暴"可以是"对立统一",毛时代就完美地实现了顺民与暴民的统一。从顺民/暴民进化到刁民,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从智力层面来看,应该说都是一大进步,离文明近了一大截,离野蛮凶残远了一大截,此所谓"人类一小步,中国一大步"。我过去说的自私自利的"犬儒"强于"无私无畏"的邪教信徒,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袁铁成:缅甸凸显中国“无正义外交”的尴尬

  日前,缅甸总统吴登盛宣布,搁置中国在该国的最大投资项目――密松大坝建设项目。尽管已造成巨额损失,但此事对中缅关系未必带来根本性的损害,对中国"走出去"企业也未必带来根本性的教训。此事最大意义在于,充分暴露中国过去二十年"无正义外交"的尴尬。

  韬光养晦、不干涉内政政策后果

  中国1989年之后,由于担心引火烧身,对于全球引发的一波又一波民主化潮流,中国一直采取所谓"韬光养晦"被动式外交策略,以"不干涉内政"为由回避全球主流价值观的强力冲击,凸显中国官方设定的"和平与发展"国际大趋势与全球性的民主转型浪潮格格不入。

  这之后就出现一种奇怪的外交现象:曾跟中国保持密切友好的国家,凡是经历过民主转型后,这些国家的新政权对中国的态度一直不冷不热,即使摄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势力和联合国的否决权,但是,双边关系往往若即若离或貌合神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纷纷民主转型。以今天的现实看,这些国家的民主进程多数都不敢恭维,但是,他们跟中国交往时已经拥有了道德优势,往往看不起中国,即使中国块头很大。东欧国家如此,中亚国家如此,经历过"颜色革命"的中亚国家更如此,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苏哈托(苏哈多)倒台后的印度尼西亚、马科斯(马可斯)倒台后的菲律宾)如此,塔利班倒台后的阿富汗如此,萨达姆倒台后的伊拉克也如此,穆巴拉克倒台后的埃及如此,就连卡达菲还没有完全倒台的利比亚也如此。半岛电视台播出的利比亚民众示威的画面中,就已经出现了反中国的中文口号。

  其实,相比较上述国家,缅甸也不过刚刚启动民主化进程。2010年刚举行全国大选,新政府试图全国政治和解,总统府挂上了昂山将军的画像,接受了昂山女儿昂山素季(翁山淑枝)的建议,反对中国在缅甸投资兴建密松大坝。照此脉络,不难预见,接下来的叙利亚、朝鲜、古巴也都会如此。与中国貌合神离的所谓友好国家会越来越少,看不起中国的国家会越来越多。

  中国外交窘境的根由

  有网民在微博上评论说:"如我是利比亚新政府,我也会这么做。我会问:我们在搞革命时,中国在哪?丝毫不讲国际正义,还无耻修饰自己:不干涉内政。1989年后至今,凡经历过民主变革的国家,有谁看得起中国?从东欧到东南亚再到中东,一个都没有,连阿富汗都看不起你"。中国外交为何连续20年出现如此窘境?

  首先,从战略上,中国外交缺乏基本的国际正义,在国际道德制高点上缺席。中国向来以"不干涉内政"为由,不介入别国内部事务。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转型仅仅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解决的,在二战之后的世界里,找不到一个国家如此。在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你居然能够缺席,那么,你还有什么是不能缺席的?那么,新政府上台之后的对华关系可想而知。就连正在战场的利比亚反对派军人都会说:中国是最后一个放弃支持卡达菲政权的……

  其次,从外交策略上看,"鸵鸟政策"导致中国外交只重视当权派,而无视反对派。中国文化擅长中庸与平衡,恰恰在中国外交上僵硬,缺乏中庸与平衡,则是采取一边倒的只重视现政府的交往,而缺乏跟反对派的接触。一旦新政权上台,中国立刻丧失核心沟通管道。中国无视昂山素季的结果就是巨额投资被当头棒喝。中国对苏丹也如此,中国一直强力支持北苏丹政权,南苏丹独立后则对中国非常不满……

  其三,从外交理念上看,重商主义严重伤害并恶化了中国外交。在过去20年里,中国外交最突出特征就是"订单外交",对欧美国家往往试图以庞大订单平息一时之怒,试图以商业支票勾兑政治压力。殊不知,这种只讲利益不讲政治的短视行为,往往导致恶性循环。

  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则采取"政府把钱撒出去,而企业又把钱赚回来"的策略。中国"走出去"企业无视海外公共风险,采取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做法,往往给中国外交带来巨大的伤害。如今,在非洲很多国家都出现新的反华势头,缅甸则是最新例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消极影响还会继续扩散。

  总之,过去20年,中国外交正逢经济全球化。然而,当中国试图迎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时,又正逢"政治民主化"的浪潮,还有政治本土化的现实。这就意味着,中国外交在面临既有地缘政治挑战的同时,还将面临政治民主化和本土化的挑战,还将面临中国官方价值观与全球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的挑战,因而,中国外交会出现种种异象,并引发一系列的、一波又一波的海外公共风险。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海外风险研究所执行所长

  来源:联合早报网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巩胜利:美欧中货币决策谁更烂

  ——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三周年祭

  金融海啸就是专业"瞄准"货币而来的;战胜金融海啸的唯一法宝,就是采取正确无误的货币策略:"金融海啸"成功的法则就是,对货币的格杀勿论——"你死我活、我死你活"。自2008年9月15日、是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爆发的日子,到2011年9月15日整整三年。从美元、欧元、人民币对策的国家战略来看,在这三年中却各有不同,未来是检验各国货币策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但美元、欧元至今深深陷入比2008年9月更严峻的经济、金融、货币的危机。 在这三年中,人们发现在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中,全球使用人口最多的三大货币(分别超过10数亿人口,全球使用总人口超过40亿人口)——美元、欧元、人民币,有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国略表现形式,其中甘苦、得失、驾驭的胜负更是智、愚跃然在三大货币之林:美元,从金融海啸至今,没有
发生任何利率变化,一直停留在0.25%的基准利率上未动过;欧元,先是金融海啸前在1.50%基准利率上,然后是先后调整两次落在1.00%最低利率,现在又重新调回升到1.50%基准利率,近三年调整利率差在0.50%之间;而人民币则最不同,从存款准备金到基本利率等,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年中至少有20多次调整,难怪中国经济是全球大国中波动最大的国家,由此而带来的经济、社会、财富、人民生活等都是巨大、波动也最大。货币,是一个国家的稳定之根源,是人们生存、生活的根本,货币利率调整越频繁生活的波折就越大,引起的社会波动就越更大。

  中国金融工具应用的"三率"(指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使用太过于泛滥成灾,几乎没有一个法制大国是这样频繁变动的;作为一个国家的金融货币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整功能其实非常有限;而货币"利率"的绝对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生活、财富稳超胜券的根源所在。

  而美元在全球金融海啸后近三年时间(指2008年9月15日至2011年9月15日),美联储将其基准利率自2008年12月17日起由0.75%调整为0.25%,将联邦基金利率自1.0%下调至0.0-0.25%区间;欧元近三年基准利率为1.00%—1.50%之间,其近三年其间也只有0.50%的差动;而人民币近三年来,从基准利率、到存款准备金等据不完全统计总数有20多次的变动巨大、升降、从天上到地下的剧烈动荡。这是我们从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中所看到的美元、欧元、人民币比较后得出一番于世不同新锐论著。

  货币利率的国家大略,是一个国家长期繁荣、持续稳定的根源所在。

  从最近三年来(2008年9月15日——2011年9月15日)美元、欧元、人民币对比利率的实例可以看出(见表一、表二)并证实:三种主要货币中,中国货币是加减息最频繁、升降息最多、变化最无常地一种货币了。在2011年7月7日中国这一次加息的第二天,中国央行掌门人周小川在2011年7月8日"全球金融秩序改革论坛"上表示,CPI是年化数据,所谓见顶是指同比而言,意味着价格纠偏需要一段时间。周氏话音刚落,中国6月份CPI更是达到三年来创纪录的6.4%新高。就此而言,这让中国央行掌握货币、利率策略杠杆格外力不从心,甚至根本无奈。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和社会,货币、利率只是一种非常有限的使用工具,根本还要看这些国家中央政府整体的"游戏规则"的建树与市场经济管理水平,而中国这种只有十多年、"中国式"新兴"市场经济国�®
�"的整体管理水平,还处于驾驭"市场经济"的最初级阶段。从国内来讲,中国最最缺乏的是国家整体市场调节的能力和宏观引导而不是直接参加的动作,往往用党和政府行政手段来加以扼杀、抹去经济、企业、公司的过去,这是中国市场与欧美市场经济国家、发达国家市场最显著、明显的完全不同点的策略手法。

  从国与国际之间来讲,"中国式""中国制造"走在了所有"市场经济地位国家"之外的另一条路上,其最大利益获得者就是中国政府自己(一、中国外汇储备年年增长就是当然的例证;二、中央政府应该是一个公正、公平当然的裁判员,却没有"公正"的"裁判"中国市场),现在却令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国政府只能是望市场经济而兴叹。再比如,中国加入WTO十多年来,与WTO的游戏规则还每每多有碰撞、矛盾,让众WTO成员国家去遵从、适应中国国家的"游戏规则"这显然非常不现实,那么中国与它国的贸易冲突就要长期延续下去,中方却非要将WTO的官司一而再、再而三的一直打下去,拿着鸡蛋去碰WTO的石头;中国银行业依然没有脱离政府主导的整体环境 ……于是,中国要建立与全球大多数国家通行的"市场经济地位"体制�¿
�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一直强调"特色中国"市场经济的一帜独树,全球的"法制国家"——市场经济体系又怎样去建立而不冲突,进而国与国之间融通、和谐、来实现全球贸易、贸易制度及贸易裁判的建立和共赢?

  按着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解释中国货币的"中医药"理论来讲,一个国家的货币利息就像一个生命心脏的脉搏跳动一样,倘若一个心脏超速或加速跳动,就难免影响到它的五脏六腑。利率也是这样,是国家货币的脉搏,利率过快、过频运作波动,由这个国家组成的"五脏六腑"就当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异常,短期内还没什么大不了的,若是长期加速、超频、高速运行,那么人体就会出现"五脏六腑"失衡等"三高"现象——"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中的任何一项发展都可以致残、致命,若是"三高"三联发那么将无情的夺取人的性命。利率也是如此,美元、欧元利率可以稳定坚如磐石,而人民币利率为什么变动那么快、那么频繁呢?这是中国过去、这三年经济整体"不稳定"的重要成因之一。

  倘若一个生命脉搏跳动紊乱、得了心脏病,再不及时治疗,那么它的岁月也许就剩下不多了……

  没错,中国是与其它国家货币、汇率之比面临着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对人民币升息压力,中国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与它国毫无任何干系,是中国自己决策的结果。但这种频繁、太多、众多的动态变动,使中国货币利率波动、利率实施都达到中国社会难以应付的尖峰,进而使中国社会自然生成不必要上下大幅波动,也是中国社会与美欧以及所有"法制国家"的货币、贸易顺差形成新一轮重要不同、与众国家另向的重大差异。现在,美联储、美元决定将基准利率0.25%延长到2013年中期,这使中国货币更艰难、难于出手。

  至今,第一次全球金融危机满三年整,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美国和欧盟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债务危机。而这次债务危机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出现的一场新危机。当年美国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后,美国政府为了拯救银行牺牲了纳税人的利益。现在国家债务飙升,成为新危机的又一大病灶——金融危机、实体危机、美元纸币危机正在蔓延……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巩胜利(《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蔡铮:恐怖的辽宁人口数据和统计局官员

  我国的许多人都被"国际人口理论"扭坏了脑子,完全丧失正常思维能力。这让我毛骨悚然。

  辽宁省统计局官员在谈及辽宁人口数据时说:"辽宁省该数字比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全省年均出生人口数少了36.7万人,比全省人口出生最高年份的1987年少了将近100万人。尽管出生人数非常低,但去年的出生率(6.06‰)和自然增长率(0.97‰)还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这说明我省的人口出生合理化程度还是不错的。"

  该年生60万的一个省,2010年只生了26万,出生率只有6.06‰,在它(!)看来是"合理"。确是合理,但只是合了让中国人灭绝的理。

  保持人口正常替换,假设过去40年间年出生均衡,以人均寿命75岁计,每年出生率必须在13‰以上。辽宁人口出生跟全国一样极不均衡。八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2010年又到了生育高峰(22-30),2010年辽宁新生人口当在60万到100万。即使撇开八十年代的生育高峰,按其现有人口四千余万算,保证其人口替换,2010年应该出生55万左右。

  而忽略过去不均衡的生育历史,仅从今天的出生人口跟死亡人口之差得出的"自然增长率"来判断说"人口出生合理化"更是糊涂至极。2010死亡的主要是1940年前后出生的。那时日寇侵略,国共内战,民不聊生。用今天的出生去比那时的出生,自然是"增长" (0.97‰!)了。问题是,30年后,1960 年代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人将纷纷死去,有时一年100多万!而那时正是现在出生的这批人进入生育高峰期,就算那时每年出生26万,而死亡100万来万,每年人口锐减七八十万。那真是万户萧索鬼唱歌,十来年间人口就会急剧萎缩。

  2010年辽宁6‰的出生率是灾难性的。即使过去每年出生均衡,若今后保持6‰的出生率,约30年后,新生儿会为现在的一半,60年后新生儿就会为现在四分之一。这即意味着约60年后,辽宁人口会为2000万人,一百年后,辽宁人口为一千万左右。以辽宁这样的生育水平,推之一国,我国百年后的人口即为三亿左右,为那时美国人口的一半。百年间中国人口从美国的四五倍,跌到美国一半,这样的生育状况只对以消灭中国为目的的人来说是"合理的"。这正是西方战略大家们催眠训导出来的中国本土"人口学家""经济学家"极力鼓吹的最理想的中国人口。(当然,这只有此后百年,全国人民全象辽宁省统计官员那样脑筋被人手术过,全接错地方,以为6‰的生育率是合理的才会有的"合理"结果。)

  可悲的还不止此。对导致未来中国崩溃的灾难性生育状况在这些官员眼里不仅不是问题,而是值得夸耀的丰功伟绩!"上世纪的情况是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而现在则是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国外发达国家走完这个变化用了将近一百年,辽宁只用了18年时间。" 值得庆贺!中国又赶超了人家。人家吃垃圾食品,吃了几代,才吃出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我们中国十几年就吃出了所有这些症候,还比他们更胖,血压,血糖更高!中国就是比老外强啊!

  问题是,发达国家都视低生育为威胁其国家前途命运的大病大灾(还少有国家出生率低到辽宁这个程度),都在想方设法紧急救治,慌忙鼓励国民多生多育。而中国呢,还躺在墓坑里唱歌,还在那儿到行逆施,继续执行亡种灭族的"国策",严格控制国民生育!

  还不止此。中国是出产经济学家的大国,不久中国数据经济就会超过全球他国总合,因为中国官员太懂现代经济学,太会算账。辽宁省统计局负责人说: "人口下降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被忽略,其实人口成本是社会成本中非常大的一块。----。背后还有更大的社会节省效应 ----。从1970年开始,---- 截至2008年全省累计少出生人口数为3000万人,按从出生到16岁为一个计算单位进行计算,为辽宁节省开支总计4800亿元,这相当于建设48个鞍钢的总投资,而平均到每年的年均数字则超过了120个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没栽,人没养,却算出了因为不栽树不育人而节约出了巨大财富。辽宁省因为少养了那么多孩子,节省了那么多钱,发了财!政府和人民都有了大笔存款!按此逻辑,为了更富,辽宁该再少养三千万!那么一来,产生的经济效益会更加巨大,要翻番达到一万亿! ---- 天啦,脑子坏到这种程度的统计局官员怎么没被"计生国策"计掉?天要灭中华才让中国大地上遍地走着这样的昏官?

  中国有句老话: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再过20年,就该还钱了。这4800亿最好能有效投资,能翻百倍,因为20年后,人力将无限上涨。今天在少生少育上节约了一分,明天将需为养老付出一块。20年后,一个普通护工照看一个老人一天的工钱将会超过一千。那才是中国走下坡路的开始。

  八千万人的德国,一年少生两三万人,马上有人出来攻击其政府鼓励生育不力。四千万人的辽宁,一年少生了三四十万,在官员眼里,不仅合理,还是赶超他国的丰功伟绩,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呜呼!中国官员,受了何方妖魔的催眠,正裂着大嘴傻乐着挥汗给中华民族掘墓?!

  呜呼,中国!

  2011年9月13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蔡铮:回望九一一

  911那天早上,我上班路上听收音机,里头闹轰轰的,说一架飞机撞了世贸,又一架撞进去了,惊呼怪叫不断。我以为电台在推介故事片,便关了收音机。到办公室,打开计算机继续干无聊的工作。正干着一个要好的美国同事别到我格子间,附耳低声说:"世贸大厦遭袭了,五角大楼也被撞了。"我吃一惊,忙找新闻。果然。

  一会我们主任,一个韩国人召集我们开会,说这是非常严肃的事,别拿这事开玩笑。他怕手下的中国人幸灾乐祸。美国同事都如丧考妣,我也只能面带愁容。公司通知说如大家没心情上班,可以回家。经理是个强健如牛的美国人,嘟哝说:"我心乱如麻,干不下去。"说完拿脚走了。到了下午,百来人的部门几乎空了,我也打道回府。盯着电视,看那世贸大厦冒烟,倒塌,心潮澎湃。

  我不敢说我当时的心情,说了肯定要挨骂。据说当时美国国务院请了一帮中国记者来美国见广,记者们看世贸大厦轰然倒塌,抑制不住内心激动,击掌欢呼,气得主人把他们原封不动送回中国。我很理解那帮中国记者。

  那时我正为中国捏一把汗。

  九九年美国轰炸中国南斯拉夫使馆和年零一年四月在中国海南岛撞机让我感受深切。九九年芝加哥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都去市中心游行抗议炸馆。一行中国学生,举着被炸死者的照片和标语,默默穿过仇视的人流。在美国媒体熏陶下的美国人民对中国充满敌意;有人从高楼抛下东西,砸伤了个学生的手指。这次游行,有记者录像,但任何媒体都没报导。而撞机事件激起的美国人对中国的铺天盖地的狂妄仇恨言论更让我艰于呼吸。

  撞机后美国国防部长撇着嘴说要把工作重心移到亚洲,字字如钉。他们也确实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武力征服中国。搞中国,必先怂恿台湾独立。糊涂不明世局的台湾人有这老大撑腰,当然要闹独立,一闹,中国必出手;一出手,美国就冲过来当英雄好汉,抑强扶弱,大打出手,把中国沿海主要城市炸个稀巴拉。中国那时可怜,空军不如巴掌大的台湾,海军不如脚掌大的日本;美国飞机来炸,中国人只有挺着用血肉之躯来消耗他的炸弹,等他把炸弹扔完,一如日本侵略中国时。它的飞机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他打中国就像打瞎子。中国到底是拼老命还是俯首认输?扔核弹吧,核弹只人家一个零头,还丢不到人家门口。拼命发展军力吧又来不及。中国又没有一个硬朋友能帮把手,美国却有一大帮一呼百应的铁哥们。中国在劫 难逃。

  当时美国如头发情的疯牛,要搞人,要顶牛。可举目四望无敌手。苏联被打倒了,还被踏上了一只脚,从原来的远多于美国人口的苏联到不足美国人口一半的俄国,再过一百年也休想与美国为敌(百年后美国人口将是俄国的三倍!)。那时世界各国都龟缩着,只有中国那头瘟牛在那儿傻站着。美国便直奔中国而去。中国最怎么温顺也是枉然,因为美国急需一个敌人,他浑身邪劲,发烧作热,不杀不打燥热难熬。而没有比中国更理想的敌人了:黄种人,共产非教国家,这个敌人比苏联更合恶魔形象。这头疯牛,红着眼,卯足劲向中国扑去。中国只有傻等着挨顶。而就在这时,有人在这疯牛屁股上狠命扎了一下。冷不丁挨这一扎,这头横牛就掉头他扑了。

  我为中国吁口气。

  过去十年,美国顾不上全心全意搞中国,给了中国10年时间。而这十年,美国搞了阿富汗,还欲火冲天,又趁热打铁,搞了伊拉克。搞伊拉克这回过足了瘾,精泄了;今年又有机会搞利比亚,但已有心无力,不打头阵了。但三仗打了一点:穆斯林世界。这仗打起来千年没完。美国可天天欢呼胜利:打下了阿富汗,打下了伊拉克,杀了宾拉登,他控制的北约打下了利比亚。但所有这些可以欢呼的胜利都是空的。因为只要信仰穆斯林的人们生活在那儿,只要穆斯林人口不被消灭,他就永远跟你有不一样的思维,不同于你的利益,可能跟你作对。

  要征服穆斯林世界,必须要改变穆斯林人们的信仰。他们的信仰是和奶吃进去的。最好的办法是让穆斯林少生少育。西方制造了许多"科学"的 "计生"理论(只骗了中国人),穆斯林基于其宗教信仰,根本不上当,只是猛生猛育,这是让当今强权最恐惧的无穷无尽的定时核炸弹。若干年后,谁人多势众,谁将拥有这个世界。穆斯林国家,现在还没一个科技军事大国,都弱不经打,但其辉煌历史表明其人种有很好的智商基因。其发展只是个时间问题。也许三百年后,也许五百年后,没人可以阻止。有足够的人,有了科技,必有强国。如今武力征伐打乱这些国家,让他们自相残杀,只会暂时减少其人口,而战争之后,其人口又会迅猛回升。西方基督教为主的强权国家自己再怎么鼓励国民生育也生不过人家。美国再过一百年,人口也只6亿å
��右。而进入这些国家内的穆斯林也在猛生。两百年后,美国人口将为10亿左右,但穆斯林人口仍然至少会在其人口的一倍以上。

  911美国为什么遭袭?都说那是恐怖分子对美国民主自由的攻击。问问美国之外的三岁小孩都知道那是因为美国对以色列无条件偏袒和对穆斯林国家的不义所致。但这些话在美国不能说,谁说谁埃骂。大多数美国国民没有反思。

  美国号称以基督教立国,耶稣说:"爱你的敌人。" "别人打了你的右脸,伸过左脸让他打。"美国遭袭,只不过是被蜂子蜇了一下。美国没伸过左脸去让它蜇,而是扑过去把蜂窝全捣了,还没完,还要把蜂窝落脚的林子全捣了。

  我希望将来我国遇上类似打击不要像美国这样集体疯狂,而是全民冷静反思。弱者与强敌拼死抗争必有其理。孔子说:"远者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不能远者不服,则兴兵以灭之。美国军事上太强大了。太强大了,就易轻启刀兵。因此我希望中国永远不要强大得如911前的美国。我们该牢记:强者至弱。

  如今我国经济军事日趋强大,好像正在崛起。南海与诸多小国争资源。再过10年,中国经济军事实力会更强,打那些小国如踏只蚂蚁。但我希望,国人能牢记孙子教导: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美国03年搞伊拉克时算盘打得好:借反恐天机,一鼓作气,500亿美元搞定伊拉克。长期控制伊拉克,其石油可给美国带来一万亿美元的间接利润。灭伊拉克就像踏死个蚂蚁。如今花了上万亿,也没捞到什么。再者, 911前美国的强大威胁到许多国家的安全。当太多人感到你的强大是个威胁时,世人就会以奇妙的方式来跟你作对,让你垮得摸不着头脑。

  世界大势往往由偶然的小事左右着,其运转如一疾飞的小球,任何碰撞都会改变其方向。 911改变了美国的冲撞轨迹,使之转向穆斯林世界。但穆斯林世界是个松散的文化群体。美国对之用武,如狮子扑鼠。中国却是头牛,横立于世。美国决没有忘怀中国,也决不会放过中国。

  过去10年,中国躲过了美国的军事重压,有了十年的和平发展,经济军事都有了巨大进步。中国仍远远落后于美国,但美国杀我一万,自损为零的时代过去了。美国欲再想在与中国的军事交锋中如虎扑羊,占绝对优势,也许只有在其人口增至与中国人口相当时才有可能。美国有很好的战略家。战略家们成己事才智不足,坏人事谋略有余。美国总统常说:不能让任何人超过美国。美国对中国武攻将一如既往地怂恿他国与中国前台武斗,自己后台准备;文攻却由来已久,功夫到家。中国的墙脚也许早被他挖空了。看看美国世界人口战略规划(NSSM 2000),中国的"计划生育"也许是个巨大的人口战略陷阱。我国自残自杀的"计生"导致的20年后的劳力不足,人口老化和人口急剧萎缩是大战失败结果。911后美国好像正在衰落,中国正在崛起。但�»
�决定国力根本的人口发展趋势看,也许中国正仰天大步走向陷阱。

  2011年9月29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谢盛友:中华民国不是秋海棠

  2011年10月9日,北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虽对辛亥革命语多肯定,但无视中华民国的建立,还嫁接中国共产党为孙中山的继承者。

  胡锦涛强调,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胡锦涛还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两岸人都是百年庆典现在进行时。在台湾,中华民国百年庆典主委是苏进强,1996年作家开会,我与他"同居"一个房间,今天找出他的名片:苏进强(履强)《新台湾》(New Taiwan)总编辑。实话实说,履强的小说相当优秀和独特。履强坦诚:"我就是李登辉的追随者。"这位台湾云林县褒忠乡人,后来还担任过台湾团结联盟党秘书长、主席和《台湾时报》社长。

  马英九为什么任命苏进强当主委呢?他的竞争对手蔡英文为我们解答了这个疑难。蔡英文关于"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说法,不只是蔡英文个人与民进党在政治立场上的重大转变,也将成为影响台湾2012年大选结果的关键变量。当蔡英文公开抛出"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说法、不再把"中华民国"视为"流亡政府"、"外来政权"的时候,"中华民国"已不再是国民党专属的"政治禁脔";或许,在某个时点上,当蔡英文高高举起"中华民国"国旗、在民进党的群众场合"中华民国"国旗飞扬时,马英九的"连任"大梦大概就宣告结束了。

  中华民国的版图早就已经不是 "秋海棠"了,但是,变成了各取所需的"政治禁脔"。1949年以来,尽管中华民国在北京眼中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因为"中华民国"对于北京统一阵线的拉开,仍然具有利用价值,北京多少还容忍台湾 "中华民国"这块"番薯"。

  孙中山先生历尽艰难,终于扳倒了腐败封闭的满清王朝,建立东亚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成功后的中华民国,至今100年,经历多少波折动乱,从军阀割据、日本侵略、二战到台海分裂,两岸在不同体制与意识形态下,各自经历不同的动荡、痛苦与成长。中华民国一路走来,仍然是反抗专制,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在中华文化圈里,建立起了深信民主、尊重人权、自由开放的价值理念。

  "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是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1923年1月29日,孙中山于《申报》50周年纪念专刊上发表《中国革命史》一文,称:"从事革命者,于破坏敌人势力之外,不能不兼注意于国民建设能力之养成,此革命方略之所以必要也。余之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
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这,恐怕就是大陆自由派宪政推动者最感怀的民国百年"政治禁脔"。

  明天(2011年10月10日)德新社的记者要来采访,电话里他嘱咐我穿典型中国服装,准备拍照刊登于德文日报。什么是民国服色呢?我还真的是第一次想这个问题。自古以来,服色往往就是王朝的一张脸面,有怎样的王朝,就有怎样的服色。晚清末尽头是民国。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为实践人们所追求的自由、平等的主张,政府废弃了千百年以衣冠"昭名分,辨等威"的传统习惯及规制,仿效西方国家的服饰,颁布了《服制条例》,规定了男女礼服的式样,要求官吏士庶一律遵循。

  但是,《服制条例》作为民众衣着的准则,该条例吸取民国初年所定条例不符社会实际的不足,只对男女礼服和公务人员制服作了规定,对于平时百姓所穿的便服,则不作具体规定。

  民国初年,男人服装仍以中装,即长袍(长衫)和马褂为主。长袍与马褂多为圆领、窄袖,后来不少长袍是企领的。长袍为大襟,马褂是对襟。作为便服,颜色可以不拘。在初春或深秋,人们还喜欢在长袍外加一件马甲,代替马褂。

  民国成立以后,清朝的服饰制度大部分被革除,20年代的女子流行穿着上衣下裙,上衣有衫、袄、背心;款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领、袖、襟、摆等处多镶滚花边,或加刺绣纹饰;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上衣下裙的女装后来一直流行,但裙式不断简化。旗袍本是满族女子喜爱的服装,20年代以后,汉族女子也开始穿着,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终于成为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中国女性的主要服装。旗袍的流行,原因有二:一是简洁;二是具有民国神韵。旗袍加上高跟皮鞋的衬托,最能体现出民国女性的优雅俊美。

  2001年我的餐馆装修,让妻子回上海买一些能够代表中国的画,这位在大学里教德国人汉语的老师,从上海带回来几幅画,全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背景的优雅民国美女"。妻子说:"这最能体现中国特色!"

  现代人寻找民国符号,往往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黄埔军校、商务印书馆、乡绅、军阀、买办、胡适、孙中山、长衫、旗袍、有轨电车、上海滩、百乐门等。海内华人海外华人承接了民国什么?

  面对欧美的中国城,我第一次明白了,为什么这些中国城,建造成清末民初的样子,因为我们的祖辈离乡背井时,中国就是那个样子。

  "秋海棠"中华民国,被我们这些海内华人海外华人各取所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肉,独自占有而不容别人分享,"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

  (谢盛友, 2011年10月9日,德国班贝格)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谢盛友:民国百年土地资产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台北国民党政府多次组织在欧美的大陆学人到台湾参观访问,希望我们这些学人绕道,把台湾的土改经验带回中国大陆。

  中国先秦以来历代有各种各样的土地制度,比如公有制和私有制,有井田制、王田、课田制、均田制、官田制等。

  1902年,孙中山在与章太炎的谈话中初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即"夫不稼者,不得有尺寸耕土,故贡彻不设,不劳收受而田自均。"他明确地用"耕者有其田"这一概念是在1924年的广州高等师范讲解三民主义的演讲中。他说:"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1]

  "耕者有其田",问题是怎么让农民有土地。孙中山要让农民有土地,还要让地主也不吃亏。也就是说,国民党的土改是和平的、双赢的土改。

  蒋介石从孙中山那里继承下来"耕者有其田"的理念,但是,蒋介石在大陆的土改是失败的,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当年在大陆的阶级基础不一样,它代表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这样的国民党,怎么可能通过土改来改变自己的利益?国民党在大陆有七大姑八大姨,这些利害关系阻碍了蒋介石在大陆的土改,到了台湾,他是外地人,跟本地的地主和资本家没有什么关系。

  台湾土改分三步推进。第一步是"三七五减租"。从法律条例限定租额,地租不得超过全年主产品收获量的37?5%,减轻农民的负担。条例也保障地主利益,佃农按时纳租,欠缴两年地租地主可以解雇等。第二步是公地放领。从日本殖民者手中没收的公地,全部用贷款方式卖给无地农民,土地所有权改变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第三步是"耕者有其田"。1952年7月,台湾政府大量征购地主土地。台湾政府颁布的《实施耕者有其田法条例》规定,地主可以保留政府法定田地数额,超过部分一律由政府征购转卖给尚未获得土地的农民。补偿地主地价以生产品全年收获量的2.5倍为标准。以实物土地债劵(7成)和公营企业股票(3成)搭配补偿。征购后地主保留的土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5%,自耕农成台湾农户的主体,封建土地所有制自然消亡�€

  台湾土改最值得称道的是"阶级合作"式的办法。"地主、农民和政府坐下来慢慢商量解决土地问题的法子,叫农民得益,地主也不受损失。"地主的土地虽被征收,但从中获得大量的股票,摇身一变,成为新兴的工商巨头。

  70年代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实得益于50年代初之台湾和平土改的成功。

  蒋介石在台湾和平土改的成功,奠定了台湾民主、人权,成为台湾政治昌明、经济发展、文化发达、社会稳定的基础。

  这表示,孙中山在大陆所未能实现的"耕者有其田"理念,却在台湾落实。

  90年代以前,台湾《土地法》第30条规定:"私有农地所有权之转移,其承受人以能自耕者为限,并不得转移共有,但因继承而转移者,得为共有。违反前项规定者,其所有权转移无效。"1990年台湾政府对此条款进行修订,调整私有农地所有权转移受让人必须为自耕农的限定,从而为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扫清法律上的障碍。其中的突破在于:一是放弃全面保护农场的立场,不再坚持优良农地不得变更为非农业用地的原则;二是同意农地变更使用从以往的供给引导,转为需求引导,开放农地自由买卖,严格监控农地农用,落实农地管理。

  如果说,"耕者有其田"是民国百年的土地资产,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份资产?大陆目前的"土地流转"政策是否可以借鉴台湾经验?

  借鉴台湾经验,还必须拥有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估价机构。德国法律规定,德国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并不是由开发商或政府决定,而是由房地产估价机构指定,其评估工作独立于政府之外。评估职业者在评估工作中只对自己负责,并不考虑政府、委托人及个人的经济利益,且评估职业者评估出的土地价格不需政府确认,但法院只承认评估师签字的评估报告。在评估职业者进行评估时,政府无权干涉评估职业者的工作,即使评估结果有损于政府利益。

  各地评估委员会则根据销售价格总汇,每年制定地价图,提出各个区域的标准土地价格。在地价图中主要包含三种数据:用途、容积率和价格(每平方米)。每个投资者都可根据地价图计算房地产的价格、建设规模、投资收益等。利用地价图,德国创造了一个模式,城市可以自己决定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地价图目前已完全被德国市场接受,且在市场中通行。一般每年都会绘制一张新地价图,但当估价师按经验发现地价图与实际不符,或国家需要时,评估师会绘制新的地价图。地价图可帮助政府测算税收,目前德国政府都是依据地价图来征收地产税。由于特殊的地价图,德国房地产交易透明度非常高,这也为政府征税、城市建设等提供了诸多便利。

  注释:

  1.《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9页。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吴丽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结束数千年封建帝制,缔造共和,建立中华民国,是改变社会传统文化的现代历史!——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百年话千秋!2011年不仅中国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大记事,美国此前却正逢"9.11"十周年;亦可说我们始终生活在一个永远变化不断地世界,对我们的思想,同样永远需要不断地思考。

  100年前的1911年,中国发生了改变历史传统文化的辛亥革命,中国社会进入于百年现代化、可谓之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时代至今。历史从中华民国走到共和国,对我们而言,"要彻底了解一个伟大的思想所需要的时间,也许要和孕育那思想一样多。"这话确实说得一点也不错。为什么如此讲呢?因为至改革开放发展的现在,我们对共和、专制还是有诸多地困惑与烦躁;民主、自由、独立,民族、人民、党团、国家等;没有一时能不争论地,世界却走向于全球化。

  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大型历史剧《辛亥革命》。我觉得,辛亥革命就等于一个人——孙中山,他没有参战辛亥革命,却是辛亥革命的精神领袖;或者说,没有孙中山,可能就没有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就是纪念孙中山先生。正如张耀杰在《鲁迅笔下的孙中山》一文中指出的:"要评价孙中山在中国政治史上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应该依据他作为同盟会创始人和国民党最高领袖的历史事实,而不是'足不履危地'的片面事实、以及'在中国总算是好人'之类既难以量化又难以操作的道德判断。"史实完全如此。《辛亥革命》是为这百年纪念的时代花篮、我们社会文化事业一大收获,更乃思想政治上大进步。

  百年前辛亥革命一举推翻满清政权并非仅是革命之力,实际上晚清政府因长期酷政地历史传统文化与帝王专制下,内外交困,朝不保夕,已经大限所至了。且自鸦片战争以后,外力下中国社会产生激变之事到处出现,此起彼伏,随时都会发生;而主要是思想观念更新的冲击,从上至下都已心存动摇,对视为天经地义的信条也开始怀疑,西向意识曾一度达到高潮。甚至由于长期生产力落后而造成民间崇俭抑奢之传统习俗,亦提出了异议;谭嗣同就认为崇俭抑奢阻碍物资的流通,结果"愈俭愈陋,民智不兴,""转辗相苦,转辗相累,驯至人人俭而人人贫,天下大势遂乃不可以支。"梁任公亦进而指出,古代尚俭缘于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与物资财富匮乏,是"上古不得已之陋俗,"并后又反过来"导民于古,以塞地利。"他们对过去生产力
低下,造成社会贫穷,而中国人不得不节俭度日的俗习,从现象上予以批判,直指社会发展落后;即当时西方国家社会兴盛,物资繁荣发达,生活美好很晌往和倾慕,也是西向思维的具体表露。(改革开放前外国人描绘中国人是清一色社会:军人黄色,其他人黑白蓝色。)东西方社会差异显见于方方面面,极其强烈而巨大,辛亥革命就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后来就总结说:"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更是晚清朝野与近现代一切仁人志士的共识。西向成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孙中山先生由此胜出,更为辛亥革命特点。

  辛亥革命时晚清立宪新政进入了规划实施阶段,却并不能使民众要求改朝换代的意愿得以更变,这是因为长期恶政早就失去了民心,不是及至而能果断去为之地。百年后再翻史载,曾几何时,那一幅表面看似举政得时、欣欣向荣的改革兴国画卷,一夜之间就被轰然而起的革命狂涛冲击得天崩地裂,飞灰烟灭,成了倾即而逝的浪花。这场自上而下的善政改革却因为一场自下而上的暴动革命所摧毁,正是我们百年之后也必须有认识的。二百余年的强权政府走到晚清,实际上这种和平改革中,朝野重臣都在拼命争权,品行卑劣,互为冰炭,尔虞我诈,从内部败坏了改革实施,且造成改革新政阶段目标不断落空,而变革中腐败现象始终不断,愈演愈烈,尤其是经费不足,要靠横征暴敛,并且变本加厉,岂能不加速天下之离心?更不要说由政策创
新及至体制变革的完全转换了,这反而让老百姓只觉得是在挂羊头卖狗肉之。而新政风气一开,使民间积怨愤恨突涌如流,辛亥革命反促成臣民一致,城乡呼应的大哗变。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广大民众所拥戴,也引导着席卷而来的辛亥革命成功。

  辛亥革命可以说就是孙中山思想的结果。反封建帝制与反列强强权政治和侵略,建立中华民族共和之新中国,乃孙中山一生的事业,也是国家现代化无尚光荣图谋;却因历史沉疴不断淤积,政治改革搁置太久,社会包袱不堪重负,一时是无法也不能有一个健康社会即时即兴地;而迫于时局情势所选取,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后,孙中山不得不让总统之位于袁世凯,但一个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坍塌,中国社会从此走向新政的伟大变革之路,这在历史上是划时代的。如果因此就认为其革命事业不成功,甚至是失败的,我认为这就是对历史强加于人;譬如至今我们还是在为民主、自由、法治的法制化等政治体制改革闹得沸沸扬扬地,不即问题吗?

  孙中山自述说"文,爱国若命。"19世纪末,孙中山为何会成为一个举国拥戴者和中华民族英雄的呢?这即答案。是种民族的、与为民族奉献精神,乃爱国家,爱人民也!更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伟大凝聚力!孙中山的时代,中国正处于中古期进入近代历史之际,民族争斗战始终不断,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入侵,晚清政府已穷途末路,四面楚歌,不过是死老虎不倒威地,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烽烟四起;再如孙文《檀香山兴中会章程》所写:"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强烈地爱国热忱和民族情怀,使孙不顾个人名利与舒适的生活环境,有种无私而无畏的品格操守,因此他能团结最广大的社会精英和民众,受到大家的尊敬与信仰,成革命先行者,中华ç
��一人。

  孙中山作为一个爱国民族英雄,跃进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敬仰的政治领袖,是他有一般人难于达到的思想文化境界和情操,能始终站在时代最高峰;他生于忧患,死为国家;会聚集同志,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屡起屡挫愈奋,从来不顾个人安危,坚定地走在挽救中华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最前哨;而他终其一生,所有的一切,都是为着要"振兴中华",使中华民族复兴为目的;他要为中华民族更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实现社会民主、自由、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去英勇献身,开辟出一条道路;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他晚年寻求与苏俄结盟,和中共合作,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凝聚了所有的革命队伍——包括中共在内,形成了中国社会近现代最伟大的变革力量,从而把革命推向胜利的阶段。

  辛亥革命狂飙席卷中国大地,清王朝很快土崩瓦解;建设新的事业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孙中山是中国社会主义者最伟大的思想政治家,首先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最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说理论,从历史发展上指引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方向,使我们有了建设新社会的思想武器;鼓舞动员组织起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保证中国革命后来能走向胜利的历史根本动力,更是中华民国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之源。毛泽东说过: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忠实的三民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胜利都是三民主义的胜利。三民主义乃社会主义!没有孙中山,中共当时很难成势;但国民党改变孙中山路线,造成中国革命的困境,甚至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民国虽已建立,国势政体一时并非易事,演变为新旧左右分派的权利争斗,实是文化自觉失善
的历史极痛。而党派为少数精英上层纷争,造成长期国家痛苦,更为倭寇侵华以机会;这种"窝里斗"反为阻碍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顽疾,一直发展至今,也是百年历史猛省之至要。世界丰富多彩,五光十色,多元变化,永远不会是清一色地,这即人类社会恒定的自然规律。

  虽说丁是丁,卯是卯,钉铆合榫,互为结构,才成用物;两者之间,相辅联系,方可成器。孙中山明确地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共和之生命力就在为民为国为中华复兴,更是三民主义真谛。从历史去看,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不断的推动中国革命,是孙中山先生思想中一大特点。而辛亥革命后实行的《国会组织法》与国会后公布了文官考试法等,标志传统政治更新进入于现代社会;历史上甚至西化过程中连袁世凯也看到过军队与政权弊端,曾想要推行民军分治,军队不得干预政治,在当时来讲确值得肯定的;可惜袁命数有限,很快就死去了,造成后来北洋军政时期的乱局,这也是对民国当有所认识的一些方面。不能否认北洋军阀曾为新政主要推动力量,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实际上超过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必须史实
求是:辛亥革命没有袁世凯和北洋军阀集团,清政府不可能如此快就甘于退位,交出全部权力。孙中山之死也就是抱病北上,欲寻求中华南北共和,建设新中国之现代社会的。

  孙中山先生"创造性地提倡'民权',把政治看成是合二而一的实体,即'政'为大众之事,'治'乃政府之事;民众应该有'政权',就是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以监督政府;政府应该有'治权',就是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来治理国家。"他"提倡民众问政与政府治国之间有所分工,并不是构筑一道樊篱,而是让两者相辅相成,循规蹈矩地和谐运作。"(参见凤凰网2007_10_12发表的谭中先生文章)现在看民国时期,有很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都还有参考和借鉴性,而百年改制,风云变幻,政治进步并不凸显;问题就在我们相互长期内斗不休,百年后至今,也未能实现辛亥先烈全部遗志,"窝里斗"害苦了国家和人民,这是我们今天必须有清醒认识的。革命实是不得已的选择,人民反对"窝里斗"。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者以食为天;这既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革命的根本问题是要解放生产力。孙中山就曾指出,中国要改变国贫民瘠的状况,必须清除愚昧落后,并把自己的这种理想和计划制定成纲领,构成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孙退位后曾致力于经济建设,制定出了《实业计划》——包括西藏新疆等边陲在内的宏大建设蓝图,企图形成本国的工业基础,渴望速将革命目的变成现实,把祖国发展成繁荣富强的国家。他认为:"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且"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致民生充裕,国势不摇。""机器可以灌输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并明确地说:"今急欲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皆急求
发达我国之故,不得不然者。"还特别强调必须在维护和保持国家主权与独立的情况下借用外资,方法上可通过民间及私人往来等形式,以免引发国际纠纷,掣肘外交,丧失主权。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在他长期革命生涯中更与海外华侨始终连系于一起,堪称中国人民华侨革命首领和楷模,这也是中国革命与历史上第一个。而无论是国民党或在中共队伍里,都有不少华侨直接参加;辛亥革命所以能"毕其功于一役",就因为直接受到过发生于1911年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推动;当时孙中山远在马来西亚的槟城策划,决定派遣张振武、方维去湖北,遂有武昌起义并一举结束数千年封建帝制;史有"碧血黄花"的记载,在广州黄花岗72烈士陵园内,其中从海外前来参加革命的就有30多人,都是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华人;与随后所暴发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更乃一脉相承地革命运动;中国历史上华侨居功至伟。

  辛亥革命志士当年改变历史的壮举,有一大重要特征:就是爱国强化统一,反对任何人分裂祖国。中华民族历史上本来就"有统一之形,无分割之势","文字俗尚则举国同风","国情关切之感,国人兄弟之情,以日加深"。在创建南京临时政府时,孙中山即宣布新成立的中华民国"当成为统一独立与兴盛之国家"。提出了对内要实现五统一施政方针:民族统一、领土统一、军政统一、内政统一、财政统一。当时国际上有人提出"划中国为二",孙中山坚决反对,严正声明"我国人民的情绪是一致的",强烈谴责制造这种谬论者乃"中国之仇敌"。

  1906年孙中山面对同盟会分裂现象说,革命者不能"彼此相争","各据一方",否则就会"往往弄到分裂一、二百年"的痛苦局面,号召人们去掉帝王思想,进行平民革命,要看到:"今日之中国,正是万国眈眈虎视的时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四分五裂,岂不是自亡其国?近来志士都怕外人瓜分中国,兄弟的见解却是两样,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民国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辛亥革命后,出现南北军阀分割的局面,他为了统一中国,又不屈不挠地领导了很多次的斗争,一再反复表示要"竭志尽诚,以求民国,破除障碍,促成统一"。正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避免南北割据,他才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的。

  也有人提出过,中国应象美国那样,让各省先去搞好独立,然后再实行联省的"联邦"制;孙中山在《民权主义》的阐述中,给予这种看法严厉地批驳,说"这种见解和思想,真是谬误到极点,可谓人云亦云,习而不察。""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还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所以美国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帮分裂的结果"。"而中国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不是分裂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的"。当时中国之所以不统一就是"武人割据"造成的。孙中山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不尽快结束分裂局面,"中国是再不能富强的","提倡分裂中国的人一定是野心家。"当时的孙中山就向世界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历史意识之中,
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缅怀先烈遗愿,孙中山有关于三民主义思想学说理论,以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遗训等极其宝贵。正如他曾经所言:"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毛泽东也指出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邓小平生前高瞻远瞩,在改革开放时代制定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推动着两岸关系不断改善,从三通到台湾大陆自由行,我们看到了统一的前景和光明的未来。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盛世再作炫放的准备"。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学说,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庆典,更当学习辛亥革命历史和先驱者的伟大思想与英雄事迹,为祖国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复兴,人民生活幸福而努力奋斗!辛亥革命结
束数千年的封建帝制,缔造共和,建立中华民国,是改变社会传统文化的现代历史与胜利里程碑,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巨大财富!吹响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军号角,把中国推进于世界历史潮流之中;中国革命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走向了世界。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谢盛友:民国百年教育资产

  中国的版图究竟为何?两岸地理教科书的比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地图。中国有多大呢?台湾是"秋海棠",大陆是"老母鸡"。谁对谁错?但是,谁也不知道读过这些教科书,"内化"成价值观的东西,究竟有多少?或许两岸教育的差距,才是真正的"藏镜人"。

  免费义务教育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毛泽东就是在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的。1946年国民政府制定了《教育宪法》,定位准确,要求明细,兹列举几条:"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平。"等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制订的《国民教育实施纲领》的有关规定,台湾开始实施六年制义务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义务教育逐步发展,1967年8月,正式颁布《九年国民教育实施纲要》,决定把国民教育年限从六年义务教育延长为九年义务教育,1967年6月27日蒋中正于总统府国父纪念月会发表言论指出:"要继耕者有其田政策推动成功之后,加速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以现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来解决九年义务教育问题,定可乐观厥成。"

  台湾九年义务教育开始实施年限定于1968年9月。这样,台湾成为继日本之后,在亚洲最早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之一。

  这表示,孙中山在大陆所未能实现的教育理念,却在台湾落实。

  民国教师待遇

  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元-400元(银洋,下同),副教授400元-260元,讲师260元 -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 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20世纪40年代的《教育宪法》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远远超过县长。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让今日大陆人望尘莫及,汗颜不已。

  "秋海棠"大厦的稳固在于底层的坚实,而教育是根本。然而, 中国大陆朱�基执政的时候,开始教育产业化,把教育当作是一个产业来运营,大学都盖上了漂亮的教学楼、宿舍楼,这些楼都是拿学生父母的血汗钱建立的。中国教育产业化的改革,迫使有些贫困地区的家庭更加贫困,"哥哥卖肾、妹妹卖血供养兄弟上学",这样的底层,如何稳固坚实地支撑"秋海棠"大厦?

  如果说"秋海棠"注重教育是民国百年的重要资产之一,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接纳这份资产?"秋海棠"式教育有多少值得我们大陆人借鉴和学习?

  (文章来源:2011-10-06 刊登于台湾《旺报》,同日《中国时报》(电子版) 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纪硕鸣:台湾民主在美国对撼

  台湾选举中表示胜出的"冻蒜(当选)"口号在美国响起,带来了台湾民主因蓝绿访问团访美在美国出现对撼之势。民进党台湾总统参选人蔡英文率团访问美国,立法院副院长曾永权和马英九竞选办公室执行长金溥聪也率领蓝营访问团赴美造势。带着台湾的民主价值,蓝绿访问团几乎是同一时间、同一城市、相同造势形式出现,让台湾的选战烽烟在美国四起。虽然蓝绿双方在美国没有短兵相接,但却分庭抗礼、隔空对撼,火药味十足。民进党批评国民党把选举战场延伸美国丢了脸,蓝营认为,站在民主的大地展示的正是台湾的民主价值。

  连场台湾蓝绿的美国对撼,十多天的漏夜赶场,行程从华府、纽约、休斯顿、波斯顿再飞往西部旧金山、洛杉矶,旅程超过三万哩。从见华府高层、智库,到哈佛演讲,召开记者会,参加支持者的造势会,几乎没有空闲。蔡英文多场演讲,还在美国五角大楼神秘失踪三小时,她对媒体坦承:"我坐下来就睡着了。"深受媒体关注的金溥聪也展示"小刀"出鞘的魅力,一连接受了四十多家中外媒体专访、超过六场记者会。为的都是台湾加油,选票加码。

  曾永权、金溥聪早于蔡英文抵达美国,拉开了蓝绿两大阵营在华府的较力。蔡英文尚未开始赴美旅程,就遭遇来自金溥聪在美国的民主"问候"。金溥聪在美国痛批民进党主席蔡英文领导能力堪忧,又质疑蔡在重大政策上立场反复。蔡英文奋起回击,反呛金溥聪不具公职,却刻意在选前访美,有僭越身分使用"国家资源",将选战由国内延伸至美国之虞。蓝绿对撼的口水战在美国开打。

  民进党也越洋发表声明,批评金溥聪多次逾越分际,如今连最敏感的两岸关系政策都指指点点,胆大妄为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同时强调民进党主张两岸互动,要先透过民主机制形成「台湾共识」。对于蔡英文「未出发,先发怒」,身在美国的金溥聪闻讯后称,蔡的反应「有点像小孩子」,非常不成熟,格局也不够大。蔡英文质疑他没有公职,质疑其发言身份,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金溥聪表示,民主进步党对这些基本的民主价值是人权的自由,如言论及行动的自由也会提出那么荒谬的质疑,那是民主的倒退了。"民主最强调的是一个公共政策的公开理性的辩论,公民社会的公开辩论,是不会看你抬头的。"

  行程中,蓝绿形影相随,金溥聪、蔡英文同一天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摆开蓝绿对撼的擂台,吸引了众多关心两岸事务的哈佛师生。两人演讲的主题都离不开台湾的两岸政策,金溥聪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以"站在十字路口的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为题发表演说。一上台就对蔡英文发起猛攻,称民进党与大陆发展关系的最大阻碍来自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识",等于拆除两岸和解基础。他在回答绿营人士质疑时还称,"'九二共识'的'美'就在于创造了两岸的战略性模糊"。至于蔡英文刚抛出的"台湾共识",金溥聪直言非常空洞,显示蔡英文并非理性领导人。

  二个小时以后,蔡英文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发发表题为"台湾的政策挑战、机会与民主治理"的演讲。蔡英文指台湾民主的外部挑战,主要来自海峡对岸。她表示,民进党多次呼吁中国政府认知两岸在政治上存在差异,并建议就民主与人权等相关议题进行对话。对于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她愿意持开放态度,其"不排除未来任何选项,但最终须由台湾人民决定。"的论述引起台湾岛内外的很大反响。

  一路走来,两岸话题一直挥之不去。蔡英文在推销她的"台湾共识"时,不忘批评"九二共识"是虚拟共识,没经过人民讨论、民主程序,就"像没有申请执照的铁皮屋,顶多只是临时建筑物"。金溥聪在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响应表示,"九二共识"的民意基础是在中华民国宪法框架下去谈论的有关双方搁置争议,互相不否认治权,但双方不承认主权,这是刻意性的模糊。马总统在零八年选举时,就不断提出了根据九二共识架构下要发展两岸关系,而他以二百万选票的差距赢得了选举,这就是最大的民意基础。

  蓝绿在美国的争议焦点也离不开两岸关系,金溥聪表示:"因为这是和美国利益相关的问题,是真正美国人最关心的议题,其它相关问题没那么直接。两岸稳定和平是美国人最在意和他利益相关。"但金溥聪强调,这绝对不是台湾选举唯一的问题。"真正直接的影响是经济。金溥聪以前的指导教授问,台湾的经济情况怎么样?金溥聪回答,经济情况不错,这位教授马上说,执政党会赢!金溥聪指出,两岸议题重要,多少也跟经济有重迭,通过ECFA,台湾关税减免,都会对经济发展有利。"人民真正的共识是想过好日子。"

  访问团最后一站来到有超过十万人的洛杉矶,蓝绿都举办了声势浩大声援会。绿营全面动员下,号称造势大会现场挤进逾三千名支持者,蓝营的热情支持者,将圣盖博希尔顿酒店的宴会厅挤的水泄不通。一件由马英九签名的T恤有支持者出价三千美元。蓝营的五位年青立委候选人苏俊宾、江启臣、陈以真、钱薇娟、邱于轩专程赶来站台。苏俊宾在台南深入每个家庭,他有个活动叫"阿宾来我家",在美西,他也到美国一些台湾人的家庭。他带了五百张名信片,希望大家寄信给他以作鼓励,但支持者热情,在旧金山时几被索取一空。

  站在造势台上,嘉义县参选人陈以真以真情取得支持,她没有物品可以竞价,而以爱的抱抱、亲情合照获得支者,有两位女士即场出价五百美元表示支持。陈以真承诺一定以真情服务台湾选民作为回报。邱于轩是台湾立委参选人中年纪最小一个,义卖的是大寮小区的阿公阿妈亲手用棉织的画,在旧金山买了二百五美元,但到洛杉矶有善心人士出价一千一百美金,行情一路看涨,让她深为感动。

  蓝营访问团长、台湾立法院副院长曾永权向亚洲周刊表示,应美国台湾侨胞之邀,此番访美,一是感受到侨胞的热情,而且都纷纷准备返乡投票,支持马英九连任。二是拜会参众两院的重量级的委员会的主席,向美方提出了包括台湾军购、给台湾免签证、争取国际空间等诉求,得到的是肯定的响应。"访问美国智库,学者中一致对马英九执政几年的两岸关系给予一致肯定,两岸关系往和平发展,台海和东北亚地区的稳定有一定的保障。"

  侨胞的热心热情,感染曾永权、金溥聪。过去有一种说法,蓝军的热情不再,他们都对亚洲周刊表示,感觉到一个趋势,过去支持者对马英九爱之深、责之切,到现在马英九被讲的一无是处,被低估和污蔑,在过度被扭曲下反而激起反弹。金溥聪表示,七月以后,内部民调评估,马吴配后缓缓上升,而对手是呈下滑趋势,漏斗状的趋势出现,这种趋势持续,胜算大于对手会更确定。但我们不掉以轻心,会步步为营,尽量少犯错。

  台湾蓝绿对阵的美国造势告一段落,这只是大选前的热身,真正的决战将在台湾本土开始。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张铁志:台湾如何走向公民社会

  1949年以后,国民党在台湾建立起一个半极权体制,这个体制比其他的威权体制更加严密地控制所有社会组织,并灌输民众意识型态。在社会各产业与职业,是一套细密的党国统合主义来控制;在地方社会,则是透过地方派系的侍从主义来控制与动员。台湾的民间社会只被鼓励去赚钱与娱乐,不可能形成任何自主的社会组织,更遑论公共领域。

  到了七零年代初,由於经济现代化的结果,以及国民党政权在此时遭逢的内外危机因而开始放松,社会力开始从长久的高压统治下一步步解放。一方面是新浮现的文化运动,从电影、艺术、摇滚、舞蹈等,尤其这些文化运动开始思考现实的各种问题;另方面政治反对运动也透过办杂志和串连,逐步组织化。一个未成熟的公共领域开始诞生。但此时所有组织结社都还在党国体制的严密控制之下,民众也还没有强烈的公民意识。

  一直要到八零年代,民众才起而争取被侵犯的权利:劳工争取他们被积欠的工资、要求改善劳动条件;消费者争取吃到安全的食品,草根社区抗议严重的环境公害等等。另一方面,各社会群体也开始要求挣脱国家的管制,追寻自主空间。那是社会力的真正解放期,不论是环保运动、劳工运动、妇女运动、原住民运动、校园民主运动等等,各个团体都起来争取权利。

  在八零年代初期,由於美丽岛事件的镇压,所以政治运动是以办刊物喊选举组织为主,街头抗争的频率和强度不及以环保或经济议题强,甚至可以说社会运动帮政治运动打开了街头空间,但政治反对运动又为社会运动一步步突破了政治禁忌。1987年解严之后,台湾开启了政治自由化阶段,各种社会运动的频率和强度都更为增加,那是台湾社会运动的黄金时期。

  八零年代可以说是一个燃烧的「抗争性民间社会」。在此用「民间社会」,一方面这是当时对「civilscoiety」的普遍翻译,而这个翻译也 反应了那个时空的社会现实和想像:当时论者是借用同时期在东欧如波兰团结工联反抗党国体制所使用的论述,强调「民间社会」和国家的二元对立,社会如何挣脱威权国家的控制、获得自主性。「民间社会」论者也强调反对阵营中应该放下统独的歧异,先以对抗党国体制优先。

  到了九零年代民主化之后,对抗性的「民间社会」逐渐转变为所谓「公民社会」。所谓公民社会,期待的是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预设一个理性讨论的公共领域、以及强调国家与社会并非二元对立。所以,在「民间社会」时期,民众是要求国家退出社会领域,如不再控制媒体、工会、校园等;在「公民社会」时期,则是要求国家重新介入社会,如媒体改革和社会福利都需要国家某程度介入。前者是反抗性的;后者则是民众的自我组织,并需要社会和国家关系的重构,以及建立一个多元思辨的丰盛公共领域。

  这个转变主要是因为在九零年代,一方面威权体制逐渐崩解,人民的基本权利获得逐步保障,形式民主被逐渐建造起来,所以不太需要强调社会与国家的对抗。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认识到民主的建立不只需要专制政权的解体,不只要有选举制度和政党竞争,而还必须要深化公民的政治参与、改善民主治理的品质等等,尤其在於在生活的各个层面能有更平等的社会关系。

  在这个时期,公民社会与国家或者政治部门的关系还有两大变化。

  首先,原来处於激烈对立的社会运动与国家部门的关系出现几个重大调整:1.社会运动更为制度化、专业化;2.国家的统治技术开始改变,一方面设立新的法律来承认新的公民权利,另方面也给予更多管制与限制,如1988年制定的「集会游行法」;3.政府开放社运团体的政治参与空间或者是说整编入既有的权力体系,不论是或者既有的政府决策机制纳入NGO团体的代表,或是新设立的政府组织如总统府人权委员会、行政院妇女权益促进会、非核家园宣导委员会邀请这些民间团体。

  当然,这个改变并不代表传统的议题和抗争剧码就从此消失了。立法院和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从来没有停止过人民的喧嚣与黄色的布条。不过,在八零年代获得新公民身份的人们,确实开发出不同方式去改变传统的权力结构或者政治想像(见本书「台湾的新公民运动」一文)。

  另一种关系的转变是民间团体和政党之间。从八零年代起,由於许多社运抗争(如环保、人权、劳工等团体)的反抗目标都是指向执政的国民党的政策,所以和作为反对党的民进党有比较强的结盟关系,并且都可以被视为处於相对於党国体制的「民间社会」;或者说,这个结盟关系在许多例子中其实是民进党为了建立反国民党社会联盟,而主动直接涉入、影响这些社运团体。也因为这个结盟政治,民进党在价值上比较愿意接受这些进步理念。

  但这个「不神圣同盟」在九零年代随着民进党完全�取「选举总路线」,并在政治上影响力越来越大而逐渐变质。此时民进党不能再被视为「民间社会」的一员,而是「政治社会」中的行动者。这也使得社会运动团体成员开始出现面临民进党结盟关系的重新调整。

  政党轮替后,两者关系重新调整的需要更强烈。一方面许多社运人士被吸纳进新政府,或者这些团体被纳入政府部门的决策机制,因此造成许多社运团体更认真思考自主性。另一方面,他们也更清楚认识到民进党完全是政治逻辑主导,很难被期待。所以他们必须去走自己的路。

  从民间社会到公民社会,台湾人民一直在追求建立自主性、重建与国家和政治行动者的关系。我们还在这条路上。

  (本文刊登於「阳光时务」电子杂志第四期,并将收入於我即将出版的新书「民主在路上」)

  张铁志,台湾知名评论人,从政治到摇滚。现于台湾《中国时报》,香港《信报》,大陆《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城市画报》《华东方早报》等两岸三地主要媒体撰写专栏。着有《时代的噪音》《声音与愤怒》等。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