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

路平:再谈中国股市多“折腾”

  "不应该如此做,却偏偏要如此做",这是"折腾",换句话说,也就是"应该如此做,却偏偏不如此做",这都是"折腾"的特征。股市相较于诸多实体经济其灵敏度、影响面要大得多,一着不慎,很容易引起满盘皆"折腾"。在中国股市,要做到"不折腾",首先就要看看有没有"折腾",然后再看你承认不承认是"折腾",愿不愿意纠正而达到"不折腾",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中国股市有没有"折腾"着的现象?本文再次试举几例。

  折腾一:谁分红,谁融资

  2008年10月,证监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中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近三年累计分红金额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比例的30%,即可获得再融资资格。这恐怕是中国股市独创的"诱逼式"分红法。

  一个上市公司的实物资产和流动资产都属于全体股东所有,只要没有发生挪用、滥用或侵吞,该公司的利润分不分配都一样,不应该以分不分红衡量其优劣。国外就有上市公司长年不分配,却因业绩优异而倍受投资者追捧的股票。

  从现实来看,今天你通过"诱逼"迫使他把钱拿出来分红,明天他就能想方设法通过再融资把更多的钱再"融"回来,这个口袋出去,那个口袋加倍装进来,投资者可能空欢喜一场,还被忽悠掉更多,这样的股市"游戏"和"把戏",人们见得还嫌少吗?

  如果把再融资作为"垂钓鱼饵",不仅这种交换搞乱了证券市场的融资标准,还势必"按下葫芦起了瓢",诱使一部分本不图再融资的,或者不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萌发"圈钱"欲望,"不圈白不圈",并且圈进更多钱的负作用。再反过来说,做出这种制度规定,也就等于在股市里宣布,凡不想融资的,就可以不分红。这也是完全可以想见的"怪圈"。

  据说,之所以上述规定,是以"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来促使股市"形成长期投资的理念",达到"抑制投机"目的。这实在是无知的推断。比如,一个上市公司每年每股净利0.30元,三年内每年以30%现金分红,投资者每年每股可得0.09元;假设该股流通股价是4.50元(市盈率15倍),那么他连一年期银行固定存款利率的收益水平都达不到,你让他怎么有"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期间如果该股往上涨了2元,那么他还死捂着这个股票等着现金分红的话不就成傻冒了?

  说到"现金分红",中国股市里最恼人的,是上市公司多年一毛不拔,反而管理层"现金加薪"。例如报载"中天诚投",这家连续七年不分红的"铁公鸡",200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0%,可不仅依然不思回馈,反倒给高管集体加薪达近千万!再如"威远生化",不仅也连续七年不分红,反而在去年业绩下滑的同时,高管群体薪酬同比上涨70%!奇怪的是,对这些没有社会责任无视股东权益的无良企业和大大小小的"马明哲"们,我们的证监会似乎愤怒不起来。类似的情况,在大洋彼岸,不仅炸开了锅,连奥巴马都在七窍生烟。

  从表面上看来,以融资资格促使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制度,是证监会为二级市场的公众投资者"仗义执言"、"主持公道",颇有些"大路不平旁人铲"的架势。然而这不禁使人也会联想到,面对当今"大小非"、"大小限"们的不断解禁减持,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口袋里掠夺惊人暴利的现状,证监会咋就不义愤填膺、拍案而起了呢?前者,是"不应该如此做,却偏偏要如此做";后者,恰恰是"应该如此做,却偏偏不如此做"。

  折腾二:"大嘴巴"现象

  中国股市一大"特色",是盛产"大嘴巴",而且是"说完就要赖"的"大嘴巴"。举几例为证。

  人们都有记忆,本世纪初,中国股市出了个"吴大嘴"吴敬琏。他在股市意料不到之时忽然口出炸雷:中国股市就像个赌场。其时正值国内股市"推倒重来"的论调甚嚣尘上之时,加上吴先生有着国务院经济决策参谋的身份背景,人们当然以为此乃官方"定调",股市从此象霜打的茄子,一连"蔫"了好几年也没法缓过精气神儿来。可是,当中国股民都吓成半傻的时候,他却多次"申明",他不是"那个意思"。人们至今仍在困惑,他明明讲的是汉语,而且也没有歧义,没有"那个意思",那又是啥"意思"呢?

  2008年春,在媒体询问"大小非"导致股市不堪重负,吞噬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不公平现象时,证监会某高官挺身而出充当了"大嘴巴",以傲慢轻蔑的口吻说,"股票本来就不是谁都可以炒的"。其言外之意,就是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股民谁感到吃了亏,只能是自找的。这张"大嘴巴"一开口,舆论大哗,公众震怒,声讨谴责铺天盖地。该高官自知犯下众怒,立刻灵机一动以攻为守,"怒气冲冲"地当众大声责问,"哪个说投资者利益不需要保护的?!""大嘴巴"要追查谁是"大嘴巴",对如此生动的川剧"变脸"表演,全国哑然。

  今年"两会",中国股市又来了个"成大嘴"成思危。此君素有喜欢越俎代庖对中国股市"说三道四"的嗜好,这次又寂寞难耐,旧病复发,在"两会"前夕公然发布"房地产已列入国务院十大振兴规划"的消息。由于他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任职背景,股市自然信以为真,房地产股齐刷刷封上涨停。可没想到这张嘴巴的胡说八道不到48小时即告真相大白,追捧股票的投资者悉数被套。在媒体的追问下,"成大嘴"竟然否认"公开说过",并轻描淡写地说"是网上看来的"消息!实足贻笑大方,不知天下还有"羞耻"二字。

  中国股市"大嘴巴"多,"折腾"也就多。与小道、谣言一样,"大嘴巴"也是股市的不正之风。究其原因,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股市是敏感之地,管理者也就要有敏锐的反应速度。要想根治中国股市"大嘴巴"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证券监管部门统一而严格的新闻和政策发言人制度,特别是制定股市的盘中、盘后的实时应变监管措施,一旦发觉有"大嘴巴"胡言乱语就即时召开媒体发布会,不管他资历有多深,职位有多高,该澄清的澄清,该辟谣的辟谣,该驳斥的驳斥,情节和后果严重的必要时给予行政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只有如此,并持之以恒,才能逐步让中国股市摒弃"搏消息"的恶习,才能彻底铲除滋生造谣者传谣者的土壤,才能使那些生怕别人小瞧了他、说了又要耍赖的"大嘴巴"们失去存在的市场。这倒应该是"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的当务之急。

  折腾三:创业板

  创业板喊了十年有余,十年"怀胎",今年眼下看来要"临盆"了。"别人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都是国人的民族气概。这不,美国有个纳斯达克,咱泱泱中华大国焉能空白?可是,在主板都问题多多,"折腾"不已的情形下,中国股市真的那么需要创业板来"冲喜"吗?

  据竭力主张推出创业板的人说,在创业板上市的主要来自民营、私营等中小型企业,这样就能"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了。因此,证监会已经公布的创业板上市审批的"门槛"明显降低了不少。这问题就来了。在A股主板,"一年绩优,两年绩差,三年亏损"的企业也并不鲜见,如今在创业板还要降低入市标准,这不是又要来一个"折腾"的"资本市场体系"了吗?上市公司应该是一个国家优质企业的标杆群体,主板尚且不怎么样,那创业板的企业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在力主创业板的理由中,还有一个就是创业板"能够为我国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以此解决资金饥渴。原来,民营、私营中小企业向来被国有商业银行排斥在放贷对象之外,其重要一条理由就是"资质太差",银行不愿意冒这个风险。那么,凭什么不够资格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要让股民的钱为其垫背?难怪证监会好几位高官在 "两会"期间"满怀信心"说中国股市"不差钱"了。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股民,这真是又一个 "用心良苦"的制度安排。

  此外,据说创业板推出后,为了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创业板上市公司将成批"打包"发行,这更加了不得了。这种先天不足的畸形儿一旦成批生出来,中国股市就更不会有消停的时候了。

  折腾四:融资的地位

  前不久,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两会"上说,股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融资,这就像人只要身体健康就应该工作一样。此话乍看"有理",其实却暴露了中国股市一个最大的思想误区,也是构成中国股市"折腾"多的根源之一。

  股票是股份制企业里股东拥有资产和权利的凭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有了转让、买卖公司内资产和权利的需要,因而出现了股票交易流通的专门场所。从本质上说,人类创造股市的原始动机和基本需求仅仅是股份的转让和流通,而诸如资产优化配置、经济的"晴雨表"、扩张企业无形资产、募集社会闲散资金等等都不过是股市在建立和发展中的衍生功能,而不是"基本功能"。所以,只有股市股票能够交易流通,融资才有前提有可能,而没有融资,并不等于股市就别想生存下去。同理,身体健康的人,并非一定要去工作才能维持健康,相反去工作的人就必须身体健康(否则他也做不长)。这个道理,与人类保护地球的森林植被是为了自然生态平衡,而并非为了采伐建材的道理是一样的。

  据说在国外如美国,就有一些业绩优秀的大公司因为"害怕"股市的严厉监管而宁愿放弃上市融资的事例。这说明,把股市流通交易的治理监管与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相比,前者比后者更基础,更重要,作用和影响也更大。作为股市的监管者,其第一要务不是融资可否,而恰恰是以"三公"原则搞好市场的从严治理,这不仅是重中之重,而且是永无止境的职责追求。股市越"健康",融资则越顺利。

  可是中国股市从一开始的"为国企解困"起,"融资第一"的色彩就一直延续至今。只要股市一息尚存,扩容就从未止步;只要新股一天发不出去,就有人心急火燎如坐针毡,甚至象范福春先生断章取义理解的那样,股市就是"不健康"的。正因为这种本末倒置的认识误区,导致中国股市屡屡不堪扩容压力,一听到开闸融资就草木皆兵。事实上,如果把中国股市现今存在的诸多不合理、不公正的"一地鸡毛"现象逐一条分缕析,许多"折腾"的根源都是一切为了融资这一错误理念所引起的,中国股市从一开始的创办动机就出现了偏差。从这个意义上说,股市特别是股市的管理层,是很有必要来一番革故鼎新的检讨和反思的。

  中国股市多"折腾",我们不敢奢望它"不折腾",只能祈求它"少折腾"。但是,如果"折腾"的人不承认在"折腾",而且还自以为是继续要"折腾",那么我们也要有信心,有长期接受和忍受"折腾"下去的耐心。

  2009年3月20日于上海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陶达士:卫生部姗姗来迟的数字

  —— 2008年中国报告手足口病例48.9万例

  今天2009年03月27日《财经网》报道:"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报告手足口病例约48.9万例,其中重症病例1165例,死亡病例126例。"

  政府终于在4个月后公布了去年的手足口病疫情数字.比较一下有关数据就可以发现,这几年手足口病在我国在快速蔓延,而官方却一直在试图掩盖此一真相:

  2008年中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手足口病例约48.9万例,

  2007年中国内地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3344例

  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

  2007年5月山东临沂怪病之谜,卫生部和CCTV先后出来辟谣,但是一年之后,谜底被无意地揭开了,2008年5月1日《现代快报》刊登安徽省卫生厅的话:"这个病不是新发病,以前许多地方都发生过。去年,山东就有近4万病例。这个病多数情况是比较轻的,死亡的也比较少。"

  2007年4月起手足口病在安徽阜阳爆发,许多医生和患者家长由于缺乏对手足口病的信息,耽误了治理时机,此后手足口病疫情遍及全国.甚至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可能没有充分报告感染EV71病毒人数的关注.[网易]的手足口病疫情分布图也停留在上半年的数字.此后人们得到的只是各省公布的模糊数字.民众评论说:"官员为了保住他的官职和政绩,一贯的做法就是掩盖真相,最后让老百姓付出惨痛的代价,这实际上是对公民的一种犯罪行为。"

  2008年06月10日中新社北京六月十日报道"国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今天透露:从今年五月一日零时至五月三十一日二十四时,中国内地共报告手足口病176321例,死亡40例" ,此后再也见不到手足口病全国疫情的统计数字.直到今天2009年3月27日,才知道"2008年中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手足口病例约48.9万例".

  从2006年的1万例,到2007年的8万多例,到2008年的49万例,手足口病病毒借着人们的无知在暗中蔓延,而垄断的媒体却没有尽职地为人们追踪有关的消息.2009年3月12日山东电视台的报道[菏泽:小孩得怪病 家长心发慌]从网上被删除了.3月14日[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报道[河南省手足口病自2月以来日益增多],3月16日[看中国] 报道了[手口足病蔓延 宝宝生命悬人心],此后山东菏泽和河南民权政府的隐瞒疫情事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力,导致县卫生局局长、医院院长被免职,在国内媒体引起了巨大震动.今天据《财经网》报道:"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邓海华指出,目前,中国手足口病防控形势比较严峻,手足口病疫情主要流行于农村地区,表现为分布广、疫点多,幼儿比例大、持续时间长;疫情正处于上升阶段,……截至2009年3月26日12时,全国报告病例41846例."

  可见这种上行下效的政府隐瞒行为使百姓和医生缺少重要的相关信息,致使疫情在中国快速地广泛蔓延.

  今年的有关消息:

  河南省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761例 死亡患儿7例 其中民权2例

  2009年03月27日   [中国新闻网]

  山东省报告手足口病例3280例 死亡患儿5例 其中菏泽4例

  2009年03月27日 [中国新闻网]

  省卫生厅:湖北手足口病疫情平稳 公众不必恐慌

  2009-03-27    [楚天都市报]  记者方琳

  北京上周报229例手足口病  专家:可预防不必恐慌

  09-03-26  [中国新闻网]

  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以来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4例

  2009年03月24日  《内蒙古日报》

  合肥一托班发现八例手足口病 专家称属零星散发

  2009-03-14   [安徽商报]

  江苏泰州发现40多例手足口病患儿

  2009年03月14日 [扬子晚报]

  1-2月南宁报告600多例手足口病例

  2009年03月13日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西安个别幼儿园出现手足口病例

  2009年03月13日  [华商报]

  南宁一幼儿园现5例手足口病 幼儿园的两个班停课

  2009年03月13日  广西[南国早报]

  香港一幼儿园爆发手足口病 20名学童陆续感染

  2009-03-13  [中国新闻网]

  龙川县昨日新增6例手足口病 共确诊20患儿

  2009-03-11 [ 广州日报]

  北京上周报告手足口病78例

  2009年03月06日 [北京日报]

  济南出现手足口病病例 孩子出疹子应及时就医

  2009-03-02  [大众日报]

  陕西省白河县目前20余儿童感染手足口病

  2009-3-1[华商报]

  附件1:

  山东临沂现怪病专夺儿童命? 卫生部紧急辟谣

  2007-5-12    [重庆晨报]

  有消息说临沂市已有20余名儿童死于不明怪病,症状是嘴、喉咙内长脓包,脸、手长红点,且高烧不退

  青岛新闻网昨天下午发布的独家报道说,山东省临沂市多家医疗机构,自五一前夕开始,已经陆续收治了数名不能完全确诊的患者,且患者多为10岁左右的儿童,目前已有多名儿童因病死亡。

  昨天,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卫生部尚未接到山东省医疗机构上报不明疾病群发现象,"如果消息属实,地方政府应该启动预案,并按规定时间上报。"一个小时后,毛群安电告本报记者说,经紧急询问证实该消息是假消息,卫生部已责令山东省卫生厅尽快辟谣。

  20余名儿童染病死亡?

  据报道,临沂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说,他们医院近期的确陆续收治了一些儿童患者。该医生称这一事件并不像社会上传说的那么严重甚至恐怖,同时她承认已有儿童在患病后因并发症死亡,但并不确定其死亡与该病有直接关系。该医生在电话里并没有明确说明患者得的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只是模棱两可地说可能属于肠道感染。

  记者查询发现,最早在网络上发布该消息的帖子是在5月7日,该帖的标题触目惊心《危机!!!!危机!!!!大家注意了!!!!非典又来了!!!!》。

  5天以来,发帖和跟帖人达到上百余次,最令人关注的焦点是不断有孩子死亡,甚至有帖子说现已死亡儿童有26人。症状是嘴、喉咙内长脓包,脸上、手心、手背等长红点,且高烧不退,死亡率高。

  有网友指出,临沂现已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幼儿园的儿童明显减少是不争的事实。很多消息传来传去,搞得市民无所适从,真假难辨。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说明真相,并告知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疑儿童感染手足口病

  5月10日,临沂官方报纸《临沂日报》以及《临沂晚报》都不约而同刊发了署名"疾控"的《积极预防手足口病》文章。

  据了解,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夏秋季比较常见,主要侵犯1-5岁儿童,可以出现散发也可以引起局部流行。1981年以来我国部分省市曾流行发生过手足口病。

  文章指出,手足口病是一种能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染的疾病,大多数患病幼儿都是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被传染。患者手掌、脚掌和臀部皮肤会出现小丘疹,丘疹周围有红晕,顶部出现水疱。同时,嘴唇、舌、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糜烂面。该病可以在1至2周内自愈。

  青岛新闻网的报道说,临沂市防疫站防疫科的一位姓朱的工作人员也肯定了近期确实发生了相对集中的疾病群发现象,"目前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类似病例的报告,防疫站已经将采集到的病毒样本等及时上报给了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目前暂时还不能完全确定该病毒的具体名称"。记者询问到目前发现的病例数目和死亡数目时遭拒。

  卫生部证实消息虚假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就上述情况向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求证,毛群安对此表示诧异:卫生部尚未接到山东当地政府和疾控机构的报告,"如果真有这么大的不明疾病群发现象,地方政府和疾控机构必须按照重大疾病预防预案及时上报。"

  毛群安指出,即便是临沂当地确实发生了群体性传染疾病,消息发布渠道应该是正规和权威机构,而不是新闻媒体的单一报道。

  昨天稍晚,毛群安联系本报记者,证实临沂多名儿童因传染性疾病死亡系虚假消息,"我们已责令山东省卫生厅尽快发布消息辟谣"。

  毛群安表示,经向山东省卫生厅查询,临沂当地确实有一名儿童死亡,死亡原因是否与传染病有关,目前尚未有结果。

  09-03-27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请在有了民主政权后才借鉴南非





请在有了民主政权后才借鉴南非

 

张三一言

 

 

德国之声报导,戴晴提倡“借鉴南非模式实现六四和解”。戴晴的意旨是:把借鉴南非作为『我们应该开始把能够在中国慢慢实现的模式、原理让大家了解,慢慢地诉诸法律,慢慢地被更多的人接受』来提倡(更正一点,是“将来”实现,不是“现在”就可以慢慢实现),我很支持这观点。但是,在解说其和解理念时,有可能会误导读者,有些说法我也不同意。意见如下。

 

[]、借鉴南非是时、空、对象乱配

 

德国之声记者的采访戴晴介绍说:『原《光明日报》记者、中国著名学者戴晴近日提出,中国可借鉴南非模式,对"六四事件"评价完全对立的双方实行真相调查、进行个案剖析、寻求认定正义,最终实现社会和解。』

 

这一推许的介绍在事实和逻辑上否定了戴晴的倡议。

 

要提倡和解精神,可以。但是要『借鉴南非模式,对"六四事件"评价完全对立的双方实行真相调查、进行个案剖析』是犯了时、空、对象乱配的错误。没有可能以之『寻求认定正义』。

 

请注意了,南非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是在曼德拉就任总统后、在正义可以伸张的民主政治环境下成立的,也是,且只能是在这样政治气候下才有调查真相进行和解操作的可能。在正义匿迹、种族隔离猖狂的政权下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些活动,有这样的思想也只是空想而已,没有现实意义和功用。

 

请冷静地想想:

 

有可能在中国大陆搞一个“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之类的组织吗?你搞,共产党给你戴晴回报是再延续你(曾经拥有的十月)的牢期。别人连生存空间也不给你,你还想去调查别人的真相和对别人和解,开玩笑?

 

你想象中的和解主体(操作者)是谁?是你?是六四群体?请不要忘了南非的调查真相者、主导和解者是民主政制的当权者,是用手中权力进行调查与实践和解的;你、六四群体掌权了?没有,那你有甚么能耐去调查共产党的历史真相,有甚么办法迫使坚持自己对六四定性的共产党和解?

 

和解,我们要的是在伸张正义前提下的和解。现在共产党治下的大陆正义缺席,在缺失正义条件下的和解只能是不正义的和解。胡锦涛全力提倡的和谐,就是追求一种以非正义压倒正义的稳定状态。现在提倡和解,必定与非正义的“胡和谐”同流合污。

 

[]、分清期待和解与实现和解

 

戴晴:『呼唤中共体制内开明派、改革派同社会上理性人群共同发声化解仇恨的提议被称为解决"六四"问题的中间道路。』又说,『“六四”已经过去20年了,两边一直坚持自己的说法。』──这说得很明白了,六四问题“那边”坚持“自己的说法”,即是坚持不和解;戴晴也对“那边”不抱希望,只对“那边里面的那边”有所期待而已。而六四“这边”则两看,有反对和解的,也有主张和解的;戴晴是其表表者之一。

 

我想戴晴要想清楚是:

 

一,“那边里面的那边”在今天对你提出的和解有甚么作用?你的和解主张的效果会不会是对空弹琴,连回响也听不到?事实上,你的倡议只是表达了期待“那边里面的那边”变成“那边”而已。可见的将来,例如一二十年内有可能吗?(上帝保佑:可能)

 

二,戴晴有没有想清楚,自己谈的到底是“期待”和解还是在今天的政治现实中“操作”和解?我看到戴晴在理论上很清楚;她说『完全不具备』和解的可操作条件,完全不具备实现六四和解的前提;可是,还是要借鉴南非。要知道,南非的和解,不只是思想意识,最重要的是它的现实操作性的意义;所以借鉴南非给人的印象是现在就实行和解操作;起码是期待与现实不分。

 

从戴晴上述期待的话看来,事实上她自己也对和解没有信心。鼓吹连自己也没有信心的事,是不是太虚浮了一些?

 

[]、不能牺牲正义屈就和解

 

戴晴反对她说的以下观点:『你们镇压错了,我们被镇压了,我们是完全对的』,因为『不能让整个社会和解』;她主张取替的观点是:『南非当年图图大主教通过真相、正义、和解的模式』。

 

请戴晴想清楚:

 

一,为了『让整个社会和解』,还要不要“真相、正义”?

六四的真相有可能是“学生没有被镇压”、“共产党镇压对了”、 “学生是完全错的,共产党是完全对的”?

 

我认为没有这种可能,细节的真相可能不清楚,有待调查,但是总体真相是否定不了的。“共产党镇压了学生”!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是明确无误的真相;“镇压学生的共产党错”!这是不证自明的正义。如果不承认这些,就是不想要真相、不想要真理、不想要正义。

 

二,和解可以是:“对你们的镇压我们可以不报复”,这是很宽容与高尚的和解;这和解不违背正义。但是,“你们没有镇压学生”,则是反真相;“你们镇压对了”,则是反正义。戴晴上述否认学生要求平反的言论,即使不是反正义,起码已经站在反正义边缘了。

 

我想预告和解论者,你们的和解理论与观点很容易让自己放弃真相、正义而屈从权力;或者说你们很容易掉入权力者设下的牺牲正义屈服权力的陷阱。

 

2009.03.22

 

 

戴晴:“借鉴南非模式实现六四和解”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4078206,00.html?maca=chi-ettoday-cn-770-rdf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谢盛友:网络承载不了人的“原罪”

  2009年3月21日,全德国哀悼温嫩敦(Winnenden)惨案的牺牲者,德国总统也参加了追悼会。举国降半旗、举世同悲伤,全世界的人都在问:为什么?

  德国总统呼吁,社会各界应该更加严格管制网络暴力、电脑电影暴力游戏。

  每次校园惨案后,人们都在思考,电脑暴力游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诚然,暴力游戏助长校园暴力,但绝对不能划等号。如果那么简单,谁能想得通,相貌腼腆的Tim竟然一下子杀害15名无辜?

  与此同时,在台湾发生了"郭冠英案件",马英九上台以来,省籍问题在台湾似乎平静一些,其实都是表面,族群撕裂仍然暗潮汹涌。

  在台湾的外省人,面对"台湾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感到不安,他们借用网络使用匿名、化名或笔名发泄不满。"范蘭欽"、"辛文菊"在网络里自称"高级外省人",骂台湾为"鬼岛",这些虚幻世界的言语,与现实台湾的本省人"中国猪滚回大陆去",构成了一枚完整的镜子。这枚镜子有两面,可悲的是,人们喜欢用镜子的这面照自己,用另一面照他人。

  根据媒体报道,台湾新闻处郭冠英先生为了以笔名发表政见,2009年3月23 日遭免职处分。郭先生曾自讽为"高级外省人",因而招惹围攻,并受惩处。经民意调查,台湾65%人口认为深绿政客炒作该议题。

  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都会因为宗族、血缘、肤色、宗教、阶级、职业等相互抗争。这种抗争是人类带有"原罪"的抗争。但是,不要因为抗争而恶化,不要因为抗争而厌恨而仇视而对立。在这个意义上,容忍宽容比自由民主更有意义。

  有一些人说,是电脑网络害死了Tim,是博客害了郭冠英,但是,更多的人不相信。更多人相信的是,郭冠英的确跳动了台湾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我不相信,郭冠英案件的了结,台湾就停止族群恶斗。我更不相信,把网络暴力游戏全部取缔干净,就没有犯罪,就没有杀人。网络没有原罪,网络是载体,网络承载了人的"原罪"。

  人,一半天使一半野兽,在现实生活中,人尽量掩盖自己野兽的一面,或受制于情面道德或受制于法律法规,在网络虚幻世界里就不一样,只要你有电子邮件(电邮也可以弄假),就可以在网络中注册,用假名将自己的野兽百分之百地抬出来,该骂就骂,该恨就恨,该杀就杀,反正人家不知道你是谁。

  自从有网络以来,人有一半是现实人一半是虚幻人,电脑里画饼无法充饥,网络里发泄不能完全解恨。当电脑网络承载不了人的"原罪"时,虚幻人消失,百分之百的真实人走向街头,拿着枪乱杀无辜。

  网络消失了,人的原罪不会消失;了结这个郭冠英,会出现另一个李冠英、谢冠英、陈冠英,人类带有"原罪"的抗争不会停止。

  写于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施化,你凭甚么和解?





施化,你凭甚么和解?

 

张三一言

 

 

施化问:『为什么不能和解?』,我的回答是:『没有条件,所以和解不了。』施化问:『为什么不要和解?』,我的回答是:『我愿意和解,也要求和解。』然后,我问施化:『你根据甚么和解?』

 

对认为当下六四不能和解的人,施化批评他们『毫无历史责任感,毫无社会责任感』,我认为正好相反。我先问一下,目前有没有六四和解的条件?我请施化推崇的戴晴回答:『完全不具备。』我认为,在不具备和解条件下强作堂吉诃德式地凭空和解才是昧于历史、昧于现实、毫无历史责任感、毫无社会责任感。

 

戴晴宣扬借鉴南非实行和解,其用意在宣扬理念,为将来作准备,我支持其用心又提出异议,写了《请在有了民主政权后才借鉴南非》作回应。施化赞同戴晴,写了一篇《为什么不能和解?为什么不要和解?》大文。戴晴头脑还清醒,虽则站在现实和理念不分边缘,毕竟还没有越界;施化晕了头,意愿和现实混成一体,要在目前政治现实中操作其和解理念。

 

施化认为现在就可以与共产党和解的根据是『中共享羞羞答答的方式已经给六四平了反』,(还加上『从中央政治局到地方任何一个党支部,我相信不再有一个中共干部敢于当着广庭大众,再提一句“六四是反革命暴乱”』强化左证)不管是羞羞答答也好,大张旗鼓也好,既然是“已经给六四平了反”就必定导出如下结论。平反的逻辑前提是共产党必定有和解的意愿;就是说共产党既有和解意愿,也有良好的平反行动──中国的政治现实已经具备了政治和解的客观条件。请问,这和在我们眼前在我们身边的政治现实对得上号吗?把一个一厢情愿(平反六四的意愿)的假象当作是政治现实,还要在这个一厢情愿的假象中去操作民间与专制统治者和解。这就是毫无现实感。

 

无现实感就陷入空中楼阁。在这空中楼阁中,施化激昂慷慨地责们:『既然已经变相平反了,已经不再有反革命了,照老话来说,都是 “人民内部矛盾”,为什么要怕和解?为什么不能和解?』我给他极之现实的答案:因为根本就没有平反啊?所有六四的头们、反革命、政治犯、异见者、维权人士与共产党那来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如假包换的“敌我矛盾”啊。请施化回答:现在在关着的成百成千成万的政治异见及维权人士是中共的敌人还是他们的“人民”?你叫这些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被关人士如何跟着你摆脱昨天,跨入和解的明天。施化应做的是首先帮助这些中国人“摆脱今天”。

 

现实之外,我们不妨也稍回顾历史。

 

现在,『从中央政治局到地方任何一个党支部,我相信不再有一个中共干部敢于当着广庭大众,再提一句』“斗地主”、“肃清反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等;按施化逻辑,当然可以据此推定:中共享羞羞答答的方式已经给地主农富反革命所有政治犯异见者维权人士平了反了?历史是如此吗?现实是如此吗?昧于历史得可以了。

 

这是对历史上近亿被共产党杀害伤害的中国人毫无历史责任感!对正在受到中中共迫害的中国人毫无社会责任感!

 

施化的意愿是良好的:『和解从来都是好事,欺负人的人和受欺负的人和解,也就等于,前者说,我今后不再欺负你了;后者说,我今后不再怨恨你了。这是对每一方都有好处的双赢结局,为什么不要和解?』我想我是没有能力把施化从他的把良好意愿当作现实的幻觉中解脱出来了;不过我还是死马当活马医,说一说。现实是,前者并没有说:『我今后不再欺负你了』;而是说:『我今后要坚持继而欺负你』,而且在现实中坚持不断地欺负你。

 

施化说,提出和解的人需要有几个条件,其中提到:宽阔的胸怀气度、长远的目光思维、知难而进的大智大勇。我支持这一说法,我想,戴晴和施化会有这些条件的。但是,共产党专制统治者并不是如你意愿中那样。他们作为你要求的和解的一方,并没有你所要求的条件,有的是小肚鸡肠心胸狭窄、鼠目寸光、愚蠢顽固,你说怎么办?

 

最后,我要问施化:

你凭甚么和共产党和解?

凭良好意愿就可以和解吗?

单单凭这个一方面的和解条件就可以和解吗?

中国的政治和解是你的良好意愿还是客观现实?

 

2009.03.23

 

 

 

施化︰为什么不能和解?为什么不要和解?(http://www.ncn.org/view.php?id=74449&charset=BIG5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Fwd: 郭五洲的信.


此事解决,除了公开有何正道可行?

 

----关于尝试公开途径解决解决我们政法委执法督查职能我遇到发现的利令智昏的无能问题的努力信。

 

人痛改前非的力量源于勇气。勇气源于知耻。而知耻,源于有知觉。可遇上人一时,利令智昏而惑于财色,而丧失知觉该咋办?

 

  我和家人的“受法律保护”,自然需要得到“法律化身”的政法干部们的执法督查职能如常发挥地保护,可他们表现出对事的认识却是片面感觉,且还折射出了自己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站在对方立场的情况下,才好意思说出口的“觉得赔偿太高!”的真相。如站在我的立场,通常也相应又会是“觉得赔偿低!”的,都不是站在公正立场。比如,当听我陈述完的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处理工资发放劳动争议过程的“能拖则拖,拖不成则耍无赖”的种种“拖”的情况后的某律师事务所的三位接访律师,都曾不约而同地说道:“30万?就是300万也不值得呀!”(他们开始可能是得到某些指令,企图说服我不要继续上访,为了证明不值得而切入话题的)因为,站在公正立场关注的赔偿之事,应当是:依据依法“查清(算准)”对方所欠的工资报酬数额,和拖欠工资的天数共两个事实相乘,然后,再将相乘所得出的数与劳动合同的工资发放条约规定的拖欠工资每一天百分之一的损害赔偿比率相乘,计算得出赔偿数额,是否符合事实和计算规则的问 题。而违背事实或计算有误,才会导致“提高或降低赔偿数额”的事发生。如果是故意干的,则是典型的枉法裁判了,是要监督法官及时纠正。此外,对任何站在公正立场的第三方,所谓的“赔偿”其实只是一定数额的财产支配权,从一个劳动争议当事人帐上,转移到另一个与自己的法律地位平等的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帐上去的事,对国家和任何他人财产数额没有增减变化而无高低情况,国家和社会从中收获的是威信、公平正义和“表里如一、说话算数、言行一致”的传统公道。

 

  从“求是”上看,感觉通过感官得到的认识,是事物的某一方面属性,只有认识到知觉阶段,大脑对感觉到的事物才有完整认识,此事物才可成为稳定对象加以把握。可遇到的也同样都是人的不少干部,确实就浮躁到了遇事的认识,还没有知觉就胡言乱语的地步,且他们原本逻辑素质很好的领导明知如此,也不直接批评指正帮助他们,总爱借故把预料会因此发生冲突的事,硬推我去径直找这些人解决,结果可想而知发生冲突。由此,也联想到保护自己和家人利益的“按日赏罚”的既要维稳又要治拖的法律,切合实际而合理公正,是个安慰,不得辜负。

 

  可,自己却还要依靠在政法委履行执法督查职能的这样一些人,痛改前非发挥执法督查职能,再接再砺解决人民法院也要痛改前非地再接再砺地善始善终地“案结事了按程序办”却“久拖不办”的事。我想到也做到的,是采用不断走访、面谈和写信,加网上公开表达的方式,既揭露有关各方的利令智昏情况,明确表达自己主张的“与法律要求完全一致”的诉求的理由,又从尽快案结事了、尽可能维护自己身心和谐利益的愿望,和一时无法改变自己所依赖的政法委的利令智昏的执法督查不能的实际出发,公开提出了顾全大局的“舍得赔偿,赢得尊严”的解决意见。可,就是这么地做到了自己已经感到达到了“仁至义尽”程度,“事要解决”却还是没有新的进展。

 

我该如何不损害安定团结地和平解决这个问题?我心里发出的声音是:只能“打江山”建立新中国来解决了。可周围许多懂一些法律的人告诉我最适当的解决之道,是采取“老鼠战胜大象”办法:即,随便到深圳市的任何地下通道,从通道的墙上,记下几家“收数”公司的电话号码,然后,按照价廉物美原则,确定好“收数”价钱达成一致的一家公司后,拿上生效的劳动合同书和法院一审就确定了“拖欠工资”事实的判决书,先把对方老板绑架到海边,再通知他的妻儿老小,按照合同约定算清工资报酬数额和拖欠工资的损害赔偿金,带着现金前来把人公平合理地赎回家,说是叫按自然法解决国家无能解决的问题的唯一正确办法。我不能接受的不得已的原因不知是懂道理的缘故,还是所懂的道理已经形成了信念:这样做 ,即使拿到了符合约定的数额的钱,但这钱的涵义,已经与当初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合意确立的其实只是财产权转移的在国家暴力为后盾的有尊严实现的,体现法律的权威的做法是不一致,且是背道而弛的。 

  

  如果遇上应当“受法律保护”的事,都去要么“开后门”、要么“找熟人”甚至“塞红包”贿赂国家干部解决,或采取这种“江湖”方式解决,那要国家干啥?要法律干啥?要依法治国干啥?要求建设法治国家干啥?如何摆脱一想起就觉得羞耻的“人治”“家长制”所致的形成“落后就会挨打!”教训的过去一百多年?如何逐步实现已经达成高度民主共识的,符合长治久安大局利益的让人“放心大胆干事创业”的,人与人和谐相处,不必再虚情假意地人人自危过活的,“改革发展稳定”地告别人治,走向法治的理想国梦想的,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以,当明白这些可信的道理后,自己是无法自欺欺人地接受的,即使昧着良心干了,也会因必然损害身心和谐利益,而会感到得不偿失。也因此 ,注定了我在对国家能解决产生绝望时,只能选择“打江山”解决的曲折道路了。我想,这恐怕又是源于人的尊严吧?

 

  眼下解决我个案之事,要解决的事,只是如何才能改变我们政法部门的有关干部的“不要脸(知耻)”和“不讲理(理性)”也能“安心过活”一个问题了!主要是“不讲理”表现是作风过于浮躁。对事的认识,总是只能停留在感觉,还没到达知觉就固执己见了。这自然就看不到的事物完整真实的面貌了,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丧尽天良。而当每个人被自己的恶支配时,对此丧尽良能表现,会误以为对方在故意捉弄自己,或“揣着明白装糊涂”借故拖延事情解决,不作为地仗势欺人。因此令原本还没得到及时解决的事复杂化,加剧矛盾升级:矛头的对象,更增加了政府。我算是幸运,因懂这个道理和无法向邪恶屈服的个性,而没有陷入认识误区,所以,经反复理性对话后,总能得到有关负责督促办理此事的领导干部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一定的得道多助的好处,“事要解决”进展实在缓慢,但方向始终没有逆转,且有了一步又一步的符合法律要求的“受法律保护”的进展,真实可信而可理解而可令人放心地体现了社会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型状况。这种不知耻、不理性,在我看其实更符合傲慢与偏见。故,对于我去找他们办事解决问题,难以得到体现“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对待,而我 又做不出阳奉阴违来干欺负他们的事的“受法律保护”难的解决,恐怕还得由能够令他们变得“谦虚谨慎”一些来看得清听得明白的,且见多识广、高瞻远瞩的更上级的领导,来举一反三,一举多得地解决,才合适此事的解决之道。将也适合于类型化解决这种因利令智昏而祸国殃民“办事拖拉、推委扯皮”事的,即本个案实践的正反面体现着的保护着我和家人正当利益的而令我信从着的,因适合于“反腐护廉,依赖历时性监督制衡,大于共时性监督制衡”国情,而更能够实现和维护“受法律保护”信念的可能蕴涵着“拖治则国治”的“按日赏罚”维稳治拖的改革法,再接再厉举一反三,乘胜前进地发扬光大在深圳:落实好“通过解决个案带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一类问题的解决”的三位市委领导,在2009年元月2 1日“直通车”上,“更上一层楼”提出的工作方针。所以,有了更具建设性的本信访的第245次走访的请求提出。

 

  我和家人所受到着保护的,承载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从身份到契约”兼顾安定团结和解放生产力的合意的,只与“领导立法和带头守法”同一个层面的后天性的“保证执法”显得还不够得力的法律,确实是被我的十四来年合法的不过度也不懈怠地行使请求国家机关保护的权利、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的国家主人的义务的党员员工劳动争议当事人的从不自觉到“上下求索觅美人”的高度自觉的“带头守法”的法律实施的实践,证明是一件鼓励员工方劳动争议当事人,守法有序理性解决不激化矛盾处理工资发放争议案结事了久拖不决矛盾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法律

 

  可旨在“维稳与治拖”兼顾的,担负有彰显承载着如此重要法制文明价值,而势必有“树立信心”价值的特区使命的无价之宝的法律,在其实施的申诉解决阶段的自2006年8月16日起的最近以来,却总也是受到我们的国家干部、政法部门干部的种种借故或无故的久拖不办的无理阻扰,其很可能因利令智昏而惑于财色所致的愚昧无知的表现,实在令人难以理解。而且,在我已经反复以书面、口头和上网,“凝聚正气和共识推动合同执行”的明确地表明了以上重要内容的情况下,有关各方的政法部门的党员干部们,不但不能体现党性地光明正大地对待我的“积极配合”,分工协作地遵守宪法的规定(本个案申诉的解决之路,已在2004年6月,因驳回申请再审而走出了申请再审的法律层面的申诉阶段的法律途径,进入了宪法层面的法律途径。)担负好各自的“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履行好各自的党员干部的公民义务,还反而让比他们生活工作学习条件困难的多的,同他们一样承载着保证这一法律实施的使命的我和家人,连续遭受着审判突袭的欺骗枉法不成(一再拒不按照市委反复强调的“按程序办”的正义主张办事,对案件当事人的我实行了两次企图规避审判独立责任的皆未得逞的审判突袭。),则胁迫枉法(不但不接受一再受到我体现法律意志和个人善意劝止的言行举止的挫败教训,还放纵自己的人性之恶,企图利用我和家人的生存困难,采取了“先拿30万,不满意还有权上告”、“我们再给你把程序打开,但判决结果不能变!”和“有啥生存困难,给了他30万自己不去拿”等等令人发指的威逼利诱)的威逼,胁迫枉法不成,则胁迫枉法再加上现在实行着的久拖不办的,企图无故拖延地胁迫枉法的虎头蛇尾办理申诉解决的压力。 之所以能知道其欺骗、胁迫和无故拖延地胁迫枉法表现,意图掩盖的真相是枉法,除了人所共知的法律具有的令人敬畏的确定性及其可预期性的原因外,本案的一审和二审也发生过正反两方面的是否“按程序办!”的教训和其他他们自欺欺人的表现,供我可放心大胆敢负责地补强证明,其打算是令这次人民法院院长发动的旨在“维护法律权威,维护社会稳定”的审判监督努力流产,至少企图令本案处理,在深圳人民法院,再三发生“降低或提高赔偿数额的枉法裁判”错误。如此这般一而再,再而三的锲而不舍,费尽心机,毫无顾忌的枉法努力,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好像有关党员干部不食人间烟火似的,好像自己或老少家人遇事永远不需要受法律保护似的,好像遇上需国家保护解决的事,还乐意像现在像过去的无法无天那样,永远靠托熟人”、“开后门塞红包的方式解决似的,根本不把各级组织、全体党员,都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这切中时弊的执政党的全体意愿的要求,放在心上当回事。

 

这种企图以枉法,来消解支持弱势当事人堂堂正正做人的“受法律保护”信念的欺骗、胁迫和无故拖延地胁迫的以强凌弱努力,自1995年3月的本案工资发放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就隐性而显性地表现至今了,其背后也是有迹可循出某种逻辑的信念支持的。

 

申诉办理得到发动再审之前的这十二年又五个月的协商解决,调解,仲裁解决,诉讼解决等处理工资发放劳动争议过程各个阶段,依法得分工协作切实“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有关各方的害群之马们则是“能骗则骗,骗不成则耍无赖”地借故或无故拖延解决,且自因欺诈败露而协商不成后的2000年起,用人单位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有关单位行政工作人员,便派员工来以“郭五洲,你告到那里,我们的朋友就交到那里。”相劝。

而今,来自我们人民法院和政法部门的从2006年7月4日开始表现的“你的诉求,事实没问题,法律也没有问题,就是觉得赔偿高!”的声音中的“觉得”所折射出的站在对方立场的意义,到以上所述的种种在我看来无法容忍的丑恶行径的表现,也确实在一如既往地证实着这一劝告的似乎有效。对此事,又该怎么解决?请问负有“事要解决”职责的中共深圳市委信访办。我的心声是,如果这一劝告确实有效,那么,此事只有“打江山”才能解决了。因为,此事在市委有专职信访督查专员督办下,还在“案结事了久拖不决”地“久拖不欺骗、胁迫和拖延胁迫枉法(按程序)办”一年又六个月的人为原因是:我的“带头守法”没有问题,执政党的“领导立法”也没有问题,剩下的只有与“领导立法”和“带头守法”同一个层面的“保证执法”一个方面,是否配合“依法执政”在解决此事上说话算数了!因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厉行“法治”的依法执政来看,该法律“保证执法”的“领导立法”已经达到了人类法制文明迄今,最完美无瑕的水平,余下的只是与“领导立法”和“带头守法”同一个层面的“保证执法”的“徒法不足自行”的“先天不足后天补”的超越法律局限性的后天主观努力的部分了,也就是事情已经简单到了:依照宪法规定和其他党纪国法规定,担负有办理此事职责的有关的政法干部们,是忠于还是背叛自己所属的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了。

 

    宪法和法律明确要求有关各方分工协作配合保证实施好的承载重要使命的上述法律有: 1)“用人單位每月至少發放一次工資並應規定和嚴格執行發放工資的日期。超過規定日期的,從第六日起每日按拖欠工資數額的百分之一賠償職工損失。(与以下“维稳”保护法协调配套而令确立本案法律关系的法律具有“按日赏罚维稳治拖”功能的经济特区法规《广东省经济特区劳动条例》第四十条,即本信访申诉意欲实现的《劳动合同书》第二条第(二)款的“工资发放”规约法条。)”和“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着重调解,及时处理;(二)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三)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六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当事人不得有激化矛盾的行为(与以上“治拖”实体法协调配合的有“维稳”意图的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即本信访诉求执行的《劳动合同书》第九条“争议处理”规约法条。);2)“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申明规定。适合该规定的解释,有在2008年深圳“名人讲演周”上,法学者苏力说的:中国法治的完善和建设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不仅是法院、检察院和律师等的责任,而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需要每一个人都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我的关于“执法”的说明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依法执政有三方面职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和保证执法。党的政法机构的执法督查职能的执法,通常是与领导立法同一层面的保证执法的狭义的执法,但应当是包括领导立法层面的广义的执法,即包括对宪法尊严的维护和实施的保证的执法督查,比如,对于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的制定,应当督促检查是否做到了“徒法自行”的极限?法律局限性,是否追求公平正义地穷尽彻底?对立法不作为,是否尽到了执政党应尽的职责?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要求的执法督促检查的职责。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语言文字,明确要求执政党,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一样,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事要解决”之事的简要说明:此事是一件发生在深圳的,在法律,即在立法,订立劳动合同,已经解决了的基础上,只需再用半个工作日,依法查清(算准)欠薪多少钱?拖延发放工资多少天?就能表里如一、说话算数和言行一致解决的事,却案结事了久拖不决至今有十四年的时间了。按法律规定,和所欠工资36500元事实,和拖延解决事实,计该拖欠工资的损害赔偿,自1995年3月的发生争议之日至今的数额,已达按日赏罚近两百万人民币,且只要国家不瓦解,接下每日还是有365元的财产支配权的法定转移,在此赔偿损失金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此外,在我对该法律了解看,有故意错判拖延行为法官,也得同样承担按日计赔的责任,故该法已经具有法治性。

 

如发现以上内容或语言文字有任何不对之处,敬请及时批评指正。

 

此致

 

中共深圳市委。

 

中共信访申诉劳动争议当事人郭五洲2009年3月23日提出。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投稿 08宣��章,09宣示投降?.





08宣扬宪章,09宣示投降?

 

张三一言

 

 

标题解释。20081210日公布08宪章,接着是全力鼓吹宣扬;这是我说的『08宣扬宪章』的意思。时间刚好过了一个月,2009311捷克一个人权组织今年将人权奖Homo Homoni Award授予刘晓波及所有《零八宪章》签署者。徐友渔是该将的正式的领奖代表,他的话,应该也必须视作正式代表所有《零八宪章》签署者,不能视作仅是个人意见。徐友渔在代表领奖后说过这样的话:『《七七宪章》一样,《零八宪章》不是政治反对派的宣言…我们摈弃传统政治思维中着眼于改变政权和更换掌权者的做法。』『09宣示投降』指的就是徐友渔代表了08宪章所有签署者向共产党和世人作如是宣示。我认为这是投降的宣示。

 

08宪章公布后我第一时间签名表示支持。

 

我是根据我的理念签名支持的。这理念就是中国民主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民主进程有赖所有中国人参与;所有不同派别促进中国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的运动都是值得支持的;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权利。根据这一理念,我把08宪章视作是众多中国异议运动中的一部分,即中国知识精英(当然也只是中国知识精英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运动。我是把他们视作是其中一个现政权的反对派;这个反对派想要改变现社会制度,当然也要改变现政权性质。

 

我根据甚么说:08宪章是一个现政权的反对派?他们反对派想要改变现社会制度,当然也要改变现政权性质?

 

请算事实。事实就是08宪章里面的白纸黑字。

 

08宪章基本理念:

自由:言论、出版、信仰、集会、结社、迁徙、罢工和游行示威等权利        人权:人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服务于人民,政府为人民而存在。         平等:公民不论社会地位、职业、性别、经济状况、种族、肤色、宗教或政治信仰,其人格、尊严、自由都是平等的。         共和:要求“大家共治,和平共生”,分权制衡与利益平衡。     民主:主权在民和民选政府。 (其中民主包括如下内容:最基本的涵义是主权在民和民选政府。民主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人民,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2)政治统治经过人民选择;(3)公民享有真正的选举权,各级政府的主要政务官员必须通过定期的竞选产生;(4)尊重多数人的决定,同时保护少数人的基本人权。一句话,民主使政府成为“民有,民治,民享”的现代公器。)•        宪政:主张以法治限制政府权力和行为的边界。】

《零八宪章》提出了十九点基本主张,包括:1.        修改宪法(根据前述价值理念修改宪法,删除现行宪法中不符合主权在民原则的条文,使宪法真正成为人权的保证书和公共权力的许可状,成为任何个人、团体和党派不得违反的可以实施的最高法律,为中国民主化奠定法权基础。) 2.   分权制衡 3.   立法民主 4.     司法独立 5.   公器公用 6.   人权保障 7.   公职选举 8.   城乡平等 9.   结社自由 10. 集会自由 11. 言论自由 12. 宗教自由 13. 公民教育 14.财产保护 15.  财税改革 16. 社会保障 17. 环境保护 18. 联邦共和(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参与维持地区和平与发展,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维护香港、澳门的自由制度。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通过平等谈判与合作互动的方式寻求海峡两岸和解方案。以大智慧探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可能途径和制度设计,在民主宪政的架构下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19. 转型正义

 

证据给出了。请问,这些证据可以得出08宪章是作为反对现制度、政权性质、现行立宪指导思想的还是拥护的?

 

这个问题很重要,每一个关心中国政治的朋友最好都想想,到底是甚么?作出自己的判断。

 

我的理解是前者。若是,08宪章就是一个反对派运动;是要改变政权和更换掌权者的运动。若是后者,则不是一个反对派运动,而是一个反对民主宪政的运动,是一个拥护现专制制度和现专制政权的运动;这是徐友渔对08宪章的定性。

 

08宪章的内容以及每一句话都是要求改变现专制制度为自由民主宪政制度,每一个要,求每一个理念都与现制度,现政权,现政权的意识型态相悖而不能两存的。由08宪章只能说明它是反对派运动,它是谋求改变现制度政权和意识型态的运动。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套逻辑、理论或者是强辩可以由08宪章内容或文字推导出徐友渔『《七七宪章》一样,《零八宪章》不是政治反对派的宣言…我们摈弃传统政治思维中着眼于改变政权和更换掌权者的做法。』的结论。

 

在此,我想先这里厘清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徐友渔说:『《七七宪章》一样,《零八宪章》不是政治反对派的宣言…我们摈弃传统政治思维中着眼于改变政权和更换掌权者的做法。我们极尽全力争取与政府对话,在这方面,等待和劝戒是必要的,我们既不缺乏勇气,也不缺乏耐心。』如果徐友渔要表达的意思是,他要用“对话”、“等待”、“劝戒”等方法来达到08宪章的目的,我不反对,反而是尊重和支持他的意愿和工作。问题就在于:你即然不是反对派,理应就没有反对或相反的意见,那么,你要这些“对话”、“等待”、“劝戒”来做甚么?严重的问题就在于:你既然摈弃改变政权和更换掌权者的做法,你要的是甚么做法?既然摈弃改变政权和更换掌掌权者(理应包括制度和政权)的做法,留下来的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保存掌掌权者(理应包括制度和政权)的做法。严重的要害就在于徐友渔要的是『保存掌掌权者(理应包括制度和政权)』的做法!

 

按照徐友渔对08宪章『不是政治反对派的宣言』、『摈弃…改变政权和更换掌权者的做法』的宣示,就是全盘彻底反对和否定08宪章的理念、主张和最终目的:『以期早日建成一个自由、民主、宪政的国家,实现国人百余年来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梦想』。徐友渔的『不是政治反对派的宣言』、『摈弃…改变政权和更换掌权者的做法』的宣示是代表所有08宪章向中共现政权和领导人宣示放弃、否定08宪章所有理念、主张和目的,并表效忠;是跪着向现政权宣示拥护。

 

 

连反对派的光明正大的名字都怕沾着,对权力恐惧得站不直脚,中国异议群中出现(或者是渗入)徐友渔这样的人是一种悲哀和不幸。而且他还充当了08一派人的合法的正式的代表,更令人感到悲哀和不幸。不知道被代表者有何感想?

 

在徐友渔的效忠宣示后并不见有08宪章签署者表异议。是不是全都认同徐友渔的宣示了?

 

若是,我将会从支持的立场改变为反对。

 

2009.03.21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刘以栋:银行何以如此脆弱?

  许多年以前,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跟我说:在每个城市,银行往往在最高的大楼里。经他这一说,我才发现在许多城市的市中心,最高的几个大楼确实多是金融机构的办公楼。即使在"九一一"事件中倒掉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里,也有许多金融机构。现在银行业举步维艰,许多银行面临破产的压力,我想在这里提几点我对银行业的个人看法,请业内专家批评指正。

  银行业务是高度杠杆化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当我们贷款买房时,我们使用了财经杠杆。如果首付是20%,那么财经杠杆是五倍;如果首付是10%,那么财经杠杆是10倍。银行的财经杠杆一般在15倍以上。

  银行是怎么使用财经杠杆的呢?让我们看一下银行的业务和银行的资产和债务。最简单的银行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发放出去的贷款是银行的资产,储户的存款是银行的债务。

  当银行使用15倍的财经杠杆时,就是说如果银行自己有一百块钱,吸收存款一千四百块,发放贷款一千四百块,手上留一百块钱的流动资金。如果存款利率是2%,贷款利率是6%,那么利差就是4%.就是说,银行自己投资的一百块钱一年的毛利率是56%.去除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各种费用,在正常情况下,银行还是很赚钱的。

  银行是建立在信心基础上的

  银行吸收储户的存款,就是变相向储户借钱。当你向人借钱时,你要表现你很富有,这样才会有人把钱借给你。

  因为银行想让储户去它那里去存钱,所以都把自己装扮得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即使大楼是租来的,也要粉刷一新,装上银行自己大大的招牌在上面。想一想,如果银行的办公室里破破烂烂的,你愿意把钱存到那里吗?

  现在经济危机,银行发放出去的贷款有的收不回来,导致银行的本金损失严重。在正常情况下, 银行可以发行普通股票或者优先股来增加本金。可是,现在大家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失去信心。去年年初的时候,银行还能找到海内外的投资机构购买银行的普通股和优先股。但在雷曼兄弟和华盛顿互惠破产以后,人们对银行业投资彻底失去信心,银行根本不能再从私有企业和单位找到投资,所以银行现在只好找政府救助。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发行股票和银行接受存款是不一样的。银行接受存款,一般有政府保证;银行发行股票,相当于请人合伙,如果银行不能盈利的话,股票持有人可能血本无归。去年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股票持有人的遭遇就是明证。

  世界上的银行都一样脆弱

  因为银行在经营中大量使用财经杠杆,并且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债务是不对等的,所以世界上的银行都很脆弱,好坏仅仅是程度不同而已。

  因为银行大量使用财经杠杆,所以贷款中坏帐率如果增加一两个百分点,银行的本金(净资产)就会损失严重。如果银行的本金减少到一定程度,银监会就会要求银行增加本金,否则就会把银行关闭,不再让银行吸收存款。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贷款是长期的、难以买卖的;存款是短期的、进出迅速的。正常情况下,存款进出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银行可以稳赚利差。非正常情况下,如果发生挤兑风,储户一起来取钱,世界上任何一家银行都会在一夜之间破产。想一想,当你去银行把存款提前取出来时,银行能让你当天把你剩下的三十万元的房屋按揭提前还上吗?

  美国政府为了防止这种银行挤兑风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以后,建立了存款保险金制度 (FDIC)。即使银行破产,前十万块钱的本息由美国政府担保。去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政府又把保险数额提高到二十五万美元,就是为了防止发生存户的挤兑现象。

  或许有人要问,美国政府为什么不保证所有存款的安全?这里有个政策导向问题。如果大家都把钱放在银行的存款里,那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政府只有通过鼓励冒险投资,才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银行问题不都是银行的错

  现在银行资金周转困难,许多人对政府救助银行颇有微词。不错,银行是用了纳税人的钱,但是,银行的许多问题也是纳税人造成的。美国房价这样大规模、大幅度的往下跌,是美国民众几十年来超额消费的结果,不是银行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从银行的角度看,你欠银行的钱,为什么不按期还回来?你负担不起的房子,谁逼着你买的?更何况你申请破产以后,你的欠债将由谁来承担?这些问题,还不是由纳税人来负担,不同的仅仅是途径不同而已。

  当然,银行也有银行的问题。许多银行高管为了个人或者本部门的短期效应,把全公司拿来豪赌。AIG全球员工十万人,而把AIG拖下水的部门不到一百人。美国有些金融机构里的官僚作风,有时可以跟中国的有关机构相比拟。

  银行国有化的技术难度

  现在很多人讲,华旗银行和美国银行已如同行尸走肉,变成纳税人的无底洞,不如收归国有算了。

  这里有一些技术难度。如果把它们都收为国有企业,那么谁去管理这些企业?大家知道,政府管理企业,效率一般都很差。

  同时,这些企业国有化以后,是否要关闭?如果关闭,会造成失业问题。如果不关闭,同行业其它银行怎么跟它们竞争?如果它们变成国有银行,那么它们借钱的利率就会很低,在竞争中就有很大优势,其它银行可能都会被迫倒闭,一起变成国有银行。你真的认为这是好的选择吗?中国的几家银行前两年可都刚上市变成私营公司。

  美国政府必须救助银行

  在中国的时候,银行跟我这样的人毫无关系。既没钱存银行,也不找银行借钱。来到美国以后,才发现生活中离不开银行。工资都是直接打到银行账上,花钱时写支票或者用信用卡,通过银行来转账。如果说钱是资本主义的血液的话,那么银行就是血液传输动脉。如果银行不能正常运行,那么许多单位的工资可能都发不出。

  美国政府现在是大力救助银行。先是通过购买银行的优先股给银行直接注资,然后是建立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计划。以后政府还将取消以市场价定价 (Mark  to  Market)的财务制度……

  总之,银行是经济复苏的前提和前期指标。如果银行经营不正常,经济复苏就没有希望。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以公民身份致函外管局要求公开相关信息


已致函外管局要求公开相关信息(2009-03-25 02:08:37)
 以公民身份致函外管局要求公开相关信息

     时寒冰

    近期,国内外媒体有关外管局投资美国股票造成巨额亏损的报道接踵而至,引起坊间种种议论和猜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但外管局至今仍保持沉默。对于到底是媒体报道失实还是报道属实,未作明确说明,这种状况的延续很容易导致各种谣言的滋生,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我们认为,如果外管局能征惯战,投资美股获取了丰厚收益,应该直接公布出来,让全国人民一起分享幸福,并给作出不实报道的媒体以有力的回击,维护外管局的形象;如果的确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了损失,亦不必捂住盖住,因为,失误总是难免的,可以公布相关投资决策过程,让国民一起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以便今后汲取教训,以今后的成绩雪今天之耻;如果相关投资信息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限制之内容,不能公开,亦请引述法律条文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知情权,为了获知相关信息,我与北京律师魏士廪先生一起,已于3月23日,正式向外管局邮寄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要求信息公开,如果得不到答复,我们将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2009年3月24日

附一:《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电子文本

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申请人信息

公民(1)姓名:时寒冰 工作单位:上海证券报 证件类型:身份证证件号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editor@vip.sohu.com 通讯地址:上海市杨高南路1100号上海证券报评论部 邮政编码:200127

公民(2)姓名:魏士廪 工作单位: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 证件类型:身份证 证件号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weishilin@grandfieldlaw.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北大街6-9国际投资大厦C座18层 邮政编码:100034

所需信息描述

所需信息概述:2007年度和2008年度国家外汇管理局(包括外管局具有实际控制力的海内外公司)用国家外汇购买外国市场(包括但不限于外国政府、政府代理机构及各类公司或机构发行)的各类证券资产的类别、数量和经营收益或损失的详细数据。

申请公开信息原因

  一、以下为媒体或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

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底我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为19460.30亿美元i。

2、2009年2月27日,美国财政部官方网站公布的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证券资产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证券类资产达到1.205万亿美元ii。

3、2009年3月4日的《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美国财政部上周五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称,中国外汇储备在金融危机前暗中增加了在美国市场的股权投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中国所持有的美国股票数额从2007年6月的290亿美元激增至995亿美元,期间增持705亿美元。而此时距金融危机爆发仅几个月之隔”iii。

4、2009年3月4日的《每日经济新闻》还报道,“据长期关注中国外汇资产的经济学家、纽约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布拉德·赛斯特(BradSetser)估计,根据最新数据透露的信息,中国或许已在全球购买了高达1500亿美元股票资产。他还估计,在去年增加的美国股票中,只有80亿是中投公司所为,其他绝大部分则是外管局购买”。“中国在2007年中至2008年中这段时间内对于美国国债的购买远远小于他的预估,但同时增大了股权投资。此外,中国在这段时间内还大量投资机构债,尤其是由机构担保的抵押支持证券,正因如此,中国在进入金融危机的阶段中,其资产组合的风险性要高于外界想象”iv。

5、2009年3月8日的《东方早报》援引3月7日新华社的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时表示,“总体看,外汇储备要考虑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这三个原则。正是这种较为保守稳健的经营模式才保证了我国外汇储备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保持安全。2008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外汇储备取得了相应的经营收益,这一点难能可贵”v。

6、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国家外汇储备局副局长邓先宏在18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08年底,国家外汇储备总资产总体上是安全的,在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危机的同时还取得了相应的经营收益”vi。

7、东方早报消息:英国《金融时报》16日援引熟悉外管局运作的分析师和其他人士的话称,外管局从2007年初开始大笔投资于海外股票,并坚持执行这一战略,至少直到2008年7月美国房贷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崩溃为止。外管局已将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逾15%的资金,投入股票和公司债券等风险较高的资产。报道称,中国外管局从来不对外披露其持仓情况,但基于外管局持有约1600亿美元海外股票的保守估计,并从其后全球股价大幅下跌来看,中国的这些投资已缩水逾50%,即亏损超过800亿美元。外管局似乎从2007年初开始多元化投资,买入股票,且没有被次贷危机吓倒,而是继续购买。vii

8、时代周报消息:分析称中国投资美国国债收益率逼近于零。外管局对外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外管局还进行了股票和公司债投资,通过其在香港的机构等,购买了包括道达尔、BP在内的一些能源公司的股票和公司债券,然而这些股票的增持,据称直到“两房”债券被托管时才获停止。viii

二、国家外汇储备现状挑战外汇储备的“三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外汇条例》”)第十条规定:“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依法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遵循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

   假如上述信息1至4和7、8都是真实的,我国《外汇条例》所确立的管理和经营外汇储备所应遵循的三原则均已受到严重的挑战。

(1)流动性。假设中国在2008年7月份至12月份动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经营数值为零,仅仅扣减中国在美国市场购买的证券资产1.205万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仅还剩余7410.30亿美元,再扣除三个月的进口支付额度等正常需要的大约4千亿美元,则中国能够自由支配来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危机冲击的外汇储备已所剩不多。即使是这样一个数字,还是在一系列假设的前提下得出的,如果中国在2008年后半年还买进了美国市场证券资产,如果中国还用外汇储备购买了其他国际市场上的资产,尤其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夕购买的证券资产,那么除了这些已被“套牢”外汇储备,中国剩余的外汇储备到底还有多少可以应对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已经购买的债券能否随时安全变现,确保流动性?作为中国公民有权利通过中国政府公开具体的统计数据来实现应有的公众知情权,而不应是仅能通过外国政府公布的数据去推断和猜疑。

(2)安全性和增值性。从信息2至4和美国财政部网站公布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构成为美国市场的证券类资产,包括股本权益(equities),长期债券(long-term debt),短期债券(short-term debt)。其中长期债券中有资产担保(ABS)的约3760亿美元,其他类的长期债券为7000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夕,中国在过去一年期间增持的705亿美元的美国股权,从2007年10月11日的14198.10点,已一路跌到2009年3月3日的6705.79点,资产已在国民浑然不觉中跌去了多半。有的所投资机构已宣布破产。外管局海外投资亏损超过800亿美元的新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国内外媒体不断报道的。当大量廉价救市资金注入市场导致的国际性通货膨胀发生,美国国债类资产将面临巨大的缩水。赛斯特断言,“中国在进入金融危机的阶段中,其资产组合的风险性要高于外界想象。ix”但是,截至目前,损失到底有多大,公众无从知晓。面对这些统计数据,中国用牺牲环境,牺牲资源,牺牲健康一点点换来的外汇,其安全性和增值性到底如何?面对这样的巨大损失,没有一个部门为此公开相关信息,没有一个官员为此做出详细解释,然而,却总有类似信息5和6中轻描淡写的结论“国家外汇储备总资产总体上是安全的,在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危机的同时还取得了相应的经营收益”。面对外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国政府如何让其国民相信其高度概括的结论?恐怕只有一个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如实及时向社会公开支持其结论的详细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也有义务用详细统计数据来支持其结论性意见。唯有信息公开才能确保政府权利不被滥用,唯有信息公开才能确保全国民众的血汗钱换来的外汇储备才能真正用到“刀刃”上。

三、国家外管局公开外汇储备投资不会危害国家安全,更能促进国家经济安全

 

   公开上述数据不但不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反而能更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的安全。

   首先,我国投资外国市场的外汇资金,外国政府都有详细的数据,对外国政府而言,应该不是秘密,而且,部分数据他们已经公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政府不向社会公布相关数据,只会导致各种流言蜚语传播,造成恐慌心理,损害政府(包括外管局)的形象。

   其次,上述信息的公开,除表明政府依法行政,满足一般民众的社会知情权外,还能为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真实详细的研究数据,从而使专家为中国政府决策提供更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

   第三,公开上述信息不仅能够避免外汇储备经营的暗箱操作,提高决策透明度,更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避免外汇经营决策的重大失误,从而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决策的互动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四,更详细的数据比概括性的结论更能说服民众,相关信息的公开能提高和加强国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消除误会,增强民族凝聚力,齐心协力,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第五,多数发达国家和法治社会政府均能向其国民公开上述信息。

 

四、国家外管局公开上述信息能促进我国外汇储备经营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避免民族利益的重大损失

 

   除了上述原因外,我们希望上述信息能引起中央高层领导对国家外汇储备经营决策制度的高度重视。决策程序和决策机制的不透明,很容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安危。虽然原因并不相同,但冰岛“国家破产”的情况,应让我们“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希望全社会能关注我国外汇经营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增加决策透明度,减少决策失误,避免重大决策失误。

五、国家外管局公开上述信息是政府依法尊重公民民众知情权的法定义务,也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实际表现

  

  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是中国公民的法定权利,政府信息公开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定义务。国家外汇储备的经营涉及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六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的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该条例第九条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行政机关应当把相应政府信息主动公开。

  申请人已完整地向国家外管局提交了公开媒体有关国家外管局购买美国股票资产损失的报道及出处。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上述规定,申请人特向国家外管局正式提出申请,希望国家外管局能在收到申请人该申请后,按照申请人要求对相关信息予以公开,对外管局购买美国股票资产的报道予以事实澄清,让全体国民知道事实真相。同时,申请人申请公开2007年度和2008年度国家外汇管理局(包括外管局具有实际控制力的海内外公司)用国家外汇储备购买外国市场(包括但不限于外国政府、政府代理机构及各类公司或机构发行)的各类证券资产的类别、数量和经营收益或损失的详细数据。

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

    1、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本申请表中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并告知申请人;或者

    2、通过特快专递的形式将本人申请公开的信息按照申请人在本表中登记的通讯地址邮寄给申请人:

    A:(100034)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北大街6-9国际投资大厦C座18层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 魏士廪

    B:(200127)上海市杨高南路1100号上海证券报评论部 时寒冰

备注:本人在申请函中附上了共45元的快递费。  

 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时寒冰:  (本人签名)

                  _________________

                 

                 

              魏士廪:  (本人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时间:   2009年 3月 23日

i 见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内页: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tongjishuju/gofile.asp?file=2008S09.htm

ii 其英文见美国财政部网站内页:http://www.ustreas.gov/press/releases/tg42.htm

iii 该报道题目为《中国一年增持美国股票700亿美元》,作者马骏骎。见网络快照:http://203.208.37.104/search?q=cache:xR8d75dLjDgJ:www.nbd.com.cn/newShow.asp%3FD_ID%3D149702+%E6%AF%8F%E6%97%A5%E7%BB%8F%E6%B5%8E%E6%96%B0%E9%97%BB+%E5%B8%83%E6%8B%89%E5%BE%B7%E2%80%A2%E8%B5%9B%E6%96%AF%E7%89%B9&hl=zh-CN&ct=clnk&cd=1&gl=cn&st_usg=ALhdy28IKVvEc1XjcgWqDxYQh9dguzVeUQ

iv 见布拉德·赛斯特(BradSetser)的英文博客:http://blogs.cfr.org/setser/

v 见新浪网财经频道报道: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308/07025945590.shtml

vi 见环球在线论坛:http://cbbs.chinadaily.com.cn/viewthread.php?tid=28815&extra=page%3D1

vii见网易转载东方早报报道原文:http://news.163.com/09/0318/01/54LBV1QB000120GU.html

viii见新浪转摘时代周报道: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90319/11105997683.shtml

ix 见中国金融网报道:http://active.zgjrw.com/News/200934/News/945226274600.html 其英文见:BradSetser 的博客博文《Secrets from the Treasury’s Survey: It looks like China bought a lot of equities just before the stock market tumbled》。网址:http://blogs.cfr.org/setser/

附二:《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原件扫描图片

(1)正文第一页


(2)正文第二页


(3)正文第三页


(4)正文第四页



(5)正文第五页



(6)邮寄单据

(7)快递费单据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佘开晓:“猫论”所带来的恶果

  温总理在一次网友交流中讲到:群众有权力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那么,我现在反问一句:有谁知道国人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在这个谎言笼罩着的国度里,我只好用我独特的视觉,在注视我身边周围的同时,试图透析一下国人心态。

  邓爷爷曾经为姓"社"和姓"资"的问题争论不休时,说过一句这样话:"不论是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是好猫。"这句"猫论"的本意:不要纠缠什么主义的问题,能把人民生活搞好就是好主义。现在用到我们国人的思想,已经变成了:不论是什么真本事,还是假本事;不论什么好手段,还是坏手段;只要能搞到钱,你就是老爷,你就是有本事!因此社会也就出现"笑贫不笑娼"的怪现象。在这种思想体系下,守法的公民在社会难已立足,老实人在社会处事上往往不断吃亏。因此,导致"君子学小人、好人学坏人"的社会风气。使得中国的传统道德已经破坏殆尽,中国的法律成了满纸的空文。今天的社会在这种乱象环生的局面下,都是有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所引起的。现在不知整个中国在哪一方能找到一块净土?谁能告诉我?

  今天,我不想去谈到什么官场的腐败,中国社会所表现的烂就是从他们开始。各地政府为了本部门的利益,通过公权力,寻求各种各样敛财之道。法院是吃完原告吃被告;警察与小偷、娼妓、黑邦到处演着双簧的把戏。于是医院也腐败了,学校也腐败了……到最后连庙里的和尚也不甘寂寞也学起人间俗事——大量捞钱。真是"上下皆争利,其国危矣"。

  在这种体制下,人的聪明才智都用到歪路去了。科学知识所攻克日常生活难题:三聚氰胺可以当奶粉用;瘦肉精促使猪产更多瘦肉;鸡蛋可以不用鸡屁股生产直接加工等等。同时还攻克了:银行卡在身上,钱可以被盗用了;还可以让你失去意识的情况下,把身上所有的钱和卡及密码捧手给对方。社会各类行骗让你猝不及防,手段是花样翻新。生活在生态链最底层的人们,有的装着跛脚去乞讨,装着哑巴去走鬼的经典事例。

  这种"猫论"的影响下,学者也没有心事静下来搞学问,学生也没有心事读书,只想用最快、最简易的方式达到社会所具备的头衔。在这种市场影响下,各种学院、培训机构和各类颁发证书机关也在"猫论"影响下为此提供方便之门。因此,社会博士、导士、院士、大师,通过短、简、快的方式一批批出笼。但是,就看不到社会成果,百年来,出了一些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原来还是在邪恶的资本主义土壤上发芽生根的,真是可悲啊!

  人在浮躁的心态下,文化市场一遍荒芜。现在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看书养性,你去注意一下聚居的环境,麻将店、洗脚城、按摩室、发廊店到处都是,就是很难找到一家象样的书店。偶尔在摊边看到一些盗版书市,画面都是一些坦胸露乳的色情书,亦或是什么《厚黑学》和《三十六计》翻新版及各类码报。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样市场。有此知道中国人都在干些什么。春晚过后"小沈阳"受捧,上海周立波主演剧场连连爆满,也就不足为怪了。低俗文化的泛滥,必定是高雅文化受到冷落所致。

  在"猫论"的影响下,也改变着人生的爱情观和亲情观。感情在钱的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于是,就出现甘心屈做二奶、三奶大批人群。在这种人肉的角逐中,美容、隆胸、修补处女膜为女性提供了造美、造纯的市场;伟哥、各类催情药及各类增长增粗的疗效为男人提供享受的后援。

  今天当我看到大批失业人群,在苦苦求索时。社会马上出现一大批、一大批黑职介在骗取他们仅存一点钱。这些被逼急的人群在生活走入绝境的同时,将又会被走上去抢、去盗、去骗的可能。

  中国社会已经到了法不责众的境界,很多事情我们都是过去违法的生活。我被别人侵犯着,我又侵犯着别人。今天,你喝着我下毒的奶粉,明天,我吃你用瘦肉精催生出来的瘦肉,后天,我们吞着医生所开的高价假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就这样被"猫论"折腾着。

  最后,我讲述一个小故事:一天早上,我送儿子上学返回途中,看到一个跟我儿子差不多女孩背着书包在哭。原因是他们学校接送车走了,返回时父母都去上班了。我看到她那无助的样子,我试图通过她胸前校卡的电话号码跟她父母联系。可我无论如何,她不让我接触她的校卡,在她的意识里,我就是可能潜在的坏人。我的心灵被伤害的同时,回过头来一想,我教我的儿子何尝不是如此。是啊!"猫论"带来的后果,让我们每一个人将成为装在"套子内"的人。

  写于2009年2月27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岳淼:蒙牛教训

  被戳破的神话,被质疑的诚信,是什么力量联合导演了曾经不可一世的乳业巨头的堕落

  地处呼和浩特市远郊的蒙牛工业园仿佛一座孤独的城堡。在一片荒漠的边缘,这个占地面积超过130个足球场的庞然大物就像是一种商业神话寓言的象征,有3万人为它工作,每年生产超过550万吨的乳制品,如果全部用标准货车车厢装载,将绵延至1000公里之外。每天,甚至会有3000多名游客来此参观,试图从中找到蒙牛集团一飞冲天的秘诀。真正身临其境,你也许会被眼前这一切的缔造者——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的创业故事所打动。就在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寂静的荒滩,每天清晨天刚刚亮时,牛根生就会敲着窗棂对工人们喊:"起吧,该下工地了。"这里是如此的荒凉,以至于一开始人们只好称它为 "109国道东侧"、"××号高压线杆往北200米"。

  今非昔比。在今天这个乳业帝国里,一切仿佛都在精心布置的游戏中按程序进行,在号称全球放置生产线数量最多、处理鲜奶能力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蒙牛的一个单体车间,参观者可以通过一条长长的玻璃通道来了解生产过程,专职解说员会告诉每一位到访者,这里加工的牛奶没有一滴裸露在空气中,所有的管道都要经过不厌其烦的碱洗、酸洗、水洗,为此每天要花费四个小时。参观通道两旁,摆放着数百种产品样品,它们包装精美,散发着迷人气息,展现了一种工业化、高科技的品质美感。窗外,高耸入云的大烟囱上刷写着大跃进式的标语:"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

  已过天命之年的牛根生是这一切的缔造者,他居住在蒙牛工业园附近的一幢1000多平方米、标着"美国摩根"字样的别墅里,装饰普通,毫无富丽堂皇之感,且大多数房间不是会议室就是办公室。在董事会召开期间,它是摩根士丹利设在蒙牛的办公场所;其它时间,则由牛根生一家住在这里"看房子"。他没有保姆。

  人们熟悉牛根生的创业故事,在很长时间内,并将之作为中国第二代企业家中摆脱原罪宿命、快速成长且极具资本市场意识的代表。在过去,舆论常常会引述那副屹立在蒙牛厂区的标牌内容来佐证这家企业强烈的道德感——"要想得到好声誉,需要二十年,而要毁掉它,五分钟已足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来就会不同了。"

  这听起来真像是现实主义的反讽。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间,先是三聚氰胺事件把整个中国乳业几乎都送上了被告席,而后爆发的特仑苏OMP风波则再次把牛根生置于更为难堪的境地。2月12日深夜,蒙牛集团所有在呼和浩特的高管都被紧急召集到牛根生的家里,举行紧急会议。前一日,一封匿名的电子邮件把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禁止蒙牛向特仑苏产品添加未经审核物质的文件泄露给媒体,引发市场的轩然大波。当天,蒙牛(2319.HK)收盘价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了12%,盘中跌幅一度逾22%。"这次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两点,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蒙牛集团副总裁孙先红对《环球企业家》说。

  蒙牛此前已预警2008年将出现高达9亿元的亏损,而其上半年还赢得5.83亿元净利润,换言之,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蒙牛在9月后的亏损就超过了14.8亿元。这是蒙牛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蒙牛在为过去笼罩其身的虚假光环埋单。2年前,号称学术"打假斗士"的方舟子即开始对特仑苏的添加成分进行质疑,方撰文称,这种被蒙牛命名为OMP的物质其实是能增加癌症发病机率的IGF-1.去年5月,广东奶业协会前副会长王丁棉也开始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方舟子等人曾经提出与蒙牛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有媒体在场的公开辩论,但没有得到蒙牛的直接答复。在方看来,蒙牛关于其安全性的鉴定过程漏洞百出。"毫无疑问,蒙牛是心虚的。"方告诉《环球企业家》。

  之后事态的发展,让蒙牛一次次感受到自食其言的痛苦。声称自主研发、来自天然奶牛牧场、为蒙牛带来高额利润的特仑苏产品,事实上却是向普通牛奶添加从新西兰进口的OMP物质而成,而这种被蒙牛命名为OMP的物质,则在方舟子等人公示的证据中显示其就是IGF-1.

  一位协助蒙牛处理此事的公关人士私下告诉记者,早在特仑苏风波爆发前一年多的时间内,蒙牛就与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等部门往来频繁,反复解释有关OMP和 IGF-1的使用安全性。"只不过这些事情都没有公开,事实上蒙牛已经对此进行过无数次汇报。"该人士告诉本刊。显然,蒙牛在更早时候就希望能够"过关 ";同时,蒙牛还曾试图"私下消解"方舟子、王丁棉等人的"误会"。

  坏消息似乎已经够多了,至于牛根生本人,俨然已经失去了其最为珍视的东西:好名声。一向高调面对媒体的他,这次却选择沉默,拒绝了本刊的采访请求。"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牛将销声匿迹。"他的一名公关助理告诉《环球企业家》,"声誉的恢复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某种程度上说,蒙牛正是其在过去10年中赖以迅速崛起的商业模式的牺牲品。庞大的市场催生了其无所顾忌的侵略式竞争风格,并藉此击败了像三鹿集团这样的对手,迫使后者不得不采取同样手段,在忽视质量安全的泥淖中越滑越深。一切就像歌德在《浮士德》中所写的那样:"你觉得是你在推,但是被推的却正是你自己。"

  速成的代价

  "蒙牛先抢市场、后建基地的模式直接破坏了中国乳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环球企业家》,"逼得大家不得不也采取同样的手段来竞争。"

  与资本方的"对赌协议"则更像是一针兴奋剂,进一步刺激了蒙牛在营销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急功近利。蒙牛与摩根士丹利、英联、鼎晖约定,在2004-2006 年,如果蒙牛复合年增长率低于50%,即2006年营业收入低于120亿元,蒙牛管理层要向3家投资机构支付最多不超过7830万股蒙牛股票(约占当时总股数的6%),或支付等值现金。反过来,3家国际投资机构将向蒙牛管理团队支付同等股份。

  牛根生赌赢了。代价则是,蒙牛避开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自建奶源基地的发展方式,而是疯狂抢夺中国原本有限的奶源,此举则使得其它乳品制造商的生存空间更加逼仄。

  根据王丁棉的估算,以一个日产量为100吨的中型乳品工厂进行计算,如果奶源自给率为100%,则至少需要7000头牛,按照每头牛1.5万元的投资来计算,总投资大概为1亿元以上。但是工厂的设备投资,只要5000万元,仅为养殖生产的一半左右,销售环节的投入则更低,大约仅为设备投资的1/3."蒙牛并没有'财大气粗'到做强奶源的地步。"王说。

  如此只能制造出虚假繁荣。因为缺乏稳定高品质的自有奶源,当蒙牛规模越来越大时,这一因素就像紧箍咒一样困扰着蒙牛,蒙牛不得不将精力转向利润偏低、保质期更长的常温奶,而放弃利润高、但对冷链要求严格的低温奶。而蒙牛的"门口野蛮人"在客观上则要求蒙牛必须抬高净资产周转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牛根生很快面临了一个新的选择——提升奶牛产量和品质,实行优质优价;抑或以价格战薄利多销。前者旷日持久,投入巨大,后者则更加立竿见影。但从净资产周转率的角度,奶牛不但购入时需要支出,饲养防疫还需要大量的支出,如果简单以净资产周转率来考量奶牛的话,这一指标通常连1都达不到。疲于奔命于价格战和市场占有率的蒙牛显然无法承担牧场投资的资金占有量。仅从蒙牛公开披露的信息看,蒙牛有6家牧场,除本部澳亚牧场(养殖1万头奶牛,总投资两亿元)占股30%,其余只有10%的参股,这些牧场只能提供10%的奶源,另有90%的奶源靠奶农提供。

  困扰蒙牛的不仅仅是自有牧场的高成本,还有更为可怕的经营风险。新希望乳业公司总经理曾勇称,除了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外,乳品企业不愿意建牧场的原因就是风险大。福建长富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投入6.6亿元建设了34个牧场,自有牧场数和奶牛存栏数均居全国第一,原奶品质也达到目前最高标准的欧盟标准。但即使如此,这家公司也无力摆脱长期亏损的命运,一度差点被蒙牛收购。

  牛根生当然知道自有牧场的重要性。2003年,牛根生决定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示范牧场——这便是蒙牛大肆宣传的澳亚牧场的由来。但这个牧场经营并不顺利,"最初生产的牛奶价格高得惊人,每公斤超过五元。"一位曾在其中任职的知情者透露,澳亚至今没有实现盈利。

  澳亚的失败或许打击了牛根生对设立牧场的信心。他更青睐于轻资产的策略,而将所有的火力集中在市场营销方面。2007年,蒙牛集团用于营销和销售费用高达33.02亿元,约占集团总收入的15.5%,而牧场建设投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蒙牛一直骄傲其所谓产业链"虚拟联合"的发展模式。在奶业竞争最为激烈的2004年,蒙牛拥有3000多辆运货车、奶罐车、冷藏车,2600多个原奶收购站及配套设施,以及员工宿舍,总价值超过20亿元,几乎没有一处是蒙牛自己掏钱做的,均由社会投资完成(牛本人曾形象地称其为"只打的,不买车")。

  如此最大限度地撬起的资金杠杆,正是蒙牛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社会办企业的做法是牛最高明之处。"王京生对《环球企业家》说,王是牛创业初期的追随者,曾经拥有数辆冷藏车帮蒙牛配送冰淇淋,"牛的个性很张扬,就是做小企业也能够把企业声势弄得很大。"王说。

  但是,雪崩的奶价直接对蒙牛必须达到的盈利指标构成压力。以1000毫升的利乐砖纯牛奶为例,2002年售价6-7.5元/盒,而到了2004年售价仅 3.9-4.5元/盒。蒙牛2006年中报显示,其毛利率偏低的产品所占比例却高达57%,而毛利率偏高的酸奶业务仅有6%.

  不过,这一形势在2006年上半年迅速得以改观,在半年内蒙牛液态奶收入达6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在董事会报告中,蒙牛将业绩增长归因为"借助推出高附加值产品及实行产品差异化策略"——其明星产品正是10倍于普通常温奶利润的特仑苏,到2007年,特仑苏的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30亿,在高端乳品市场拿到71.2%的市场份额。

  但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只是进一步凸显了奶源紧缺的事实。呼和浩特奶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底,呼和浩特全市奶牛一天能提供的原奶产量大概 4300多吨,而当地三大奶业巨头蒙牛、伊利、奈伦的日加工量高达5900吨。实际上,随后的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增长更像是杀鸡取卵。

  对于蒙牛、伊利这类严重依赖于质量不高的散养奶源的巨头而言,散养原料奶输往生产线之前的这一段距离,可能在挤奶、收集以及储运过程中被各种微生物所污染。尤其在商业化大规模生产下,这种风险大为增加。

  除此之外,散养奶源加工还无法规避口味差异的问题。一种是吸附饲养环境中的异味,另一种是由于季节的差异所带来口感变淡的问题。一种被蒙牛引以为傲并率先大规模使用的"闪蒸技术"便应运而生。这种技术更容易回避原奶品质较差带来的加工问题。牛奶被直接加热——传热速度要快于间接加热法100倍,在精确地控制保温时间0.5秒之后,紧接着释放压力,使奶温在0.2秒内迅速下降到75℃借此蒸发掉水分。这种做法既可以掩盖质量较差的原料奶中的异味,解决蛋白质含量偏低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添加香料、增稠剂等人工方式让牛奶变得"更浓更香"。

  "我国的超高温灭菌奶的制作己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黑龙江省乳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郦韬珉痛心疾首地对《环球企业家》说,"这种工艺的使用本质上是一种倒退。"它导致牛奶灰分和糠氨酸两大物质成倍增长,有可能对人体的肾功能和消化系统带来损害。"但是这些有害物质在成品中是检测不出来的。"郦韬珉说。类似这样的加工工艺和环节,因为目前中国未予明确规定而被滥用,最终也会因之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这种以"闪蒸"、"浓香"为核心卖点的危险工艺却被蒙牛等一大批乳业巨头滥用。而在背后,最大的赢家则是利乐等这些乳业设备商。作为这项核心技术的提供者,利乐享受其竞争红利,为蒙牛等提供设计、设备供应、安装、调试和指导使用等一条龙服务。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以用来承装闪蒸牛奶的250毫升无菌纸包装为例,其使用量可能就高达350亿到400亿包,价值数十亿元。

  竭泽而渔

  在以蒙牛为代表的中国乳业高速增长的10年故事中,奶农并没有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位于呼和浩特当地的大正置业美联现代牧场公司从2003年建厂至今,一直未实现盈利。这家公司原本计划以胚胎技术培育贩卖良种奶牛为主业,但由于市场行情不好,现在只好改为自己养殖奶牛来销售生鲜奶。其原本规划蓄养6000头奶牛,但现在,空荡荡的养殖场里只有不到四百头奶牛,每天的产量只有一吨。"看看锐减的数量,你就是知道这个行业是多么不景气了。"公司总经理冀贤德对《环球企业家》说。

  在冀看来,自己的美联牧场就是一个梦想破灭的故事。在牧场兴建之初,一头奶牛可以卖到3万元以上,到2005年却跌到1万元左右,最低的时候甚至奶牛只能当肉牛卖,只有四五千元。而对于美联来说,利用胚胎技术繁育的奶牛,在出生前的投资就需8000元左右,出生后到奶牛产奶期间又需6000-8000元的投资,成本的底线也在1.4万元。但中国乳业市场的繁荣却并没有为奶牛繁殖业带来多少利好。2001年和2002年,中国共进口奶牛15000多头,比改革开放后20年内进口的种牛数量总和还要多。2003年的进口数量更达到惊人的4万头左右。

  蒙牛、伊利在当地也号召奶农养牛,较早时,伊利曾以小额贷款的方式,引导当地奶农饲养奶牛,奶农与伊利签署牛奶收购协议,每天集中到伊利投资建立的奶站提供牛奶。但当地人士告诉本刊,蒙牛创立后,以提高收购价的方式来直接抢夺奶源,一些"奶贩子"应运而生:向奶农收购牛奶后再转卖给企业。此举直接导致伊利原来的奶源模式破产,到2006年时,伊利不得不把所属奶站全部卖掉。结果则是,乳品企业就此失去对奶源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不法商贩普遍采用黑白花种公牛和本地肉牛杂交,培育出低代杂交的"黑白花奶牛",这种原本价值只有一两千元的牛犊却被不法商贩以纯种奶牛的名义,以1万余元的高价贩卖给并无饲养经验的养殖户。"事实上,奶牛并不好养。很多人以为能赚钱。"呼和浩特市郊的金河镇西黑河村村民贺永志说。

  另一个糟糕的消息则是谷物饲料连年涨价幅度都超过10%,而散养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常年维持在每公斤1.5元—2.1元间。到了牛奶容易变质的夏季,乳品企业还会以此压价收购。"一头成年奶牛一天的饲料成本就高达50元左右,这个价格几乎无利可图。"贺永志说。

  如此糟糕的境况导致在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大规模宰杀成年乳牛和小母牛的现象时有发生,呼和浩特市的奶牛蓄栏数大幅降低。冀贤德的牧场为了回笼资金,曾经以1万元价格卖过牛,每头亏损4000元。他甚至放弃过养殖奶牛的打算,改养肉牛,肉牛比奶牛更容易饲养,出栏后,每头可以至少赚上600元钱。

  冀贤德曾经有过扩大养殖计划的想法,但爆发于去年9月的三聚氰胺事件无情地粉碎了他的这一想法,因为蒙牛减少了收购量,有时一个月中有七八天的牛奶要被白白倒掉,"每次倒掉的时候,我的心都在流血"。

  在内蒙古的草原上流行着这样的说法:一头奶牛四个乳头,一个乳头的奶用于买饲料,一个乳头的奶用于还银行贷款,一个乳头的奶给兽医人员,剩余一个乳头的所产生的利润才是自己的。但这远不足以让贺永志们致富。"牛根生并没有让我们真正富裕起来,我并不崇拜他。"贺说。在他的眼中,那是一个已经被过度包装后" 神话"的牛根生。

  这位朴素农民的愤怒之情或许可以用英国现代诗人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的诗句概括—"在我看来,培养和维护名人的手段过于物质化,因而不值得称颂。"当本刊记者在今年3月初的一天到达蒙牛工业园时,在其厂区门口那片近乎一望无际的草坪上,一些园林工人正在向枯黄的草地喷洒液体,见怪不怪的导游诡异地笑着向游客解释,这是在给草"加油":他们在喷洒一种专门的绿色颜料,以使得在寒冷的冬季,这片草坪仍然能够展现出光鲜的绿色。而在蒙牛工业园所在的和林格尔县,当地人专门在一个名为百亭园的旅游景点里建了一座亭子以赞扬牛根生:"牛根生,男,1958年生,苦过心志,劳过筋骨。有志者事竟成,戎马半生,伊利扬名建奇功;苦心人天不负,事在人为,百年蒙牛创始人。"

  悲剧的诞生

  在魏荣禄看来,这一悲剧在20年前就已种下。历史就像一座建造不好的音乐厅,里面总有一些听不清音乐的死角。"我怀念过去的牛奶味。"魏荣禄对《环球企业家》说。这位中国乳业的元老,曾任中国奶业协会繁殖专业委员会主任,荣获过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自1952年起,他就养成了喝牛奶的习惯,一个让他感到心酸的事实却是,好牛奶愈发难觅。"世界上没有完全清白的东西,沾上一点污点的清白就算是不错的了。"魏说。

  与蒙牛等众多牛奶厂商宣称的"加钙"、"特浓"、"早餐奶"、"果粒奶"等好奶标准不同,魏荣禄所认为的好牛奶是纯洁的不加入任何添加物的鲜牛奶。"遗憾的是了解并承认这一点的企业和消费者并不多。"魏说。

  过去的20多年里,一方面是中国的液态奶总产量飞速上升,一方面是被失控的添加物和狂热的生产流程作弊行为破坏的一切。而标准的倒退与缺失则助长了乳品行业过于趋利的风气。现在执行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依然停留在1987年的水平上,该标准由当时的农牧渔业部和卫生部提出,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起草,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全文仅5000余字,主要从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和细菌指标三方面进行了规定。

  "和1970年代的牛乳收购标准比起来,1987年版的标准是一种事实上的倒退。"上海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告诉《环球企业家》。在1970年代,牛奶采用的是优质优价的分级收购,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即是"生鲜牛乳系指从正常饲养的、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乳房内挤出的常乳,不得有任何提取和添加 "。在顾看来,"不得有任何提取和添加"的条款弥足珍贵,但是从1987年开始实施的标准中,却不再有关于牛奶提取物和添加物的任何文字约束,一种"畸形 "的奶制品消费文化在中国开始大行其道。

  与中国相比,美国仅仅一部涉及牛奶加工处理的《优质热杀菌奶条例2003版》的文件,其严密程度就令人叹为观止——每一个生奶生产人、奶品分销商、生奶的运输者/采样者、每辆奶槽车、奶品运输公司以及所有的奶品加工厂、收奶站、奶槽车清洗站和转运站的操作人员,都须持有有效的许可证。

  为确保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美国在1958年通过了《食品添加剂修正案》(Food Additives Amendment)。该法案规定FDA有权对所有被列为新的"食品添加剂"的成分进行安全性审查,同时规定任何没有列入"公认安全物质"清单的成分均属于新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FDA审批方可上市,否则按假冒伪劣或含有"不安全食品添加剂"处理。

  而中国标准中这一关涉奶制品添加物的关键句子之所以被删除,与中国乳业的商业环境密不可分——当时很多厂商是在用奶粉和黄油勾兑出奶制品。这种在日后被称为"还原奶"的诞生乃是迫不得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83年,中国接受了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总计10.5亿元人民币的"奶类无偿援助项目"(执行期内外方主体先后更换为欧共体和欧盟),累计使用了9万吨脱脂奶粉和3万吨无水黄油,共生产了近百万吨还原奶,这种奶制品被按规定以30-50%的比例与所在地生产的生鲜奶相混合后进行销售。

  "这一段公开还原并在市场销售的历史间接影响了中国奶业文化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几乎所有的乳和乳制品都被容许使用'还原奶'作为原料。"顾佳升说。在执行援助项目的后十年间(1995-2004),中国另行进口了奶粉68万吨,以一吨奶粉可还原成八吨液态奶计算,相当于生产了500万吨还原奶,占同期我国牛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这一市场的出现,另一个巨大诱因则是价格。2000年左右,国外奶粉进口到岸价长期维持在1.5万元/吨,而生产8吨牛奶在广东地区仅收购成本就达2.5 万元,这意味着,每勾兑一吨奶,即可节约一万元。另一个隐晦的事实是,如果乳品企业使用进口奶粉而非生鲜牛乳,其原料采购所负担的税率还更低。

  逐渐放宽的上游原料标准,使得乳业公司对原料奶收购的热情不高。而让顾感到如坐针毡的是,有关牛奶提取物与添加剂禁令的删除则打开了一个潘多拉之盒。"一方面对牛奶最基本的原始构成不加约束,一方面又以增加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指标来替代,这是犯了低级错误。"顾说。

  由于对添加物的限制过少,中国市场上的乳制品种类数倍于欧美市场,以蒙牛和伊利为例,每年均有超过一百种新产品推出,这些产品普遍以"营养"、"美味"为噱头。同时,商业的力量开始渗透到学术领域,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出现在各式各样的产品推介会上,一些产品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大行其道。"行业内的人都清楚向牛奶添加任何东西都是不对的,但是很多人对此熟视无睹。原因不说自明。"王丁棉说。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乳品制造商迫于竞争压力不断翻新花样,而这些所谓的新产品都是基于添加剂的"创新"。

  这直接刺激了添加剂行业的勃兴。以防腐剂为例,去年中国就生产了超过17万吨,而当年海外市场食用防腐剂的用量不过十万吨。在食用香精、柠檬酸、糖精等多个品类中,中国均名列全球第一,市场规模在不到十年间就增加了六倍,去年中国食品添加剂市场容量就超过600亿元。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食品行业的一个耻辱。"顾佳升说。

  中国乳品行业的现实是,一方面是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一方面是与之相对应的是监管疏漏。在监管标准方面,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对794种农业化学品设立了67140项限量标准,而目前中国仅制订了234种农兽药的1136项限量标准。即使是中国已经制订标准的兽药标准里,日本标准严于中国的就有120种、622项之多。有些指标比中国要严格几十甚至几百倍。另外,中国现阶段的"多管齐下"的分段监管体制则损失了监管的效率,食品安全管理涉及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商务部、环保总局等多个部门。

  同时,中国乳业市场一直存在着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两个利益代言者。前者代表势单力薄的奶牛养殖业;后者代表财大气粗的乳品加工业。"奶产品的标准、市场流通和消费等产生争议的背后,体现的是利益的博弈。"广东奶业协会秘书长林树斌对《环球企业家》说。例如奶协主要推巴氏鲜奶,而乳协则坚持主推UHT(超高温瞬间灭菌技术)奶;奶协主张实施鲜奶标识,乳协则坚决表示要"禁鲜";奶协提出反对使用巴氏奶原料制造还原奶,乳协准许加入。三年前,林树斌曾参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一次会议,林和魏荣禄等人在会上特别强调要恢复牛奶标准的本来面目,不允许添加诸如香精、增稠剂、稳定剂等成分,但讨论过程却一次又一次被蒙牛等厂商和乳协代表打断。"他们说,这个不用讨论了,按照国家标准来做就行了。"林回忆说,"会议上充斥着人身攻击,根本无法进行。 "

  "两个和尚各自挑水吃是中国奶业发展的悲衰与不幸,这一问题是中国奶业最深层次的死结。"王丁棉说,"特仑苏OMP事件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监管混乱的问题。"

  特仑苏光环褪去

  2006年

  2月13日,蒙牛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液态奶"的技术专利,申请号200610003551.9,申请(专利权)人为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书中描述:"本发明通过在牛奶中添加IGF-1,基本可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发明 (设计)人为母智深等五人。母智深为蒙牛集团技术总监。

  3月29日,蒙牛在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办的造骨牛奶蛋白(Osteoblasts Milk Protein,简称OMP)增强骨密度实验专家评审会上,宣称"特仑苏OMP牛奶中的造骨乳蛋白与普通牛奶相比,其活性牛奶蛋白的含量扩大了100倍到l000倍。"并正式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吸收钙、留住钙"的"蒙牛特仑苏0MP牛奶"。

  9月12日,蒙牛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富含造骨牛奶蛋白的巴氏杀菌乳及其生产方法》(申请号:200610031044)的专利申请,称这是一种含有造骨牛奶蛋白(OMP)的巴氏杀菌乳和生产方法,按重量百分比,OMP含量为0.01%至0.015%,其余为牛奶。OMP规范名词为 GFC(Growth Factor Concentration),中文名称为生长因子浓缩物,其主要成分为类胰岛素成长因子(IGF-1,IGF-2)和转化成长因子(TGF- β1,TGF-β2)。

  10月20日,蒙牛特仑苏获第27届IDF世界乳业大会"新产品发展奖"大奖。

  2007年

  3月8日,号称学术"打假斗士"的方舟子收到一名中学生来信,质疑OMP作为蛋白质使用后并不会被消化掉,而是变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引起了方对OMP的兴趣。

  3月26日,方舟子发表《以"蛋白"的名义》一文,公开质疑蒙牛特仑苏添加的OMP其实就是IGF-1,有致癌的巨大风险。

  6月,前广东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等通过南方奶业网发布了多篇与蒙牛特仑苏OMP及IGF-1相关的文章和分析,并向广东省有关部门发出《关于蒙牛特仑苏牛奶中添加造骨蛋白情况的反映》。后又向卫生部呈送相关文件。

  2008年

  9月,三聚氰胺风波爆发,蒙牛股价从21港元左右暴跌至8元。

  12月23日,蒙牛发布公告称预计全年亏损超过9亿元人民币

  2009年

  1月4日,内蒙古质监局收到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调查处理蒙牛特仑苏牛奶产品举报问题的函》,要求组织核查小组进行调查。

  1月19日,内蒙古质监局发布"内质检监函[2009]7号"函件回复国家质检总局,称核查小组在生产现场没有发现IGF-1原料,并称"经咨询有关专家,初步认为蒙牛公司目前所提供的验证材料能证明OMP牛奶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未添加IGF-1."

  2月2日,一份标题为《关于蒙牛特仑苏牛奶监管意见函》(质检食监函[2009]17号)的内部公函,由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发出,要求内蒙古质监局责令蒙牛禁止向其高端液态奶"特仑苏"中添加OMP和IGF-1.这份公函同时表示,中国未对OMP的安全性作出明确规定,而IGF-1不是传统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如果蒙牛认为OMP和IGF-1是安全的,需按照法定程序向卫生部提出使用申请。

  2月11日,众多媒体收到一封匿名邮件,将国家质检总局2月2日发出的内部公函曝光,特仑苏风波由此引发。

  2月12日晚,蒙牛集团发布一份长达22页的解释文件,辩解称"OMP与IGF-1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质"并否认在特仑苏添加了IGF-1,并称OMP就是"牛奶碱性蛋白"(简称MBP),安全性已受到FD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

  2月13日,卫生部网站发布新闻称,卫生部等六部委组织专家对蒙牛使用的OMP食用安全性进行了研讨,认为"消费者饮用目前市场上该产品没有健康危害",并指责蒙牛未经卫生部批准在特仑苏中添加OMP,违反了《食品卫生法》,并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有关执法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对蒙牛的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同日,家乐福等各大超市将特仑苏牛奶下架并开始办理退货手续。

  2月14日,蒙牛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辩解。

  2月21日,经《财经》调查,FDA否认了蒙牛的说法。蒙牛承认OMP并非此前所谓的"自主研发",而是由上海统园食品公司代理,从新西兰Tatua公司进口。

  3月2日,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称蒙牛OMP事件为进口程序违规。

  来源:《环球企业家》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