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

世纪风语:从邓玉娇案看中国执政党的风险

  如果说将邓玉娇案放到中国权力腐败图景中去观察的话,不过是众多腐败官员劣迹画面上的一个像素点而已。只是邓玉娇案的这个像素点亮度闪烁的很突然,很耀眼,案情很特别:人们惊讶地看到一个柔弱女孩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居然敢血溅淫威。这个案件究竟是司法个案,还是权力腐败及社会不和谐的恶化征兆?提出后一种疑问并非危言耸听。近年来,孙志刚案,彭水诗案,贵州习水嫖宿幼女案,罗彩霞案….杭州飙车案等等接二连三,不断出现,暴露出官民对立情绪升级,贫富差别冲突诸如此类,以至于人们有理由不得不担心,社会不和谐的火险能否灾变为更大火情呢?

  在本案件中,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公务员实乃中国庞大行政权力体系中最最基层的官吏。正是那些持有行政地位和公权力的最基层的政府官员,其执政作风和思想道德之高低、优劣,偏偏决定着其辖区内多数百姓的权益和尊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整个世界都瞠目结舌的高速增长和社会活力,国际上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似乎都不得不刮目相看,表示钦佩之至。然而,中国真的要实现自身的世界性崛起,面临的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诸多方面能否取得整体性健康进步与否的考验。而这种整体性进步的综合国力,其潜力如何,取决于中国整个国民的同心同德与积极进取,而决非单纯靠中央和地方之间上传下达政策文件就可以一路春风的。如果权力腐败的蔓延使得官民对立情绪演变为普遍现象,社会的不和谐和不稳定就会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碍,难以承受的最大成本,最大风险。不仅如此,西方世界要想遏制中国、肢解中国,越来越多地挥舞所谓民主政治和人权道义两种武器,尽管背后采用双重标准,并藏有政治阴谋,可是,中国依然会因为自身社会不稳定的风险而付出代价,甚至在不见血的战场上最终打败仗。可以想象,一个权力当局,一个执政党,如果在解决官民冲突案件中对于维护执政体系权威稳定与否不遗余力,而对其政治诚信和公信力在百姓心中稳定度如何考虑不足时,那么,代价便是执政党的政治风险积累。2001年曾有位知识型官员发表过"关于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思考"一篇文章。文章中的论述绝非限于理论问题,而是举足轻重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也是有关执政党整体(并非指中央高层)能否与时俱进的一个关键问题。

  邓玉娇用刀刺死了那个野三关镇的招商办官员,事件当事人双方的行为后果似乎属于刑事警察和检察部门介入的司法个案。然而,案件的性质和背景则实在特殊。特殊就特殊在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诸多不良社会感官现象时,几乎第一次看到一个身份卑微,职业卑微的女孩竟敢用水果刀作凶器来反抗毫无顾忌地欺负她、侮辱她的所谓强者。这一行为震惊了媒体,震惊了网民,也随之震惊了官方。究竟对此案如今进行判定?司法部门也好,地方政府也好,高层部门也好,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

  今天已是全球化的网络时代,信息传媒如同大气环流一样没有国界,而且数字化资讯又几乎没有时差。当今的中国,在国际上已不再封闭,也不再边缘化,相反,中国的任何重大社会事件,都能引起无数人以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去屏住呼吸,舍不得眨眼地观察事件结果。或许,有人希望权力当局三思而行,切勿将官民冲突升级的案件草率淡化处理;或许,有人坚持以司法条文为准绳,不赞同情绪化地按照社会性和道德性标准来作判定;或许,更有人在观察官方是否用自己的话语权硬性地将邓玉娇置于杀人者身份来做刑事判决。如果将邓玉娇判为杀人者,可能对有司法话语权的权力阶层有利,但同时也对中国的政治敌人有利,因为这样做等于在比司法领域更大空间内的文化战争与政治战争领域自己给对方带来了并不利于自己的机会和条件。

  在中国,凡是做了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以及关切到对所有个别弱势普通人的冷暖、苦与乐的事情,百姓都习惯地说出感谢"党和政府"如何如何。凡是个别官员以强凌弱、侵占公款、欺男霸女,便会愤慨权力腐败何其恶劣。倘若有一天,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官员,尽管是最基层的政府官员,做出的愚事、坏事,积累起来的话,并不比本应该做的好事少那去的话,恐怕,给党和政府造成致命性破坏的是谁呢?权力腐败严重到一定程度、一定规模,一定恶劣程度,便不再是司法个案问题,因为连法律威严也鞭长莫及了。所以说,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权力腐败与政治危机是一种必然的逻辑联系。对于中国执政党而言,最大政治原则是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但是,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乃是三个代表思想理念要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听其言,观其行的结果。

  今天的中国地缘政治,没有谁能打败中国,如同没有谁能打败美国一样。但是美国和中国最容易自己打败自己。要是有人说,由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逻辑,美国人,你好自为之吧。那么,这句话对中国也同样适用,只不过是权力的滥用互为颠倒罢了。美国兵在伊拉克亵渎古兰经,中国小官吏对自己同胞以强凌弱。怎么会这样?因为,一个是在世界近代历史进程中刚一破壳就占有世界强权地位条件的霸权巨婴,一个是因为历史传统久远早已习惯了传统官僚结构体系的东方大国。历史的发展是有惯性的,这种惯性赋予了每一个国家自己的政治特点,执政党和高层首脑并非自觉地要维护并不利于自己的传统。中国的今天社会现状,有中国过去历史的胎记,包括文化意识形态特点,包括政治传统特点,而且是优缺点并存的传统。

  那些优势需要传承?那些缺点需要剔除?如果传统中有不利于国家强大的因素,先进的政党就一定要和全体国民一起努力来实现凤凰涅磐和浴火重生。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曾比喻说,通过团结并感动广大人民群众这个上帝来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今天,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征程上,依然有王屋、太行一样险峻的障碍在挡住中国崛起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还需要再次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将历史性的陋习洗刷掉。

  笔者不赞成在反腐败问题上,一切贪官现象都归咎于执政党,这不公平,要知道,一个民族历史上的缺陷同样也存在于这个民族和国家内任何政治团体,任何行政级别身上,也几乎存在于任何人身上,不论是否是执政党成员。自然,普通人感受政治缺陷只能是那些基层权力部门。承认不承认这个问题?承认的话,就应该记住孙中山还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努力"。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不铭记在心,就会不清醒,就会觉得官气不算问题。

  在权力腐败问题上,将邓玉娇案和中国执政党风险联系起来好像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但若是回忆郭沫若于六十多年前以《甲申三百年祭》向即将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人提醒的一个重要历史教训时,应该认识到,对于统治者也好,执政者也好,要敏感于政治风险,敏感于社会危机,更要敏感于历史发展规律。敏感的最大认知标准是要懂得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会酿成不稳定、不和谐直至新的革命循环。

  不同历史时期的执政者有着不同的政治伦理,文化伦理。新的执政党往往需要有自己更新的伦理,更高的自律。可惜,《甲申三百年祭》所寓意的告诫现在被学术化了,官腔化了。之所以这样说,乃是几年前国内几十位学界名流发表的《甲申文化宣言》,现在看来已属于形式不妥,认知不当,时机不宜。文章全篇用空泛的伦理概念对外界表达维护多元化平等的道德境界,却仅限于纸样文章。实际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及精神文明建设确实需要更高的伦理精神,而更高的伦理精神要面对社会现实,面对真实问题来思考。中国知识界空间有一种文化浮躁现象,而且是全方位的浮躁。比如,像《中华复兴行动纲领》那样的东西,也是如此,一批知识精英满足于在文化论坛水面上投掷文字石头欣赏媒体波纹。

  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不成熟与中国官员的文化不成熟两者并存,但关系扭曲,从而衍生了中国社会不和谐的温床。在明明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认知上,居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眼下,有人说,邓玉娇案判定之难,前所未有。还有人说,巴东县地方部门三易其稿,在案情通告上有淡化修饰、避重就轻之嫌。其实,邓玉娇案最值得令人关切和忧虑的应该是:敢不敢承认,还不知道有多少并不敢反抗的邓玉娇,尽管她们的名字我们并不知道。笔者认为,要拯救的不仅仅是邓玉娇一个弱女子,也不完全是教育其他政府公务员懂得自律,而是如何保护受权力暴虐的更多弱势者,如何将政府公务员自觉地将自己的官员地位向公仆身份尽快完成转换,如何使行政权力从低劣的经济手法向道德制高点过渡,特别是不能让在扫黄、打击色情的执法中,让行政罚款所得与非法经营所得总是并存。这样的一种机制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结果,只能是如曹雪芹描述红楼梦大观园那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本文之所以将邓玉娇案联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大背景下去思考,乃是发现中国官员权力腐败问题上有相当深的文化因素在内。在信息化时代,官员若只懂得经济,不懂文化;只懂得权力,不懂学习;只满意于地位高于常人,权力大于别人,而不知道剖析自己在道德上,学习上是不是也强于他人。不知道这些,那么,对于出丑,出丑,再出丑的劣迹,人民群众是不会用见怪不怪来容忍到底的。

  以下笔者用三首诗文为本篇内容框架再补添上底色,希望为能够赞同本文观点的读者作更深的联想。

  庸官文化探其源

  2008年作

  仰视纵坐标,俯视横坐标,

  官场旧习量身高。

  只知权力欲,不问民疾苦,

  功名利禄养狼虎。

  只追身份足,不会做公仆,

  敏感虚荣派头足。

  倘若

  只知念八股,茫然世间故,

  庸官陋习劣江湖。

  由此看出

  贪官个体,道德为出,

  庸官群体,文化为出……

  个体比例,影响群体,

  群体滑坡,危患国体。

  进而可以断言,

  惩治腐败,勤政为民,

  还不够。

  文化理想,

  善学智慧,

  苍生之念,

  乃为古今好官之神主。

  甲申文化宣言疑

  2007年作

  疑其一

  只听序曲响,

  未闻主乐章。

  宣言轻率起,

  何苦淹苍茫?

  疑其二

  伦理内外争,

  多元高低峰。

  古今演其真,

  何持道义衡?

  疑其三

  内乱忆惊魂,

  浩劫痛深痕。

  改革刚起色,

  何急舞昭文?

  社会文化三角学

  2009年作

  论证一

  政治,学术,世俗,

  权力,精英,民众;

  社会稳定何所需?

  三角底边支撑双雄。

  论证二

  政党,文化,舆论,

  理念,共识,互尊,

  国家强盛何所需?

  双边互助举足轻重。

  论证三

  政策、纲领、行动,

  官员、学者、百姓,

  文化复兴何所需?

  体制上下内外协同。

  作者Email: mqc1951(at)163.com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com/html/5061.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