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6日星期日

周廷军:疆独藏独的历史根源

  这两年来,新疆、西藏·暴乱事件频发,让全国人民对这两个美丽的地方产生了些许恐惧。误解很多,极端的仇恨和轻蔑言行也见诸网络和现实,继而对这两个地方产生了厌恶和排斥。从大局和整体看,这种观念着实不对。

  其实,新疆西藏的问题并不奇怪,早在清朝年间,一股分裂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经过近代的培育,到了新中国时期终于发芽、成长起来。此话怎讲?这要从清朝的统治方略说起。

  客观讲,清朝对中国的领地和文化的发展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看看明朝后期的中国地图,再看看现在,你就能感受到那些"塞外"的宝地都是清帝国征战回来的,即使除却慈禧当朝给沙俄割了去的和外蒙古独立以后部分,这片疆土也比明朝大三分之一强。再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保证了大清267年零7个多月的统治。

  清朝的领袖们自有一套治理庞大帝国的方略,代代相传。一座长城,一个高原可以把这个帝国划分为几个部分——东北,蒙古,新疆,西藏,明朝本土(汉族聚集区),分而治之。

  东北是满清的祖地,自然享受皇家待遇,只由皇亲国戚管理,也是大清帝国的后台保障。

  对于彪悍善战、一直让汉人头痛的蒙古地区则采取联姻策略——把公主嫁给可汗。历届蒙古王的继承人基本都是在紫禁城里长大的,这些蒙古王长大后回到蒙古草原,对姥姥家自然十分亲近,所以蒙古地区对中央政权的认可一直很高,和中原人士融合较好。后来也少有滋事。

  对于帝国文明的真正主人汉族人,清朝采用科举制管理。一方面,给汉人出人头地、大展拳脚、光宗耀祖的舞台和机会,一方面用儒家思想灌输汉人效忠皇室的信念。这是大清统治中国的基础。

  对于地理条件恶劣、地广人稀、鞭长莫及的西藏则采取"藏人治藏,高度自治"的管理办法。承认达赖和班禅在西藏的至高地位,给予他们统治合法性。也就是只要藏人承认中央政权,藏区事务中央不会过多干涉,自己选领导人,中央认可一下即可。这个办法简便易行,既尊重藏人既有社会现状又维护了国家统一。

  以上可以看出,清朝对广大地区民族基本上是平等看待的,但有一个特例,就是新疆。维吾尔人不同的长相,特别的宗教,曾经的叛乱,和祖上的一点前仇等原因,要清朝的皇帝对它极不喜欢,把其将为帝国的"二等民族"。大力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分化政策,清朝的法律明确规定"回民犯罪,加等科罪","回伤汉民,一以十抵;汉伤回民,十以一抵"。正是清朝残酷的民族压迫种下了"疆独"的种子,加之军阀和国民党变本加厉,以及建国后的一些不恰当措施,导致新疆无论上层和普通百姓都留有沉痛的记忆,一时难以弥合。疆独分子只要联合曾经的新疆贵族后裔,鼓吹一些曾经的痛苦记忆,再加上社会转型出现的两极分化带来的不适,总会有些人会头脑发热一腔怒火对汉人对中央的。

  如果说,新疆是压迫和分化导致了长期的隔阂和敌视,那藏独又怎么解释呢?藏独是共产党解放农奴造成的。

  原来的西藏是宗教领袖和贵族把持的,普通百姓只能活在他们的思想和身份阴影之下。共产党一去,把和尚和贵族们世代相传的家产一并拿去,一一分给了奴隶和平民,还要他们有和农奴主们同样的地位和权利,西藏的统治者们不仇视党才怪呢!所以说,奴隶主和达赖闹独立是早晚的事,除非那些人都死绝了。

  然而,同为西藏领袖,班禅为何如此拥护中央?那是因为有段特殊的历史。历史上,达赖和班禅有过节,在谁是西藏的真正领袖方面存在纷争,最终达赖获胜,班禅被赶出西藏,滞留青海。是党把十世班禅迎回西藏,此是大恩。所以,在班禅的信徒地区国旗和毛主席像很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谓的境内外"三股势力"为什么总能一呼就有人应,不是没有理由和根据的。历史上的一个小动作在后来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也给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提供了一点借鉴和思考。处理民族和地区问题不能只是鼠目寸光,揪住一点小事不放。应该搞清楚来龙去脉,有的放矢。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还表明,镇压和封锁消息是最低效和后患无穷的低能处理方式。这点上,我们已经看到了社会的进步,但还不够。现在是法治社会,请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勿用行政思维和权威口吻直接给事件定性、直接扬言如何惩罚报复。既然有法在那儿,就让法说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和官员也不该是例外,他们也不该用主观意识代替法律裁决。我想,如果是在这样的框架和程序内解决问题,标尺放在那,人人可见,不管处理方式多么严厉,反对派也没什么借口,国外反华势力也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制造耸人听闻之言,制造更大的混乱。

  作者博客:iblogu.blogcn.co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