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孔保罗:中国可以向美国提出合情合理的经济要求吗?

  近些年来,西方政府和西方经济学家,一直在不断地向中国提出经济要求,例如拉动内需,提高消费水平,人民币升值等等,不一而足。可是反观中国,却除了向美国要求保证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安全之外,基本上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要求,而且坦率地说,就是这一个保证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安全要求,也非常空洞,并没有具体的方案相伴随。那么中国是不是应该向美国,向日本,向西方国家提出具体的经济要求?这是中国经济学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对美国近年来向中国提出的经济要求进行一番审思,并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要求当然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可是也不能说全都是有道理的。举个例子来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前不久关于中国的高储蓄导致美国的房价走低的思维,就是颇为滑稽的。至于说美国经济不景气是中国的出口过多所造成的,更是有些可笑:难道中国的对外出口减少了,美国社会的超前消费问题就会解决?傻瓜都难以置信。事实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廉价商品就会大大减少,美国社会的超前消费会更为严重。中国对西方提出的经济要求中合情合理的部分是完全应该接受的,可是对于那些不合理等要求,则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坚持自己的合理权益并不是像文化革命时候唱的一首革命歌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那样,对西方社会说,"我就是不干,就是不干",而是应该巧妙应对,合情合理的提出自己的要求,并且拿出相应的实施方案来。如果一味地顺从或者一味地对抗,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会吃败仗的。可见,中国不能不对美国的经济要求提出自己的合情合理的反要求,来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这是其一。

  其二,有人曾经对笔者表示,中国目前尚没有向美国提出经济要求的实力,因此没有办法向美国提出要求。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实际。在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各国之间相互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是国际社会经济的基本交往原则。世界贸易协定(WTO)就是世界各国彼此之间互相要求的产物。所以国与国之间彼此向对方提出合理要求,与经济实力根本没有关系,并不是说穷国、弱国就不可以向富国、强国提出经济要求。恰恰相反,现在有很多的穷国就是不断地再向富国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而不仅仅是西方国家怎么说,穷国和弱国就怎么来满足他们的要求。例如世界上最穷的49个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航空工业必须通过从机票税和排放交易系统募集资金来帮助他们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要求石油输出国组织(欧�
�克)承担世界上50个最贫穷国家进口石油所需的费用、一些贫穷国家代表要求欧美国家全面废除对农产品的补贴政策,难道不都是穷国和弱国向富国和强国提出的经济要求吗?

  再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也完全应该向西方社会提出合情合理的经济要求。例如中国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债卷,就应该要求美国确保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安全;中国大量进口铁矿,也应该对铁矿砂出口国提出自己的合情合理的要求;中国大量出口焦炭,也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也应该对西方国家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并且拿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合情合理的方案来。至于说到要扩大中国的内需,人民币升值等等,则更是要求美国也相应的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其自身经济情况的绝佳机遇。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方面,中国对西方国家不提出自己的合情合理的经济要求,就是冤大头!而且做了冤大头对方还不领情!比如说伯南克指责中国高储蓄,就是典型的得力便宜还卖乖——试问中国解决了自己的相对资金过剩问题,实现了低储蓄,那么还会大量购买美国债卷吗?

  其三,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并不是对抗,而且还会赢得对方的尊重。比如说前面我们所提到的,中国当前持有数量巨大的美国债卷,中国政府高官也不断公开要求美国保证中国购买美国债卷的安全。可是到底应该怎样来保证,中国的经济学家迄今为止并没有拿出具体的方案来。坦率地说,美国政府实际上也并不希望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产生安全性问题,因为从原则上来说,这并不符合它的根本利益(有些人认为美国在经济上处处都在搞阴谋,其实是并不了解西方经济,也过高地估计了西方经济学家的水准,西方经济中是有索罗斯这种经济大鳄,可是从总体上来看,西方的市场经济基本上还是在一个相对稳妥和正常的基础上发展的,并不总是在投机的基础上进步的)。可是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和美国政府面对当前的情况,实际上都拿不出
更好的方案来,使美国经济重振雄风,甚至于都不能使美国经济迅速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可以拿出合情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有利于双方的方案来,除了可以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之外,更可以改变中国在西方世界的形象,赢得西方世界的应有的尊重。

  可见,无论从当今世界的经济交往规则和中国实际情况上来看,中国现在都必须向美国和西方其它国家提出自己的合情合理的要求。再从技术层面上来看,中国实际上可以向美国提出要求也是非常广泛和急迫的。例如要求美国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金融危机问题、改善自身的经济疲软,以带动西方社会的经济走出低谷,从而增加对中国的进口;要求美国采取具体的措施来确保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的安全(实际上仅就此而言,笔者认为中国现在就完全可以也应该提出至少十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方案,其中当然包括要求美国立法,对虚拟经济实施科学地监管;同时还可以要求美国采用综合的方式来化解金融危机,例如将次贷问题的解决与社会保障体系挂钩,利用社会保障体系来提供一个资金安全周转的保障平台,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向有关
国家提出改变美元地位的合理要求和具体方案等等);至于要求美国进一步改变农产品补贴政策等等更是无需赘述的。

  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并没有向西方国家提出多少经济上的要求,更没有拿出多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合情合理的方案来。这是为什么?显然,这与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对于当前国际社会的经济交往规则,还很陌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我们不能不坦率地说,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中国不能向美国及西方其它国家提出经济要求的关键,在于中国不少经济学家对西方社会和西方经济的了解,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于可以说是非常落后的——他们要么就是继续盲目引用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来解释西方社会的经济问题,要么就是跟在西方经济学家之后人云亦云,而很少可以理解西方社会当今经济问题的实质,更不能在此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自己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合情合理的建议,使中国可以不失时机地向西方提出合情合理的经济要
求。说得更为直率和更为学术些也就是,虽然中国有一些高水平的经济学家,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起西方经济学研究体系,更缺乏自己的一流的西方经济学家,因此可以洞悉西方社会当今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提出对西方社会的合情合理的经济要求。举个例子来说,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之后,一些偏激的人士就认为这是西方社会经济崩溃的先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论断,所以还是应该走国有经济的道路;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则鹦鹉学舌,跟着西方一些二、三流的经济学家一起,非常简单化和庸俗化地把原因归结为美国经济的超前消费过度,而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危机的产生根源实际上是西方社会经济本身的脆弱性造成的,其根源就在于社会保障体系消耗了巨大的资金,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降低了�
�其实这些中国的经济学家只要稍稍考虑一下就不会陷入西方庸俗经济学家的窠臼:什么是过度超前消费?标准何在?根源何在?怎么来解决过度超前消费的问题?可令人扼腕的是,这些中国经济学家偏偏却没有这样来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显然唯一合理(但却足以会使中国经济学家汗颜)的解释就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研究底气不足,对美国经济和西方社会经济的研究更是欠缺到了令人感到极其不安的地步。

  还需要指出的是,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作为一门科学,它当然是不可完全否认的。不过它也绝对不是万能的,因为它根本无法解释当今西方社会的许多经济现象,更无法解释中国的很多经济现象,这次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一变再变——由最初的减税到拯救华尔街,再到放弃拯救华尔街,转为采用其它刺激经济(包括降息、进一步扩大信贷等等),说明了什么?是不是说明了美国金融危机也是西方经济学的危机?

  可见,目前中国经济学家还不能向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提出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经济要求,是必然的,而且可以预言,如果中国经济学家继续盲目地绝对信奉以往的经典和西方经济学,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就不可能提得出中国经济对西方经济所需要的具体要求。

  应该承认,在现代国际社会,继续因循守旧,抱着经典著作的基本原理不放,或者采用那种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的模式来对待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已经不合时宜。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型的经济学家,需要新型的属于自己的西方经济学家,需要可以洞悉世界经济本质的经济学家。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经济学家应该为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自己的智慧。否则的话,与中华民族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此应该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应该非常积极而冷静地坐下来,放眼世界经济,认真研究西方社会的经济问题,建立自己的西方经济学研究体系,建立自己的西方经济学,切勿人云亦云,随着西方传统经济学家之风而起舞。否则,即使不会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仆人,也可能会误国误民的!因
为落后就会挨打,经济学的落后也会使国家吃大亏的!

  (此文刊载于《世界博览》2009-9-15日 )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