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

不可救药:高房价,究竟是和谐社会的推进器还是绊脚石

  一.引子

  今年以来,中国楼市一扫2008年的低迷景象,各地房价节节攀升,上海北京两三万一平方已算稀松平常。近日,父亲在与我交谈中更是说:苏州工业园区的新房均价都已破万,让我瞠目结舌。我不禁惊呼:中国人现在怎么都这么有钱,他们都买的起吗?

  去年雷曼兄弟倒闭后,世界经济随即乌云密布,风声鹤唳。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自刺激经济的新政。而中国政府更是当机立断,大手笔一下甩出四万个亿,大扬我国威。但一年已逝,这四万亿到底用到了何处却鲜有报到。但细心观察一下生活还是会发现,到处是撒钱的痕迹,高速公路到处开挖,地铁轻轨纷纷开工,钢铁产量,汽车产量连创新高,而最明显的信号莫过于楼市的爆热。

  中国楼市的发展还要追述到11年前。1998年,历史会记住这一年的,不单是因为那一场洪水,正是那一年,让所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资本主义人民所艳羡的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福利分房政策在中国消失了。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中国人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的住开始成为重中之重。穿,买不起新的可以穿旧的,吃,没有菜光靠米也饿不死,行更用不着说了,没有四个轮子的,可以骑两个轮子的,如果连两个轮子也消费不起,至少我们可以学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两条腿走二万五千里的精神。可是,没了住的地方可真要命,人总不能风餐露宿,就算能,在中国也行不通。因为即使你住在桥洞里,也会冷不防的给城管踹上两脚。所以解决住的问题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第一要务。

  从1998到2007,中国的房价连蹦带跳,翻了几个跟头。到了2008年,人们似乎看到了房价即将趋稳的信号,结果2009的报复性上涨把08年少涨的也补齐了。股票里有个术语叫做恐慌性抛盘,意思是大家害怕股市会跌纷纷抛售手中股票,这种情况在当今中国只涨不跌的房市中却不可能发生,有的只会是恐慌性买房。大家害怕房子还会涨,所以晚买不如早买,晚买差不多就意味着你手中的人民币贬值了。

  房子作为商品在市场上的存在,其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房价的上涨那就意味着房子的供不应求。但是在中国,人为的因素同样能让一件普通商品变为稀缺品,使其价格脱离价值规律。而人为因素正是当前中国城市房价特别是大城市的房价高的如此离谱的原因。为什么国家会听任房价的无节制上涨,高房价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又到底扮演着一个怎么样的角色呢?

  二.利

  客观因素产生的供求关系紧张导致房价的上涨并不是本文的重点,只略作交待。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导致城市的供房紧张;另外地区发展的极不平衡,导致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涌向发达地区谋求更好的生活。还有一个就是80年代的婴儿潮。除了这些客观原因,把当今房价抬的大大高于人民收入水平的,则是政府行政手段和民间资本跟风这两只巨手。

  房地产,房地产,先有地,再有房。首先,那块地就很值钱。现在中国地方政府有百分之三十的收入是卖地所得,在有些城市每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甚至高达当地财政收入的五成到七成。由于中国现行的分税制,地方税收有六成要上交中央,但是城市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且相当一部分需要地方政府自行解决。在其他产业没有多大产出的情况下(即使有产出也需要长期投资),"卖地"这笔差不多空手套白狼的生意当然成为了地方政府必须紧紧抓牢的一棵摇钱树,而地方政府为了圈到更多钱,就会把地价抬高。地卖掉了,房产商就要组织人力物力动工新建了,这又是一项巨大工程,要用到钢铁,水泥等一大堆原材料。原材料掌握在谁手里,还是在国家手里,所以国家又能不费吹灰之力赚到一笔。房子盖好了,得有配套设施,学校,商店,è
��市将一时俱起。同时,你买了房子得装修吧,装修材料,家具家电什么都得买。所以这房地产业带动了零售业,五金业,涂料业,家电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相关产业,有一些并不是大型国企的领地,但是国家还是很开心,因为除了上缴的税款,它们还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房子建好,装修好,就结束了吗?且慢,还没完。现在的情况是最后你住进房子后发现,由于买在了价格相对低廉的城郊,进城上班成了一个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又得节衣缩食买辆车。于是房产业又带动了汽车业,汽车业又带动了钢铁业。你买了汽车得开吧,你又得买油。油问谁买呢?中石油!又是一家控制着原材料的大国企。所以从整个房地产的产业链来看,国家无疑是这笔生意的最大赢家。房地产,不仅充实了国库,同时还消化了大
量的就业人口,缓解了一部分就业压力。

  对于老百姓来说则只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赚钱。然后就又有房子住,又有车子开了,似乎一下子过上了大家向往已久的美国式的腐朽生活。

  而以上还不能构成和谐社会的全部要件。仍缺一环:当一个年轻人的全部精力都扑在一套房子上,当他每天都在为生计而劳碌奔波时,就没精力和心情关心什么弱势群体,想什么国家大事了。这样一来,国家又不用担忧有人要折腾了。至此,我们的和谐社会也初见雏型,国家有钱办奥运了,而人民要么已经安居乐业,要么正在安居乐业的路上。

  可是,物极必反,也许今天房地产业还是解决我国诸多问题的一纸良方,但长期服用,必定毒性发作,成为一剂致命的毒药。其副作用,现已初见端倪。

  三.弊

  首先,对于个人,高房价将会极大加重一个人的精神负担。当一个人的一生被一套房子绑架,那他的一生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摆脱这种束缚。也就是说房子从此变成了一种负担,一个牢笼,而当享受变为负担和枷锁时,那么改善生活质量,过更自由更快乐的生活这个买房初衷就变成了一句空谈。

  其次,高房价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的家庭关系。对绝大多数中国年轻人来说,结婚购房,在目前有且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让父母付首付,自己付贷款。因为以一套房子80万,首付20万来说,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起薪3000块,每年工资涨10%,一个月花销1500并逐年递增来算,能凑到首付20万也得七,八年吧(以上估计算很乐观了吧).那么为了不至于太晚结婚,房子的首付只有求助于父母。向父母求助无非两个结果:一,父母拿不出或不想拿出来,(要知道18岁以后,父母是没有这个义务给你钱,而且是这么一大笔钱的),你已经红口白牙的说出了口,要是这种情况出现,孩子对父母即便没有恨也会有怨,如果最后还导致了一段本来能有结果的感情的结束,那孩子和父母之间必将出现裂痕。第二个结果当然是父母慷慨地付了钱。而且现在很多�ˆ
�母都无需孩子开口,早就把钱准备好了。孩子拿到了钱,结了婚,似乎是一件完美的事。但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付出都在等待回报。别告诉我父母所有的付出都是完全无私的,其实父母也在等待报答,可能是经济上,也可能是精神上的。中国有两句话颇能说明问题,第一句叫养儿防老,第二句叫"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短"。当父母的付出以及他们期望得到的报答与实际并不相符时,他们就算嘴上不说,心里却会有失望。可现在的年轻人,主观的自私不说,客观上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已经让他们无暇顾及其他,对父母很多时候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父母付了钱,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当然有人觉得父母出钱是天经地义是另一回事)。钱这个东西真的是个祸害,一些时候,大爱也会为之褪色。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只是其一,高房价使当今男女关系变得功利,庸俗而容易破裂是其二。男女的婚姻本来爱情是前提,现在变得房子成了前提。特别以相亲结识的男女,有房几乎成了市面上统一的结婚第一前提条件。没有房子,一切免谈。即使是自由恋爱,两情相悦的男女,若谈婚论嫁,房子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女人对于婚姻大多是追求一种安全感的,而一个男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房子,在当下差不多就是那个男人无法给她安全感的标志。因而,高房价也拆散了很多有情人。所以对于男女关系,高房价一方面使未婚男女的感情染上了铜臭,另一方面亦让已婚夫妻的关系由于结婚时掺杂了过多的物质因素而危机重重。

  在传统中国社会,国家,国家,家庭一直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帝王制之所以能在中国维持两千年而不倒,三纲之恪守实功不可没。而三纲中的两纲:父子,夫妻更是维持底层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石。而高房价正在无声无息地撼动着这块磐石。现在很多人抱怨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同事不能信,领导不能信,甚至朋友都不能全信,家庭无疑成了中国社会最后的伦理底线,这一底线倘若失守,那么在当前法制还极不完备的中国,社会形态将从冷漠变味可怕,社会的治安和稳定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高房价对于家庭的影响显而易见,而由此导致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更是一目了然。在2009年出炉的胡润富豪榜的前十名中,直接或间接从事房地产开放的人士占了八席。房地产圈钱的能力可见一斑。房地产这个行业有两个特殊性,第一,不需要专业知识,有钱就能买地,后续盖楼等事宜都可以分包给各专业公司来做。第二,房地产中的地掌握在国家手里,而国家权力又被少数官僚所把持。上述两点,意味着在当前监管机制极不完善的环境下,只要有权和有钱,权钱勾结,房地产业所聚集的巨额财富将完全集中于少数权贵的手里。表面上看上去人民是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生活,但当房车最终沦为负担,并且发现自己原来是在供养一批什么也没做的达官贵人,纨绔子弟时,必将导致心态的失衡和对社会的仇视。仇富心理在中国民间已经愈演愈�ƒ
�,如果不加控制,却变本加厉的话,仇富心总有一天会演变为危害社会的敌意行为。

  以上所述皆为高房价在个人和家庭生活中产生的震荡,而房地产业在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地位对于中国经济长远的发展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虽然中国幅员辽阔,但土地资源毕竟有限,地方政府单靠土地转让金发家致富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其次,国家过分重视甚至依附于房地产业,而缺少对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投资和扶助,会大大挫伤那些想靠长期积累做实业的企业家和资本拥有者的创业热情。一国经济的发展如同一个足球队的构建,必须是靠整体上的合作。西甲巴塞罗那的成功不是单靠一个小罗或者梅西,一个月前巴萨队国米那场欧冠的比赛让人叹为观止,没有了伊布和梅西的巴萨,整只球队仍然踢的行云流水把国际米兰打得疲于招架。试想如果教练规定比赛中所有球都得传给梅西,所有进攻都由他来组织,不但梅西会累倒,更严重的是所有其他队员的信心和积极性会受到打击。一旦梅西受伤,整支球队必将土崩瓦解。看当今中国经济,由于国家政策的偏袒,房地
产成了一本万利,没有风险的买卖后,它就被塑造成了那个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梅西。而上行下效,民间力量亦盲目跟风,很多民间游资,热钱押宝押在了房地产上,包括很多本来打算用来做研发的,用来建新厂房,买新机器的资金。与需要长时间花费财力物力的实业相比,投资房地产后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实在是诱惑太大了。而实业发展的停滞,一时半会儿看不出多大的危害,但长远来看,由于畸形的产业结构迟迟不能得到修正和改善,确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隐患。

  四.化解

  那既然房价已经高不可攀,为什么人们还是只追高,不杀跌呢? 既然只是个住的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倾其所有买一套房,租房为什么不行呢? 原因大致有三个。第一,如上文所提到的,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家的基础就是要有自己的房子,要能安居乐业。租房虽然也能住,但很多人心理上无法接受,认为没有家的感觉,此为主观原因。第二个乃客观原因,是主要的,甚至是第一个原因在当前中国存在的客观基础。那就是租房人作为弱势群体,其利益常常得不到保护。房东作为房子的拥有者,仗房欺人的情况并不鲜见。租房者为了有一席之地,常常会忍气吞声。相信谁也不想过这种寄居他人屋檐下,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活吧。第三个因素就是中国没有公共房屋提供给低收入者。

  作为对照,我可以说说欧洲的情况。欧洲大陆的最强经济体是德国,但就是德国也有60%的家庭一辈子是租房子住的。其他西欧各国也大致如此。那为什么欧洲那么多人没有把买房作为人生之必须呢,除了欧洲房价同样很贵外,欧洲各国都有一部对租房的弱势群体体贴入微的房屋租赁法是最主要的原因。像我生活过的芬兰,在我一住进那套公寓后,房东就不能赶我走了,除非那房子要拆,若有特殊原因(房东要破产了)房东要收回房屋,那还得上法院。在丹麦,法律相对宽松,不过同样,只要我在同一间公寓或者HOUSE住满两年,房东就不能随便让我走人,而我却有退房的权利,只需在退房前三个月告知房主即可。有了这种制度上的保障,人们也就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把自己租的房子当成自己的家,把房子布置得温馨漂亮,过得其乐融融了ã
��另外,在欧洲,政府建造和拥有大量公共房屋以极低的租金提供给那些卖不起房子和租不起贵的房子的居民。但奇怪的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却没有公屋,那些不成规模和体系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根本无法满足大量嗷嗷待哺的人们(其实连我们的香港都是有公屋的).

  如果中国有一部完备的保护弱势群体的房屋租赁法,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屋群,房价增长的势头将会得到有效遏止。但我相信只要他们坚持走依靠房地产业振兴中国经济的道路,短时间内,这样的法律就不会出台,公屋也不会出现。 因为一旦此两种政策颁布,大家会纷纷转买为租,政府无异于自断粮草。而当前,一旦中国没有了房地产这个擎天柱,这个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就会像AC米兰失去卡卡一样,实体经济将遭到重大打击,失业率上升更会是首当其冲,而在此基础上的和谐社会也就岌岌可危了。

  五 结束语

  如前所述,房地产能在一时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长此以往只依赖于它,那就无异于饮鸩解渴,自寻死路了。就像运动员吃了兴奋剂,短时间内成绩斐然,名利双收,但最终却会落得五脏俱损,声名狼藉。 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地摆脱这种单调的急功近利的经济增长模式,转为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和实业的发展,适当牺牲一下经济增长的速度为的是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五百强之中,我们有中石化,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的微软,中国的宜家。王蒙说过,中国用了30年走过了西方国家花了200年走完的路,但相信同样积累了200年的问题。我觉得,是时候开始解决解决问题了。小病方能治,如果讳疾忌医,到了病入膏肓,积重难返的一天,再想要临渴掘井,那就为时已晚了。

  来源: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2a9af313147117c9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