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5日星期一

远山: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达需要选择方向的十字路口。过去的那种只注重依靠出口创汇,不惜耗尽资源,不顾环境污染,极力压低工人工资的被人称为"世界血汗工厂"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穷途末路。中国经济要向纵深发展,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客观规律。那么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笔者以为,政府必须实现如下四个目标。

  一、 摒弃对GDP的崇拜    笔者以为,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崇拜GDP的政府,这一观点并不为过。那么为什么中国政府如此地崇尚GDP呢?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中国人极为好面子的心理应当占据相当大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际国内的种种复杂因素所致,中国政府梦想通过一些激进的、捷径的发展模式创造出能够震撼世界的亮点,以此希望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认同。于是加速经济发展便成为政府当务之急的一种手段,而经济发展的快与慢,通常情况下,用GDP的增速可以很直观地表现出来;长久以来,中央政府一直把GDP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硬性指标,因此,全国上下均以GDP的高低为马首是瞻,为了取得靓丽的GDP,地方各级政府唯GDP而GDP,岂顾耗费资源,岂顾污染环境,甚至不惜建立世界上的è
��汗工厂等等。在地方政府的官员眼中,这些与中央看重的GDP相比可谓无足轻重,耗费资源、污染环境、建血汗工厂只能保住他们的乌纱帽,至于对子孙后代如何交代,经济能否持续发展,那就不是本届政府所考虑的事情了,地方政府在积极崇尚"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信条。今后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如果不彻底摈弃对GDP的崇拜,仍不按客观规律去办事,中国经济就不可能走上健康发展的大道。

  二、 彻底放弃与民争利做法

  不容置疑,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在与民争利。这从我国国民收入在国际上排名可见一斑,我国排名甚至远远低于一些非洲的国家;而政府的税收,竟连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苛捐杂税种类繁多,堪称世界之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老百姓没有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相反竟使得东西部、南北部的区域经济,穷人与富人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社会上已然形成少数寡头盘踞的利益垄断集团,而且他们正以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或影响力裹挟、绑架中国的法治和中国的经济。诸如此类,均跟政府与民争利有着直接的关系。国家富足了,强大了,可是人民却并没有分享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相对来说,老百姓反而更加贫穷了,以至出现了新的三座大山,最终导致成国富民穷的怪现象。国家一边跟百姓争利,一边喊着要
激活内需,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大有顾左右而言它的嫌疑?政府通过名目繁多的税费征收,甚至不惜与既得利益的垄断集团捆绑在一起与百姓争利,百姓的收入占GDP连年下滑,与此同时百姓还要顾及居住,子女上学、就业、保险、顾及随时随地失业以及生老病死等诸多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不更多储蓄,今后生活一旦发生大事小情,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在这样的国情下,老百姓还怎敢放心地去消费,中国的内需又怎么能拉动得起来呢?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命题,却不知政府及其智囊团为何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呢?总之一句话,如果政府继续秉持与民争利的行政理念的话,中国的经济就不会有健康发展之机。

  三、 充分利用税收缩小贫富间的巨大差距

  一个国家正常的贫富差距的状况应该像个橄榄状,两头小,中间大。即中产阶级应该是橄榄的中间,富人与穷人应该位于橄榄的两端。而目前的中国,富人攫取的社会财富竟高达90%以上,穷人则占据社会人口一半以上。这样的一个极为异端的社会结构,极大地遏制了国民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不仅如此,同时还埋下了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动荡的隐患。众所周知,成熟发达国家的税收对象是富人阶层,一般大众则通过政府向富人征收的高税赋而享受较高的社会福利待遇。总之政府是通过高税赋达到高福利的目的。然而在中国却不是这样,中国的纳税主体不是所谓的富人阶层,而是广大的工薪阶层,相对而言,中国的富人阶层还可以通过各种合法的、违法的渠道避税,而中国的税率又不尽科学合理,因为它没有拉开富人与工薪阶层的税率差别
,因此中国税收似乎对富人而言可谓无足轻重。这种极不合理又不公平的现象将给社会带来极度的隐忧,这股怨声载道、不满愤懑的暗流不断地在消磨啃噬着人们的创造性、积极性。不仅如此,众所周知,中国的税赋可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政府通过实施高税收的政策之后,社会应有的福利却没有没有跟上去,出现了只收不出的怪象。就连住房、就医、就学也要实行产业化、市场化,政府在一些公益领域极端地不作为,因而在中国人头上形成了新的三座大山。在这种趋势下,无奈的中国老百姓便拼命地把辛苦赚来的那点钱存到银行里去,可是由于通货膨胀的缘故,又出现了负利率。总之,中国难道老百姓是两面挨耳光,左右不是,举步维艰。尽管中央高层一再提出让老百姓拥有合法的财产性收入,让中国老百姓有尊严地生活,让中国老百�§
�能够分享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成果,然而事实又是怎样的呢?中国老百姓所谓的财产性收入增长了吗?中国老百姓分享到改革开放的大蛋糕了吗?中国老百姓到底是不是有尊严地活着呢?只要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这是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事。那么在这样一个既不合理、又不公平、还受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积极性又从何谈起呢?如果一个国家经济的生力军没有了积极奋进的动力,试问这样的国家经济又会好到哪儿去呢?

  四、 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启动内需拉动经济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按理说消费潜力巨大,为此许多国家都把消费押宝在中国人身上。可是不知为什么似乎中国政府却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中国政府拉动经济始终靠的是投资和出口。似乎国内不存在消费的意愿和动能,在中国政府的眼里,只有外国人才有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只有外国人肯消费、会享受,而中国人只知道把钱存到银行里去,不愿意消费,不肯消费,甚至不会享受。中国政府对中国人消费极为疲软的现状,似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说政府只是看到了消费疲软的表象,而没有把握消费疲软的实质根源。那么在中国到底有没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存不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对此连外国人都看得明白,中国普通大众也心知肚明吧,难道唯有中国政府处在众人皆醒我独醉的状态吗?如果谁那么看就太小瞧
了中国政府。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中国老百姓消费意愿又极其低迷,这的确是一个摆在世人面前的怪现象。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才会闭上眼睛,跳过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而去开拓外国市场为外国人服务,即使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外国卖得足够贱,中国的制造企业只赚取那么一丁点的可怜的利润也在所不惜。可是人们想不通,中国政府为什么不给国人增加工资收入,对国人加大补贴与福利待遇,使得中国的老百姓真正能够有财产性的收入,真正能够分享改革开放为中国人带来的巨大蛋糕的份额呢?只要中国人手里真得有了钱,减轻了巨大的后顾之忧的中国人难道还不会消费、潇洒吗?笔者一直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国政府宁愿把商品极其低廉地卖给外国人,也不愿卖给国人自己呢?其实仔细想来,就不该有此等的困惑,�¯
�致如此现状无非一是政府在与民争利;二是政府企图通过低工资扩大就业人口的基数,以力求社会的稳定,达到执政者长治久安的目的。可是,谁都相信,一旦中国人摆脱了消费瓶颈,中国真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到那时,政府即使不靠出口拉动经济,我们仍然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消费大国,只有平稳的、强大的、可持续的的内需消费才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0年6月25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