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4日星期二

西蒙周:中共第五代领导将启政改

  在舆论普遍关注温家宝8月21日至22日,和胡锦涛9月6日,分别在深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际,中共第六号人物、也是十八大重要接班人之一的习近平,9月1日在中央党校的开幕典礼上,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权为民所赋"的新观念。有意思的是,他的讲话也是在9月6日这一天才全文发表。

  从8月21日起的半个月内,中共3位重量级人物,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谈起政治体制改革,非常罕见。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虽然明确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事实上,3年来在现实中少有被提起,上上下下似乎对此都有一种不约而同的讳莫如深。

  政改无法落到现实

  这当中,温家宝是一个另类,他在今年的数次讲话中,以不同形式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其中,6月1日,他在东京接受专访时清晰描绘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线图:第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第三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第四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8月21日至22日,他在深圳将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要求深圳官员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则会葬送一切,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

  从温家宝的讲话中,人们感受到的,是他对政治体制改革迫切性的深刻认识。很多人就此解读说,温自知自己的任期还有两年就将结束,出于一个中共党员的良知,和他自身已有的理想主义色彩,所以才直抒胸臆,言语无忌。相形之下,身为一把手的胡锦涛,3年来只要提及政治体制改革,势必出言谨慎,而且几乎都是照搬十七大报告的老调调,了无新意。事实上,中共自2007年后,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几乎就是原地踏步。所谓说归说做归做,政改始终像是海市蜃楼,落不到现实的大地上。

  但形势逼人。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年已经是第32个年头,经济领域的改革,无论是大是小,几乎都已充分展开。现今社会遇到的各类矛盾、问题,归结到最终层面,都与政治体制以这样那样的方式牵连着。可以这样认为,没有政改,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无以为继,中国的发展前景就会日趋黯淡,中国的社会矛盾就会越积越多,爆发只是迟早的事情。这有数字为证,2003年中国大陆发生群体性事件6万起,2008年是12万起,5年间翻了一倍。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中共下达死命令严防死守,但到年底,群体性事件仍然达到了创纪录的23万起,相比上一年又翻了一番。

  胡温不为实属无奈

  在残酷无情的数字面前,中共高层显然意识到,再靠小打小闹的小动作来敷衍政治体制改革,无异于往一堆沙子上撒几滴水。如果没有强而有力的政改作凝合剂,这堆沙丘早晚都会被四面八方的来风吹平,甚至连一粒沙子也难以剩下。但是,政治体制改革说易行难,在庞大而又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新权贵集团的阻挠下,如若没有一言九鼎的铁腕人物推动,政改岂是说改就改得了的?以胡温的能量,他们一开始搭档,通过在非典疫情中的拨乱反正,一举赢得新政的政声,但之后的第一任任期乃至于第二任任期的前3年,新政再也没能谱出续篇。

  是胡温不为吗?实是不能为不敢为也!邓小平1980年就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但是,直到1997年去世,他也没有在政改方面推动中国往前行进一步。而胡温加在一起的影响力,尚不如一个邓小平。邓小平都不敢、也不能推动的事情,胡温又能如何呢?

  时过境迁。3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刚起步,政改的迫切性并不特别强烈。30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成就巨大,中国的政改已到了不改不行的程度。胡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明知难为也要强行上路。没想到的是,上路一开始就遭遇兜头一记闷棍,所谓的大部制改革虎头蛇尾,最终仅减少了1个部门,真正地贻笑大方。从此,除温家宝还有时提及政改外,其他人对此都集体失语。直到今年8月,深圳纪念特区30周年,改革开放如何深入成了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时,温家宝先过来放话试水,胡锦涛紧接着视反应情况跟进。

  值得玩味的是,新华社8月21日发稿,删去了温家宝讲话中政改的内容。但一周后,新华社补充报道则说,温家宝在深圳重提政改引起关注。一删一报,个中内情想必十分复杂。所以,胡锦涛9月6日在深圳的讲话,表面上面面俱到,内容丰富,实际上全是旧话重提,是新瓶装旧酒。相对于温讲话的激情激进,胡的讲话更像是一杯温吞水,喝下去后除了润润嗓子,再也没有其他感觉。

  权力观加上新前提

  但是,南方不亮北方亮。习近平1日的讲话,6日发全文,在这篇讲话中,习首次提出了"权为民所赋"的权力观。习近平说,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资产阶级权力观的根本区别。

  2002年底,新任中共总书记的胡锦涛,提出了被称为"新三民主义"的"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相对而言,习近平的新论,实质上是为"新三民主义"的"权为民所用"增加了一个"权为民所赋"的前提。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前提!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执政必须经过人民的授权,政府必须民选,领袖必须民选,这是宪政民主的根本要义。早在2003年,已逝的前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朱厚泽在肯定"新三民主义"的同时,就强调"一定要补充一条'权为民所授',这一条还是前提。"可惜的是,朱厚泽的建议一直未被采纳。

  现在,作为第五代领导人之一的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权为民所赋",这是一个静悄悄的巨大进步,实际上也是接受了朱厚泽的主张。"赋"是"赋予","授"是"授予",意思相当接近。在讲话的全文中,习近平只强调"权为民所赋"是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没有再做深入的分析。虽然就是这样两句话,但已经证明习在思考执政党权力合法性的问题,预示着中共启动政改的日期不会太久远了。

  胡总授意新权力观

  就习近平目前的地位言,他不可能独立地,也不敢擅自为"新三民主义"加上一个前提。他敢于这样提出,显然是得到了胡锦涛的授权或授意,也就是说,胡锦涛其实是有意启动政改的。既如此,胡本人为何在深圳的讲话中又出现了事实上的退步呢?胡锦涛生性谨慎,在2007年在十七大报告中,他明确表示只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所谓"不折腾",就是要循序渐进,要社会稳定,不要内讧内耗,不要争论争执,不要搞路线斗争。基于这样一点,在政治体制改革上,他同样希望能够平稳有序地布局和展开,而任何的急躁冒进,不仅会事倍功半,更会影响社会稳定。顾及到自己的任期,胡锦涛一方面想平稳过度,不希望任内再出现任何跌宕闪失,但另方面,他又想在政改上有点作为,至少也�¦
�为下一任营造氛围。于是,他让左膀温家宝冲杀在前,不断甩出狠话猛话,以试探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应;同时,他又让右臂习近平抛出宪政要义的根本前提,从理论上为政改做前瞻性的准备;而他自己,则在幕后掌舵,随时调整策略,积小步为大步,谨慎推动政改前行。

  这番布局,用心良苦。但在当今的中国,政改面临的阻力巨大,胡温既无邓小平的影响力,也无对岸当年蒋经国的胆略,若非如此,就只能任由政改原地踏步说说而已。中国政改真正起步,还是要等到第五代领导登台掌权之后。(完)

  作者为香港商报副总编辑,邮箱:zhougang11(at)hotmail.co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