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如何看朱�基和温家宝
最近,有几个移民国外的朋友陆续回国,少不了喝酒聚谈。席间,除了相互扯一些海外经历,主要的谈资还是国内。从校车到地沟油,从污染到毒食品,从反腐到民营处境,扯了半天,一句话,还是出去好,至少老婆孩子能在一个安全干净的环境里存在,不必整天担心这个后怕那个。
但最大的话题,仍然是政治。正好赶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我便问起海外中国人对中国政治,尤其是对温家宝总理的看法。结果却令我意外。
德国的T君向来气冲,他在国内和德国两地跑,做的地板和光学仪器生意。他对温总理的看法,令我惊异,但在席间得到较多的认同。
他说,温这个人在大内待太久,浑身上下已经被宫廷权术浸透了。你看他说话慢条斯理,就是以往谨言慎行养成的习惯。
一个靠太监权术上来的人,却以谨言慎行的方式,谈论中国政治改革这一敏感的宏大话题,大家不觉得奇怪吗。"反正我觉得很怪异。"T君说。
比如他谈政改。这种方式忽悠海外那些老华人还行,忽悠这些年出去的中国人,就不行了。这些年出去的,大多都受过高等教育,即知中国政治,又明白西方政治,你谈政改,按西方的规则去理解,当然是在做秀。做秀没什么不好,主要看你做秀是为了什么。默克尔做秀是为了当总理,你做秀就要谈政纲,民众就会看你的政纲行不行得通,行得通,对大家有好处,你又没什么劣迹,你就上了台。同样,温做秀也是有目的的,他的政改言论,就应当是他的政纲,但这个政纲其实很有问题,因为大家一看,里面是空的。除了"政治改革"四个字,再没什么具体内容。大家就有些不信了。画饼充饥的事,中国人已经领教很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更是对画饼充饥早就有了免疫力,你的政纲空泛,不切实际,是没有人信你的 。
你一方面在画饼充饥,做秀谈政改,给大家一种似乎你有一套不同的政纲的感觉,一方面又让媒体吹你是民主领袖(仔细看看世界大媒体,有没有把温看成是中国民主领袖的。没有,就是因为西方媒体看出你这一手很低级,上不了民主政治的台面。于是吹他的,都是些港台小报和网络文章,这就可疑了),但大家又知道在中国你不可能去竞选,那你要干什么,就成为一个问题了。惟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你要留名。说好听点儿,就是要名留清史,说难听点就是你要沽名钓誉。一个意思。
我认为他是沽名钓誉。当然,这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至少有一个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保家族利益。
另外,温家宝他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公布老婆、儿子、女儿的财产和工作、收入情况,总是能做到的吧。他越不做,越谈政改,就越令人怀疑。
T君又说,前段时间,朱�基出书的事闹的沸沸扬扬,就是因为温的所作所为,伤了朱�基。
朱长期在地方执政,地方执政虽然也玩权术,但真正遇到发展经济,搞建设这些硬碰硬的事情,还得看真本事。没两下子,是不可能担任上海这个中国最大工业城市的头头的。发展经济的能力方面,朱当然是高过当太监的温。
朱的政绩不说了,当年在李鹏当总理时,朱的能力就得到国内外的肯定。而温在位近十年,除了越搞越乱,越控越坏,哪有好?有人说免除农业税就不错。那个能算在他头上吗?朱时代就搞研究,搞试点。等到胡温接班,研究和试点都已经基本做好了,所以他们一上台,就能免除掉。没有朱时代的成就垫底,没有朱时代的研究试点,这么大的事,温根本不可能做得了。
其他方面,问题大家现在都看到了,不说了。有人说,这正是朱时代造成的。这个不能否认,有一些问题的确是在朱时代甚至更远的时代内种下的。但朱能改革,你就不能改革?朱不谈政改,却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改革,你谈政改,却在经济领域全线倒退。比如朱时代大砍国企,是国退民进,而温时代,却正好相反,是国企做大,国进民退。朱时代搞分税制,上缴的部分由中央转移支付;温时代却是上交中央却不支付,弄得地方跑部进钱。结果呢,中央财政连年巨额增长,地方只好走土地财政,弄得民不堪其苦。
你不支付也就罢了,一方面手中抓着大笔的中央财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国际上乱发援助,却对国内民众疾苦吝啬有加;另一方面却又放风说分配不均是朱分税制种下的祸端。好处你得,坏处朱扛,哪有这个道理。
所以朱�基被迫出书,就是因为有人坏了规矩,你不给朱面子,朱当然也就不能再给你里子了。
朱出的书,不是访谈录,就是讲话稿。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展示了一下历史,提醒某些人,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别翻案,别摸黑。黑的白的,当时都记下来了,当中的某些人还签字画过押呢。
除了能力不如朱以外。温的人品更不如朱。
朱在任,只说过一句话是推卸责任的,就是跑到美国搞"消气外交",说是奉了江的命令搞的。除此之外,似乎再没见过他有过类似的言行。李鹏的能力大家公认很弱,但你见过朱说过李的不是了吗?
而温呢,实际上你仔细观察他。他一直就在悄悄地背叛。先是六四背叛赵紫阳,阻止赵开会和发电报给万里。没有这个背叛,他后来就得不到邓小平和李鹏的信任。再后来又离开邓李,暗中帮助江泽民。得到江泽民的信任,提拔他当总理。当时关于谁当总理,江写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吴邦国,一个是温家宝。征求大家意见。朱在温的名字上画了个圈。是江朱推他上去的。现在呢,温背着江做的事就太多了。比如好几次趁老江病重,他谈政改。这段时间他为什么不谈了,不就是因为老江出来了,病好了嘛。
温搞经济一直能力不行,越搞越差,又不想背责任,于是就玩权术,谈政改把责任推向胡锦涛。这也罢了,又玩阴的,试图把责任推向前任。胡是个软蛋,你推也就推了。可朱不是,正逍遥自在呢,自认没有 给你们添乱,你却说他的不是,朱的性格哪能容下这种吹到眼里的沙子,于是反击。
温搞经济一直能力不行,越搞越差,又不想背责任,于是就玩权术,谈政改把责任推向胡锦涛。这也罢了,又玩阴的,试图把责任推向前任。胡是个软蛋,你推也就推了。可朱不是,正逍遥自在呢,自认没有 给你们添乱,你却说他的不是,朱的性格哪能容下这种吹到眼里的沙子,于是反击。
一个阴一个阳,反映的正是操守和人品问题。朱的操守虽然也有问题,但跟温的比起来,朱简直就是君子了。
本想反驳T君,但一时半会儿,不会从何处反驳,至少一些基本道理上,席间的朋友都是同意他的看法的,我也找不出反驳的地方。但时至今日,仍觉得如梗在喉,却吐不出来。难道T君是对的?温真是这样一种人?如果真是,那如我这般向来看重温家宝的,岂不是看错了一个关键问题!
只好写出来,求惑于方家了。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editor@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