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4日星期二

巩胜利:“中国信心”再上那座巅峰?

  ——中国央行7月末6天内3次放言  "适度宽松"货币告诉世界什么

  7月29日,中国股市受"央行或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传言的影响,沪深两市双双暴跌,沪指收盘跌5%,出现了近8个月来的最大单日下跌,创造了自全球金融海啸之后全球各国资本股票市场最大震荡。30日中国股市继续下跌。

  树有根,水有源。在全球举世第一次狂风暴雨、天塌地陷的金融海啸,树起哗啦啦飘扬的"中国信"心之后,在2009年8月,中国市场通货膨胀风满楼、不断猜测情况下,中国央行通过其官方网站连续每每表态,将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中国央行在6天之内第三次传导同样的信号和做出一致的表态。不过,中国央行同时指出:"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规模控制的方法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这就是说:中国60年最大周期的超货币供应行动将继续惯性下去,不过是运用"市场化手段"再投下更多与减少的货币量。

  世上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据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累计新增信贷已达7.37万亿,远超年初政府设定的全年新增贷款下限目标5万亿元,甚至成中国至今60之兀立。有著名国际学者无不尖端的分析道:现在是中国经济近30年增长的最低谷时期,货币投放却是最峰值时期,一旦中国经济正常增长了,中国又要投放多大的货币?全球金融海啸与中国经济本源无关,2009年已经时间过半,中国市场已经显露出通货膨胀的苗头,尽管中国当局撒下四万亿巨额财富的货币,但中国国民手中的货币依然不值钱、甚至中国面临着全面的生活必须品——水、电、气等物价的上涨,有市场猜测下半年央行可能会对贷款规模进行管控,而央行已经启动定向票据开始回笼货币,警告过度放款的商业银行要收紧货币放贷。这显示出,金融海啸后的中国整体市场,比任何时候都更难驾驭、更难把握,且是基本与全球大环境根本无关,中国金融、货币市场面临着重大的根源、机制环境的变革。

  在中国实施了8个月时间的4万亿元中元(合585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基础设施支出(包括四川地震重建支出)足足占据了72%的份额。中国政府敦促金融、银行业加速为刺激计划提供更多的融资。金融业大发展了。2009年头六个月,银行新增贷款总额达到7.4万亿元中元,是2008年上半年的3倍,是中国60年有史以来最为强劲的半年度信贷增速。这种受银行控制的过度投资刺激无疑表明,2008年末和2009年初的中国经济是何等的糟糕。由于发达国家罕见地同时出现衰退,一场前所未有的外部需求骤降,摧毁了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增长机器。这导致依赖出口的广东省逾2000万民工失业。长期关注社会稳定的中国政府采取行动,阻止了局势的恶化。中国政府决心采取一切手段来恢复经济的快速增长速度。

  然而,这些举措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破坏稳定的后果。不断飙升的投资对2009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空前的88%——是过去10年43%均值的两倍。同时,中国各银行的贷款质量多数确实受到2009年上半年大量信贷投放的影响——这一趋势可能为新一波银行不良贷款播下了百年不遇的种子。就在本周,中国监管机构告诉银行,新增贷款必须用于推动实体经济,而非用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投机。

  两年多前,中国总理温家宝曾警告称,中国经济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这是先见之明的警钟。然而,中国没有针对这些担忧采取措施,实施促进消费的调整政策。相反,渴望增长的中国却受到全球贸易繁荣的引诱,在最不平衡的行业加大了赌注。在2007年以前,投资和出口占中国GDP的80%左右。如今,面对严重的全球衰退,中国却让温总理警告过的那些问题更为恶化:将受流动性推动的巨额刺激方案瞄准了最不平衡的行业。

  这对任何经济体而言都是不可持续的——或者无法为全球经济提供可持续支持。中国必须让经济增长转向国内私人消费。这可能需要在增长规模上做出妥协。但鉴于这会改善中国经济的质量,在增长方面做出短期的牺牲还是非常值得的。与大多数人不一样,我一直坚定地看好中国经济。然而现在我开始担忧了。加剧令人担忧的失衡状况的宏观战略最终会导致失败。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正是2008年至2009年全球危机和衰退的原因所在。中国不会从这种后危机时期的最关键教训中获得特赦。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日前表示,"当前是处于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苏宁强调,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有前沿学者尖端的认为,中国独特的金融、货币景观是,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如此依赖出口创汇,而中国的吸引外资、出口创汇偏偏是中国自己完全不能掌控、自己根本无奈的。国际金融海啸后,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除了启动货币的"零利率"之外,还根源实施了国家针对国民的"红包"和"减税"计划方案,是这些国家的内需自救得以保障实现,而中国实施的整体国有大投资,中国公民本身并没有更多的钱来拉动一直薄弱的"内需",使中国的国民收入更加突兀、差距拉大,"企稳"需要中国决策高层能在生态环境的根源上进行建树。

  对于现货币信贷政策,中国央行还历数特别提到:"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规模控制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增强可持续性,满足促进经济回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这能消除中国市场对中央银行将进行信贷规模控制的猜测吗?"一放就烂,一收就死",是中国经济恶性循30年之源头所在,这次全球金融海啸,中国又怎样把握极其有限货币发行、利率掌控之资源、国际市场空前大调整之机,怎样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市场流动性、又怎样与国际主流货币不相向(如国际主要货币的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已经是"零利率"上下,而中国货币利率为超5%以上、几乎是没有空间可下降操作)、不冲突的正常走下去?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com ] 电子杂志!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